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七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鲁科版选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学业分层测评7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鲁科版

学业分层测评(七) 一些典型的空间构型(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有关原子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的分子,中心原子都是以sp3杂化B.苯分子中的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也形成σ键C.乙烯分子的碳原子以sp2杂化,其中,C—H之间是以sp2杂化轨道形成的σ键,C —C之间除了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外,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也形成π键D.只要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相同,分子的键角就一定相同【解析】A项,比如白磷分子虽然为正四面体,但却不发生杂化;B项,苯分子中的碳原子发生sp2杂化,碳原子之间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每个碳原子上的未杂化的2p 轨道重叠形成π键;D项,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相同,比如都是以sp3杂化的分子,由于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不同,对杂化轨道的排斥能力不同,导致分子的键角不同。
【答案】 C2.s轨道和p轨道杂化的类型不可能有( )A.sp1杂化B.sp2杂化C.sp3杂化D.sp4杂化【解析】n p轨道有三个:n p x、n p y、n p z,当 s轨道和p轨道杂化时只有三种类型:①sp1杂化:即一个s轨道和一个p轨道的杂化;②sp2杂化:即一个s轨道和两个p轨道的杂化;③sp3杂化:即一个s轨道和三个p轨道的杂化。
【答案】 D3.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形的是( )①CH4②NH3③CF4④SiH4⑤C2H4⑥CO2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解析】C原子与Si原子的价电子层都是n s2n p2结构,参与成键时都是形成了4个sp3杂化轨道,故它们形成的①CH4,③CF4和④SiH4的空间构型都是正四面体形。
而NH3为三角锥形,C2H4为平面形,CO2为直线形。
【答案】 B4.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的是( )A.CO2与SO2B.CH4与NH3C.BeCl2与BCl3D.C2H4与C2H2【解析】A选项中CO2中心原子为sp1杂化,SO2中心原子为sp2杂化,A不正确;B选项中,CH4、NH3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B正确;C选项BeCl2中心原子为sp1杂化,BCl3中心原子为sp2杂化,C不正确;D选项C2H2中心原子为sp1杂化,C2H4中心原子为sp2杂化,D不正确。
2018年高中化学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 鲁科版选修3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1.下列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的是( )A.二氧化硅晶体B.食盐C.干冰D.金属镁解析:选C 熔化时,SiO2破坏共价键,食盐破坏离子键,干冰破坏范德华力,金属镁破坏金属键。
2.分子晶体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A.组成晶体的微粒中含有共价键B.熔融时不导电C.晶体内微粒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D.熔点一般比原子晶体低解析:选C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导致这些性质特征的本质原因是基本构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及氢键相对于化学键来说是极其微弱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熔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D.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解析:选B A项,冰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分子内的H—O键不发生断裂;C项,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与分子内共价键的键能大小无关;D项,分子晶体中,分子内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该分子越稳定。
4.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离子晶体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而分子晶体熔化时化学键未被破坏B.白磷晶体中,结构粒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相结合C.石英晶体是直接由硅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价键所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D.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解析:选B 离子晶体是通过离子键将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的,所以离子晶体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而分子晶体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分子晶体熔化时,被破坏的只是分子间作用力,A正确;白磷晶体是分子晶体,在P4内部存在共价键,而结构粒子(P4)之间是通过范德华力结合的,B错误;石英晶体是原子晶体,C正确;稀有气体在固态时属于分子晶体,而稀有气体全是单原子分子,在分子内部不存在共价键,D正确。
5.干冰和二氧化硅晶体同属第ⅣA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它们的熔、沸点差别很大的原因是( )A.二氧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B.C===O键键能比Si—O键键能小C.干冰为分子晶体,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D.干冰易升华,二氧化硅不能解析:选C 干冰和二氧化硅晶体尽管同属第ⅣA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但干冰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
2018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鲁科版选修3

