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
黄芪对病毒性心脏病的作用

黄芪对病毒性心脏病的作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7期作者:舒砚文张金枝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心肌病统称为病毒性心脏病(VHD)。
包括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
该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多数人认为是由于某些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肺病毒及流感病毒等)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并引起机体免疫失控的结果。
VHD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现代药学研究表明,黄芪对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及肿瘤等有较好的作用,并能改善肝、肾功能及某些物质代谢的异常。
本文就黄芪在VHD方面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作一简单的介绍。
1 黄芪的抗病毒作用近年来对黄芪抗柯萨奇病毒研究较多。
杨英珍等(1987)在感染柯萨奇B2病毒(CoxB2)的大鼠心肌细胞加入黄芪,可见心肌细胞形态保持完整,细胞病变轻,细胞搏动率高,电位的节律,振幅和形态的改变均优于未加黄芪的病毒组。
电镜显示病毒感染6 d后,细胞内出现病毒颗粒,纤维状包涵体,润盘解离,肌原纤维不清。
而同期黄芪组细胞结构完整,无病毒颗粒和纤维包涵体,肌原纤维完整,线粒体稍见膨大。
于少量接种病毒后1~18 h加黄芪,则测不到病毒滴度。
说明黄芪有明显增强心肌抗病毒作用。
实验证明黄芪对CoxB2病毒无细胞外直接灭活作用,巍然等(1992)对黄芪在感染CoxB2的人胚心作了进一步研究,发现黄芪增加心肌细胞抗病毒作用不是通过改变细胞表面结构,影响病毒吸附穿入引起,而与其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有关。
黄芪对干扰素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包括自身诱生,促进诱生和活性发挥等,从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繁殖。
但临床发现黄芪可诱导CoxB3病毒性心肌炎患者α和γ干扰素增高。
彭天庆等(1994)进一步在CVB3感染的小鼠心肌炎中应用Northern-blot和DNA-RNA原位杂交法未发现黄芪在人心肌成纤维细胞中能诱生β干扰素,提示黄芪的抗病毒作用与β干扰素无关,黄芪的作用与干扰素有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作用。
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我院于2012年7月~2014年7月对收治的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黄芪生脉饮,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心肌酶指标降低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指标降低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明显的疗效,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病毒性心肌炎;常规治疗;黄芪生脉饮;疗效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心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心功能造成一定损害,使患者出现身体的各个部位表现不同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对这种疾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西药、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都被用于治疗此病,不同的药物疗效不同。
我院于2012年7月~2014年7月对收治的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0例,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0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35.9±2.9)岁,病程1~4年,平均为(1.2±1.1)年;心律失常25例,心律改变15例,心脏扩大15例,心力衰竭5例;对照组患者60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36.9±1.9)岁,病程0.5~4年,平均为(1.0±1.9)年;心律失常24例,心律改变16例,心脏扩大16例,心力衰竭4例。
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观察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6.6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黄芪生脉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心肌功能、加快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黄芪生脉饮,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脏类疾病,以心肌炎症性改变为突出表现,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各个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病,小儿易患,近年来成人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该病的发病与呼吸道、消化道的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为气促、乏力、心悸及心前区不适,以心肌内部弥漫性或局部性的慢性、亚急性或急性炎症病变为主,极大的加重了心脏负担[2]。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很容易与其他全身性疾病并发,而临床表现常常缺乏特异性,因此误诊、漏诊情况时有发生,给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患者预后增加一定难度。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黄芪生脉饮在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效果,现将详细情况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18例,所有患者均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且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性63例,女性55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0.3±6.1)岁;其中有21例心力衰竭,30例心律失常,28例心脏扩大,39例心率改变。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础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黄芪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的效果研究

黄芪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的效果研究李思维【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9(010)018【总页数】2页(P32-33)【关键词】黄芪生脉饮; 病毒性心肌炎; 恢复期; 效果【作者】李思维【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肠道与上呼吸道感染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高热为主。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抑制病情发展的好方法,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注射心肌类药物是临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传统疗法,但很多临床研究发现,疗效普遍偏低[1]。
