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合作网络稳健性的三参照点决策方法
项目管理工期估算--三点估算法(PERT)

项目管理工期估算--三点估算法(PERT)“三点估算法”也称“PERT”法,在计算每项活动的工期时都要考虑三种可能性:计算最悲观的工期、最可能的工期、最乐观的工期,然后再计算出该活动的期望工期,PERT法计算的是期望工期。
用PERT法计算工期,我们必须记住下面三个要素(最悲观值(Optimistic);最可能值(Most likely);最乐观值(Pessimistic))。
【PERT公式】T(e) 期望值:σ标准差:用PERT公式计算出来的是完成某活动的平均工期,即有50%的可能性在该工期内完成。
用正态统计分布图,工期落在平均工期1个标准差范围之内的概率是68.26%,2个标准差之内的概率是95.46%,3个标准差的概率是99.73%,这三个概率必须要记住,如果我们用1个标准差来估算工期,那工期就是在平均工期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内。
其他一样。
【知识点1:三点估算法】常规考法1:完成活动A悲观估计36天,最可能估计21天,乐观估计6天,求该活动的期望完成时间。
解: T(e) =(36+21*4+6)/ 6 =21(天)点评:最早考核的形式,最简单,死记公式即可。
常规考法2:完成活动A悲观估计36天,最可能估计21天,乐观估计6天,求标准差。
解:σ = (36 - 6) / 6= 5(天)常规考法3:完成活动A悲观估计36天,最可能估计21天,乐观估计6天,活动A在16天到26天内完成的概率是多少?解:根据正态分布,16(21-5)~26(21+5)这个区间范围内的概率都是68.26%。
注:在正负一个标准差的概率有34.13%*2=68.26%2个正负标准差47.73%*2= 95.46%3个正负标准差49.87%*2=99.74&所以活动A在16天到26天内完成的概率是68.26%。
点评:目前考核的形式,稍难,根据标准差和活动的范围确定标准差的区间,然后判断概率。
深度考法4:完成活动A悲观估计36天,最可能估计21天,乐观估计6天,请问:(1)在16天内完成的概率是多少?答:15.87%(2)在21天内完成的概率是多少?答:50%(3)在21天之后完成的概率是多少?答:50%(4)在21天到26天之间完成的概率是多少?答:34.13%(5)在26天完成的概率是多少?答:84.13% 解:(1)用100%-这个区间的概率68.26%即得到了不在这个区间的概率(100%-68.26%=31.74%),算出31.74%之后,再用概率除以2即得出在16天之内完成的概率:100%-68.26%=31.74% 31.74% / 2 = 15.87%。
稳健性检验方法

稳健性检验方法
稳健性检验是指在统计学中用于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和鲁棒性的一种方法。
在实
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数据中存在异常值、离群点或者模型假设不满足的情况,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稳健性检验的常用方法和步骤。
首先,稳健性检验的常用方法包括离群值分析、敏感性分析、重抽样方法等。
离群值分析是通过识别和处理数据中的异常值和离群点,以减少它们对模型的影响。
敏感性分析则是通过改变模型的输入参数或假设条件,来评估模型对这些变化的敏感程度。
重抽样方法包括自助法、交叉验证等,通过重复抽样来评估模型的稳健性。
其次,稳健性检验的步骤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型建立、稳健性检验和结果解释。
数据预处理阶段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变量转换等,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模型建立阶段包括选择合适的模型和建立模型,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稳健性检验阶段则是对模型进行各种稳健性检验,评估模型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最后,根据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对模型进行解释和调整,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可靠性。
总之,稳健性检验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我们评估模型的稳
定性和鲁棒性,确保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选择稳健性检验方法和严格执行稳健性检验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数据中的异常情况,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对稳健性检验方法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交通网络稳定性的评估

交通网络稳定性的评估介绍交通网络稳定性是指一个交通系统在面对不同的外部干扰或内部故障时能够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
对于城市交通网络来说,稳定性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改进交通系统的设计和运营。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交通网络稳定性的评估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我们将介绍常用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如何评估交通网络的稳定性。
评估指标评估交通网络稳定性需要考虑多个指标,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指标:1.鲁棒性:鲁棒性指的是交通网络对于外部干扰的抵抗能力。
这些干扰可以是交通事故、天气条件变化、道路施工等。
鲁棒性的评估可以通过模拟不同干扰情况下的交通流量变化来进行。
2.韧性:韧性指的是交通网络在面对内部故障时的恢复能力。
内部故障可以是交通信号灯故障、道路拥堵等。
评估交通网络的韧性需要考虑故障发生后的交通流量调节能力和恢复速度。
3.可达性:可达性指的是交通网络中各个区域之间的连接程度。
评估可达性需要考虑交通网络中的道路网络结构以及交通设施的分布情况。
4.延迟:延迟是指交通流动性的度量。
评估交通网络的延迟可以通过测量交通流量的行程时间来进行。