课时跟踪检测(十)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1.当干冰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时,下列所述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空间构型B.范德华力C.分子内共价键D.化学性质解析:选B 干冰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时,分子间距离变大,破坏了范德华力;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内共价键、分子空间构型均无变化,发生变化的是物理性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共价键有方向性B.氢键有方向性C.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比液态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低D.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六个紧邻的水分子解析:选D 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沿着四个sp3杂化轨道的方向与周围四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故周围紧邻四个水分子。
3.范德华力的作用能为a kJ·mol-1,化学键的键能为b kJ·mol-1,氢键的作用能为c kJ·mol -1,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b>c>a B.b>a>cC.c>b>a D.a>b>c解析:选A 一般规律:化学键的键能>氢键的作用能>范德华力作用能。
4.下列事实,不能用氢键知识解释的是( )①水和乙醇可以完全互溶②溴化氢比碘化氢稳定③干冰易升华④液态氟化氢的化学式有时可以写成(HF)n的形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选B 乙醇与水可形成O—H…O氢键,增大溶解度;H—Br键长比H—I键长短,键能大,故HBr比HI稳定;干冰易升华是由于CO2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小,沸点低;HF分子间可以形成F—H…F氢键,使得HF分子易聚合。
5.能够用化学键的强度解释的是( )A.N2的化学性质比O2稳定B.HNO3易挥发,H2SO4难挥发C.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D.稀有气体很难发生化学反应解析:选A A项,N2的化学性质比O2稳定是因为键能:N≡N>O===O;B项,HNO3易挥发,H2SO4难挥发是因为二者分子间作用力强弱不同;C项,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是因为范德华力:I2>Br2;D项,稀有气体的原子均为稳定结构,故性质稳定。
2018-2019学年化学同步鲁科版选修3课时跟踪检测(三)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

姓名,年级:时间:课时跟踪检测(三)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1.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4周期ⅤA族B.第5周期ⅢA族C.第5周期ⅠA族D.第4周期ⅢA族解析:选B 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有5个电子层,价电子数为3,由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价电子数=族序数可知,该元素位于第5周期ⅢA族。
2.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Na+〈Mg2+〈Al3+<O2-B.S2-〉Cl->Na+〉Al3+C.Na〈Mg〈Al<SiD.Cs<Rb〈K〈Na解析:选B A中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B中S2-与Cl-,Na+与Al3+的核外电子排布分别相同,S2-和Cl-比Na+和Al3+多一个电子层,微粒半径大;C中微粒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应为Na>Mg>Al〉Si;D中微粒为同一主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应为Cs〉Rb>K〉Na。
3.已知某+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属的族是()A.ⅠB B.ⅡB C.ⅧD.ⅡA解析:选 A +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则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3d能级排满,4s能级上有1个电子,为副族元素,位ⅠB族.4.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A.1s22s22p63s23p3B.1s22s22p3C.1s22s22p5D.1s22s22p63s23p4解析:选A 电子层数越多,一般原子半径越大,A、D中有3个电子层,B、C中有2个电子层;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有效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A与D比较,D的核电荷数大,半径小。
5.据报道,我国科研人员在兰州首次合成了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镤_239,并测知其原子核内有148个中子。
高中化学学业测评7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鲁科版选修3(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学业分层测评7 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鲁科版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学业分层测评7 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鲁科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学业分层测评7 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鲁科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学业分层测评(七) 一些典型的空间构型(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有关原子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的分子,中心原子都是以sp3杂化B.苯分子中的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也形成σ键C.乙烯分子的碳原子以sp2杂化,其中,C—H之间是以sp2杂化轨道形成的σ键,C—C 之间除了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外,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也形成π键D.只要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相同,分子的键角就一定相同【解析】A项,比如白磷分子虽然为正四面体,但却不发生杂化;B项,苯分子中的碳原子发生sp2杂化,碳原子之间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每个碳原子上的未杂化的2p轨道重叠形成π键;D项,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相同,比如都是以sp3杂化的分子,由于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不同,对杂化轨道的排斥能力不同,导致分子的键角不同。
