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控制流程

合集下载

异物控制 程序

异物控制 程序

异物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案,防止潜在的异物污染产品,或通过有效的设备装置将含有异物的产品剔除,以确保产品安全,并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潜在的或已存在的可能会污染到本公司产品的异物的控制,相关职能部门涉及生产部、安保设备部、质检研发部及采购部。

3. 定义异物:指产品自身以外的物质,或者原料本身所附有的但不在产品研发时的配料清单内的物质。

如:金属、玻璃、石头、土块、头发、塑料、甚至原料本身所附有的物质(例如坚果壳等)。

4. 职责4.1 质检研发部和生产部共同负责终端产品异物的验证。

4.2 安保设备部在新工艺设施、设备的设计及现有工艺设施、设备的改造、维护过程中应避免异物源的存在,及防止异物污染产品;并负责相关异物控制措施的落实。

安保设备部负责异物清理设备的校正、维修、维护。

4.3 生产部负责相关异物控制措施的执行。

4.4 质检研发部对潜在的异物源的评估给予技术上的支持。

4.5 采购部配合质检研发部实施供应商审核;当异物源涉及供应商时确保供应商及时启动并有效落实纠正措施。

5. 程序5.1 异物源的评估、控制5.1.1 异物源的评估技术质检部具体负责异物源的评估5.1.2 异物源的控制5.1.2.1 原物料的采购只能从经审核合格的供应商处进行,且现有供应商须定期审核。

相关内容参见《采购控制程序》、《合格供方名录》5.1.2.2 安保设备部在新工艺设施、设备的设计及现有工艺设施、设备的改造、维护过程中应对潜在的异物源进行评估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避免异物源的存在。

某些本身就是异物源的设备应尽量避免使用(例如:玻璃测量仪器,木托盘等等)。

5.1.2.3 工厂/车间环境、人员卫生状况须满足《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的相关要求。

5.1.2.4 公司积极鼓励员工发现异物,实施《关于员工发现异物的奖励制度》5.1.2.5 跟进/纠正措施5.1.2.6 当异物被发现时应进行跟进并采取纠正措施,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1.2.7 生产部执行“开班检查”,发现异物隐患后,及时去除。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异物控制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异物控制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异物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防止和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异物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在原料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异物控制管理。

第三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异物控制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培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第二章异物分类与来源第四条异物分为外来异物和本身异物。

外来异物是指非食品原料和非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金属、玻璃、塑料、纸屑、木屑、纤维、昆虫、头发等。

本身异物是指食品原料中本身存在的杂质,如粮食中的尘土、水果蔬菜中的昆虫等。

第五条异物来源主要包括:(一)原料采购过程中带入的异物;(二)生产设备、容器、工具等磨损、脱落产生的异物;(三)生产环境中的异物,如尘埃、昆虫、细菌等;(四)包装材料中的异物;(五)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的异物污染。

第三章异物控制措施第六条原料采购环节:(一)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查;(二)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并对原料进行验收、检验;(三)原料储存时应采取防尘、防虫、防鼠等措施,避免原料受到污染。

第七条生产环节:(一)定期对生产设备、容器、工具进行清洗、消毒,防止磨损、脱落产生异物;(二)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清洁、消毒,防止尘埃、昆虫、细菌等异物污染;(三)加强原料、半成品、成品的防护措施,防止异物混入。

第八条包装环节:(一)选择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并对包装材料进行验收、检验;(二)包装过程中应严格操作,防止异物混入;(三)包装完成后应进行密封,防止异物进入。

第九条运输、储存、销售环节:(一)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避免污染食品;(二)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防止异物污染;(三)销售过程中应注意防护,防止异物混入。

生产过程中的异物控制方案

生产过程中的异物控制方案

生产过程中的异物控制方案生产过程中的异物控制方案1. 引言异物控制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异物的存在可能会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造成很大的风险,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异物控制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产过程中的异物控制方案,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包装,提供一些建议和观点。

2. 原材料采购阶段的异物控制在原材料采购阶段,制定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是确保原材料质量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控制异物的建议:- 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起信任和稳定的供应链; - 要求供应商提供详细的原材料成分和处理过程信息;- 严格执行来料检验程序,对每批原材料进行外观和物理性状的检查; - 采用高效的筛选方法,如金属探测器和光学检测器,在原材料中检测异物的存在;- 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质量评估,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3. 工艺制造过程中的异物控制在工艺制造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异物的产生和传播。

以下是一些控制异物的方法:- 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将易产生异物的工序与其他工序隔离;-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防止设备产生异物并被传送到产品中; - 建立好的物料搬运和储存管理制度,避免异物的混入;- 培训员工关于异物控制的重要性和操作技巧,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 - 安装有效的过滤器和清洁设备,减少环境中异物的存在;-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整洁。

