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卷8 (1)
中医职业助理医师试题及答案

中医职业助理医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A. 心B. 肝C. 脾D. 肾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A. 望B. 闻C. 问D. 切3. 中医治疗原则中“治未病”的含义是:A. 治疗已病的人B. 预防疾病C. 治疗疾病D. 诊断疾病4. 以下哪个穴位不属于足厥阴肝经?A. 太冲B. 肝俞C. 期门D. 曲泉5. 中医中“五行”理论中,与“金”相对应的脏腑是:A. 心C. 脾D. 肺6. 根据中医理论,以下哪种情绪与“肝”相对应?A. 怒B. 喜C. 思D. 悲7. 中医中“八纲”辨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表里B. 寒热C. 虚实D. 阴阳8.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三因制宜”原则?A. 因人制宜B. 因时制宜C. 因地制宜D. 因病制宜9. 中医中“气”的概念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元气B. 宗气C. 营气D. 血10. 中医治疗中,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内治法”?A. 针灸B. 汤药D. 食疗答案:1-5 C D B D D 6-10 A D D D 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医中“阴阳”理论认为,以下哪些属于“阴”的范畴?A. 寒B. 静C. 内D. 虚12. 以下哪些是中医的“五味”?A. 酸B. 苦C. 甘D. 咸13. 中医中“五脏”包括以下哪些?A. 心B. 肝C. 脾D. 肾E. 胆14. 中医中“六淫”指的是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E. 燥15. 以下哪些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A. 辨证论治B. 治未病C. 个体化治疗D. 整体观念答案:11 ABCD 12 ABCD 13 ABCD 14 ABCDEF 15 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的状态。
()17. 中医的“五行”理论认为,五行之间只有相生关系,没有相克关系。
()18.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切”指的是切脉。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 五行学说b) 经络学说c) 阴阳学说d) 脏腑学说2. 中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古代文献?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千金方》d) 《景岳全书》3.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主要用于解释:a)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b) 疾病的发生和演变规律c) 经络的运行和调节机制d) 五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a) 望诊b) 问诊c) 切诊d) 摄诊5. 中医基础理论中,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等来推断患者的病情属于哪一种诊断方法?a) 望诊b) 听诊c) 闻诊d) 切诊二、简答题1. 请解释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气虚”和“气滞”的概念,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经络学说”是指什么?它对中医诊治有何意义?3. 请列举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六淫”是指哪六种外界因素,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经络”是如何运行的?请说明其主要路径和调节机制。
5.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五行学说”是指什么?请解释五行之间的相克和相生关系,并说明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联。
三、论述题请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阐述中医诊断与治疗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其应用方法。
考生可以自行选择心悦的中医理论,并展开论述,但需保证基本原则的准确表达和例子的合理性。
(文章限制字数已增加至1500字,考生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字数)。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目和答案大全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目和答案大全1. 中医基础理论1.1 问: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什么?答: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和气血津液学说等。
1.2 问:阴阳学说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答: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个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方面组成,阴阳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关系。
1.3 问:五行学说包括哪些内容?答: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方面,代表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和相互关系。
2. 中医诊断学2.1 问:中医诊断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中医诊断学的主要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2.2 问:望诊的内容有哪些?答:望诊包括面色、舌苔、舌质、脉象等观察内容。
