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5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教育、 企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研和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师。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 背景,以项目开发为主线,强化学生的软件工程素质、知识和能力,使其掌握计算机软件系 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与应用、运行与维护、管理与决策等基本理论和知识,在大型数据库 应用、网络软件开发、互连网计算、移动应用开发、网络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等方面受到 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基本训练,并体现在两个专业方向:(1) 软件开发技术方向:以软件工程为导向,以网络化管理系统等为重要形式,具 有软件建模、系统设计和实现、软件测试等工程能力;(2) 移动互联应用开发方向:以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为导向,具有手机软件设计与应 用开发、并服务于云计算环境的工程能力。
采用“3+1”的四年制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3 年在校学习,累计 1 年在企业学习 实践和毕业设计。
毕业生需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五个专业方向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算法分析与设计能 力、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能力、网络通信设计与实现能力、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
3.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国家法规;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1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外文文献,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6.了解必要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
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自然科学及数学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从事计算机工程实践或计算机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文学和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等;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⑴专业素质要求: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
⑵能力结构要求●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等。
●应用知识能力: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既能把握系统各层次的细节,又能认识系统总体;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
⑶知识结构要求●工具性知识: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等。
●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等。
●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电工电子学、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等。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
主要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电路、JAVA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JAVA服务器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专业英语、微机原理与接口、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摘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学科,它贯穿于社会信
息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在不断走向深入中。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
特殊性,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背景,论述了加强师资和就业培养,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的科研研究,以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
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资培养;就业培养;教学方法;科研
研究
Abstract
一、师资培养
1、招聘和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
积极引进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具
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优秀师资力量,既让师资团队素质更优,也能满足企业
实习和毕业实践的需求。
2、定期举办专业讲座,邀请行业大咖或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讲,为本专业的师资培养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野,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3、强化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教师学术视野,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教
学水平。
教材计划表(样表)-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2017-2018 学年 1学期本科生、研究生教材计划表
注:1、请按上述顺序填写齐备,如有添加请加在后;
2、老师电话必须是随时联系得上的电话。
电子科技大学 2017-2018学年 1学期本科生、研究生教材计划表年级:2016级
注:1、请按上述顺序填写齐备,如有添加请加在后;
2、老师电话必须是随时联系得上的电话。
电子科技大学 2017-2018 学年 1学期本科生、研究生教材计划表年级:2015
电子科技大学 2017-2018学年 1学期本科生、研究生教材计划表
注:1、请按上述顺序填写齐备,如有添加请加在后;
2、老师电话必须是随时联系得上的电话。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培养方案

计算机学院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代码:081200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较全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
能在某一专业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本学科硕士生的培养主要面向计算机体系结构(二级学科代码: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代码:081202)、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1203)与物联网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12Z1)二级专业。
研究方向包括:1. 软件工程与软件系统架构2. 分布式与并行计算3. 计算虚拟化与云计算4. 计算机图形学与CAD5. 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6. 数字化建模与仿真7.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8. 计算机感知与智能计算9. 智能系统与机器人学10.嵌入式系统11.物联网技术12.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13.信息安全理论及应用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但一般不超过33学分。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本学科培养方案内多选修专业必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3)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含跨学硕、专硕类型,跨不同学院的学科)选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计算机学院制定2016年8月学院负责人:林菲 专业负责人:戴国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门类 工 学 代码 08 类别 计算机类 代码 0809 专业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代码 0809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计算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期待毕业生几年之内达到以下目标:(1)能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设计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系统的解决方案,并成功实现;(2)在团队工作中,有良好的领导、组织和协作能力;(3)具有较强的项目管理和沟通表达能力;(4)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自我提升能力。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对学生的毕业要求如下:(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的计算机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的计算机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单元(部件)或模块,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计算机复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计算机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能力;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的应用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本培养模式依托某一个应用领域,培养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及专门知识以外,还要熟悉与该应用领域有关的一个专业方向知识。
