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杂糅与样式融合:类型批评视域下的2016年度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批评的多元取向

中国电影批评的多元取向作者:贾磊磊毛珺琳来源:《创作与评论》2017年第20期一回顾2016年的中国电影批评,批评话语的多元化是本年度呈现的最显著特征。
首先是学者坚持电影批评的独特立场,从个性的角度对电影本体、电影创作、电影产业、电影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探讨,与新的话语体系和跨学科理论进行对话,丰富了电影理论批评的成果,拓展了电影批评的视野,开拓了电影批评的方法与路径。
例如在探讨中国当下的电影理论建构时,《新学院派电影创作的立场、精神与价值诉求》一文提出电影创作“新学院派”应持有的立场,即“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电影美学新标准(新标志、新风潮)。
”《重审电影理论及其发展思路》的作者则认为当下中国电影理论陷入困境,其原因是“过于人文化”,即过于依赖人文学科的传统方法。
而对于后现代语境中的当下电影理论来说,真正“具有扩展的概括力与阐释力”的“话语力量应当以电影特殊的视听语言、叙事结构、美学形式为研究起点,向情感、心理不断延伸,并最终落实在思想、精神、价值等形上状态。
”其次是批评对象的多元化观照,除了电影本身之外,学者还对多元化批评体系的建构进行讨论,更多将目光投向了政策和科技领域,探讨如何看待国家文化政策对电影的指导作用,体现在诸多文章中都对《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给予厚望;探讨电影批评如何与国家的话语体系相结合从而促进创作实践,例如《“中国梦”影视研究:历史过往、框架预设与实践互动》的作者将“中国梦”与影视研究相结合,认为通过对“中国梦”精神内核的充分把握,可以实现对电影创作进行批评引导与理论创新,从而“推进影视创作与传播的质量提升与内涵提质”;探讨如何从理论层面审视VR、互联网等技术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等前沿问题,其中《虚与实的光影尝试——浅谈虚拟现实电影的观赏特性》《巨幕、立体到VR:影像“距离”空间的补全》认为vR技术会“重构电影观赏方式”,使其呈现“碎片化、互动化、沉浸式”的特点,并且补全了“影像遗失的‘距离’维度”,但同时,VR使电影造成“画框”消失,如何在立体影像的环境下重构视听语言以及迎合观众心理特性,这仍然是创作者和学者需要持续关注和探索的领域。
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 叙事伦理与话语建构

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叙事伦理与话语建构作者:***来源:《电影评介》2024年第08期【摘要】电影共同體美学以共同体叙事为基础,采用共情叙事策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向世界,在与观众产生强烈共情的同时,构建了大众共识、审美共通的价值空间。
在共同体美学立场下,电影创作需要以开放、包容的思维为基础,利用最新制作技术,继承、整合各类电影美学理论,探寻受众审美、喜好等共通点,以融通性叙事话语,建立创作者与受众的共同体,并在与观众对话、沟通等深刻的情感互动中,促进“自我”与“他我”实现共情共振。
本文通过对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和叙事伦理进行解读,建构合理的叙事话语,以不断增强我国电影艺术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电影共同体美学;理论支撑;叙事伦理;话语建构2018年11月,我国学者饶曙光与张卫、李彬等进行“再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的讨论过程中,提出了“共同体美学”的概念。
[1]随后,饶曙光结合我国电影产业、文化消费环境和国际交流等现实,对电影共同体美学的基本思路进行论述,提出“共同体叙事”的文本设置、“共同利益观”的产业思维以及立足“我者思维”的“他者思维”。
[2]中国传统美学理论、西方文艺思想、相关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理论为电影共同体美学的发展提供学理基础,大众多样化的审美偏好、基于共同利益目标的电影产业为电影共同体美学建构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通过对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要素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度挖掘,在探寻共同体美学理论话语的同时,不仅有助于观众产生更加强烈的、直观的情感共鸣,也为“电影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一、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电影共同体美学是我国学者提出的“原生性理论”,既受观众观影心理、审美接受等理论影响,也有心理学、社会学和电影学等理论支持,作为一种融合东西方审美理论的动态思想,其思想内涵、理论外延也在实践应用中不断丰富和拓展。
