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手册16课时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6课一分钟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6课一分钟部编版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学生需要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书写的汉字,能够正确、流 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对于一些复杂的汉字和词语,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同时,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 耐心引导和讲解。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授,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和重 点内容。
教学效果评估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一分钟跳绳的技巧和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 目标。
能力提升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的跳绳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 和竞赛等方式,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从而培养了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表达能力培养
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或口语 表达作业,如写一段话、编一个故 事、进行一次口头表达等,培养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要求说明
01
02
03
04
作业量适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 平,合理控制作业量,避免过 多或过少的作业影响学生的学 习效果。
作业难度适宜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 理设计作业难度,既要保证作 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避 免难度过高导致学生产生挫败 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 ,珍惜时间。
过程与方法目标
01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 者的写作思路。

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6课《看浪花》教案

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6课《看浪花》教案

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6课《看浪花》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

2、了解大海,想象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全诗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2、了解大海,想象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或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抽生说,小朋友们说的真好。

我们出生在重庆,很多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大海,只是在电视上报子上看见过。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

播放录像。

录像看完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大海有关,题目是:看浪花,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1、下面就请小朋友打开书54页自渎课文,把不认识的或红色音节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读音,抽生读、师随时纠正读音,齐读3、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连抽生读,分段读,师范读,生齐读4、再读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呆会儿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三、深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渎第一二句话,思考浪花的形状像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自己读一读理解“哗——哗”——这是一个拟声词。

形容浪花流动的'声音。

你们还能仿照他说出几各这样的词吗?抽生。

2、指导朗读,请自渎体会。

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3、这一束束的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们想什么?那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第3、4、5 句话告诉老师。

理解淡水——般江河湖泊里的水是淡的,可以用来灌溉庄稼,探秘——探索,寻找秘密金疙瘩——金属矿产4、听老师读这几句话思考,这一段该怎么读?抽生答。

请自渎体会。

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5、刚才说了浪花像问号,除了这个以外,浪花还像什么?自渎课文最后一节,用横线勾出来。

理解“抚摸”——来回轻轻的摸6、指导朗读,浪花就像小手抚摩着孩子的小脚丫,是多么舒服呀!就让我们轻轻的读一度体会一下。

抽生读,齐读四、学习生字1、学习新部首“立刀旁”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6课一分钟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6课一分钟人教部编版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 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反馈,不断改 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课堂游戏
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和掌握知识点。
04
教学过程设计与安排
导入环节设计
01
总结回顾
复习上一课学过的生字、词语,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为新课的
导入做铺垫。
02 03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关于“一分钟”的小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人 物在做什么,并提问:“视频中的人用一分钟做了什么事情?”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80%
情境表演
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情境, 如“早上起床、洗脸、刷牙、上 学”等,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和记忆。
总结评价环节设计
回顾总结
回顾本课学过的生字、词语和 重点内容,让学生再次巩固所 学知识。
课堂评价
通过提问、观察和互动等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 况。
阅读相关文章
学生需要阅读与本课主题 相关的文章,以拓展知识 面和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作业完成时间安排
02
01
03
抄写生字
建议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节省课后时间。
背诵课文
建议学生在课后进行,每天花10-20分钟时间进行背 诵。
阅读相关文章
建议学生在课后进行,每天花15-25分钟时间进行阅 读。
06
教学反思与总结
揭示课题
通过问题导入后,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分钟》, 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用一分钟做了什么事情。”
新课讲授环节设计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感基 调。

数学16、17、18课时

数学16、17、18课时
(三)应用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千米/时,则轮船顺流航行的速度为(20+v)千米/时,逆流航
疑点及分析和解决办法: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转化思想),基本方法是去分母(方程左右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而正是这一步有可能使方程产生增根.让学生在学习中讨论从而理解、掌握.
备课组成员
万文军
课题
16.3分式方程
总第16、17、18课时
执笔人
万文军
授课时间
年3月10、11、12日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3.了解解分式方程解的检验方法.
4.在学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验根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技巧.
六.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2.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1)审;(2)设;(3)列;(4)解;(5)答.
3.由学生讨论,我们现在所学过的应用题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题的基本公式是什么?
分析:甲队一个月完成总工程的 ,设乙队如果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 ,那么甲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 ,乙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 ,两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 + 。