采集50例处于恢复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资料,观察黄芪生脉饮加减疗法的应用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7年4月—2018年8月,采集50例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符合成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相关诊断标准[2],且临床检查发现:患者的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了合并精神类疾病、原发性心肌病、肝肾功能严重异常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
将50例患者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25例。
甲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1.4±4.1)岁;病程0.2~3.1年,平均(1.3±0.3)年。
乙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3~48岁,平均(32.0±4.3)岁;病程0.3~3.0年,平均(1.4±0.2)年。
甲、乙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甲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
三磷酸腺苷60 mg、辅酶A 200 u、维生素C 3.0 g+10%葡萄糖液500 ml静滴,1次/d,口服辅酶Q10 mg。
针对伴心律失常者,予以极化液治疗。
0.8~1.3 g氯化钾+15 %葡萄糖(500 ml)+8-11U普通胰岛素,静滴,2次/d。
黄芪生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70例小结

滋 阴 养 血 、 心 安 神 之 效 , 中 重 用 生 地 , 滋 肾 补 方 一 水 以 补 阴 , 盛 则 能 制 火 , 入 血 分 以养 血 , 不 水 二 血 燥 则 滓 自润 , 为君 药 ; 参 、 冬 、 冬 有 甘 寒 滋 是 玄 天 麦 润 以清 虚 火之 效 ; 参 、 归 用 于补 血 ; 参 、 苓 丹 当 人 茯 益 气 宁 心 ; 枣 仁 、 味 子 、 子 仁 、 志 、 砂 养 酸 五 柏 远 朱 心 安 神 , 砂 尚有 清 热 解 毒 、 疮 的 作 用 , 可 用 朱 疗 故 于 阴亏 血 少所 致 的 虚烦 少 寐 ,心悸 神 疲 ,梦 遗 健
病 毒性 心 肌 炎 对 人 体 危 害 极 大 , 治疗 上 有 一
例 , 1岁 以上 6例 ; 程 6个 月至 1年 6 3 病 1例 , 年 1 以上 1 9例 ; 房 性 早搏 4 伴 7例 , 室性 早 搏 2 6例 , 其 中 I 房 室 传 导 阻滞 1 度 7例 , I 1型房 室 传 导 阻 I度
组 明显优于对照组 。
例, 院 1 住 2例 ; 2 男 1例 , 4 女 9例 ; 龄 1 - 0岁 年 42
3 0例 , 1 3 2 - 0岁 4 5例 , 1岁 以上 5例 ; 病 程 6个 3
月 至 1年 3 5例 , 1年 以上 3 5例 ; 伴 房 性 早 搏 4 3 例, 性早搏 3 室 5例 , 中 I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9例 , 其 度 l 度 1型 房 室 传 导 阻滞 5例 , 联 律 2 I 三 2例 。
维普资讯
2 6
( 肃 中 医 2 0 《 甘 0 2年 第 1 第 4期 5卷
黄 芪生脉饮 治疗病 毒性心肌 炎心 律 失 常 7 0例 小结
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综述

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综述分别从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免疫调节、强心、抗病毒等方面对黄芪被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提示:黄芪作用显著,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的疗效。
标签:黄芪;病毒性心肌炎;综述据文献统计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为2.3%~5%[1]。
其发病率较前十年有明显增高。
现代医学表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包括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免疫病理损伤作用和多种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介导的心肌损害[2-3]。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黄芪越来越被重视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目前,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黄芪总苷对柯萨奇B3病毒的抑制作用[4]。
黄芪可阻止病毒侵入细胞,黄芪有益的免疫调节作用,黄芪改善心功能及抗细胞凋亡作用[5]。
本文将依次阐述黄芪在这些方面中所起的作用,其目的在为今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供有益的帮助。
1 黄芪对CVB病毒有抑制作用1.1 黄芪在培养心肌细胞中能有效地抑制CVB3-RNA的复制。
在郭棋等[6]人研究中发现:在心肌细胞总RNA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病毒加黄芪组阳性杂交信号反射峰面积显著小于病毒对照组,可见黄芪在培养心肌细胞中能有效地抑制CVB3-RNA的复制。
1.2 黄芪对CVB3-RNA的抑制作用的机制如下:黄芪可以抑制病毒RNA复制,其保护作用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彭华等[7]人在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信号通路的影响的实验中有以下结论:(1)在浓度为100、300、500、700 mg/L的细胞形态和搏动均未受影响。
(2)不同浓度黄芪组中P-STAT3表达不同,浓度越高表达越低。
(3)黄芪浓度越大CVB3mRNA的表达越弱。
(4)不同浓度黄芪作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时,100 mg/L 时细胞存活率为80%,700 mg/L时细胞存活率最高为96%。
实验认为,黄芪可抑制STAT3信号转导通路,而且黄芪通过该机制抑制病毒的复制,但不影响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
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及治疗效果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20 年 第 7 卷第 14 期2020 Vol.7 No.14150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及治疗效果观察牛海燕1,2,刘小雷1*(1.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2.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摘要】目的 现将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作用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观察。
方法 此次观察对象为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接收的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照患者先后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将先入院的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后入院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了黄芪注射液,对比两组治疗最终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相关数据比较均存在显著优势,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 <0.05)。