2.3 问:问诊的重点是什么?答:问诊主要是通过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和病史资料,了解病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3. 中医治疗学3.1 问:中医治疗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中医治疗学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气功治疗等。
3.2 问:药物治疗中的中药有哪些剂型?答:中药的剂型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水剂等。
3.3 问:针灸治疗的原理是什么?答:针灸治疗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中医预防保健学4.1 问:中医预防保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中医预防保健的基本原则是防患于未然、调节阴阳平衡、保持心态平和、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
4.2 问:中医强调的养生方法有哪些?答:中医强调的养生方法有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情志调摄、适度运动、穴位保健等。
4.3 问:中医认为何种因素容易导致疾病?答:中医认为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体力透支、环境变化等因素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以上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目和答案的一部分内容,供参考学习之用。
具体考试内容以官方发布为准。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1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过度悲伤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结B.气乱C.气上D.气下E.气消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七情与五脏关系密切,过思则A.伤肝B.伤心C.伤脾D.伤肺E.伤肾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过度恐惧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结B.气乱C.气上D.气下E.气消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夺血者无汗”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化津B.气能生血C.津血同源D.津能载气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5.与口舌生疮关系密切的是A.心火B.胃火C.肝火D.相火E.胆火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6.瘀血所致出血特点是A.出血量多,色红B.出血量少,色暗C.出血量少,色淡D.出血量多,色淡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7.易发生”眩晕、抽搐”症状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8.最易导致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的是A.饮食偏嗜B.五味偏嗜C.饮食不节D.暴饮暴食E.饮食不足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9.决定病变虚实的病机是A.邪正的盛衰B.气血的盛衰C.脏腑的盛衰D.病位的表里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0.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A.正气抗邪B.邪气损正C.邪正相争D.正气不足E.邪气亢盛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1.与气的生成最密切相关的脏器是A.心、肝、脾B.心、肺、脾C.心、肺、肾D.肺、脾、肾E.肺、肝、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2.具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气A.卫气B.营气C.元气D.宗气E.真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3.元气的主要功能是A.贯经脉行气血B.护卫周身C.生命原动力D.化生血液E.固摄津液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4.与齿龈肿痛关系密切的是A.心火B.胃火C.肝火D.胆火E.相火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5.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6.气的运动称作A.气化B.气机C.元气D.气升降E.气出入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7.具有”发病急,变化快”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8.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称之为A.病因B.发病C.病机D.邪正斗争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9.过度安逸最容易导致A.气血运行不畅B.肾精化生不足C.心脾两虚D.气血津液虚少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0.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与特点的是A.正气B.邪气C.阳气D.阴津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1.“大汗亡阳”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2.与”梅核气”有关的病机是A.痰滞在肺B.痰迷心窍C.痰气交阻D.痰在经络E.痰饮停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3.“血府”是指A.脑B.女子胞C.骨D.胆E.脉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4.具有控制腠理开合、汗液排泄之气是A.卫气B.营气C.元气D.宗气E.真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5.