(一)心理学理论支撑:共情理论与审美共通感法国学者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认为:“电影不是被思考的,而是被知觉的。
句式杂糅的病句类型

句式杂糅的病句类型病句是指在表达上存在语法、逻辑或修辞上的错误,影响语言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在众多病句中,句式杂糅的病句类型是比较常见且容易犯的错误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句式杂糅的病句类型及如何避免这类错误。
句式杂糅是指在一个句子或段落中,不同句式或结构被混合在一起,导致句子结构混乱,表达不清晰。
这种病句类型常见于语言表达不太流畅或写作时思维不够清晰的情况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句式杂糅病句类型:1. 主谓不一致句:例如,“他学生们一起作业去了”,混合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句式结构,使得表达混乱不清晰。
2. 时态不一致句:例如,“昨天他看了电影明天准备去购物”,混合了过去时和将来时的时态,造成了句子逻辑混乱。
3. 语态不一致句:例如,“他给批评完毕的作品”,混合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使得句子结构不通顺。
4. 前后关联不一致句:例如,“因为下雨,他今天去参加了运动会”,混合了原因与结果关系,造成了句子逻辑不清晰。
为避免犯句式杂糅的病句类型,在写作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清晰明了的表达思维:在写作之前,可以先构思好文章结构和逻辑顺序,确保思路清晰,避免句式混乱。
2. 熟练掌握语法知识: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掌握不同句式和结构的使用方法,避免混杂使用不同的句式。
3. 多加练习与修正: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多加练习,不断修正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避免句式杂糅的病句类型,提高写作表达的质量和准确性,使得文章更加通顺流畅,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让我们在写作中更加注重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避免犯错,提高写作水平。
电影类型研究的“语义

◆“类型电影研究”专题(主持人:龚艳) “类型电影”研究是电影研究的重要领域。
源于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电影类型分类,至今依然是电影创作的重要范式。
很多影片通过多类型叠加,为原本单一类型赋予新的意涵,而近年来文艺片也频频以类型片样式进入观众视野。
中国电影的类型片在很长时间内发展是不均衡的,比如科幻片也就近十年来进入了一个蓬勃时期,罪案片也依托各大视频平台以剧集的方式繁荣起来。
本期3篇文章分别从类型电影研究方法、中国科幻电影和韩国黑帮片进入类型电影这一议题。
美国爱荷华大学电影艺术系荣休教授里克·奥尔特曼是类型电影研究领域的专家,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师褚儒翻译的《电影类型研究的“语义/句法”方法》是里克的重要研究成果。
他在文中借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提出“语义/句法”作为类型研究的并行切入口,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跨类型关系,并通过把握语义和句法的多重联系在电影分析、类型理论和类型历史之间建立关联。
类型经由语义或句法的变动而“演变”的问题为当下的类型电影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
复旦大学龚金平副教授的《中国(大陆)当代科幻片的形式特征与文化内涵》梳理了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科幻题材的概貌,并对国产科幻片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出了思考。
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杨飞的《暴力·柔情·喜剧性:韩国黑帮片中的几种常见元素》,将看似矛盾的杀戮、爱情、喜感在黑帮片中的杂糅和演进进行分析,而类型的叠加、融合、变形也正是经典类型获得新生的不二法门。
