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莲组培苗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金线莲(Gynura bicolor)是一种热带草本植物,具有草酸、黄酮、生物碱等药用成分,具有调节血糖、降脂、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和食品等领域。

由于其生长周期长、生物学特性复杂等原因,传统的繁殖方式无法满足其大规模培育的需求,因此金线莲的组培技术逐渐兴起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本文主要介绍金线莲组培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金线莲组培技术主要包括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等几个关键步骤。

离体培养是将金线莲的茎、叶等植物组织分离出来,通过营养基质提供养分和激素来促进其生长。

愈伤组织诱导是通过适当的培养基和激素刺激金线莲的组织在无性生殖条件下形成愈伤组织,进而实现组培植株再生。

植株再生是将愈伤组织转化为完整的金线莲植株,使其能够进行自主的生长和繁殖。

目前,金线莲组培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成功地实现了金线莲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

研究还发现,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添加可以显著增加金线莲的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率,提高组培技术的效率。

对金线莲组织培养的生理和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为提高组培效果和培育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金线莲组培技术在金线莲产业化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金线莲的组培苗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主要供应来源,主要用于蔬菜和药材种植。

组培苗具有生长快、病虫害少、品种纯正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播种苗,成为金线莲产业化生产的重要手段。

研究还发现金线莲组培技术可以用于植物转基因的研究,为金线莲的基因功能分析和优良基因的导入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金线莲组培技术在金线莲产业化生产和基因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金线莲组培技术的效率、可行性和稳定性将进一步提高。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在如何进一步优化培养基配方、提高植株再生率和提高组培植株的适应性等方面展开,以满足金线莲产业化生产的需求,并为金线莲的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更好的工具。

金线莲组培苗繁育技术

金线莲组培苗繁育技术

金线莲组培苗繁育技术(1)配制培养基按特定的配方要求进行培养基配制,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包装好,放入高压消毒锅中消毒,经过消毒的培养基或直接使用或保存在无菌接种室内待用,但存放时问不宜超过两周。

(2)切取外植体、灭菌接种在无菌条件下,从植物优良母株上切取适当长度的器官(茎尖、茎段、叶、芽、根)外植体,接种培养基中,放入培养室诱导。

(3)丛苗诱导、分化诱导在培养室温度为2O~28℃,光强3000~4O00Lux的荧光灯12~16h的光照下,同时在培养基中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低浓度生长素的作用下,促使外植体分化丛生芽。

(4)继代增殖丛生芽在培养基中生长一段时问(通常20~30d)后,随着培养基养分消耗,必须转移至新鲜培养基培养,即继代培养。

为扩大繁殖速度与繁殖系数,要进行继代转移,可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如在较低温度下培养几天,再转到另一较高温度下培养几天;或通过液体振荡培养一定时间,可显著提高增殖速度。

(5)生根诱导待芽苗长到一定高度时,转移至生长素浓度较高的生根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先对嫩苗进行一周暗培养,再转入正常光照,或缩短光照,可提早生根并提高生根率及生根速度。

(6)小苗移栽炼苗将已生根的小苗从培养室移到室外土壤,培育成为合格的造林苗木。

●小苗分级:按小苗质量指标,对小苗进行分级,一、二级苗要适时移栽,三级苗继续培养。

●炼苗:通常用增强光照的办法进行一周左右炼苗,或在培养基中加入延缓剂,在移栽前1~2d把小苗连同培养瓶一起由培养室移至温室,并将瓶塞打开。

●移栽:当根系长到lcm左右时,小心从培养瓶中取出小苗,用清水洗去培养基,切忌伤植株。

先将小苗在较稀的硫酸钠溶液中浸泡几分钟后再移栽;喷透水,用塑料薄膜覆盖,以防风保湿。

●移栽后管理:移栽后初期适当遮荫,防止阳光直射,以后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温度控制在20~30℃,要适当浇水保湿,控制土壤水分,逐步实施全光照。

