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复习重点(答案版)解析
局解重点总结知识分享

局解重点总结一、头部1.翼点:指颅骨侧面额骨,顶骨,颞骨,蝶骨4个骨相连处的缝,多呈H形,在颞弓中点上方约3.8cm处。
2.腮腺鞘:颈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被腮腺形成腮腺鞘。
3.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相邻,这些结构共同形成腮腺床。
4.面神经的支配:眼裂周围,眼轮匝肌——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鼻孔周围,鼻肌——面神经颊支口裂周围,浅层,口轮匝肌、颧肌、笑肌、降口角肌——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中层,提口角肌、降下唇肌——面神经颊支深层,颊肌、颏肌——面神经颊支、下颌缘支颈部,面神经颈支5.面动、静脉的行径,面静脉的交通及结构特点:面动脉的行径:在颈动脉三角起自颈外动脉,走向前方,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经下颌下腺深面,至咬肌止点前缘处,翻绕下颌体下缘出现于面部。
面静脉的行径: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后方,位置较浅,行程也不如面动脉迂曲,至下颌角下方,接受下颌后静脉的前支,穿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
面静脉交通的特点:1、内眦静脉-眼上静脉-颅内海绵窦2、面深静脉-翼静脉丛-颅内海绵窦面静脉的结构特点: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段交通常无瓣膜,因此,当面部感染时,通过上述途径,可逆行蔓延至颅内导致海绵窦血栓或颅内感染。
面静脉所经过的鼻根与左右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区为“危险三角”。
6.面神经的分部、分支:面神经分部:第一段,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
第二段,腮腺内段。
第三段,面神经穿出腮腺后的部分。
面神经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7.三叉神经末支出颅的位置及分布范围:1、眶上神经:眶上切迹穿出,分布于额部、上睑皮肤2、眶下神经:眶下孔穿出,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唇上皮肤3、颏神经:颏孔穿出,分布于下唇、颏区皮肤8.腮腺的形态和位置:腮腺的形态:质软,色淡黄,大致成楔形腮腺的位置:上——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下——下颌角前——咬肌、下颌支、翼内肌的后缘后——乳突、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9.腮腺管的行程及开口部位:腮腺管的行程:自腮腺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1cm处横跨咬肌表面至该肌前缘继而急转向内穿颊肌开口部位:上颌第2磨牙亚冠相对的颊粘膜上10.穿经腮腺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穿经腮腺的结构:纵行——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横行——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的分支位置关系:由浅入深——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11.翼下颌间隙:行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隔下颌支与咬肌间隙相邻,此间隙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同名动静脉通过12.翼静脉丛:位于颞下窝浅部,在翼内肌翼外肌与颞肌之间。
局解复习重点

穿经腮腺的血管和神经: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和面神经及其分支。
位置关系由浅入深为: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和耳颞神经。
颅顶层次:由浅入深为5层: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颅顶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头皮: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
颈部浅层结构神经:1,、颈丛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2、面神经颈支。
颈筋膜间隙:1、胸骨上间隙:封套筋膜在距胸骨柄上缘约3—4cm 处分为深浅两层,向下分别附着于胸骨柄前后缘,两层之间为胸骨上间隙。
内有颈静脉弓,颈前静脉下段,胸锁乳突肌胸骨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等。
2、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
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和甲状腺奇静脉丛等。
3、咽后间隙。
4、椎前间隙。
肌三角境界: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
其浅面的结构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前静脉、皮神经和封套筋膜,深面为椎前筋膜。
肌三角内容:含有位于浅层的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位于深层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以及位于气管前筋膜深部的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
气管颈部的毗邻:前方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和气管前间隙。
胸膜顶:是覆盖肺尖部的壁胸膜,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缘2-3cm。
前、中、后斜角肌覆盖其前,外及后方。
其前方临接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锁骨下静脉、左侧还有胸导管;后方贴靠第1、2肋,颈交感干和第一胸神经前支;外侧临臂丛;内侧临气管、食管,左侧还有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上方从第七颈椎横突、第一肋颈和第一胸椎体连至胸膜顶的筋膜叫胸膜上膜。
