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舍教学楼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学校抗震加固设计

论文题目:谈学校抗震加固设计在举世瞩目的5.12汶川地震中,由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水平偏低,造成大量伤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校建筑等抗震设计的广泛关注。
依据地震后新颁布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规定,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即不低于乙类。
按照国务院部署,2009年全国普遍开始对学校的既有建筑物展开大规模的抗震加固,太原市直属学校校舍也开展抗震加固。
其中加固设计对抗震加固效果影响巨大,业主对设计是否合理(选择何种加固方法)提出很高的要求。
一.现有建筑物存在的问题本次抗震加固设计的学校建筑(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等)均建于1971至1994年,因设计年代久远,绝大部分为砖混结构。
太原市中小学校舍建筑结构安全与抗震鉴定报告显示本批建筑物存在如下问题:1.建筑高度超限。
按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1.2规定,对于一般教学用房,砖混结构高度限值为15米,对于横墙较少的教学楼建筑,高度限值为12米,对于横墙很少的教学楼则应再减少一层,高度降低3米。
本批中小学校舍中,大部分建筑物横墙较少,均超过上述规定限值。
2.横墙间距超限,建筑物整体性差。
大部分建筑均为预制楼板,整体刚度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1.5中规定砖混结构横墙间距限值为7米。
而本批建筑物的横墙间距均超过了规范,尤其是教学楼,由于教学需要较大空间,横墙间距有的竟达到11米。
3.抗震构造中,大部分建筑的圈粱、构造柱措施均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3规定设置,导致房屋的整体性差、抗震性能差。
承重结构的连接构造无法保证结构安全。
4.建筑材料不满足抗震鉴定标准。
砌筑砂浆、砌体材料等强度偏低,导致抗震节点构造差,大部分砌体均有裂缝,局部挑梁接近破坏,局部建筑物有地基下沉,房屋整体性差等,5.由于设计年代比较久,由于长期的建筑物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有的建筑已墙体开裂,竖向承载力不够,导致地基下沉现象。
浅谈学校建筑的抗震加固技术

浅谈学校建筑的抗震加固技术摘要: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建筑物是上个世纪建成,有些已经进入老年期,由于当时的设计水平限制,相当一部分建筑物没有地震加固设备。
再加上历经多次地震的侵害,部分建筑物已经出现严重的裂纹,对师生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
如今将这些建筑物全部拆除重建在当前的中国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对学校建筑物的加固就显得尤其重要。
而建筑物的加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有的加固技术。
现在就建筑物加固技术做一系统总结。
关键词:学校建筑;抗震;加固技术1.传统加固技术1.1混凝土构件加固方法1.1.1增加截面面积法:即在原混凝土构件上面,盖浇新的钢筋混凝土,增加结构的截面积和配筋数量,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教学楼的混凝土主梁,柱等结构。
1.1.2外包钢加固法:是在被加固结构的周围包以角钢,从而提高构件承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分干式和湿式两种形式。
干式外包钢法,是把角钢直接包于被加固构件的四周。
湿式外包钢法,是指在角钢和被加固构件之间注入乳胶水泥砂浆并填实。
该法几乎不改变构建的截面尺寸,能够有效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增大构件延性和刚度。
1.2改变构建受力加固法:即适当增加混凝土抗震墙、钢结构支撑等。
使地震发生时的作用力转由加固的抗震墙或钢支撑承担。
即改变构件在地震情况下的受力方式,使原构件承受较小的地震破坏力,在地震中构件不至于超过承载力的范围,从而达到对原建筑加固的目的。
1.3砌体结构加固方法在墙体的一侧或两侧采用水泥砂浆面层、钢筋网砂浆面层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形成砌体-混凝土组合墙体,从而大幅的提高墙体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同时,墙体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也均得到较大改善。
该法尤适用于静力加固和抗震加固。
1.4包角或镶边加固法:在柱、墙角或门窗边用型钢、钢筋混凝土包角或镶边,柱、墙垛用现浇混凝土套加固;以此方法来提高学校校舍和教学楼的抗震承载力。
二.现代加固法2.1圈梁构造柱加固法:其具体做法是采用机械法切割和电刨凿除法拟设圈梁。
校舍抗震鉴定

校舍抗震鉴定
校舍抗震鉴定是指对学校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和鉴定,以确定其在
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能。
由于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建筑
物在地震中的表现与其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质量等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学校建筑来说,进行抗震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校舍抗震鉴定可以帮助学校了解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通过对学