4. 成品包装阶段的异物控制成品包装是最后一道防线,防止异物污染最终产品。

以下是一些控制异物的方法:- 使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以防止产品被外界异物污染;- 制定严格的包装规范和程序,确保每个包装都符合标准要求;- 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成品包装没有异物;- 采用封条和防伪技术,防止成品包装被篡改;- 对包装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和追溯,以便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5. 总结与观点生产过程中的异物控制方案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工艺制造控制和成品包装防护,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品中的异物污染。

异物-控制程序

异物-控制程序

¥异物控制程序1.目的提高员工产品品质意识,规范公司生产车间各个环节的异物控制方法措施,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保证产品的品质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车间。

定义/参考《作业员个人卫生管理规范》[《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定》《生产车间设备、加工道具管理规定》职责各部门主管负责所属车间的人员、生产设备道具、物料、环境的异物控制管理并进行日常监督。

品管部负责进行异物控制管理情况的检查并记录,及时反馈问题。

(程序内容车间人员带入异物的控制员工进入车间,在车间内作业过程中可能将自身脱落的毛发、衣服上附着的脱落丝线或佩带饰品等混入产品中,本过程异物的防止依靠《作业员个人卫生管理规范》的实施来控制,具体措施详见该文本。

生产流程设备、道具等的易损部件造成异物混入控制生产流程设备上的硬塑料类易损部件(输送爬升带、进料台、选别桌面、金属探测机等),每年进行一次拍照存档,品管部负责实施并存档。

生产加工用具如塑料周转筐,新购入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查清洁,清除脱落物和毛刺等操作。

每周进行清洗时,应进行检查,清除毛刺等易脱落物。

生产过程中若有破损残缺,应及时将碎片回收,保证不混入产品中。

生产中使用的刀具,生产前应检查是否完好、锋利,生产过程中若有破损残缺,应及时将碎片回收,保证不混入产品中。

生产中有使用的小件工具如剪刀、胶带割刀等物品,每日!工作完毕后由车间主管进行清点确认,并将结果记录于《小件物品点检表》中。

生产车间原则上不许使用玻璃制品为工具,对于无法替代的灯具、钟表面、玻璃窗、玻璃仪器、镜子等有玻璃的用具,有防护措施:生产车间的灯具都有灯罩,冷藏库内的灯泡外加防爆灯罩。

玻璃窗及有玻璃表面的器具,表面要加贴塑料薄膜,防止爆裂后飞溅开来。

有检查措施:每日由品管人员检查一次车间、仓库内的所有玻璃、硬塑料制品(塑料周转筐除外),确认处于良好使用状态,降低其破裂导致混入产品的风险。

并将检查结果记录于《厂区内危险物品检查表》。

异物控制程序

异物控制程序

发布日期:2010年1月4日第A/0版第1页共3页题目异物控制程序一、剪刀,刀片等利器1、目的对工作中必要的利器进行控制,避免顾客购买及使用本厂生产的产品受到意外伤害;避免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

2、范围适用于本厂对各种利器(剪刀、刀片等)的管理控制。

3、职责3.1生产部各车间负责利器的领、发、收回等管制工作。

3.2生产部负责利器收发的定期检查 ,以监督各生产线利器的使用、收发受到控制。

4、作业内容4.1所有需使用利器的工序,利器应由各部门收发员负责发放。

禁止使用美工刀片。

4.2所有的利器都应编号,收发员负责应记录每天所发出、回收利器的数量、使用者的名字和利器的编号。

4.3当员工使用利器的刀片被打断时,使用者应把打断的碎片连同利器一起交给收发员,由收发员将打破部分收集并做好相关记录。

4.4当利器因钝口或己无法使用时,由使用者交回收发员以旧换新,并做好回收及发放记录。

4.5收发员应确认本部门只有在其控制下的利器在使用,未在其控制下的利器不得出现在该组.部门主管应定期检查员工对利器的使用状况。

4.6利器在使用时被打断或丢失的处理程序:4.6.1使用者应立即报告车间主管。

4.6.2车间主管,收发员及使用者必须即时寻找丢失或断掉的利器,并对周围有影响的产品进行隔离。

4.6.3对利器所接触到的产品, 收发员应检查并找到被打断的一头,以确保没有任何碎片在产品中;对于丢失的利器,要对已隔离的产品进行100%检查,并确保找到被丢失的利器.4.6.4对己断的利器及重新发放的利器都应作好记录。