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
三角的后方有第7颈椎横突、第8颈神经前支及第1 肋颈;前方有迷走神经、颈动脉鞘、膈神经及胸导管弓等。
局解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11.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L 关于头皮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头皮就是指额顶枕区的皮肤 C.中间层为帽状腱膜 E.以上都不对2. 以下不属于“腮腺床"的结构是dA.颈内静脉 C.舌咽神经E.颈内动脉bB.由戏筋膜连接皮肤和帽状腱膜形成 D.内有沟通颅内、外静脉的导血管B.迷走神经 D.前龜蜗神经7•成年男性,患十二宜肠溃疡发作频繁, 幽门螺杆菌治疗,术中应切断的是?a A •胃前、后支但除外“鸦爪"支B ・C.腹腔支D.E.迷走神经主干但除外“鸦爪”支 &关于Scarpa 筋膜错误的是aA.不含^;^|^性纤维 C.向下附着于大腿阔筋膜 E.双侧Scarpa 筋膜卞陳不连通疼痛加重,拟行高选择迷泄神经切断术结合抗 肝支 “鸦爪”支The posterior layer of therectusA. arcuate line 5. C. linea alba D. E. semilunar line 在肘窝内,肱二头肌腱内侧有b A.尺神经B.C.尺侧上副动脉D. E ・挠神经sheath ends inferiorly at theintercrestal line pectineal line正中神经 肌皮神经肘正中静脉常用来作静脉穿刺,在肘窝部,将该静脉与英深而的神经血管分开的结构 是C A.包被肱肌的筋膜 C.肱二头肌腱膜 E.肱二头肌腱The nerve, which passes through the quadrangular space of posterior shoulder3.A deep laceration of the face in the middle of the parotid gland could affect the --- . bA. external jugular veinC. glossopharyngeal nerveE. lingua artery4. 肋间神经dA.即第1〜12对胸神经前支C.在腋前线处浅出移行为前皮支 E.以上都不对5. 纵隔右侧面观可见的结构为CA.头臂干 C.奇静脉弓 E.食管下三角B. facial nerve D. hypoglossal nerve B.始终行于肋间隙中间 D.与肋间后动、静脉伴行B.动脉导皆三角 D •胸主动脉 6. A needle inserted into 9th intercostal space along the midaxillary line would enter which space?b A. cardiac notch C. cupula E. costomediastinal recessB . D .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oblique pericardial sinus B . 在中线处附着于腹白线 向内下续浅会阴筋膜 9. 10. B.肘浅筋膜 D.肘肌 12,innervates which muscle? A. deltoidC. subseapularis E. teres major13•血管腔隙cA.前界为粘耻弓C.内侧界为腔隙韧带 E •腔隙内有腹股沟注淋巴结 14. 脈窝内容毗邻由浅入深为e A •胫神经、鹏动脉、胭静脉C •胭静脉、胭动脉、胫神经 E •胫神经、鹏静脉、则动脉 B. infraspinatus D. supraspinatusB •后界为骼耻韧带 D.外侧界为粘腰肌 B.胴动脉、月国静脉、胫神经 D.胴静脉、胫神经、脈过动脉 15. In order to avoid injury to the sciatic nerve, intramuscular injections should be given in which quadrant of the buttock? A. upper medial B. upper lateral C. lower medial D. lower lateral E. middle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海绵窦是 -------- 构成的腔隙。
局解复习材料

头皮:额顶枕区的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三层通常合称头皮. 它们结合紧密,难以将其各自分开.头皮撕脱经常将此三层一平撕脱.颅顶危险区:即腱膜下间隙或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是指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移动性大. 撕脱伤多发生自此. 此隙内的静脉, 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因此此层内积血/脓时,可广泛蔓延至全颅顶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
面部危险区: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腮腺床;指与腮腺深面相邻的茎突緖肌及深部血管神经。
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和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
翼丛:是指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的静脉丛。
它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
它向前经眼下静脉和面深静脉与面静脉相通,向上则经卵圆孔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相通,口鼻咽等部的感染,可经上述途径蔓延至颅内。
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
此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下牙槽动静脉通过。
常在此间隙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
问答题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有哪些?其层次关系如何?纵行: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
横行: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
它们的层次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试述翼外肌的起止和功能。
