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局解重点归纳整理
局解重点内容

课程回顾
一、下 肢 二、上 肢 三、颈 部 四、胸 部 五、腹 部
一、下 肢
1. 浅层:大隐 --- 3点2神5属支,静脉曲张(解剖学基础) 浅层:大隐V 属支, 点 神 属支 静脉曲张(解剖学基础) 2. 股前内侧区 (1)腹股沟耻骨三角:1角2腔隙 )腹股沟耻骨三角: 角 腔隙 (2)股三角:NAV管(环) )股三角: 管 (3)收肌管:3壁3口2通向 )收肌管: 壁 口 通向
3、下肢后面 、 间隙, (1)臀区:1肌2孔2间隙,上3下8 )臀区: 肌 孔 间隙 下 (2)股后区:1神(行程、投影、臀肌注射)3肌肉 )股后区: 神 行程、投影、臀肌注射) 肌肉 (3)腘窝:境界、内容、关节网、交通 )中 头 贵 正中 2. 腋 窝 • 境 界:顶底四壁两孔 • 腋 A:123 : • 臂 丛:53635 • 淋巴结:5群 淋巴结: 群 • 乳 房:1隙1带5引流 隙 带 引流
1. 胸壁:层次、神经血管安排(穿刺) 胸壁:层次、神经血管安排(穿刺) 2. 胸膜及胸膜腔:1腔1窝2界2区 胸膜及胸膜腔: 腔 窝 界 区 3. 肺:肺根、肺段 肺根、 4. 纵膈:境界、分区、左/右纵膈侧面观 纵膈:境界、分区、 右纵膈侧面观
五、腹 部
1. 腹前外侧壁:层次特点,4肌(3扁1直)3线、切口及层次 腹前外侧壁:层次特点, 肌 扁 直 线 2. 腹股沟区:腹股沟管 --- 两口四壁;海氏三角 腹股沟区: 两口四壁; 3. 腹膜及腹膜腔:腹膜形成结构:1囊1窝2陷凹 隐窝 系膜 腹膜及腹膜腔:腹膜形成结构: 囊 窝 陷凹 隐窝4系膜 陷凹1隐窝 4. 上腹部脏器:3组脏器 动1静 组脏器1动 静 上腹部脏器: 组脏器 5. 下腹部脏器:3组肠管 条动脉 下腹部脏器: 组肠管 组肠管2条动脉
局解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神经点 :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时,位置表浅且相对集中,常为颈部手术阻滞麻醉的穿针点。
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形成的潜在性间隙. 纵膈: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组织的总称.心包腔: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两层之间的间隙称心包腔。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颈动脉鞘: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筋膜鞘.心包斜窦: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
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
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其上方的肝下面之间共同围成一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心包横窦: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
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锁胸筋膜:为胸部筋膜深层,张于喙突、锁骨下肌、胸小肌上缘之间,有头静脉、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及淋巴管穿过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区域称肾区。
肝门:肝脏面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长约5cm,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股鞘,股管: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
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二)简答题1、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境界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1、面部危险三角区:临床上鼻根与左、右两侧口角之间-三角区域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由于面静脉在口角以上缺乏静脉瓣,故可以通过内眦静脉、眼上静脉注入颅内的海绵窦,还可以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当口角以上面部感染处理不当时,致病菌可以通过上述交通途径至海绵窦,引发颅内感染。
2、腮腺咬肌区:此区为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颌支外面和下颌后窝,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乳突、二腹肌后腹上缘及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上界为颧弓及外耳道,下界为下颌体下缘。
其结构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浅层的血管和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浅部、腮腺峡部及穿行其间的血管与神经、咬肌、下颌支、腮腺深部等。
3、咬肌间隙(masseter space):是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的狭隙。
咬肌的血管神经通过下颌切迹进入此间隙,从咬肌深面进入该肌。
此间隙前邻第三磨牙,后为腮腺。
第三磨牙与腮腺的感染,均可使致病菌进入此间隙。
4、翼下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 space):是位于翼内肌和下颌支之间前邻颞肌、颊肌,后为腮腺、下颌支后缘。
此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核下牙槽动脉、静脉及疏松的结缔组织。
此间隙向前与颊肌和咬肌之间的颊间隙相通,向后、内隔颈深筋膜浅层与咽外侧间隙相邻,向上与颞下间隙想通,向前、下与舌下间隙相通,向外经下颌切迹与咬肌间隙相通。
5、舌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是位于下颌体的内侧,上界为口腔底黏膜,下界为舌骨舌肌和下颌舌骨肌,前外侧为下颌舌骨肌线以上的下颌骨体内侧面骨壁,后界为舌根。
此间隙内有舌神经、舌下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血管、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等。
舌下间隙向后经下颌舌骨肌后缘处与下颌下间隙相通,向后上通翼下颌间隙,向前与对侧舌下间隙相通。
局解ppt课件

局解的应用领域
