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隧道综合接地)

合集下载

综合接地安全技术交底

综合接地安全技术交底

综合接地安全技术交底1. 概述综合接地系统是建筑物、工厂等设施中重要的安全设施之一。

它的作用是将电气设备和建筑物本身的导体与地下接地系统相连接,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对综合接地安全技术进行详细的交底,包括接地原理、接地系统的组成和安装、接地的分类等内容。

2. 接地原理2.1 接地的定义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或建筑物的导体与地下导体相连接,形成一个低阻抗路径,以使电流通过该路径流回地球。

2.2 接地的作用接地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保护人身安全:当电气设备出现漏电时,接地系统能够提供一条低阻抗路径,将漏电电流导向地下,避免对人员产生触电的危险。

•保护设备安全:接地系统可以为电气设备提供一个稳定的电压参考,减小设备绝缘的耐压要求,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保护资产安全:接地系统能够排除设备中的静电,减少设备的损耗和故障,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抑制电磁干扰:当电气设备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和感应电流,接地系统能够有效地抑制这些干扰,保证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2.3 接地的原理接地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电位平衡原理:接地系统能够将设备的金属导体与地下的金属导体相连接,使它们之间的电位趋于相等,从而减小触电的危险。

•散流原理:当电气设备出现漏电时,接地系统能够提供一个低阻抗路径,使漏电电流通过接地系统流回地下,避免漏电现象对人员和设备的损害。

3. 接地系统的组成和安装3.1 接地网接地网是接地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由大量的接地体和连接导线组成。

接地体可以是金属桩、金属板等导电材料,埋入地下,与地球形成一个导电通路。

连接导线将各个接地体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3.2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指将电气设备的导体与接地网相连接的装置,它由接地线、接地夹等组成。

接地线的材料一般为铜或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

接地夹的作用是将接地线与接地体之间连接紧固,确保可靠的接地效果。

3.3 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是衡量接地系统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它是指接地系统中电流通过的总阻抗。

铁路项目隧道工程隧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详细)

铁路项目隧道工程隧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详细)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新建黔张常铁路项目部二分部技术交底编号:003d.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e.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⑵.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段,除接触网吊柱基础外,不再单独考虑接地钢筋设置.⑶.线路两侧的贯通地线通过隧道内环向接地钢筋实现横向连接.3.隧道综合接地设置3.1隧道接地极设置对于一般拱墙设防水板的衬砌隧道应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钢架、钢筋网或底板钢筋.⑴.Ⅱ级围岩有底板钢筋的隧道段,利用隧道底板下层的结构钢筋做为接地极,有仰拱的Ⅱ级围岩按照Ⅲ级围岩接地施工.⑵.Ⅲ级围岩隧道段,利用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做为接地极.⑶.Ⅳ、Ⅴ级围岩隧道段,利用锚杆、钢拱架(或钢筋网片)做为接地极.⑷.隧道底板接地极按照1米间隔选用底板结构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米×1米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它节点绑扎;底板接地极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⑸.锚杆接地极以约一个台车位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 ;接地锚杆与钢筋网片、钢拱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3.2接地钢筋间的连接隧道内的锚杆接地极、底板接地极和二次衬砌内的接地钢筋等接地装置均应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3.3接地端子设置⑴.隧道内接地装置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⑵.从隧道进口2米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米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⑶.从隧道进口2米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线路侧壁上,每间隔50米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⑷.在每个专用洞室、变压器室两侧壁下部设置接地端子,供洞室设备、设施接地.⑸.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⑹.当接触网槽道基础采用预埋方式时,需将基础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当基础采用后植入安装方式时,需在安装基础的位置预埋接地端子,并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4.工艺要求4.1接地端子应直接灌注在电缆槽或其他砼制品中.接地端子采用不锈钢制造,不锈钢材料的成分应满足:Cr≥16%、Ni≥5%、米o≥2%、 C≤0.08%,如GB00Cr17Ni14米o2.接地端子的端子孔规格为米16,并应配置防异物堵塞的端子孔塞,方便开启.4.2接地连接线宜采用不锈钢连接线,由钢丝绳、二个线鼻以及二个配套的防盗螺栓(每隔螺栓上应配一个平垫圈和一个弹簧圈)组成.钢丝绳采用直径不大于0.65米米的不锈钢丝制造,总截面积不小于200米米2(Ik>25KA)或5.1隧道Ⅳ、Ⅴ级围岩,利用锚杆、钢拱架(或钢筋网片)做为接地极,Ⅲ级围岩隧道段,利用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作为接地极.5.2锚杆接地极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 ;接地锚杆与钢筋网片、钢拱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5.3每个台车位的隧道段接地极均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5.4接地钢筋应优先利用结构物种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6.1接地端子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6.2二次衬砌有结构钢筋的隧道地段设置:⑴.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钢筋、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钢筋.⑵.接触网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米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⑶.上述投影两侧各1.5米外的其他位置,以1米为间隔,选择纵向钢筋作为接地钢筋.⑷.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⑸.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6.3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除接触网基础接地外,不再单独考虑接地钢筋设置.8.隧道Ⅱ级围岩综合接地8.1隧道Ⅱ级围岩有底板钢筋及明洞地段,利用隧道底板下层的结果钢筋作为接地极.8.2隧道底板接地极按照1米间隔选用底板底层的结构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米×1米的单层接地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节点绑扎.8.3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8.4隧道底板接地极均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8.5接地钢筋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9.隧道Ⅲ、Ⅳ、Ⅴ级围岩综合接地9.1隧道内的锚杆接地极、、底板接地极、和二次衬砌内的接地钢筋等接地装置均应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9.2隧道接地极均以台车位为单元;施工时应对接地钢筋作出标书,以便于11.隧道洞室接地端子11.1隧道综合洞室接地端子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11.2在每个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两侧壁下部设置接地端子,供洞室内设备、设施接地.11.3洞室内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11.4所有接地钢筋间的连接均应保证焊接质量,各工点施工时应根据的钢筋配置,采用搭接焊或L型焊接.12.隧道斜切式明洞综合接地。

