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免割袋栽培花菇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花菇的栽培要点

花菇的栽培要点1、菇场所的选择和菇棚的设置。
⑴选择地势高、开阔、通风、地面干燥、阳光充足的山地、旱地或农田作为场地,周围设置宽大排水沟,沟深30厘米以上,以保持地面干燥。
排放菇筒的畦以南北走向为好,且畦长不超过15米,以利通风。
⑵遮荫棚高度2.5米,塑料大棚内用木材或毛竹搭成层架,一般为5-7层,层隔0.3-0.35米,离地面高0.2-0.25米,架宽0.7-0.8米。
以二排拼拢为一单元。
2、菌袋的制作和菌株的选择。
⑴花菇采用大袋栽培,大袋栽培营养丰富,袋内保湿性能好,有利于形成大个优质花菇。
袋的规格长60厘米,折径为30厘米。
⑵花菇的形成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这种特性没有遗传性,但作为培育花菇的品种宜选用菇盖大、肉厚、柄短和"菇潮"明显的中低温型菌株。
3、出菇前后的管理袋栽花菇与常规袋栽所不同的是菌丝长满袋后,不经脱落,直接搬入菇棚,不脱袋有利于加大菌袋内外的温差和湿差,特别是在高海拔山区,有利保护菌筒免受低温的影响而延长转色的时间,同时可使菌筒不易脱水,在头批菇采收前,可免去灌注水分的麻烦。
出菇前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是:⑴刺孔增氧。
在发育期间,应及时刺孔增氧,通常刺孔2次。
⑵菌袋上架。
当菌筒表层形成棕色菌膜时,可将菌袋搬入菇棚的菇架上,横放在各层纵横设置的小竹竿上,袋与袋之间保持5-8厘米的距离,使出菇时不至于相互挤压而变形。
菇棚内地面应先铺干的粗沙或盖地膜,以减少地面土壤水分蒸发而提高空气相对湿度。
棚顶的覆盖物应适当加厚,防止强烈阳光直射。
菌袋摆放后放下菇架四周的薄膜以保温保湿,并定期通风。
经昼夜温差、低温等刺激之后,即逐渐出现菇蕾。
⑶适时开孔。
当菇蕾长到1-1.5厘米时,剪去菇蕾周围3/4的薄膜,让菇蕾从孔口向外长出。
菇蕾过密时,要留优去劣,每个菌袋留有4-6朵分布均匀、生长健壮的菇蕾即行,以提高质量。
⑷调控生态条件。
菇蕾生长初期,白天盖膜,夜间揭膜,以加大温差刺激,促进健壮生长。
香菇免割袋保水膜栽培

香菇免割袋保水膜栽培
给菌袋内袋套上1只保水膜袋,形成双袋栽培,出菇时脱去筒袋。
免割保水膜袋栽培工艺流程:免割袋→套聚乙烯筒袋→装料→灭菌→冷却→打穴接种→养菌→转色→菌棒达到生理成熟→脱去外袋→保留免割保水膜袋→催蕾破膜→养蕾→催花→采收。
免割保水膜栽培菌棒制作,每袋装湿料约2.8k g~2.9kg。
免割栽培拌料水分宜稍干,便于装袋与发菌,装袋时装袋机应做好调试,料要装紧实。
免割袋留余地,防止破损。
脱袋,注水,采菇管理要细心,确保保水膜不受损伤。
免割栽培应早割袋头,菌丝布满菌袋而白色瘤状物没发生之前,就要先割去香菇菌袋外袋两端袋头并撑开拉直,以排解夹层积水,不能割破内袋。
然后选择气温20℃~25℃的晴天进行全面刺孔,与常规相比,孔数增加10﹪~15﹪,深度增加10﹪左右。
菌棒越夏失水过多,应在出菇季节先用水温不超过15℃清洁水注水,使菌棒达到适宜出菇水分。
经补充水分,菌棒排在菇架上培养,看到有菇蕾的菌棒先脱掉香菇筒袋,保留保水膜袋。
有菇蕾的菌棒排在菇架上,降低菇棚四周薄膜,同时在棚内喷洒清水,增加空气湿度促进菇蕾长肥变大,保
湿养菇蕾。
在适温,适湿菇棚里,菇蕾生长迅速,待菇蕾半数以上直径达1.5cm~2cm时,及时撑开菇棚四周覆盖薄膜通风降湿,停止喷水降湿培育花菇。
袋栽香菇种植技术

袋栽香菇种植技术
袋栽香菇种植技术是一种常见的香菇种植方法,它主要利用袋装菌丝,通过控制温湿度等条件,使菌丝快速生长并形成香菇。
以下是袋栽香菇种植的技术要点:
1. 菌种选择:选择高质量的菌种,菌丝色泽白亮,无异味。
2. 培养基配制:选用适宜的培养基,包括原料、水分、调节剂等配制。
3. 转移菌种:将菌种接种培养基,培养出菌丝后转移到袋中。
4. 袋装菌丝:将菌丝装入袋中,密封好口袋,保持通风。
5. 生长条件:控制温湿度,保持通风,加强灯光照射,促进菌丝快速生长。
6. 采收时间:根据菌丝生长情况,确定最佳采收时间。
7. 质量管理:定期检查袋内情况,及时处理病菌、虫害等问题。
