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氨盐课件
合集下载
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氨气与铵盐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堂练习
6.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C.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B.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7.目前,汽车尾气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中含有 CO、NO 等多 种污染物。
(1)汽车燃料中一般不含氮元素,尾气中所含的 NO 是如何产生的?说明原因并写出有 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度是(按标准状况下计算)( )
A.1/22.4 mol/L B.1 mol/L
C.不能确定
课堂练习
4.下列关于铵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其产物中都有氨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 C.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烧碱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
NH3↑+H2O D.氯化铵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一、氨气的性质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实验5-6】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NH3,用带有玻 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 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预先在水 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 使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分析出现这些现象 的可能原因。
(2)治理汽车尾气中 NO 和 CO 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 使 NO 与 CO 反应生成 CO2 和 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措施中,能减少或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有效且可行的是______。 ①制定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并严格执行 ②开发清洁能源汽车,如氢能汽车、太阳能汽车等 ③市民出行戴防护面具 ④市民大量移居城市郊区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解离为H+和OH-,由图可知,H+进入阴极,OH-进入阳极,则双极性膜可控制其两侧溶 【解析】 A项,后母戊鼎是中国古代的青铜器;B项,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SO2及粉尘,天然气燃烧时不会产生粉尘;C项,汽油来自石油,石油是由烃类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仅含碳、氢两种
的焊接,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膜。 元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汽车发动机启动时产生的电火花或高温引起空气中N2与O2发生反应生成的;D项,明矾是一种铝盐,体内铝元素聚集到一定量会危害健康,因此做油条用的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 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课时二 氨和铵盐
德国化学家哈伯(F.Haber,1868-1934)从1902 年开始研究由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 [2] 于 1908年申请专利,即“循环法”,在此基础上, 他继续研究,于1909年改进了合成,氨的含量 达到6上。这是工业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 反应过程中为解决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 问题,将氨产品从合成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 来,未反应气和新鲜氢氮气混合重新参与合成 反应
若在4.0 MPa时减小CO2与H2的初始投料比,则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CO2的平衡转化率曲线位于曲线Ⅱ的上方。实际工业生产中往往按照化学计量比进料,原因是可以保持反应物
△ 的高转化率,同时降低产物分离的能耗。
A.将工业废液排入海洋以减少河道污染
NH ·H O=====NH ↑+H O D.做油条用的膨松剂不应含明矾
3 2 。0~1 min内,v(H2)=ΔcΔt=0.2 mol2 L1 min=0.1 mol·L-1·min-1,B项错误。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C项正确。由于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且
的焊接,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膜。 元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汽车发动机启动时产生的电火花或高温引起空气中N2与O2发生反应生成的;D项,明矾是一种铝盐,体内铝元素聚集到一定量会危害健康,因此做油条用的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 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课时二 氨和铵盐
德国化学家哈伯(F.Haber,1868-1934)从1902 年开始研究由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 [2] 于 1908年申请专利,即“循环法”,在此基础上, 他继续研究,于1909年改进了合成,氨的含量 达到6上。这是工业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 反应过程中为解决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 问题,将氨产品从合成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 来,未反应气和新鲜氢氮气混合重新参与合成 反应
若在4.0 MPa时减小CO2与H2的初始投料比,则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CO2的平衡转化率曲线位于曲线Ⅱ的上方。实际工业生产中往往按照化学计量比进料,原因是可以保持反应物
△ 的高转化率,同时降低产物分离的能耗。
A.将工业废液排入海洋以减少河道污染
NH ·H O=====NH ↑+H O D.做油条用的膨松剂不应含明矾
3 2 。0~1 min内,v(H2)=ΔcΔt=0.2 mol2 L1 min=0.1 mol·L-1·min-1,B项错误。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C项正确。由于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且
高中一年级化学氨铵盐课件

BaSO4 + 2 NH3 ↑+ 2H2O
实验结论: NH4Cl Δ NH3 +HCl
NH3+HCl=NH4Cl
思考:1、NH4Cl加热分解的现象与以前学过的什么实验 现象相似,他们的本质是否相同?
2、如何分离NaCl晶体和NH4Cl晶体?