易产生疼痛症状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火邪E.燥邪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6.行气与利水法并用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7.滋养目窍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血B.精气C.气D.津液E.谷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8.具有”滑利血脉”作用的物质是A.血B.精气C.气D.津液E.气血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9.性质稠厚,灌注于骨节脏腑起濡养子用的称为A.精B.气C.血D.津E.液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0.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A.为阴邪,易阻气机B.为阳邪,性开泄C.为阴邪,性重浊D.为阴邪,易伤阳气E.为阴邪,性黏滞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1.七情与五脏关系密切,过喜则A.伤肝B.伤心C.伤脾D.伤肺E.伤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2.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3.有形之痰是指A.痰核B.瘰疬C.硬结D.咯吐之痰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4.易发生热病和中暑的季节是A.春B.夏C.长夏D.秋E.冬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5.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正气B.邪气C.正邪抗争D.正气不足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6.行于脉内之气是A.卫气B.营气C.元气D.宗气E.真气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7.津液的生成与哪些脏腑有关A.肺、脾、大肠、小肠B.脾、胃、大肠、小肠C.肾、膀胱、三焦D.肺、脾、三焦E.肺、胃、小肠、三焦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8.专心致志过度研读导致饮食不馨的情志是A.过喜B.过思C.过忧D.过恐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9.月经的来潮与周期与哪三脏的关系最密切A.心肝肾B.心脾肾C.心肝脾D.心肺肾E.肺脾肾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0.疠气最突出的致病特点是A.强烈传染性B.易致气机阻滞C.易动风迫血D.易使瘀阻血脉E.易伤津耗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1.最易”迫血妄行”的邪气是A.风邪B.暑邪C.火邪D.燥邪E.湿邪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2.最易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黏难咯的邪气是A.风邪B.暑邪C.火邪D.燥邪E.湿邪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3.突然受惊可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结B.气乱C.气上D.气下E.气消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4.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是A.谷气B.清气C.营气D.肾中精气E.血液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5.易袭人体阴位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湿邪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6.瘀血引起的疼痛特点是A.病处游移B.病处喜按C.病处固定拒按D.夜间胀痛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7.最易引起心脾两脏同时损伤的情志是A.过喜B.过思C.过忧D.过恐E.过悲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8.其性轻扬向上,易袭阳位的邪气是A.风邪B.火邪C.湿邪D.寒邪E.燥邪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9.“气随液脱”理论基础是A.气能化津B.气能生血C.津血同源D.津能载气E.气能摄津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50.人体的气血津液生成依靠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51.暑、火、燥共同的致病特点和症状特征是A.开泄出汗B.伤津口渴C.生风动血D.困脾纳少E.伤肺干咳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中医基本理论的内容?A. 五行学说B. 阴阳学说C. 八纲学说D. 脏腑学说2.中医基本理论中,阳对应的属性是?A. 寒B. 热C. 阴D. 湿3.中医基本理论中,病因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六淫B. 五劳七伤C. 精神因素D. 饮食不当4.中医中,人体的防御系统被称为?A. 免疫B. 抵抗力C. 气虚D. 抗生素5.中医中,主要用于养生的方法是?A. 针灸B. 推拿C. 草药D. 饮食调养6.下面哪一种中药性质味道偏寒凉?A. 附子B. 生姜C. 人参D. 枸杞7.中医理论中,脉搏的数量和质地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情况?A. 中药的煎煮时间B. 病情的变化C. 饮食的调节D. 灼烧伤的程度8.下面哪一项不是中医的四诊之一?A. 望诊B. 问诊C. 听诊D. 切诊9.中医中,主要通过哪些方法辨识病情?A. 洗澡B. 摸诊C. 闻诊D. 拉诊10.中医基本理论中,气血的生成与哪一脏腑的功能相关?A. 心脏B. 肺脏C. 肾脏D. 肝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来描述万物变化。
阴阳是根据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进行划分的。
