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中的知人善任思想

三国演义中的知人善任思想

三国演义中的知人善任思想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其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是知人善任,即通过准确洞察人才的特点和能力,并将其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以发挥其最大的潜力。

这一思想在小说中得到广泛的展现,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对人才选拔和任用的重要启示,也开拓了人们的智慧和眼界。

本文将通过对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来探讨其中的知人善任思想。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被人们所熟知的人物之一。

他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也是知人善任思想的杰出代表。

诸葛亮深谙人性,精于观察和分析人才的特点。

他曾经借走魏延的人头来试探其忠诚度和能力,经过仔细观察,他得出了魏延忠诚而能力卓越的结论,并相应地提拔了他为大将军,使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诸葛亮还通过策略和智慧,挖掘出了许多贤能之士,如刘禅、姜维等,将他们任用在重要的岗位上,以发挥他们的才华。

这些例子都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知人善任思想,他在选拔人才、安排任职时准确洞察了人才的特点和潜力,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曹操以统一中国、守卫国家为己任,他也是一个知人善任的典范。

曹操是一个胆识过人、眼界独到的人,他能够准确把握人才的能力和优势,并在适当的时机将他们任用。

他不仅重用了荀彧、郭嘉等谋士,而且还提拔了许褚、夏侯渊等武将,使得自己的势力日益壮大。

更重要的是,曹操能够善于发现并用人,他敬重和信任能力强的人,尤其是那些敢于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人。

例如,他曾经利用荀攸的设计成功招降了吕布,从而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曹操的成功得益于他对人才的正确评估和善于运用,他的知人善任思想使得他建立了强大而稳固的国家。

除了诸葛亮和曹操之外,刘备也是一个知人善任的典型代表。

刘备拥有出色的胸怀和宽容的品质,他能够包容他人的长处,既能吸纳江东的人才,又善于包庇一些过去与自己有隔阂的人。

刘备还展现出了他的人才鉴定能力,他曾发现了邓芝的才华,将他推荐给诸葛亮,从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用人观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用人观

作者: 段其海
作者机构: 哈克森企业集团
出版物刊名: 学理论
页码: 43-44页
主题词: 曹操 三国演义 选贤任能 人才 庞德 经济因素 张辽 关羽 东汉末年 知人善任
摘要: 打开《三国演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年代。

东汉末年,王室衰落,各路诸候峰涌而起,都想战胜对手,独霸天下。

然而,唯有曹操由小到大,由弱至强,最后,以鼎之一足,分立中原,统一了北部中国。

究其原因,我们就会发现,曹操的胜利,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之外,能够选贤任能,重用人才,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三国演义对我们生活或工作的启示

三国演义对我们生活或工作的启示

三国演义对我们生活或工作的启示《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历史风云的小说。

它以战争为主线,通过对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生动描写,呈现了一个时代的巨大历史变迁。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对我们生活和工作也有许多启示:1、战略思考: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

通过对三国演义中战略谋划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策略,以及如何通过合作与竞争来达到目标。

2、团队建设:在《三国演义》中,每个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的智囊团,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来制定战略。

这启示我们在工作中要重视团队的力量,通过有效的团队合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3、灵活应对变化:三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各种势力不断消长。

这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学会适应变化,抓住机遇,勇于创新。

4、领导力:刘备、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有各自的领导风格,通过他们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可以学习到领导力的真谛。

例如,刘备以仁爱待人,曹操则既雄才大略又心狠手辣。

这些性格特质和领导风格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5、信息与情报的重要性:在《三国演义》中,各方势力都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如诸葛亮通过“空城计”成功欺骗了司马懿。

这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重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6、坚持原则与底线:虽然《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人物为了达到目的会采用各种手段,但也有一些人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例如关羽,他始终坚持“忠义”二字。

这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忘记保持自己的道德原则。

7、学习能力:在三国中,各路英雄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

无论是武艺还是兵法策略,他们都不断地学习和改进。

这启示我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8、心态与决策:在面对困境时,《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如司马懿在失利时的隐忍。

