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猫的故事导学案

合集下载

《猫的故事》导学教案

《猫的故事》导学教案

《猫的故事》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猫的故事》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猫的故事》的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2.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猫的故事》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与猫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猫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猫。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猫的故事》的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猫的故事》,理解故事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2)学生分享自己与宠物猫的故事,增进对猫的了解和喜爱。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猫的故事》的内容。

(2)观察家里的宠物猫或周围的猫咪,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应用能力。

3. 学生对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宠物店,深入了解猫及其它动物的生活习性。

猫的故事第3课时

猫的故事第3课时
②而做了母亲的紫燕在孵育一季后所剩的体力也仅仅只够抵达彼岸,完成一次跨洋飞渡后绝对再无余力去向任何一只雏燕伸出援手。
③如果将雏燕继续留在此岸这一片丛林和沼泽地里,那么等不到羽翼完全丰满,很快就会被寒潮冷酷地把它们僵硬在野地里。
④进退不能,无情的选择使得所有的母亲们日益变得焦躁不安。
⑤数日后,紫燕群终于开始了飞渡海面的远征,千百只散布在高空,麻麻点点于水天之间。
3.第⑨段描写雏燕的好奇与惊异,有何作用?
4.雏燕为什么能够横渡大洋?
5.结尾一段话有何含义?
6.大多数中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如同文中的雏燕。读完本文,篇《斑羚飞渡》。经历了阅读带来的震撼之后,把《斑羚飞渡》《猫的故事》、《尾光》等故事讲给父母听,与他们一起感受动物世界的亲情,并借此机会表达对于父母的感恩之情。
④哪有猫儿不爱腥的?锅里的鱼刚煮熟,揭开锅盖,鱼香四溢,白猫会从楼上直奔而来,但是他蹲在一旁,并不流涎三尺,也不凑上前来做出迫不及待的样子。他静静的等著我摘刺去骨,一汤一鱼,不冷不热,送到他的嘴边,然后他慢条斯理的进餐。他有吃相,他从盘中近处吃起,徐徐蚕食,他不挑挑拣拣。他吃完鱼,喝汤;喝完汤,洗脸;洗完脸,倒头大睡。他只要吃鱼,沙丁鱼、鲢鱼,天天吃也不腻。有时候胃口不好也流露一些“日食万钱无下箸处”的神情,闻一闻就望望然去之,这时候对付他的方法就是饿他一天。菁清不忍,往往给他开个罐头番茄汁鲣鱼之类,让他换换口味。
⑥每一只紫燕的背上都匍匐着一只雏燕。
⑦老燕驮着小燕强行起飞,负载着接近自己体重的分量横渡大洋:
⑧老燕舒展开来的双翅似乎已不再有往日的潇洒.甚至在与气流相搏的接触间还隐约显露出震颤,它们明白肩负着的生命的沉重,更预见到不久之后所等待它们的将是怎样一种结局。此行一开始,它们所走向的就是无边的黑暗。但所有的老燕几乎都竭力平衡着内心与身体的波动,将背尽可能地摊展开来,供雏燕歇伏得舒坦一些,当然还不时地扭过头对背上好动的雏燕叱吓一些什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猫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等,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把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刚满月的小猫们的淘气可爱描写得活灵活现。

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具体,语言形象逼真。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先生及其作品。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借助字典,预习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猫就是其中的一员。

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老舍先生家的猫。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

圈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预习汇报,检测字词。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猫?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猫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猫的呢?4.课文中哪两个句子最能概括大猫和小猫的特点呢?找一找,画出来。

课件出示:(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9.猫的故事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把握文章主题。

2.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把握文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师生、生生合作,讨论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3.播,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悟猫身上折射出来的伟大的母爱和可贵的精神品质。

2.共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反省和思考。

2学情分析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小狗小猫这类动物比较熟悉,教学之前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所有的学生家里都养过小动物。

既然学生有切身的体验有深刻的印象,那么很容易和本文中作者和猫之间的故事感受产生共鸣,也可以这样子说,学生除了和作者在语言应用、表现手法和情感提升上有差别外,其他方面的经历很相似。

可以说,学生和教材之间很容易就架起了沟通桥梁,再加上七年级学生童心未泯,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本文蕴含着的对一切生命的敬重和珍视,受学生的生活经验限制和年龄的限制,理解起来比较深奥。

此外,文中的语言特色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多读文、多体会、多谈自己的看法。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2.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教学难点】1.体会大词小用、文言词语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2.共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反省和思考。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的背后都一个精彩的故事。

今天,现代著名作家梁实秋先生就要给我们讲述一只猫的故事。

这只猫又将会给我们演绎一个怎样惊心动魄又让人爱恨交织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猫的故事》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一)谈谈你所了解的梁实秋梁实秋(1903~1987),浙江杭州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4、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一种小动物,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一个片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

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视频:(出示猫图),这是什么?(生:猫)板书(15、猫)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猫的古怪,(投影)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这样的猫你们喜欢吗?(生:喜欢)2、质疑:说说预习中不明白的地方?师: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起看看课文。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师生互动,赏析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三段,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默读圈画)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