当炼苗一段时间后,幼苗已完全适应自然环境条件时,可移植到轻基质网袋内,待苗木符合标准时即可出圃。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是一种常绿木本花卉,是医药和观赏价值很高的植物,已被广泛种植和应用。

但自然生长慢,种植数量有限,影响了其开发利用和保护。

组培技术为金线莲的人工繁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已被广泛应用。

1. 目前金线莲组培技术的研究现状
目前金线莲组培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培养技术。

基本培养技术主要包括无菌处理、营养液配方、生长激素及其他物质的处理等。

(2)愈伤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培养是金线莲组培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主要是利用茎头、叶片等组织丛生出愈伤组织。

(3)植株再生。

植株再生是金线莲组培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主要是通过愈伤组织的分化来实现。

(1)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可以为金线莲品种的创新和研发提供新思路,如通过引入耐盐、耐病等基因来改良金线莲品种。

(2)组织工程技术。

组织工程技术可用于激发潜伏诱导体、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提高金线莲的培育成功率等,对金线莲组培技术的发展有巨大的潜力。

(3)生物技术应用。

生物技术可应用于金线莲的病害检测、品质改良、营养成分分析等方面,可提高金线莲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组培技术促进了金线莲的高效制种,利用新技术对金线莲进行进一步研究,将为产业化、市场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市场保障。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金线莲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中药材需求的增加,金线莲的种植和生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金线莲组培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种植技术,在金线莲的种植和繁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金线莲组培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技术是利用金线莲的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进行种苗繁殖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组织培养技术:金线莲的组织培养技术主要是通过提取金线莲的种子、幼苗、愈伤组织等繁殖材料,进行培养和分化,最终得到能够繁殖的金线莲种苗。

组织培养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病虫害少、品质可控等优点,已经成为金线莲繁殖的重要手段。

2.激素处理技术:金线莲的组培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激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通过对不同植物组织施用不同的激素来调控其生长和发育。

金线莲组培技术中,激素的种类和浓度的选择对金线莲的生长和发育具有很大的影响。

3.无菌培养技术:无菌培养是金线莲组培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对组培材料进行无菌处理,可以有效地避免病原菌的侵害,提高培养物的纯度和质量,保证组培过程的顺利进行。

1.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金线莲的基因工程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转基因方法来改良金线莲的遗传特性,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加快繁殖速度,为金线莲的种植和生产提供更好的种质资源。

2.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利用生物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在生物学、农业、医药等领域进行现代化生产的一种技术手段。

金线莲组培技术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进行优化和改进,例如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等。

3.遗传多样性保护:金线莲是一种珍稀的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由于人类的过度采摘和生境的破坏,金线莲的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逐渐减少。

保护和维持金线莲的遗传多样性是金线莲组培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金线莲是一种常见的观赏盆栽植物,其优美的花姿和深绿的叶片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观赏植物需求的不断增加,金线莲的种植也呈现出了逐渐增长的趋势。

而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金线莲的组培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就金线莲组培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金线莲组培技术是通过离体培养技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营养基、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激素等,将金线莲的组织或细胞培养在人工环境中,以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和改良。

目前,金线莲组培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基本原理金线莲组培技术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愈伤组织感应、再生、苗培养和生根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从金线莲的茎、叶、花等部位组织中分离出愈伤组织,然后在含有适当培养基和植物激素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和再生。

接着将再生苗移植到含有适当生长调节剂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最终得到生长良好的金线莲植株。

2. 技术优势金线莲组培技术具有无污染、无季节限制、生长速度快、生长势强、遗传稳定性好等特点。

通过组培技术,可以实现对金线莲的快速繁殖和精细培育,缩短了繁殖周期,提高了繁殖效率,并且可以实现对金线莲相关性状的改良和遗传育种,为金线莲的生产和市场供应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3. 技术应用金线莲组培技术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其他植物的组培技术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金线莲组培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金线莲组培技术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培养效率和成活率。

目前,金线莲组培技术在愈伤组织的诱导、再生苗的生长和生根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题,需要找到更加有效的培养基配方和植物激素组合,以提高金线莲的再生率和成活率。