局解在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企业管 理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工程实践领域,局解有助于解决复 杂的工程问题和技术难题,提高工程 实践的效率和效果。
在科学研究领域,局解有助于深入了 解学科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推动科学 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在企业管理领域,局解有助于深入了 解企业的运营和管理问题,提高企业 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局解技术发展趋势
3D打印技术的应用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人体解剖模型,提高学习效果和解剖精度。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模拟真实解剖环境,提供沉浸式学 习体验。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解剖学数据进行处理,提高学 习效率和准确性。
局解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局解问题往往涉及到多个法律领域和利益方,需要综合考虑法律规定、事实证 据和各方利益诉求。
反思
在解决局解问题时,需要注重法律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同时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此外,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05
局解未来发展
过小。
局解操作技巧分享
01
02
03
04
使用显微镜
在局解操作中,使用显微镜可 以帮助更清楚地观察组织结构
。
轻柔操作
在切开和观察组织时,要轻柔 操作,避免损伤组织。
分层缝合
在缝合时,可以采用分层缝合 的方法,逐层缝合组织,确保
对合良好。
止血技巧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采用适当 的止血技巧,如压迫、结扎等
,确保手术过程不出血。
04
局解案例分析
局解重点归纳整理

头颈部名词解释:1.头皮: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三层合称头皮。
2.颅顶腱膜下间隙(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开颅时可经此间隙将皮瓣游离后翻起,头皮撕脱伤也多沿此层分离。
3.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相邻。
这些肌、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4.面部危险三角:面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借多条途径向交通,因此面部感染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尤其是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感染向颅内扩散的可能性更大,被称为“危险三角区”。
5.封套筋膜:即颈筋膜浅层。
向上附于头颈交界处,向下附于颈、胸和上肢交界线,向前在颈前正中线处左、右相延续,向两侧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并形成两肌的鞘,向后附于项韧带和第7颈椎棘突,形成完整的封套结构。
6.胸骨上间隙:封套筋膜在距胸骨柄上缘约3~4cm处,分为深浅两层,向下分别附于胸骨柄前、后缘,两层之间为胸骨上间隙。
内有颈静脉弓,颈前静脉下段、胸锁乳突肌胸骨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等。
7.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其延伸至咽外侧壁的部分为咽旁间隙。
8.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
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和甲状腺奇静脉丛等。
小儿还有胸腺上部、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
9.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
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并经腋鞘扩散至腋窝。
10.颈动脉鞘:颈动脉鞘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
鞘内全长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为颈总动脉。
在颈动脉鞘下部,颈内静脉位于前外侧,颈总动脉位于后内侧,在二者之间的后外方有迷走神经。
鞘的上部,颈内动脉居前内侧,颈内静脉在其后外方,迷走神经行于二者之间的后内方。
11.锁骨上大窝:又名锁骨上三角,位于锁骨上方,在体表呈明显凹陷。
局解知识口诀

腰椎穿刺,棘上棘间;
再透黄韧,进入椎管。
脊柱形态歌诀
前观脊柱有特点,上细下粗尾部尖;
粗粗细细有道理,承受压力密相关;
翻过脊柱后面观,棘突连成一条线;
颈短胸斜腰平伸,大椎棘突有特点;
前后观过侧面观,四个弯曲很明显;
胸骶弯曲凸向后,颈腰二曲凸向前;
身体直立减震荡,线条大方又美观。
胸廓歌诀
前窝中部有筛板,鸡冠下对鼻中隔;
筛板有孔眶坂薄,颅部外伤易骨折;
眼窝出现瘀血斑,
血脊
①鼻漏莫堵塞;
中窝中部有蝶鞍,上面有个垂体窝;
窝内容纳脑垂体,颈动脉沟两侧过;
两侧孔裂共六对,位置对称莫记错;
蝶鞍前方有两个
②都与眼眶连通着;
卵圆棘孔加破裂,蝶鞍两侧各一个;
中窝易折有特点,血脊耳漏破鼓膜;
岩部后为颅后窝,枕骨大孔很清楚;
五律乳房的淋巴回流
外中入胸肌,上入尖锁上,二者皆属腋。
内侧胸骨旁,吻合入对侧。
内下入膈上,吻合腹前上膈下,联通肝上面。
深入胸肌间或尖,前者又称Rotter结
全身骨
全身骨头虽难记,抓住要点就容易;
头颅躯干加四肢,二百零六分开记;
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
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
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鼓室里。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各有特点记心间;
颈椎体小棘发叉,横突有孔很明显;
胸椎两侧有肋凹,棘突迭瓦下斜尖;
腰椎特点体积大,棘突后伸宽双扁。
胸骨歌诀
胸骨形似一把剑,上柄中体下刀尖;
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是特点。
颅骨歌诀
颅骨二十三块整,脑面颅骨要分清;
局解名词解释重点100个