这告诉我们,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理智对于做出正确的决策至关重要。

三国演义对工作的启示

三国演义对工作的启示

有关《三国演义》对工作的启示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历史变革的小说。

虽然它是一部历史小说,但它对工作的启示也是非常深刻的。

有关《三国演义》对工作的启示如下:
1.战略规划:在《三国演义》中,每个势力都有自己的战略规划,包括争夺领土、资
源、人才等。

在工作场所中,我们也需要制定自己的战略规划,包括职业发展、项目目标等。

通过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2.团队合作:在《三国演义》中,各种势力之间的斗争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

只有通过
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团队合作,通过协作和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领导力:在《三国演义》中,各种领袖人物都具有独特的领导风格和魅力。

他们能够
吸引和留住人才,带领团队取得胜利。

在工作场所中,我们也应该注重领导力的培养和提高,以便更好地带领团队向前发展。

4.人才管理:在《三国演义》中,各种势力都在积极争夺人才。

人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因素之一。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注重人才的管理和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储备和激励机制。

5.沟通能力:在《三国演义》中,各种势力之间的沟通都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良好的沟
通,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协调各方利益和需求。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便更好地与同事、客户和领导进行交流和合作。

三国演义给人的启示

三国演义给人的启示

三国演义给人的启示《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四大经典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战争情节和深刻的政治思考而闻名。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文学艺术的价值,更是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以下是与《三国演义》相关的一些启示。

1. 团结合作的力量:《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鲜明而丰富,展现了各种各样的角色与性格。

然而,在故事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个人的力量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诸葛亮与刘备、关羽与张飞的合作是很好的例子。

团结合作使得他们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2. 政治智慧与谋略:《三国演义》中的众多政治家都展现了出色的智慧和谋略,如曹操、刘备和诸葛亮。

他们懂得在战争和政治斗争中使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其中的重要启示就是政治智慧和谋略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个人领域还是在群体和组织中,只有具备一定的政治智慧和谋略,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3. 忠诚和背叛的价值观:《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情节涉及到忠诚和背叛的问题。

比如,关羽对刘备的忠诚,曹操的背叛,张飞对刘备的忠诚等等。

这些情节提醒我们,忠诚和背叛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

忠诚意味着对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坚守,而背叛则意味着对这些信仰和价值观的放弃。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忠诚或背叛给我们带来了深思,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并以此为准则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4. 兵法和军事智慧:《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情节是整本小说的核心。

这些战争情节充分展现了各种各样的兵法和军事智慧。

例如,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火攻,长坂坡之战中张飞的连环铠甲等等。

这些战争情节给我们带来了军事智慧的启示,例如在战争中要灵活运用各种兵法,善于运用战术和战略,以达到最好的战争效果。

5. 勇气与胆识: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角色在面对战争和困境时展现出了勇气和胆识。

他们能够坚定不移地面对困难和危险,勇往直前。

这样的勇气和胆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读《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启示与感悟(最终5篇)

读《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启示与感悟(最终5篇)

读《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启示与感悟(最终5篇)第一篇:读《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启示与感悟读《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启示与感悟《三国演义》对我们大家来说都不陌生,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这里有很多领导、同仁都研读过,也都了解书中的内容。

我读三国是从上大学的时候开始的,那个时候对三国并没有什么好感,只是认为做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应该读一下我国的名著,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

初读三国,就被书中的故事情节给迷住了。

比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空城计、七擒孟获等。

关羽的义气千百年来成了男人心目中的典范,被封了神。

张飞的鲜活个性,诸葛亮的高超智慧和谋略;周瑜的英才早逝等等都让我着迷,爱不释手。

三国绝对是一部好书,百看不厌。

随着年龄的增长,再看三国,突然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不单单是一个故事了。

三国之所以成为古典名著,除了故事的精彩,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让人品味人生,品味一些做人的道理,这才是书中奥妙之处。