【答案】C2.s轨道和p轨道杂化的类型不可能有()A.sp1杂化B.sp2杂化C.sp3杂化D.sp4杂化【解析】n p轨道有三个:n p x、n p y、n p z,当 s轨道和p轨道杂化时只有三种类型:①sp1杂化:即一个s轨道和一个p轨道的杂化;②sp2杂化:即一个s轨道和两个p轨道的杂化;③sp3杂化:即一个s轨道和三个p轨道的杂化。
2021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七)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鲁科版选修3

课时跟踪检测〔七〕 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1.以下能正确表示CH 4分子中碳原子成键轨道的示意图为( )解析:选D CH 4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 3杂化,杂化前为 ,其中2s 和2p 轨道杂化形成能量一样的四个sp 1杂化轨道,即杂化后为。
2.中心原子采取sp 1杂化的分子是( ) A .NH 3 B .BeCl 2 C .PCl 3D .H 2O解析:选B NH 3分子中N 原子采用sp 3杂化;PCl 3类比NH 3,P 原子采用sp 3杂化;H 2O 分子中O 原子采用sp 3杂化。
3.sp 3杂化形成的AB 4型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 A .平面四方形 B .正四面体 C .四角锥形D .平面三角形解析:选B sp 3杂化形成的AB 4型分子中,四个杂化轨道均参与形成σ键,故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4.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以下分子构型与H 2O 相似,都为V 形的是( ) ①OF 2 ②BeCl 2 ③SO 2 ④CO 2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D .②④解析:选C ①价电子对数1/2×(6+2)=4,孤电子对数4-2=2,为V 形;②价电子对数12×(2+2×1)=2,孤电子对数2-2=0,为直线形;③价电子对数1/2×(6+0)=3,孤电子对数3-2=1,为V 形;④价电子对数1/2×(4+0)=2,孤电子对数2-2=0,为直线形。
①、③符合题意。
5.在SO 2分子中,分子的空间构造为V 形,S 原子采用sp 2杂化,那么SO 2的键角( )A.等于120° B.大于120°C.小于120° D.等于180°解析:选C 由于SO2分子的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从理论上讲其键角为120°,但是由于SO2分子中的S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对其他的两个化学键存在排斥作用,因此分子中的键角要小于120°。
最新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课时同步训练题(全册 共101页 附解析)

最新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课时测试题(共101页附解析)目录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结构模型课时跟踪检测(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课时跟踪检测(三)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课时跟踪检测(四)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课时跟踪检测(五)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课时跟踪检测(六)共价键模型课时跟踪检测(七)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课时跟踪检测(八)分子的空间构型与分子性质课时跟踪检测(九)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课时跟踪检测(十)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课时跟踪检测(十一)认识晶体课时跟踪检测(十二)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几类其他聚集状态的物质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结构模型1.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 )A.汤姆逊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B.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C.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D.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解析:选D 模型建立先后顺序为: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汤姆逊原子模型(1903年)→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量子力学模型(20世纪20年代中期)。
2.成功解释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是( )A.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B.玻尔原子结构模型C.量子力学模型D.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解析:选B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最早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只解释了原子中存在电子的问题(是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原子结构模型为“葡萄干布丁”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来的,解决了原子核的问题(带正电的部分集中在一个核上);量子力学模型是在量子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个统计的结果。
化学:2.2.2《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学案(鲁科版选修3)

第二节共价键与分子的空间构型第2课时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2)【学习目标】学会用杂化轨道原理解释常见分子的成键情况与空间构型【学习过程】一、苯环的结构与大π键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形成苯分子是每个碳原子的原子轨道发生杂化,由此形成的三个在同一平面内。
