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病害桩基的加固处理

合集下载

路桥施工中桩基加固技术分析

路桥施工中桩基加固技术分析

路桥施工中桩基加固技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路桥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路桥施工中,桩基加固技术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路桥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从桩基加固技术的概念、主要方法和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路桥施工中的桩基加固技术。

一、桩基加固技术的概念桩基加固技术是指在原有桩基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加固措施,以提高桩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技术方法。

在路桥施工中,桩基加固技术通常用于改善旧桩基的承载性能、加固新的桩基、防止桩基变形和松动等方面。

桩基加固技术的具体措施包括:桩体加固、桩头加固、桩基灌注加固、预应力桩基等。

1. 桩体加固桩体加固是指对原有桩基进行加固处理,主要包括:增加桩体截面积、改变桩体形状、提高桩体材料强度等。

这种加固方法适用于原有桩基承载能力不足或者需要提高承载能力的情况。

桩基灌注加固是指在原有桩体周围灌注新的混凝土或灌浆材料,以形成一个坚固的桩基结构。

这种加固方法适用于桩基周围土层松软或者稳定性差的情况。

4. 预应力桩基预应力桩基是指在桩体内部设置预应力钢筋,通过预应力作用使桩体受拉应力和受压应力相互抵消,从而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加固方法适用于桩基需要提高承载能力的情况。

某城市的一个桥梁工程中,原有的桩基承载能力不足,需要进行桩体加固。

施工人员采用了对原有桩体周围进行钻孔灌注新的混凝土的加固方法,最终成功提高了桩基的承载能力,保证了桥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某高速公路的桥梁项目中,桥墩的桩头受到了外力破坏,需要进行桩头加固。

施工人员通过加装钢筋和进行灌浆加固的方法,成功修复了桩头的破损部分,确保了桥梁的正常使用。

3. 桩基灌注加固实例桩基加固技术在路桥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了路桥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桩基加固效果。

桥梁桩基外露处治及加固措施

桥梁桩基外露处治及加固措施

桥梁桩基外露处治及加固措施桥梁桩基外露是指桥梁的桩基部分暴露在水面或土壤表面,使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和破坏。

为了保证桥梁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对桥梁桩基外露处进行治理和加固。

下面将详细介绍桥梁桩基外露处治理和加固的措施。

1. 清理和修复:首先需要对外露的桥梁桩基进行彻底清理,清除附着在桩基上的杂物、泥沙和腐蚀物质。

清理后,对桩基的损坏部分进行修复,包括修补桩基表面的裂缝和破损处等。

2. 防腐处理:在清理和修复完桩基后,需要进行防腐处理。

可以使用防腐涂料或防腐剂对桥梁桩基进行涂覆或浸渍,以防止水和土壤中的腐蚀性物质对桩基的侵蚀。

3. 密封处理:为了防止雨水和地下水侵入桩基内部,需要对桥梁桩基进行密封处理。

可以使用防水材料或密封剂对桥梁桩基进行覆盖或填充,以确保桩基内部不受到水分的侵蚀。

1. 加固材料:为了增加桥梁桩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可以使用加固材料对桩基外露处进行加固。

常用的加固材料有钢筋、钢板、混凝土等。

可以将钢筋嵌入桩基中,或使用钢板包裹桩基,或浇筑混凝土来增加桩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2. 支护结构:对于桥梁桩基外露处较为严重的情况,可以采用支护结构进行加固。

支护结构可以采用混凝土梁、桥面铺装等形式,将桩基与外界环境隔离,防止进一步侵蚀和破坏。

3. 深化桩基:对于桥梁桩基外露导致的桩基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可以考虑对桥梁桩基进行深化处理。

通过加长桩长或改变桩基的形式,使其能够更好地承受荷载,增加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对于桥梁桩基外露处的治理和加固,需要进行清理修复、防腐处理、密封处理等一系列的措施。

还可以采取加固材料、支护结构、深化桩基等手段来增加桥梁桩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的合理应用,可以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

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

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桥梁工程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交通运输功能。

受到自然环境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还会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及时发现桥梁病害并采取有效的施工处理技术是确保桥梁安全的关键之一。