局解名词解释重点100个(注意: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错误的地方,请自行对照课本)1、白线 linea alba: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织而成,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上起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坚韧而少血管。
2、鼻烟窝 anatomicalsnuffbox:是腕后区外侧的三角形凹窝,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
窝内有桡动脉通过,可扪及其搏动。
3、齿状线 dentate line: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相连合处,可见到一条由肛瓣的边缘和肛柱下端连接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叫做齿状线。
4、垂体窝 hypophyseal fossa:垂体窝的顶为硬脑膜形成的鞍隔,鞍隔的前上方有视交叉和经视神经管入颅的视神经。
垂体窝的底,仅隔一薄层骨壁与蝶窦相邻。
垂体窝的前方为鞍结节,后方为鞍背,垂体窝的两侧为海绵窦。
5、大网膜 greater omentum:大网膜由四层腹膜折叠而成,前两层由胃前、后壁浆膜延续而成,向下伸至脐平面或稍下方,其长度因人而异,然后向后反折,并向上附着于横结肠,形成后两层。
成人大网膜前后两层通常愈着。
6、骶管裂孔 sacral hiatus:骶正中嵴的下端,在第5骶椎背面,骶正中嵴分离形成骶管裂孔,为椎管的下口。
裂孔的两端增厚,向下突出,称骶角。
体表易于触及,是骶管麻醉时进针定位的标志。
7、动脉导管三角 ductusarteriosus triangle: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8、动脉韧带 arterial ligament:为一条纤维结缔组织索,又称为动脉导管索。
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的遗迹,连于主动脉弓下缘与肺动脉干分叉处的稍左侧。
9、二腹肌三角 digastrictriangle: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又名下颌下三角Submandibulartriangle。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局部”“整体”两题型,先切后合要点清

(《四堡雕版》)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三、怎样答概括特定信息 信息检索提炼“3 方法”
1.摘取法。有些信息显示在重要句子中,概括时可摘录句子或句子中的重要 词语。
2.合并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 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第三步:提炼加工,整合答案要点
段落
相关信息
概括加工
“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
第②段 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 线条寄托理想、情感和审美。
美的美。”
“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
第③段 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 线条蕴藏艺术能量。
⑩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粒,两粒,缓缓 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 从事的事业。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⑪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 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那时候, 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 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 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第三步:提炼加工,整合答案要点 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加工,分类整合。分类整合的标准有 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 6 分,应有 3 个要点,基本上是 1 个要 点 2 分;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加工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 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颈部名词解释:1.头皮: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三层合称头皮。
2.颅顶腱膜下间隙(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开颅时可经此间隙将皮瓣游离后翻起,头皮撕脱伤也多沿此层分离。
3.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相邻。
这些肌、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4.面部危险三角:面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借多条途径向交通,因此面部感染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尤其是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感染向颅内扩散的可能性更大,被称为“危险三角区”。
5.封套筋膜:即颈筋膜浅层。
向上附于头颈交界处,向下附于颈、胸和上肢交界线,向前在颈前正中线处左、右相延续,向两侧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并形成两肌的鞘,向后附于项韧带和第7颈椎棘突,形成完整的封套结构。
6.胸骨上间隙:封套筋膜在距胸骨柄上缘约3~4cm处,分为深浅两层,向下分别附于胸骨柄前、后缘,两层之间为胸骨上间隙。
内有颈静脉弓,颈前静脉下段、胸锁乳突肌胸骨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等。
7.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其延伸至咽外侧壁的部分为咽旁间隙。
8.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
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和甲状腺奇静脉丛等。