发布日期:2010年1月4日第A/0版第2页共3页题目异物控制程序4.7所有的利器在使用时都应固定以防止丢失或掉到产品里面。

二、断针1、目的对产品生产过程利器进行控制,确保人身安全。

2、范围适用于生产过程的控制。

3、发放,与断针控制制度3.1. 车针的管理: 每位缝纫工只能有1枚车针(双针线机有2枚),整个流水线上包括所有的桌子、抽屉、坐箱以及袋子里都不能有闲置的或不用的车针。

异物控制程序

异物控制程序

《异物控制程序》1目的产品中的异物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原因,也是占客户投诉和客户索赔百分比最高的一个因素。

为了更好的控制产品的外来异物,提高产品的质量,现对异物控制作了有关的规定。

2异物描述及说明2.1异物的种类2.1.1外来异物:虫子、金属、玻璃、砂石、毛发、线毛、纸壳、木屑、薄膜、纸渣、塑料、手套皮等食品以外的异物。

2.1.2本身的异物不能被客户接受的产品本身带有的异物,比如烤焦物等。

2.2异物混入的原因2.2.1原料处理不良带入:原料本身含有一些杂物,或加工时清洗不干净等造成的外来异物或本身异物的混入。

2.2.2加工用器具破损混入:加工用设备及器具破损或脱落造成异物的混入。

如塑料箱、薄膜的破损;灯泡、灯管破裂造成玻璃的混入;焊接维修器具有焊豆、焊渣等造成金属片的混入。

2.2.3加工人员的带入: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管理不善易造成严重的异物混入,如:毛发、线绒、手套皮、创可贴、纽扣、钥匙、饰物、烟蒂等的混入。

2.2.4加工环境不良造成的异物混入:如苍蝇、蚊子等虫子的混入;墙壁水泥块脱落后混入;包装材料中带有异物;水质的不洁等皆可造成异物的混入而影响产品的品质。

2.3防止异物混入的措施防止异物混入是食品加工的首要问题,具有常见性和多发性。

控制异物首先要从混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2.3.1加强配料间异物管理的力度配料后剩下的废纸箱、废塑料桶、废线绳以及标签等要及时清理,保持配料间干净整洁。

且装配料的桶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盖上盖子,防止异物掉入。

2.3.2加强车间环境卫生的管理车间内发现卫生隐患要及时消除,如:飞虫的捕杀、毛发的控制、乳胶手套的控制、破损工器具的控制、车间报表纸张的控制、车间墙上纸张的控制。

有灯管、灯泡爆裂等事故发生时要进行区域性的彻底清理,不安全的产品一律报废。

2.3.3加强对异物重要性的认识车间要加强对异物控制的管理,并把此项列入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规程当中,全体动员,把异物的混入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食品生产企业异物控制程序

食品生产企业异物控制程序

食品生产企业异物控制程序食品企业生产异物控制程序目的产品中的异物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原因,也是占客户投诉和客户索赔百分比最高的一个因素。

为了更好的控制产品的外来异物,提高产品的质量,现对异物控制作了有关的规定。

1、人员带入: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管理不善易造成严重的异物混入,如:毛发、线绒、手套皮、创可贴、纽扣、钥匙、饰物、烟蒂等的混入。

2、器具损坏:加工用设备及器具破损或脱落造成异物的混入。

如塑料箱、薄膜的破损;灯泡、灯管破裂造成玻璃的混入;焊接维修器具有焊豆、焊渣等造成金属片的混入。

3、原料处理:原料本身含有一些杂物,或加工时清洗不干净等造成的外来异物或本身异物的混入。

4、操作方法。

5、生产环境:如苍蝇、蚊子等虫子的混入;墙壁水泥块脱落后混入;包装材料中带有异物;水质的不洁等皆可造成异物的混入而影响产品的品质。

人员带入控制1、进入车间前严格执行进入风淋室吹淋步骤,检查进入车间人员的着衣情况,并监督执行。

2、严禁衣帽不洁或闲杂人员进入车间,操作人员在生产区域内严禁吃零食。

食品、饮料等严禁带入车间内。

3、严禁非生产用工具进入车间,并对工器具进行下班清点,并记录工器具的数量,发现偏差及时追查,并把问题及时上报。

4、严禁随地吐痰及统统影响工艺卫生的举止,若工作中划伤手应及时出车间进行处理,根据情形确定是否歇工,若可以工作,但必须佩戴橡胶手套。

5、员工不得把脚放在工用具上或坐在周转箱上。

6、进更衣室前,自检便服上的纽扣或拉锁有无脱落或松动,关于易脱落的纽扣要及时取下。

进入车间前自动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放入更衣柜内(如:钥匙、饭卡、工牌等),不准携带进入车间。