三个分别与两个碳原子、一个氢原子形成σ键。
同时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未参加杂化的,他们均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这些轨道垂直于,相互平行,以方式相互重叠,形成一个多电子的键。
二、价电子对互斥模型1. 在形成氨气分子时,氮原子中的原子轨道发生杂化,生成四个。
生成的四个杂化轨道中,只有个含有未成对电子,所以只能与个氢原子形成共价键。
又因为四个sp3杂化轨道有一个,所以,氨气分子中的键角与甲烷不同。
2. 把分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
如CO2、CH2O、CH4等分子中的C原子。
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来预测,概括如下:ABn立体结构范例n=2n=3n=4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子。
如H2O和NH3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
因而H2O分子呈V 型,NH3分子呈三角锥型。
(如图)课本P43。
三、等电子原理的基本观点是:相同且相等的分子或离子具有相同的和等结构特征。
【典题解悟】例1. 在以下的分子或离子中,空间结构的几何形状不是三角锥形的是()A. NF3B. CH3-C. BF3D. H3O+解析:其中NF3、CH3-和H3O+的中心原子N、C、O均为sp3杂化,但是只形成3个化学键,有1个杂化轨道被孤对电子占据,又由于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所以为三角锥形;只有BF3中的B以sp2杂化,形成平面正三角型分子。
所以选C。
答案:C例2. 能说明苯分子的结构是, 而不是的事实是()①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退色②苯分子中碳碳键长、键能均相等③苯能与3mol氢气加成生成环已烷④实验室测得是同种结构的分子⑤苯分子中的碳原子是sp2杂化,每个原子有一个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形成一个大π键⑥苯在催化剂条件下可以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解析:苯分子中,碳碳键是均等的化学键,键长与键能都相等,不存在碳碳双键与单键,且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退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七) 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1.下列能正确表示CH4分子中碳原子成键轨道的示意图为( )
解析:选D CH4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3杂化,杂化前为 ,
其中2s和2p轨道杂化形成能量相同的四个sp1杂化轨道,即杂化后为 。 2.中心原子采取sp1杂化的分子是( ) A.NH3 B.BeCl2 C.PCl3 D.H2O 解析:选B NH3分子中N原子采用sp3杂化;PCl3类比NH3,P原子采用sp3杂化;H2O分子中O原子采用sp3杂化。 3.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 A.平面四方形 B.正四面体 C.四角锥形 D.平面三角形 解析:选B 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中,四个杂化轨道均参与形成σ键,故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4.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下列分子构型与H2O相似,都为V形的是( ) ①OF2 ②BeCl2 ③SO2 ④CO2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①价电子对数1/2×(6+2)=4,孤电子对数4-2=2,为V形;②价电子对数12
×(2+2×1)=2,孤电子对数2-2=0,为直线形;③价电子对数1/2×(6+0)=3,孤电子对数3-2=1,为V形;④价电子对数1/2×(4+0)=2,孤电子对数2-2=0,为直线形。①、③符合题意。 5.在SO2分子中,分子的空间结构为V形,S原子采用sp2杂化,那么SO2的键角( ) A.等于120° B.大于120° C.小于120° D.等于180° 解析:选C 由于SO2分子的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从理论上讲其键角为120°,但是由于SO2分子中的S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对其他的两个化学键存在排斥作用,因此分子中的键角要小于120°。 6.关于CO2和NH3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直线形结构 B.中心原子都采取sp1杂化 C.NH3为三角锥形结构,CO2为直线形结构 D.N原子和C原子上都没有孤对电子 解析:选C NH3和CO2分子的中心原子分别采取sp3杂化和sp1杂化的方式成键,但NH3分子的N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NH3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CO2分子构型为直线形。 7.有关乙炔C2H2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碳原子采用sp1杂化方式 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 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 解析:选B C2H2分子的结构式为H—C≡C—H,可知每个碳原子形成2个π键,故两个碳原子均采用sp1杂化。 8.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 )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解析:选A 乙烯分子为平面分子,分子中每一个碳原子采取sp2杂化,3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氢原子和另一个C原子形成3个σ键,每个C原子未杂化的2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π键。 9.填空。 (1)在形成氨气分子时,氮原子中的原子轨道发生sp3杂化形成4个________,形成的4个杂化轨道中,只有________个含有未成对电子,所以只能与________个氢原子形成共价键,又因为4个sp3杂化轨道有一对________,所以氨气分子中的键角与甲烷不同。 (2)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O原子采用______杂化。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形成NH3分子时,氮原子的2p轨道和2s轨道发生sp3杂化,形成4个杂化
