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列方程
六年级数学第六章练习: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6.1列方程(1)班级 姓名 学号一、填空:1、含有 的等式叫做方程..,在方程中所含的 又称元。
2、方程必须是等式,等式 是方程.(填“一定”或“不一定”)3、等式0.5x =0 (填“是”或“不是”)4、设甲数为x ,乙数为y ,且乙数比甲数的43还多3,列方程为 。
5、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1)x 与1的和的2倍等于5(2)x 的13等于23.(3)x 的倒数与3的和等于7(4)x 的绝对值比3大3二、选择题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共有( )个(1)21x + (2)312x += (3)314+= (4)2751x -= (5)21x y -= (6)3(2)2(1)1x x y ---=- (7)a b b a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设某数为x ,那么某数的相反数比某数的3倍多1,可列方程是( ) (A )31x x =+ (B )31x x -=+ (C )31x x -+=- (D )31x x -=3、下列条件中,不能列出方程的是( )(A )某数比上它的5倍 (B )某数与它的一半的差是8 (C )某数加上5再乘以2等于14 (D 某数的7倍与13的和等于118 三、根据下列条件列方程:1、 正方形的边长为a cm ,面积为16cm 2;2、圆的周长为25厘米,半径为r cm;3、某数y与2的和的1比这个数的4倍小1。
3四、在下列问题中引入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长方形的长比宽的2倍少1cm,面积为45cm2,求长方形的宽。
2、爸爸今年32岁,小明今年10岁,几年后小明的年龄会是爸爸的133、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的4倍多1,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11。
求这个两位数。
(不妨设“个位数字为未知数”)4、毕业生在礼堂就坐,若一条长椅上坐3人,就有35人没有座位。
若一条长椅上坐4人,正好空出5条长椅,问毕业生共有多少人。
5、为迎接2010年的世博会,让上海城市美化,通过拆迁旧房、植草、栽树、修建公园等措施,使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长,2009年底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72.6公顷,比2007年底的绿地面积增加21%,求2007年底的绿地面积。
微分方程的解

几何问题 引例
物理问题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6.1.1 引出微分方程的两个实例
引例1. 一曲线通过点(1,2) ,在该曲线上任意点处的 切线斜率为 2x , 求该曲线的方程 .
解: 设所求曲线方程为 y = y(x) , 则有如下关系式: ①
这说明
是方程的解 .
是两个独立的任意常数, 故它是方程的通解.
利用初始条件易得:
故所求特解为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6.2 常见微分方程的解法
6.2.1 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方程
转化
解分离变量方程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分离变量方程的解法: 分离变量: 两边积分: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由初始条件得 C = 1, 故所求特解为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练习: 解: 分离变量
即
(C<0 )
6.2.2 齐次方程
形如 解法: 令 代入原方程得 分离变量:
的方程叫做齐次方程 .
两边积分, 得 积分后再用 代替 u, 便得原方程的通解.
例1. 解微分方程 解:
代入原方程得
分离变量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6.2.3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标准形式: 若 Q(x) 0, 称为齐次方程 ; 若 Q(x) 0, 称为非齐次方程 .
1. 解齐次方程
分离变量 两边积分得 故通解为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2. 解非齐次方程
用常数变易法: 作变换
则
即 对应齐次方程通解
计算物理学(刘金远)课后习题答案第6章: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第6章: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6.1对流方程【6.1.1】考虑边值问题, 01,0(0,)0,(1,)1(,0)t x x u au x t u t u t u x x=<<>ìï==íï=î如果取:2/7x D =,(0.5),1,2,3j x j x j =-D =,8/49t D =,k t k t=D 求出111123,,u u u 【解】采用Crank-Nicolson 方法()11111111211222k k k k k k k k j j j j j j j j u u u u u u u u t x ++++-+-+éù-=-++-+ëûD D 11111113k k k k k kj j j j j j u u u u u u +++-+-+-+-=-+由边界条件:(0,)0x u t =,取100k ku u x-=D ,10,0,1,k ku u k ==L (1,)1u t =,41ku =-1 1 0 0 - (1+2s) -s 0 0 -s (1+2s) -s 0 -s (1+2s) -s 0 s L L L L 101210 0 0 0 (1-2s) s 0 0 s (1-2s) s 0 s ( 1 k n n u u s u u u +-éùéù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ëûëûL L L L L 01211-2s) s 0 1 1kn u u u u -éùéù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ëûëûL 由初始条件:021(72j j u x j ==-,1,2,3j =,212()t s x D ==D -1 1 0 0 0-1 3 -1 0 0 0 -1 3 -1 0 -1 3 -1 0 1012340 0 0 0 01 -1 1 0 00 1 -1 1 0 1 -1 1 1 u u u u u éùéù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ëûëû00123 0 1 1u u u u éùéù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êúëûëû000117u u ==,0237u =,0357u =1112327u u -=,111000123123337u u u u u u -+-=-+=,11100234235317u u u u u -+-=-+=114591u =125191u =,136991u =6.2抛物形方程【6.2.1】分别用下面方法求定解问题22(,0)4(1)(0,)(1,)0u u t x u x x x u t u t ì¶¶=ï¶¶ïï=-íï==ïïî01,0x t <<>(1)取0.2x D =,1/6l =用显式格式计算1i u ;(2)取0.2,0.01x t D =D =用隐式格式计算两个时间步。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下册数学:6.1列方程课件

舍,如果每间宿舍安排住4人,将会
空出5间宿舍;如果每间宿舍安排住
3人,就有100人没有床位,那么在
学校住宿的学生有多少人?宿舍多
少间?