一、常见的桥梁病害种类1. 混凝土病害混凝土桥梁中的混凝土病害主要包括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表面剥落、混凝土开裂等。

这些病害主要由于混凝土材料质量不良、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等原因引起。

2. 铁路钢轨病害桥梁上的钢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锈蚀、疲劳断裂、焊接接头开口等病害,这些病害会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性。

3. 桥梁基础病害桥梁基础病害主要包括桩基沉降、桥墩倾斜、基础冻害等,这些病害会影响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以上只是桥梁病害中的一部分,针对不同种类的病害,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处理技术进行修复和加固。

二、桥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1. 混凝土病害的修复技术对于混凝土桥梁的混凝土病害,一般可以采取修补、加固的施工处理技术。

修补主要针对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剥落等病害,可以采用混凝土修补材料进行修复。

而对于混凝土桥梁的开裂、裂缝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采用加固的处理技术,例如设置钢筋混凝土套筒、外加剪力墙等形式进行加固。

2. 铁路钢轨病害的维修技术针对桥梁上的钢轨病害,主要可以采用热焊修复、剪切焊接等技术进行维修。

对于锈蚀严重的钢轨,还可以采用磨削、镀铜等方式进行修复,保证钢轨的使用安全性。

3. 桥梁基础病害的加固技术桥梁基础病害对桥梁的安全性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加固技术进行修复。

针对桩基沉降、基础冻害等病害,可以采取桩基灌浆、基础加固等方式进行修复,增强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进行桥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害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操作,保证修复和加固效果。

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进行充分考虑,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和环保。

公路桥梁桩基础偏位检测与维修加固方案

公路桥梁桩基础偏位检测与维修加固方案

公路桥梁桩基础偏位检测与维修加固方案公路桥梁是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则取决于基础的偏位情况。

因此,定期对桥梁的桩基础进行偏位检测,并及时采取维修加固措施,是确保桥梁安全的重要举措。

一、偏位检测方法:1.视察法:通过实地勘查和观察桥梁的外观、病害情况等,发现可能存在的偏位问题。

2.龙门精测法:利用龙门起重机安装相应的测量设备,对桥梁进行全面的偏位测量。

该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范围广的优势。

3.钻孔测斜法:通过钻孔设备将测斜仪器安装在桩基上,通过测量钻孔倾斜角度来判断桩基情况。

二、桥梁桩基础偏位检测维修加固方案:1.偏位检测结果分析:根据偏位检测的数据分析桩基的偏位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加固维修。

2.现场勘察:对桩基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具体情况,包括桩基的材料、施工方法、桩长等信息。

3.加固维修方案设计:根据桩基的具体情况,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设计符合要求的加固维修方案。

4.加固维修方案实施:根据设计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桩基进行加固维修,包括拆除、修补、加固等工作。

5.加固效果评估:对加固后的桩基进行检测评估,验证加固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三、常见桥梁桩基础偏位的维修加固方案:1.偏移量较小的情况:a.混凝土加固:对桩基进行修补加固,使用高强度混凝土材料填充桩身间隙,增加桩基的承载能力。

b.压实加固:通过振捣或沉实等方式,增加桩基的密实度。

2.偏移量较大的情况:a.注浆加固:在桩基周围进行预应力注浆,以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b.装配式加固:采用预制构件,如钢板桩、钢筋网等,对桩基进行加固,增加桩基的稳定性。

c.拆除更换:如果桩基的偏位情况严重,无法进行有效的加固,需要拆除原有桩基,重新安装新的桩基。

四、维修加固后的监测措施:1.定期检测:加固维修后,要进行定期检测桥梁和桩基的偏位情况,以及加固效果的评估。

可以采用视察法、测量法等方法。

2.故障监测:在桥梁使用过程中,要及时监测是否出现新的偏位问题,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

桥梁桩基外露处治及加固措施

桥梁桩基外露处治及加固措施

桥梁桩基外露处治及加固措施桥梁桩基外露处常常会受到水流冲刷和土壤侵蚀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治理和加固措施,以保证桥梁的安全和稳定。