安全教案16课时

安全教案16课时

上学放学路上安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行路和乘车的基本安全知识。

2.培养学生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行路和乘车安全知识教学准备:图片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行路安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点名答到(点到名字的小朋友举手答到)2.日期天气(年月日,星期,天气)二.导入新课给学生看一些不遵守路上安全的图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重点强调(聋生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不要边走边以手语进行交谈,以便集中精力观察交通信号和过往车辆)1.行路要走人行道行路一定要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路上,要靠在马路右边走,不可以跑或嬉闹。

2.路口要看信号灯走到路口要看信号灯,并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后再看是停还是行。

在这里,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由于黄颜色比较醒目,戴上一顶小黄帽,行路就会更安全。

3.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斑马线)由于路上来往车辆很多,横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并做到走到人行横道线上以后先看左;走到中间再看右;左右没车快速通过。

在没有横道标志的路段,也要等附近没有车辆通过的情况下,迅速横过马路。

四.随堂练习1.判断: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2.判断:路口要看信号灯。

五.课堂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内容:乘车安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点名答到(点到名字的小朋友举手答到)2.日期天气(年月日,星期,天气)二.导入新课给学生看在车上的各种图片,让学生进行判断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

三.重点强调1.排队候车、顺序上车候车时,要遵守车站的秩序,排队候车;上车时,不抢、不挤、不越位。

2.车上要扶好把手上车后,尽量往里面走,不要站在车门口,有座无座都要扶好把手(不可用手语交谈),以免刹车时摔倒或撞伤。

车停稳后,再按顺序下车。

(聋生要时时注意听清楚报站名,要记住自己坐几站下车,提前做好准备,不要匆忙跑下。

)四.随堂练习1.判断:排队等车,车来了,往上挤。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一分钟》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一分钟》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一分钟》教案本次教案将围绕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一分钟》进行,教案分为以下五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2)学习句子“我还要去卧室,一分钟过去了”。

(3)掌握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通过课文朗读与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3.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关注生活细节。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1.能理解并准确朗读课文。

2.学习并掌握句子“我还要去卧室,一分钟过去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课文和课件。

2.材料准备:单词卡片、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学生集体站起,两人一组模仿课文中互相介绍自己的动作,教师能否找出他们口中所说的人物,以此导入“人物”的概念。

(2)操场上有多少个时间相当于一分钟?请同学们估算一下,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跑步一分钟,并说一下自己在这一分钟内做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想象并说出诗人在这一分钟内做了什么,为正式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学习课文:(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然后请学生朗读课文三遍,要求声音洪亮,语调自然。

(2)教师解释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然后提问:诗人在课文中描述了自己在一分钟内做了什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

(3)请学生将课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4)教师板书“我还要去卧室,一分钟过去了”,让学生互相模仿说懂课句。

(5)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想象自己在一分钟内会做什么,并在小组内讨论后进行表演。

3.小组练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个时间,让学生在一分钟内集思广益,列举出尽可能多最近同学们喜欢玩的游戏。

16课时语言课教案

16课时语言课教案

16课时语言课教案温馨提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以下是一份16课时的语言课教案,适用于初中或高中阶段的学生。

主题:写作技巧课时 1:介绍写作技巧目标:介绍写作技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写作对他们的重要性并列出10个原因。

提示学生写一个短文,探讨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写作技巧。

分组讨论学生的观点,并把所有观点整理成一个清单。

作业:阅读《小王子》第一章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以5个原因为基础,写一篇短文,介绍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课时 2:组织文章结构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组织文章结构,使其更有条理和易于阅读。

活动:通过展示一个无组织的段落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组织一篇文章。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结构图,并让学生填写自己的文章。

让学生互相交换文章并提供反馈。

作业:以学生之前的短文为基础,重新组织文章结构,并写下修改后的版本。

阅读一篇精心组织的文章,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课时 3:使用适当的语言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适当的语言,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清晰度。

活动:提供一些例子,让学生分析它们的语言是如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清晰度的。

让学生互相交换文章并提供反馈,特别关注语言的使用。

分组讨论学生所读过的作品,探讨作者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思想。

作业:以学生之前的短文为基础,修改其中的语言,使其更有说服力和清晰度。

课时 4:使用恰当的文字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恰当的文字,使文章更加地丰富多彩。

活动:提供一些例子,让学生分析它们的文字是如何使文章更加地丰富多彩的。

让学生互相交换文章并提供反馈,特别关注文字的使用。

分组讨论学生所读过的作品,探讨作者如何使用文字来表达思想。

作业:以学生之前的短文为基础,修改其中的文字,使其更加地丰富多彩。

课时 5:使用比喻和隐喻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比喻和隐喻,使文章更加地生动有趣。