巩固强化②
• 报到结束后,全校师生需坐车外出
参观,如果每辆车坐45人,则有28
人不能上车;如果每辆车坐50人,
则空出一辆车,并且还有一辆车还
,长方
形的周长是24cm,求长方形
的长.
生活类②
• 妈妈在银行存入¥10000元,当
10000元
时国家规定存款利息的纳税办
法是:利息税=利息×20%,取
款时由银行代收。若妈妈存期
两年,到期后可得¥10360元。
两年
10360
求这项储蓄年利率,可列方程?
第三级
语句类
图形类
生活类
语句类③
• 2减去某数的差的倒数等于
等量关系式
3倍
100千克
第一级
语句类
图形类
生活类
语句类①
1
• 1、x的一半比它的平方少 .
3
• 2、y的立方与9的和等于x、y
的积的25%与7的差.
图形类①
• 1、圆的周长是36π,求圆的半
径.
• 2、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3cm,
面积是15cm2,求这条边上的高.
生活类①
• 1、小凡和小罗共有210本书,小罗给
小凡16本书后,小罗现有的数量是小
3
凡的 ,求小凡原有几本书?
2
• 2、商店将一款手机按成本价加价40%
作为售价,然后又以八五折优惠卖出,
结果每部手机仍获利300元,那么这款
高数应用数学 第6章 常微分方程

dV (200h h2 )dh,
(2)
比较(1)和(2)得: (200h h2 )dh 0.62 2gh dt,
100 cm
(200h h2 )dh 0.62 2gh dt,
即为未知函数的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
dt (200 h h3 )dh, 0.62 2g
t (400 h3 2 h5 ) C,
代入M t0 M0 得 M0 Ce0 C ,
M M0et
衰变规律
例4 有高为1米的半球形容器, 水从它的底部小孔流
出, 小孔横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如图). 开始时容器内盛满 了水, 求水从小孔流出过程中容器里水面的高度h(水面与 孔口中心间的距离)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
解 由力学知识得,水从孔口流出的 流量为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知 识
基本科 学原理
微分 方程
例 1 列车在平直的线路上以 20 米/秒的速度行驶,当制动
时列车获得加速度 0.4米/秒 2,问开始制动后多少时间列
车才能停住?以及列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了多少路程?
解: 设制动后 t 秒钟行驶 s 米, s s(t)
d 2s dt 2
0.4
t 0时, s 0,v ds 20, dt
2.微分方程的解的分类:
(1)通解: 微分方程的解中含有任意常数,且任意常数 的个数与微分方程的阶数相同.
例 y y,
通解 y Ce x;
y y 0, 通解 y C1 sin x C2 cos x;
(2)特解: 确定了通解中任意常数以后的解.
初始条件: 用来确定任意常数的条件. 初值问题: 求微分方程满足初始条件的解的问题. 解的图象: 微分方程的积分曲线. 通解的图象: 积分曲线族.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电子课本 华东师大版 教案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2)§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2)§6.2 解一元一次方程 (4)1. 方程的简单变形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 (6)阅读材料 (10)方程史话 (10)§6.3 实践与探索 (10)阅读材料 (14)2=3? (14)小结 (14)复习题 (15)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一队师生共328人,乘车外出旅游,已有校车可乘64人,如果租用客车,每辆可乘44人,那么还要租多少辆客车?44×?+64=328§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回忆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的解法,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设需租用客车x 辆,共可乘坐44x 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 328人.可得44x +64=328.①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X 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 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三年!”小敏同学很快发现了答案.他是这样算的:1年后,老师的年龄是46岁,同学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年龄的31; 2年后,老师的年龄是47岁,同学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年龄的 31; 3年后,老师的年龄是48岁,同学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年龄的31. 也有的同学说,我们可以列出方程来解:设x 年后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31,而x 年后同学的年龄是(13+x ) 岁,老师的年龄是(45+x )岁,可得13+x =31(45+x ). ② 这个方程不像问题1中的方程①那样容易求出它的解.但小敏同学的方法 启发我们,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②的解,即只要将x =1,2,3, 4,…代入方程②的左右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这样得到x =3是 方程的解.思 考如果未知数可能取到的数值较多,或者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果 试验根本无法入手又该怎么办?练 习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不必求解):1. 某班原分成两个小组活动,第一组26人,第二组22人,根据学校活动器材的数量,要将第一组人数调整为第二组人数的一半,应从第一组调多少人到第二组去?2. 小明的爸爸三年前为小明存了一份3000元的教育储蓄.今年到期时取出,得到的本息和为3243元.请你帮小明算一算这种储蓄的年利率.1. 检验下列方程后面大括号内所列各数是否为相应方程的解:2. (1) 1815-=+x x ,⎭⎬⎫⎩⎨⎧-3,23; 3. (2) 2(y -2)-9(1-y )=3(4y -1), {-10,10}.4. 根据班级内男、女同学的人数编一道应用题,和同学交流一下.5. 小赵去商店买练习本,回来后问同学:“店主告诉我,如果多买一些就给我八折优惠.我就买了20本,结果便宜了 1.60元.你猜原来每本价格多少?”你能列出方程吗?§6.2 解一元一次方程1. 方程的简单变形联 想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经常将它们放在天平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 上砝码,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这时两边的质量相等,我们就可测得该物体的 质量.如果我们在两边盘内同时添上(或取下)相同质量的物体,可以发现天平 依然平衡;如果我们将两边盘内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到原来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也会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图~3反映了由天平联想到的几个方程的变形.x+2=5 ⇒x=5-2图3x=2x+2 ⇒3x-2x=2图2x=6 ⇒x=6÷2图归纳我们可以看到,方程能够这样变形: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例1解下列方程:(1)x-5=7;(2)4x=3x-4.