阴阳学说的应用包括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维护身体健康。
2.中医基础理论中,五行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以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来描述和分析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的原理包括相生相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应用于中医诊断、治疗和药物选择等方面。
3.中医基础理论中,脏腑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体器官为基础,研究脏腑之间的生理和病理关系。
脏腑学说的原理包括脏腑功能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它应用于中医诊断、辨证施治和养生等方面。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题题库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题题库一、中医基础理论1.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火对应的脏腑是哪一个?A. 心B. 肝C. 脾D. 肺2. 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阴阳是相互对立的B. 阴阳是相互消长的C. 阴阳是静止不变的D. 阴阳是相互转化的3. 根据中医理论,“肾”在五行中属于哪一行?A. 木B. 火C. 土D. 水4. 中医的“四诊”指的是什么?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摸C. 望、闻、问、听D. 望、闻、切、摸5. 中医中“气”的概念,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B.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C.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二、中医诊断学6. 中医望诊中,面色苍白多见于哪种病症?A. 气血两虚B. 肝气郁结C. 湿热内蕴D. 阴虚火旺7. 中医闻诊中,以下哪种气味与“湿热”相关?A. 酸臭味B. 腐臭味C. 腥臭味D. 恶臭味8. 中医问诊时,患者主诉“头晕目眩”,可能与哪些脏腑功能失调有关?A. 肝B. 心C. 脾D. 肾9. 中医切诊中,脉象“弦”多见于哪种病症?A. 肝气郁结B. 心气不足C. 脾虚湿困D. 肾阴虚10. 中医诊断中,舌苔黄腻多见于哪种病症?A. 寒湿内蕴B. 湿热内蕴C. 阴虚火旺D. 气血两虚三、中医治疗学11. 中医治疗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治疗原则?A. 辨证论治B. 因人制宜C. 因时制宜D. 因地制宜12. 中医治疗中,以下哪种药物归属于“清热药”?A. 黄芪B. 黄连C. 当归D. 人参13. 中医治疗中,以下哪种方法属于“外治法”?A. 针灸B. 拔罐C. 草药D. 按摩14. 中医治疗中,以下哪种病症适合采用“补法”?A. 肝火上炎B. 气血两虚C. 湿热内蕴D. 阴虚火旺15. 中医治疗中,以下哪种病症适合采用“泻法”?B. 肝火上炎C. 湿热内蕴D. 阴虚火旺四、中医方剂学16. 中医方剂中,以下哪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A. 银翘散B. 桂枝汤C. 六味地黄丸D. 四君子汤17. 中医方剂中,以下哪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结”?A. 逍遥散B. 六君子汤C. 四君子汤D. 补中益气汤18. 中医方剂中,以下哪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旺”?A. 六味地黄丸B. 四君子汤C. 补中益气汤D. 逍遥散19. 中医方剂中,以下哪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A. 四君子汤B. 六君子汤C. 补中益气汤D. 六味地黄丸20. 中医方剂中,以下哪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B. 四君子汤C. 六味地黄。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题干:1.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单选题]*A.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正确答案)B.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仁自然界是一个整体D.时令晨昏对人体有影响E.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答案解析:题号:1.【答案】A。
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第一节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概念的知识点。
(2)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其内容包括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A 对,B、C、D错)。
故本题选A。
题干:2.采取同病异治方法的根本原因是:[单选题]*A.疾病相同B.症状不同C.阶段相同D.证候不同(正确答案)E.体征不同答案解析:题号:2.【答案】D。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知识点。
(2)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人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表现出的证不同,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治法。
中医学对疾病治疗的着眼点是证,即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这是辨证论治的体现。
故选D。
题干:3.属于阴的味是:[单选题]*A.辛、苦、咸B.酸、苦、咸(正确答案)C.辛、甘、淡D.甘、淡、涩E.甘、苦、淡答案解析:题号:3.【答案】B。
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阴阳学说-第一节阴阳的概念-阴阳的特性与归类的知识点。
(2)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B对,A、C、D、E错)。
故本题选B。