小儿还有胸腺上部、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
9.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
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并经腋鞘扩散至腋窝。
10.颈动脉鞘:颈动脉鞘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
鞘内全长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为颈总动脉。
在颈动脉鞘下部,颈内静脉位于前外侧,颈总动脉位于后内侧,在二者之间的后外方有迷走神经。
鞘的上部,颈内动脉居前内侧,颈内静脉在其后外方,迷走神经行于二者之间的后内方。
11.锁骨上大窝:又名锁骨上三角,位于锁骨上方,在体表呈明显凹陷。
由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和锁骨上缘中1/3围成。
其浅面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及封套筋膜;深面为斜角肌下份及椎前筋膜。
12.颈袢: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构成。
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先随舌下神经走行,至颈动脉三角内离开此神经,称为舌下神经降支,又名颈袢上根,沿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浅面下行。
来自颈丛第2,3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组成颈袢下根,沿颈内静脉浅面(或深面)下行,上、下两根在颈动脉鞘表面合成颈袢。
13.魏尔啸(Virchow)淋巴结:位于左颈根部左侧斜角肌处的淋巴结称为Virchow淋巴结,食管下部癌或胃癌转移时,常累及该淋巴结,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和锁骨上缘的交角处触到此肿大的淋巴结。
14.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上缘围成。
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思考题:1.颅顶部和颞区软组织层次、间隙及颅顶部的血管、神经分布情况。
额顶枕区层次:由浅入深分为五层,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颅顶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颞区层次:由浅入深亦有五层,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间隙:腱膜下间隙(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颅顶部的血管、神经、分布:前组:滑车上血管、神经,分布于额内测部;框上血管、神经,分布于额顶部;外侧组:颞浅血管、耳颞神经;耳后血管、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后组:枕血管分布于枕部;枕大神经(C2)颈2的后支,分布于上项线以上的皮肤。
2.腮腺的毗邻:腮腺位于面侧区,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平下颌下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份;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
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深部的血管神经相邻。
穿过腮腺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和面神经及其分支。
位置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3.海绵窦的位置、穿行的结构及交通。
颅内外静脉交通途径?海绵窦位于蝶鞍的两侧,前达框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
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行。
在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排列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与上颌神经。
窦的前段与眼静脉、翼丛、面静脉和鼻腔的静脉相交通,面部的化脓性感染可借上述通道扩散至海绵窦,引起海绵窦炎与血栓形成。
窦的后端在颞骨岩部尖处,分别与岩上、下窦相连。
岩上窦汇入横窦或乙状窦,岩下窦经颈静脉孔汇入颈内静脉。
窦的后端与位于岩部尖处的三叉神经节靠近。
海绵窦向后还与枕骨斜坡上的基底静脉丛相连,后者乡下续于椎内静脉丛。
椎内静脉丛又与体壁的静脉相通,故腹膜后隙的感染可经此途径蔓延至颅内。
4.下颌下三角、颏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枕三角、肋锁斜角肌三角的构成及内容?下颌下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
内容:下颌下腺,血管、神经和淋巴结(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
颏下三角:由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围成的三角区。
内有1~3个颏下淋巴结。
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
内容:有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将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以及部分颈深淋巴结等。
肌三角: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
内容:内含有位于浅层的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位于深层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以及位于气管前筋膜深部的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
枕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与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之间。
内容:副神经、颈丛和臂丛的分支。
5.甲状腺的分布、位置、被膜、毗邻,手术切口层次及手术时如何注意避免损伤神经?甲状腺的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颈部的前外侧,上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端至第6气管软骨。