解(1)由x-5=7,两边都加上5,得x=7+5 ,即x=12.(2)由4x=3x-4,两边都减去3x ,得 4x -3x =-4,即x =-4.概 括像这样,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 叫做移项(transposition ).例2 解下列方程:(1) -5x =2; (2)23x =31. 解 (1) 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x =52-. (2) 方程两边都除以23(或乘以32),得 x =31×32 , 即 x =92.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作“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概 括以上例1和例2解方程的过程,都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x =a 的 形式.练 习1.列方程的变形是否正确?为什么?(1) 由3+x =5,得x =5+3; (2)由7x =-4,得x =-47; (3) 由021=y ,得y =2; (4)由3=x -2,得x =-2-3. 2. (口答)求下列方程的解:(1)x -6=6; (2)7x =6x -4;(3)-5x =60; (4)2141=y .§6.1中问题1所列出的方程.做一做利用方程的变形,求方程2x +3=1的解,并和同学讨论与交流.例3 解下列方程:(1) 8x =2x -7; (2) 6=8+2x ;(3) 321212-=-y y 解 (1) 8x =2x -7,8x -2x =-7,6x =-7,x =67-. (2) 6=8+2x ,8+2x =6,2x =-2,x =-1.(3) 321212-=-y y , 213212+-=-y y 2523-=y , y =35- 练 习解下列方程:1. 3x +4=0 .2. 7y +6=-6y3. 5x +2=7x +84. 3y -2=y +1+6y .5.x x 2.041852-=-. 6. 1-21x =x +31习题1. 解下列方程:(1)18=5-x ; (2)x x 413243-=+; (3)3x -7+4x =6x -2; (4)10y +5=11y -5-2y ;(5)a -1=5+2ax +1.2-2xx .2. 解下列方程:(1)2y +3=11-6y (2)2x -1=5x +7(3)31x -1-2x =-1; (4)21x -3=5x +41 3. 已知y 1=3x +2,y 2=4-x .(1)当x 取何值时,y 1=y 2? (2)当x 取何值时,y 1比y 2大4?2. 解一元一次方程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44x +64=328,13+x =31(45+x ) 等等,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equationwithoneunknown ).我们再一起来解几个一元一次方程.例4 解方程: 3(x -2)+1=x -(2x -1).解 原方程的两边分别去括号,得3x -6+1=x -2x +1,3x -5=-x +1,3x +x =1+5,4x =6, x =23. 练 习1.解下列方程:(1)5(x +2)=2(5x -1);(2)(x +1)-2(x -1)=1-3x ;(3)2(x -2)-(4x -1)=3(1-x ).2.列方程求解:(1)当x 取何值时,代数式3(2-x )和2(3+x )的值相等?(2)当y 取何值时,2(3y +4)的值比5(2y -7)的值3?3.解§6.1中问题2所列出的方程.例5 解方程:解 由原方程得3(x -3)-2(2x +1)=6,3x -9-4x -2=6,3x -4x =6+9+2,-x =17,x =-17.在上述解方程的过程中,第一步是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6,使方程中的系数不出现分数.这样的变形通常称为“去分母”.讨 论在以上各例解一元一次方程时,主要进行了哪些变形?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变形合理、简洁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练 习1.指出下列方程求解过程中的错误,并给予纠正:(1)解方程:1524213-+=-x x (2)解方程:246231x x x -=+-- 解: 15x -5=8x +4-1, 解: 2x -2-x +2=12-3x15x -8x=4-1+5, 2x-x +3x =12+2+27x =8 4x =1687=x x =4.2.解下列方程:(1);47815=-a (2)15334--=-x x 例6 如图,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 g 、45 g 盐,问应该从盘A 内拿出多少盐放到盘B 内,才能使两者所盛盐的质量相等?图6.2.4分析 设应从盘A 内拿出盐xg ,可列出表.表6.2.1解 设应从盘A 内拿出盐x g 放到盘B 内,则根据题意,得 51-x =45+x .解这个方程,得x =3.经检验,符合题意.答: 应从盘A 内拿出盐3 g 放到盘B 内.例7 学校团委组织65名新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女同学每人搬6块,男同学每人搬8块,每人搬了4次,共搬了1800块.问这些新团员中有多少名男同学?分析 设新团员中有x 名男同学,可列出表.解设新团员中有x名男同学,则根据题意,得32x+24(65-x)=1800.解这个方程,得x=30.经检验,符合题意.答:新团员中有30名男同学.练习1. 学校田径队的小刚在400米跑测试时,先以6米/秒的速度跑完了大部分路程,最后以8米/秒的速度冲刺到达终点,成绩为1分零5秒,问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多少时间?2. 将上题的分析和列得的方程与例7相比较,看看是否相似.将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一下.3.第1题中,若问“小刚在离终点多远时开始冲刺”,你该如何求解?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抓住问题中有关数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得方程的解后,经过检验,就可得到实际问题的解答.这一过程也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其中分析和抽象的过程通常包括:(1)弄清题意和其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2)找出能表示问题含义的一个主要的等量关系;(3)对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列出所需的表达式,根据等量关系,得 到方程.在设未知数和解答时,应注意量的单位.习题1.解下列方程:(1))4(213x +-=; (2)1)34(2)52(3++=+x x2.解下列方程:(1)353235x x -=-; (2)x x 613211-=-; (3)161242=--+y y . 3.(1)在等式S =2)(b a n +中,已知S =279,b =7,n =18,求a 的值. (2)已知梯形上底a =3,高h =5,面积S =20,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S =h b a )(21+,求下底b 的长. 4.球的表面是由一些呈多边形的黑、白皮块缝合而成的,共计有32块,已知黑色块数比白色块数的一半多2,问两种皮块各有多少?5.学校大扫除,某班原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26人打扫教室,第二组22人打扫包干区.这次根据工作需要,要使第二组人数是第一组人数的2倍,那么应从第一组调多少人到第二组去?6.学校所在地的出租车计价规则如下:行程不超过3千米李老师和三位学生去探望一位病假的学生,坐出租车付了17.60元,他们共乘坐了多少路程?阅读材料方程史话你知道吗?