金线莲组培技术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金线莲的育种效率和质量。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尝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金线莲的改良和育种,研究金线莲的主要功能基因,并进行基因功能验证,以实现对金线莲相关性状的精细调控和改良。

金线莲组培技术实例分享【附配方】

金线莲组培技术实例分享【附配方】

导读:金线莲Anoectochilusroxburghii(wall.)lindl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其种子自然萌发率和繁殖率低,利用组培技术快速繁殖种苗,对金线莲的开发利用和野生资源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特将对金线莲组织培养几种培养基筛选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取金线莲幼嫩茎段为外植体。

1.2 外植体灭菌取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金线莲幼嫩茎段,去叶,放入低浓度的洗衣粉水中漂洗3-5分钟,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75%酒精灭菌3-5秒,用0.1%的升汞灭菌15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5-6次,将消毒好的材料切成有1-2节、带腋芽的茎段,接种在Ar + 6-BA 1.0mg/L +NAA0.5mg/L培养基上(Ar为MS改良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微量元素加倍),pH5.8,蔗糖2%、琼脂粉0.7%。

培养条件:温度(25±1)℃,光照时间8-10小时/天,光照强度1500-2000lx。

1.3 不同激素浓度继代增殖培养基筛选将分化出的丛生芽分割转接到继代增殖培养基上,培养基Ar + 6-BA 1-4mg/L + NAA0.1-0.8mg/L + IBA 0.2mg/L + KT 0.5mg/L,培养基附加糖3%、琼脂粉0.7%,pH5.8。

培养条件同上。

通过改变6-BA和NAA的浓度,共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接种三瓶,每瓶5个接种块),经继代增殖培养,筛选培养基的最佳培养配方。

1.4 不同添加物壮苗培养基筛选将幼苗转接到壮苗培养基上,培养基Ar加入或不加入10%马铃薯、10%香蕉等添加物+糖3% + AC 0.2%;培养基均加入琼脂粉0.7%,pH5.8。

培养条件同上。

试验设培养基中添加10%马铃薯,添加10%香蕉,添加10%马铃薯+10%香蕉,不添加马铃薯和香蕉(对照)等4种处理,以筛选最佳添加物壮苗培养基配方。

1.5 不同激素浓度对生根的影响不定芽伸长至3-4厘米时,自基部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基为Ar + NAA 0.1-2.0mg/L + IBA 0.2-0.5mg/L + 糖3% + AC 0.2%,培养基均加入琼脂粉0.7%,pH5.8,共设8个处理,每处理接种5瓶,每瓶接种5株,培养条件同上,以筛选最佳的生根培养基。

金线莲组织苗的炼苗移栽技术

金线莲组织苗的炼苗移栽技术

金线莲组织苗的炼苗移栽技术一、引言金线莲,作为一种具有极高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植物,近年来在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许多研究者都在尝试采用组培技术繁殖金线莲。

然而,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一直是一个难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金线莲组织苗的炼苗移栽技术,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二、炼苗阶段1.温度管理:金线莲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炼苗阶段的温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

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幼苗徒长,温度过低则会影响幼苗生长。

2.光照管理:金线莲需要适当的光照,炼苗阶段的光照强度应控制在3000-5000勒克斯。

逐渐增加光照时间,有助于幼苗适应外部环境。

3.湿度管理:保持基质湿润是金线莲炼苗的关键。

炼苗阶段,基质湿度应保持在70%-80%之间。

避免过度干燥导致幼苗枯萎,湿度过大则容易引发病害。

4.肥料管理:炼苗阶段,金线莲需要适当的营养。

建议使用低浓度的复合肥,每周施肥1-2次。

三、移栽准备1.基质选择:选择透气性好、保水性强的基质,如泥炭土、珍珠岩等。

基质应进行消毒处理,以消除病虫害隐患。

2.容器选择:根据金线莲的生长习性,选择大小合适的容器。

容器底部应有排水孔,以防积水。

3.环境准备:移栽前应对移栽地进行消毒处理,并搭建遮阳网,以减轻光照对幼苗的影响。

保持环境通风良好,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四、移栽操作1.取苗:轻轻取出组织苗,避免损伤根系。