为什么说翼外肌是面侧深区的重要肌性标志?翼外肌有两头,上头起自碟骨大翼的颞下面,下头起自翼突外侧板的外面,止于下颌颈的翼肌凹。
作为一肌性标志,从翼外肌下缘穿出的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血管上颌动脉多行于其前面,而脑膜中动脉,下颌神经干,耳颞神经及鼓索均在其深面。
从翼外肌两头之间穿出的有颊神经和血管,再肌肉内和其周围有翼丛。
腋鞘:颈深筋膜深层由斜角肌开始,包裹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并向腋腔走形,形成腋鞘。
局解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神经点 :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时,位置表浅且相对集中,常为颈部手术阻滞麻醉的穿针点。
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形成的潜在性间隙. 纵膈: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组织的总称.心包腔: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两层之间的间隙称心包腔。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颈动脉鞘: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筋膜鞘.心包斜窦: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
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
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其上方的肝下面之间共同围成一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心包横窦: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
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锁胸筋膜:为胸部筋膜深层,张于喙突、锁骨下肌、胸小肌上缘之间,有头静脉、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及淋巴管穿过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区域称肾区。
肝门:肝脏面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长约5cm,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股鞘,股管: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
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二)简答题1、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境界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局解部分重点(有答案)

一、名词解释1.面部危险三角P9:因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静脉瓣,当面部因细菌感染致疖、痈时,可延及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故临床上将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
2.腹股沟三角P88:为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区。
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部位,疝囊经此区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3.股三角P229:位于股前区上三分之一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自外向内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
股三角内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股管、腹股沟深淋巴结、脂肪组织等。
4.腰上三角P171: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下方。
其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
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深面有3条与第12肋平行排列的神经。
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腱膜的前方有肾和腰方肌。
肾手术的腹膜外入路必经次三角。
5.腰下三角P171: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
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
此三角为腹后壁的又一薄弱区,也会发生腰疝。
在右侧,三角前方与阑尾和盲肠相对应,故盲肠后位阑尾炎,此三角区有明显压痛。
6.动脉导管三角P69: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左肺动脉围城,内有动脉韧带,左喉反神经和心浅从等。
是手术中寻找动脉的标志。
7.枕下三角P171:是由枕下肌围成的三角。
其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
三角的底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
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
8.收肌管P231:位于股中三分之一段的前内侧,断面呈三角形,长15~17cm,前壁为股内侧肌,与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及前面的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内侧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
收肌管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以及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局解》标本操作之学习及复习重 点