轨道, ,含有一对孤对电子,3个未成键的单电子,可以与3个氢原子形成3个σ键。 (2)H3O+中O原子的价电子数为6+2=8,价电子对为4对,所以杂化方式为sp3杂化;H3O+中只有一对孤对电子,H2O中有两对孤对电子,对所成共价键的排斥力H2O大于H3O+,使得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 答案:(1)sp3杂化轨道 3 3 孤对电子 (2)sp3 H3O+离子中有一对孤对电子,H2O分子中有两对孤对电子,对形成的H—O的排斥力H2O大于H3O+,造成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 10.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可形成X2Z和YZ2两种化合物。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K层的电子数目只有一个,Y位于X的下一周期,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多2个,而Z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 (1)它们的元素符号分别为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
物质 价电子对数 轨道杂化形式 分子的形状 成键电子对数 孤电子
对数 X2Z YZ2
解析:X原子的K层(第一层)的电子数只有一个,可知X为氢原子;Y位于X的下一周期,即为第二周期元素,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多2个,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Y为C元素;Z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且原子序数:Z>Y,则Z为S元素。从而推知X2Z为H2S,YZ2为CS2。 答案:(1)H C S (2) 物质 价电子对数 轨道杂化形式 分子的
形状 成键电子对数 孤电子对数
X2Z 2 2 sp3 V形 YZ2 2 0 sp1 直线形 1.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A.CS2与C6H6 B.CH4与NH3 C.BeCl2与BF3 D.C2H2与C2H4 解析:选B A项,CS2分子中,C原子采用sp1杂化,C6H6分子中,C原子采用sp2杂化;B项,CH4和NH3分子中C、N原子均采用sp3杂化;C项,BeCl2分子中Be原子为sp1杂化,BF3分子中B原子为sp2杂化;D项,C2H2分子中C原子为sp1杂化,C2H4分子中C原子为sp2杂化。 2.在BrCH===CHBr分子中,C和Br成键采用的轨道是( ) A.sp1p B.sp2s C.sp2p D.sp3p 解析:选C BrCH===CHBr分子中C原子采用sp2杂化,每个C原子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Br原子的p轨道、H原子的s轨道、另一个C原子的sp2轨道形成3个σ键。 3.根据等电子原理,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不相似的是( ) A.SO2和O3 B.NH+4和CH4 C.H3O+和NH3 D.CO2和H2O 解析:选D D项中,CO2分子和H2O分子原子总数相等,价电子总数前者为16,后者为10,二者不属于等电子体,则空间构型不相似。 4.下列分子中,在形成共价键时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的分子有( ) ①H2O ②NH3 ③CH4 ④PCl3 ⑤CO2 ⑥N2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析:选B 形成共价键时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的分子有H2O、NH3、CH4、PCl3;CO2、N2分子中的C、N原子采用sp1杂化。 5.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判断NF3分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A.直线形,sp1杂化 B.三角形,sp2杂化 C.三角锥形,sp2杂化 D.三角锥形,sp3杂化 解析:选D 在NF3分子中N原子价电子对数为1/2×(5+3×1)=4,孤对电子数4-3=1,与其相连的原子数为3,根据理论可推知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6.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形成sp2杂化轨道的是( ) ①H2O ②NO-3 ③SO3 ④CH4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 H2O分子中,价电子对数1/2×(6+2×1)=4,氧原子采用sp3杂化;②NO-3离子中价电子对数1/2×(5+3×0+1)=3,氮原子采用sp2杂化;③SO3分子中价电子对数1/2×(6+3×0)=3,硫原子采用sp2杂化;④CH4分子中价电子对数1/2×(4+4×1)=4,碳原子采用sp3杂化。②、③符合题意。 7.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BF3为三角锥形分子
B.NH+4的电子式为 ,离子呈平面正方形结构 C.CH4分子中的4个C—H键都是氢原子的1s轨道与碳原子的2p轨道形成的sp σ键 D.CH4分子中的碳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C—H σ键 解析:选D BF3为平面三角形,NH+4为正四面体形,CH4分子中碳原子的2s轨道与2p轨道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然后与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ssp3σ键。 8.关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B.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而形成的 C.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混杂形成的一组能量相等的新轨道 D.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 解析:选C 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杂化轨道都是四面体形,但是根据孤电子对占据杂化轨道数目多少,造成了其分子几何构型可以呈现V形(H2O)、三角锥形(NH3);CH4的sp3杂化轨道是由中心碳原子的能量相近的2s轨道和3个2p轨道杂化形成,与氢原子结合时,4个杂化轨道分别和4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C—H σ键;BF3中B原子采用sp2杂化。 9.A、B、C、D、E、F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同周期,A、E同主族。A、C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甲和乙,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和1∶1。B元素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D是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C、D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分子式)。 (2)甲、乙两分子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填分子式),它的电子式为________。 (3)C、D、E、F的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B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