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古诗文

愚公移山古诗文一、愚公移山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1)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备(jie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嫖(shuang)妻有遗男,始此(che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i)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鉴赏分析这是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
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在众人的帮助下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这说明:无论事情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念,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本文的写作特点有三点:1、善于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法,从多方面衬托愚公的高大形象。
例如:用愚公的年老体弱与山的高大作对比,衬托出愚公敢于藐视困难、决意为子孙造福的雄心壮志;用当时的劳动条件与山高、路远、耗时长作对比,衬托出愚公一行人的顽强毅力;用愚公的发展观点与智叟的鼠目寸光作对比,衬托出愚公的远见卓识与智叟的鄙陋短浅。
此外,用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与智叟“笑而止之”作对比,衬托出智叟的“无志空长百岁”。
《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

《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愚公移山》原文:列子〔先秦〕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愚公移山是什么意思

愚公移山是什么意思?愚公移山,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
形容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故事大概:古时候,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矗立着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
在北山的山脚下住着一位老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人称愚公。
由于南边的大山挡路,愚公一家出来进去都要绕路。
因此,愚公召集起全家人,要把这两座大山移开,修筑一条大路。
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去。
”就这样,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有个叫智叟的老人听说了这件事,跑来劝说愚公:“你已经九十多岁了,在世上还能活几年?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怎么可能移动两座大山呢?”北山愚公长叹回答道:“你说得不错,我一个人的力量确实非常有限。
但我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是不会增高的,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知道了,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命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山背走了。
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译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译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愚公移山寓言故事(优秀5篇)

愚公移山寓言故事(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愚公移山寓言故事(优秀5篇)《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
愚公移山原文及其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其翻译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下面是关于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愚公移山》的原文

《愚公移山》的原文
【作者】列御寇【朝代】先秦译文对照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注释

愚公移⼭原⽂及翻译注释愚公移⼭原⽂及翻译注释 《愚公移⼭》是中国古代寓⾔故事,选⾃《列⼦·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下⾯是⼩编收集的愚公移⼭原⽂及翻译注释,希望⼤家认真阅读! 愚公移⼭ 太⾏、王屋⼆⼭,⽅七百⾥,⾼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愚公者,年且九⼗,⾯⼭⽽居。
惩⼭北之塞,出⼊之迂也。
聚室⽽谋⽈:“吾与汝毕⼒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以君之⼒,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王屋何?且焉置⼟⽯?”杂⽈:“投诸渤海之尾,隐⼟之北。
”遂率⼦孙荷担者三夫,叩⽯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京城⽒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反焉。
河曲智叟笑⽽⽌之⽈:“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曾不能毁⼭之⼀⽑,其如⼟⽯何?”北⼭愚公长息⽈:“汝⼼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虽我之死,有⼦存焉;⼦⼜⽣孙,孙⼜⽣⼦;⼦⼜有⼦,⼦⼜有孙;⼦⼦孙孙⽆穷匮也,⽽⼭不加增,何苦⽽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负⼆⼭,⼀厝朔东,⼀厝雍南。
⾃此,冀之南,汉之阴,⽆陇断焉。
译⽂ 太⾏、王屋两座⼭,⽅圆七百⾥,⾼七⼋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下⾯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快到90岁了,在⼭的正对⾯居住。
他苦于⼭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商量说:“我跟你们尽⼒挖平险峻的⼤⼭,(使道路)⼀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南岸,好吗?”⼤家纷纷表⽰赞同。
他的妻⼦提出疑问说:“凭你的⼒⽓,连魁⽗这座⼩⼭都不能削平,能把太⾏、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搁挖下来的⼟和⽯头?”众⼈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上了⼭),凿⽯头,挖⼟,⽤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刚七⼋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他⼲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剩下的⼒⽓连⼭上的⼀棵草都动不了,⼜能把泥⼟⽯头怎么样呢?”北⼭愚公长叹说:“你的⼼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寡妇都⽐不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列子》
1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寓意。 2、分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 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 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1、课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其妻
遗男 荷担者
愚公
智叟
诵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太行、王屋二山的规
人物分析
愚公:有远大理想,不惧困难,有坚 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 发展 敢于斗争,高瞻远瞩,用发展的眼光 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是大智若愚。
对 比
↓
智叟:目光短浅 畏难而止 自作聪 静止 明,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说明他目 光短浅,老于世故,实则愚蠢
愚公“愚”?智叟“智”?
愚公不“愚”
对比和衬托手法
二山高峻 对比 人少力微 工具简陋
智叟目光短浅 安于 对比 现状 自作聪明 遗男热情帮助 对比
愚公胸怀大志 远见 卓识 敢于斗争 智叟顽固不化
山神惊惧 天帝感动
衬 托
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愚公精神”给我的启示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
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 心和毅力。 团结就是力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要有恒心和 毅力。 。
模怎么样 ?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方七百里,高万仞
2、移山有什么困难(自己的话)?
山高大、工具简陋效率低、劳力少、路远往返用 时长 3、结果怎样?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 东,一厝雍南。
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有什么不同 ?
其妻献疑曰 献:提出,
河曲智叟笑 笑:讥笑 而止之曰 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 曾不能毁 山之一毛
因为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他的伟
大信心和明智之举取得了胜利,说明了他 目光长远,有勇气。人定胜天的伟大意义。
智叟不“智”
说明他目光短浅,老于世故
,把困难看得 太重,把人的力量估计过低,是这一类典 型人物的代表
愚公 对 比 智叟
移山
不愚
笑而止之
不智
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 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 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 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 民的美好愿望。
不反对 残年:
以君之力
君:是尊称
以残年余力 如太行王屋何 其如土石何
极端鄙视
有顾虑
为愚公着想
冷言嘲讽
阻挡
愚公之妻:关切
担心
智叟:嘲笑,讥讽
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
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
里?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 增,何苦而不平?”
归纳总结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
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 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
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
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