袋栽香菇种植技术可以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是现代化香菇种植的一种重要方法。
- 1 -。
北方免割袋栽培花菇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diblefungi2010(1)6.1.2细菌性斑点病又称褐斑病,主要表现为菌盖上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黄褐色或褐色的圆形斑点,严重时斑点下陷呈凹状,有时菌柄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椭圆形斑点。
发病诱因是菇房湿度大,通风不良,形成高温高湿环境。
所以,栽培过程中要注意水分管理,并在低温时不要将冷水直接喷在菌盖上。
此病虽对产量无太大的影响,但由于菌盖有斑点,影响商品价值,尤其对白金针菇的影响较大。
6.2生理性病害6.2.1边壁菇菌袋中间部位出菇,第1潮菇多为丛生,严重时可将菌袋撑破,二潮菇以后以单生为主,导致料面不能正常出菇,而影响产量。
发病诱因是培养料装料的松紧度不均;发菌期过长或培养室过于干燥,造成料面失水,导致“脱壁”现象(培养料与菌袋之间形成一定空隙);菌袋长时间受到较强光照射或其他的刺激。
发现有边壁菇的菌袋时可用力按或用木棍敲打其菇蕾发生点,使其死亡,如菇蕾发生量多并长大后,可将其挑出,割破菌袋任其生长。
6.2.2针头菇子实体呈胡须状,无菌盖,顶端尖细,中下部位稍粗,形似针头。
发病诱因是菇房小或出菇环境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发病后应立即加强通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可把覆盖物揭去,待菌盖恢复正常后再按商品菇进行管理。
6.3虫害为害金针菇的害虫主要有菇蚊、菇蝇、螨类等,菇蚊或菇蝇可以通过灯光诱杀或用高效氯氰菊酯溶液喷杀。
北方免割袋栽培花菇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戴浩杜顺刚贾友桥(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河南西峡474500)关键词香菇栽培技术花菇袋栽文章编号1000-8357(2010)01-0055-01双层双袋栽培花菇,采用内套花菇免割保水膜袋,出菇时幼菇能自然顶破免割袋,无须割膜放菇,解决了长期以来袋栽花菇中困扰菇农的繁琐的割袋工序。
香菇生长中,保水膜裂而不碎,相比于涂蜡和其它涂刷保水材料,无毒、无害、无附着物,菇品安全无污染。
解决了因漏割、迟割而造成的菇体顶袋,幼菇死亡及大量畸形菇的问题。
北方地区冬栽香菇防治链孢霉把好七关

现 代 农 村 科 技
植 物 保 护
北 方 地 区冬 栽 香 菇 防治 链 孢 霉 把 好 七 关
高 志会
( 河 北 省 遵 化 市 农 业 畜牧 水 产 局 河 北 遵 化 0 6 4 2 0 0 )
北方 地 区香菇冬 季栽 培发 菌 时间正在 6月至 9月 份 ,正是 高温 高湿季 节 ,链孢霉 菌 极易发 生 ,污染 菌
处深 埋或烧 掉 。
6 出菇关 控 温 控 湿
成连年 危 害 。遵 化市 经过 二十几 年 的栽培 实践 ,摸索
出防治香 菇链孢 霉综 合防 治技术 ,重 点应把 好 七关 。
1 菌种 关 选用 优 良菌种
优 良的菌种 菌丝 活力 强 ,恢 复 的快 ,吃料速 度也
快 ,竞争 力 强 ,能 迅速 占领 接 种 孔 ,减 少 杂菌 发 生 。 菌种 要适龄 适量 。要注 意 菌龄和 接种 量 ,保 证 菌种具 有 旺盛 生 活力 ,栽 培种 以菌 丝 发 满后 1 5~2 0 d内使 用为最 好 。菌龄 越长 ,菌 丝活力越 差 ,杂菌 发 生 的机 率变大 。栽 培袋 接种 时 ,菌 种块 不宜太 碎 ,太碎 菌丝 恢复 的慢 ,并适 当增加 接种 量 ,增强 竞争力 。
发 菌场 所 使用 前普 撒 生 石灰 粉 并 消毒 剂 熏 蒸 4~
如果没 有及 时清 除污 染源 ,链孢 霉就 会快速 蔓 延 。链 孢 霉孢 子 随风可 在发菌 、栽培场 所 的地面 、墙 壁等 处 长期存 活 ,很难 彻底 根治 。链孢 霉 发生蔓 延后 ,会形