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方程出现在英国考古学家兰德1858年找到的一份古埃及人的“纸草书”“啊哈,它的全部,它的71,是19”;“一堆,它的71,21,32,居然是33”.译得更明白一点就是:.33712132;1971=+++=+x x x x x x 在我国,“方程”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初年(公元前后)的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的第八章“方程”“天元术”解题,从设未知数到列方程都和现代数学十分相似.也就是在这段时期,方程的知识从中国传入日本.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Diophantus ),是以研究一类方程(不定方程)著称于世的数学家.在他的墓碑上,刻写着这样一段墓志铭: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入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请你列出方程算一算,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6.3 实践与探索问题1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1) 使长方形的宽是长的32,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2) 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3) 比较(1)、(2)所得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 长方形吗?讨 论每小题中如何设未知数?在第(2)小题中,能不能直接设面积为x 平方 厘米?如不能,该怎么办?探 索将题(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3厘米、2厘米、1厘米、0厘米(即 长与宽相等),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练 习1.一块长、宽、高分别为4厘米、3厘米、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要用它来捏一个底面半径为的圆柱,它的高是多少?(精确到,π取3.14)2.在一个底面直径5厘米、高18厘米的圆柱形瓶内装满水,再将瓶内的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形玻璃中,能否完全装下?若装不下,那么瓶内水面还有多高?若未能装满,求杯内水面离杯口的距离.读一读本节问题1中,通过探索我们发现,长方形的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它的长 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当长和宽相等,即成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有趣的是:若把这根铁丝围成任何封闭的平面图形(包括随意七凹八凸的不规则图形),面积最大的是圆.这里面的道理需要较为高深的学问.将来你有兴趣去认识它吗?小常识本章§6.1练习中讨论过的教育储蓄,是我国目前暂不征收利息税的一种储蓄.国家对其他储蓄所产生的利息,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即利息税.问题2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3%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48.60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讨论扣除利息的20%,那么实际得到利息的多少?你能否列出较简单的方程?练习填空:1. (1)学校图书馆原有图书a册,最近增加了20%,则现在有图书_______册;(2)某煤矿预计今年比去年增产15%,达到年产煤60万吨,设去年产煤x万吨,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3)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14.80元,则原定价是_________元.2.肖青的妈妈前年买了某公司的二年期债4500元,今年到期,扣除利息税后,共得本利和约4700元.问这种债券的年利率是多少(精确到0.01%)?习题1. 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一半小40°,求这个角的度数.2. 一X覆盖在圆柱形罐头侧面的商标纸,展开是一个周长为88厘米的正方形(不计接口部分),求这个罐头的容积(精确到1立方厘米,π取3.14).3. 有一批截面是长11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铁锭,现要铸造一个42. 9千克的零件,应截取多长的铁锭(铁锭每立方厘米重)?4. 某市去年年底人均居住面积为11平方米平方米.求今年的住房年增长率(精确到0.1%).5. 某银行设立大学生助学贷款,分3~4年期,5~7年期两种.贷款年利率分别为6.03%、6.21%,贷款利息的50%由国家财政贴补.某大学生预计6年 后能一次性偿还2万元,问他现在大约可以贷款多少(精确到0.1万元)?问题3小X 和父亲预定搭乘家门口的公共汽车赶往火车站,去家乡看望爷爷.在行驶了一半路程时,小X 向司机询问行车时间,司机估计继续乘公共汽车到火车站时火车将正好开出.根据司机的建议小X 和父亲随即下车改乘出租车,车速提高了一倍,结果赶在火车开车前15分钟到达火车站.已知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问小X 家到火车站有多远?吴小红同学给出了一种解法:设小X 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x 千米,由实际乘车时间比原计划乘公共汽车提前了41小时,可列出方程 4160230230=⎪⎪⎪⎪⎭⎫ ⎝⎛+-x x x 解这个方程:411206030=--x x x , 4x -2x -x =30,x =30.经检验,它符合题意.答: 小X 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30千米.X 勇同学又提出另外一种解法:设实际上乘公共汽车行驶了x 千米,则从小X 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2x 千米,乘出租车行驶了x 千米.注意到提前的41小时是由于乘出租车而少用的,可列出方程416030=-x x 解这个方程,得x =15.2x =30.所得的答案与解法一相同.讨 论试比较以上两种解法,它们各是如何设未知数的?哪一种比较方便?是不是还有其他设未知数的方法?试试看.练 习加制作,每天制作40面.完成了三分之一以后,全班同学一起参加,结果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半完成任务,假设每人的制作效率相同,问共制作小旗多少面?2. 将上题与问题3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 编一道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使所列的方程是3x +4(45-x )=150.并与同学交流、比较一下.习题1. 师徒两人检修一条长180米的自来水管道,师傅每小时检修15米,徒弟每小时检修10米.现两人合作,多少时间可以完成整条管道的检修?2. 学校准备添置一批课桌椅,原订购60套,每套100元.店方表示:如果多购,可以优惠.结果校方购了72套,每套减价3元,但商店获得同样多的利润.求每套课桌椅的成本.3. 师徒两人检修一条煤气管道,师傅单独完成要10小时,徒弟单独完成要15小时.现两人合作,需多少小时完成?4. 中国民航规定:乘坐飞机普通舱旅客一人最多可免费携带20千克行李,超过部分每千克按飞机票价的1.5%购买行李票.一名旅客带了35千克行李乘机,机票连同行李费共付1 323元,求该旅客的机票价.5. 小王每天去体育场晨练,都见到一位田径队的叔叔也在锻炼.两人沿400米跑道跑步,每次总是小王跑2圈的时间,叔叔跑3圈.一天,两人在同地反向而跑,小明看了一下记时表,发现隔了32秒钟两人第一次相遇.求两人的速度.