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获特一二等奖名单及成绩绩

合集下载

获省部级以上荣誉名单

获省部级以上荣誉名单

软件学院近一年来学生工作获省部级以上荣誉(奖励)情况(共有2个集体、61名个人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或奖励)“2010年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熊秋文老师江西省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二等奖杨景岗、张多老师江西省高校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二等奖刘波老师江西省先进班集体08软件工程+会计学2班、09软件工程5班(做奖牌)江西省三好学生谢雁飞、王晓栋江西省优秀学生干部曹泽乾、曹瑜2011年度江西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岳云龙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林相如二等奖刘璇、丁泽杰、陈涛、廖剑三等奖刘志萍、张怡、张雪琴、张笑晨、雷茵、胡铖玥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优秀奖、江西省赛区二等奖陈涛、王鹏、蓝锦忠、张一飞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江西省赛区三等奖尚继宗2011年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选赛大连赛区比赛银奖孙浩文、林魏;2011年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选赛福州赛区比赛铜奖张志福、程道雷、张志坚、陈鹏宇优胜奖喻文烨2011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华中南区邀请赛银奖程道雷、张志福、张志坚“谷歌杯”2011 ACM全国程序设计邀请赛铜奖林魏、孙浩文2011年泛珠三角安利杯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全国总决赛银奖、江西赛区比赛特等奖谢思源、屈申伟2011年泛珠三角安利杯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江西赛区比赛一等奖刘彦盟二等奖(洛功宁、黄姚警、徐乐)、(陶智、王晓栋、王舒);三等奖(吴援飘、唐贵斌、曾奋飞)、(李坦泽、马紫健)、(马铭邑、李东阳、张萌萌)、(王瑾璠、谢思源)建行“e路通”杯首届海峡两岸与第四届大陆地区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华南赛区一等奖毕文超、黄颖芳2011年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华南赛区二等奖朱治、余跃省部级以上奖领奖代表31人分两批上台领奖。

交大新闻——我校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取得空前佳绩

交大新闻——我校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取得空前佳绩

我校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取得空前佳绩今年5月22日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成绩公布、报出喜讯,我校参赛的56名同学中有8人获得国家级奖。

这是自2007年以来,我校参加全国力学竞赛取得的最好成绩。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学科竞赛活动。

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促进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增进青年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力学创新人才。

我校自2007年第六届竞赛开始,组织机械、车辆、土木等相关专业学生参赛。

在第六届参赛中,我校学生没能获得国家奖。

在2009年第七届参赛中,我校机械06级茅以升班乔霖、孙文伟两名同学获国家优秀奖。

在今年本届力学竞赛中,我校共有八名同学获国家奖,其中一名同学获三等奖,七名同学获优秀奖。

他们分别是机械08级茅以升班郑壹泷获国家三等奖,机械08级茅以升班郭敏海、赵合欢、陈霄;车辆08级詹天佑班朱祺峰、陈道云;土木08级付金龙;机械09级章世骏七名同学获优秀奖。

在此向获奖同学表示祝贺。

在本次竞赛中取得的成绩,不仅对激发我校学生对力学课的学习兴趣,培养运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今后参赛获奖信心起到积极作用,也对我校力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是一次有力的促进。

同时本次参赛及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在校大学生创新基地的领导、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力学教研室马莉英、姚宇新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以及全体参赛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赛总结及分析

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赛总结及分析

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赛总结高云峰 庄茁 殷雅俊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100084一、基本情况2011年8月17~19日,来自全国30所高校的150多名学生和30多名指导教师齐聚清华大学,参加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赛。

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基金会共同主办,《力学与实践》编委会承办,中国力学学会教育、科普工作委员会和清华大学协办。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赛着重在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大学生对力学的兴趣,发现力学拔尖人才,努力让力学竞赛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本届竞赛的要求是:面对实际问题,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利用有关力学知识设计制作出有效的装置以实现特定的目标。

共有4项比赛项目:2项以理论力学内容为主,2项以材料力学内容为主。

组委会统一提供比赛中的所有材料,并统一提供基本工具,且允许各队自带工具箱和电钻。

比赛采用封闭形式,各队有独立的教室作为制作场地。

选手不能携带手机、计算机进入制作场地。

计算器和参考书籍不限制。

在每个制作单元时间内,选手只能看到本单元的比赛题目。

参考了以往比赛中指导教师的建议,本次比赛采用积分赛制,各队均可以参加所有项目的比赛,最后根据所有参赛项目的成绩,确定名次。

经过3天紧张、激烈的比赛,四川大学代表队获得了比赛的特等奖。

二、题目介绍1 超载检测某边远检查站得到线报:近期有卡车司机可能把贵重金属藏在木盒中过境。

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开箱捡查。

在专业仪器运到之前,在这里实习的大学生提出:设计制作一个简单装置,当卡车开上装置时,根据装置的变形,判断木盒中是否藏有贵重金属。

为了验证这一设想是否可行,他们开始了模拟试验:用遥控小车代替卡车,用螺母代替贵重金属,用激光笔来放大装置的变形。

2 定时下落某玩具厂商对一些技巧性强的玩具很感兴趣。

他询问厂里新来的大学生,能否设计制作一个装置,该装置的特点是:可以一直静止停留在立杆上;如果启动装置内部的“开关”后,装置就只能在立杆上停留指定的时间,然后自动滑落下来,刺向气球(见图1)。