8 h ,采 取 多 点熏 蒸 法 。熏 蒸布 点越 多 、越 均匀 , 防 治 效 果越 好 。一 般 5 m2 设 置 一个 熏 蒸 点 。发菌 温 度 在2 4℃左 右 ;空 气相 对湿 度 控 制在 7 0 %以下 ;发 菌 期 间经 常通风 换气 ,保 持空气 1 0 d倒 一 次棒 ,整个 发 菌 期 间至 少倒 棒 3~4次 ,发 现链 孢 霉 菌和 其 他 杂菌 污 染 的菌袋及 时清 除 ,把杂 菌污 染消 灭在初 期 ,防止 再 次侵 染 。清 理 出来 的污染 菌棒用 塑料 袋装 好 ,搬离 远
免割袋香菇菌棒在越夏管理阶段注意事项

免割袋香菇菌棒在越夏管理阶段注意事项
免割袋在使用过程中,曾经饱受诟病,一些地方政府也决心禁止免割袋,但由于免去菇农割袋之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菇农管理规模,所以免割袋还是被迅速推广开来。
那免割袋菌棒越夏期间,在管理上有哪些不同点,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呢?由于免割袋栽培采用的是双层袋,虽然内层免割袋较薄,但其紧贴在菌筒上,使袋内热量不易排出,容易造成“黄水”多、袋温高现象,所以免割袋菌棒越夏,要特别注意的是两件事:
一是特别注意防止高温烧袋。
由于使用免割袋,更容易集聚温度,所以在越夏期间,要比平常菌袋有更好的防高温措施,堆放场地要保持更好的空气流通,环境温度要保持的更低一点,日最高温度在28℃以下最好;菌棒堆叠的层数也要低一点,遮阴棚也要适当厚一点。
二是要特别注意防止黄水过多。
香菇菌棒在越夏阶段出现黄水,是香菇菌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温度低时菌棒会开始转色;温度高时黄水数量会增多,颜色变成褐色。
使用单层袋时,黄水排出较为容易。
使用免割袋,就成了双层袋,排黄水就变得困难些。
为防止菌棒黄水过多引起“烂棒”,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时,就要割去菌棒两头的塑料袋,并把袋口拉直撑开,让黄水从菌棒两头自然蒸发,然后进行最后一次的全面刺孔通气,促使菌棒自然转色。
在割去菌棒两头塑料袋时要按如下操作:
1、菌棒排放在菇架上进行割袋,操作较省工省力;
2、仅割去菌棒塑料袋两头,并拉直撑开袋口,绝对不割紧贴在菌棒的保水膜袋。
免割袋的使用,主要影响产生在出菇期间,在发菌和越夏阶段并没有过多改变,各位种植户不必担心,其它越夏管理均和普通管理方法相同。
袋栽香菇种植技术

袋栽香菇种植技术
袋栽香菇是一种高效、规模化的种植技术,具有经济效益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下面介绍袋栽香菇种植技术的具体步骤:
1. 原料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好菇种、底料和袋子。
菇种可选择优质的母菇种,底料一般采用麦秸、木屑、玉米芯等材料,袋子则选用透气性好、密封性强的塑料袋。
2. 底料处理
将底料进行破碎、消毒、脱水等处理,去除过多的水分和杂质,并在表面喷洒适量的菇菌培养液,使其适合菇菌生长。
3. 填充袋子
将处理好的底料装入袋子中,并按照一定比例添加适量的菇菌培养液,使其充分渗透到底料中。
4. 培养
将填充好底料的袋子放置在温度适宜、光线适中、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一般来说,培养的前3天要保持相对湿度在90%以上,之后逐渐下降,直到菇体成熟时保持在70%左右。
5. 收获
当菇体生长到一定大小,颜色变为深褐色时,即可进行采摘,一般采用扭断法将菇体取下。
6. 再利用
采摘后可将袋子放入腐熟的底料中进行再利用,促进下一轮的菇
体生长。
袋栽香菇种植技术简单易行,可在小区、厂房等环境下进行,是一种较为适宜城市种植的方式。
袋栽花菇培育中的问题及其防控对策

袋栽花菇培育中的问题及其防控对策在袋栽花菇的培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疾病、虫害、环境适应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对花菇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袋栽花菇培育中常见的问题及其防控对策。