一、处置方案:1. 清理:将桥梁桩基外露处的杂草、泥沙等杂物清理干净,确保基础表面干燥清洁。

2. 修补:对露出桩基的部分进行修补,用水泥和砂浆等材料填补空隙和裂缝,使桥梁桩基外露处的表面平整。

3. 防水:在修补完毕后,涂刷高强度环氧树脂防水涂料,防止水分渗入桩基内部。

二、加固措施:1. 填充:在桥梁桩基外露处周围挖掘一定深度的小型灌注桩,通过泥浆循环回灌等方式,将桥梁桩基外露处周围的空隙填充,增强其稳定性。

2. 加固:针对较严重的外露处,可以采用多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加固,将材料粘贴在桥梁桩基外露处的表面,形成一层坚固的防护层,提高桩基的抗冲刷和抗侵蚀能力。

3. 强化:在桩基外露处周围施加喷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增强筒,增加其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使桩基更加牢固和稳定。

三、监控与维护:定期对桥梁桩基外露处进行检查和修复,及时处理出现的裂缝、空隙等问题,确保桩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使用现代化监测设备对桥梁进行实时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四、环境保护:在进行治理和加固措施时,应重视环境保护,减少对周围水域和土壤的污染。

在清理桩基外露处的杂物时,妥善处置垃圾,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使用环保材料进行修补和加固,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针对桥梁桩基外露处的治理和加固措施,可以通过清理、修补和防水等方式进行处置,采取填充、加固和强化等措施进行加固,定期监控和维护,同时重视环境保护。

这些措施将有效地提高桥梁桩基外露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并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

桥梁桩基加固施工方案

桥梁桩基加固施工方案

桥梁桩基加固施工方案
桥梁桩基加固施工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桩基检查:首先要对桥梁的桩基进行检查,包括桩基的坚固性、
颜色和表面状况等。

2. 钻孔:在需要加固的桩基周围钻孔,以便加固材料的注入。

3. 清理桩身:清理桩身的混凝土或泥土,以确保加固材料能够充分
贴合桩基。

4. 加固材料注入:使用高强度的加固材料(如聚合物树脂或水泥浆)将其注入到钻孔中,填充空隙并加固桩基。

5. 等待凝固:等待加固材料凝固和固化,通常需要一段时间。

6. 结构加固: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桩基上添加钢筋或混凝土结构
来进一步加固桥梁。

7. 测试和监测:完成加固后,进行测试和监测,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桥梁桩基加固的具体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可能涉及到不同的加固材料和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并密切监测施工过程和加固效果。

桥梁常见病害

桥梁常见病害

7简支板(梁)桥桥面铺装改造
(1)简支板桥常见病害:板底 纵横向裂缝、渗水、露筋、铰缝 开裂、单板受力等。
(2)在这些病害中,单板受力 危害最大,已出现桥梁坍塌的严 重事故。
(3)单板受力使活载横向分布 系数由0.2变为0.5,活载增大一 倍以上,引起板底开裂、挠度过 大,甚至断板的严重事故。
板端剪切裂缝
开放交通条件: (1)养生10天后。 (2)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的100%。
8 支座病害判断及更换
橡胶支座损坏原因:
⑴橡胶支座的老化 ⑵橡胶支座产品质量 ⑶施工和养护管理不善 ⑷支座设计、选型及布置不合理 ⑸其它原因
8 支座病害判断及更换
橡胶支座病害评价—板式橡胶支座劣化等级评定表
劣化类型 劣化等级
二、 桥梁加固技术
桥梁加固的常用方法: (1)增大构件截面加固技术; (2)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技术; (3)增强桥梁整体性加固技术; (4)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5)裂缝修补加固技术; (6)粘贴(钢板、碳纤维、钢丝等)加固技术; (7)支座病害判断及更换; (8)拉吊索病害判断及更换。
1增大构件截面
4混凝土裂缝灌胶
灌缝灌注胶主要性能指标
性能项目
性能指标
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抗拉弹性模量 可灌注性
≥50MPa ≥20MPa ≥1500MPa 能注入0.1mm宽裂缝
4混凝土裂缝灌胶
(1)低压灌胶—壁可法 (2)中压灌胶—空压机配胶罐 (3)高压灌胶—专用设备
4混凝土裂缝灌胶
(1)原材料检验—抗压试件
1 伸缩缝
伸缩缝病害形式
间隙大 间隙小 护栏错位 取消伸缩缝
构件丢失 锚固混凝土损坏 滑移箱(杆)断裂
1 伸缩缝

