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个人私藏)

合集下载

中学物理实验探究考点总结

中学物理实验探究考点总结

一般探究实验1: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2:探究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4:探究磁生电的条件5: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6:如何设用刻度尺7:测力计的使用8:重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07年常考物理探究实验专题1:光的反射规律11年河南实验2:平面镜成像特点11年河南实验11年外国语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1年09年08年11年郑州二测11年河南实验4: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1年5:水的沸腾10年6: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7: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10年8: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9: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1年07年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1年郑州二测电流与电阻10: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1年09年测未知电阻11:测量小的跑的电功率08年11年河南实验11年河南实验12:电与热08年1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什么样14:测量物质的密度11年08年11年郑州一测侧质量15: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16: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7:二力平衡的条件18: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10年09年11年郑州一测19:杠杆的平衡条件11年20:动滑轮定滑轮的特点21: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11年河南实验22: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和什么有关11年11年郑州一测2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07年11年郑州二测24:斜面的机械效率11年河南实验25: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09年11年郑州一测26: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7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8: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八下物理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八下物理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专题1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考点解读【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长木板、毛巾、棉布等;(2)实验步骤: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如图所示,改变水平面表面得粗糙程度,使其对小车运动的阻力不相同。

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铺棉布,第三次将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分析现象】水平面越光滑,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距离越远;【实验结论】①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运动的越近,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

②若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②转换法: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长短来间接判断小车所受阻力大小;③科学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交流与讨论】(3)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继续前行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4)小车最终会停下来的原因:受到摩擦阻力(非平衡力)的作用;(5)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牛顿第一定律得到的方法: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总结归纳出来的,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

(7)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对小车受力情况的判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 重力 和 支持力 相互平衡,水平方向上受到阻力的作用,做 减速 直线运动;(9)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功与能量转化:从斜面顶端滑动到水平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 动能和内能 ;从水平面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不守恒 ,但能量的总量 不变 ;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的关系:321W W W ==,功率:321P P P >>(依次为毛巾、棉布和木板)。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docx

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专项训练题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A.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 如图甲所示.B, 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

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 出入射光线E0和反射光线OF 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 径迹(如甲图)C. 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 两侧的角i 和角r.D. 纸板ENF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 向前折或向后 折,观察反射光线.(如乙图)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 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两侧.(2) 该实验中硬纸板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 . (3 )由实验步骤C 可以得到的规律是 .(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0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 A 和B 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 为成像物体. (1) 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2)点燃蜡烛A,从A 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 直到与蜡烛A 的像,可以得 知像与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A 、B 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 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如果在蜡烛B 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 (填“能”或 “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3、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小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 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分别竖直 放置在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 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 关系.(2) 小鹭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若蜡烛A 与玻璃板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光屏应安放在玻璃板右侧,与玻璃板相距 cm.(3) 若蜡烛A 以0.2m/s 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远离玻璃板的速度是 m/s.且像的大小. 3、晓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2) 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右表中.① 在表中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② 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透镜.(1) 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 ---------- 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尸叩哂5酉 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实验符号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1 30 152 20 20倒立、等大的实像 315倒立、放大的实像4 6空 正立、放大的虚像5、 娟娟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测量她家色拉油的密度,于是她进行了以下实验:(1) ____________ 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0”刻度线上,调节 使天平平衡;(2) 往烧杯中倒入适量色拉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 (如 图甲所示),再将烧杯中的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色拉油 的总质量为23.8g,则量筒内色拉油的质量m= g ;(3) 图乙显示的是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V,则\/=cm 3 4 5 3;(4) 色拉油的密度=g/cm 3.6、 小昊做“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此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横梁平衡.(2)如图所示,甲、乙、丙图是他用调节好的天平按照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请你依据图中的数据将实 验记录表格补充完整:7、某同学收藏有一块精美的“太白醉酒”贺兰石工艺品, 下实验:(g 取10N/kg )(1) 将贺兰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甲所示,测得它 的质量为 g ;(2) 接着利用图乙所示的方法将贺兰石没人水中,收集它排出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这块贺兰石的体积为 ml,由此测出贺兰石的密度为 kg/m 3.8、小盘同学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量铝块的密度. 4 实验步骤如下:① 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 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使横梁平衡;② 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磋码及冬分 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铝块的质量(71= —g ;甲③ 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如图 丙所示);④ 用细线系好铝块,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如图丁所示); ⑤ 整理器材.5 从丙、丁可知:铝块的体积V= cm 3,则铝块的密度p=kg/m 3;空杯的质量 mi/g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2/g盐水的体积 V/cm -3盐水的密度p/g*cm'30(3)在以上实验中,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3)上述测量体积的方法,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9、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1)把天平放在______ ,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A.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i;B. 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C. 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3)由图可得老醋的体积为cm3,老醋的密度是g/cm3= kg/m3.10、如图所示,四根完全相同的钢片a、b、c、d固定在一水平木板上,分别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 四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1=F3=F4>F2.(1)如果要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的关系,应比较钢片和;(2)如果要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的关系,应比较钢片和;(3)如果要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的关系,应比较钢片和;(4)这一研究过程运用的研究方法,,,,,,,_,,,,是_______________ . 丁寸11、下表是小英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尸八/; : X. *~/: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O / i(a) (b) ⑹(d)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kg重力G/N比值/N-kg'1物体10.10.989.8物体20.2 1.969.8物体30.3 2.949.8(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2)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3)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为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徂题:地点赤道广州武汉上海北京纽约莫斯科北极g值大小9.7809.7889.7949.7949.8019.8039.8169.832地理纬度0°23。

