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学期第二次).docx

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学期第二次).docx

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学期第二次)姓名: 班级: 成绩: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学校食堂里使用的消毒塑料筷子是利用紫外线来进行消毒的B.在城区道路和地下车库的拐角处都安装了凸面镜,其发生的反射是不遵循反射定律的C.不论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会聚后的光线一定会相交于一点.2.小新三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 17cm, 48.15cm, 48.1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48. 14cmB. 48. 17cmC. 48. 15cmD. 48.16cm3.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是()A.先见闪电,后闻雷声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C.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D.日下立杆,其影立现4.以下哪位物理学家的名字被用来作为能量的单位()A.焦耳B.欧姆C.伏特D.安培5.以下说法中与事实最为符合的是()A.一个鸡蛋大约90g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40°CC.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D.通过技术改进,热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6.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60dB变为40dB,说明音叉振动的()手机音又A.振幅变小B.振幅变大C.频率变低D.频率变高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公共场合要“轻声说话”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C.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D.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8.某同学五次测一块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2. 12cm, 2. 14cm, 2. 15cm, 2. 13cm, 1. 83cm则物体的长度应为()A. 2. 135cmB. 2. 14cmC. 2. 07cmD. 2. 074cm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D.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10.下列对声的应用中,不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是()A.利用声呐探测海深B.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C.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11,某电视台举办的语文知识大赛深受观众好评,大赛中涉及的下列词语中主要跟音调有关的是()A.悦耳动听B.震耳欲聋C.清脆尖细D.响彻云霄二、填空题12.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竹管第2页共8页上端,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初中第二次月考八年级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属于导体的是()A.硬币、盐水、铅笔芯B.橡皮、玻璃球、硬币C.玻璃球、盐水、铅笔芯D.橡皮、食用油、铅笔芯2.北方的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汽”,“白汽”形成的原因是()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3.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5.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凝固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D.升华凝华6.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7.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C.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用铁水浇铸工件8.如图2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9.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A.一定降低B.一定不变C.一定升高D.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不变10.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两盆一样高C.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1.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12.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020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8)

2020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8)

2020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光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人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C.放大镜把字放大D.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2.在暗室的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镜子照射,从正面看上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的是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的是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的是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的是镜反射3.图所示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B.图乙中,街角处的凸面镜利用了光的折射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皮鞋擦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这是由于()A.反复擦可以增加漫反射效果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充皮革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C.鞋油颜色好,所以越擦越亮D.鞋油比皮革亮,所以越擦越亮5.如图,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中的()A.B.C.D.6.有经验的渔民使用钢叉捕鱼时,钢叉要对准看到的“鱼”的下方叉,因为实际的鱼在看到的“鱼”的下方。

如下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渔民看到“鱼”的光路图是()A.B.C.D.7.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8.2018年1月31日晚,天空上演了一幕152年一遇的“超级蓝血月全食”天文奇观。

月全食是月亮、地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血月”是由于太阳光通过地球厚厚的大气层时,太阳光中的红光折射和散射到月面上形成的;“超级月亮”是因为月亮离地球比较近,看上去比较大;“蓝月亮”是指连续两次满月都落在了公历的同月份。

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试题1、选择题(每题2分)1、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

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右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C.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真空可以传声4、成语“立竿见影”中“影”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5、某同学走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与人间的距离将()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B.像变大,人和像的距离变小C.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D.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6、使用下列光学器材,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投影仪7、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8、、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A.花发出的光是红色的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C.花发出的光是白色的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9、、关于紫外线的主要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B.能杀死微生物C.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能用来加热物体10、下面图中,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的光路()11、彩色电视机显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A..红、绿、黄、 B 红、绿、蓝C.红、绿、紫D.红、黄、绿1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C.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30°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下偏折13、用竹笛和小提琴同时演奏同一支乐曲,但人们一听声音就能区别出来是由哪一种乐器所奏,这是因为它们发出的()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离听众的距离不同14、“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色的好坏B、音调的高低C、响度的大小D、以上说法都可以15、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16、下列现象中,属于凸透镜成像的是()A.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 B.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C.潜水员在水下看到水面上方的景物 D.利用放大镜观察的物体很清晰17、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18、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的()A、焦点之内B、焦点上C、一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以内 D 、二倍焦距以外19、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如果用黑纸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则光屏上()A 不能成像B 只能成一半像C 仍成原来的像,但亮度比原来暗D 需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才能重新得到像20、如图所示,是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种邮票.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15厘米B、大于30厘米C、小于15厘米D、小于30厘米21、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离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离透镜30cm处,则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2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