如何对桥梁进行加固-桥梁加固的主要施工方法

如何对桥梁进行加固-桥梁加固的主要施工方法

如何对桥梁进行加固-桥梁加固的主要施工方法如何对桥梁进行加固-桥梁加固的主要施工方法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随着交通运输量的日益加大。

公路桥梁负荷日趋加重,加上很多桥梁本身已经老化,病害严重,已不能适应现在运输的发展,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加固改造,提高其承栽能力。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桥梁加固的主要施工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体系转换加固法体系转换法是改变桥梁结构体系达到减少梁内应力,并且能够提高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这是一种平时所说的把被动加固为主动加固的一种有效方法。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是指能够增设附加构件或能够进行技术改造,达到使桥梁的受力体系和受力状况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并能够起到减小其承重构件的应力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承载能力的目的效果。

目前最常用的体系转换方式有:梁桥转换为梁拱组合体系法,增加辅助墩法,多跨简支梁转为先简支后桥面连续体系法等。

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是以粘贴钢板加固应用。

采用粘结剂和锚栓并且把钢板粘贴锚固于混凝土结构受拉面或其它的薄弱部位,达到使钢板与加固混凝土结构形成整体,最终实现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目的。

但是该粘贴钢板加固法有自身的一些缺点,如在粘贴钢板加固后还需进行必要的表面防护工作,如环氧砂浆或水泥砂浆保护层,钢板的锈蚀程度较难估计,降低了加固构件的可靠性,增加了加固桥梁的后期养护费用。

但是该方法也经常使用在桥梁的加固中,而这样的方法还是表现出一些不错的优点。

如施工简单、技术可靠、短期加固效果较好且工艺成熟并且基本不改变原结构的尺寸。

锚喷混凝土加固法从隧道施工中转化而来的加固方法,主要用于因支点截面尺寸偏小而导致的抗剪强度不足的混凝土梁的加固维修。

加大截面加固法加大截面法,人们又把其称为外包混凝土加固法。

其定义是指采取增大混凝土结构或构筑物的截面面积,目的是用来提高其承重力和满足正常使用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

