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扩张对热环境时空演变的影响——以哈尔滨为例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一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备受关注。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方式不断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中国为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

一、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人口增长导致城市扩张和农村用地的转移。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住房、商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用地也会被转化为农田或其他用途,以满足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传统农业用地被转为工业用地或服务业用地。

此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导致部分土地用于旅游设施和景区建设。

最后,自然灾害的影响也会引起土地利用的变化。

洪水、地震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会破坏土地的利用能力,迫使人们改变土地利用方式。

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大量的农田和自然景观被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土地的破碎化。

原本连续的生态系统被分隔开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其次,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萎缩和破坏。

森林、湿地和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遭受了破坏,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下降。

此外,土地利用变化也影响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大量的水源地和湿地被转为城市建设或农业用地,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

最后,土地利用变化还加剧了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释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对气候产生了影响。

三、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时空演变特征。

在时间上,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会随着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而不断累积,并且会出现滞后效应。

例如,一些生态系统的衰退可能在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几十年后才显现出来。

在空间上,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均衡地分布在不同地区。

发达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更大,而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热岛现象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并对城市居民生活和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热岛的时空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一、城市热岛的时空特征1. 年内变化:城市热岛现象在不同季节和时间段内具有显著差异。

夏季是城市热岛最明显的时候,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条件下。

冬季城市热岛现象较弱,甚至可能消失。

2. 日内变化:城市热岛现象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白天,城市热岛效应表现为市区温度高于郊区,而晚上则相反。

这与城市地表材料的热惯性和建筑物热辐射特性有关。

3. 空间变化:城市热岛现象存在空间分异。

通常来说,城市中心区具有最明显的热岛效应,而郊区、绿地和水体等开阔区域则较为凉爽。

城市化的程度、建筑物密度和绿地覆盖率等因素会影响城市热岛的空间变化。

二、城市热岛影响因素1. 城市化程度:城市化程度越高,城市热岛现象越明显。

高密度的建筑物和大面积的硬质地面都会使城市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量,并在夜间释放。

此外,城市材料的热容量相对较低,热惯性也较弱,加剧了城市热岛现象。

2. 绿地覆盖率:绿地的存在可以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

植被具有良好的蒸散作用和调节温度的能力,在夏季可以降低地表温度,并提供阴凉空气。

因此,绿地覆盖率越高,城市热岛效应越弱。

3. 水体存在:水体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热惯性,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起到调节城市温度的作用。

城市周围的水体不仅可以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还可以提供凉爽的微风和水面的蒸发,增加城市的舒适度。

4. 建筑特征: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对城市热岛效应有重要影响。

高层建筑会阻挡风流,抑制热对流,增加热辐射。

同时,高密度建筑会使地表积聚更多的热量,加剧城市热岛现象。

5. 污染物排放:城市污染物的排放也会影响城市热岛效应。

大量的排放物会形成气溶胶和颗粒物,减少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能量,并增加大气层的吸热。

这将使城市更容易发生热岛效应。

哈尔滨市1961-2010年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分析

哈尔滨市1961-2010年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分析

之, 5月和 8月最少 ; 异常多高温年 主要 出现在 2 0世纪 7 O年代末期 和 2 0世 纪末 的两
段时间里 , 异常少高温 年集 中在 2 O世纪 8 0年代 、 2 1 世纪初期 。
关键 词 : 高温 ; 气候特征 ; 变化特征 ; 资料选取 ; 时空分布 ; 不利影 响
中 图分 类号 : P 4 6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害之一 , 劳动者长时间在高温条件下工作 , 会对健康
造 成损 害 , 同时 也 会 降低 工作 效 率 … 。近 年 来 随着 全球气 候变 暖 的大 背 景 和 城 市 热 岛 效 应 逐 渐 显 现 ,
定 2 ] 。本 文讨 论 哈尔滨 市夏 季高 温 天气 的时 空 分 布 和变化 特征 , 不但 有 助 于 建 设 项 目的气 象 灾 害风 险 评 估 工作 , 而 且对 预 报 预 测 夏 季 高 温 天 气 提 供 一 些
No .1 O. 2 0l 3
( T o t M N o . 4 1 )
文章编 号 : 1 0 0 7— 7 5 9 6 ( 2 0 1 3 ) 1 0— 0 0 2 0— 0 3
哈尔滨市 1 9 6 1 —2 o 1 O年高温天气 的气候特征及 影响分析
韩基 良, 雷呈瑞 , 宋 丽萍
Cl i ma t e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I n f l u e n c e Ana l y s i s o f Hi g h Te m pe r a t ur e W e a t he r f r o m 1 9 61 t o 2 01 0 i n Ha r b i n
l e a s t i n Ma y a n d Aug u s t i n Ha r b i n .An d a b n o r ma l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we a t h e r ma i n l y a p p e a r s a t t h e e n d o f 7 0’ S a n d 9 0’ S l a s t c e n t u r y. a n d s e l d o m a p p e a r s a t t he 8 0台l a s t c e n t u y r a n d e a r l y y e a r s t h i s c e n t u y. r Ke y wo r d s: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c l i ma t e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v a ia r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d a t a s e l e c t i o n s p a t i l a d i s t ib r u t i o n; u n f a v o r a b l e i mp a c t