隧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隧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隧道综合接地施工技术交底一、隧道综合接地总体技术要求1、贯通地线的设置应便于设备就近链接和工程实施。

2、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衬砌内的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3、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

4、衬砌内的接地钢筋应充分利用其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并在衬砌内预埋外连接接地端子,接地装置应与贯通地线可靠链接。

5、隧道内兼有接地功能(含链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钢筋界面不小于200mm2或者钢筋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6、隧道内接地钢筋之间均要可靠焊接,保证电气连接。

二、隧道内综合接地设置1、隧道二次衬砌内接地钢筋设置:A、二次衬砌中有结构钢筋的隧道(见图1)(1)、利用二衬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闪络保护接地钢筋。

(2)、接触网线垂直向上的拱部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三根纵向接地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3)、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4)、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各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距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

B、二衬无结构钢筋的隧道,不再单独考虑接地钢筋设置(见图2)C、线路两侧的贯通地线通过隧道内环向接地钢筋实现横向连接。

2、隧道接地极设置(见图3、4、5)(1)、ⅣⅤ级围岩隧道,利用系统锚杆、钢拱架(或钢筋网)作为接地极。

(2)、Ⅲ级围岩隧道,利用系统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作为接地级。

(3)、Ⅱ级围岩隧道,利用隧道地板的下层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

(4)、锚杆接地极以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接地锚杆与钢筋网、钢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再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5)、隧道底板接地极按照1m间隔选用底板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型焊接,其他节点绑扎,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

隧道综合接地施工技术交底

隧道综合接地施工技术交底

隧道综合接地施工技术交底1. 前言隧道综合接地施工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涉及到隧道内部的电设备、照明设备、通风设备等的接地问题,同时也对人员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隧道综合接地施工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法。

2. 责任分工在隧道综合接地施工技术过程中,需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分工:•隧道设计单位:对隧道的接地设计提出建议,并对隧道施工中的接地方案进行审核;•施工单位:负责隧道的综合接地施工工作,包括材料选型、施工方案安排、现场施工等;•监理单位:对隧道综合接地施工的施工质量、验收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管理部门:对隧道综合接地施工的管理进行协调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3. 施工技术流程3.1 接地材料准备隧道综合接地施工的第一步是准备接地材料,包括地网、接地线、接地棒、接地带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将隧道内的所有设备全部接地;•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连贯性;•保证接地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3.2 接地方案设计在接地施工前,需要根据隧道的特殊情况,制定接地方案。

其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隧道的长度、横断面大小;•隧道内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隧道内电气设备的功率和电源;•隧道内照明、通风设备等的安装位置和布局;•隧道内地质环境(岩层、土层)等因素。

3.3 接地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对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施工现场整洁,同时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具体工作包括:•清理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标志;•制定施工安全计划;•停止现场其他设备的运行。

3.4 接地线敷设选择好合适的敷设方式,根据设计方案对地网、接地线进行敷设。

敷设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线路的通路和通断情况;•接地线材和设备的选用;•接地系统的绝缘和接触。

3.5 接地棒固定对接地棒进行固定,使其能够良好接触地面,同时防止接地棒腐蚀、松动等问题。

在固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因素:•接地棒的数量和位置;•接地棒与地面接触的质量;•接地棒与金属结构之间的接触和间隙。