评估方法评估交通网络稳定性的方法可以分为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
1.定量方法:定量方法主要通过对交通网络进行建模和仿真来评估稳定性。
这些方法可以使用交通流模型(例如宏观模型、微观模型)来模拟交通流量的变化,并从中获取稳定性的指标。
定量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
2.定性方法:定性方法主要依赖于专家的经验和判断来评估交通网络的稳定性。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交通网络的观察和分析来获得有关交通网络稳定性的洞察。
定性方法通常适用于规划和设计阶段。
实际案例下面是一些实际案例,说明如何评估交通网络的稳定性。
案例一:鲁棒性评估在某个城市的交通网络中,有一条重要的高速公路。
为了评估该交通网络的鲁棒性,可以使用交通流模型来模拟不同路段的交通流量变化情况。
模拟过程中可以考虑不同的干扰因素,如事故、堵车、施工等。
ABC三点分析法

ABC三点分析法ABC三点分析法,也称为ABCDE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思考分析工具。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析、比较和评估三个关键要素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决策效果。
1. Action(行动):行动是指我们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方法或策略。
在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时,我们通常需要考虑和选择不同的行动方案。
通过分析不同的行动方案,我们可以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法。
在使用ABC三点分析法时,我们应该列出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
然后,对每个行动方案进行评估,包括它的可行性、适用性、成本等方面。
最后,我们可以选择最适合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2. Background(背景):背景是指问题或决策的相关信息和背景资料。
在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之前,我们通常需要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的条件。
通过收集和分析背景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在使用ABC三点分析法时,我们应该尽可能收集和整理有关问题的各种信息,包括历史数据、统计资料、专家意见等。
然后,通过整合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问题的背景,并在后续的决策过程中提供有力的支持。
比较是指对不同行动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
通过比较不同的行动方案,我们可以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法。
比较可以基于不同的标准和因素,如效果、成本、风险等。
在使用ABC三点分析法时,我们可以将不同的行动方案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比较。
比较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找到最适合问题的行动方案,并进行决策和实施。
ABC三点分析法的优点是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比较和评估不同的行动方案,我们可以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法,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决策的效果。
此外,ABC三点分析法也提醒我们在决策过程中考虑问题的多个方面,避免片面和主观的决策。
然而,ABC三点分析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分析过程可能会比较繁琐,并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
其次,ABC三点分析法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收集的信息和分析的准确性。
3点估算公式

3点估算公式摘要:1.3 点估算公式简介2.3 点估算公式推导过程3.3 点估算公式应用案例4.3 点估算公式优缺点分析5.总结正文:3 点估算公式是一种在项目管理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估算方法,通过该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预估项目的执行时间。
该公式基于贝叶斯统计原理,主要利用过去类似项目的实际数据,对项目执行时间进行加权平均估算。
1.3 点估算公式简介3 点估算公式,也被称为PERT(Program Evaluation Review Technique)公式,是一种基于历史数据和专家判断的项目时间估算方法。
该公式主要包括三个参数:optimistic(乐观时间)、pessimistic(悲观时间)和most likely(最可能时间)。
通过这三个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项目的预期执行时间。
2.3 点估算公式推导过程3 点估算公式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需要确定乐观时间(Optimistic Time,O)、悲观时间(Pessimistic Time,P)和最可能时间(Most Likely Time,M)。
- 然后,根据公式计算预期执行时间(Expected Time,E):E = (O + 4M + P) / 6。
3.3 点估算公式应用案例假设我们要估算一个软件项目完成的时间,根据过去的经验,乐观时间估计为3 周,悲观时间估计为8 周,最可能时间估计为5 周。
那么,根据3 点估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该项目的预期执行时间:E = (3 + 4*5 + 8) / 6 = 5 周。
4.3 点估算公式优缺点分析优点:- 3 点估算公式综合了乐观、悲观和最可能时间三种情况,使得估算结果更加准确。
- 该公式充分考虑了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避免了纯主观估算的盲目性。