电影类型研究的“语义/句法”方法里克·奥尔特曼文/爱荷华大学电影艺术系 美国 爱荷华褚 儒,张甲港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摘 要:现存的类型研究存在固有矛盾和局限,包括包容性的定义标准与排他性标准之间的对立、结构主义类型理论与类型历史的不符、仪式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之间的矛盾。
类型定义的两种方法中,语义方法强调类型的构成要素,句法方法则更重视要素组成的结构。
当代中国电影现状

《雨人》(巴里·莱文森导演,1988)
几种批评样式
作者批评:作者批评主要在尊重电影“作 者论”的基础上,结合电影作品去探讨创作电 影作品的作者与其文化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既 是斯皮尔伯格个人创造力的展示,也是好莱坞 文化工业和美国大众口味的体现。
几种批评样式
类型批评:类型批评主要在类型片创作规范 的基础上,追寻特定作品中体现的观众思维方 式、志趣等精神特征,以及来自社会文化语境 的影响。
2. 中国各种大众传媒上经常出现的影视动态、 导演访谈、明星逸事和公众评论等新闻、访谈、 逸事与批评的杂糅形态。
八、当代电影批评形态
与文化类批评
3. 大众类批评是指普通观众对电影的日常言谈, 这种日常言谈虽不如专业批评那么权威,也不如新 闻批评那么具有魅惑力,但却自有其常识和视野, 反映出观众所处的日常生活境遇和时尚趣味。
这类影片较多表达80、90年代文化变革中人 文知识分子的旨趣,表现出社会和文化精英 向往的理性沉思、社会批判和美学探索旨趣, 简称高雅型大众片。
《秋菊打官司》(1992) 《巫山云雨》(1995) 《黑骏马》(1995)
当代中国电影的三种类型
3.呈现出毫不遮掩的或彻底的大众文化取 向,竭力投合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 简称大众型大众片
4. 文化类批评是指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里的人 文学者对于电影作品和现象的学术观察,主要体现 为学术专著和批评论文。
文化类电影批评的特色
文化类批评要求批评者具备多方面的学 术资源 。
1.电影领域的知识联通 2. 电影与其他文化形态的跨学科联通 3. 文本的个性化体验
几种批评样式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立足于影片文本,着 眼于一些有意味的影像、有意义的叙事或有 用意的视听元素,进而挖掘这些影像、叙事 或元素的文化意义。
2024年北京电影学院《专业二 电影理论与批评(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考研真题

2024年北京电影学院《专业二电影理论与批评(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7×5)1.黄建新2.无声源音乐3.《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4.布莱顿学派5.上镜头性二、简答题(15×3)1.新好莱坞电影“新”在哪里?2.“谢晋电影模式”是什么?3.你如何理解电影的声画关系?三、论述题(35×2)1.运用电影理论,分析近年来国产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美学形式和思想特点。
2.论述“类型电影”和“作者论”电影在当今电影格局中的关系。
【北京电影学院简介】北京电影学院(Beijing Film Academy),位于北京市,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的艺术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合会(CILECT)理事学校和亚太地区电影年会执行主席,首家主持国家“863”项目的艺术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北京市留学生教学管理先进单位,2018中国科幻大会优秀组织单位,是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和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中心的挂牌单位。
学校现有文学系、导演系、摄影系、电影学系、影视技术系、表演学院、声音学院、美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视听传媒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职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等16个院系及研究生院、人文学部和思政部,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长片、动画片长片创作的院校。
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出品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
类型电影的杂糅与融合