桥隧综合接地作业指导书

桥隧综合接地作业指导书

桥梁、隧道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五局渝利铁路项目VI标段铁路桥梁、跨线建筑物和框架桥涵的综合接地施工。

2.作业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桥梁综合接地3.1技术要求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不同地区、不同设备,因地制宜的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地要求;应遵循以人为本、系统优化、综合防护的原则,加强总体协调、全面规划、统筹考虑。

2)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构件和需要接地的设施、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3)距线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管线等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5)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

6)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7)贯通地线应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环保性能应满足国家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有关规定。

8)贯通地线的设置应便于设备就近接入和工程实施。

桥梁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电力电缆槽内,并采取沙防护措施,接地装置充分利用桥墩基础设置。

9)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10)为防止对预应力钢筋的影响,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11)桥梁结构物内接地钢筋应充分利用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并在结构物内预埋外联接地端子;接地装置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12)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钢筋截面积应不小于120mm²;当结构钢筋的截面积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结构钢筋并接使用,达到总结面积不小于120mm²的要求并且无需改变结构钢筋间距;也可采用局部更换为直径14mm的钢筋。

隧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隧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湖北段站前工程ZWZQ-3标编号:JD-XMB-20170312-01单位工程名称李家大山隧道分部工程名称衬砌交底部位综合接地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郑万高铁湖北段ZWZQ-3标项目经理部接受单位3分部交底日期2017年3月12日交底地点项目部交底内容:一、适用范围本交底适用于郑州至万州铁路客运专线ZWZQ-3标李家大山隧道工程综合接地施工。

二、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3)隧道综合接地系统通用参考图(图号:通号(2016)9301)。

三、设计概况:李家大山隧道为Ⅴ级围岩隧道,初支:锚杆直径22mm,长4m,纵、环向间距1m;钢架为工字钢22a,每榀间距0.6m,钢筋网片钢筋直径8mm,网格间距20x20cm。

二衬:环向钢筋直径25mm,纵向钢筋直径14mm。

四、李家大山隧道综合接地施工要求:(一)初支1、李家大山隧道为Ⅴ级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拱架做接地极。

2、锚杆接地极以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间距为8m;接地锚杆与钢拱架通过L型直径16mm圆钢进行可靠焊接。

通过直径16mm 圆钢与钢拱架进行焊接连接,自拱脚引出初支接地钢筋。

初支锚杆与钢拱架连接示意图3、按照通号(2016)9301-22页Ⅴ级围岩隧道接地体接地图进行施工。

4、为确保接地连接质量钢拱架法兰盘连接位置,采用直径16圆钢进行焊接连接。

交底人交底接受人注:本交底一式3份, 3分部1份,工程部存档2份。

第1页,共5页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湖北段站前工程ZWZQ-3标编号:JD-XMB-20170312-01单位工程名称李家大山隧道分部工程名称衬砌交底部位综合接地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郑万高铁湖北段ZWZQ-3标项目经理部接受单位3分部交底日期2017年3月12日交底地点项目部交底内容:钢拱架法兰盘接地钢筋连接示意图(二)二衬1、二次衬砌接地设置: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接地钢筋;2、接触网线垂直向上的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距,各选择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交底人交底接受人注:本交底一式3份, 3分部1份,工程部存档2份。

隧道综合接地交底

隧道综合接地交底
交底人签字:复核人签字:
日期:日期:
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北次沟隧道工程
施工班组
衬砌施工班组
分项工程
隧道综合接地系统交底
施工图号
接收人签字
3.隧道电缆槽处接地端子
(1)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于贯通地线的连接。
(2)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间隔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
交底人签字:复核人签字:
日期:日期:
根/台车
隧道工程,接触网断落保护接地。
2
纵向接地钢筋N2
根/台车
2
隧道工程每,百米断开一次。
3
环向接地钢筋N3
根/台车
1
隧道工程,一个台车位长度的中部,用于连接N1。
4
接地连接钢筋N4
根/台车
2
隧道工程,用于本表第2、3项的连接。
5
接地端子
根/台车
1
隧道工程,后植入安装方式固定接触网基础槽道时用。
注:后植入安装方式固定接触网基础槽道时,预埋接地端子的里程由接触网专业提供。
四.接地电阻的检测
隧道综合接地及防闪络接地中每个接地极接地电阻≤10Ω,综合贯通地线上任一点的接地电阻≤1Ω,贯通性≤0.1Ω。每个部位混凝土浇筑前、浇筑后,量测接地电阻、贯通性电阻值并做好记录。
五.编制依据
1.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图号:通号
(2009)9301;
2.相关设计及文件。
2.做为接地极的环向锚杆和钢拱架除按结构要求焊接牢固外,还要通过直径φ16的L形钢筋与钢拱架进行有效连接,焊缝长度满足规定要求,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200mm,双面焊缝长度不小于100mm。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在咱们搞工程的这个大圈子里,综合接地技术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啊!今天,我就来和大伙好好唠唠这综合接地技术。