题干:4.事物阴阳属性随着时间、地点及对立面的变更,则其属性也随之改变,是指阴阳的什么性质:[单选题]*A.阴阳的相关性B.阴阳的普遍性C.阴阳的相对性(正确答案)D.阴阳的可分性E.阴阳属性的规定性答案解析:题号:4.【答案】C。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阴阳学说-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知识点。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B1型题 2. A1型题A.母病及子B.制化传变C.子病犯母D.相侮传变E.相乘传变1.水气凌心属于正确答案:E解析:水气凌心指水气上逆,引起心脏的病变。
凌,侵犯的意思。
由于脾肾阳虚,气化障碍,水液停留体内,不能正常排泄,产生痰饮、水肿等水气病。
水气上逆,停聚胸膈影响心阳时,可致心阳不振,心气不宁,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
治宜温阳益气、宁心涤饮。
肾属水,心属火,依据五行关系,水克火,而此为病理状态,故它们之间是相乘关系,即水过度克制火。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2.木火刑金属于正确答案:D解析: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
木火刑金,木火指“肝火”,肺属金。
肝火过旺,可以耗伤肺金,引起肺病的加重,出现干咳,胸胁疼痛,心烦,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
金原是克木的,但由于木过度亢盛,则金不仅不能去克木,反而被木所克制,使金受损,称为木反侮金。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3.依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心B.肝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解析:心位于胸中而居膈上,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阳,其意义在于心有主持阳气而恶热的生理特性。
肝为阴中之阳,因肝藏血,而肝属木主升发,具有充满生机、升发生长(阳的特点)的特性,且与胆互为表里。
脾:“至”有到的意思,非寻常达到之意。
“至阴”就是由阳到阴由阴出阳升降出入通达转枢的意思,在五脏阴阳中,它归属于至阴。
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肺的位置在脏腑中最高,覆盖诸脏,为阳。
肾在五行中属水,为阴中之阴,肾藏精,精属阴,肾主水,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和排泄的功能。
故肾又有“水脏”之称。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4.依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下列哪一个A.上午B.前半夜C.下午D.后半夜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B解析:一日之中,上半夜从合夜天黑之时至半夜鸡鸣的时候,是一个完整一天24小时结束的最后阶段,这段时间入夜越深天越黑,晚上温度开始下降,人开始休息睡眠,一切开始沉寂,是阴气最盛的时候,所以是阴中之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卷8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主“身之骨髓”的脏是
(分数:2.00)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解析:解析: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称骨髓,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
2.“在窍为目”的是
(分数:2.00)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解析:解析:目之所以具有视物功能,依赖肝血之濡养和肝气之疏泄。
肝的经脉上连目系,肝之血气循此经脉上注于日,使其发挥视觉作用。
肝血充足,肝气调和,目才能正常发挥其视物辨色的功能。
3.“在窍为二阴”的是
(分数:2.00)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解析:解析:二阴,指前阴和后阴。
前阴是指排尿和生殖的器官;后阴是指排泄粪便的通道,都与肾精、肾气的关系密切。
4.肺之“门户”是
(分数:2.00)
A.鼻
B.口
C.喉√
D.皮毛
E.玄府
解析:解析: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鼻和喉是呼吸的门户,故有“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的说法。
鼻的嗅觉与喉部的发音,都是肺气的作用。
所以肺气和,呼吸利,则嗅觉灵敏,声音能彰。
由于肺开窍于鼻而与喉直接相通,所以外邪袭肺,多从鼻喉而入;肺的病变,也多见鼻、喉的症状。
5.其华在爪的是
(分数:2.00)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解析:解析:爪甲赖于肝血的濡养,因而肝血的盈亏,可以影响到爪甲的荣枯,而观察爪甲的荣枯,又可以测知肝血是否充足。
6.心的“外华”是
(分数:2.00)
A.发
B.爪
C.毛
D.唇
E.面√
解析:解析:心其华在面,肺其华在毛,脾其华在唇,肝其华在爪,肾其华存发。
7.“血之余”是指
(分数:2.00)
A.发√
B.爪
C.毛
D.唇
E.面
解析:解析:头发是人体气血的外露部分,可及时反映出体内气血的盈亏和脏腑功能的盛衰。
故称“发为血之余”。
8.“筋之余”是指
(分数:2.00)
A.发
B.爪√
C.毛
D.唇
E.面
解析:解析: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乃筋之延续,所以有“爪为筋之余”之说。
9.心在志为
(分数:2.00)
A.怒
B.喜√
C.思
D.悲
E.恐
解析:解析:心在志为喜。
喜,是心之精气对外界刺激的应答而产生的良性情绪反应。
10.肾在志为
(分数:2.00)
A.怒
B.喜
C.思
D.悲
E.恐√
解析:解析:肾在志为怒。
怒,是一种恐惧、害怕的情志活动,由肾精、肾气对外在环境的应答而产生。
肾藏精而居下焦,肾精化生的-肾气,须通过中上二焦,上布全身。
恐使精气不得上行布散,反而下走,出现二便失禁,甚则遗精、滑精等症。
所以说“恐伤肾”,“恐则气下”。
11.与冬气相通应的脏是
(分数:2.00)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解析:解析:肾气通于冬。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冰凌凛冽,自然界的物类,也呈现静谧闭藏以度冬时。
人体中肾为水脏,有润下之性,藏精而为封藏之本。
同气相求,故肾与冬气相通应。
12.与春天相通应的脏是
(分数:2.00)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解析:解析:肝气通于春。