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初二物理试卷

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初二物理试卷

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初二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1、小红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太阳的像。

湖水中有树的倒影和游动的鱼,其中“倒影”是树的像(虚,实),这是光的现象,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现象。

2、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大/小);真空中的光速为m/s3、学校前厅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看到镜中自己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两位同学站在镜子前,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表明了光路是。

4、美国科学家曾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隐形物质,在空气中沿传播的光,射到该物质表面上时会顺着衣服“流走”,从而无法让光在表面发生,让旁人看不到它。

5、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m。

6、如图4—2—10,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这是因为墙壁对光发生反射,地面对光发生反射。

7、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纸上面有一个色的“光”字。

8、古诗词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景色,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不是真正的太阳,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而形成的虚像,图中太阳的实际位置应在(选填“甲”或“乙”)位置。

9、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现象。

如图,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年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引起的。

10、“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明有时候,小小的树叶就可以遮住高大的泰山,它也说明了这一物理原理。

1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12、如图4—4—7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入射光线是(用字母表示,下同),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界面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里)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号答案1.一些人对声现象有如下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A.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2.近年来,如城市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许多绿地,道路两旁栽种了大量树木,改善了城市环境。

下列关于城市绿化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温度B.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可以改善空气质量C.在道路两旁栽种树木可以减弱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D.城市绿化后可以减少工业废气和车辆尾气的排放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传播的B.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D.光照射到一般衣服上会发生漫反射4.下表是部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水银金钢萘钨酒精熔点(℃)-39 1064 1515 80。

5 3410 -117沸点(℃)357 2500 2750 218 5900 78A.金掉入钢水(高温熔化后的液态钢)中不会熔化B.电灯泡里的灯丝通常用钨制作,因为钨的熔点高C.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40℃的气温D.表中物质的沸点都可用水银温度计测得5.对下列民间俗语或古诗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熔化吸热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光的直线传播C.水中捞月一场空——平面镜成虚像D.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靠空气振动发声的6.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烧开时,从壶嘴喷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形成的C.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这是因为灯丝受热升华的缘故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蒸发造成的7.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B.甲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第7题图C.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D.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8.如图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第8题图9.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10.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第13题图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B .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C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D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1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1)和(4)B .(2)和(3)C .(2)和(4)D .(1)、(2)、(3)、(4)第11题图12.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为书本中的鹦鹉图),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C.发生漫反射时,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D.漫反射不遵从反射定律2、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2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正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正3、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可能发生折射B.只有光斜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时才可能发生折射C.光从空气射向水,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光从水射向空气,折射光路是不可逆的D.在发生光的折射时一定发生反射,反射角可能大于入射角4、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上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C.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D.以上说法都不对5、如图3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向左移动后静止B.向右移动后静止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6、月食现象发生的原因是()A.太阳光从侧面射到月球上B.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C.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D.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别的天体(不是地球)挡住7、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

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8、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月考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月考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试题(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认真的你,请将答案填在各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每空1分,共40分)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摄氏温标是以通常情况下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 ℃,在通常情况下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

2.健康人正常体温的平均值为36.8 ℃,读作_ ____3. 使用温度计前要先观察和。

使用温度计时,(1)其玻璃泡应浸入被测物体(如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或者。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之后才能读数。

(3)读数时,应让温度计被测物体中。

(4)读数时,眼的视线应与平齐。

4. 晶体在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

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晶体温度要达到,二是晶体要不断地。

5.蒸发是在下都可发生的汽化现象;6.沸腾是在液体和。

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

在一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是:气压越高,沸点。

7.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这是因为.8.汽化的方式有_____和_____,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 和_____.9.自然现象中看到的露是一种_____现象,它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间气温低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至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上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道理是:(1)_______(2)_______11.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_____使窑里温度不至太低,菜不至冻坏.12.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________,使水温下降。