活动:提供一些例子,让学生分析它们的比喻和隐喻是如何使文章更加地生动有趣的。

让学生互相交换文章并提供反馈,特别关注比喻和隐喻的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及点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及点评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程东文[初读感知]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紫藤萝瀑布》。

大家知道,紫藤萝是一种植物,可是怎么跟“瀑布”连在一起了呢?这个标题有点意思!说说看法好吗?生1:我家旁边的公园里有紫藤萝,确实很美丽,开起花儿来像瀑布一样。

(许多学生表示赞同)师:像这样吗?(打开投影,展示大幅的紫藤萝照片,学生一片惊叹)另外,关于这篇文章的其他信息,你还了解哪些情况?生2:我查过作者宗璞的情况,她还为我们西湖写了很多文章。

生3:资料上说,宗璞是著名国学大师冯友兰的女儿。

老师,什么是国学大师啊?师:哦,你很努力嘛,连这个都知道啊!国学,是对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研究。

你说的这点,对于我们理解课文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待会儿我们会说到。

生4:我还想说很重要的一点,作者宗璞是在弟弟身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作者看到眼前的情景,是有感而发。

师:好,确实很重要,同学们,在读一篇文章之前,如果可能,我们就应该尽量多地去了解一些背景材料,这对于理解文章很有帮助。

下面我们一起试试概括全文大意,看文章主要说了些什么。

(学生概括,教师巡检)[赏析探究1]师:哪位同学先来说说。

生5:这篇文章写作者看到紫藤萝瀑布时的所见所想。

师:很简洁嘛!哪位补充一下,所见所想是“见”到什么,又“想”到什么。

生6:作者见到了紫藤萝瀑布,原先,她的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心上”,遇到盛开的藤萝花后,想到一些事情,就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

师:想到了一些事情,是哪些事情?生7:我想应该是他弟弟不久于人世的事情吧,她走在路上,本来很悲痛,很忧虑,可当她遇到紫藤萝瀑布的时候,想法就变了。

师:是的,大家预习时就知道,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按照常理,作者这时候应该十分焦虑悲痛,可老师不明白的是,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她一看到紫藤萝还会产生“悦”的情绪,这岂不是有违常理吗?生8:(小声)书上就是这样说的嘛……(师插话:怎么说的,讲讲看嘛!)(生读书)“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浙江当堂检测
1.[2014· 下城模拟] 如图 16-12,点 A 在直线 BG 上, AD∥BC, AE 平分∠GAD.若∠CBA=80°, 则∠GAE=( B ) A.60° B.50° C.40° D.30°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解析] ∵点 A,C,F,B 在同一直线上,∠ECA 的度数为 α 度, ∴∠ECB=(180-α)度. ∵CD 平分∠ECB, 1 ∴∠DCB= (180-α)度. 2 ∵FG∥CD, α ∴∠GFB=∠DCB=(90- )度. 2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2.如图 16-13,如果将△ABC 的顶点 A 先向 下平移 3 格,再向左平移 1 格到达 A′点,连结 A′B, 则下列关于线段 A′B 与线段 AC 的关系描述最准确 的是( D ) A.垂直 B.相等 C.平分 D.垂直且平分
相等 ,两直线平行; 1.同位角________ 相等 2.内错角________ ,两直线平行; 互补 ,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________ 4.在同一平面 ________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平行 ; 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 5.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 平行 ________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2.如图 16-2,C,D 是线段 AB 上的两点,且 D 是线段 AC 的中点,若 AB=10 cm,BC=4 cm,则 AD 的长为( B )
A.2 cm B.3 cm C.4 cm D.6 cm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ZJ)
数学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 相交线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浙江考点聚焦
考点1 点和线
1.[2014· 金华] 如图 16-1,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 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 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 A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垂线段最短 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知识树】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浙江考向探究
探究1
例1
角的相关计算
如图 16-8,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射
线 OM 平分∠AOC , ON ⊥ OM. 若∠AOM = 35 °,则 ∠CON 的度数为( C ) A.35° C.55° B.45° D.65°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探究2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例 2 如图 16-9,AB∥CD,分别探讨下面四 个图形中∠APC 与∠PAB,∠PCD 的关系,请你从 所得到的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证明.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解:设这个角为 x°,则 180-x=4(90-x),解得 x=60. ∴这个角的度数为 60°.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6.[2015· 益阳] 如图 16-16,直线 AB∥CD, BC 平分∠ABD,∠1=65°,求∠2 的度数.
解:∵AB∥CD, ∴∠ ABC =∠1 = 65 °,∠ ABD + ∠BDC=180°. ∵BC 平分∠ABD, ∴∠ABD=2∠ABC=130°, ∴∠BDC=180°-∠ABD=50°, ∴∠2=∠BDC=50°.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归纳总结】
相关 性质
一 条直线 两点确定________ 线段 最短 两点之间________
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 离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AC=BC= 1 2
相关 定义
AB ;AB=2________ AC =2________ BC ________
[思路点津] 利用平行线的基本性质解答. 解:①∠APC=∠PAB+∠PCD; ②∠APC+∠PAB+∠PCD=360°; ③∠APC=∠PAB-∠PCD; ④∠APC=∠PCD-∠PAB. 以④为例给出证明:设 PC 交 AB 于点 E. ∵AB∥CD,∴∠PEB=∠PCD. 又∵∠PEB=∠APC+∠PAB, ∴∠PCD=∠APC+∠PAB, 即∠APC=∠PCD-∠PAB.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方法模型
抓住平行线的基本图形,即两条平行线被第 三条直线所截.若基本图形不完整,则可通过添加 辅助线补充完整.图①、②、③都是不完整的基本 图形,有多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试一试有几种 添法.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归纳总结】
平行线的性质 1.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一 且只有一 点,有____________条直线平 行于已知直线;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相等 ; ________ 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相等 ________ ; 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 互补 ________ 平行线的判定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考点2