毕业生应能够在该工程领域中从事与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相关的设计、开发及管理工作。
考虑到学生在计算机学科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成以下2个专业方向:1.嵌入式系统应用:以计算机硬件为主的嵌入式系统研究和开发,将来可以面向家电控制系统开发等应用领域进行就业。
2.多媒体信息处理:以多媒体原理和处理为主的偏软件方向,侧重于学术研究和图像分析处理应用领域。
(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遵纪守法。
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与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3.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4.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能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本专业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实践环节训练和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解读

计算机学院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代码:081200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较全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
能在某一专业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本学科硕士生的培养主要面向计算机体系结构(二级学科代码: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代码:081202、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1203与物联网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12Z1二级专业。
研究方向包括:1. 软件工程与软件系统架构2. 分布式与并行计算3. 计算虚拟化与云计算4. 计算机图形学与CAD5. 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6. 数字化建模与仿真7.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8. 计算机感知与智能计算9. 智能系统与机器人学10.嵌入式系统11.物联网技术12.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13.信息安全理论及应用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但一般不超过33学分。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本学科培养方案内多选修专业必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3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含跨学硕、专硕类型,跨不同学院的学科选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学院
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代码:081200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较全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
能在某一专业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本学科硕士生的培养主要面向计算机体系结构(二级学科代码:08120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代码:081202 )、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代码:
081203 )与物联网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12Z1 )二级专业。
研究方向包括:
1. 软件工程与软件系统架构
2. 分布式与并行计算
3. 计算虚拟化与云计算
4. 计算机图形学与CAD
5. 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
6. 数字化建模与仿真
7.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8. 计算机感知与智能计算
9. 智能系统与机器人学
10. 嵌入式系统
11. 物联网技术
12. 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
13. 信息安全理论及应用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 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 年,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 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 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28 学分,其中学位课17 学分,非学位课8 学分,必修环节3 学分,但一般不超过33 学分。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本学科培养方案内多选修专业必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3 )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含跨学硕、专硕类型,跨不同学院的学科)选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4 )根据学科发展与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可以对培养计划内部分课程进行调整,建立开放性、动态性课程内容改革机制,如课程模块化教育改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充分体现前沿把握、社会参与、学创研用结合。
2、导师负责制与培养要求
(1)导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全面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制定培养计划,检查并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社会实践以及论文研究工作。
导师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论文调研、课题研究、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研究所应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工程实践、学位论文选题、科研工作及论文撰写、预答辩和答辩等各个环节上积极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和监督作用,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导师要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课程设置表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2 )论文中的科学论点要概念清楚、论据充分;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有
科学根据,理论推导正确,计算结果无误,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严谨;对结论应作理论上的阐述,引用他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
论文应有创新性成果。
论文要求词句精练通顺、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文字图表清晰整齐。
(3)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参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统一要求》(杭电研【2012 】311 号)。
2、发表论文等科技工作要求按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科技工作的暂行规定》(【2012 】035 )执行完成。
3、论文选题与开题研究生论文选题应对国民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或在学术领域有实际意义,并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
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科技动态,并对收集的资料作出分析和评述,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方法,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工作计划,提交开题报告并完成开题答辩,就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广泛听取专家意见。
4、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盲审的规定》(杭电研【2007 】172 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杭电研【2007 】172 号)有关规定执行。
论文盲审出现一个C 者,研究生应对论文进行仔细修改,导师应对论文进行仔细审查,方可重新申请答辩;论文盲审出现两个C 者,研究生应对论文进行仔细修改,导师应对论文进行仔细审查,必要时需做补充研究工作以充实论文研究内容,两个月后方可重新申请答辩;论文盲审出现一个D 者,研究生需做补充研究工作以充实论文研究内容,并对论文进行仔细修改,导师应对论文进行仔细审查,两个月后方可重新送审论文;论文盲审出现两个D 者,研究生需做补充研究工作以充实论文研究内容,并对论文进行仔细修改,导师应对论文进行仔细审查,一个学期后方可重新送审论文。
5、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准予毕业,并取得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达到毕业要求者可提出学位申请,经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评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学位,具体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杭电研【2007 】172 号)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