当钢筋混凝土受到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时,可以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扩大截面面积,最终实现提高构件的正截面抗弯,并且其斜截面也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ored cast - in - place pile disease of railway bridges ,the measures of temporary reinforce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nsuring safety for the trains going are discuss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this problem. Keywords railway bridge ;disease of a pile ; temporary reinforcement ; scheme
2003 年第 3 期 勘 察 科 学 技 术 41
桥梁病害桩基的加固处理
王龙渊
(厦门海腾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26)
提要 通过对铁路桥梁钻孔灌注桩病害事故的分析 ,探讨在保证列车安全运营条件下的临时加固措施 ,并提 出了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 。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桩基病害 临时加固 方案
89155 (m2 )
= Nimax ,min
11245 36
±5368591×55211
=
{438 , 186} (kN)
故设计由纵向主力 + 附加力控制 ,旋喷桩所受轴
向力 :
Nimax = 465kN
21111 桩的轴向容许承载力的计算
1) 按土体强度确定桩的轴向容许承载力 ,采
用钻孔桩的静力计算公式
01252 ×350 = 565 (kN)
Nimax = 465kN < [ P ]
2) 按桩身材料强度计算容许承载力 [ P ] = k [σ] A
式中 , k 为桩体材料强度折减系数 ,本工程取 016 ; [σ]为桩体标准试块的室内平均抗压强度 ,试验 值为 313 ~411MPa 。
采取上述临时加固方案对 10 # 墩进行处理 , 该桥墩倾斜度从 278mm 发展到 308mm 后即趋稳 定 ,经观测论证后 ,恢复列车运行 ,并开始永久性 加固的施工 ,最大限度减少了经济损失 。 212 案例 2
2000 年 9 月 ,受台风袭击 ,位于某河流主河 道上的一座铁路大桥 3 # 墩向上游倾斜 233mm ,承 台上游方向下沉 350mm。该桥墩为圆形 ,桩顶承 台尺 寸 514m ×514m ; 厚 度 2m。设 计 采 用 5 × Φ1000 钢筋混凝土钻孔桩基础 ,桩长 27m ,桩底置
4 ×0162 + 8 ×11352 = 96148 (m2 )
= Nimax ,min
11245 36
±7019061×48211
=
{465 , 160} (kN)
按横向主力 + 附加力计算
ρ Z2i = 14 ×2112 + 4 ×1182 + 4 ×1122 +
4 ×0162 + 4 ×11352 + 4 ×0132 =
作者简介 :王龙渊 ,男 ,1970 年生 ,主要从事路桥工程的现场施工 和工程管理工作 。 收稿日期 :2003 - 01 - 06
2 工程案例
211 案例 1 该线路某处铁路大桥为 6 ×24m + 5 ×32m 予
应力钢筋砼铁路桥 ,长 322m。1995 年 10 月上旬 , 在例行检查中发现该桥 10 # 墩倾斜 ,并在 3d 内一 直发展 ,墩顶中心向下游偏离 278mm ,致使铁路中 断运行 。该墩为直线圆端形桥墩 ,墩高为 1019m , 承台尺寸为 418m ×418m ;厚度 115m ,基础为四根 Φ1000 的钻孔灌注桩 ,设计桩长为 719m。通过对 桩基础抽芯检查 ,确定下游侧 3 # 、4 # 桩均为断桩 。 其中 ,3 # 桩自承台下 413~6m 断桩 ;4 # 桩自承台 下 013~413m 为中粗砂 ,未见桩身砼 。且 1 # 桩长 度较设计短 113m ,基底沉碴厚度 20cm ,未按设计 嵌入基岩 。该墩河底基岩以上依次为砂夹卵石层 和粗砂层 ,桩基承台已被砂覆盖 。如何处理这一 质量事故 ,经各方协商后认为 :须采取加桩的办法 才能永久性解决问题 。关键是采用什么办法才能 让墩身倾斜度不再继续发展 ,并在加桩钻孔施工 时确保墩身安全 。
21112 施工过程 因桥墩上游一侧的两根钻孔桩基本完好 ,所
以实际施工时旋喷桩布孔如图 2 示 。施工前先用 钻机在承台上引孔 ,再由单管高压旋喷机进行作 业 (产生 20MPa 高压水泥浆射流) ,旋喷压浆添 W - 3 速凝早强剂 ,旋喷参数为 :旋喷压力 20MPa ;旋 喷水 灰 比 1 : 1 ; 提 升 速 度 0125mΠmin ; 钻 杆 转 速 25rΠmin ;水泥掺入量约 120kgΠm。