先来说说啥是综合接地技术。

简单来讲,就是把各种接地需求整合到一块儿,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稳定的接地系统。

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但又得相互配合,才能让这个家运转得顺顺当当。

比如说,在一个大型的建筑项目中,有电气设备的接地,有防雷的接地,还有弱电系统的接地等等。

如果咱们不把这些接地整合好,那可能就会出现各种麻烦事儿。

像电气设备可能会受到干扰,雷电来了可能防护不住,弱电系统说不定也会出故障。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工厂的建设项目中,就因为综合接地没做好,那麻烦可大了去了。

当时,刚下完一场大雨,雷电交加的。

结果,因为防雷接地没接好,一个关键的电气设备被雷给击中了,直接就坏了,导致整个生产线都停了下来。

这一停,损失可不小啊!工人们都在那干着急,老板的脸都绿了。

后来经过检查,发现就是综合接地系统中的一个小环节出了问题,一个连接点没焊接牢固。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疏忽,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

所以说啊,综合接地技术可千万不能马虎。

在施工的时候,咱们得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

比如说接地体的埋设深度,要达到标准要求,不能偷工减料。

还有接地导线的材质和截面积,也得符合规定,不能用那些质量不过关的材料。

再说说接地电阻的测量。

这可是检验接地效果的重要手段。

测量的时候,一定要用专业的仪器,而且要认真操作,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如果接地电阻不达标,那就要赶紧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得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毕竟接地施工有时候会涉及到一些带电作业,安全可不能马虎。

工人师傅们得戴好安全帽,穿上绝缘鞋,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总之,综合接地技术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认真对待,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就一定能把它做好。

这样一来,咱们的工程项目就能稳定运行,大家也都能放心啦!好啦,今天关于综合接地技术的交底就到这儿,希望大家都能记住我说的这些,在实际工作中把综合接地技术落实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综合接地、过轨设计技术交底
一、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

1、贯通地线
隧道内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贯通地线要求尽可能直,禁止形成环状。

2、纵向接地钢筋
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断开的钢筋断头间距为10cm;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断线保护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接地钢筋间应采用搭接焊工艺,双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宽度不小于4mm。

3、接地极
设置在初期支护内,有地板接地极和锚杆接地极两种,通过专用的φ16环向接地钢筋(或钢拱架)与纵向接地钢筋可靠相连,按照一个台车位长度考虑(10m左右一环),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道环向接地钢筋,环向接地钢筋应从墙角底通过仰拱填充层在沟槽盖板边缘位置伸出砼外不少于150mm。

a、Ⅱ级围岩隧道,利用隧道底板的下层结构钢筋做为底板接地极(底板接地极按照1m间隔选用底板结构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节点要求施以"L"型焊接,其他节点绑扎)。

b、Ⅲ级围岩隧道,利用系统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做为接地极。

c、Ⅳ级以上围岩隧道,利用系统锚杆、钢拱架做为接地极
(用作接地极的系统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接地锚杆要与钢拱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确保接地生效)。

4、接触网闪络保护接地
设置在二次衬砌内,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隧道拱部中央每间隔200m预埋两个接触网接地端子,通过专用的φ16环向接地钢筋(或二衬环向钢筋)与纵向接地钢筋可靠相连,环向接地钢筋应从墙角底通过仰拱填充层在沟槽盖板边缘位置伸出砼外不少于150mm。

(另:对于二衬砼为钢筋混凝土的地段,设计要求每台车位内的环向接地钢筋都要与纵向接地钢筋相连,本人分析,既然①在无钢筋地段衬砌砼中环向接地钢筋可以按200m间距设置,②在有钢筋地段衬砌砼中与环向钢筋相连的纵向钢筋可以在台车头尾断开,那么对于有钢筋地段衬砌中每台车位设置环向接地钢筋是否必要?此段仅供技术交流,不作为交底内容,请大家严格按设计施工。


5、接地端子
(1)隧道内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

(2)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

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连接。

(3)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间隔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

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

(4)在每个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两侧壁下部预留接地端
子,供洞室内设备及设施接地。

(5)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6)接触网基础采用后植入安装方式,在隧道拱部中央预埋接地端子,并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