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受热分解的规律
a、铵盐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对应的酸,若该酸不稳定, 则继续分解为氧化物和水
如:(NH4)2CO3
第二节 氨 铵盐
第二节 氨 铵盐
(第二课时)
二、铵盐 1、铵盐的涵义: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铵盐的重要物理性质:都是晶体,并且都能溶于水
3、铵盐的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分解
实验步骤: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铵晶体、 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加热后不久,在试管上端的内壁 有白色固体附着;
实验室制氧气
实验室制氨气
干燥管
U型管
思考:下列物质能用来干燥NH3的是( D )
A、浓硫酸 C、氯化钙固体
B、五氧化二磷固体 D、碱石灰
吸收尾气装置
三、氨气的实验室制取:
1、原理: 2 NH4 Cl + Ca (OH)2 加热 CaCl2+2NH3↑+2H2O
2、装置:固体+固体 加热制取气体 ——与制取O2相同
3、干燥:用碱石灰或生石灰在干燥管或U型管中干燥
4、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 5、验满:(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2)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试管口
6、尾气处理:用水或稀酸吸收
小结: 二、铵盐 1、铵盐的物理性质: 2、铵盐的化学性质 (1)受热分解: (2)铵盐与碱的反应:
氨和铵盐ppt课件

弱碱
NH3·H2O
NH3
3.氨与酸反应(1)氨与氯化氢相遇时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工业上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取碳酸氢铵的化学方程式是 。(3)工业上用硫酸吸收氨的化学方程式是 。
产生白烟
NH3+HCl
===NH4Cl
1.向盛有少量硫酸铵溶液(或氯化铵溶液、硝酸铵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镊子夹住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H2O
2.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铵盐溶液与烧碱溶液混合后加热: 。(2)铵盐稀溶液与烧碱稀溶液混合: 。(3)铵盐浓溶液与烧碱浓溶液混合: 。
吸收水蒸气,干燥氨气
向下排空气
(4)验满方法①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 产生。(5)尾气处理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 浸湿的棉花球。
3.根据铵盐的性质,分析应当怎样合理地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提示 贮存铵态氮肥时,为了防止受热分解,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处;施肥时应将铵态氮肥埋在土下,且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用。
特别提示
(1)铵盐受热分解都有氨生成,但硝酸铵受热分解最终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2)分别用试管加热氯化铵和单质碘时,都由固体变为气体,而在试管口遇冷又凝结为固体,其本质不同,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3)检验溶液中含有NH 时,需要加入浓碱溶液并加热,其目的是利用氨气的生成与检验。
1
2
3
√
3.下列关于氨气、液氨、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气、液氨、氨水的成分相同,均为纯净物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生成C.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D.氨水的溶质为NH3·H2O,是氨水中含量最多的微粒
NH3·H2O
NH3
3.氨与酸反应(1)氨与氯化氢相遇时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工业上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取碳酸氢铵的化学方程式是 。(3)工业上用硫酸吸收氨的化学方程式是 。
产生白烟
NH3+HCl
===NH4Cl
1.向盛有少量硫酸铵溶液(或氯化铵溶液、硝酸铵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镊子夹住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H2O
2.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铵盐溶液与烧碱溶液混合后加热: 。(2)铵盐稀溶液与烧碱稀溶液混合: 。(3)铵盐浓溶液与烧碱浓溶液混合: 。
吸收水蒸气,干燥氨气
向下排空气
(4)验满方法①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 产生。(5)尾气处理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 浸湿的棉花球。
3.根据铵盐的性质,分析应当怎样合理地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提示 贮存铵态氮肥时,为了防止受热分解,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处;施肥时应将铵态氮肥埋在土下,且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用。
特别提示
(1)铵盐受热分解都有氨生成,但硝酸铵受热分解最终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2)分别用试管加热氯化铵和单质碘时,都由固体变为气体,而在试管口遇冷又凝结为固体,其本质不同,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3)检验溶液中含有NH 时,需要加入浓碱溶液并加热,其目的是利用氨气的生成与检验。
1
2
3
√
3.下列关于氨气、液氨、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气、液氨、氨水的成分相同,均为纯净物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生成C.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D.氨水的溶质为NH3·H2O,是氨水中含量最多的微粒
氨和铵盐+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知识巩固
新课讲解
二、铵盐
1、铵盐是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铵盐都是晶体,易溶于水。
2、常见铵盐:
硫酸铵【(NH4)2SO4 ,俗称硫铵,又称肥粉】; 氯化铵【NH4Cl,俗称氯铵】; 硝酸铵【NH4NO3,俗称硝铵、炸药】; 碳酸氢铵【NH4HCO3,俗称碳铵】 铵盐属于铵态氮肥。
常用氮肥有铵态氮肥和尿素【 CO(NH2)2 】 。
节课,我们就讲一种可以形成喷泉的物质---NH3。
新课讲解
一、氨-----NH3
1、氨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电子式:
结构式:
氨分子的空间结构:
分子形状:三角锥形 键 角:107°18′ 分子极性:极性分子
新课讲解
2、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密度比空气小,标准状况下密度0.771g/L; 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1:700)。
【思考与讨论】
三、氨气的制法
1. 实验室制法
右图实验室制取 氨的简易装置示意 图。请仔细观察实 验装置,思考如何 检验试管中已收集 满氨,如何吸收处 理实验中多余的氮。
1. 实验室制法 (1) 原料: 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 (2) 原理:
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注意:并不是所有铵盐分解都产生氨气 NH4NO3在400 ℃以上分解生成N2、NO2和H2O 分解放出大量的热
新课讲解
②铵盐与碱的反应: △
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实质:NH4+ + OH- △ NH3↑+ H2O
氨和铵盐-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5-6:喷泉实验P13
实验现象: NH3 烧杯内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
瓶内形成红色的喷泉;
水
实验结论:
氨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 。
水、酚酞
① 引发喷泉的操作是什么?