哈尔滨变化调研报告范文

哈尔滨变化调研报告范文

哈尔滨变化调研报告范文【摘要】本文基于对哈尔滨市的变化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哈尔滨市在经济、人口、交通、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对这些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引言】哈尔滨市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全面了解哈尔滨市的发展变化,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经济变化】在过去几十年里,哈尔滨市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城市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东北经济中心的地位。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逐渐优化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势头迅猛。

然而,城市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驱动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变化】近年来,哈尔滨市的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城市人口稳定在千万级别。

城市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年轻人占据了城市人口的主体。

这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口红利。

然而,人口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基础设施压力、就业压力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建设。

【交通变化】哈尔滨市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城市与其他地区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随着城市地铁的建设和交通网络的完善,出行时间大大缩短。

然而,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压力也日益加大。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应该采取措施提升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并加强交通管理。

【环境变化】在环境保护方面,哈尔滨市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年来的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进展。

空气质量和水质明显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然而,环境保护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城市仍面临着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未来,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

【结论】哈尔滨市在经济、人口、交通、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哈长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哈长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哈长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许多城市成为了经济和人口的聚集地。

作为其中之一,哈长城市群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哈长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建议。

二、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压力1.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哈尔滨、长春等核心城市连续吸引了大量农民工以及外来人员涌入,使得人口密度迅速增加。

2. 城乡差距拉大:由于县域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居民纷纷选择向核心城市转移,导致传统农业无法良性发展。

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不足1. 交通拥堵现象:随着车辆保有量不断增加,在雾霾等恶劣天气下道路交通往往受限制。

2. 基础设施短缺问题:主要表现在供水供电等方面,特别是新兴产业园区所需供应资源瓶颈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3. 教育和医疗资源压力大: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教育与医疗资源不均衡分布的问题,一些偏远地区人口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四、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消耗1. 工业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污染物排放增加引发严重雾霾问题。

2. 水土流失隐患日益增加:过度开垦农田、采取不合理的林木伐剪方式导致水土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五、经济结构问题1. 经济结构单一:哈长城市群主要以重工业为主,依赖于传统制造业,对环境压力大且抵御风险能力差。

2. 创新能力薄弱:创新驱动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但由于科技创新投入相对较少,企业创新活动不充分。

六、挑战与应对策略1.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推进新能源、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2. 优化人口分布结构:引导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农村居民就业和生活条件。

3. 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落实执行,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

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4. 调整经济结构:支持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并鼓励本土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研发。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冬天里的一把火,冰城哈尔滨出圈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冬天里的一把火,冰城哈尔滨出圈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冬天里的一把火,冰城哈尔滨出圈冬天里的一把火,冰城哈尔滨出圈——热点话题“哈尔滨火了”热点背景让“冰雪热”成“四季热”,点燃“活力中国”这个冬天,哈尔滨火出了圈,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加上天马行空的创意,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不过,哈尔滨只是一个代表,从北到南,冰雪消费都在升温。

各地文旅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冰雪“冷资源”演绎出一系列“冰雪+”新产品、新场景,让冰雪成为冬日里的“热经济”。

鄂伦春族、小土豆、小砂糖橘、小野生菌、小辣椒……成了冰雪热潮下的“新标签”,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南方人对哈尔滨的力捧,更看到了这场“尔滨”带来的“消费流量”在不断延伸,在各地文旅部门联动之下,“冰雪+”产业链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城市“破圈突围”,进一步提升了客流量,推进冬季消费,点燃了活力四射的中国。