三国最成功的一个方面就是写人物,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鲜活,有血有肉!但在写人物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做人做事一切都不能“过度”。

过度了,本来是好的也会变成坏的。

这是我读三国从中得到的一点体会。

曹操:可以说是三国中最成功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

就这么集各种优点于一身的人物,却也有着致命的缺点!“多疑”,这也是写的最多的地方。

诸葛亮在多次与曹操的较量中都充分利用了他的缺点,就连傻张飞在长板坡都知道利用疑兵之计使曹操上当!“多疑”最终也藏送了他的生命,这不能不让人有点扼腕惋惜!他有偏头痛,但在当时,华佗是唯一能救他性命的人!当华佗要给他开颅做手术时,他当时就疑心华佗有意害他,以致最终把华佗扔进大狱!死在狱中。

同时也宣告了曹操自己的死期将近!读到书中这段时,我不禁感慨,这样一位英雄,却偏偏生性多疑,如果没有这个缺点,再多活几年,历史是否可以改写呢?小说中另一个男主角关羽。

大英雄吧?过五关斩六将,割骨疗伤。

三国演义的人生道理

三国演义的人生道理

三国演义的人生道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名著《三国演义》是一本熠熠生辉的作品。

它以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为基础,精彩地展现了那个动荡的时代。

除了其战争和政治的描写,这部作品也蕴含了许多宝贵的人生道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三国演义中所揭示的人生智慧,并从中汲取启发。

1. 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远见和能力使得他能够聚集人才,构建强大的政权。

而刘备则以他谦逊和善良的本性,吸引了许多有才华的人加入他的团队。

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团结使得他们能够取得许多辉煌的战绩。

这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人的才华和力量都是有限的,但是当我们合作时,我们可以共同克服难题,取得更大的成就。

2. 谦虚与坚持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一个备受尊敬的角色。

尽管他有惊人的战斗力和军事技巧,但他始终保持着谦虚的态度。

他对刘备和他的上司虽然忠诚,但从不显示出自大和傲慢的态度。

这种谦虚给了他许多忠诚的追随者,并帮助他在危难时刻保持了冷静。

同时,关羽的坚持也是他的特点之一。

无论是在囚禁期间还是最后一战中,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这启示我们,谦虚和坚持是实现成功的关键品质。

3. 谨慎待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有忠诚的也有诡计多端的。

其中代表性的人物是草船借箭的黄盖。

他敏锐地观察了曹操的虚实,并因此可以通过轻松的把戏来欺骗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应该保持警惕和谨慎。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不要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

4. 调整心态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人物经历了失败和挫折。

然而,他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而是从中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例如,刘备多次遭受失败,但他从未放弃对自己事业的信心。

相反,他总是能够面对困难,找到新的机会,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告诉我们,面对失败和逆境时,调整心态对于重新获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5. 信任与背叛《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关系复杂,涉及到信任和背叛的问题。

曹操虽然拥有众多忠诚的追随者,但他也无法完全信任他们中的每一个人。

三国演义曹操说的名言蕴含的道理

三国演义曹操说的名言蕴含的道理

三国演义曹操说的名言蕴含的道理1.“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这话听起来很自私,可仔细想想,这就是在说人要先保全自己呀。

就好比在公司里竞争职位,你要是不先为自己打算,别人可不会手下留情,最后吃亏的就是你自己。

2.“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告诉我们英雄得有大志向和谋略。

拿创业者来说,不能只想着赚点小钱就满足,得像那些想要改变世界的大佬一样,有远大目标,还得有实现目标的好办法,不然怎么能在商海中闯出一片天呢?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感慨人生短暂。

就像我们年轻人,总觉得时间还多,天天玩游戏、刷视频。

可是回头一看,好多想做的事都没做,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溜走了,这时候才明白曹操的感叹有多真实。