缺点:- 该公式对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的依赖性较强,当项目具有创新性时,适用性较低。
- 对于复杂的项目,可能需要多次迭代计算,增加了工作量。
5.总结3 点估算公式是一种在项目管理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时间估算方法。
第三节供应链网络选址决策

第三节供应链网络选址决策首先要识别市场需求和了解目前的供应链运作存在的问题,明确供应链网络构建急需实现的目标和改进的方向。
一、供应链网络的构建策略(一)通过收缩战线和业务外包重构供应链(二)寻找关键成员企业合作组建战略联盟(三)在原有的供应商和销售商中进行筛选(四)借助电子商务和IT技术寻找合作伙伴(五)实施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来改进供应链二、供应链网络的构建步骤分析竞争市场的需求,确定供应链网络结构,构造供应链物流方案,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绩效评估及流程再造。
如图2-8所示。
图2-8 供应链网络的构建步骤三、单一设施定量选址决策在拟定区域内进行单一设施选址决策,例如一个区域仓库或物流中心的位置。
(一)离散中心选址法所谓网络的中心是指一个网络中选择某一点,使其余各点到该中心的距离之和为最小。
例:市场区域中有6个销售点(图2-9),其最短距离矩阵如表所示。
如果要在6个销售点中选一个作为仓库所在地,应该建在哪个经销点,使其余各销售点都离它较近?图2-9 某一区域市场内的各区交通路程图将网络中各结点之间最短距离矩阵的各列(或行)求和,选取最小者所对应的结点即为网络的中心;或者从每行中选一最大值,再从中选最小,即网络的中心是点5v 。
最短距离矩阵ij d 销售点v 1 v 2 v 3 v 4 v 5 v 6 各行中最大值 v 10 5 2 10 7 13 13 v 25 0 3 10 4 10 10 v 32 3 0 8 5 11 11 v 410 10 8 0 6 6 10 v 57 4 5 6 0 6 7 v 6 13 10 11 6 6 013 各列之和 3732 29 40 28 46 (二)离散重心法选址各销售点的客户分布不均衡,可能是客户群规模不同,也可能是客户群购买力不同。
销售点 v 1 v 2 v 3 v 4 v 5 v 6销售额(万元)/月 40 25 45 30 20 35引进权系数,与最短距离阵各列对应元素加权求和,再从中选择最小。
三点法的原理及应用

三点法的原理及应用1. 原理介绍三点法是一种常用的质量评估方法,它通过选择三个关键点进行评估,并基于这些点的位置和相对关系来判断质量。
其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1.1 选取关键点在使用三点法进行质量评估时,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关键点。
这些关键点应当代表所评估对象的不同方面或关键特征。
选择合适的关键点对于准确评估质量至关重要。
1.2 定义相对关系接下来,需要定义关键点之间的相对关系。
常用的相对关系包括左右、上下、前后等。
通过定义相对关系,可以在评估过程中比较不同关键点的位置和间距。
1.3 判断质量最后,通过比较不同关键点的相对位置和间距,可以判断出所评估对象的质量。
一般情况下,关键点位置相对稳定、间距合理的对象被认为质量较好,而关键点位置偏离、间距不合理的对象被认为质量较差。
2. 应用案例三点法在不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案例:2.1 产品质量评估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三点法可以用于评估产品的质量。
通过选取关键点,如产品表面的凹凸、边缘的平整程度等,可以判断产品的质量是否达标。
同时,通过定义关键点的相对关系,可以评估产品的结构合理性和稳定性。
2.2 服务质量评估三点法也可以用于评估服务质量。
例如,在餐饮行业中,可以选取关键点,如服务员的态度、菜品的口感等,来评估餐厅的服务质量。
通过比较这些关键点之间的相对关系,可以判断服务质量的好坏,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3 编程代码评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三点法可以用于评估代码的质量。
通过选取关键点,如代码的可读性、模块的耦合度等,可以评估代码的质量水平。
通过定义关键点的相对关系,可以判断代码的结构是否合理,以及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否良好。
2.4 教育教学评估在教育教学领域,三点法可以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通过选取关键点,如学生的作业成绩、教师的教学效果等,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定义关键点的相对关系,可以判断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故障诊断方法

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故障诊断方法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通信网络扮演着连接人与人之间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和使用,网络故障也会时常出现。
因此,了解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以及故障诊断的方法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以范文的形式介绍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以及故障诊断方法,以供参考。
一、通信网络的可靠性:1. 划分网络可靠性等级:网络的可靠性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三个主要指标:网络服务可用性、数据传输可靠性和网络性能指标。
其中,网络服务可用性是网络正常运行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数据传输可靠性是指在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数据传输的正确率;网络性能指标则包括数据传输速率、延迟和吞吐量等。
2. 提升网络可靠性的方法:a. 多路径技术:使用多路径技术可以在网络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路径,维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b. 冗余设计:通过在网络中加入冗余设备或链路,可以确保在某个设备或链路发生故障时,仍能保持网络的正常运行。
