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糖原始记录
糖出厂原始记录

1、净含量:实测标准结论
2、粒度:
1
2
筛层截留物m1
试样重m
计算公式= ( )
平均值
3、蔗糖分的测定:
1
2
旋光度读数pt
糖液温度t
计算公式=pt〔1+0.00032(t-20)〕平均值4、还糖份的测定12
加入碘液体积A(ml)
硫代硫酸钠耗用量B(ml)
10g蔗糖还原作用校正值I
计算公式=(A-B-I)×
平均值
5、电导灰分的测定
1
2
31.3g/100ml糖液在20℃时的电导率,C1μs/cm
溶糖用蒸馏水在20℃时的电导率,C2μs/cm
计算公式=6×10-4(C1-0.35C2)
平均值
抽样人:检验员:审核员:
6、干燥失重的测定
1
2
称量瓶的质量,g m1
称量瓶及干燥前样品的质量,g m2
称量瓶及干燥后样品的质量,g m3
100ml被检糖液中样品量S
计算公式=
平均值
5、电导灰分的测定
1
2
31.3g/100ml糖液在20℃时的电导率,C1μs/cm
溶糖用蒸馏水在20℃时的电导率,C2μs/cm
计算公式=6×10-4(C1-0.35C2)
平均值
抽样人:检验员:审核员:
计算公式=
平均值
7、色值的测定
1
2
在420nm波长测得样液的吸光度A
比色皿的厚度,cm b
样液浓度c
计算公式=
平均值
8、混浊度的测定
1
2
过滤前溶液衰减指数Iu x1
微孔膜过滤后糖液色值指数Iu x2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总糖是指食物中所有可溶性糖类的总和,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在食品工业中,准确测定食物中的总糖含量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和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测定某种食品中的总糖含量,并探讨不同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实验原理:总糖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显色法、酶解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实验采用显色法进行总糖的测定。
该方法是利用总糖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来确定总糖的含量。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充分溶解。
2. 酚酞溶液制备:将适量的酚酞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备成0.5%的酚酞溶液。
3. 反应体系制备:取适量的样品溶液和酚酞溶液混合,加入适量的硫酸,使反应体系呈酸性。
4. 反应与显色:将反应体系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2-3分钟,使反应充分进行。
然后冷却至室温,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5. 吸光度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520nm处测定反应体系的吸光度。
6. 标准曲线绘制:取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显色反应,并测定吸光度。
根据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
7. 总糖含量计算:根据样品的吸光度值,利用标准曲线得出样品中总糖的含量。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了待测食品中总糖的含量为X g/100g。
这个结果表明该食品中含有较高的总糖含量,可能对于某些人群来说,摄入过多的该食品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
总糖的测定方法中,显色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
然而,该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的食品样品可能会产生干扰,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食品样品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此外,本实验中使用了葡萄糖作为标准物质,绘制了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的制备对于准确测定样品中总糖的含量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合适的标准物质,并制备相应的标准曲线。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某种食品中的总糖含量,并探讨了不同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食品中的总糖含量,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为人们合
理膳食提供参考。
实验原理:总糖是指在食品中以单糖、双糖和多糖形式存在的糖类物质的总和。
本实验采用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即将食品样品与酚和硫酸混合后,在高温
条件下发生酚酸反应,生成有色产物,通过比色计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出
总糖的含量。
实验步骤:
1. 取适量食品样品,将其加入试管中;
2. 加入适量的酚溶液和硫酸,混合均匀;
3. 将试管放入沸水中加热,保持一定时间;
4. 冷却后,用比色计测定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总糖含量。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定,我们得出了食品样品中总糖的含量为X%,这为我们
进一步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食品样品中总糖的含量,为人们
合理膳食提供了数据支持。
同时,也提醒大家在饮食中要适量摄入糖类,保持
身体健康。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酚硫酸法测定了食品样品中总糖的含量,为我们提供了重
要的营养成分数据。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够引起大家对于饮食营养的重视,合理搭配膳食,保持健康生活。
总糖实验报告范本

总糖实验报告范本总糖实验样本报告2021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我们吃的米饭、水果和小吃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糖。
同时,糖也是我们维持身体运动的必需物质。
没有它,就没有能源。
这次我们去实验室探索糖的奥秘。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中的糖含量。
在本实验中,不仅要掌握还原糖和总糖测定的基本原理,还要学习比色法的操作方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判定方法。
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
还原糖是指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单糖是还原糖,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乳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
植物样品中的单糖、二糖和多糖可以利用糖的不同溶解度进行提取。
无还原性的单糖和多糖可以通过酸水解降解为可还原的单糖,然后分别计算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还原糖以葡萄糖含量为基础)。
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等产物,而3,5-二硝基水杨酸被还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的颜色成正比。
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可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540纳米波长的光密度,检查标准曲线并计算得到。
多糖水解成单糖时,需要加入一分子水才能破坏每个糖苷键,所以多糖含量要乘以0.9。
一、实验目的1、掌握还原糖和总糖测定的基本原理2.学习比色测定还原糖的操作方法3。
学习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
还原糖是指游离醛基或酮基所有的糖和单糖都是还原糖,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其中乳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
植物样品中的单糖、二糖和多糖可以利用糖的不同溶解度进行提取。
无还原性的单糖和多糖可以通过酸水解降解为可还原的单糖,然后分别计算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还原糖以葡萄糖含量为基础)。
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等产物,而3,5-二硝基水杨酸被还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露酒出厂检验原始记录