4.“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这话是在说刘备和自己是英雄。

这就好比在一个行业里,能被最厉害的人认可,那说明你真有两下子。

你看那比赛场上,冠军说亚军是个值得尊敬的对手,那这个亚军肯定也是实力超群的。

5.“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夸孙权厉害。

这就像长辈看到别人家孩子有出息,羡慕地说,哎呀,我家孩子要是能像他那样就好了。

在学习上,看到别的同学成绩好又努力,家长就会希望自己孩子也能这样。

6.“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曹操懂得用人之道。

就像一个球队教练,手下有各种风格的球员,他要是能把这些人的能力都发挥出来,让大家齐心协力,那这个球队肯定能打出好成绩。

7.“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觉得自己对国家有稳定的作用。

这就好比在一个班里,如果没有班长维持纪律,大家都各自为政,那这个班不得乱套啊,肯定会有很多调皮的同学开始称王称霸。

8.“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曹操这是在表达对敌人的蔑视。

就像在考试中,学霸面对学渣的挑战,心里想的可能就是,你这点本事还敢来跟我比,简直是不自量力,就像曹操看颜良一样。

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曹操这话显示出他的志向高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作者:安丽晓
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02期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演义类小说之一,其中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不仅深入人心,还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与智慧,本文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与人力资源思想进行分析,发散性思考了《三国演义》中曹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以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科性与艺术性,深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探索。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人力资源管理当代社会启示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争霸的历史故事,其中包含了200多个历史人物形象,以丰富的社会形态为读者展现了忠于历史的艺术作品。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小说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曹操、刘备、孙权的用人之道,通过对人才管理的智慧,以充分发挥人才在“争霸”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取得竞争中的制高点,历史的发展确如小说中所揭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完胜成就了历史人物在当时的历史地位。

曹操,生于公元115年,卒于公元220年,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凭借卓越的政治军事管理方面的才能奠定了曹魏政权,统一了北方地区,并与蜀、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

在曹操的统治之下,黄河流域一度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复苏、社会风气好转的局面,由此可见,曹操对人力资源管理深谙人性。

一、《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与人力资源思想分析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属于冷情、胆大和狡诈的综合型,曹操之所以被称为枭雄,就是因为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参半,他对求贤的强度,与残害贤士相等同,他曾说过“宁我负天下人,休天下人负我”,书中写到他知道误杀了吕伯奢的家人后,也将错就错地将吕伯奢也杀掉了;还有对他忠心耿耿的荀彧,在反对曹操进爵后被逼自杀。

曹操的残忍、狂暴的性格在这些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为后来他的失利埋下了导火线。

尽管在“争霸”的征途中充满了血腥和危机,但曹操的人力资源思想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三国演义》中曹操对人才的态度可以用四个字进行总结,就是“唯才是举”,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大背景与大环境的因素。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对东汉政权进行了打击,并削弱了当时政府的控制,从而导致“自由竞争”局面的出现。

“争霸”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领导人成为一名伯乐唯才是举,还需要有真正能力的千里马。

曹操为了得到贤才,组建了青州军,先后进行招贤纳士,在赤壁之战后,总结战败经验,求贤若渴的认识越加深沉,甚至先后定下《求贤令》、《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和《举贤勿拘品行令》。

面对贤才,曹操竟然能不顾自身形象,未着鞋袜就起身相迎。


贤令的颁布是曹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第一步,将人才引进来,才能使人才为己所用。

曹操对贤才引进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才”,不管出身如何,他都惜才爱才,最为典型的就是降将张绣,面对张绣的假意投降,甚至在取了他的亲人性命之下,曹操都能尽释前嫌并与张绣结亲,由此,曹操对贤才的大度可见一斑。