结论 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治疗中添加中药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黄芪;药理;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14.150.01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发病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出现心悸、头晕、水肿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威胁其健康及生命安全[1]。
为此,本文将中药黄芪注射液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内容见下文。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选取的80例病例为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平均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各40例。
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2:1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2.5±2.1)岁;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3:17例,年龄21-65岁,中位年龄(43.0±2.2)岁。
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药理作用

临床探索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药理作用韦望,蔡媛珍 (东阳市中医院,浙江东阳 322100)摘要:目的:讨论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药理作用。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0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
对照组按常规疗法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有效性明显,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黄芪;病毒性心肌炎;药理作用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性病变。
临床上尚无治疗特效药,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的疗效并不是特别理想。
本研究选取我院120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基础上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0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疗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
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5~78岁,平均(56.65±5.53)岁。
实验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3~77岁,平均(55.80±6.52)岁。
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关临床检查,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相关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不符合诊断标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给予患者胰岛素10U、氯化钾 10 ml、葡萄糖溶液500 ml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给予患者辅酶A50 U、三磷酸腺苷20 mg、胰岛素4 U、葡萄糖溶液500 ml混合后静脉注射,1次/d;给予患者病毒唑注射液抗病毒,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加用抗生素。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取黄芪注射液20 ml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韩宇扬,王科平①(张家口市第五医院内儿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某院收治的1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9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心肌耗氧量、收缩压、心率变化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但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心率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前后2组患者收缩压间无明显差别,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17)S1-0037-03作者简介:韩宇扬(1978-),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
①河北省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药械科病毒性心肌炎作为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是一种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的局限性或弥漫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心肌疾病〔 〕。
病毒性心肌炎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且常常伴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有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疗检测水平的不断进步,研究发现诸多病毒均可诱发并引起心肌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方法被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该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生脉饮能够抑制人体内血小板聚集及释放功能,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起到预防作用,黄芪生脉饮具有增强耐缺氧、正性肌力、增强机体抵抗力等作用,进而提高患者心脏细胞对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提高患者治愈率。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别对其采用传统治疗和在传统治疗法的基础上采用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1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9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
其中男性104例,女性74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37.4±2.7)岁;病程30 d~6.4年,平均(2.14±0.32)年;心力衰竭患者18例,心律失常患者72例,心脏扩大患者36例,心率改变患者52例。
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心力衰竭、恶心、心悸、呼吸困难、胸闷等。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症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皮试,观察患者对药物有无过敏,结果6例患者出现轻微过敏现象;其次对患者进行口服或肌内注射能量合剂及大剂量维生素C ,控制药物含量在50~100 u ,每日1次,坚持1个疗程(15 d)。