严禁穿戴有装饰品(漂泊易脱落)的便服进车间。

工作服穿戴前必须先检查,去除表面的线甲第。

器具损坏控制1、生产现场所有设备每日下班清洗干净,并拆开清洗,每日上班,检查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是否清洁干净。

2、所有设备内部不允许残污渍,员工需用毛刷等工具清理干净,并用200ppm氯液进行消毒,不宜挪动的设备用热水消毒。

异物控制程序

异物控制程序

异物控制程序1.目的:对异物进行源头管理、控制和预防和消除,防止异物混入产品。

2.职责:生产部负责本程序的实施,质量部负责监督。

3.定义:异物指的是非来源于产品本身的所有物质,包括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砂石、毛发、纤维、虫害等4.内容:4.1金属物品4.1.1生产区域内严禁使用容易混入产品的金属小件物品,如订书针、大头针、回形针、美工刀,钢丝球,小的金属夹等。

4.1.2车间内使用的利器如剪刀等,需要定点放置,编号登记管理,定期检查完整性。

4.1.3所有进入车间的金属工具和零部件,必须登记,制成管理清单。

维修用的金属工具和零部件,每次维修结束后,进行清点,生产用的金属工具,每天生产结束后,进行清点。

4.1.4金属类的过筛/过滤筛网,至少每班生产使用前后,进行完整性检查。

4.1.5设备和工器具接触产品的表面,尽量避免使用容易脱落的金属零部件,如螺丝、螺母、垫片等。

如有使用,则在每班生产使用前后,检查是否脱落,缺失。

4.1.6设备和工器具接触产品的表面,需要焊接维修时,维修后,需要对焊接处,打磨光滑,除去焊点,经彻底的清洗、消毒后,再投入生产使用。

4.1.7为降低金属异物混入产品和损坏设备的风险,在粉碎机投料口加装筛网,在振动筛出料口加装磁力架除铁器,除铁器要保持8000以上的高斯强度。

除铁器每班检查、清理一次,如发现除铁器吸附有过多的铁屑或异常物品(如螺丝、螺母、垫片)时,填写偏差报告,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1.8对包装后的成品,配备金属探测器,按照金属探测器使用操作规程的要求,对探测器开机后、关机前和连续使用每2个小时,用标准测试块,对探测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和确认。

4.1.9包装好的产品,需要逐一过金属探测器检查,发现有报警的产品,先进行隔离。

如经过确认,产品中含有金属异物时,填写偏差报告,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2玻璃制品和硬质塑料(易碎制品)4.2.1工厂内所有生产、仓储区域内的照明灯具必须防爆处理,加装防爆罩/膜或者由防爆材料制成,包括叉车上的照明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公司
产品异物控制流程工序防护措施
进入车间前
配料
生产过程中
包装工序
设备保养维修时
1.员工进入车间必须正确穿戴工作服、工作帽且着装整齐无毛发外
露,不得佩戴首饰、手表等与生产无关的东西,洗手消毒后进入车
间。

2.任何玻璃或易破碎的工器具,不得进入生产车间内。

灭蝇灯、照明
灯、紫外消毒灯维修更换时,需谨慎操作,防止灯具破碎。

外包脱包后进入配料车间
1.生产中产生的垃圾,及时清理并存放到指定区域内,防止污染产品。

2.生产过程中所有门窗都处于关闭状态,车间入口灭蝇灯、挡鼠板工作
正常。

3.操作人员发现有异物或污损产品时应及时清理并放入指定容器中。

1.切断后的挂面,应放入洁净的、带有塑料垫片的塑料筐中,并用垫片
将挂面盖严。

2.在内包装的过程中,紫外灯及灭虫灯下方一米范围内,不得存放未包
装的产品。

3.每小时检查一次金属检测仪的灵敏度,确保可疑产品百分之百检出。

4.对破损包装拆袋更换时,更换过程中产生的杂物垃圾,应分开存放,
防止异物进入产品中。

5.内包装与外包装应分开作业,禁止纸箱等外包装物品进入内包装区域
内,以防纸屑等物品混入产品中。

6.包装好的产品应及时装箱封口,如遇特殊情况,则放入周转筐中并用
塑料垫片盖严。

1.清理机器时,禁止使用易脱落的清洁工器具,防止进入机器,影
响下批次产品质量。

2.班前、班后对所有工器具及设备零部件进行点检,防止松动、脱落,
混入产品中。

3.机器检修保养、润滑后,维修人员对工器具进行清点、整理,放
置至专用工具箱中,并有专人对现场进行清理、清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