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
《可持续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重要性。
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方法。
3. 能够分析可持续发展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正和环境珍爱的统一。
二、为什么可持续发展重要?1. 珍爱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污染排放,珍爱生态环境。
2. 经济繁荣:可持续发展可以增进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更多就业机缘。
3. 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宁公正,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方法1. 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2. 社会可持续:关注社会公平,保障基本权利,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
3. 环境可持续:加强环境珍爱,减少污染排放,珍爱生态系统。
四、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 对个人:提高环保认识,勤俭资源,改变生活方式。
2. 对社会:增进公平公理,推动社会进步,减少社会矛盾。
3. 对环境:减少污染排放,珍爱生态环境,维护地球故里。
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为什么可持续发展重要。
2.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可持续发展的视频,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实践。
3. 小组展示:请学生就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方法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4. 教室讨论:组织学生就可持续发展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深入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重要性,掌握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方法,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共同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地理导学案:必修三2.4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东风路高中庞宝俊)

(2)图中甲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A、C两省。但是,2019年国家从东北向南方大量调运甲粮食时,主要是从B省区调运,为什么?
(3)三江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课堂、课后作业)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我国荒漠化的典型分布区?西北地区的典型的沙漠并分析西北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
3、分析地形对美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析美国加州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并回答P52页活动题。
5、教材53页活动题(1、2、3)
三、当堂检测
(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1930年前后连续干旱,引发了一场著名的“黑风暴”。
1.引发“黑风暴”的地区是图中________处。
1.美国最早选择在加利福尼亚州发展节水农业,取得成功后逐步向其他地区推广。试分析为什么最早选择在加利福尼亚州发展节水农业?
2.有同学认为,“处方”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不再受化肥、农药的污染。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3.美国的农业政策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二) 阅读图10,图中阴影区域表示三大粮食作物的主要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美国主要的农业带: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棉花带、 ____________、水果和灌溉农业带等。
二、合作探究
1、从水热条件分析,美国那些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2、美国北方冷空气可以侵袭到墨西哥湾沿岸,甚至可达佛罗里达州南部,为什么冷空气的影响范围如此广大?
(2)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

1.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阶段的发展
A.空间范围逐渐扩大B.城市数量逐渐增多
C.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D.始终为人口迁入区
2.依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国家最可能是()
A.德国B.美国C.英国D.巴西
3.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4.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 _______。
社会可持为目的,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
如果图中经济系统为钢铁生产系统,将各组词组相应的字母填入图中括号
技术人员③铁矿石、煤炭④土地、水、
⑥钢材⑦工业“三废”⑧生活垃圾
100.0
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
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地区发展支持系统
东部地区121.2
中部地区113.3
西部地区110.2
图2-2-1。
《当今世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导学案

《当今世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探讨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策略和途径。
二、学习重点1、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与治理。
3、社会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的平衡。
三、学习难点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概念和相互关系。
2、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案。
四、知识梳理(一)资源短缺1、水资源短缺现状:全球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
原因: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等。
影响: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引发地区冲突。
2、能源短缺现状:传统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的储量有限,能源需求不断增长。
原因:能源消耗速度快,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不足。
影响:导致能源价格上涨,影响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3、土地资源短缺现状:可耕地面积减少,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加剧。
原因: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开垦和放牧。
影响: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生态平衡被破坏。
(二)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现状:雾霾、酸雨等问题严重,空气质量下降。
原因: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烧化石燃料等。
影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气候变化。
2、水污染现状:河流、湖泊、海洋受到污染,水质恶化。
原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
影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影响水资源的利用。
3、土壤污染现状:土壤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突出。
原因:工业废渣、化肥农药的使用、垃圾填埋等。
影响: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生态破坏1、森林砍伐现状:全球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原因:木材需求增加,开垦土地用于农业和城市建设。
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气候调节功能下降。
2、草原退化现状:草原面积减少,牧草质量下降。
原因:过度放牧、开垦草原、气候变化等。
影响:畜牧业发展受限,生态平衡失调。
3、生物多样性减少现状: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化学高中可持续发展教案

化学高中可持续发展教案
主题:可持续发展及化学
目标: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探讨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导入(5分钟)
讨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概念解释(10分钟)
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背景知识介绍。
2.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要素:经济、环境、社会。
三、化学与可持续发展(15分钟)
1. 化学在环保方面的应用:绿色化学、环保材料等。
2. 化学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回收利用、替代品的研发等。
3. 化学在减少污染方面的应用:废物处理、污染物清除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1. 分组讨论一个化学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2. 提出改进方案,使生产过程更加环保可持续。
五、总结(5分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到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具体实践方案。
六、作业
1. 组织小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本地区化学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2. 撰写一份调研报告,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通过这样一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到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对环保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导学案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化学对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贡献与挑战。
3、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4、培养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1、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的关系。
2、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绿色化学的核心概念。
三、学习难点1、理解化学原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综合应用。
2、如何将绿色化学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知识链接1、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常见的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等。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五、学习过程(一)化学与能源1、能源的分类(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2)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如电能、氢能、乙醇等。
2、化学能源(1)化石燃料煤: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
煤的综合利用包括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
石油:主要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加工包括分馏、裂化、裂解等。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
(2)化学电池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常见的化学电池: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等。
3、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太阳能: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2)风能:利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3)水能:通过水力发电站将水能转化为电能。
(4)氢能: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但制取和储存存在一定困难。
(二)化学与资源1、金属资源(1)金属的存在形式:游离态(少数不活泼金属)和化合态(多数金属)。
(2)金属的冶炼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方法:热还原法(如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电解法(如电解氧化铝制取铝)、热分解法(如加热氧化汞制取汞)。
《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导学案