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思考

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思考

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思考从多次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辅导的经验中,介绍了选拔和培训是竞赛前期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指出了选拔好参赛学生的注意点和重要性,同时也讲了在培训中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获得好成绩的基础。

标签:力学竞赛;辅导;选拔;培训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许多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力学界的大师们积极参与这项赛事。

为了鼓励青年学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科学的献身精神,这项竞赛从1996年第三届起改名为“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每届全国都有逾万人报名参加。

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旨在增强青年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和选拔后继的力学创新人才,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

在全国力学竞赛中获奖充分展现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检验,更是学校办学水平与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

为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促进我校力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每次力学竞赛我们都会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也争取能在竞赛中能获得好的成绩。

选拔和培训是竞赛前期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到竞赛成绩。

如何对学生进行选拔,采取怎样的培训方式,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根据自身参赛和培训竞赛选手的体会,对竞赛学生的选拔和培训做了以下探讨。

1选拔学生是基础万事开头难,学生挑选作为整个培训前期准备工作的第一步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俗话说“强扭的瓜果不甜”,挑选的时候可以挑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成绩较好的学生,通过前一年的学习,这些学生一定的基礎,而且学习成绩好必然对竞赛也有一定的兴趣,我们在挑选时首先需要参照的应该是学生的力学课程成绩,同时也要观注一下其它的课程的学习情况。

另外重要的是应该体现一种自愿原则,在自愿报名的前提下再对其进行筛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学生的挑选自然也是这个道理,需要老师慧眼识珠。

有些老师可能把听话、学习认真的同学当作首选,这种做法似乎过于片面,在这我们更注重自愿、自觉和自励的学生能加入到选拔的队伍中来,对于那些迫切希望接受挑战的学生是特别欢迎的。

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获特一二等奖名单及成绩绩

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获特一二等奖名单及成绩绩
050134 050164 050102 050167 050169 050160 050166 050196 050244 050279 050298 050111 050119 050170 050195 050201 050264 050281 050318 050322 050339 050112 050154 050188 050214 050229 050271 050153 曹丽 魏洋洋 孙涵 潘晓亮 杨宗泽 郑毓玲 杨刚林 蔡亲霖 倪健 李鹏昊 郑荣国 郑良福 章顺达 方燕飞 郑佳利 张马秀 陈津津 刘艳刚 赵少雄 黄啸逸 郑江辉 曾志袁 黄锦池 胡理鹏 唐觅 苏维捷 郑艺杰 吴小婷 黄善延 曾纪文 王思照 张一林 颜健平 蔡佳莹 郑泽龙 沈振宏 邵乾统 彭林峰 林乐清 郭健 陶铎 李德生 俞凯木 陈星 陈映
030173 030236 030375 030400 030401 030451 030596 030736 030739 030094 030102 030125 030127 030156 030204 030205 030279 030320 030325 030390 030405 030417 030494 030579 030605 030098 030151 030576 030602 030700 030765 030816
安徽
安徽
010053 010035 010496 010464 010377 010183 010175 010153 010121 010092 010506 010491 010418 010150 010138 010091 010059 010551 010536 010456 010394 010190 010174 010170 010134 010531 010527 010509 010503 010484 010480 010474 010466 010351 010179 010112 010090 010556 010554 010505 010500 010467 010185 010140 010078 030110 030324 闫浩杰 卢磊 沈涛 林郁清 苗想亮 张锐 王怀清 王金成 殷伟 王显圣 赵亮 王青成 陈鹏 袁文军 顾涛 彭泽 宣岸卿 王亚洲 宋俊伟 崔双艳 马路路 张迎春 葛萌 刘洪岩 庄炳芮 朱昌波 刁梁 宋旱云 胡良浩 张正 王杰 胡淼 周伟平 柏衡 张骞 陶元发 赵丰鹏 李澄 郝廉洁 彭瑞飞 吴顶 袁璞 赵胜 李馨馨 陈飞飞 邢宇 任福纯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简章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简章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简章(修订版)一、宗旨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为教育部委托主办的大学生科技活动,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促进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增进大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有助于发现和选拔力学创新的后继人才。

二、组织1. 本项竞赛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力学学会教育、科普工作委员会、各省(市)、自治区力学学会与一所高校协办,并委托《力学与实践》编委会承办。

