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学案.doc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学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其对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影响,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依据2、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和必要性3、掌握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环境与资源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念,从自身做起,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敢于批评不符合可持续的言论和行为。
【知识准备】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3、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预习思考题】(一)、我们共同的家园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1、自然资源、,但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2、资源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原因:人口的、资源的、环境的、生态的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2、内涵及要求:(1)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的需求,而又不损害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求和谐相处,认识到自己对、和应负的责任。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1)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得到改善,效率显著提高,促进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学习内容】1、我们共同的家园【是否能砍这样的大树?毁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有哪些?】(1)我国的资源现状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2)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上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必须节约资源②必须发展生产力③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A、①②B、①③C、②③3、我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的重要国情是()A、种类多,总量少,易开发B、总类多,人均占有量少,不易开发C、种类少,总量少,人均占有量少D、种类多,总量大,人均占有量较少,开发难度大4、说到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是()A、可持续发展问题B、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C、发展问题D、社会前进的必然产物5、可持续发展要求()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②向自然界索取一切③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的责任④认识到自己对子孙后代的责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在下列选项中,对可持续发展认识错误的是()A、人口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B、坚决禁止发展有污染的产业C、要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D、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材料分析题7、科学家们认为,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减排”)是制止目前全球变暖趋势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动员和部署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导学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54页——第57页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能自主找出预习问题,并标注在课本上。
2、熟记知识点2—4,合作探究的2。
3、合作学习,讨论并总结我们能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学习重、难点: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自学指导:(一)主干知识,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5--57内容,对照下列目标思考题,大字部分精读、细读,小字部分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笔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是什么)★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什么?★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4、科学发展观含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知识链接: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采取的具体措施:1、循环经济2、限塑令3、无车日(9月22日)4、地球一小时活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5、节能减排6、调整汽车消费税7、汽车贴黄绿标……(二)点击思维,合作探究------------巩固基础,加强理解1、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什么)★2、活动:教材57页: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怎么做)二、知识小结: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面临着 的人口形势→实施 我国的环境现状→我国面临着 的环境形势→ → 战略,正我国的资源现状→我国面临着 的资源形势→ 确处理好经济发展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建设 、 社会,推动 建设三、当堂检测:(要求:10分钟内独立自主完成)1、(单选)但存方寸土,留予子孙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变得越来越金贵。
为坚守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 用耕地。
右图中弄虚作假、违规占用耕地的做法有悖于我国的 【 】A .科教兴国战略B .中部崛起战略C .西部大开发战略D .可持续发展战略2、(多选)《衢州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衢州的发展目标是:全面确立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地位,全面建设富裕的绿色生态地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案第三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习目标了解我国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含义、要求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资源现状;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含义、要求必要性难点: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课前预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资源现状是什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资源问题说到底就是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是什么?学习过程我们共同的家园【活动一】是否能砍这样的大树?毁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有哪些?答:不能。
毁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有:砍伐树木;毁林开荒;农村生活柴火砍伐等等。
我国的资源现状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活动二】P55答:三个观点都从不同角度认识到了人类要善待地球、保护环境。
观点一:表明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观点二:认识到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的矛盾。
我们绝不能纵容人类的贪欲。
因为人类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和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最终将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认识到了人类的命运与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观点三:展。
.而对环境的最大威胁是人类自身,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关键是靠人类自身。
○设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A、保护环境人人有责;B、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c、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需要绿色;D、小草与我共同成长;E、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F、地球是我家,保护靠大家;G、“手拉手,创造美好环境;心连心,构建和谐社会”;H、携手共建美好和谐的环境。
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学案

三、 自主检测 1. 党的十九大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 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为此,我们要( ) ①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②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③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④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 十九大首次将“美丽”写入党的基本路线,为美丽中国构建一幅新的生 态蓝图....为此,我国提出“全面建立河长制”、“蓝天保卫战”、“按日 处罚”等多项措施。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①体现了我国重视科技发展,努力创建创新型社会 ②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有效落实依法治国战略, 才能彻底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 ③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 动绿色发展 ④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会议认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重是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 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继续抓好 2018—2019 年秋冬季攻坚行动,对 反映了古 代人民已 巩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成果,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意义 经具有朴 重大。 想一想: (1)建设美丽中国,我做正在实施什么发展战略?这一战 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老百姓可以配合生态环境 部做些什么?
九年级政治(上册)导学案 主备人
课 题 主备人
李春伟
执教者
审核人
薄志广
课 型 审 核
年级主任签字
新授课 课 时 审 签 第 课时
3.1.(1)可持续发展战略
累 计 课 时 总第 课时 使 用 时 间 2018 年 10 月 10 日 知识目标:了解我们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过程; 学习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知道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的显著成绩。 能力目标: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能力。 目标 情感目标:认清我国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重点:可持续发展战略 重难点 难点:可持续发展战略 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及内容 一、 自主学习 1、自学教材 49 页探究园“发展面临的压力” 思考: (1)材料和图片反映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哪些问题?试分析造成 这些问题的原因。 课堂随笔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学案

10-12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
教
学
环
节
时段识记:物质基础、基础、重要国情、资源特点、基本国策、人类的共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依据、目标
巩固练习: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正确选择,下列举措体现实施这一战略的有( )
(1)颁布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实施再就业工程
(3)实施退耕还林工程(4)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
观点一:表明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
需求,而又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观点二:认识到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的矛盾。我们绝不能纵容
人类的贪欲。因为人类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和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最终将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观点三:认识到了人类的命运与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对环境的最大威胁是人类自身,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关键是靠人类自身。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周节
课
题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三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授课
类型
新课
授课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认识中国的资源国情,理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能力目标:3M()sO6U
提高全局分析和认识事物能力。[,GsPmX
EI$5+*S=提高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ufMpY=J
学习检测:
1、自然资源、,但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2、资源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3、原因:人口的、资源的、环境的、生态的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四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学案