校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和鉴定,可以了解该建筑在地震中的承载力、变形能力以及破坏形式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为制定应急预案、采取必
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校舍抗震鉴定可以指导学校进行加固改造。
如果发现学校建筑
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加固改造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通过抗震
鉴定可以确定加固改造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加固方案和措施。
最后,校舍抗震鉴定可以提高学校师生的抗震意识。
通过抗震鉴定的
宣传和教育,可以让师生了解地震的危害和防范知识,增强其抗震意
识和自救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校舍抗震鉴定应该由专业机构进行,并遵循相关标准
和规范。
在进行抗震鉴定时,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材料、施工质量、
使用年限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并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和历史地震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总之,校舍抗震鉴定是学校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加强对学校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和鉴定,才能更好地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
砖混结构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探讨

砖混结构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探讨摘要: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近年来国内历次大地震都对中小学校舍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我国中小学校舍中,砖混结构比重最高。
因此,对砖混结构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文章分析了砖混结构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的方法与原理、加固方法与原理。
关键词:校舍;抗震;鉴定;加固一.概述中小学砖混结构校舍一般采用单侧外走廊或内走廊的建筑平面布置形式。
由于需要满足通风、采光、建筑空间等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一般大房间多、窗户大、纵墙开洞率高、窗间墙宽度不满足要求,所以导致抗震横墙少、纵横向刚度不均匀、地震时扭转效应非常明显、抗震性能差,地震时很容易遭到破坏。
汶川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指出要把中小学校舍建设最安全工程。
200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二.砖混结构校舍的抗震鉴定(一)抗震鉴定中砂浆强度的测定砖墙抗剪强度是影响砖混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砂浆强度是衡量墙体抗剪强度的重要指标,砂浆强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砖混结构抗震性能。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现场一般采用回弹法测定砂浆强度。
回弹法测定砂浆强度具有操作便捷、测试快速等优点,适合进行量大面广的砂浆强度现场检测。
回弹法测定砂浆强度的基本原理:1、选定检测单元及检测区域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独立的结构单元,每个结构单元划分为若干检测单元,一个检测单元一般随机选择6个测区,一个测区随机布置5个测位,在每个测位均匀布置12个测点。
2、检测步骤(1)清除砂浆弹击点表面的粉刷层、勾缝砂浆等杂质,打磨平整并清除其上的灰尘。
(2)使用回弹仪在每个弹击点处连续弹击三次,仅记录最后一次读数。
(3)用浓度为1%的酚酞试剂和游标尺测量每个测位内的碳化深度。
3、数据分析(1)剔除12个回弹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得剩余10个回弹值的平均值。
(2)计算每个测区的平均碳化深度,取5个测位测量值的平均值。
校舍建筑怎么进行结构抗震加固

校舍建筑怎么进行结构抗震加固一、抗震加固设计方针抗震加固设计应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一)安全适用:确保经加固后的房屋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二)经济合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结构加固效果,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最重要的结构关键部位。
(三)技术先进:按不同后续使用年限要求,区别对待、采取成熟有效、施工工期短的加固技术,兼顾教学楼的正常使用。
二、抗震加固基本原则抗震加固设计应注重概念设计,以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为目标,确保加固工程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采用合理的抗震加固措施。