素材积累典型示例哈尔滨“火出山海关”,用心服务永远最得人心2024 年元旦假期,哈尔滨唱响“冰与火之歌”,冰天雪地的风景,与冰雪经济的火热撞了个满怀。

游客量爆棚,旅游收入陡增,哈尔滨拿出了“掏家底儿”的态度,来迎接这突如其来的旅游热情。

哈尔滨的冰雪节本身已盛名在外,冰雪大世界的冰雕、圣·索菲亚教堂的建筑、中央大街的风情,已经在旅游市场中相对成熟。

最近,当地机场奏响了交响乐、松花江上开起了气垫船,冰面上升起了热气球,中央大街上还出现了鸵鸟、驯鹿。

这边是人造月亮,那边是黑马骑士,游客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大增加了新鲜感和体验感。

对游客来说,判断一个地方值不值得去,多半是风景美不美、美食多不多、性价比高不高。

但是,判断一个地方值不值得再去,或者值不值得“安利”给朋友,还取决于服务优不优质、态度热不热情、环境安不安全,所有这些才构成了一个地方真正的口碑。

冰城火,“滨子”是个实在人!一块冰的文章能做多大?元旦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超300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60 亿元。

为什么能有这样好的收益?因为我们的“滨子”是个实在人。

哈尔滨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热环境特征

哈尔滨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热环境特征

2021.04科学技术创新城市的快速扩张使区域下垫面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地表温度(Land Sur f ace Tem per at ur e)的变化[1]。

地表温度是评价城市热环境和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生态变化的重要指标,其发展与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2]。

城市热环境重要表现形式是城市热岛效应(U r ban H eat I s l and Ef f ect )[3]。

城市热岛效应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的人为热排放、建设用地等蓄热体的存在使城市的气温明显高于周围郊区温度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主要表现为城市内部的温度很高,周围温度低,就像海面上的岛屿一样,因此被称为城市热岛[4]。

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被持续上升的城市地表温度影响,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5]。

土地利用变化是地表温度上升的驱动力之一,因而研究和解决城市热岛效应可以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入手[6]。

由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热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热特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关注基于遥感影像的热岛效应等城市热环境问题的研究[7]。

如M i ddel A 等利用三维小气候模式EN V I -m et 模拟了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典型居民区的近地面气温。

利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理工学院北沙漠村(N D V )景观实验的气象观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8]。

V i t anova L L 等利用观测网络数据和水平分辨率为1km 的天气研究与预报(W R F )模型,研究了保加利亚索非亚市城市热岛(U H I )的特征以及城市化对温度分布的影响[9]。

N as t r an M 等为在欧洲范围内确定城市热岛规模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模、形状和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欧洲近10年来的城市热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热岛强度和城市纬度成正相关;城市热岛与森林的组成和构成有关[10]。

裴欢等将Lands at TM 数据结合提取南京市下垫面类型,分析了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热辐射特征并定量地分析了土地利用及植被对地表温度的影响[11]。

关于表彰地理科学学院青年科研先进个人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于表彰地理科学学院青年科研先进个人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师大地〔2016〕10号
地理科学学院关于奖励2015-2016学年
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的通知
各单位:
为鼓励我院研究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根据《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成果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经认真审核,评选出胡敏杰等74位同学的95篇优秀论文(成果)进行表彰奖励,现予以公布。

希望受表彰的同学再接再厉,继续拼搏,多出高水平、原创性成果,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希望广大研究生以他们为榜样,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为学院的科学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地理科学学院2015-2016学年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统计表
地理科学学院
2016年12月2日
抄送:校研究生院。

地理科学学院行政办公室2016年12月2日印发
附件:
地理科学学院2015-2016学年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统计表
国家版权局
国家版权局
国家版权局
《环境科学》
《湿地科学》
《湿地科学》