中考总复习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

中考总复习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

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宾阳县民族中学物理组一、考点知识梳理实验探究专题测量型实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九P18)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八下P29)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八下P46)探究型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八上P39)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八上P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八上P66)探究水的沸腾(八上P87)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八上P113)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八下P9)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八上P8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九P48)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九P55)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九P60)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九P6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九P53)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八下P24)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八下P84)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九14)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九P45)探究研究电磁铁(八下P74)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九P70)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九P76)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九P95)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九P80)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九P131)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九P109)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九P114)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九P116)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八下P20)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八下P69)二、重点难点扫描(一)探究六大步骤梳理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提供的物理实验、日常现象或一段文字资料等,发散思维,提出一些有思考或研究价值的问题,如“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有什么规律”等等。

典例1:(20XX年济南)人从沙滩上走过,会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但从草地上走过,脚印却并不明显,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经过讨论提出了如下四个科学问题其中较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A.为什么脚印有时候深有时候浅?B.脚印的深浅与哪些因素有关?C.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D.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和假设:猜想与假设是根据生活经验或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应用科学原理,围绕探究的问题设想出的可能出现的结果。

初中物理的20个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的20个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的20个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光学实验3个实验: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 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6个: 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力学实验9个: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三、实验知识考点梳理类型一、光学实验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方法与步骤: (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r。

记录下来 角i角r第一次 第二次 (5)、如上右图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6)、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方法与步骤: 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长大纸,纸上竖立着一块 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 测量型实验专题精讲:1.测量型实验的特点:测量型实验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正确操作,主要内容有:用刻度尺测长度;用温度计测温度;用天平、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等,突出考查实验原理、仪器使用规则、操作步骤、预防人身伤害和仪器损坏的注意事项等。

如天平的使用规则;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电压表、电流表量程的选择等。

2.测量型实验的两种题型:(1)直接测量型实验题:此类考题对能力要求并不高,但要求对仪器的使用必须有较高的熟练程度。

主要包括:温度计、量筒、天平、电阻箱、刻度尺、停表、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等。

(2)间接测量型实验题:考查内容主要有:①重要实验步骤及仪器安装、电路连接;②实验故障分析与排除;③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二、初三物理探究实验专题复习1、专题精讲:探究实验内容:光反射时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水的沸腾、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研究电磁铁、测量物质的密度、如何使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杠杆的平衡条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斜面的机械效率、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科学探究既是物理学习的内容,也是一种学习物理的方法。

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或猜想)-实验检验-归纳分析-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小组交流与修正。