对于较大的组织苗,可以用手轻轻捏住基部,将其从容器中取出。

对于较小的组织苗,可以使用镊子等工具小心取出。

2.清洗:用清水轻轻清洗组织苗的根部,去除附着在根系上的培养基残渣。

清洗时要轻柔,避免损伤根系。

3.栽植:将清洗后的组织苗栽入准备好的基质中。

栽植深度应以基质与苗基部平齐为宜。

栽植后轻轻压实基质,使根系与基质紧密接触。

4.浇水:栽植完成后立即浇透水,使根系与基质充分融合。

浇水时要避免冲刷幼苗,以免造成损伤。

5.遮荫:移栽后的金线莲需要适当遮荫,以减轻光照对其生长的影响。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金线莲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地被覆盖植物,其主要生长于华南等地区。

然而,由于野外生长条件的不稳定性和过度捕捞等因素,金线莲的数量越来越稀少。

因此,采用组培技术进行大规模繁育,以达到人工繁殖保护物种和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成为保护金线莲和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当前金线莲组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是指利用金线莲的组织片段,通过悬浮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获得大量的快速繁殖植株。

该技术具有快速繁殖、优良品质、遗传稳定性等优点,已在金莲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将从营养基质、激素配方、愈伤组织诱导、悬浮培养、再生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金线莲组培技术的现状。

1. 营养基质:金线莲在组织培养时需要适宜的营养基质。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MS,B5和WPM等培养基。

其中,MS培养基中含有13个离体元素,适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培养,但对金线莲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效果不是很好。

近年来,一些学者还尝试将MS培养基与其他基质进行混合使用,以提高金线莲组织培养的效果。

2. 激素配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需要添加适量的激素,其中最常用的是IAA, NAA, IBA, 6-BA等生长素。

其中,NAA和6-BA的配方组合最佳,能够有效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

3. 愈伤组织诱导:金线莲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诱导是关键步骤,会影响到后续培养过程的成效。

愈伤组织的诱导需要将金线莲的幼嫩叶片或茎秆,进行无菌化处理,然后在含有适量激素的培养基中进行诱导,通常需要在黑暗中进行培养。

在诱导过程中,应注意营养基质的浓度、激素的浓度、培养时间等因素。

4. 悬浮培养:悬浮培养是指将愈伤组织切碎后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在搅拌的过程中进行培养。

悬浮培养可以增加愈伤组织的表面积,提高培养效率。

但是悬浮培养也容易引起细胞的凋亡和愈伤组织的变异。

5. 再生:再生是指通过组培将愈伤组织重新分化为根、茎、叶等组织,并最终形成植株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栽植 宜浅忌 深
,
,
每亩 栽 后喷洒清

,
2 2 1
松土 除草
:
防止土壤板结 促进根 系
:
,
生长
. . . .

温 0 5 水 棚 内 度保持 2 ~ 2 ℃
1 1
.
并注意保湿

2 2 2
适 时浇 水 合 理 施肥

温度 生长适 宜温 度 是2 ~ 2 ℃ 0 5
2 2 3
:
提高 土 壤 空气 湿 度 栽植后 的生长 阶段 通 常
次年
( 麦 杆草均 可 每 亩 小 区 需 草料 15 0 卜 2 以X)千 克 做 好 开 沟 排 水 尤其 是低 洼地 的
稻草



,
4 月初
当茶 芽长 到 3
e s
4 片 叶时 可 选择 阴天揭
开 沟排 水
,
降低地 下水 位

,
对 防治 茶褐色 叶

,
揭膜前要进 行炼苗
让 苗逐渐适应环
斑 病十分有效

树抗 冻 能 力
,
,
而 且 有 利 于 明年 名 优茶 的早

耗水分
. 4 6

管理 秋 冬 季嫁接后 一 般 不 需经 常浇 水
可 掀 膜 接纳 雨 水
, ,
产 并可 减轻 明年 的草害 推荐对 有条件 的 茶 园进 行铺草 材料 可 就地取 材 青柴 草
, ,
、 ,
逢雨