疾病袋栽花菇常见的疾病有菌核病、干燥腐烂病、红根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菌渣病变、毒素积累,从而影响花菇的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防控这些疾病的方法:1.严格消毒:在培养袋使用前,要先进行彻底的消毒,包括培养基、袋子、环境和工具等。
消毒可以使用氢氧化钙、活性炭等杀菌剂。
2.微生物防治:可以添加益生菌或其代谢产物,如琼脂溶液、巨大芽孢杆菌等,来预防和控制病原菌。
3.环境控制:保持通风、适当的温湿度和光照等,避免菌棚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空气不流通等情况。
虫害袋栽花菇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蛾类、蚧类等。
虫害会导致花菇叶片黄化、卷曲等情况对花菇的生长和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以下是防控这些虫害的方法:1.植物提取物防治:可以使用植物提取物进行防治,如大蒜、辣椒、石灰等。
2.生物防治:可以使用各种昆虫和寄生菌来防治害虫,如夜蛾、卵白线虫病等。
3.清理环境:定期清理花菇周围的杂草和堆积物,减少虫害的滋生。
环境适应袋栽花菇的生长还受到环境适应不良的影响。
例如,白天温度过高或夜间温度过低,可能会导致花菇生长缓慢或者休眠。
以下是防控这些因素的方法:1.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在生长期间,要特别注意花菇所在的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并及时作出调节。
2.加强灌溉:保证花菇在生长期间有充足的水分。
3.精细农业管理:采用精细农业管理技术,如温室式种植、灌溉系统和环境自动控制等。
结论袋栽花菇是一种方便来自家庭或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种植方式。
在应用中遇到的疾病、虫害以及环境适应问题都要及时处理。
本文介绍了采取的常用防控措施,可以帮助合理预防和控制这些问题,保证花菇的生长和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松散现象。与单袋栽培相比,菌棒转色中黄水分泌较多,因 温时期,要搭厚荫棚遮阳物,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此,配料时含水量应比单袋略低,以 55%~60%为宜,注意宁少 4 出菇管理 出 菇 时 ,揭 去 聚 乙 烯 外 袋 ,根 据 菌 棒 转 色 程 度
勿多的原则。免割袋双袋栽培与常规袋栽相比通气性较差,发 适度振动,以控制子实体发生量。 北方地区气候干燥,菌棒失
意的技术问题:
架,早放大气,早越夏。宜选干燥、阴凉、通风的场所越夏。菌袋
1 菌袋制作 免割袋要求紧贴菌棒, 可随菌棒的收缩而收 摆放密度要稀,宜采用单层摆开,不宜“三角形”或“井”字形堆
缩,袋膜间不 留 大 的 空 隙 ,能 形 成 自 然 菌 皮 ,出 菇 时 菇 体 才 可 放越夏,不能在室内越夏。 对于 939(9015),催菇易发型,为避
不碎,相比于涂蜡和其它涂刷保水材料,无毒、无害、无附着 但在未满菌前要防止淋雨。 避免室内养菌中后期菌袋受高温
物,菇品安全无污染。解决了因漏割、迟割而造成的菇体顶袋, 危害,减少免割袋栽培越夏前流黑水烂袋。
幼菇死亡及大量畸形菇的问题。 近年来在北方香菇产区得到 3 越夏管理 由于双袋栽培通气性较差,流黄水较多,更易
袋散热较差,采用免割袋栽培,要做好早割袋头,早排气,才能 掀棚膜,以促菇体生长。 后期保水膜翘起的,可以用手轻按促
收 稿 日 期 :2009-06-02
使菇体破出,或者拉去保水膜脱袋出菇。
!!!!!!!!!!!!!!!!!!!!!!!!!!!!!!!!!!!!!!!!!!!!!!!!!!!!! 6.1.2 细菌性斑点病 又称褐斑病, 主要表现为菌盖上分布 养室过于干燥,造 成 料 面 失 水 ,导 致 “脱 壁 ”现 象 (培 养 料 与 菌