第二天小王打算和叔叔在同地同向而跑,看叔叔隔多少时间再次与他相遇.你能先给小王预测一下吗?问题4课外活动时李老师来教室布置作业,有一道题只写了“学校校办厂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就因校长叫他听一个而离开教室.调皮的小X说:“让我试一试.”上去添了“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有同学反对:“这太简单了!”但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各自试了起来:有添上一人先做几天再让另一人做的,有两人先合作再一人离开的,有考虑两人合作完成后的报酬问题的……李老师回教室后选了两位同学的问题,合起来在黑板上写出:现由徒弟先做1天,再两人合作,完成后共得到报酬450元.如果按各人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报酬,那么该如何分配?试解答这一问题,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各自的做法.习题1.试将下题内容改为与我们日常生活、学习有关的问题,使所列得的方程相同或相似:食堂存煤若干吨,原来每天烧煤3吨,用去15吨后,改进设备,耗煤量改为原来的一半,结果多烧了10天,求原存煤量.2.试对以下情境提出问题,并讨论解答(必要时可对情境作适当补充):3.某班级组织去风景区春游,大部分同学先坐公共汽车前往,平均速度为24千米/时;4名负责后勤的同学晚半小时坐校车出发,速度为60千米/时,同时到达山脚下.到达后发现乘坐缆车上山费用较大,且不能游览沿途风景.于是商定:大部队步行上山,4名后勤改为先遣队,乘缆车上山,做好在山顶举行活动的准备.缆车速度是步行的3倍,步行同学中途在一个景点逗留了10分钟,到达山顶时比先遣队晚了半小时.阅读材料2=3?小红和小兵一起讨论方程2+xx的解法.=332+小红说,移项求解:+xx=22+33-xx=322-3-x1-=x=1小兵边听边想,只见他写下了如下的式子:+x=x3232+-x3=x2-32-xx=(3)1)1(2-2=3小红一看,怎么,2=3?!你能帮助他们解开这个谜吗?小结一、知识结构二、注意事项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要联系生活实际,在学习中体会:方程是反映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注意合理地进行方程的变形,也要注意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3.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特别是寻求主要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得方程的解后,要注意检验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复习题A组1.解下列方程:(1);321132+=-x x (2);0)12(2)5(5=-+-x x (3)4x +3=2(x -1)+1; (4);3221y y -=+ (5);232)73(72x x -=+ (6).1823652=--+x x 2.(1)x 取何值时,代数式4x -5与3x -6的值互为相反数?(2)k 取何值时,代数式31+k 的值比213+k 的值小1? 3.课外活动中一些学生分组参加活动,原来每组8人,后来重新编组,每组12人,这样比原来减少2组.问这些学生共有多少人?4.一种药品现在售价每盒56.10元,比原来降低了15%,问原售价多少元?5.用一根直径12厘米的圆柱形铅柱,铸造10只直径12厘米的铅球,问应截取多长的铅柱(球的体积为π34R 3)? 6.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数字的3倍少2.若将三个数字顺序颠倒后,所得的三位数与原三位数的和是1 171,求这个三位数.7.一年级三个班为希望小学捐赠图书.1班捐了152册,2班捐书数是三个班级的平均数,3班捐书数是年级总数的40%,三个班共捐了多少册?B 组8.(1);532)21(223x x =⎥⎦⎤⎢⎣⎡+- (2);5174732+-=--x x (3);535.244.2x x =--(4).22)141(34=---x x 9.已知x =32是方程x x x m 523)43(3=+-的解,求m 的值. 10.当k 取何值时,方程2(2x -3)=1-2x 和 8-k =2(x +1)的解相同?11.(1) 阅读以下例题:解方程 |3x |=1.解:① 当3x ≥0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3x =1,它的解是 31=x ; ② 当3x <0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3x =1,它的解是 31-=x .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311=x ,312-=x . (2) 解下列方程:① |x -3|=2; ② |2x +1|=5.12.学校在植树活动中种了杨树和杉树两类树种,已知种植杨树的棵数比总数的一半多56棵,杉树的棵数比总数的三分之一少14棵.两类树各种了多少棵?13.一家商店将某型号彩电先按原售价提高40%,然后在广告中写上“大酬宾,八折优惠”.经顾客投诉后,执法部门按已得非法收入的10倍处以每台2 700元的罚款.求每台彩电的原售价.C 组14.从甲地到乙地公共汽车原需行驶7个小时,开通高速公路后,路程近了30千米,而车速平均每小时增加了30千米,只需4个小时即可到达。
七年级数学6.1平方根、立方根讲解与例题

6.1 平方根、立方根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会用根号表示非负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2.能利用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解题. 3.知道开方是乘方的逆运算,会用开方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4.能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平方根(1)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换句话说,如果x 2=a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例如22=4,(-2)2=4,则4的平方根是+2和-2(也可合写为±2),+2和-2都是4的平方根.(2)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3)平方根的表示:正数a 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a 的正的平方根,记作“a ”,读作“根号a ”,另一个是a 的负的平方根,记作“-a ”,读作“负根号a ”,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记作“±a ”,读作“正、负根号a ”,其中a 叫做被开方数.【例1-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0.64;(2)3625;(3)⎝ ⎛⎭⎪⎫-322.分析:要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我们可以根据平方根的概念,首先找到一个数,使它的平方等于已知的数,然后就可以求出这个数的平方根.解:(1)∵(±0.8)2=0.64,∴0.64的平方根是±0.8.(2)∵⎝ ⎛⎭⎪⎫±652=3625,∴3625的平方根是±65.(3)∵⎝ ⎛⎭⎪⎫±322=⎝ ⎛⎭⎪⎫-322,∴⎝ ⎛⎭⎪⎫-322的平方根是±32.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必须牢记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不会因为表达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如⎝ ⎛⎭⎪⎫-322是个正数,那么它有两个平方根,不要错误地认为它的平方根仅有-32.