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气遇冷________,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13.将碘的小颗粒放到烧杯里,上边盖一个玻璃皿,在杯底部加热时会看到有紫色的气体生成,同时玻璃皿底部有紫黑色碘颗粒生成,这两个现象反映了碘发生_____和_____.14.同一种晶体在同样的条件下,其凝固点和熔点_____,冰的熔点是_____,水的凝固点是_____.15.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凉快,是利用_____来降低气温的,人们在盛暑天气大汗淋漓,是靠_____保持体温不变的.二.聪明的你,请选择一项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下表中(每小题2分共30分)16.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北京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17.0 ℃的冰与0 ℃的水相比较()A.0 ℃的冰比0 ℃的水冷B.0 ℃的水比0 ℃的冰冷C.0 ℃的冰与0 ℃的水冷热程度相同D.无法比较18.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0C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A.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B.冰水温度都升高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D.冰水温度都不变19.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3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26000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25 ℃,最低气温-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20.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哪个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C.固体都有一定熔点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1.夏天,有时能看到自来水管的表面出现许多细小的水珠,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夏天,金属会出汗”,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A.水管有孔,水渗了出来B.水是管中的水分子的扩散所致C.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管上液化所致D.是水蒸发形成的22.下列各天气现象形成原因正确的是A.露是水凝固形成的B.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霜是冰升华形成的D.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3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四个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24.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D、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25.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 会沸腾的慢一点B. 同时沸腾C. 不会沸腾,温度为100℃D. 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26.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45分)
1、加油机在天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以加油机自己为参照物 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 C.以地面为参照物 D.三种说法都不对
2、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装在城市高架桥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
C.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
D.在声音传播途径中植树造林
3、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利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C、利用回声增强原理D、以上三种原理都应用到了4、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5、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
A .200m B

400m C

2000m D

10000m
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

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7、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A B C D
8、在雨、露、雾和霜这些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
A、雨
B、露
C、雾
D、霜
9、有四个容积都为5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 ) ( 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 A、海水 B、纯水 C、酒精 D、汽油
10、甲已二盆子里都有冰块,甲放在阳光下、已放在教室里、二盆的冰都没完全熔化、则()
A甲盆中比已盆中温度高、 B、甲乙二盆中温度一样高 C、已盆中温度比甲盆中高 D、无法比较11、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定是()
A.虚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缩小的
12.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

向右移动游码
13、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14.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A

20 g,1.0×103 kg/m3B.60 g,0.8×103 kg/m3
C.60 g,1.0×103 kg/m3D

20 g,0.8×103 kg/m3
15、图中的四幅图,表示近视眼矫正做法的是()
一、选
择题
3*15=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6、汽车在长1000千米是公路上行驶,前50千米的速度是20米/秒后50千米的速度为36千米/时,汽车
在这100千米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米/秒、合千米/时
17、一列队伍长40m,经过全长为80m的桥,队伍过桥共用了1min,若队伍前进可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则这支队伍行进的速度为米/秒。

18、读书12.31m是正确的,那么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9、.沿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3,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1,则甲乙两物体运
动的速度之比为
20、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确,当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是4 ℃,当它在沸水中的温
度是96℃,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50℃,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cm320 40 60 80
B
湖边夜景
C
筷子变弯折
D
汽车观后镜
日偏食
A
21、电影银幕常用粗糙的白色布制成,表面粗糙能使光发生反射,白布则能反射,是观众从
不同角度看到各种颜色的画面。

22、若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挂置的大穿衣镜前0.5m处,则此人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m,若此人
远离平面镜2m,则像高______m,像到镜的距离是______m。

2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池水照明月”
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
24、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

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
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_______射,又通过摄影机前的_______镜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5.(5分)小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主轴上的A.B.C.D.E.G等各点(如图所示)分别按以下情况调整好光屏的位置:
(1)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光屏上出现最大的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2)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光屏上出现最小的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光屏上没有出现清晰实像,但通过凸透镜看物体,能够看到一个
_________立_________的虚像.
26.(3分)为了测量一元硬币的密度,小刚用天平测量10枚硬币的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10枚硬币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由测量可得10枚硬币质量为
_________g,10枚硬币的体积为_________ml.所测硬币材料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三、作图:(6分)
27、图乙中,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
致的折射光线方向
28、在图1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39、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
四、实验探究:
30、秦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先测了测透镜的焦距是15cm,然后把凸透镜、蜡
烛、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开始实验。

请回答:(10分)
(1)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可画图说明)
(2)实验前,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依次放置、、。

(3)在实验时,他把烛焰和透镜之间的距离调节到40cm时固定,再调节光屏到透镜之间的距离,可是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通过透镜也看不到像,其原因是。

(4)秦明进行调节后,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了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这时光屏与透镜的距离范围是。

(5)当烛焰由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靠拢时,光屏应向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且像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
五、计算题15分
31.一矿石样品的质量为58 g,将其放入盛有50 mL酒精的量筒中,样品完全浸入酒精后酒精的液面上升至70 mL处。

已知空量筒质量为60 g。

(g取10 N/kg,酒精密度为0.8×103kg/m3,1 mL=1 cm3)求:
(1)矿石的密度。

(2)将矿石样品放入盛酒精的量筒中后,三者的总质量。

32.质量为0.5kg的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2.0kg,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1.7kg,此液体密度为多少kg/m?
33、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米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