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算论文
关于小学计算,速算方面的课题论文正稿

关于小学计算,速算方面的课题论文一、认真分析原因(1)算法和算理不明。
经调查,有7%左右的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由于对算法和算理不明确而造成的。
(2)轻视口算和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虽然许多教师知道口算、估算的重要性,但部分教师被动地进行口算训练,认为估算的作用不大,当教材汲及时进行,不汲及时不进行或偶尔进行训练。
调查中有些学生把口算题当成笔算来做,习惯于精确计算,不愿意进行估算,甚至有部分教师明确向学生提出口算题就用笔算来解!(3)缺乏兴趣,没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调查发现,尽管班情、学情不同,但学生对待计算的兴趣却普遍不高,而且随着年级越高兴趣就越低。
没有好的兴趣也没有好的习惯。
调查显示,近78%的学生认为计算做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的。
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
学生草稿习惯也不容乐观,根据教师的课堂观察,大部分的学生虽然有草稿本,但草稿本上的字迹潦草、散乱;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甚至还有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这些现象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因素。
二、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1)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
《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简算意识。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首次感知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是难以清除的。
小学数学论文-简便计算

小学数学论文-简便计算第一篇:小学数学论文-简便计算简便计算内容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把数学分成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块内容。
本人个人认为在小学阶段的数与代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大重点,因为数学的大部分知识是建立在计算的基础上的。
而小学计算教学中的简便计算又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简便计算能给学生的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但是一部分学生在没能很好掌握简便计算的时候刻意地去采取简便计算,结果导致了连以前会计算的算术题也算错了。
在这样看来简便计算无形中也成了计算中的双刃剑。
关键词:简便意识思想方法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顶梁柱,占据着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
而“简便计算”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它被视作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加法、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相信很多教过简便计算的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表现出对简便计算的理解,并能够很好的解决老师出的题目,而且可以说出很多的做法和理由来,看上去好像对简便计算已经是可以熟练应用了。
可是等到作业做出来以后可以发现大片大片的错误,等在过一天作业的情况就更加不行了,很多同学已经把运算定律忘记的差不多了。
所有的这些表现完全不能跟上课时的表现联系上。
甚至在练习讲解过不止一遍的情况下依然有很多学生会做错同样的题型,因此简便计算这块内容已经被很多老师视为教学内容中的重中之重。
对于这个困扰很多老师同时也困扰着更多的学生的问题,本人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课后的反思和学生作业错误情况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学生机械的模仿简便,给教师上演滥竽充数的活剧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老师给出的问题或练习,学生表现的非常的积极活跃,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人人在参与学习,人人都对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了。
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有很多一部分学生对于迎合课堂气氛有一首,时不时就会给你上演一下滥竽充数的活剧。
关于小学计算,速算方面的课题论文

要求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验算乘除法;并且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并能合理利用,解决相关问题.一、乘法凑整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例如:,,(去8数,重点记忆)(三个常用质数的乘积,重点记忆)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b=b×a乘法结合率:(a×b) ×c=a×(b×c)乘法分配率:(a+b) ×c=a×c+b×c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即:,⑵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⑶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例如:⑷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即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即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即⑸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上面的三个性质都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情形.一、加法中的巧算1.什么叫“补数”?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22+78=100,44+56=100,55+45=100,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速算学习计划作文300

速算学习计划作文300
速算是指快速计算的技能,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处,能够帮助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更
高效地使用数学知识。
因此,我决定制定一个速算学习计划,来提高我在这方面的能力。
首先,我将每天抽出30分钟的时间来练习速算。
这个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如果坚持下来,对提高我在速算方面的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30分钟中,我会利用速算练习册、手
机APP或者网上的速算视频来进行练习,学习一些常用的速算技巧和方法。
其次,我计划每周找一个固定的时间去参加速算培训班。
在培训班中,我可以向专业的老
师请教一些速算技巧,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练习,互相学习,分享经验。
这样可以更快
地提升我的速算能力。
此外,我还计划每两周找一个好朋友一起练习速算。
通过和朋友一起练习,我可以在愉快
的氛围中更好地提高速算能力,也可以互相监督,保持学习的动力。
最后,我会在学校的每次数学考试前,利用速算来帮助提高我的做题速度。
通过在考试中
用速算来解题,我可以更快地完成试卷,提高得分。
这也可以为我将来的升学和工作做好
准备。
总的来说,速算学习计划不仅可以提高我在速算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帮助我更高效地应用
数学知识。
我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一定可以在速算技能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别开生面的速算活动作文800字