春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肝主疏泄,恶抑郁而喜条达,为阴中之少阳,故与春气相通应。
13.与肺相合的体是
(分数:2.00)
A.脉
B.筋
C.骨
D.皮√
E.肉
解析:解析:肺在体合皮,又称肺合皮毛。
肺对皮毛的作用有二:一是肺气宣发,将卫气外输于皮毛,以发挥其“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及防御外邪的作用;二是肺气宣发,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外输于皮毛,以发挥其濡养、滋润的作用。
14.以下有主津作用的脏腑是
(分数:2.00)
A.大肠√
B.胃
C.小肠
D.三焦
E.脾
解析:解析:大肠主津,指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吸收津液,使之形成粪便,即所谓燥化作用。
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津液,由脾气转输全身,部分津液经三焦下渗于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由于大肠参与体内的津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
15.脾在体合
(分数:2.00)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解析:解析:肝、心、脾、肺、肾对应的五体分别为筋、脉、肉、皮、骨。
16.目的视觉功能主要取决于
(分数:2.00)
A.肾阳的蒸化
B.肾阴的滋养
C.肾中精气的充盈
D.肝血的充足√
E.脾气的健运
解析:解析:目之所以具有视物功能,依赖肝血之濡养和肝气之疏泄。
肝之气血循此经脉上注于目,使其发挥视觉作用。
17.五脏关系中主要体现在气血方面的两脏是
(分数:2.00)
A.心与肺√
B.心与肾
C.肺与脾
D.脾与肾
E.肺与肾
解析:解析: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而肺主气,心主行血而肺主呼吸。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关系。
心肺相互协调,则保证气血正常运行,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
故心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血上。
18.与血液生成及运行关系密切的是
(分数:2.00)
A.心与肺
B.心与肾
C.心与脾√
D.脾与肝
E.肺与肝
解析:解析:心主血,心主行血,脾生血,脾主统血。
19.气血两虚的病变多见于哪两脏
(分数:2.00)
A.心与肺
B.心与肾
C.心与脾√
D.脾与肝
E.肺与肝
解析:解析:心与脾的关系:“心生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旺盛,则气血生化有源,心主之血自能充盈,运行全身以营养各脏腑器官。
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固然赖于心气之推动,然亦必须有脾之统摄作用,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行。
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反映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这两个方面。
病理情况下,心脾两脏亦常互相影响,如脾气虚弱,运化失职,血的来源不足,致心血亏虚。
若思虑过度,耗伤心血,也可影响脾之健运。
因此,气血两虚的病变多见于心脾,导致心脾两虚之证候。
20.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关系密切的两脏是
(分数:2.00)
A.心与肺
B.心与肾
C.心与脾
D.心与√
E.肺与脾
解析:解析:心主行血,肝主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二、 B1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
A.筋B.脉C.肉D.皮E.骨(分数:4.00)
(1).肾在体为(分数:2.00)
A.
B.
C.
D.
E. √
解析:解析:肾藏精,精生髓,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
(2).心在体为(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解析: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
A.目B.舌C.口D.鼻E.耳(分数:4.00)
(1).脾在窍为(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解析:脾开窍于口是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气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
脾的经脉“连舌本,散舌下”,舌又主司味觉,所以,食欲和口味都可反映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
(2).肺在窍为(分数:2.00)
A.
B.
C.
D. √
E.
解析:解析:肺开窍于鼻是指鼻为呼吸道之最上端,通过肺系(喉咙、气管等)与肺相连,具有主通气和主嗅觉的功能。
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都必须依赖肺气的宣发运动。
A.爪B.面C.屑D.毛E.发(分数:4.00)
(1).脾的华为(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解析: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脾精、脾气的盛衰。
(2).肾的华为(分数:2.00)
A.
B.
C.
D.
E. √
解析:解析:发的生长,赖血以养,故称“发为血之余”。
但发的生机根源于肾。
肾藏精,精化血,精血旺盛,则毛发粗壮而润泽,由于发为肾之外候,所以发之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常能反映肾精的盛衰。
A.怒B.喜C.思D.忧E.恐(分数:4.00)
(1).肝在志为(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怒是人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由肝血、肝气所化。
(2).脾在志为(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解析:思即思虑,属人体的情忐活动。
思虽为脾志,但与心神有关,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