抗震加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维持原有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抗震加固着重于提高结构抗侧力性能和延性、建立或完善抗震多道防线、加强整体性,而不以提高结构承受静载能力为目标。
(三)结构加固的关键部位(如:承重墙、柱、梁、梁和屋架的支座等部位)。
(四)建立多道抗震防线:1、砌体结构后加构造柱、圈梁、钢拉杆。
2、框架结构增设抗震墙或支撑等。
3、建筑的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
4、抗震加固设计中,应采取成熟、可靠、安全、环保的材料和技术。
5、当无地勘资料时,可参考附近场地的地勘资料或现场查看结构是否存在不均匀沉降而决定补勘与否。
三、校舍抗震加固1、校舍抗震加固工程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应尽量兼顾经济性、便于操作性进行设计。
若优化设计后,测算加固费用仍超新建工程费用70%以上时,宜拆除重建。
2、校舍抗震加固工程暂不考虑保温节能设计,对已有门窗、外墙面砖尽量考虑保留。
3、加固设计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满足条件的工程尽量不加固或少加固。
4、加固设计、检测等单位应在墙面(主要是内墙)铲除后实地勘察,根据现场情况完善加固设计。
5、超过现行规范规定高度、层数的教学楼,应通过抗震验算判别结构是否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然后进行抗震加固设计。
6、对于无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老旧教学楼建筑,教学楼抗震加固设计施工图审查以《抗震鉴定报告》为依据。
7、采用砌体-框架混合结构的教学楼,分别按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的要求进行抗震加固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设计探讨

中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设计探讨地震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产物,是发生频率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较大级别的地震会造成严重的建筑破坏和人员伤亡。
中小学校舍由于使用人群的密集性及使用者较差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成为特殊的受灾建筑群之一。
因此,提高对中小学教学楼的重视程度,加强中小学教学楼抗震安全措施是当今社会的重中之重。
本文分析了某旧教学楼抗震性能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固的措施,使抗震加固和建筑风格协调得到了有机统一。
标签中小学校建筑;工程抗震;抗震加固设计;方案评价本文以某中小学教学楼安全性能的检测为基本工作,依据相关标准,讨论了中小学教学楼的抗震加固设计,总结了中小学教学楼中各薄弱环节存在的典型的抗震问题,仔细研究了各种震害表现并分析震害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震害表现及其产生原因,选择了若干种抗震加固方案,并从安全可靠性、施工可行性和工程经济性等方面对各加固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选出了较为合理的加固方案,为中小学教学楼的抗震加固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指导。
某中小学教学楼修建1990年,为三层砖混结构。
一、二层楼板为现浇混凝土密肋梁板结构,三层屋盖为木屋架结构,外观上看为大坡度瓦面屋顶,有独特建筑风格。
墙体为五十年代手工砖砌。
由于房屋使用时间较久,当时设计设防烈度为6度,现在为7度,因此对抗震问题考虑不足,通过鉴定分析,认为其抗震构造布置及抗震强度不能满足要求。
学校有关部门提出要求,结合大修改造等进行抗震加固设计。
该楼抗震性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要求分析,抗震构造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房屋层高为4.25m,超过标准“层高不宜超过4m”的规定。
(2)屋盖处的圈梁仅沿外墙设置,内纵横墙均未设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3)顶层屋盖为木结构,其房间较大,抗震横墙间距最大达16m,超过了标准房屋刚性体系的规定。
(4)经回弹仪测试,砖的强度等级仅相当于现在的MU5,不符合标准砖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7.5的规定。
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加固的分析与建议

艺i塑.;警凰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加固的分析与建议李亮(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住房管理办公室,江苏盐城224700)脯虱汶川地震之后国家提高了中小学校舍的抗震设防类别,要求针对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舍实施金面排查鉴定和抗震加固以使她震设防区的中小学棱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标准。
在总结了上海市中小学校舍使用现状的基础上。
按照相关规定对板舍鉴定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提出了中小学校舍工程加固设计的依据及方法,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睽躏悯]检测;鉴定;加固1建湖县校舍整体抗震性能的现状本次共排查鉴定学校82所、校舍396栋、总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
该县处于江苏里下河平原地带,受鉴定学校建筑目前无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地基基础受力土层基本满足抗震要求。