协办高校每届轮换。

2. 竞赛有关信息,包括竞赛报名通知、简章、获奖名单等在《力学与实践》杂志及中国力学学会网站公布。

3. 竞赛设领导小组与组织委员会,领导小组由教育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周培源基金会与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竞赛的全盘安排和协调工作,组织委员会具体负责竞赛的动员、报名、竞赛监考与授奖工作。

命题及评奖工作由上届团体冠军学校负责组织,命题学校不参加该届竞赛。

命题小组成员不得参加任何与该届竞赛相关的辅导与答疑。

4.竞赛的分领导小组与分组织委员会由协助承担竞赛活动的各省(市)、自治区的力学学会组织成立。

三、参赛对象与报名方式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年龄在30周岁(含)以下(竞赛当年12月底不满31周岁)的在校大学专科、本科及研究生均可报名参加。

2. 由高等学校(研究所)直接向所在省、市、自治区或特区竞赛分组织委员会报名。

具体报名事宜见当年通知。

四、竞赛与评奖1. 力学竞赛的基础知识覆盖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着重考核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竞赛包括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采用个人闭卷笔试方式,团体赛采用团队课题研究方式。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发展历程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发展历程
LIU Junli∗,1) LI Junfeng†,2)
∗ (Offi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Beijing 100190, China) † (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第 41 卷 第 3 期
力学与实践
2019 年 6 月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 竞赛发展历程
刘俊丽∗,1) 李俊峰†,2)
∗ (中国力学学会办公室,北京 100190) †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 100084)
摘要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为《力学与实践》编委会发起并承办的一项大学生科技赛事,经 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功举办了 12 届,也成为展示高校力学教学水平的一个窗口。在《力学与实 践》创刊 40 周之际,本文对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赛的发展历程和组织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 和梳理;对各届的组织规模和创新形式进行归纳与汇总;并通过案例说明力学竞赛对力学教学和人才培 养所发挥的作用。
Abstract National Zhou Peiyuan Competition on Mechanics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initiated and sponsored by the Editorial Committee of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After the development for more than 30 years,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held for 12 sessions and has provided a platform to show the teaching level of the universities. On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al mode of National Zhou Peiyuan Competition on Mechanics. The number of attendees and innovations of each session are summarized, and the role of the competition in mechanics teach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re illustrated through cases study. Key words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National Zhou Peiyuan Competition on Mechanics, organizational mode, development process, mechanics teaching, personnel training

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获奖名单

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获奖名单

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获奖名单
佚名
【期刊名称】《力学与实践》
【年(卷),期】2007(029)004
【总页数】2页(P96,2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获奖名单 [J],
2.第7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获奖名单 [J],
3.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获奖名单 [J],
4.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全国特、一、二等奖获奖名单 [J],
5.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获奖名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奖项准考证号姓名单位
地区成绩全国特等奖171136黄焕军南京理工大学江苏102(共5名)
171451董伟良
河海大学
江苏9130155刘 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90171231朱文波南京理工大学江苏
8430387
郑新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83全国一等奖170907罗振东解放军理工大学江苏82(共15名)
250481王 越
同济大学
上海82140123李明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8110067张宇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8130004梁文恺
北京大学
北京8130210洪功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80250622崔进举上海交通大学上海7930015崔笑尘北京大学北京7930020沈 欢北京大学北京79171192于 跃南京理工大学江苏79250510贺修樟同济大学上海78140156徐 鹏武汉大学湖北78170795刘明进东南大学江苏7810146刘 晨合肥工业大学安徽77260773
朱亚路
四川大学
四川77全国二等奖250643曹云腾上海交通大学上海76(共35名)
300132潘 哲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76170767汤斗南
东南大学
江苏
76170905高 岳解放军理工大学江苏76171657连 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75171219乔新永南京理工大学江苏7530477陈 毅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7530373张源俊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北京75170790陈 轲东南大学江苏75171404胡腾飞河海大学江苏74171497周 童
河海大学
江苏
7410088张远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7420196丛龙飞大连理工
大学辽宁74171522陈佳袁
河海大学
江苏
7430212
姜亚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73
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获特、一、二等奖名单及成绩
140041赵彬华中科技大学湖北73 30186冯逸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73
130336刘晓晖哈尔滨工
业大学黑龙江73
260751付从艺四川大学四川73 30136黄俊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73 140287邓建武汉大学湖北72 30183黄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72 250467刘泽洲同济大学上海72 10074代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72 171739夏天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71 130362吕展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71 171517杨威河海大学江苏71
170982高世豪解放军理
工大学江苏70
10051郑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70 30137黄明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70 140177张家永武汉大学湖北70 171125黄帆南京理工大学江苏70 70382赖正首中山大学广东70 220328安树阳山东科技大学山东70 260553胡延超四川大学四川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