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商品基本属性

合集下载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是《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以下是相关笔记内容:
一、商品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货币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三、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四、信用工具
1.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五、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以上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的部分笔记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最易错考点系列商品的基本属性与货币的基本职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最易错考点系列商品的基本属性与货币的基本职能

商品的基本属性与货币的基本职能★★★★○○○○○一、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2)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二、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三、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四、纸币的产生和发展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一是由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3、通货膨胀: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4、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五、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1、结算的方式: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2、常用信用工具:(1)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六、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本专题侧重考查汇率考点。

高一政治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商品的基本属性课件

高一政治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商品的基本属性课件

√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有 商使些 品东 ,用西 没价, 有虽 价值然 值不 ,是但
有使用价值,比如阳 光、空气。可见,没 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
没有使用价值
小结:
识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 理解商品与其他物品、劳动产品的区别
和联系 能举例说明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理解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重点:价值的含义及价值和使用价值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
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B、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C、物品一定有价值 D、价值就是指物品有用 E、劳动产品一定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F、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G、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有形的、价值是无形的 H、从实质上看,价值等于交换价值 I、商品的基本属性是对商品全部特点的概括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 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共有属性,有了它,千差万别的商品可 以进行比较。
3、交换价值
1把斧子 =
15千克大米
价值
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 交换价值的基础。
决定
价值
体现
交换价值
知识巩固
根据等式:1双皮鞋=2件衣服,回答以下问题 (1)1双鞋子为什么要与两件衣服交换? (2) 1双鞋子为什么能与两件衣服交换? (3)1双鞋子为什么只能与两件衣服交换? (4)等式两边的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 (5)这一交换的现象和本质各是什么?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第一节 商品
你到商场买过哪些商品? 你为什么买这些商品?
1、商品的使用价值:
——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物的关系 (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 一定是商品 (3)同一商品可以具有多种使用价值

高一上册政治必背知识点

高一上册政治必背知识点

高一上册政治必背知识点高一上册政治必背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一、经济生活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消费的类型: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贷款消费的含义及其特点。

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二、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和方式。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三、文化生活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生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高一政治必修一总结和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总结和知识点

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 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 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 上是财富的象征;(2)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 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3)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 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4)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 节制,要分轻重缓急。
B、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 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 币。 (4)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
•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 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 (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 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 、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 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 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 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 力。)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 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 然。

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识点1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专题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专题知识点归纳

高一《经济常识》专题知识点归纳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作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②商品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③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因而也不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3)运用商品两个基本属性说明有关现实问题一、名牌战略(或为什么重视产品质量?)①企业:长期稳定的市场、良好的质量、优质的服务→信誉和形象(无形资本)→更容易实现价值,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巨大的经济效益,重大的社会影响。

②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新形势,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知识链接:我国为什么要重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结合“劣质奶粉”事件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假冒伪劣商品割裂了二者的联系;产品的质量关系到经营者的信誉与形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属于不公平竞争,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产品的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表现;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市场经济自发性表现。

应加强法制性;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市场交易的原则的;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的。

也是属于不当竞争;国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是行使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与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产品越来越便宜(3)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生产者在同一时间创造商品的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盈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思想政治必修①《经济生活》知识要点

思想政治必修①《经济生活》知识要点

高2018届高一政治期末复习资料思想政治必修①《经济生活》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基本观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金银成为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即标价)和流通手段(即购买商品),除此之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租金等)、世界货币等职能。

4.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纸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引发它的主要原因之一。

(2)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3)二者都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6.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7.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跌,本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8.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1)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其影响有:①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②出国留学和旅游更便宜;③导致国内生产能力下降、失业增加;④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引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等),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但商品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