具体鉴定结论大致分类为:1.1满足抗震要求。
鉴定通过此类建筑物共有37幢,计133万m20建设年代大多为2003年后,结构类型为框架现浇。
经有资质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按照健筑抗震设计规;酚(<G B5001—2001))设计,并进行了报建,同时组织了相关部门i趟行验收并验收符合要求。
如钟庄中学教学楼、公寓楼等多I嚏陵舍。
12不满足抗震要求,虽满足结构和使用安全.需要抗震加固此类建筑共有155幢,计29.9万m20建设年代大多为1991年至2003年,结构类型为砖混。
部分经有资质单位勘察、设计、施工并进行报建,基本未委托监理,未按照镅猁亢震设计规;蛰设计。
此类房屋实体从表观未发现相关结构隐患,属于Bsu级以上结构安全房屋。
但由于抗震构造和抗震墙设置不合理,造成抗震要求不能满足,或设计上无缺陷,但施工过程中对抗震构造不太重视,造成抗震构造要求如同虚设,实测中存在预制板之间的连接,预制板同砌体之间的加强连接、砌体之间及砌体与构柱的连接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有加固的必要。
如蒋营小学教学楼,实验初中逸夫楼、实验小学西教学楼等。
13不满足抗震要求。
主体结构存在质量隐患,建议拆除此类建筑物共有204幢,计7,8万m20其建设年代多为70~90年代砖木结构平房及低层砖混教学楼。
浅谈校舍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 鉴定标准》 规定 : 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 的抗震鉴定 , 应按
结构体系的合理性 、 结构构件材料的实际强度 、 结构构件的纵
梁、 板体系 , 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 , 持力层为 冲积砂质粘土或坡
洪积砂质粘土,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 10 P 。 4 k a 原设计所采用 的 规范为 18 9 9系列国家标准规范 ; 原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 ,
向钢筋和横向箍筋的配置和构件连接 的可靠性 、 填充墙等与主 体结构的拉结构造 以及构件抗震承载力的综合分析 , 对整幢房
屋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 当梁柱节点构造和框架跨数不符合规
定 时 ,应 评 为不 满 足抗 震 鉴定 要 求 ;
萤
当仅有 出入 口、 人流通道处的填充墙 不符合规定时, 应评为局部不满足抗
Ⅲ Ⅻ Ⅷ
1∞ 5
㈣
Ⅲ 柏 ∞
力进行评定。
21 现场勘测情况 .
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报 告和现场
围 1 某教学楼 2— 4层结构平面圈
・
2 ・ 9
一准 检 标与测
楚 连 科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B 0 1) ) 50 0的要求。 ( G
2 抗震措施鉴定 - 2
f I
a
曼
-。一
} ; lJ i l l L
一
l l l i ll l { l l l 震承载力验算 ; 或按照 A类钢筋混凝 i f l l l l l j 土房屋 计入 构造 影响对综合抗 震能 。 i iI - i i ; } j l; i
22 0. 1 虹
勘查 , 本工程 的场地类别为 Ⅱ类 , 场地 内没有软弱土 、 饱和砂
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 匀的土层 ,基础现状基本完好 , 上 部结构未见不均匀沉 降裂缝和倾斜 。故场地 、 地基基础满足 抗震鉴定要求。薄弱部位基本满足要求 ; 连廊部分框架为单 榀框架 。外观和 内在质量基本满足要求 。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 了贯彻《 福建省 中小学校 舍安全 工程 实施方 案 》 在全 , 省 中小学校开展抗 震加 固和提高综 合 防灾能力 建设 , 校舍 使 达到重 点设 防类 抗震设 防标准 , 符合对 山体滑 坡 、 塌 、 崩 泥石 流、 地面塌陷 、 地面沉降 和洪水 、 台风 、 灾 、 电等 灾害 的防 火 雷 灾避 险安全要 求 。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 覆盖全省城市和农 村、 公办和 民办 、 教育 系统 和非教 育系统 的所有小学 、 九年一
侧横 墙普通 中学 、 特教学校和 中职 学校 。我省开展对全省
的校 舍进 行 安全排 查 , 对必 须委 托鉴 定 的校舍 , 出具鉴 定报
告, 为抗震加 固提供依据 , 并进行科学合 理的加固设计 。笔者
有幸参 与了福州某小学教 学楼 的抗震 鉴定加 固工作 , 以此工 程 为例浅谈抗震鉴定 、 固的过程和 内容 。 加
A s r c :Thi p p rd s rb s t e p o e s o s im a i a p a s l a d sr n t e ig o c o lb i i g o lme t r c o li bt t a s a e e c i e h r c s f a es t p r ia n t e g h n n f a s h o u l n f ee n a y s h o n c d F z o . I e c i e h a i r c s e f a es tc a p as l n d ie o i p e a d f a i l t o s f r s c c o l u h u td s r s t e b sc p o e s s o s ima i p r ia ,a d a v s d s me sm l n e sb e me h d o u h s h o b
采用 简易可行 的方 法, 对福 州地 区类似 学校 工程 抗震鉴定加 固具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
[ 关键词 ] 抗震鉴 定
Dic s i n o t ho idi e s tc a r ia nd Ste g he ng s u so n heSc olBu l ng As ima i pp a s la r n t ni
2结 构 抗 震 鉴 定 分 析
本合理 , 圈梁 及构造柱布置满足规范要求 , 可形成完整受 力系
统 。结构的整体性等级评定 为 B 级 。 u 2 2 3结构 的侧 向位移等级 ..