《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城乡规划的概念、目的和重要性。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3、分析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4、探讨实现城乡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乡规划中的体现。
(3)城乡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的策略。
2、难点(1)如何平衡城乡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
(2)解决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协调问题。
三、知识梳理(一)城乡规划的概念与发展历程1、城乡规划的定义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发展历程(1)古代城乡规划:注重防御功能和宗教礼仪。
(2)近代城乡规划: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关注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建设。
(3)现代城乡规划:强调综合性、科学性和人文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城乡规划的目的和作用1、目的(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3)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城乡的综合竞争力。
(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地域特色。
2、作用(1)引导城乡建设有序进行,避免盲目发展。
(2)保障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设施。
(3)调控城乡发展规模和速度,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2、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2)持续性原则: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其再生能力,环境的承载能力要有底线。
(3)共同性原则: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可持续发展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1、生态环境保护(1)划定生态保护区,保护森林、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
(2)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当今世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导学案

《当今世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表现。
2、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探讨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2、难点(1)深入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复杂成因和相互关系。
(2)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三、知识梳理(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二)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可持续发展问题1、资源短缺(1)水资源短缺全球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包括淡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污染、水浪费等。
这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还制约了工农业生产。
(2)能源短缺传统化石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的储量有限,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面临诸多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
(3)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也使得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
2、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烧化石燃料等导致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引发雾霾、酸雨等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2)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受到污染,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威胁。
(3)土壤污染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工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置,使得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威胁食品安全。
3、生态破坏(1)森林砍伐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加剧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
(2)草原退化过度放牧、开垦等活动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草原植被减少,土地沙化加剧。
(3)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许多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
案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高一地理必修2DL20
第六章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
编写:祝波审稿:邹峰审核:向秘海审批:熊中庭编写时间:2010-5-10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自评等级:互评等级:互评人签名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2.掌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学习重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学习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与探究、对比法
知识点一、中国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性
1、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基本国情)
(1)庞大的人口压力
我国人口,数量多;人口的素质
(2)资源相对短缺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但人均占有量,资源利用率;同时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资源需求量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2、解决措施:走路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是:控制人口、提高、发展型经济、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
3、成果:《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①发布时间:年3月
②主要内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及方案
③《21世纪议程》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战略,其中战略重点是,发展,要在保证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合作探究】
1、结合我国人口实际,思考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哪些人口问题应如何解决
①问题:
②措施:
2、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D 不利的外部环境知识点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①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②手段:环境技术③核心:提高效益④资源利用方式:环境方式
⑤原则:资源输入、资源和废弃物化
⑥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
2、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
⑴工业模式——清洁生产
①环境效益:实现资源的利用,控制了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
②经济效益:有利于和调整
⑵农业模式-----生态农业
①原理:的观点
②方式:调整原有生产结构,发展种植业与、、、相结合,协调各层关
系
③目的:形成和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
1、循环经济能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并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比较传统
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不同
2、结合教材P102页案例2分析下列问题
⑴清洁生产带来了很好的环境效益,其表现在哪些方面
⑵清洁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试进行分析。
3、结合教材P103页案例3分析留民营村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堂检测】
1.制定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的国家是 ( )
A.美国B.英国C.中国D.俄罗斯
2.有关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农业发展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B.生产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不高C.生态环境好,但粮食产量不高 D.能源就地取材,以秸秆、柴草为主要燃料3.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 ( )
A.石油农业B.生态农业 C.能量密集型农业D.立体农业
4.下列属于清洁生产的是 ( )
①生产可在自然界分解的包装袋②及时清理垃圾
③加强对生产末端环境污染的处理④利用矿物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关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②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蔓延
③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出现的
④中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粮食产量高 B.种植业比重下降,而林、牧业发达
C.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机械化、电气化水平高
图6-5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
7.该酒精厂的厂址邻近()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
8.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D.扬尘
9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0.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自身做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参与环保活动 B.等工作后再接受环保教育
C.学生与可持续发展没有关系 D.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产品1.读“基塘生产”示意图11、(图6-6),回答:
(1)基塘生产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2)按农业地域类型分类,它属于( )
A.热带作物种植园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3)影响“基塘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土壤 C.降水D.地形
(4)这种模式的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它具有的意义有哪些
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⑵②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为防止沙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建设巨大的生态工程是。
⑶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是,治理措施是。
⑷④地区出现酸雨的原因
是,治理措施是。
⑸上述地区出现的问题说明了我国面临着深刻的。
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面临庞大的和所造成,这些都是促进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
13.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
下图中图甲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乙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⑵图乙所示的生产流程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
⑶试分析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
⑷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的优势条件有。
导学案答案
基数大低大少低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城市农村流失荒漠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扩大加深可持续发展数量人口素质集约
1994 总体战略行动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问题:人口基数大,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
措施: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循环利用无害化生态友好减量化再利用再生资源生态化可持续
来源技术改造工业结构
生态系统林牧副渔业生态上经济上
减量化再利用再生资源化循环生态
CABC ACABDA 11答案:(1)珠江三角洲养蚕制糖(2)C (3)D
(4)充分利用当地水热充足、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改变不利的地形条件,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答案】12.⑴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⑵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
三北防护林
⑶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水侵蚀作用强烈植树种草⑷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危害综合治理,回收利用或减少排放量
⑸环境危机人口压力资源短缺
13.⑴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地势起伏大,平地少。
⑵铁矿石煤炭钢铁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⑷铜矿资源丰富;水电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