【例1-2】下列各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求出它的平方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1)2516;(2)0;(3)-4;(4)-0.49;(5)(-3)2. 分析:解:(1)因为16是正数,所以16有两个平方根.由于⎝ ⎛⎭⎪⎫±542=2516,所以2516的平方根是±54.(2)0只有一个平方根,是它本身.(3)因为-4是负数,所以-4没有平方根.(4)因为-0.49是负数,所以-0.49没有平方根.(5)因为(-3)2=9,所以(-3)2为正数,有两个平方根.由于9的平方根是±3,所以(-3)2的平方根是±3.2.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a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因此如果x 2=a ,那么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表示方法不同:正数a 的平方根表示为±a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 .②个数不同: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③性质不同: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可以是负数;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是非负数.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只有一个数,这个数是0;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两个:0和1.(2)联系: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的一个;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只有非负数才有.负数没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是0.【例2】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196;(2)179;(3)16.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求一个非负数x ,使x 2=a ,则x 就是a 的算术平方根.(1)因为142=196,所以196的算术平方根是14.(2)因为179=169,⎝ ⎛⎭⎪⎫432=169,所以169的算术平方根是43,即179的算术平方根是43.(3)因为要求的是16的算术平方根,所以要先算出16,再求算术平方根.16表示的是16的算术平方根,所以16=4.由于22=4,所以4的算术平方根是2,即16的算术平方根是2.解:(1)196=14.(2)179=169=43.(3)因为16=4,4的算术平方根是2,所以16的算术平方根是2.求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只需找出平方等于a 的正数.求一个分数的算术平方根或平方根,当这个分数是带分数时,要先化成假分数,再求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或平方根,不要出现11649=147的错误.3.开平方(1)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2)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及近似值.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只需直接按书写顺序按键即可.例如,用计算器求529与44.81的算术平方根:①在计算器上依次键入529=,显示结果为23,因此529的算术平方根为529=23.②在计算器上依次键入44.81=,显示结果为6.940 271 88,如果要求精确到0.01,那么44.81≈6.94.(1)平方根是一个数,是开平方的结果;而开平方是和加、减、乘、除、乘方一样的一种运算,是求平方根的过程.(2)开平方是平方的逆运算.我们可以用平方运算来检验开平方的结果是否正确. (3)平方和开平方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已知底数m 和指数2,求幂,是平方运算,即m 2=(?);已知幂a 和指数2,求底数,是开平方,即(?)2=a .(4)选用的计算器不同,按键的顺序也不同,因此应该仔细阅读计算器的说明书,按照要求操作.【例3】求下列各式中未知数的值:(1)x 2=25;(2)(2a +3)2=16.分析: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它有一正一负两个值.(1)因为x 2=25,所以x 就是25的平方根,有两个,是±5;(2)将2a +3看成一个整体,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易知2a +3就是16的平方根,是±4,即2a +3=±4,在此基础上,分两种情况分别求出a 的值即可.解:(1)因为(±5)2=25, 所以x =±5.(2)因为(±4)2=16, 所以2a +3=±4.当2a +3=4时,解得a =12.当2a +3=-4时,解得a =-72.故所求a 的值是12或-72.利用开平方解方程的方法是:先把方程化为x 2=m (m ≥0)的形式,然后根据开平方得到x =±m .特别地,要注意整体思想的应用.4.立方根(1)立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也就是说,如果x 3=a ,那么x 叫做a 的立方根.(2)立方根的表示方法:数a 的立方根记为“3a ”,读作“三次根号a ”,其中a 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这里的根指数“3”不能省略.【例4】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27;(2)-27;(3)338;(4)-0.064;(5)0;(6)-5.分析:求一个数a 的立方根,关键是求出满足等式x 3=a 中x 的值,同时在学习了立方根的表示方法后,应用符号表示解题过程比语言叙述更为简洁.解:(1)因为33=27,所以327=3. (2)因为(-3)3=-27,所以3-27=-3.(3)因为338=278,而⎝ ⎛⎭⎪⎫323=278,所以3338=32.(4)因为(-0.4)3=-0.064, 所以3-0.064=-0.4. (5)因为03=0,所以30=0. (6)-5的立方根是3-5.开方开不尽的数,保留根号,如本题(6),-5的立方根是3-5.5.开立方(1)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①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关系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或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某个数的立方根.②被开立方的数可以是正数、负数和0;③求一个带分数的立方根时,必须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它的立方根. (2)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及近似值.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操作过程和求平方根操作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差别是先按2ndf 键,再按书写顺序按键即可.例如用计算器求31 845,在计算器上依次键入2ndf 31845=,显示结果为12.264 940 82,若计算结果要求精确到0.01,则1 845的立方根为12.26,即31 845≈12.26.【例5】解方程:(1)125x 3-27=0;(2)(5x -3)3=343.分析:(1)把原方程变形为x 3=27125后,可知x 是27125的立方根.(2)把5x -3看做整体,则易知它是343的立方根,其值可求,在此基础上可求x .解:因为125x 3-27=0,所以x 3=27125.故x =35.