类型电影的杂糅与融合作者:丁晨昀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1期摘要:《蝴蝶效应1》是由埃里克·布雷斯与麦凯伊·格鲁伯共同编、导的一部科幻电影,但是这部电影同时融合了爱情片、惊险片、科幻片等类型的特点。
通过对这部电影的解读,了解类型电影杂糅与融合的方式以及将不同类型融合与杂糅之后对电影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类型电影;杂糅;融合[中图分类号]:I2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1-0236-01《蝴蝶效应I》上映于2004年,由埃里克·布雷斯与麦凯伊·格鲁伯共同编、导。
这部从创作到拍摄完成整整花了七年的时间的科幻电影,结合了惊悚、悬疑、爱情等多种元素,将一些对普通人来说晦涩难懂的科学猜想和哲学思想转化成了充满想象和惊悚,却不乏温情的故事。
“一只蝴蝶在纽约的中央公园的小黄花上扇动了一下翅膀,于是东京掀起风暴,电闪雷鸣。
” 这便是蝴蝶效应,也是电影主要表达的内容。
而这部电影在宣传时期,被定位为科幻电影。
一、科幻60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了“虫洞”理论。
虫洞是任何时间穿梭的节点,是各种事情发生的交集。
根据这一理论,说明了人类只要找到对应的时间节点,也可回到过去,而对一些人,一些事的改变可以使命运铺轨他处,改变命运成为了可能。
这样的故事就在影片《蝴蝶效应I》中发生了,一个充满着原罪情结和迷幻色彩的故事。
一个有着厄运宿命的男人,妄图运用自己与生俱来的穿越时空的能力,将思维输入到幼年时期的体内,以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命运。
结果命运出现了更加荒诞离奇的命题。
“蝴蝶效应”中,蝴蝶的动作通过长距离的转化,最终成为一场飓风,而本片通过十几年的时间来映射人生的变化和影响。
少年时的某个事件就好像蝴蝶扇动翅膀,情节的每一次变化都是通过改变蝴蝶的小动作来控制,从而改变了十几年后的人生。
男主角埃文为了改变女朋友凯丽和自己的命运,一次次地通过自己的记忆片段回到过去,企图寻找最美好的结局。
中考专项复习——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B.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种类繁多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 C.大数据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 据。 D.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花艺课”等课程。
2.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全国 创造了条件。( × ) 错误类型:主语残缺 改正:删掉“由于”。 3.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广告模特的体形越来越瘦,已经伤害到年轻女性 的自我评价。( √ )
4.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独立自主地研制、发射、跟踪和检测地球同 步通讯卫星的能力。(×) 错误类型:谓语残缺 改正:在“已经”后加“具备”。
解析:A.宾语残缺,在“超负荷运转”后面加上“的状态”;B.主语残缺,删掉“随 着”;C.谓语残缺,在“安全整治”前面加“展开”。
类型3 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的主要特征是词语意思重复,造成句子语义不清晰,不简 明。主要类型包括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和修饰成分赘余。此外,程 度副词、文言词汇、成语和约数词使用赘余的情况也是常见的。如:不断(继 续),十分(更加),诸(之于),忍俊不禁(笑),漫山遍野(到处),大约 (左右)······
3.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流 了多少鲜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啊!(×) 错误类型:主语赘余 改正:“这些革命战士”是赘余的主语,应该删掉。 4.我们学校的张老师负责掌握管理全校的行政事务。(×) 错误类型:谓语赘余 改正:“负责”与“掌握管理”重复,应删掉其一。 5.教育是传播优秀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6年 的 中 国 电 影 市 场 , 以4 5 7 . 1 2亿 元 的 票 房 成绩收 官 , 并 未达 成 6 0 0亿 票 房 的美 好 愿 景 。 而 事 实 上 , 票 房仅仅 是评 估 电影 的一 个 指 标 , 票 房增 幅 的锐 减 , 对 于这个 国家 电影 的未 来 来 说 表 现为对 《 西 游 记 》、 《 长城 》 等本
土历史 文化 素材 的 开掘 与 重 塑 , 另一方面 , 则 可 以 显
、