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胶头滴管,
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
NH3 ②烧瓶里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氨极易溶于水,
水
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
(1)氨的催化氧化
催化剂
4NH3 + 5O2
4NO + 6H2O(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
问题:你认为NH3能否像很多可燃物一样在O2中燃烧呢? 能。但若将NH3在纯O2中燃烧, 则产物为N2 4NH3 + 3O2 点燃 2N2 + 6H2O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一样)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 3. 氨气的弱还原性: N-3H3
“三分四离”
注意:
氨气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 氨气是碱
➢ 氨水是弱碱
➢ 液氨是弱碱 ➢ NH3·H2O是弱碱
➢ 氨水呈弱碱性。
NH3是碱性气体,氨水是碱性溶液,NH3·H2O才是弱碱
几点说明: 1. NH3·H2O是弱电解质, NH3是非电解质 氨水呢? 2.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指最初溶解的NH3的量 3.a mol/L的氨水中的守恒关系:
致冷剂
制炸药 制硝酸
NH3
制氨水
制氮肥
用途: 制化肥、氨水、硝酸、液氨用作制冷剂等
课堂小结:
1、氨气的物理性质
与水反应“喷泉实验”
2、氨气的 化学性质
① 碱性气体: 与酸反应
与氧气催化氧化 ② 氨的还原性 与氯气反应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PPT课件氨和铵盐24页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PPT课件氨和铵盐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5.2.2氮及其化合物课件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标
学法指导
1.通过实验探究,结合氮肥的使 1.通过观看实验视频或分组实验
用,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及用途, 探究学习氨的喷泉实验,从而认识
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态 氨的性质——氨的气味、氨的水溶
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学科素养 性及氨水的碱性等
检验试管中盛有的少量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是( ) A.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 看试纸是否变蓝 B.将固体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看是否变红 C.加水溶解,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 【答案】A
任务二 氨的实验室制法
素养 探源
核心素养
考查途径
氨的实验室制法在各类考题中属于常考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查点,具体考点有:氨的实验室制法原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理、防倒吸实验装置、氨的简易制法、
氨的验满方法等
[情境导入] 下图所示三套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氨气。
(1)实验室制取氨一般用NH4Cl和Ca(OH)2作为原料,碱为什么不用 NaOH?铵盐为什么不用碳酸铵?
(2)氨与酸的反应。 与HCl反应原理:______N_H__3+__H__C_l_=_=_=_N__H_4_C_l________。
实验操作:将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实验现象:__________有__白__烟__生__成_____________。
实验应用:用于NH3和HCl气体的互相检验。 (3)氨的还原性。
[深化理解]
1.氨的制备
实验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第二节 氮及其标
学法指导
1.通过实验探究,结合氮肥的使 1.通过观看实验视频或分组实验
用,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及用途, 探究学习氨的喷泉实验,从而认识
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态 氨的性质——氨的气味、氨的水溶
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学科素养 性及氨水的碱性等
检验试管中盛有的少量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是( ) A.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 看试纸是否变蓝 B.将固体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看是否变红 C.加水溶解,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 【答案】A
任务二 氨的实验室制法
素养 探源
核心素养
考查途径
氨的实验室制法在各类考题中属于常考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查点,具体考点有:氨的实验室制法原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理、防倒吸实验装置、氨的简易制法、
氨的验满方法等
[情境导入] 下图所示三套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氨气。
(1)实验室制取氨一般用NH4Cl和Ca(OH)2作为原料,碱为什么不用 NaOH?铵盐为什么不用碳酸铵?
(2)氨与酸的反应。 与HCl反应原理:______N_H__3+__H__C_l_=_=_=_N__H_4_C_l________。
实验操作:将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实验现象:__________有__白__烟__生__成_____________。
实验应用:用于NH3和HCl气体的互相检验。 (3)氨的还原性。
[深化理解]
1.氨的制备
实验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