(2)因为(5x -3)3=343,所以5x -3=3343=7, 即5x =10.故x =2.利用开立方解方程的方法:先把方程化为x 3=m 的形式,然后根据开立方得到x =3m .特别地,要注意整体思想的应用.6.立方根的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立方根的符号与被开方数的符号一致; (2)一个数的立方根是唯一的; (3)3-a =-3a ,3a 3=a ,(3a )3=a . 【例6】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 .64的立方根是2 B .-3是27的立方根C .125216的立方根是±56D .(-1)2的立方根是-1解析:因为64=8,而2的立方等于8,所以64的立方根是2,即A 正确,解答时不要把“求64的立方根”误解为“求64的立方根”;因为-3的立方是-27,所以-3是27的立方根是错误的;因为56的立方是125216,所以125216的立方根是56,因此C 是错误的;因为(-1)2=1,它的立方根是1,而不是-1,所以D 是错误的.故本题选A .答案:A(1)任何数都有立方根,而负数没有平方根;(2)任何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而正数有两个平方根.7.用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及性质解题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求原数是利用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及性质解题中的常见题型.(1)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而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零. (2)对于立方根来说,任何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可知,3-a =-3a ,也就是说,求一个负数的立方根时,只要先求出这个负数的绝对值的立方根,然后再取它的相反数即可.(3)当两个数相等时,这两个数的立方根相等.反之,当两个数的立方根相等时,这两个数也相等.这与平方根不同,在平方根的计算中,若两数的平方根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数相等;若这两个数相等时,则两数的平方根相等或互为相反数.【例7-1】已知2x -1和x -11是一个数的平方根,求这个数.分析:因为2x -1和x -11是一个数的平方根,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2x -1和x -11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当2x -1和x -11相等时,可列出方程2x -1=x -11,当2x -1和x -11互为相反数时,可列出方程2x -1+x -11=0,从而求出x 的值,进一步可求出这个数.解: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2x -1和x -11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当2x -1=x -11时,x =-10,所以2x -1=-21,这时所求的数为(-21)2=441;当2x -1+x -11=0时,x =4,所以2x -1=7,这时所求的数为72=49. 综上可知,所求的数为49或441.【例7-2】若32a -1=-35a +8,求a 2 012的值.分析:根据立方根的唯一性和3-a =-3a ,可知2a -1与5a +8互为相反数,从而可构造出关于a 的一元一次方程2a -1=-(5a +8).进一步可求出a 2 012的值. 解:因为32a -1=-35a +8,所以32a -1=3-a +,即2a -1=-(5a +8).解得a =-1.故a 2 012=(-1)2 012=1. 8.非负性的应用非负数指的是正数和零,常用的非负数主要有: (1)绝对值|a |≥0;(2)平方a 2≥0;(3)算术平方根a 具有双重非负性: ①a 本身具有非负性,即a ≥0;②算术平方根a 的被开方数具有非负性,即a ≥0. 非负数有如下性质:若两个或多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在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时,若能仔细观察、认真地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并挖掘出题目中隐含的非负性,就可避免用常规方法造成的繁杂运算或误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数的非负性相关的求值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它们的和等于0的形式.此类问题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算术平方根、平方数、绝对值三种中的任意两种组成一题〔| |+( )2=0,| |+ =0,( )2+ =0〕,甚至同一道题目中出现这三个内容〔| |+( )2+ =0〕;二是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平方数,而是需要先利用数学公式把题目中的某些内容进行变形,然后再利用非负数的性质进行计算.【例8-1】如果y =2x -1+1-2x +2,则4x +y 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解析:因为2x -1≥0且1-2x ≥0,所以2x -1=1-2x =0,即x =12.于是y =2x -1+1-2x +2=2.因此4x +y =4×12+2=4.故4x +y 的平方根为±2.答案:±2【例8-2】如果y =x 2-4+4-x 2x +2+2 012成立,求x 2+y -3的值.分析:由算术平方根被开方数的非负性知x 2-4≥0,4-x 2≥0,因此,只有x 2-4=0,即x =±2;又x +2≠0,即x ≠-2,所以x =2,y =2 012,于是得解.解:由题意可知x 2-4≥0且4-x 2≥0,因此x 2-4=0,即x =±2. 又∵x +2≠0,即x ≠-2, ∴x =2,y =2 012.故x 2+y -3=22+2 012-3=2 013.【例8-3】已知a -1+(b +2)2=0,求(a +b )2 012的值.分析:a -1表示a -1的算术平方根,所以a -1为非负数.因为(b +2)2为偶次幂,所以(b +2)2为非负数.由于两个正数相加不能为0,所以这两项都为0,因此解方程求值即可.解:因为a -1≥0,(b +2)2≥0,且a -1+(b +2)2=0,所以a -1=0,(b +2)2=0, 解得a =1,b =-2.故(a +b )2 012=(1-2)2 012=1.9.利用方根探索规律(1)可以利用计算器探究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 规律:如果将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左(右)每移动2位,则它的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相应地向同一方向移动1位.即当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100倍时,其算术平方根相应地扩大(或缩小)10倍;当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10 000倍时,其算术平方根相应地扩大(或缩小)100倍….(2)可利用计算器探究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立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 规律:如果将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左(右)每移动3位,则它的立方根的小数点就相应地向同一方向移动1位.即当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1 000倍时,其立方根相应地扩大(或缩小)10倍;当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1 000 000倍时,其立方根相应地扩大(或缩小)100倍….