《局解》标本考试之复习重点1.指认前臂中部至臂中部这一段的浅静脉及皮神经2.指认腋窝的4个壁四壁前: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锁胸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后:由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
内:由前锯肌、上4位肋骨及肋间肌构成。
外: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
内容物:主要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3.指认穿过锁胸筋膜的3个结构锁胸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4.指认臂丛到上肢的5个主要分支臂丛(brachial plexus)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一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经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后上方进入此三角。
第5、6颈神经前支合成上干,第7颈神经前支延续为中干,第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合成下干。
各干均分为前、后两段,经锁骨中份的后下方进入腋窝,合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
5.指认三边孔的境界和其中通过的结构三边孔:指位于腋窝后壁,外科颈水平四边孔内侧1cm的三角形间隙,其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6.指认四边孔的境界和其中通过的结构四边孔:指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间隙。
上界:小圆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
下界:大圆肌和背阔肌。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
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
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
7.指认肱骨肌管的境界及其中通过的结构肱三头肌的内、外侧头、长头和肱骨的桡神经沟之间形成一个由内上向外下的围绕肱骨中份后面的螺旋型管道,即肱骨肌管或称桡神经管,由于管内有桡神经及伴行肱深动脉所通过而得名。
该管有上、下两个口,上口位于肱骨中、上1∕3交界处的内侧,在大圆肌、背阔肌腱下缘的下分,由肱骨、肱三头肌内、外侧头围成;下口位于肱骨中、下1∕3交界处的外侧,在肱肌和肱桡肌所构成的沟(肘前外侧沟)的深处。
局解重点详细版最新修正版最新修正版

1、肱骨肌管:又称桡神经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围成,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和尺神经等。
2、肘窝:是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凹陷,其尖指向远侧,底位于近侧。
⑴境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是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⑵内容:由内向外依次为正中神经、肱动脉和两条伴行肱静脉、肱二头肌腱和桡神经及其分支。
肘深淋巴结位于肱动脉分叉处。
肱动脉在约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桡动脉越过肱二头肌腱表面斜向外下,至肱桡肌内侧继续下行;尺动脉经旋前圆肌尺头深面至尺侧腕屈肌深方下行。
正中神经越过尺血管前方,穿旋前圆肌两头之间,进入前臂指前屈肌深面。
桡神经位于肘窝外侧缘的肱肌与肱桡肌之间,约在肱骨外上髁前方或稍下方,分为浅、深两支。
浅支经肱桡肌深面,至前臂桡动脉的外侧下行;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改称为骨间后神经。
肌皮神经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穿出深筋膜后移行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3、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在管内,各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又称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又称桡侧囊)包绕。
两腱鞘均超过屈肌支持带近侧和远侧各2.5 cm。
屈肌总腱鞘常与小指指滑膜鞘相通。
拇长屈肌腱鞘一直延续到拇指的末节,与拇指的指滑膜鞘相连。
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的深面。
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
4、腰上三角: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下方。
其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
有时由于下后锯肌在第12肋的附着处与腹内斜肌后缘相距较近,则下后锯肌也参与构成一个边,共同围成一个四边形的间隙。
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深面有3条与第12肋平行排列的神经。
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解复习重点1. 指认前臂中部至臂中部这一段的浅静脉及皮神经静脉:①头静脉:在臂部行于肱二头肌外侧沟内上行,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穿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在肘部行于肱二头肌腱的外侧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前方,在前臂上半部的背面转至前面。
②贵要静脉:在臂部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下半段,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直接续于腋静脉;在肘部与前臂内侧皮神经伴行,行于肱二头肌腱的内侧,在前臂尺侧由背面转至前面。
③肘正中静脉:自头静脉分出,斜向内上方注入贵要静脉,在肘窝中部与深面之间有恒定的交通支相连。
④前臂正中静脉:有1~4支,粗细不等,行于前臂前面的正中,在肘前常呈“Y”形汇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分别称头正中静脉和贵要正中静脉。