探究性试题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中考热点题型,是近年来考试改革的新产品。

解答此类试题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生活经验基础。

2、典题剖析(1)、2008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实验题:28.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扳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扳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总结.doc

八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总结.doc

2Og cA A|ini[Trn|iB|nn|i m ]■0 I 2 —3 4 5g图八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 时,能成倒立、 _____ 的实像,生活中的 ________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 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 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耍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上”或“下”)调整.(3) 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 _____ (选填“左”或“右”)移.2.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 ___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2)小问的基础上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 小明想了解不溶于水的化工原料石英粉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P 水,他利用天平(含舷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能完成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步骤:(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情况如图甲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2) 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空玻璃杯的质量mo,天平平衡时右盘中舷码的质量、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空玻璃杯 的质量血二_______ g.(3) 给玻璃杯中装适量石英粉,使其表面水平,并在该水平面对应杯壁处做标记,测量出 ______________ 的总质量mi.(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石英粉全部倒出,给玻璃杯装水至标记处,测量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总质量n )2.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P 二 -(用相应的符号表示)乙(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测量方式所测得石英粉的密度比实际值(选填“大”或“小”)4.小丽爸爸有--枚印章,小丽想知道印章的密度,于是在实验室进行了以下操作:(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_______ 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____________ 处.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印章的质量,平衡时祛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印章的质量是________ g.(3)用量筒测量印章的体积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印章的体积是 _______ cm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计算,得岀印章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g/m3.5.某实验小组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而上,将游码移至成量标尺左端“0”刻度上,发现天平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旋母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祛码质量及游码在衡量标尺上的示数值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头的质量为_______ g,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 cm2.该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 g/cm';(3)如果他们在操作(1)过程中,只将游码移至衡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后,使直接测量质量,由此测得小石块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_________ .6.在“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中:(1)把天平放在___ 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5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实验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实验专题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实验专题复习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本领探究①设计实验: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a、选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让他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温度升高少的物质吸热本领强;b、选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他们吸收热量的多少,吸收热量多的物质吸热本领强。

②实验器材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天平、停表、水、煤油等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a、用温度计测水和煤油的初温t0、末温t末;b、用天评测水和煤油的质量m;c、用停表记录加热时间t。

③实验记录表格④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500g水和500g煤油,他们的初温都与室温相同,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a、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b、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记录并比较加热时间。

⑤分析论证:给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是他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时间相同),煤油的温度升的比水高;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更长一些,表明水与煤油的吸热本领不同。

⑥探究归纳: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实验说明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不同。

注意:(1)试验中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而非体积相同。

(2)电加热器要放在烧杯底部,以使整杯水或煤油受热均匀。

(3)温度计的玻璃泡高度适当,全部浸入液体中且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容器壁和电加热器。

(4)为了使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可以让几个小组选用不同的液体进行试验,这样可以减小实验中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意义。

方法技巧:(1)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控制了水和煤油的质量、吸收的热量相等,通过温度变化量不同,说明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不同;控制了水和煤油的质量、温度变化量相同,通过加热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同来说明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方法突破)①②③④(1)(2)(3)(4)
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③显示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

(2)“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实验中,将两纸板中的一个纸板折转,观察上面是否显示光线,当折转后,这纸板上没有显示光线,则说明三线在同一平面内。

(3)光路的可逆性: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反方向射入,观察两次光路的传播路径是否重合,若重合则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将玻璃板垂直水平桌面放置的目的:使像与物体完全重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3)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的作用: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刻度尺与白纸的作用:在白纸上标注玻璃板、蜡烛以及蜡烛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便于确定像、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像、物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5)实验时选用薄玻璃板的原因:防止蜡烛通过玻璃的前后两面成两个虚像,影响实验效果。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焦距的测量:实验时,可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太阳光(可近似看成是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成一最小的亮点,该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2)三心一线:实验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像的可能原因: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蜡烛恰好在焦点上;③烛焰与凸透镜中心以及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导致像距太大,光屏无法移动到能接收到像的位置。

4、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使加热的物体受热均匀,缓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规律。