总第课时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三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自学提能力,合作生智慧,展示扬风采★复习我最棒提问背诵默写上节重要内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让我们进入新闻大家谈★新闻大家谈(选取与当天内容符合或重大的时事)★导入新课一、学习目标了解我国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含义、要求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资源现状;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含义、要求必要性难点: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二、自主学习1.我国的资源现状是什么?(资源国情或者资源特点)(为什么说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②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要求。
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怎样面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①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推动整个社会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②让我们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生自学完成后单独展示,老师释疑补充,完成基础知识认知要想学得好,合作少不了,下面我们进入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2015四川乐山】43.(7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学案

四、学习内容:
【自主学习】
﹙一﹚理一理,明确知识点
【知识点一】我们共同的家园
1、我国的资源现状:(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_______少、开发难度大。严峻形势: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______,由此造成的_____、损失十分严重
1、原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存。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5、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应怎么做?
2、_______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____
自居,对_______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他的________。
3、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课题
第四课框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课型
自学验收课
﹙二﹚合作探究(做一做,学习效果我展示)
材料分析题(审一审,练一练)
材料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9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全国低碳日”,从2013年起,把每年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作为“全国低碳日”。
材料二2012年初,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对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进行了具体部署,大力倡导“低碳”理念。
⑴解析低碳理念:我国提出打造低碳经济的依据是什么?
⑵品味低碳生活:谈一谈你将如何践行低碳生活。
五、课堂小结:(练一练,知识结构我勾画)
我们共同我国的__________
的家园人与自然__________相处
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刘婕【教师寄语】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保护环境的忠诚卫士,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认清可持续发展战略。
2.能力目标:提高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二、【知识重难点】重点: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选择难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选择三、【挑战自我自主学习】Ⅰ.是什么1.我国的人口国情①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②其他特点: _____③人口的严峻形势:2.计划生育基本国策①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具体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的资源国情:①资源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资源的严峻形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的环境国情:①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负面影响(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持续发展战略①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为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我们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Ⅲ.怎么样:1.如何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2.青少年应如何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四、【基础过关】1.从2010年11月1日起,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周节
课题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三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授课
类型
新课
授课
时间
教知识目标:认识中国的资源国情,理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
学目能力目标:提高全局分析和认识事物能力。
提高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及的贡献
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出力所能
重难点重点:掌握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难点:使学生初步树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念,从自身做起,
护环境,并敢于批评不符合可持续的言论和行为。
注意节约资源,保
课刖准备教师:相关知识储备和拓展,收集资料,了解学情,制作课件,预测课堂。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多方面收集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时
间
教学环明确目标:见本页上
课堂学习:用5分钟时间精心通读教材内容,包括小字内容,再用
5分钟细读课文正文部分,然后找出本课要掌握的知识
要点,能用术语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学习检测:
1、自然资源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但________ 占有昂:
少、
开发难度大。
2、资源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
失十分严重。
3、原因:人口的 _ 、资源的_________ 、环境的
_____________ 、
生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 等…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
明确学习方
向
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培
养学生自主
学习,互助学
习能力。
2
分
10
分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时间
教
24、内涵及要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
足的需求,而又不损害
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持续发展要求和谐
相处,认识到自己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应负的责任。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全过程中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
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的文明发展道路C
提升拓展:活动一:【是否能砍这样的大树?毁坏森林资源的行
解决本课基
础知识,通
过互评互
批,了解学
生学习情况
5-8
村生活柴火砍伐等等。
(1)、我国的资源现状:①自然资源总量
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深化知识,
提升能力,
10-12
学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2)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P55
活动二1、阅读恩格斯语,说一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如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
环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活动三、【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P55
答:三个观点都从不同角度认识到了人类要善待地球、保护环
境。
观点一:表明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
需求,而又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观点二:认识到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的矛
盾。
我们绝不能纵容
人类的贪欲。
因为人类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和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最终将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观点三:认识到了人类的命运与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对环
境的最大威胁是人类自身,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关键
是靠人类自身。
活动三、【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
么?】答:A、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B、节约和回收废纸、碎
玻璃等;C、不送或少送贺卡;D、节约用电,随手关灯;E、节
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F、用淘过米的水浇花;G、用“中
水”洗车等等。
活化课堂
设计意图
课后反思时段识记:物质基础、基础、里要国情、资源特点、基本国策、
人类的共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依据、目标
巩固练习: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正确选择,下列举措
体现实施这一战略的有 ()
(1)颁布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实施再就业工程
(3)实施退耕还林工程(4)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
A、(1)(2)(3)
B、⑵⑶⑷
C、(1)(2)(4)
D、⑴⑶⑷
2、而对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
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是()
①计划生育②保护资源和环境③可持续发展④一国两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此,我们必须()
①、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②、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坚持改
革开放的基本国策④、加强教育宣传,增强公民人口、资源、环境
意识
⑤、适当降低经济发展速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4、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时,采取了绕避线路,专
门为野生动物设置保护通道等措施。
这体现了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
坚持( )
①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②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③可持续发展战略④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5、说到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是() 题B、人与自然的关系
问题C、发展问题必然产物
5、可持续发展要求()
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②向自然界索取一♦切
③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的责任④认识到自己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②③④
A、可持续发展问
D、社会前进的
内化知识
检测学习成
果,学以致
用。
1
我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引导过多,整堂课教师的话语还是多些,没有让学生尽情的交流自己的想法,思维局限于教材过大。
联系学生的生活与社会实际,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观察社会,认识社会,构建和谐。
提升了学生的觉悟,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在过程与方法中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