1.如图 16-3,OB 是∠AOC 的平分线,OD 是∠COE 的平分线.如果∠AOB=40°,∠COE=60°,则∠BOD 的 度数为(
D A.50° B.60°
C.65° D.70°
)
2.如果∠α 与∠β 互为余角,那么( D ) A.∠α +∠β=180° B.∠α -∠β=180° C.∠α -∠β=90° D.∠α +∠β=90° 34°30′ . 3.[2014· 湖州] 计算:50°-15°30′=________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归纳总结】
对顶角的性质
相等 对顶角________
垂线的性质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 一 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________
垂线段 的性质 点到直线的 距离的定义
浙江考点聚焦
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 垂线段 最短 有线段中,________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垂线段 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 ________ 距离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考点5
平移
[2014· 嘉兴] 如图 16-7,将△ABC 沿 BC 方向平
移 2 cm 得到△DEF,若△ABC 的周长为 16 cm,则四 边形 ABFD 的周长为( C ) A.16 cm B.18 cm C.20 cm D.22 cm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分类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考点3
相交线
1.已知∠α 和∠β 是对顶角,∠α =30°,则∠β 的度数为( A ) A.30° B.60° C.70° D.150° 2.如图 16-4,OA⊥OB,若∠1=° C.45° D.60°
∠1 与∠2 互补⇔∠1+∠2=________ 180°
性质
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_______ 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________
换算
60 ″,1′= 1°=60′,1′=________ 1 1 ________ °,1″=________ ′ 60 60 锐角 、 角按照大小可以分为:________ 直角 、钝角、平角、周角 ________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归纳总结】
OC 是∠AOB 的平分线⇔∠AOC= 1 ∠AOB ∠BOC= ________;∠AOB= 2
定义
∠AOC =2________ ∠BOC 2________
90° ∠1 与∠2 互余⇔∠1+∠2=________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变式题 1.[2015· 宁波] 如图 16-10,直线 a∥b,直线 c 分别与 a,b 相交,∠1=50°,则∠2 的度数为( B A.150° B.130° C.100° D.50° )
2.[2015· 杭州] 如图 16-11,点 A,C,F,B 在同一条 直线上,CD 平分∠ECB,FG∥CD.若∠ECA 的度数为 α 度, α (90- ) 度(用关于 α 的代数式表示). 则∠GFB 的度数为________ 2
浙江考点聚焦
浙江考向探究
浙江当堂检测
第16课时 ┃几何初步、平行线与相交线
3 . [2015· 毕节 ] 如图 16 - 14 ,直线 a∥b,直角三角形 ABC 的顶点 B 在直线 a 上,∠C=90°,∠β =55°,则∠α 的度 数为( C ) A.15°B.25°C.35° D.55°
[解析] 过点 C 作 CE∥a, ∵a∥b,∴CE∥a∥b, ∴∠BCE=∠α,∠ACE=∠β =55°. ∵∠C=90°, ∴∠α =∠BCE=∠ACB-∠ACE=35°. 故选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