(3)还可利用方根为问题背景进行规律的探索. 【例9】(1)观察下列各式:1+13=213,2+14=314,3+15=415,…,请你将发现的规律用含自然数n (n ≥1)的等式表示出来__________.(2)借助计算器可以求出42+32,442+332,4442+3332,…,观察上述各式特点,__________.解析:(1)第一个等式右边的2比左边被开方数里的1大1,被开方数13与左边被开方数的13相同且3比2大1;第二个等式右边的3比左边被开方数里的2大1,被开方数14与左边被开方数14相同且4比3大1,…,故有n +1n +2=(n +1)1n +2(n ≥1). (2)借助计算器,可以分别求得42+32=5,442+332=55,4442+3332=555,…,由此观察发现每个式子的结果都是由若干个5组成的,且5的个数为相应式子的左边4或35n 个.答案:(1)n +1n +2=(n +1)1n +2(n ≥1) (2)5555n 个10.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实际应用解实际问题时,首先要读懂题意,善于构造数学模型,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与平方根、立方根有关的实际应用多以正方形、正方体等几何图形为问题背景设题,解答时,常常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然后再利用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及性质解方程即可.注意求出的结果要符合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例10-1】计划用100块地板砖来铺设面积为16 m 2的客厅,求需要的正方形地板砖的边长.解:设地板砖的边长为x m ,根据题意,得100x 2=16,即x 2=0.16,所以x =±0.16=±0.4.由于长度不能为负数,所以x =0.4(m). 故地板砖的边长为0.4 m.【例10-2】一种形状为正方体的玩具名为“魔方”,(每个面由9个小正方体面组成)体积为216 cm 3,求组成它的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解:设小正方体的棱长为a cm ,则玩具的棱长为3a cm ,由题意得(3a )3=216.于是27a3=216,a 3=8,a =2(cm).故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为2 cm.。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主题: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一、概述1.1 引入说课的主题1.2 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进行阐述1.3 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意义二、教学内容分析2.1 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大纲2.2 教材内容分析2.3 本课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分析2.4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通联的探讨三、教学方法和手段3.1 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理念3.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具体选择和运用3.3 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4 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探讨四、教学过程设计4.1 教学过程整体设计4.2 具体教学步骤设计4.3 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和方法4.4 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测和应对五、教学反思5.1 教学实施的教师角色定位和认识5.2 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总结5.3 学生学习状况的观察和改进措施5.4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展望六、结束语6.1 总结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6.2 强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重要性6.3 对教师的激励和鼓励七、教学反思附录7.1 教学反思相关资料的附录7.2 其他教学相关的辅助材料的附录7.3 学生教学效果反馈及教师改进的记录以上为整篇说课稿的大致结构,详细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进行具体编写。
感谢您的阅读。
六、结束语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在解释数学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勇于探索,从而使学生在思维上得到发展。
我们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活动设计和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方程的步骤:
①设未知数;
②找等量关系;
概念辨析
例1 判断以下式子是不是方程?
2 (1) x 0 3 (3) x 2 X 4 (5) x 3 x 2 7 2 (7)y 3 y 5 0
√
(2)-1+2=1 (4)y<0
2
√ √
X X
(6) x 3 x 0
(8)x+y=0
√ √
例题 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练习:指出下列各项的系数和次数
2
2x,0.5m , 3xy, x y ;
3 2 2
实际问题2
有一所寄宿制学校,开学安排宿舍时, 如果每间宿舍安排住4人,将会空出5间 宿舍;如果每间宿舍安排住3人,就有 100人没床位,那么在学校住宿的学生有 多少人?
1.每间宿舍安排住4人,将会空出5间宿舍 已知的: 2.每间宿舍安排住3人,就有100人没床位 未知的: 学生人数 宿舍间数
1.一个正形的边长为
为36厘米;
x 厘米,周长
2 2. 减去数 x 的一半的差是56. 5
3.a,b两数的平方和等于1;
4.a,b两数和的平方等于1;
5. x 的平方和它的4倍互为相反数。
方程中的项,系数,次数等概念:
1、项:在方程中,被“+”“—”号隔 开的每一部分(包括前面“+”“—” 号在内)称为一项。 2、未知数的系数:在一项中,写在未知 数前面的数字或表示已知数的字母叫做未 知数的系数。 3、项的次数:在一项中,所有未知数的指 数和称为这一项的次数。 4、常数项:不含未知数的项,称为常数项
6.1 列方程
实际问题1
某水果店有苹果与香蕉共 152千克,其中苹果的重量是 香蕉重量的3倍,求该水果店 的苹果与香蕉各有多少千克?
概念
1、未知数:用字母x,y,…等表示所要 求的未知的数量,这些字母称为未知 数。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元:在方程中,所含的未知数又称 为元。 4、列方程:为了求得未知数,在未知 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等量关系式, 就是列方程
例 2:
4 (1)在方程4 xy 5 0中, 4 xy项的系数是_______,
次数是 ______, 常数项是_______ . 2 -5 x y (2)在方程5 x 3 0中,常数项是________, 3 2 3 x y 1 含y的项是 _________, 它的系数是________, 次数 3 3 3 5 是 _______, 5 x项的系数是_______, 次数是 ______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