,
保 证膜 内湿润
,

,
选 择在有林 有水的 山 沟 以保证 阴凉 有水 灌溉 冬 季 避 风 保暖 减 少 散 热 保持 湿 . 5 m 度 且 交 通便 利 棚 内畦高 0 1 ~ o Z 畦
, ,

.
有 利 于移 栽成活率的
提高
2 2
.
.
,
.
移栽管理
m 宽l Z
,
.
,
人 工 组 培苗常年 均 可 栽植
8 0 刃一 1 0 0 ( 2
.
.
治效果
,

连喷2 ~ 3 次 : 防 治软腐病 雨前 雨后或浇水 后及 时
,
一次
,


莲叶 片
2 3
2 3 1
. .
,
不 慎 污染
,
应 立 即 喷清水冲洗
,

喷洒 1钱络氨铜水 剂3 0 倍 液或 7 钱 可杀得可湿 性粉剂 5 0 倍液 或 5 俄 玻胶 硫酸 铜可 湿性粉剂
50
.
病虫害防治
物理 防治 大棚 通风 口设置 防虫网 减
1
.
适宜金线莲种植
2
.

栽培管理要 点 种植前炼苗
, ,
栽培条件 金线莲 组培苗 的人工 栽培主 要采用 大棚

2 1
.
栽培
建造 大棚应根据 金线 莲的生长要求
, , , ,
,
移栽前将 其 至 于 室 外遮 光大棚 下 炼苗 15 0 天 出瓶前 3 天将瓶 盖打 开 使瓶苗逐 渐 2
适 应室外的气 候条件
,
5 庵 制成毒饵
,
傍晚撤在苗根附近诱杀 或用
剂 (乐 斯 本 或 三 哇磷 ) 白天 盖 好 起

.
晚上 掀
顺行 捕

以残敌百 虫晶体 10
清 晨 被咬断 幼苗 附近 的表 土

,
倍液进行灌根 : 防 治 红 蜘 蛛 及 蜻 类 可 用 1既虫 蜻 灵
,
可 捉到潜伏 的3 龄 以后的小地 老虎幼虫
,

味甘微苦 降压

,
性平 微寒
,
为 消炎解热
,
其 光合 作用 的光饱
,
止血

强心 利尿 及可 治风 湿 性关节 炎

( 和 点低 适 宜 光照 度 为4 0 力lx 左 右
,

最忌 阳
,
肿瘤等疑 难病 症
被誉称为 药用植 物中 的药
, , ,

王 金线莲 自 生长 缓慢 然
繁殖 率低 种子 只 有千分之 一 出苗率 故 自 数量极稀少 由 然
,



金线 莲对温

施用 大豆饼
猪粪
牛粪 等农 家肥

度的适应性较强
1 2
.



秋季均可 栽培
1田 k g 月 液 中加 10 ~ 2 0 9 巴
并在每 的硫酸 亚 铁 以促
,
,
水分
进 叶色浓绿 而 富有光 泽
在 生 长季 节 每 隔
,
半个 月还可 用 0 3 % 尿 素加 0 2 % 磷酸 二 氢钾 溶液喷一次 连喷4 次 施肥时切忌污染金线


少 害虫进入棚 室危 害 的机 会
比例为 3

设置糖 醋液 诱 杀盆诱 杀小地 老 虎等害 虫 糖 醋 酒 水
、 、 、
倍液 : 防 治 小 地 老 虎 可 用 g 俄敌 百 虫 晶体
,

15 9 0
加1~
1 5 L
.