c. 加强安全性:网络安全的加强可以防止各类网络攻击,提升网络的可靠性。
二、故障诊断方法:1. 硬件故障诊断:a. 检查硬件设备是否插入正确:有时,网络设备故障可能仅是由于插头松动或线缆接触不良等简单问题所导致。
b. 使用诊断工具:各种硬件故障诊断工具,如电压表、频谱分析仪等,可以帮助检测设备的损坏或故障。
c. 替换组件:如果硬件故障无法通过修复解决,可能需要替换故障组件。
2. 软件故障诊断:a. 重启设备:有时,软件故障可以通过简单地重启设备来解决。
b. 检查配置文件:配置文件错误可能导致网络故障,因此检查配置文件是否正确设置是一个常用的故障排除方法。
c. 使用网络监测工具:网络监测工具可以帮助检测和定位软件故障,提供详细的错误日志和统计数据。
d. 更新软件:及时更新网络设备的软件可以修复已知的漏洞和错误,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结论:本文以范文的形式介绍了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故障诊断方法。
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划分网络可靠性等级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如多路径技术、冗余设计和加强安全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1 1期 2018年1 1月
运 筹 与 管 理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 Vo1.27,No.11
NOV.20l8
考虑合作网络稳健性的三参照点决策方法 韩菁 , 滕新玉 , 叶顺心 , 柴建 (1.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710119;2.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3.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510632;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6)
摘要:在合作网络的决策中,由于分散的成员之间缺乏直接交流及表达主观偏好的机会,关键成员会因为满意度 下降而导致合作网络的退化甚至解体。为了维护合作网络的稳健性,本文基于特殊心理参照点对网络决策成员的 影响,提出了一种合作网络中考虑关键节点的三参照点决策方法。首先,依据三参照点理论,考虑“底线”、“目 标”、“现状”等参照点,构建符合决策者主观感受的满意度函数,进而计算网络中参与决策的成员对各方案的综合 满意度;然后,依据网络节点(成员)在网络结构上的重要性,计算成员的决策权重;进一步地,计算全体成员的整体 满意度,据此进行方案排序;最后,通过一个协同创新中心的决策案例说明本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合作网络;稳健性;三参照点理论;决策 中图分类号:C93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22l(2018)l1—0026一l0 doi:10.12005/orms.2018.0253
A Decision--making Method of Tri-reference Point Theory Considering Robustness of the Cooperative Network
HAN Jing ,TENG Xin—yu ,YE Shun.xin ,CHAI Jian (1.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 1 0 1 1 9,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 1 0049,China;3.Management School,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4.School of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dian University,Xi’an 710126,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ecision-making of cooperative network,the decentralized members usually lack the opportunities to communicate and express their SUbjective preferences directly.So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key members will decline and finally bring about the degradation or even disintegr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net- work.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robustness of the cooperative network,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special psychological reference points on network decision makers and propose a decision--making method of Tri-- reference point theory considering key nodes in cooperative networks.Firstly,according to the Tri—reference point theory and considering the“minimum requirement”,“status quo”and“goal”reference points,we construct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function which can reflect the decision maker’S subjective feelings,and then calculate the comprehensiv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members participating in the