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涉税筹划与风险防范培训班课件江涛46页

合集下载

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ppt课件

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ppt课件
3
案例分析:
例:假设有5个人成立一家A公司,每人 各占公司20%股权,2008年底,公司实 现年度利润总额350000元。在无纳税调 整事项的情况下,将税后利润全部分配 给5位股东。请比较在A公司采用公司制 模式情况下和采用合伙制情况下,所缴 纳的所得税和净收益?
4
方案
3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20
9750
4
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30
14750
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35
19750
2
筹划思路: 企业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情 况下,选择成立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 人企业而非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有限 责任公司,以规避企业所得税,降低 整体税负。
则既缴纳企业所得税,又缴纳个人所得税,则:
企业所得税=350000×25%=87500(元)
5位股东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总额=[﹙350000-87500﹚÷5] ×20%×5=52500 (元)
应纳税合计=87500+52500=140000(元)
企业净收益=350000-140000=210000(元)
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选择企业组织形式的税务筹划
主讲人:汪 洋
组 员:尤江涛
华新新
王雨泽
涂江胜
杨帆
1
筹划依据:
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需要交纳25%的企业所得 税,个人股东从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取得税后利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投 资者就其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中取得的利润按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 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财税处理与风险防控PPT课件

个人所得税财税处理与风险防控PPT课件
11
六、将第六条修改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
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
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 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七、将第七条修改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从其应纳税额 中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抵免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 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14
八、增加一条,作为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 法进行纳税调整:
“(一)个人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本人或 者其关联方应纳税额,且无正当理由;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10
五、将第五条修改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具体幅 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备案:
“(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二)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 “国务院可以规定其他减税情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
“(二)居民个人控制的,或者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共同控制的设立在实际 税负明显偏低的国家(地区)的企业,无合理经营需要,对应当归属于居民个 人的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
“(三)个人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获取不当税收利益。 “税务机关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 并依法加收利息。”
个人所得税:财税处理与风险防控
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 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 湖南大学

新个人所得税培训课件PPT((最新)

新个人所得税培训课件PPT((最新)

主要亮点
1 建立对综合所得按年计税制度
此次改革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4 项劳动性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 税率,按年计税,体现了量能负担原则。
3 首次设立专项附加扣除
增加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 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扣除,进一步增强税制的 公平性。
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居民个人)
综合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 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纳税人依法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向任职、受雇 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并报送《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件1)。纳税人有两处以 上任职、受雇单位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人没有任 职、受雇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预扣预缴税款计算方法(居民个人)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1.计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三项综合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费用按八百元计算; 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 2.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3. 计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根据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预扣率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劳 务报酬:三档预扣率;稿酬、特许权使用费:预扣率20%。
预扣预缴税款计算方法(居民个人)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预扣预缴税款计算方法(居民个人)

个人所得税培训课件

个人所得税培训课件

第 三 部 分 个人自行申报指南
三、添加银行卡
1、点开APP,选择右下角“个人中心” 2、在“个人中心”页面中点击“银行卡” 3、录入银行卡信息,然后点击“下一步”。推荐用 “一类银行卡",因为非一类银行卡每天有收支限额。 4.输入发送到手机上的随机验证码,然后点击“完成”。银行卡添加成功
第 三 部 分 个人自行申报指南
1
商业健康 2

3
4
通讯费补 5

6
7
不超过36000元 超过36000至144000元的部分 超过144000至300000元的部分 超过300000至420000元的部分 超过420000至660000元的部分 超过660000至960000元的部分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预扣率 (%)
3 10 20 25 30 35 45
速算扣除数
0 2520 16920 31920 52920 85920 181920
第 二 部 分 个人应知应会点
7.是否需要汇算申报
无需申报
年度汇算需补税但年度综合所得收入s12万元的,未预扣预交的情形除外 年度汇算需要补税金S400元的,未预扣预缴的情形除外 年度已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一致 符合年度汇算退税条件但不申请退税的
二者满足其一:1、境内有
住所;2、境内无住所但居 有限纳税义务 境内所得
住,一年内累计满183天
第 二 部 分 个人应知应会点
3.税率
综合所得税率表
级数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1
不超过36000元
2
超过36000至144000元的部分
3
超过144000至300000元的部分
4

个人所得税涉税风险及其防范课件

个人所得税涉税风险及其防范课件

暂免项目(某些地区,实行住房货币分配人员按当地政府标准规 定发放或缴纳的住房补贴)
2、从范围上包括:单位财会、劳资、工会、后勤和其他部门发放的与任 职受雇有关一切收入。 3、从形式上包括:现金、实物(房产、汽车、电脑、金银、玉器等)、 有价证券(礼品卡、消费券、提贷单等)、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免 费旅游等)。
个人所得税涉税风险及其防范
一、纳税人有无少报收入的情况
(一)工资薪金所得的具体计算口径 1、从内容上包括: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 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其他所 得。 免征项目(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工伤保险待遇、生育津贴、 从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向个人支付的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
在年金基金投资环节,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分配计入个人账户时,暂不征收 个人所得税。
在年金领取环节,个人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领取的年金,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 征个人所得税。