,
再拌入碾碎炒 香的麦数
。 .
: 4 : 1 : 2
,
糖醋液须加入 少量 杀虫

30 刃倍液 或2 既 甲氰菊脂乳油2 ( )倍液进行 喷 ( KK
蜗 牛及蜻蛤 也可采用人工捕 杀 2 3 2 生物 防治 利用生物 农药来 杀灭病虫
, 。


1
.

防 治蛾 站
0 丸 加细土 2
.
:
可 用 服辛 硫 磷 颗 粒 剂 1 ~
,
软腐病发 生时可喷新植要素 浓度2 0 毫 1 升/ 升或农抗 7 5 水剂 10 倍液 红蜘蛛 及嫡类
于 适 生环 境狭 窄
, ,
光直射 在人工 大棚条 件下 搭盖遮 阴拥 调节透 光度 棚 内透光 度 的大小与生长发育
密切 相关 透 光 以三 阳七 阴为宜
, ,
可 用遮 阳
自然界 中还 有鸟
,

虫危
,

网遮阳7 0 % ~ 80 %
1 4
.

害 加 上人为采撷 其 自 种群几 乎枯竭 然 已 被列为福 建省濒危药用植 物加 以保护 因
金 线 莲 组 培 苗 栽培 技 术
钟 爱清
林 丛发
355 017
宁德 市 农科 所
r ox t c i s bU g i r h 金 线 莲 伽。e c o h lu i d W ( a n )L n l 中文 名为 花叶 开唇兰 又名 金
.
金线莲 性喜湿 润
.
,
最主要 因子
.

水分是 影 响金线莲存活的 金 线莲不 可 能在气候干 燥 土
X 可 喷 2 以 复 方 浏 阳霉 素 10 《)倍 液 或 阿 维 苏 2 0 0 0倍 液 2 3 3
. .
~ 3 0k 混 匀 g
撤于 定植沟内

,
X洲 或用 8既 敌敌畏乳油 1《 )倍液灌根
2 3 4
.

% 化学防 治 防治碎 倒病可 用 7 5 百菌清
: 采 收 金线莲栽 植后生长 4 ~ 5 个月 0 株 高 1 厘米 以上 5 ~ 6 片叶 鲜重 1 ~ 2 克即
、 。 。

乌 人参 金 石松 金 蚕 树 草莲 金 线虎 头蕉 金 线枫等 属兰 科开唇 兰 属 多年
线兰






,
壤缺 水 的环 境生存 人 工 栽培要让 金线 莲处 于相对湿 度在8 % 以上 的小环境 下 0
1 3
.
生 草本植物 ; 金线 莲是 珍贵药材
入药
,
,
全草均 可

光照 金线莲属 喜 阴植 物
, , ,
可 湿性粉剂 6 0 倍液 或6 4%杀毒 矾 可湿 性粉剂 ) (
50
7~ 1 0
可 收获
生)
,
收获 时连根 拔 起 (也可割 茎 留根 再 抖去泥土 置于 阳光 下曝 晒或用 火烘

,
倍液 或5 既 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 6 倍液喷每 0
天喷洒

干即成干品

见零星病苗就应喷药 以提高防
( 接 2 7 页) 上 间高度 为 5 厘米 0 用 泥土压 紧实
此 殖
,
,
栽培基 质

适 宜 的介 质除 了须具 备 良好 的透气性外尚须
生产 上 通 常采 用 组 织 培养 进 行人 工 繁
培育 健壮试 管无菌 苗 可 以成功药 效地
,


定植 时土 壤 以砂壤 土或腐殖 土 为主作 为栽培 介质 质 地疏 松 偏 酸性
,
良好 的保 水性
,
,
挽 救这 一 濒危 珍稀物种 现 将金线莲组 培苗 人工 栽培技术要点简要介绍如下
, ,

在竹条 上拉上 农膜


0 当苗达 1 厘 米 时 以上 时摘 去顶 芽

,
便于
,
四周
形成 一 个封 闭环 境
, ,
有条件
,
侧芽生 长发育 5 其他措施
.
的还可 在农 膜上 再盖 一 层遮 阳 网
防止农膜 冬 季被 风 掀 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