6例过敏的患者口服辅酶Q ,每次25~55 mg ,每天60~150 mg ,坚持服用1个疗程(15 d)。
另外,对照组中表现为心律失常的36例患者研究论著给予极化液疗法(氯化钾0.8~1.3 g、胰岛素8~11 u混合到500 ml 10%的葡萄糖溶液中),每天静脉注射2次,坚持静脉注射15 d。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
每天口服黄芪生脉饮原药液2~3次,每次10~20 ml,坚持服用1个疗程(15 d)。
单独口服黄芪生脉饮时,应注意避免其溶解到含有钙盐和碱性溶液等药物中,若发现原药液内部有浑浊或封口不紧等情况时,表明该原药液可能由于室内温度、湿度等原因发生变质,应停止服用。
若患者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与主治医师或相关护理人员联系,谨遵医嘱〔 〕。
1.3 观察指标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肌耗氧量、收缩压、心率变化情况。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疾病诊断治疗依据》的相关判定标准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判定。
1.4 评价指标治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恶心、心悸、呼吸困难、胸闷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显效:患者恶心、心悸、呼吸困难、胸闷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各项生命体征趋于正常,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患者的不良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各项生命体征有所改善,心电图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善;无效:患者恶心、心悸、呼吸困难、胸闷等临床症状、各项生命体征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善或较之前更加严重。
治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 〕。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2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1个疗程的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恶心、心悸、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明显减轻,治疗有效率高达98.88%,对照组仅为8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实验组仅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23%,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耗氧量、收缩压、心率变化情况的比较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心率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后2组患者收缩压均无明显差异,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目前已知有20余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且病毒主要存在于肠道和呼吸道中。
目前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还不太确定,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主要由以下3种因素:①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溶解,从而引起炎症;②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心肌细胞的杀伤作用;③患者血液和细胞中活性氧自由基增多,导致心肌细胞膜损伤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改变,引起患者心肌受损。
黄芪生脉饮可抑制人体内的血小板聚集及释放功能,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起到预防作用,黄芪生脉表 1 2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组别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验组89532411198.88对照组893019281286.52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耗氧量、收缩压、心率变化情况的比较(x±s)项目对照组(n=89)实验组(n=89)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心肌耗氧量12 521±97210 081±93912 608±9949807±934收缩压(mmHg)122.38±9.24119.84±9.75122.05±9.20120.08±9.96心率(次/min)90.4±9.279.8±8.092.8±8.972.5±8.2饮具有增强耐缺氧、增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增强机体抵抗力等作用,可提高患者体内心脏组织细胞对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提高患者有效治愈率。
黄芪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调节血压、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肝纤维化、保护肝脏、降低血清转氨酶、抗消化道溃疡、抗癌、抗菌及抑制病毒等作用〔 〕。
黄芪生脉饮以黄芪为主,加入麦冬、党参、五味子等药物,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恶心、心悸、呼吸困难、胸闷等临床症状与各项生命体征,改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8.88%,对照组仅为8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仅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23%,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37%,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心率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无明显差异,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在改善临床症状及心肌耗氧量、心率等方面的疗效显著。
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1〕杨桂洪. 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0,16(20):152.〔2〕陈宝玉. 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2):110.〔3〕史广伟. 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2):128.〔4〕李克颖. 黄芪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5):119-120.〔5〕田荣静,毕云峰. 黄芪生脉饮佐治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分析〔J〕. 吉林中医药,2014,34(7):689-691.〔6〕柴艺汇,蔡玉杰. 黄芪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6):304.(收稿日期:2017-01-20;修回日期: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