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人类的形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人类的形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族社会的产生点?.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

“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

“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根据第3页“动脑筋”:直立行走是不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为什么?(应该是的。

因为:①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等,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

②直立行走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

).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观看第6页自由阅读卡·《美洲的早期人类》,首先指出其中的“蒙古利亚种”即黄种。

然后说明:印第安人的体貌含有黄种特征,就是历史上亚洲人种的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他们的体貌又含有黑种特征,则是因为地理环境与非洲相似所起的作用。

.怎样批驳种族优劣论?(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

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

人种属于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

).教师介绍第4页插图《早期人类的生产活动》,指出: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必须结成群体才能生存。

后来,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这种群体从“居无定所”发展到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氏族”,人类历史就此进入氏族社会。

氏族社会.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教师讲解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a.生产力发展:会制造工具,能人工取火等。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1 人类的形成》word教案 (11)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1 人类的形成》word教案 (11)

1.1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非洲南方古猿、人类起源三阶段、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原始社会的解体等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比较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不同,国家与氏族的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教学重难点】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归纳法、图表分析法和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

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简述人类最早的出现情况。

2. 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3. 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划分依据是什么?造成人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特点分别有哪些?5. 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6. 比较国家与氏族的组成,你觉得它们之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人类的出现:(1)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

(2)发现: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发现了约三百万年前一具年轻女性遗骨化石,取名“露西”,归类为南方古猿。

(3)根据: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步,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2.(1)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2)“完全形成的人”:国丁村人3. 世界主要人种:①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②划分依据:体貌特征。

③造成人种差异的原因: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4.(1)母系氏族的特点:①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②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九年级历史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九年级历史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一、《人类的形成》问题导读——评价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
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能力要求;(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

(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

(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
三、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如果想到实地去考察南方古猿的遗址,则应该去()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
2、中国古代女娲造人的传说,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到哪一阶段的情况()
A.晚期智人 B.母系氏族
C.父系氏族 D.奴隶社会
3、目前世界上主要人种不包括
A .黄种人 B.黑种人 C.白种人 D.红种人
4、人类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5、母系和父系氏族社会分别有何特点?
6、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的形成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的形成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的形成过程,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工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人类形成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和传承人类文明。

二、教学重点1. 人类的形成过程2. 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工具三、教学难点1. 人类形成的原因和过程2. 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变四、教学准备1. 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2. 教学辅助材料:图片、视频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人类进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形成过程。

2. 自主学习1. 人类是如何从猿类进化而来的?2. 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事件?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工具,分析它们在我国古代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人类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工具。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类形成的过程和元谋人、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加深对人类形成过程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人类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工具的认识。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我国古代人类与其他国家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工具,探讨人类文明的差异和共同点。

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考古遗址,直观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状况。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有何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满意度,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有何建议和意见。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的形成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的形成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形成的过程,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2)了解人类社会的形成,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演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人类形成的过程。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阶段人类生活方式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人类形成的过程。

2. 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三、教学难点1. 人类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

2. 早期人类生活方式的演变。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人类形成的过程。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比较法:对比不同阶段人类生活方式的差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人类进化历程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形成的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比较法:(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对比不同阶段人类生活方式的差异。

(2)学生分享比较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类形成的过程及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人类形成的过程。

(2)思考早期人类生活方式的演变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环节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人类形成过程的掌握程度。

3. 能力提升评价:评估学生在比较法运用、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案1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案1新人教版

第1课人类的形成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知道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理解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残暴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为什么说是社会的进步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通过氏族社会和国家的产生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人类从何而来,我们一直非常好奇。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人是神造的还是由某种动物进化来的?下面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观点?展示:《美丽的猴子》一次,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被邀赴宴。

宴会上,他恰好和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并排坐在一起。

“达尔文先生”,坐在旁边的美人带着戏谑的口吻向科学家提出疑问:“听说你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我也属于你的论断之列吗?”“那当然啰!”达尔文白了她一眼,彬彬有礼地答道。

“我像猴子吗?”美人带点嘲弄地说。

“不是,您不是普通的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得非常漂亮的猴子变来的。

”教师:这里,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用幽默化解了敌意,机智巧妙地揭露了这位美貌夫人的无知和自命不凡,善意地对她进行了批评。

更重要的是:他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观点:人类是进化而来的。

原本在丛林间上下攀爬的动物竟是人类的祖先,果真如此吗?今天,我们将穿越几百万年的时空,引领大家一起追溯自己的本源,去研究我们的过去。

说明: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让学生有这样的观点:生物进化论。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人类的出现——岁岁年年人不同1、南方古猿教师:根据现有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是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