皮神经:①肋间臂神经:发自第2肋间神经,分布于臂内侧上部皮肤;②臂内侧皮神经:在臂内侧上1/3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臂内侧皮肤;③前臂内侧皮神经:在臂内侧中份穿深筋膜浅出,与贵要静脉伴行,至肘前内侧分为前支和后支。
前支行于贵要静脉的外侧,分布于前臂内侧的皮肤,后支行于该静脉的内侧,分布于前臂后内侧皮肤,在肘关节前路手术作切口时,应注意防止损伤此神经;④前臂外侧皮神经:在肘上约2.5cm处从肱二头肌外侧缘穿出,穿深筋膜浅出,行于头静脉的后方,沿前臂外侧下行,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
2. 指认腋窝的4个壁①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组成,锁胸筋膜是连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②后壁:由大圆肌、背阔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③内侧壁:由前锯肌、上4位肋骨及肋间肌构成;④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组成。
3. 指认穿过锁胸筋膜的3个结构①头静脉;②胸肩峰血管;③胸外侧神经;4. 指认臂丛到上肢的5个主要分支外侧束:肌皮神经,胸外侧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内侧束:胸内侧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根;后束: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腋神经,桡神经;5. 指认三边孔的境界和其中通过的结构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侧缘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动、静脉通过。
6. 指认四边孔的境界和其中通过的结构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侧缘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旋肱后动、静脉、腋神经穿过;7. 指认肱骨肌管的境界及其中通过的结构由肱三头肌的3个头与肱骨的桡神经沟围成的管道,管内有桡神经及伴行的肱深血管通过。
8. 指认肌皮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自外侧束发出后向外下方走形穿喙肱肌,穿喙肱肌在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行向外下方,行程中发出肌支支配臂肌前群,其终末支自肱二头肌外侧沟下部浅出,称为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喙肱肌、肱二头肌、肱肌。
9. 指认肘窝的境界和主要内容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底由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构成。
10. 指认尺神经及其支配的前臂肌肉在腋动、静脉之间前臂内侧皮神经深面下行,与尺侧上副动脉伴行,至臂中点附近向后穿过肌间隔,进入臂后区;从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进入前臂前区。
在前臂的上半部被尺侧腕屈肌遮盖,与尺动、静脉相距较远。
在前臂的下半部位于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并尺动、静脉伴行。
支配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
11 指认前臂参与旋前旋后运动的肌肉并分别找出各自的支配神经旋前:肱挠肌(挠神经)、旋前圆肌(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正中神经)旋后:旋后肌(挠神经)12 指认腕管的构成和通过的主要结构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指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剑鞘和正中神经通过13 指认解剖学“鼻烟壶”的境界及其主要内容是腕背面外侧的浅凹,在拇指充分外展后和后伸时明显。
其挠侧界外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近侧界外挠骨茎突。
窝低有手舟骨和大多角骨。
14 指认股三角的境界和主要内容境界:上界外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自外向内分别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
内容: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股管及股深淋巴结和脂肪等。
15 指认收肌管的境界和通过其中的主要结构又称hunter管,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的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是一断面呈三角形,长15—17cm的管状间隙境界: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与大收肌之间的收肌腱板,前面覆以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内侧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上角。
结构:前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和隐神经,中为股动脉,后为股静脉以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
16 指认腘窝的境界和通过其中的主要结构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陷凹境界: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顶(浅面)为腘筋膜,是大腿阔筋膜的延续,向下移行为小腿深筋膜;底部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
内容: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外上界还有腓总神经,血管周围还有腘深淋巴结。
17 指认大隐静脉的行程和末端的主要属支走行: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界外下方3~4cm处,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