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
被膜两层:气管前筋膜(假被膜)即甲状腺鞘;甲状腺的外膜称真被膜(纤维囊)毗邻:甲状腺的前面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左右两侧叶的后内侧邻近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颈交感干相邻。
手术切口层次: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假被膜,真被膜如何避免损伤神经: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甲状腺上极进行,以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而影响发音;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甲状腺下端,以免损伤喉返神经而致声音嘶哑;甲状腺最下动脉较小,出现率约10%,当低位气管切开或甲状腺手术时应加注意。
7.胸膜顶的位置、毗邻及体表投影。
通过胸廓上口的结构?胸膜顶是覆盖肺尖部的壁胸膜,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缘2~3cm。
前、中、后斜角肌覆盖其前、外及后方。
前方邻接锁骨下动脉极其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锁骨下静脉,左侧还有胸导管;后方贴靠第1,2肋,劲交感干和第1胸神经前支;外侧邻臂丛;内侧邻气管、食管,左侧还有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
体表投影:胸锁关节至锁骨内、中1/3交点的凸向上的弧线,最高点:锁骨上方2.5cm。
通过胸廓上口的结构:纵行结构: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膈神经、劲交感干、右淋巴导管、胸导管和胸膜顶;横行结构: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锁骨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
8.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的位置、毗邻;气管切开时须切开的层次及注意事项?气管颈部上平第6颈椎下缘,下平胸骨颈静脉切迹处移行为气管胸部。
毗邻:前方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和气管前间隙。
食管颈部的位置:上端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在颈静脉切迹平面处移行为食管胸部。
毗邻:前方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位置稍偏左侧,故食管颈部手术入路以左侧为宜;后方有颈长肌和脊柱;后外侧隔椎前筋膜与颈交感干相邻;两侧为甲状腺侧叶、颈动脉鞘及其内容物。
层次: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注意事项:常规施行气管切开术时,头应严格保持正中位并尽量后仰,使气管接近体表,以免伤及食管及其周围的血管和神经。
此外,幼儿的胸腺、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常会高出胸骨颈静脉切迹达气管颈部前面。
故对幼儿进行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不宜低于第5气管软骨,以免伤及上述诸结构。
上肢名解:1.腋鞘:为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静脉和臂丛锁骨下部所形成的筋膜鞘。
2.三边孔: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
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3.四边孔: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
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4.前臂屈肌后间隙:是位于前臂远侧1/4段的潜在性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在指深屈肌和拇长屈肌腱的深面,旋前方肌的浅面,内侧界为尺侧腕屈肌和前臂筋膜,外侧界为桡侧腕屈肌和前臂筋膜。
5.肌腱袖(肩袖):又称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联合形成腱板状结构。
6.肱骨肌管(桡神经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围成,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通过。
7.指髓间隙:又称指髓,是指位于各指远节指骨远侧4/5段掌侧骨膜与指腹皮肤之间的间隙。
8.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
管内有屈肌总腱鞘包裹的指浅、深屈肌腱及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
9.尺侧囊:腕前区和手掌部,各指浅、深屈肌腱被一屈肌总腱鞘(又称尺侧囊)包裹。
10.桡侧囊: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包裹。
11.掌中间隙: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的深方。
境界:前界自桡侧起,依次为3~5指屈肌腱、第2~4蚓状肌,后界为掌中隔后部,第3、4掌骨,骨间肌及其前面的骨间掌测筋膜,内侧界为内侧肌间隔,外侧界为掌中隔。
流通:掌中间隙向远侧沿第2~4蚓状肌管与2~4指蹼间隙相通,进而可通向手背。
掌中间隙的近侧达屈肌总腱鞘的深面,可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交通。
12.鱼际间隙:位于掌中间鞘桡侧半深方。
境界:前界为掌中隔前部、示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外侧界为外侧及间隔;内侧界为掌中隔。
流通:鱼际间隙向远端经第1蚓状肌管通向示指背侧,其近端为盲端。
13.掌浅弓:由尺动脉终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
14.掌深弓:约95%以上由桡动脉终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15.胸锁筋膜:胸锁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16.指蹼间隙:在掌骨头处、掌腱膜深层的横行纤维与其向远端发出的4束纵行纤维之间,围成3个纤维间隙,称指蹼间隙。
思考题:1.腋腔的构成(顶、底和四壁)及其内容;腋动脉分段及分支;腋淋巴结分群?顶:向上内通颈根部,由锁骨中份、第1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