6、其他
(1)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构件和需要接地的设施、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2)距线路两侧20m分为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3)接地装置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接地端子应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

(4)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不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应不小于120mm2(或直径不小于14mm);接触网短路电流大于25KA 时,钢筋截面应不小于200mm2(或直径不小于16mm).当结构钢筋的截面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两根结构钢筋并接使用(无需改变钢筋的间距)或局部更换为φ14或φ16钢筋。

(5)安装有避雷针的接触网支柱,通信、信号等弱电系统设备不与其共用接地点,强、弱电设备接地点间隔要求不小于20m。

二、过轨设计技术交底
1、在通风箱变、照明箱变、综合洞室、直放站、基站及中继站等位置和某些特殊信号要求地段需预设从轨下穿越至对面
的钢管(如:φ100mm、φ80mm及φ150mm等)。

2、钢管从仰拱二衬砼中间穿过,弯曲半径不小于1.2m,下穿弧度仰拱曲率相同,穿越方式分为与中线垂直或成450角两种穿越线路;当电力过轨管线与通信过轨管线并排平行设置时,两者间距不得小于50cm。

3、预埋钢管要求在两端露头1cm,管内预留直径为0.3cm 的铁丝两根作为穿线,管端设堵头防治异物堵塞。

4、在隧道进出口两侧电力电缆槽底部各向洞外预埋4根钢管,其中1根φ100mm,3根为φ80mm;从洞内2m开始穿过洞口硬化地面并延伸至未硬化地面段5m为止;预埋管在电缆槽内的露头为20cm,在非硬化地面或路肩电力电缆槽内的露头不小于50cm。

5、各洞室过轨情况
通风箱变:有3根直管和3根斜管,管径为φ100mm;
照明箱变:有6根直管和3根斜管,管径为φ100mm;
综合洞室:有1根直管和2根斜管,管径为φ100mm;
直放站:有2根直管和3根斜管,管径为φ100mm;
基站:有2根直管和3根斜管,管径为φ100mm;
中继站:有2根直管和11根斜管,斜管中有9根管径为φ150mm,其余皆为φ100mm钢管。

6、特殊地段信号过轨
(1)预埋2根斜向φ80mm钢管(共16处)
两水隧道:共4处,DK357+210、DK358+470、DK359+730、DK360+990;
清水隧道:共2处,DK363+510、DK364+770;
杨家坝隧道:共3处,DK374+650、DK375+940、DK376+720;
仓园隧道:共1处,DK378+530;
桔柑隧道:共6处,DK381+130、DK382+430、DK383+730、DK385+030、DK386+330、DK387+630。

(2)预埋1根斜向φ100mm钢管(共28处)
两水隧道:共8处,DK357+630、DK358+050、DK358+890、DK359+310、DK360+150、DK360+570、DK361+354、DK361+718;
清水隧道:共5处,DK363+145、DK363+930、DK364+350、DK365+196、DK365+622;
杨家坝隧道:共3处,DK375+080、DK375+510、DK376+331;
桔柑隧道:共12处,DK381+563、DK381+996、DK382+863、DK383+296、DK384+163、DK384+596、DK385+463、DK385+896、DK386+763、DK387+196、DK388+052、DK388+474。

7、洞室分布情况统计
(1)光纤直放站(共15处)
两水隧道:共4处,DK357+120(左)、DK358+644(右)、DK360+144(右)、DK361+644(右);
清水隧道:共2处,DK363+102(左)、DK364+602(左);
杨家坝隧道:共2处,DK374+602、DK376+092;
仓园隧道:无;
桔柑隧道:共6处,DK380+747、DK382+237、DK383+237、DK385+237、DK386+237、DK388+237;
赵家坝隧道:共1处,DK390+735(左)。

(2)照明箱变(共3处)
两水隧道:共1处,DK359+534(右);
桔柑隧道:共2处,DK383+562、DK386+387;
其他隧道没有。

(3)综合洞室(共78处)
隧道内设置存放维修器材及其他设备的地方,距衬砌变化处、沉降缝及伸缩缝等处的最小距离为3m,并于洞室内设置余长电缆腔及绝缘梯车洞,洞室单侧间距500m,沿隧道交错布置。

两水隧道:共19处,从距出洞口235m右侧开始设置;
清水隧道:共13处,从距进洞口155m右侧开始设置;
杨家坝隧道:共8处,从距进洞口150m左侧开始设置;
仓园隧道:共2处,从距进洞口250m右侧开始设置;
桔柑隧道:共34处,从距进洞口116m右侧开始设置;
赵家坝隧道:共2处,从距进洞口199m左侧开始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