人才的善用贯穿事业成功的始终,宽厚地对待下属,取得的回报可能会是成功路上的一个上升台阶,这就是曹操用人的另一个思想“以人为本”。

俗话说,世上无完人,对人才的运用也是如此,曹操在对属下的运用和管理中,深知人才自身的优势价值,并进行合理的安排,例如,将廉明正派的崔琰安排为官员选拔职位,将忠厚老实的任峻安排屯田等,都是发挥了人才自身的优势并进行合理运用,这些安排都体现了曹操“知人善任”的用人思想。

二、《三国演义》中曹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对人才的管理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系,即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当代社会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总结出一个复杂的进程,从招聘到录用,从培训到考核,从晋升到激励等都是一项巨大的学问,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恰恰也体现了这一点。

1.对招聘与录用的启示。

《三国演义》中曹操对人才的引进非常重视,已经达到了一种求贤若渴的状态,从人才的识别和招揽上,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如下达招贤令、举贤纳士等举措。

当代社会中,对人才的招聘也可借鉴这些方面,例如对内、对外的招聘和与猎头公司合作等方式。

当代社会中,企业的招聘一般是内部竞聘和外部招聘为主,当内部竞聘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时,急需吸收新鲜血液,促进内部的竞争意识,由企业外部发布招聘信息,通过对面試者的筛选,确定企业需要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这是最直接有效的人才招揽方式之一。

与猎头公司合作的招聘方式往往出现在企业中的高管层中,通过分析企业中的优劣,确定企业发展方向,从而确定企业需要哪类人才引进,以弥补企业对于管理发展的需求,这一类的招聘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尽管有“唯才是举”的观念,但其中徐庶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就是曹操招贤中的一大败笔,只因其态度动机不纯。

所以,招聘的有效性为后续的录用与工作的忠诚埋下了伏笔,而招聘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则需要从三方面进行考量,即是:专业技能、态度动机和个性偏好。

2.对培训与考核的启示。

人才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实际上是体现在培训与考核中的,夏侯惇是曹操身边的得力干将之一,不仅有勇有谋,还深得曹操赏识,于是就有了栽培之心,培养其理政适宜,终助曹操迅速平定北方各地,统一黄河流域地区。

当代社会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不仅是对人才自身的提升,还是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以发展的角度看待企业人才的培养,则需要从内部的培训开始。

首先要培养人才对企业的文化认同,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再针对性地对人才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

考核是与培训相匹配的评定制度,有效的考核能确定人才培训的效果与能力提升的高低。

建立适
合企业发展的培训体系和竞争模式,结合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综合对人才进行提升,取长补短,强化人才的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有效的价值与经济效益。

3.对晋升与激励的启示。

《三国演义》中对人才管理较为推崇的就是“以德服人”,尽管曹操的大部分思想认识与之相悖,但他的“善谋权,多机变”,注定了他善用“谋权”与“机变”的手法进行人才的管理,较为典型的就是曹操的“二哭典韦三哭郭嘉”的行为激励将士,明确了他“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的思想,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这在当代激励制度和晋升制度同时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具有较大积极意义的,但制度的善用需要注意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从人才的真正需求出发,建立在有效的沟通机制,从而形成和提高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激励体系的内容还需要包括健全的薪酬制度、福利待遇制度,为人才自身的未来发展进行考虑,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鼓励人才投身企业管理的环节中,不仅能提高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还能建立良性的人才运行机制,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结语
人才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有效运用,不仅是为了避免人才的流失,还是为了使企业在稳定中不断发展。

从《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中发现,将唯才是举、以人为本和知人善任,灵活应用于人才管理中,不仅能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良性互动,还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龙. 《三国演义》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启示[J]. 语文建设,2016,(18):85-86.
[2]缪怡婷,周心怡. 《三国演义》中曹操用人对现代人力资源的启示[J]. 现代商贸工业,2016,(02):100-101.
[3]钟峥.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 现代商业,2011,(35):173+172.
[4]周鹏.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探析——以人力资源管理为视角[J]. 语文建设,2014,(11):40.
作者简介:安丽晓(1999—),女,河北临城人,临城中学在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