那么世界范围内最早的远古人类是谁?出现于何时何地呢?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第一段正文内容和下面的两段小字内容,了解人类的出现过程。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的形成教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的形成教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的形成教案第一章:人类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2.理解人类与动物的区别。

3.掌握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教学内容】1.人类的起源: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人类起源于非洲,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人类。

2.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学生通过对比人类和动物的生活习性、智力水平等方面,理解人类与动物的区别。

3.早期人类的生活:学生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包括狩猎、采集、使用工具等。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有关人类起源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3.教师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早期人类的生活,增强学生对早期人类生活的理解。

【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的文明特点。

2.理解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3.掌握古代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内容】1.古代埃及文明:学生了解古代埃及的文明特点,包括金字塔、法老、宗教信仰等。

2.古代巴比伦文明:学生了解古代巴比伦的文明特点,包括汉摩拉比法典、城市建设等。

3.古代印度文明: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文明特点,包括种姓制度、佛教等。

4.古代中国文明: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文明特点,包括夏商周、儒家思想等。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或使用多媒体展示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的文明特点。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3.教师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古代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强学生对古代文明的理解。

【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的文明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古希腊的文明特点,包括城邦制度、哲学思想、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1 人类的形成》word教案 (8)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1 人类的形成》word教案 (8)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人类的起源(1)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的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它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2)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3.主要人种的形成(1)时间:晚期智人出现时。

(2)依据:人的体貌特征。

(3)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4)形成原因: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母系氏族阶段实行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2.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生产出现了,男子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3.氏族解体【问题】有人认为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也有人认为火的使用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探究: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因为:(1)直立行走首先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而能够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直立行走促进了脑的发育,使人从动物界中完全分离出来。

1.假如你能穿越时空隧道,也许会见到曾生活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最早的“正在形成中的人”()。

A.该亚B.露西C.阿伽门农D.厄瑞斯忒答案:B2.奥运会上不同人种同台竞技。

你知道现代人种的差异显现出来是在什么时候吗( )。

A.早期猿人时期B.早期智人时期C.晚期猿人时期D.晚期智人时期答案:D3.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历史,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 )。

A.原始社会B.氏族社会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答案:A4.某一时期,世系按母亲计算,实行母系继承制。

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在氏族中女性居于支配地位,氏族族长由她们中有威望者担任。

这是对什么情景的描述( )。

A.女儿国B.父系氏族C.母系氏族D.奴隶社会答案:C5.把下列“完全形成的人”的字母代号填入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主要人种
生答后,师问:分类的根据是什么?具体有些什么差别?人种是否有优劣之分?
师过渡: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分为哪两个阶段?
பைடு நூலகம்引出“氏族社会”
二、氏族社会:
教师问:什么是氏族社会?它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1.母系氏族:
妇女地位:
婚姻制度:
财产分配:
2.父系氏族:
男子地位:
婚姻制度:
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
3.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
B.进化阶段不同
C.体貌特征不同
D.生活习俗不同
二、填空题及三、填表题见ppt.
布置作业:见ppt“想一想”,上练习本。




回答教材第3页右上的“动脑筋”;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师过渡:南方古猿属于“在形成的人”之后就是“全形成的人”。中国的人类
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是哪四个?结合中国历史思考下,中国的
古人类有哪些?属于哪个阶段?
师过渡:在向人类转变的过程中,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了。那世界上的
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
财产分配:初期财产公有,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
教师过渡:在父系氏族晚期,原始社会逐渐走向解体。
3.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呢?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归纳关键步骤:
教师归纳:生产力提高-----出现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
---------私有制------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提问学生: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
多媒体展示课题:
讲授新课:
一、人类的出现:
1.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
那么人类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科学的结论是什么?最早的人类是什么?
他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学生看书后回答)
2.人类的始祖
南方古猿非洲距今约3、400万年(生答)
(联系中国最早的人类。)
学生看书回答:(1).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什么?为什么?兼顾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三
班级
时间
课题第一单元第1课人类的形成




知识与能力: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知道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理解直立行走对人类进化的决定意义和劳动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由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学习,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进而热爱劳动;通过人种的学习,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通过了解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原因
教师设问: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为什么?
小结全文:
当堂检测:
1.促使古猿向人进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的变化B.劳动
C.生产力发展D.生产工具的进步
2 .在人的进化过程中,下列进化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
①早期猿人 ②晚期猿人 ③早期智人 ④晚期智人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二、氏族社会
1.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1.母系氏族
2.人类的始祖2。父系氏族
3.主要人种3。原始社会解体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夏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