菌速度比常规滞后 3~5 d,出 菇 滞 后 。 因 其 抗 热 能 力 稍 差 ,生 水较多,一般第 1 潮菇就需补水。 保水膜强度比常规袋膜低,
产截止期要比常规提早,以免越夏前放大气赶上高温季节。中 在出菇操作中要轻拿轻放,补水不可过量,以免散袋而失去出
部地区 ,4 月 上 旬 以 前 最 好 栽 培 结 束 。 要 选 用 抗 逆 性 强 的 菌 菇能力。北方秋冬季空气湿度低,保水膜袋实际保水能力比常
所以,栽培过程中要注意水分管理,并在低温时不要将冷水直 破菌袋任其生长。
接喷在菌盖上。此病虽对产量无太大的影响,但由于菌盖有斑 6.2.2 针 头 菇 子 实 体 呈 胡 须 状 ,无 菌 盖 ,顶 端 尖 细 ,中 下 部
点,影响商品价值,尤其对白金针菇的影响较大。
位稍粗,形似针头。
6.2 生理性病害
了快速推广。菇形好,出口保鲜菇比率提高,经济效益好。但由 受高温高湿的影响造成烂筒。 近两年在西峡发现免割袋栽培
于受常规栽培及南北气候差异的影响, 在北方地区应用中出 烂袋比单袋较多的现象。做好安全越夏,防止高温危害就成为
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现总结该技术在北方应用中应注 免割袋栽培中应注意的关键工作。因此与常规比,要做到早上
发病诱因是菇房小或出菇环境通风不良, 二氧化碳浓度
6.2.1 边壁菇 菌袋中间部位出菇,第 1 潮菇多为丛生,严重 过高。 发病后应立即加强通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可把覆盖
时可将菌袋撑破,二潮菇以后以单生为主,导致料面不能正常 物揭去,待菌盖恢复正常后再按商品菇进行管理。
出菇,而影响产量。
6.3 虫 害 为 害金针菇的害虫主要有菇蚊、菇蝇、螨类等,
有大小不一的黄褐色或褐色的圆形斑点, 严重时斑点下陷呈 袋之间形成一定空隙);菌袋长时间受到较强光照射或其他的
凹状,有时菌柄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椭圆形斑点。
刺激。 发现有边壁菇的菌袋时可用力按或用木棍敲打其菇蕾
发病诱因是菇房湿度大,通风不良,形成高温高湿环境。 发生点,使其死亡,如菇蕾发生量多并长大后,可将其挑出,割
发病诱因是培养料装料的松紧度不均; 发菌期过长或培 菇蚊或菇蝇可以通过灯光诱杀或用高效氯氰菊酯溶液喷杀。
55
自然顶破,实现真正免割。 装袋时,保水膜要拉紧,内不留褶 免转色轻造成众生菇,应把保水膜整片拉起,在越夏前期转色
皱,又不能撕破,因此必须要求用装袋机装袋。要求装袋紧实, 阶段,适度增加散射光,增加转色度,对于转色面不均匀的,在
木屑用颗粒型粗木屑, 以减少后期出现菌棒收缩快, 袋膜分 转色阶段轻轻翻面一次,以促进背面转色均匀。进入越夏的高
株,低海拔地区不宜选用花菇 135 品系。
规聚乙烯袋差,出菇中注意做好保湿工作。通风时间及次数比
2 养 菌 管 理 南 方 袋 栽 花 菇 应 用 较 多 的 是 15 cm×53 cm 的 常规要少。 除幼菇 2~3 cm 须加强通风催花外,其余时间都不
菌袋,而北方地区普遍采用 18 cm×63 cm 的较大菌袋,这种菌 能过于通风。 每天可以通风 1~2 次,整个出菇期,一般不可大
2010(1)
栽培技术
dible fungi
北方免割袋栽培花菇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戴 浩 杜顺刚 贾友桥
(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河南西峡 474500)
关键词 香菇 栽培技术 花菇 袋栽 文章编号 1000-8357(2010)01-0055-01
保证较高的成品率。室内养菌中后期要注意做好温度管理,加 强通风换气,避免高温危害。 防止未发满而流黄水造成感染。
双层双袋栽培花菇,采用内套花菇免割保水膜袋,出菇时 菌袋发满后,及早割开外袋两头拉直通气,防止高温出黄水。
幼菇能自然顶破免割袋,无须割膜放菇,解决了长期以来袋栽 对于含水量较大的菌袋,在刺孔时要比常规增加刺孔数量。对
花菇中困扰菇农的繁琐的割袋工序。香菇生长中,保水膜裂而 于温度居高不下的发菌室,在未发满菌前可以提早移出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