[ P ] = uΣf i li + A [ R ]
(3)
式中 u ———桩身截面周长 ;
f i ———各层土容许摩阻力 ;
li ———各土层厚度 ;
A ———桩体支撑面积 ,按桩径计 ;
[ R ] ———桩底处地基容许承载力 。
[ P ] = 3114 ×015 ×40 ×719 + 3114 ×
于花岗闪长岩强风化层中 。基底地层上层为卵石 土 ,层厚 213m ,往下是花岗闪长岩极强风化层 。
通过对桩及承台的抽心检查 ,确定该墩倾斜 的主要原因是承台下部和桩顶连接部位灌注砼时 施工措施不当 ,造成砼胶结不良 ,砼强度严重降 低 。在台风袭击时 ,受上涨河水的正面冲刷 ,承台 上游底部混凝土被洪水掏空 ,上游承台厚仅 0165 ~118m ,掏空区深度在 012~117m 间 ,两根桩都和 承台分离 ,间隙达 60~80cm ,由于这两根桩已不 能受力 ,致使桥墩倾斜 、下沉 。此时因全部线路已 经正式开通运营 ,为了确保处理病害期间不中断 行车 ,必须采取稳妥的临时加固方案 ,确保行车安 全。
基础底面抵抗矩
W
=
1 6
×418 ×4182
= 1814 (m3 )
基底压应力
σ = max ,min
N A
±M
W
=
11245 418 ×418
±71081104
=
{869 , 109} (kPa)
σmax = 869kPa < Pf 地基强度满足要求 。
5)由于地基土为砂和砂卵石 ,不必检算沉降量。
4 2 勘 察 科 学 技 术 2003 年第 3 期
提高桥墩地基的承载力 ,起到稳定墩身的效果 。 设计旋喷桩桩径依据经验定为 50cm ,桩心距承台
边沿 30cm ,桩心间距为 60cm ,呈单排布置(如图 1) 。
图 1 旋喷桩加固示意
[ P ] = 016 ×318 ×3114 ×01252 = 44715 (kN)
Nimax = 465kN > [ P ] 经 现 场 单 桩 承 载 力 检 测 , [ P ] 值 在 490 ~ 520kN 间 ,取[ P ] = 510kN 计 。 3) 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
Pf
=
m
1 前言
在东南沿海山区铁路修建过程中 ,砼钻孔灌 注桩以其施工方便 、造价低廉 、工艺适用性强 、很 少受地质条件限制等优点 ,被广泛用于铁路桥梁 的设计施工中 。但是 ,由于目前在桩基施工过程 中的监控手段还不够完善 ,难免会出现一些质量 问题 。在 铁 路 某 段 长 126km 线 路 中 , 桥 梁 墩 台 90 %采用砼灌注桩基础 ,运营后于 1995 年 10 月 和 1999 年 8 月两次发生由于断桩引起的桥墩倾 斜 、危及行车安全的工程质量事故 。如果能够在 施工中或在桩基检测时及时发现事故隐患而加以 处理 ,解决起来将简单得多 。由于基础的隐蔽性 和目前检测手段的局限性 ,许多类似的质量事故 是在工程交付使用一段时间后才得以暴露 。如果 封闭线路进行处理 ,不仅业主经济上要蒙受损失 , 而且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如何能既保证线路 的安全通行 ,又能保质保量完成病害的治理任务 , 下面两例类似事故的处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 的经验 。
经过仔细分析研究 ,提出几种临时加固方案 : 1) 旋喷桩方案 。即在承台四周布置 16 根 8m 长 Ф500 的高压旋喷桩 。但由于旋喷桩穿越卵石 层比较困难 ,且有承台下部的悬空地段 ,在实际操 作中 ,旋喷桩质量难以保证 ,不宜采用 。 2) 钢管砼桩方案 。即在承台面上钻孔打入 钢管桩 ,往钢管内灌注混凝土 ,后从承台侧打入锚 杆作为钢管桩顶的支撑 。由于本方案主要依靠承 台受力 ,而该桥墩病害之一是承台砼部分被掏空 , 承台厚度不足 ,是承重系统的薄弱环节 ,且承台本 身砼强度较低 ,要利用承台来承受其上部荷载 ,其 安全性能不能保障 。为确保行车安全 ,经反复论 证 ,最终也放弃了此方案 。 3) 注浆加固方案 。在现承台钻孔 Ф130 ,通 过导管向承台底掏空区灌注水下 C30 干硬性砼 , 以填充掏空区和脱空区并震捣密实 ,在承台底部 与桩分离部分形成一个固结体 ;再在承台上其它 位置钻 Ф25 钻孔 ,采用高压注浆填实砼的间隙 , 高压注浆分两次进行 ,第二次注浆时掺入速凝剂 。 然后在承台侧面钻 Ф50 锚孔 ,采用 Ф25 螺纹钢 筋作为锚杆 ,灌注纯水泥浆进行全粘结锚固 。锚 杆分上 、下两排平行错位间隔布置 ,上 、下排锚杆 中 心 间 距 300mm , 同 排 锚 杆 中 心 间 距 250 ~ 350mm。锚杆穿过承台 ,连接新旧混凝土 ,达到承 台整体受力 、稳定桥墩的目的 ,承台部分引孔处封 口用掺膨胀剂砼填实 。采用上述方法施工 (如图 2 所示) 共耗用 40 多方砼 ,临时加固完成后 ,墩顶 倾斜从开始的 205mm 发展到 233mm 就没再继续 变化 ,说明临时加固达到预期效果 。 上述临时加固措施 ,不仅保障了永久加固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