属支:旋髂浅静脉、(来自髂前上棘附近的浅层结构)、腹壁浅静脉(来自脐以下的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来自生殖器附近)、股内侧浅静脉(来自股内侧区)、股外侧浅静脉(来自股内侧区)生理意义:收集足部,小腿内侧,大腿前内侧部浅层结构的静脉血,还收集大腿外侧,腹壁脐以下浅层以及外阴部的静脉血。
18 指认踝管的构成和通过其中的主要结构境界:由屈肌支持带与跟骨内侧面、内踝之间围成踝管内容(由前至后):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19 指认大腿内收肌群的各块肌肉,并找出支配该肌群的神经浅层:外上向下有耻骨肌(股神经和闭孔神经)、长收肌(闭孔神经)、股薄肌(闭孔神经)中层:短收肌(闭孔神经,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的深方)深层:大收肌(闭孔神经,其坐骨部有坐骨神经内侧支支配)20 指认小腿前群肌的各块肌肉,并找出支配该肌群的神经由前至后为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全部都由腓深神经支配)21. 指认听诊三角的境界位于斜方肌的外下方与肩胛肌内侧缘下份之间的肌间隙,其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缘胃肩胛骨内侧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
三角深面为第6肋间隙。
22. 指认参与肩胛血管网的动脉及其来源肩胛上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分支,经肩胛上韧带上方进入肩胛区,分布于冈上、下肌。
旋肩胛动脉----肩胛下动脉的分支,经三边孔穿出后,与肩胛上动脉吻合。
肩胛背动脉----胃劲横动脉的深支,发自甲状颈干。
23. 指认进出梨状肌上孔的主要结构自外向内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
24. 指认进出梨状肌下孔的主要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阴部神经。
25. 指认进出坐骨小孔的主要结构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骶结节韧带围成。
结构由外向内侧依次为:阴部内动静脉,阴部神经。
26. 指认(颈前区)肌三角的境界及其中的主要结构有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又称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
三角浅面的层次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
内主要有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及其相关的血管神经。
27. 指认分布至甲状腺的动脉及其起源,以及甲状腺手术时分别在何处结扎它们较为适宜。
成对的甲状腺上动脉:起自颈外动脉起始处的前壁,行向前下,途中发出喉上动脉,随喉上神经内支穿甲状舌骨膜进入喉内,本干至甲状腺侧叶上级分支进入腺体。
一般分为3支,1支至腺的前面,1支经腺的后面,另一支沿峡部上缘与对侧者吻合。
成对的甲状腺下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的甲状腺干,沿前斜角肌的内侧缘上行,至第6颈椎的高度,呈弓形转向内侧,经颈动脉鞘后方潜入腺体下极的后面,通常分为上下两支,并与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有吻合。
甲状腺最下动脉:常较小,不成对,出现率为13.8%,一般起自主动脉弓或头臂干,沿气管颈段前上方上行,有峡部下缘进入腺体,并与其他甲状腺动脉分支吻合。
除上述外,还有来自气管、食管颈段动脉的小分支分不到甲状腺,统称为副甲状腺动脉。
28. 指认斜角肌间隙的境界和通过其中的主要结构(P120)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
(1)锁骨下动脉第2段及肋颈干,后者可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或第2段的后壁,向后上跨过胸膜顶,分为颈深动脉和最上肋间动脉。
(2)臂丛的5根,由颈5~8和胸1神经前支的大部分构成。
(3)胸膜顶29. 指认椎动脉三角的境界及其中的主要结构境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内侧界为颈长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
结构: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神经节。
30. 指认颈动脉鞘内的主要结构及其位置关系由颈筋膜中层包裹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而形成。
上起颅底,下续纵膈。
内容:在鞘内上部,颈内动脉位居前内侧,颈内静脉在其后外侧,两者之间的后方为迷走神经;在鞘内下部,颈总动脉位于后内侧,颈内静脉在其前外侧,迷走神经行于二者之间的后外方。
毗邻:于鞘的浅面,有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下腹,颈袢及甲状腺上、中静脉;在鞘的后方,有甲状腺下动脉横过,隔椎前筋膜有颈交感干,椎前肌和颈椎横突等。
在鞘的内侧,有咽和食管、喉与气管、甲状腺侧叶、喉返神经。
31`指认颈丛的4个皮支及其分布区P104枕小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偏上勾绕副神经,向后上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分布于枕部和耳廓背面的皮肤耳大神经浅出后,伴随颈外静脉在胸锁乳突肌表面垂直上行,分布于耳廓及腮腺区皮肤颈横神经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向前内侧横行跨越胸锁乳突肌表面,分为上支和下支分布于颈前区皮肤锁骨上神经多分为内侧、中间、外侧3支行向下,跨锁骨至肩和上胸部,分布颈前外侧部、胸上部和肩部神经。
32 指认前斜角肌周围的主要神经P120膈神经位于前斜角肌的浅面;颈交感干和星状神经节位于前斜角肌内侧;臂丛的五根(颈5--8和胸1前支的大部分)位于前斜角肌后方;臂丛的三干(上干由颈5-6神经前支汇合形成,颈7脊神经前支自成中干,颈8和胸1前支大部分形成下干)33 指认两侧的喉返神经并简要描述二者在行程上的差别P114为迷走神经的分支,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返行,位置深,行程长,多数行于气管食管旁沟内,经甲状腺下动脉的后方交叉上行;右喉返神经勾绕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返行,因其位置偏外偏浅,行程短,在气管食管旁沟内的走行多偏浅,经甲状腺下动脉前方与其交叉或穿经动脉分支之间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