魔幻片: 本 土与 西化
见 寻求本 土 化类 型样 式 拓 展 空 间 可 能性 的努 力 。受 制 于 市场对 喜 剧 的偏 爱 , “ 魔 幻 +喜 剧 ”的 类 型 模 式
( 许安 、 杨 龙 澄 导 演 )、 《爵 迹 》( 郭敬明导演 ) 、 《 西 游
记 之 孙 悟 空 三 打 白 骨 精 》( 郑保瑞 导演 ) 、 《 美 人鱼》
( 周 星 驰 导 演 )、 《 盗 墓 笔 记 》( 李 仁 港 导 演 )、 《 长城》 ( 张艺谋 导演 ) 等魔 幻片 或 折 戟沉 沙 , 或 引 发争 议 , 或 票 房成 功 , 虽 命运 各不 相 同 , 口碑 大 相 径 庭 , 但 其 中部 分 影 片所 呈 现 的 本 土 化倾 向却 是 颇 为值 得 关 注 的 。
口 陈 晓 云, 等 类 型 杂 糅 与 样 式 融 合: 类 型批 评 视 域下 的2 0 1 6 年 度中 国 电 影
类 型杂糅 与样 式融合 : 类 型批评视 域 下 的 2 0 1 6年度 中 国 电影
陈晓云 , 李卉
( 1 . 中国美术 学 院 影 视与动 画艺 术学 院 , 浙 江 杭州 3 1 0 0 2 4 ; 2 . 北 京 师范大学 艺 术 与传媒 学 院 , 北京 1 0 0 8 7 5 )
者 ”即使 数 量 并 不 多 , 却 依 然 成 为 更 值 得 关 注 的 电 影 现象 ; 另一 方面 , 不 同类 型 问 的相 互 杂 糅 与 融 合 , 则持
续 推动 着类 型与 样式 的拓展 与变 化 , 从 而 形 成 了 中 国 式 类 型 电影 的 多 重 变 奏 。
一
影 像革命 , 极 大 地 拓 展 了 人 类 想 象 力 表 达 的 新 的 可 能 性 。魔 幻 电影作 为一 种 高 度依 赖 现 代 影 像 技术 的类 型片 , 似 乎逐 渐 接 棒 由张 艺 谋 的《 英 雄 》开 启 的 古 装 功 夫大 片 , 以强大 的 明 星 阵容 、 炫 酷 的特 效 技术 以及 民族神 话 的现 代 演 绎 , 而 成 为 电 影 市 场 上 的 票 房 主 力 , 从 而 开 始 树 立 “国 产 大 片 ” 新 的 产 业 标 杆 。经 历
7 5 I 中文社会 科学引文索引 ( C S S C I ) 来源期刊 艺术 百家 2 0 1 7 年第1 期 总第 1 5 4期
HUNDRED S CH O0LS I N ARTS
口
文章编号: 1 0 0 3— 9 1 0 4 ( 2 0 1 7 ) 0 1— 0 0 7 5—0 6
摘 要 : 文章 拟在 类 型批 评 视 域 下 , 描 绘 与分 析 2 0 1 6年 度 中 国 类 型 电 影 的 创 作 状 况 。
这 一 年 度 的 中 国 类 型 电 影 逐 渐 脱 离 了 同 质 化 困境 , 个 人 风 格 的 注 入 与 本 土 文 化 的 发 声 提 升
2 l世 纪 以来 依 托 数 字 技 术 而 兴 起 的 方 兴 未 艾 的
作者简介 : 陈晓云( 1 9 6 3一 ) , 男, 汉, 浙江东阳人 , 北京 电影学院文学( 电影学 ) 博士, 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 北京 师范大学新媒体影像研 究 中心主任, 北京师范大 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 学博 士后科研流 动站合 作导 师, 中国 电影 家协会理论评 论委 员 会副会长,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 教育部全 国学位 与研 究生教育评估专家 , 国家社科 基金及教育部 人文社科研 究等项 目评审专 家, 多个影视 奖项评委, 多所大学客座及兼职教授。研究方向: 影视 艺术评论 , 电影历史与理论。
件坏事 儿 。相反 , 在 这 样 的 背景 下 , 或 许 恰 恰 意 味 着
多 年 来 笼 罩 着 中 国 电影 的 资 本 泡 沫 渐 次 消 亡 的开 始 , 也意 味着作 为观 影主体 的观众心 理渐 趋理 性 , 内 容 与 品质愈 加 成 为大 浪 淘 沙 之 后 的 “ 真 金 ”, 同 时 又 进 一 步 影 响 着 观 众 的 选 择 与 创 作 的 走 向 。 近 年 来 深 陷 同 质 化 创 作 泥 淖 的 类 型 电影 , 于 2 0 1 6年 出 现 了 一 些 整 体 性 的变化 , 一 方面 是 , 个 人 风 格 的 更 多 注 入 在 一 定
程度上 提 升 了类 型 电 影 的 艺 术 品质 , “ 类 型 中 的 作
了初期 的技 术探 索之后 , 中 国 魔 幻 电影 逐 渐 摆 脱 了对
视 觉奇 观 的生搬硬 套 与炫耀 式展 现 , 开始更 多探 索本
土化 的技术 运 用 与故 事 表 达 。2 0 1 6年 , 《封 神 传 奇 》
了类 型 电影 的 艺 术 品 质 , 不 同类 型 间 的 相 互 融 合 与 借 鉴 成 为 显 著 的 创 作 特 征 , 推 动 着 类 型 电 影 自身 的 样 式 拓 展 与 变 化 , 形 成 了 中 国 式 类 型 电影 的 多重 变 奏 。
关 键词 : 电影 艺术 ; 2 0 1 6年 ; 中国电影 ; 类型批 评 ; 类型 融合 ; 创 作 状 况 中图分 类号 : J 9 0 文献标 识码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