decision.Secondly,by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network nodes(members)in the networks structure,we calculate the decision weights of the mem— bers.And then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degree of all members can be determined,which is used to rank the alter— natives.Finally,we use a decision case of 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to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veloped approach. Key words:collaborative networks;robustness;Tri-reference point theory;decision-making
0 引言 组织活动中决策者为了应对单一组织所需知 识、技能和资源的缺口,组织的网络化合作已经成
为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例如在组织内部, 形成了协同创新团队、交叉功能团队等形式的合作 网络;在组织间,形成了制造联盟、供应链联盟等形 式的合作网络¨ 。合作网络的运作和管理中存在 着大量的决策活动,其决策的首要任务是“使其成
收稿日期:2018-02.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03158,7147315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6M590960) 作者简介:韩菁(1979一),男,河北黄骅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决策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滕新玉(1993一),通迅作者,女,山东邹平人,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网络分析、管理决策;叶顺心(1991一),男,河南南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为经济、风险决策;柴建 (1982.),男,河南信阳人,教授,研究方向:能源金融、能源经济与政策分析等。 第11期 韩菁,等:考虑合作网络稳健性的三参照点决策方法 27 员最初的目标和利益偏好产生共识”,如果成员之 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将会导 致合作网络的解体或失败 。因此,在合作网络 的决策过程中如何减少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升 成员的满意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合作网络背景下的决策方法研究已受到 学者们的关注,Mizruchi等人研究银行与企业客户 间交易的不确定决策,指出客户经理密集的社会网 络反而增加了达成交易的难度 ;Borgatti等人研 究了社会网络关系对董事会任命和企业战略决策 过程的影响 ;Gabbay等将一个受群体影响的社 会网络作为影响因素纳入到谈判问题的群体决策 模型 J。以上研究表明,社会网络的关系和结构 对决策产生了影响。然而,上述研究由于忽略了网 络环境下的决策者心理行为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因 而未能解释决策者的“意愿”是否被满足而导致决 策结果的偏差。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合作 过程中存在“自利偏见”,人的决策倾向于以自我 利益为基准来评判“公平”和“正确” ,人们对公 平的看法受到“现状”以及其它参照点的影响…, 当存在多个潜在的参照点时,人们都会关注有利于 自己的参照点 。“自利偏见”的存在,为合作网 络的决策中,成员由于满意度的下降而退出网络提 供了解释。因此,在社会网络背景下的决策方法 中,为了减小决策偏差和维护网络的稳健性,有必 要考虑心理参照点的影响。 由于网络的复杂性,传统决策方法在真实反映 成员的满意度方面存在局限性:①网络组织是一个 群体,成员通常异时异地发表意见,无法直接协商 并参与决策 ,其心理偏好和主观效用无法准确 地表述,且在多属性决策中,往往会有多人参与决 策,每个决策者可能会针对各属性给出不同的参照 点¨ ;②决策者并非完全理性,实际决策会受认知 能力、心理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决策者在特殊的心 理参照点附近会变得非常敏感,微小的变动就会导 致感知效用大幅的变化,使其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 之间存在较大偏差 ;这种偏差会使 网络部分成 员的满意度大幅下降,尤其当决策结果突破一些特 殊参照点的敏感区间时,这些成员或因“失望”而 “用脚投票”¨ ,合作网络名存实亡。③合作网络 的稳健性是系统受到内部或外部干扰时保持特定 特征的能力,某一节点的缺失可能削弱整个网络, 少数关键节点决定网络的稳健性 j,根据网络结 构稳健性特点,关键节点成员退出会使合作网络遭 到严重破坏,导致合作网络退化甚至解体。因此, 在合作网络的决策中如何反映成员真实的利益诉 求,提升决策成员的整体满意度,并避免网络退化, 对于促进合作网络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考虑心理行为的决策方法研究已取得了
一些进展,学者们将前景理论、后悔理论广泛应用 于风险多属性决策、多阶段多属性决策,混合多属 性决策、应急决策等领域 ,使决策结果更接近 于实际,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 鉴;但是,基于前景理论、后悔理论的行为决策方法 中,仅考虑了单一参照点,难以满足复杂网络环境 下多参照点的要求,特别是对决策者的“底线”参 照点研究甚少。因此,在社会网络背景下,单一参 照点的行为决策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应尽可 能地寻找多个参照点来描述网络成员的心理行为, 构建基于多参照点的决策方法。 基于此,本文以协同合作组织的决策为背景, 提出一个基于网络关键节点的三参照点决策方法: 首先,利用“底线”、“现状”、“目标”三参照点来描 述决策者心理行为偏好,构造贴近现实的满意度函 数;然后,利用系统科学中社会网络分析“破坏性 等于重要性”的思想来评估网络节点的重要性,并 据此赋予网络成员决策权重,从而维持合作网络的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