X=
V
检验员: 日期 :
检验原始记录
检验项目
试验数据记录
检验项目
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g/L)
费林溶液Ⅰ、Ⅱ各5ml相当于葡萄糖的克数(g)
吸取样品的体积v1(ml)
样品水解定容的体积v2(ml)
消耗样品溶液体积v3(ml)
F×1000
X1=
(v1/v2)×V3
总酯(以乙酸乙酯计)/(g/L)
检验原始记录
产品名称
规格
检验日期
检验数量
生产日期
报告日期
检验依据
检验项目
试验数据记录
实测结果
感官
净含量(g)
净含量
偏差
平均偏差:
单件超负偏差数:
总酸(以乙酸计)/(g/L)
样品体积V (m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
c (mol/L)
滴定用样液消耗氢氧化钠体积
v1(ml)
空白溶液消耗氢氧化钠体积
v2(ml)
硫酸标准溶液浓度பைடு நூலகம்
c (mol/L)
滴定用样液消耗标准溶液体积
v1(ml)
空白溶液消耗标准溶液体积
v2(ml)
( v1-v2)×c×88
X=
50.0
酒精度(20℃)(%vol)
酒精度实测值a(%vol)
温度T(℃)
查表的酒精度值A(%vol)
干浸出物(g/L)
脱醇样品20℃时密度ρ
查表得总浸出物A
总糖含量B
干浸出物=A-B
总糖实验报告范本_实验报告_

总糖实验报告范本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吃的米饭、水果、零食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糖类。
同时,糖也是我们维持机体运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没有了它,就没有了能量的来源。
我们这次便走进实验室探索糖类的奥秘。
本次实验我们将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中的含糖量。
本次实验中,我们除了要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基本原理还要学习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操作方法以及分光度法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的测定方法吧。
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
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其中乳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
利用糖的溶解度不同,可将植物样品中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分别提取出来,对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可用酸水解法使其降解成有还原性的单糖进行测定,再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还原糖以葡萄糖含量计)。
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及其它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查对标准曲线并计算,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
由于多糖水解为单糖时,每断裂一个糖苷键需加入一分子水,所以在计算多糖含量时应乘以0.9。
一、实验目的1、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的基本原理2、学习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操作方法3、学习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
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其中乳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
利用糖的溶解度不同,可将植物样品中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分别提取出来,对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可用酸水解法使其降解成有还原性的单糖进行测定,再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还原糖以葡萄糖含量计)。
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了解不同食品中糖的含量差异。
实验原理,还原糖是指能够还原铜离子的糖类物质,如葡萄糖、果糖等;总糖是指食品中所有的糖类物质的总和,包括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费林试剂将还原糖氧化成酸,然后用氢氧化钠将酸中和,再用硫酸将非还原糖氧化,最后用费林试剂滴定还原糖。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取不同食品样品,如蜂蜜、果酱等,分别称取适量样品。
2. 提取糖液,将样品加水稀释,加热至沸腾,过滤得到糖液。
3. 还原糖的测定,取一定量糖液,加入费林试剂,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滴定所需费林试剂的体积V1。
4. 总糖的测定,取一定量糖液,加入硫酸,再加入氢氧化钠,加热至沸腾,冷却后加入费林试剂,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滴定所需费林试剂的体积V2。
实验数据:样品 | V1(mL) | V2(mL) | 。
蜂蜜 | 12.3 | 15.6 | 。
果酱 | 8.7 | 10.5 | 。
实验结果:1. 蜂蜜中还原糖的含量为12.3mL,总糖的含量为15.6mL。
2. 果酱中还原糖的含量为8.7mL,总糖的含量为10.5mL。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蜂蜜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果酱,说明蜂蜜中含有更多的糖类物质。
而果酱中的还原糖含量略高于蜂蜜,这可能是因为果酱中的果糖含量较高。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不同食品中糖的含量差异,为食品质量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食品中的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初步了解了食品中糖的含量差异。
蜂蜜中总糖含量明显高于果酱,而果酱中的还原糖含量略高于蜂蜜。
这为我们对食品质量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需要注意操作的精确性,尤其是在滴定过程中需要小心操作,避免误差的产生。
2. 实验中的废液需要妥善处理,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食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方法,以及不同食品中糖的含量差异。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总糖是指样品中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总和。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总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和试剂进行准确的测定,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样品中总糖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总糖的测定通常采用蒽酮比色法。
糖类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可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复合物。
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通过比色法可以测定出样品中总糖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容量瓶(100ml、50ml、25ml)移液器移液管(1ml、2ml、5ml、10ml)具塞刻度试管(25ml)玻璃棒漏斗滤纸2、试剂蒽酮试剂:称取 02g 蒽酮溶于 100ml 浓硫酸中,当日配制使用。
葡萄糖标准溶液(100μg/ml):准确称取 01g 无水葡萄糖,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0ml。
样品溶液:将待测样品经过适当处理后,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四、实验步骤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取 6 支 25ml 具塞刻度试管,分别编号为 0、1、2、3、4、5。
按表 1 加入葡萄糖标准溶液和蒸馏水。
|试管编号|0|1|2|3|4|5||||||||||葡萄糖标准溶液(ml)|0|02|04|06|08|10||蒸馏水(ml)|10|08|06|04|02|0||葡萄糖含量(μg)|0|20|40|60|80|100|向各试管中迅速加入 5ml 蒽酮试剂,摇匀后立即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0min,取出后用流水冷却至室温,在 620nm 波长下,以 0 号管为空白对照,测定各管的吸光度值。
以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溶液的制备称取适量的样品,经过粉碎、研磨等处理后,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
若样品溶液中含有较多杂质,可先用滤纸过滤。
3、样品溶液的测定吸取 1ml 样品溶液于 25ml 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 4ml 蒸馏水,再迅速加入 5ml 蒽酮试剂,摇匀后立即放入沸水浴中加热 10min,取出后用流水冷却至室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