(投影出示第二段内容)相击点出:生:汇报。

a、它要是高兴啊,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b、跳上桌来,在稿纸上彩印几朵小梅花。

c、丰富多腔地叫唤。

d、自己解闷。

e、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生: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它什么都怕……遇到蛇也敢斗一斗。

②重点品析以下句子:师:老师也想读读喜欢的句子,请你们听一听。

(投影出示)师读:“它要是高兴啊,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碰(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爪印(朵小梅花)。

”生:(议论纷纷):老师读错了!把“蹭”读成了“碰”把“小梅花”读成了“小爪印”。

师:哦?“蹭”不就是“碰”“摩擦”的意思,“小梅花”不就指“小爪印”吗?不是都一样!生:不一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9猫的故事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9猫的故事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9猫的故事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9猫的故事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注意字词句的积累和应用,能正确识记、熟练应用。

2、能了解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体裁,作者、出处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够提炼文章的主题思想。

4、能叙述作品的关键情节、生动场面,续写结尾。

5、能赏析文章中幽默性的精彩语段。

二、能力目标1、了解多种表现手法及修辞格,做到理解和运用。

2、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归纳比较中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德育目标1、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维护生态平衡,热爱大自然。

2、赞美为维护他人生命而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行为。

9猫的故事梁实秋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词句含义,体会文章风趣的表达效果。

2.初步理解对“动物”母爱的歌颂。

教学重点:对字、词、句的音、形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大量文言色彩的词汇运用及比喻的使用。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

”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歌颂生命,珍视生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反思自己行为而发出的真诚呼唤。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著名现代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写的《猫的故事》。

二、认识作者: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后迁到台湾。

本文选自《梁实秋雅舍全集》。

三、课文导读:1、快速阅读课文,并为课文标注段号。

2、在文中圈划、标注字音或字义。

饽饽值更梆子万籁俱寂如诟如詈跳踉窗棂左道旁门殚智竭立姑妄从之宽假膺惩绝尘跨院无以复加缓颊重典3、阅读完课文,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我”对猫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语句和词语本文以时间和事情的发展为顺序,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逐步展示了猫伟大的母爱,紧紧围绕“我”对猫的态度变化过程。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人文情怀,读来令人感动。

“我”对猫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过程:起初,感到“搅得一家不安”;(厌恶)——接着“有些不耐烦”;——终于“按捺不住”;(憎恨)——再接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 、“稍予膺惩”;(同情)——过后“准备高枕而眠”,但是“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声响,打了一个冷战”并“决心用重典”;(痛恨)——最后发现了四只小猫瞬时“一腔怒火消去”以至发出赞美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

猫的故事导学案

猫的故事导学案

猫的故事导学案编辑:张慧娟课前预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课前设计了如下预习作业:⒈自读课文,查工具书,扫除阅读时遇到的字词障碍。

⒉自查资料搜集关于作家梁实秋的相关资料。

⒊通读文本,要求能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把握关键情节梳理故事,理清文章明暗线、精彩的结尾和作者情感变化。

2.赏析生动场面描写,感悟猫对子女无私无畏的付出,“我”由此产生的敬重生命的深刻感悟。

3.品析文章浓郁的文言色彩,学习大词小用的独特表达。

感悟独特比喻的表达效果。

本文以”猫的故事”和”我”感情变化为线索,叙述了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生命危险回来喂奶的故事,表达作者对伟大母爱的赞颂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

二、设疑自探:1、了解作者:本文的作者是,现代家家家。

散文代表作有,还译有晚年完成百万言著作。

2、快速阅读课文,并为课文标注段号。

3、通读全文,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饽.饽( ) 值更.( ) 梆.子( ) 嗥.叫( ) 跳踉.( ) ( ) 窗棂.( )鼎鼐.( ) 圆箍.( ) 赫.然( ) 缓颊.( ) 膺.惩( ) 酣.睡( )窥.视( ) 如垢.如詈.( ) ( ) 殚.智竭.力( )( ) 万籁.俱寂( )猱.()升.夤.()夜4、解释词语:如怨如诉:一之已甚岂可在乎:凌乱不堪:贯通:势必:奄奄一息:赫然:开释:高枕而眠:光临寒舍:万籁俱寂:如诟如詈:足智多谋:左道旁门:自告奋勇:初释重负:无以复加:故妄从之:殚智竭力:5、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的故事。

三、解疑合探: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内容。

(要求:阅读全篇,整体感知,集中注意力,在3分钟内默读完全文,然后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看谁遗漏的关键情节最少,保留的重要词语最多。

)2、再次朗读全文,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我”对猫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语句和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感情。

从作者的感情变化看本文运用了什么写法?3、读完课文,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猫?三、质疑再探:1.、精读课文,讨论本文在词语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以课文第三自然段为例进行说明。

《猫的故事》导学教案

《猫的故事》导学教案

《猫的故事》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细节描写,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学会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关于猫的知识,引发学生对猫的兴趣。

(2)板书课题《猫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可能会讲述哪些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的含义,并与同桌交流。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4.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动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2)学生分享自己关爱动物的故事或经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以及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家中或周围的猫,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猫的图片、故事或其他资料,进行展示分享。

(2)写一篇关于猫的短文,可以是描述猫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或者是讲述与猫相关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