《生态学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生态学报》
《生态学报》
《生态学报》
《海洋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生态学报》
《生态学报》
《南方人口》
《地理教学》国家版权局《地理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7-11-16
510
夏季城市热岛格局的演变特征,研究城市夏季地表 参数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期为制定城市 热岛效应缓解措施提供参考,进而为改善城市生态 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做出贡献。
1 研究区及数据处理
1.1 研究区概况
哈尔滨市是中国最北部省份黑龙江省的省会 城市,位于东经 125°42′~130°10′、北纬 44°04′~46°40′ 之间,平均海拔高度 172 m,共辖 8 个区、7 个县 和 3 个县级市,松花江位于中心城区偏北方向。截 至 2011 年,市区人口 587.9 万(黑龙江省第六次全 国人口普查数据)。该市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 候,冬长夏短,年平均气温为 4.32 ℃,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18.49 ℃,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22.93 ℃;年平均降水量 520 mm 左右,主要集中 在夏季。 1.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生态环境学报 2018, 27(3): 509-517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城市扩张对热环境时空演变的影响 ——以哈尔滨为例
刘丹 1, 2, 3,于成龙 1, 2, 3*
年相比,2015 年哈尔滨市有 44.84%区域地表相对温度升高,有 10.63%区域地表相对温度下降;从空间分布看,2015 年中
心城区出现热岛效应减弱、热岛斑块面积减小的趋势,周边区域出现热岛效应加强、热岛斑块面积增大的趋势。城市建筑用
地与地表温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水体和植被与地表温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建筑用地的增温效应远远大于水体和植被
基金项目:2017 年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stqx2017zd01);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2016 年 开放基金课题(2016SYIAE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5005)
作者简介:刘丹(1974 年生),女,博士,主要从事定量遥感、生态气象理论和应用研究。E-mail: nefuliudan@ *通信作者:于成龙(1973 年生),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气象研究。E-mail: nefuycl@
1. 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2. 黑龙江省气象院士工作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3.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
摘要: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景观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城市地表温度的主要原因,为定量揭示城市扩张过程中土地
中图分类号:X16; TP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18)03-0509-09
引用格式:刘丹, 于成龙. 2018. 城市扩张对热环境时空演变的影响——以哈尔滨为例[J]. 生态环境学报, 27(3): 509-517. LIU Dan, YU Chenglong. 2018. Urban expans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rmal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of Harbin City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7(3): 509-517.
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对夏季地表温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哈尔滨为例,基于 1984—2015 年 Landsat 数据,通过分析城市
建筑用地和地表温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地表温度与建筑用地、植被和水体之间的关系,揭示哈尔滨城市扩张过程中夏季
城市热岛格局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措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984—2015 年哈尔 滨市建筑用地面积由 187 km2 扩大到 571 km2,平均扩张速度为 13 km2·a-1,建筑用地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了 1.01 km。与 1984
城市扩张使下垫面由原来的自然植被、水体等 转变成大量的人工建筑物,土地覆盖类型及其空间 结构的变化影响城市地表显热的存储和传输,从而 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岳文泽等,2006),该现象在 近百年前就被人们所熟知,但较系统的研究仅开始 于近几十年间(Busato et al.,2014)。遥感技术对 地表热红外信息分析的贡献,使获得城市温度空间 分布的结果相对于传统依靠地面气象资料推算的 结果更加精细和准确,为定量研究城市热环境的空 间分布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基于遥感技术对城 市地表覆盖类型与热辐射关系的研究表明,城市绿 地或水体的覆盖程度与地表辐射温度之间存在负 相关关系(Phelan et al.,2015;Yang et al.,2015; 林荣平等,2017),绿地和水体对周边小气候有明 显调节作用,绿地或水体的斑块面积越大,在一定 范围内的降温效果越明显,并且其斑块的形状也会
的降温效应。在城市热岛效应分析中,应用 Shannon 熵的研究结果与景观指数的研究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城市建设中,
减小集中连片的建筑用地,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卫星遥感;城市扩张;城市热岛;地表参数;哈尔滨
DOI: 10.16258/ki.1674-5906.2018.03.015
对热岛效应的强弱产生一定影响(徐涵秋等,2004; 雷江丽等,2011;Senanayake et al.,2013),李甜 甜等(2012)利用多孔介质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结 果表明,城市区域热岛强度随着地面孔隙率的增大 而减弱,地面孔隙率每增加 0.1,就会引起城市热 岛强度减小 0.36 K。
目前,遥感手段已经成为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的 主要手段,但长时间序列、多因子综合分析北方城 市热岛效应的研究不多。哈尔滨市是中国最北部的 省会城市,近年来的城市扩张(张新乐等,2007) 也导致了明显的城市热岛现象(刘玉莲等,2010), 随着人类对建设用地需求的持续增长,城市景观格 局将继续发生变化,由此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干扰也 日益增强,势必会对城市热环境产生影响。本文基 于 Landset 数据,从城市土地覆盖类型变化的角度 出发,分析 1984 年以来哈尔滨市城市扩张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