(2)温度计的使用:实验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物质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3)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结合数据或图像,若一段时间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该物质为晶体,不变的温度为熔点。

5、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减少水从加热到沸腾时间的方法:①烧杯内的水要适量;②实验时,可用热水来加热,并给烧杯加盖;③调大酒精灯的火焰且用外焰加热。

(2)给烧杯加盖对实验的影响:加盖后,烧杯内水上方的气压升高,会导致水的沸点升高,所以在实验时,当水温上升到90℃左右时,应拿掉盖子,以避免气压的影响。

(3)沸腾图像与沸腾特点之间的联系:沸腾图像上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这对应着沸腾过程,说明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对应的温度即为液体的沸点。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6、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实验中保证所研究的两种物质质量相等的原因:物质吸热升温与质量、物质的种类有
关,但探究物体吸热升温与物质种类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的要求,必须控制他们的质量相等。

(2)选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原因: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相同,这样可以保证不同物质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3)搅拌器的作用:为了使液体受热均匀,保证测出的温度比较准确。

(4)转换法的应用:实验时,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体吸热的多少,即吸热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来显示,这是应用了转换法。

7、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
(2)液体密度的测量顺序:测量液体的密度时,要先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然后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并读出体积V,然后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则液体的密度为。

(3)固体体积的测量方法:①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体积用排水法来测量;②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体积用“针压法”或“沉坠法”使其浸没在水中,测出其体积。

(4)测固体密度的实验顺序: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若先测体积,其表面会沾有少量的水,使测得的质量偏大,计算得到的密度值偏大。

8、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匀速拉动木块的原因:匀速拉动木块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平衡力的作用,即木块收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实验方法: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数量来改变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在接触面所受压力一定时,分别让小车在棉布、毛巾、木板上匀速运动,来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9、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转换法:在本实验中,用海绵被压下来的深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是应用了转换法。

(2)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时,要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

10、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热点
(1)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仪器:U型管压强计,加在探头上的压强越大,U型管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可通过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

(2)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将压强计的探头依次放入同种液体不同深度的地方,观察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探究液体压强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时,保持探头在同种液体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朝向,观察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时,要将探头放入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观察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

1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浮力大小的测量:两次称重法
(2)探究方法:
①控制变量法:由于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多个,在探究浮力与其中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必须使其他量保持不变,或者确认浮力跟这些量无关,这就是控制变量法的具体运用。

②转化法:用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的值来显示浮力的大小。

1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的标志:杠杆静止
(2)实验开始时调节杠杆平衡的方法:哪端高,把平衡螺母向哪端调节,或者杠杆向哪边偏,就把平衡螺母向反方向调节。

(3)在本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一是便于精确测量力臂,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与杠杆重合,从杠杆上的刻度可以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二是杠杆自身的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

(4)注意:实验时,要注意挂了钩码之后,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加减钩码后,要调节钩码的位置(改变力臂的大小),使杠杆恢复平衡。

13、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时要对测量仪器进行调节,例如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要调零。

(2)实验时,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3)对某一滑轮组来说,s、h与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根数之间的关系为,由机械效率公式,可见,对于某一确定的滑轮组来说,可以不使用刻度尺测s和h的具体值。

14、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判断动能大小的依据:观察木块被推动距离的大小。

(2)控制变量法:
①使用同一斜面(粗糙程度不变),被推动的是同一木块,木块所放置的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变。

②“让同一钢球从不同高度自由滚下”这是控制质量不变,研究动能的大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③“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控制运动速度不变,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转换法: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被撞木块的运动距离越长,小球做的功越多,运动小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15、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1)实验时,换用规格不同的小灯泡进行实验的目的: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和特殊性,使实验得到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故障现象及分析:①闭合开关开始实验时,若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反向偏转,这说明电压表的“+”“—”接线柱接反了;②闭合开关开始实验时,若发现电压表的指针迅速摆到刻度盘的最右侧,这说明所选量程太小。

16、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1)在实验中用不同的电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和特殊性,使实验得到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多次测量;②保护电路。

(3)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连入电路的电阻阻值最大位置
(4)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与图像法
17、伏安法测电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