8பைடு நூலகம்
四、单位为员工购买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 以及其它商业保险是否按规定代扣税

文件依据: 财税[2005]94号文、国税函〔2005〕318号文、粤地税发 〔1999〕56号文 1、单位为职工个人购买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等,在办理投保手续 时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按税法规定缴纳 个人所得税; 2、对离退体职工取得的该笔所得,应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 收入,按税法规定计征 个人所得税。 3、因各种原因退保,个人未取得实际收入的,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应予以退回。
二、企业发放的季度奖、半年奖、全年一次性奖金等有无正确 计缴个税
(2)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 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 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 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 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培训课件ppt(72张)

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培训课件ppt(72张)
第十章 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个人所得税
• 1.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 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 满1年的个人。
• 2.非居民纳税人是中国境内无住所 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 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 1、居民纳税人,从中国境内和境 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 税
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培训课件(ppt7 2页)
• 直接捐赠: • 应纳税所得额= 30000X(1—
20%)=24000 • 应纳所得税= • 30000X(1—20%)X30%-2000=5200
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培训课件(ppt7 2页)
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培训课件(ppt7 2页) 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培训课件(ppt7 2页)
• 按照我国税法: • 工资所得税 • ((120000/12-4800)X20%-555)X12 • =5820 • 使用权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 • 50000X(1-20%)X20%=8000
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培训课件(ppt7 2页)
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培训课件(ppt7 2页)
• 共缴纳5820+8000=13820 • 因已交16300,不补,2480可从以
• 2、非居民纳税人,从中国境内取 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 纳税义务人:
• 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个人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 外籍人员、华侨 • 香港、澳门、台湾同胞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 • 7、利息、股息、红利
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培训课件(ppt7 2页)
• 次月应纳个人所得税 • (20000-3500) X25%-1005=3120 • 合计 • 1882.5+3120=5002.5 • 分两月各捐4000 • (20000-3500-4000) X25%-1005=2120 • 共捐 2120X2=4240 少交762.5

个人所得税会计及筹划培训课件

个人所得税会计及筹划培训课件
4
四、税率
➢ 工资薪金所得: 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45%;
➢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 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5
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1 不超过1500元的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11
(四)劳务报酬属所于得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
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 2、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但不超应税所得额20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
3、每次收入的应税所得额超20000元但不超50000元: 应纳税额=每次额超过2万元) ,可以实行加成征收。相当于三级超额累进税率。
➢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 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8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 一、工资、薪金所得
▪ 计算方法:直接法、速算扣除法
4、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40%-7000
12
劳务报酬所得税率表
级数 每次应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 (元)
1 不超过2万元的部分 20
0
2 超过2万元-5万元 30 的部分
3 超过5万元的部分
40
2000 7000
歌星刘某到广州参加演出,取得税前收入10万元, 请计算他的个人所得税? 100000*(1-20%)*40%-7000

税务筹划第二章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2)PPT课件

税务筹划第二章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2)PPT课件
19
案例2-2:
约翰先生是美国居民,准备到中国居住一 年半,计划于2008年1月1日来中国,于2009年 5月30日回国。
20
案例2-3:
P210 案例7-1
21
案例2-4:
A、B、C三位均系美国科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 高级雇员。因工作需要A、B于2007年12月8日被美国 总公司派往在中国设立的北京分公司工作;2008年2 月10日C被美国总公司派往在中国设立的上海分公司 工作。其间各自因工作需要三人均回国述职一段时间。 A于2008年7-8月回国两个月;B、C于2008年9月回国 20天。2008年12月发放年终工资薪金。A领到中国分 公司支付的工资薪金10万元,美国总公司支付1万美 元;B、C均领到中国分公司支付的工资薪金12万元, 美国总公司支付1万美元。