建筑整 体 倾 斜 方 向 无 明显 一 致 性 , 大 侧 向 位 移 为 最
1 . mm( 6 6 , 80 H/ 1 ) 现阶段所 测测 点 的侧 向位移 均未 超过 《 民 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 准》 G 0 9 —1 9 ) 定 的多层砌 体 ( B522 99规
b i ig i ed a e mai srn t e ig f r i l rjcsh v o ee e c au u h u ul n s d whc n e s i t t g h nn , o mi rp oe t a es merfr n ev l ei F z o . h s c e s a n
1工 程 概 况
墙体存 在明显裂缝和变形 , 承重墙 构件 的安全性 等级评 定 为
Du级 。
2 2 2结 构 的整 体性 等 级 ..
本工程构件选型正确 , 结构平面布置较规则 , 整体布 置基
该教学楼为 四层混合结 构房屋 , 采用墙下条 形基础 , 建筑
高度 为 1 . m, 8 0 总建 筑面积约 10 m2工程 于 19 50 , 9 3年建成投 入使 用 。
1 4
福建建设科技
2 1 . . 0 1 No 3
■建筑 结 构
浅谈校舍教学楼 的抗震鉴定与加 固
李华 威 ( 福建 省 建筑科 学 研究 院
[ 摘
30 2 ) 505
要] 本文介绍福 州某小学的抗震鉴定与加 固过程 , 阐述 了抗震鉴 定 的基 本流程 以及对这种 普遍 需要 抗震加 固的校舍 抗震加 固 加 固设计
根据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 民用 建 筑 可靠 性 鉴定 标 准 》 G (B 5 2 2 9 9 的相关规定 , O 9 —19 ) 民用建筑安全性鉴定按单个 构件 、 子单元 、 鉴定单 元三个层 次进行 , 一层次分 为 四个 等级 , 每 本 工程为一个鉴定单 元 , 划分为地基基础 、 上部承重结构 以及 围 护系统三个子单元 。
2 1地 基 基 础 子 单 元 .
结构不适于继续承 载的侧向位移限值 ( 20或 9 mm) H/ 5 0 。结 构 的侧 向位移等级 评定 为 B 级 。 u 综合考虑结构 的构件安 全性等 级 、 整体性 等级 和侧 向位 移等级 的评定结果 , 上部 承重结 构子单 元安全 性等 级评 定为
柱 的梁跨 中梁 底正截面承 载能力 不满足 规范要 求 , 其余 所检
梁及其 同类构 件的承载 能力 可满足 规范要 求 。未 发现柱 、 梁 构件存在 明显 变形及裂 缝 。柱 、 梁构件 的安 全性等 级评 定为
C u级 。
墙体 高厚 比均可满足 规范要 求 , 分底 层及二 层墙 体 的 部 受压 承载能力不满足规范要 求 , 部分底 层 ~三层 及梯 间屋 面 层墙体抗 震承载能力不满 足规 范要求 , 底层 及二 层楼梯 间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