4
(亿元)
个人所 得税收 20. 入增幅 5%
2006
2452.3 2
17.1 %
200 2008 2009 7
318 3722. 3949.3
6
2
29.8 16.8% 6.1% %
2010
4837.1 7
22.5%
201 1
605 4
20.2 %
3
4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筹划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法律界定 纳税人身份认定的税收筹划
17
5.财产租赁所得,以被租赁财产的使用地,作为 所得来源地。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 红利的企业、机构、组织的所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7.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特许权的使用地,作 为 所得来源地。
18
二、纳税人身份认定的筹划
(一)纳税人身份认定筹划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政策简述
(八)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次性补偿征税问题 • 国税发【2019】178号、国税发【2000】77号、财税【2019】157
号 • 对按照《破产法》宣告破来自的企业职工,其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
免税。 • 一次性补偿收入,在当地上年企业年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免征个
人所得税 • 超过3倍的部分,以一次性补偿收入除以职工在该企业工作年限数,
二、个人所得税法修订
一是调整“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费用扣除标准(1600-2000) 二是扩大了纳税人自行申报范围 三是增加扣缴义务人实行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内容 四是利息税税率5%
个人所得税法修订
• 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 • 下一步税制改革的展望
三、几个主要政策的讲解
(一)近几年个人所得税主要政策简述 (二)工资薪金的概念及税前扣除项目 (三)一次性奖金政策 (四)解除劳动合同的一次性补偿金 (五)股票期权征税政策
一次性奖金税收处理方法,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 央企负责人负责人是指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的董事长、副董事长、
董事、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党委(党组)书记、 副书记、常委(党组成员)、纪委书记、纪检组长。 (十三)汶川地震灾区的个税政策(财税【2019】104号) • 受灾地区个人取得各级政府发放的救灾款、接受捐赠的款项免税;抗 震救灾一线人员,按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规定标准取得的抗 震救灾补贴收入免税。 • 5月12日起,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向受灾地区的捐赠,可以在当年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 政策执行期限是至2019年12月31日。
(四)财税[2019]157号,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个人取得农业特产所 得,暂免征个税,农业税取消后,仍暂免个人所得税;
(五)财税[2019]158号,财税〔2019〕83号 (1)个人独资、合伙企业以 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支付消费性支出、购买财产, 并入个人投资者所得,按“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征税;其他企 业投资者按利股红征税;征税的前提是财产所有权登记为个人(3) 个人投资者借款征税问题。
内容提要
一 个人所得税制概述 二 个人所得税法修订 三 几个主要政策讲解 四 关于代扣代缴
一、税 制 概 述
★ 产生及历史沿革
1980、1986、1987、1994、2019、2019、2019
★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主要内容
• 纳税人 • 应税项目(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经济利益) • 费用扣除标准 • 适用税率 • 征收方式和纳税期限 • 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税
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政策简述
(4)集体企业改制量化资产、只作为分红依据,个人不能转让所量化资 产的,可以暂不征税,但所量化资产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成本为0;
(5)在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的流通股A、B股, 所派发的股息、红利减半征税,此项政策不包括非上市公司的股息分 配;
(三)国税函[2019]388号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征税。(企业年金无免税 政策)
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政策简述
• 除上述规定情形外,单位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出售住房给职工 ,职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价部分,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 纳个人所得税。
• 比照国税发[2019]9号文件规定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征税办法,计算 征收个人所得税, 一个公历年度只能享受一次。
(十)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免税问题(财税〔2019〕8号) 生育妇女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生育保险办 法,取得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或其他属于生育保险性质的津贴、 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十一)离退休人员取得的奖金补贴征税问题(国税函【2019】723号) • 离退休人员除领取离退休工资或者养老金外,单位还发放一些奖金、
补贴,这部分收入不能免税,而是要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征税,但 可以减除费用扣除标准。
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政策简述
(十二)央企负责人绩效年薪延期兑现收入和任期奖励征税问题 • 央企负责人负责人绩效年薪延期兑现收入和任期奖励,可以按照全年
以其商数为月工薪收入,计算纳税,超过12年的按照12年计算,按 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三费一金”可扣除。 (九)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问题(财税 [2019] l3号)根据住房制度改 革政策的规定,各单位在住房制度改革期间,按照所在地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规定的房改成本价格向职工出售公有住房,职工因支付的房改 成本价格低于房屋建造成本价格或市场价格而取得的差价收益,免征 个人所得税。
号、国税函[2019]294号、财税[2019]102、107号、103号等文件 。规定: (1)企业向个人股东分配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以及用盈余公积、未 分配利润转增股本,按利股红项目征税; (2)股票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缴个人所得税,其他资本公积 转增股本征税; (3)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 形式给予科技人员奖励,暂不征收个税,但计税成本为0;
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政策简述
(六)劳务报酬征税问题。 (1)国税函[2019]382号规定,兼职收入都属于劳务报酬,指教师; (2)国税函[2019]526号区分了离退休人员再任职的条件。包括一年以上
劳动合同;事、病、休假不能正常出勤应享受基本收入;与其他正式 员工享受福利待遇。再任职收入减除费用扣除后计税。 (3)只领取董事会费,不任职人员,其董事会费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 税。 (4)国税函【2019】454号,保险营销员的佣金收入,分为展业成本60 % 和收入40%两部分,只对收入部分减除税金及附加后,依税法规定计 税。 (七)财税【2019】45号,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拆迁补偿办法规定标准 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免征个税;国税函【2019】318号,企业为员工 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并入当月工薪征税;财税【2019】10号 ,明确“三费一金”的个税税前扣除问题。
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政策简述
• 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相比,在政策征管 方面主要难点比较
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政策简述
● 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政策简述 (一)国税函[2019]146号文件,规定: (1)财产租赁所得有关费用扣除顺序问题,先扣除有关税费、再扣除财
产的修缮、维护费用,最后扣除费用扣除额; (2)报刊、杂志、出版社专业人员稿酬所得的界定。 (二)国税函[2019]289号、333号、国税发[2019]125号、[2000]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