别开生面的速算活动作文800字标题:别开生面的速算大赛——智慧与速度的碰撞在这个充满科技魅力的时代,数学的魅力依然璀璨夺目。
近日,我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速算活动,它不仅是一场普通的数学比赛,更是一次对同学们智力、反应力和心理素质的大检阅,展现了数学世界的独特魅力。
活动当天,阳光明媚,操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各种复杂的数学题目,参赛选手们个个精神抖擞,蓄势待发。
这场速算大赛的规则简单而富有挑战性,每位选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计算出一系列的数学题,考验的是他们的心算能力和瞬间反应能力。
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
选手们紧盯着屏幕上的数字,大脑飞速运转,手指在计算器上跳跃,仿佛是一曲无声的交响乐。
观众席上,大家屏息凝神,紧张而又期待地看着眼前的场景,每一次快速准确的答案输出都会引来阵阵惊叹与热烈掌声。
其中,有的同学以超凡的计算速度引人注目,他们的思维如闪电般疾驰,指尖翻飞,让人叹为观止;也有的同学凭借稳定的发挥和精准的计算赢得了大家的赞誉,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表现出的冷静与从容,让我们看到了数学素养和毅力的力量。
这次别开生面的速算活动,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
它激发了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迅速反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让大家深刻体验到数学并非枯燥无味的符号游戏,而是充满了乐趣与挑战的智慧海洋。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见证了同学们从紧张焦虑到自信从容的成长过程,也看到了他们对于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这不仅提升了校园内的学术氛围,也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让每一位参与者都在这场速度与智慧的较量中收获了成长与喜悦。
总的来说,这场别开生面的速算活动以其独特的形式,生动地诠释了数学的魅力,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无疑是我校素质教育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我们在探索教学新模式道路上的一次有益尝试。
一次速算_作文750字_小学叙事作文_

一次速算一次速算今天老师神秘兮兮地走进教室嘴角泛起一丝微笑,在黑板上刷刷地写上了十几组数字,说:“我们来一次速算。
”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说:“该怎样速算呢?”“速算规则是:在规定时间内,把六个数字的和相加,算出结果。
谁先算好,谁就把答案轻轻地告诉我。
”同学们听清了规则,便埋头苦干起来。
老师早517,437,379,588,544,466这些数字的下面划上了横线,同学们马上在草稿本上列出了一大串的竖式,我的心怦怦直跳,仿佛揣了一只兔子。
过了一分钟,只见同学们纷纷拥上了讲台把答案告诉了老师,我心里更着急了。
终于做完了,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第二轮开始了,老师在黑板上划出了六个数字:913,437,676,489,455,268,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算出了结果:3238,我得了第六名,我心里美滋滋的。
接下来进行的是心算,说起心算呀,我呀是最不行的了。
我看到黑板上的三位数,一下子就蒙了,不知该怎么算。
我皱着眉头,很不情愿地算起来:913加437等于1350,1350,1350......我将第一步算完,就再也算不下去了,那时候,有个可以形容我现在的心情,那就是“心急如焚”了。
只见胡晓三步并作两步,生怕第一被谁抢了。
老师说对了,她便得意洋洋地走了下去。
陈飞宏,仿佛一匹脱缰的骏马,跑向讲台,老师也说对了,他便兴致勃勃地走了下去,眼睛好像眯成了一条线。
心算第二轮,和第一轮不一样的是朱老师也参加。
比赛开始了,同学在几个数字下面划上了横线,老师只用了一秒钟,便算出了答案,陈飞宏用了30秒,而胡晓却用了2分35秒,最后还是朱老师算对了,其余两位同学都算错了。
老师实在是太牛了,我还没看清数字,他便算出了结果。
同学们都要老师教他们,但是老师说:“说了你们也不懂,其实这速算跟语文有着很大的关系,就像你们老是在语文书中打转,却不知学课外的知识!”通过这次速算,我终于看清了老师的庐山真面目,原来老师这么牛。
也知道速算要跟语文联系起来,只要认真研究语文,便可以又快又对得速算。
小学生速算论文及方法

运算定律是速算和巧算的基础,掌握数学运算定律的规律、公式、法则和特点,就能灵活运用速算和巧算技巧。
小学数学中经常用到的速算和巧算方法有凑整先算、符号搬家、拆数凑整、找基准数、等值变化、去括号、同尾先减、提取公因数法等方法。
熟练运用上述数学巧算和速算方法,既能深化小学生对数学定律的理解,也能锻炼小学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又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论能力。
速算是指利用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进行较快的加减乘除运算,这种运算方法称为速算法,也叫心算法。
巧算是指包括乘法、除法的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加法交换、结合等在内的一种算术方法。
事实上,不论是巧算还是速算,归根结底乃是一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巧算与速算方法,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大有帮助。
一、小学数学中速算和巧算的方法学习和掌握小学数学中的速算和巧算,关键是掌握基本的数学公式和数学原理,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反复记忆训练,从而开发大脑无穷的速算和巧算潜能。
运算定律是速算和巧算的支架,是速算和巧算的理论依据,定律要突出规律、公式、法则等的形成过程,抓住运算定律的特点,只有突出规律、公式、法则等的形成过程,抓住运算定律的特点,学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思维的灵活性才能得到培养。
以下几种速算和巧算方法是小学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方法:(一)凑整先算法加法、减法的简便计算中,基本思路是“凑整”,根据加法(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其中若有能够凑整的,可以变更算式,使能凑整的数结成一对好朋友,进行凑整计算,能使计算简便。
例:298+304+196+502,本题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计算简便,因此原式=(298+502)+(304+196)=800+500=1300。
(二)符号搬家法在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同级运算中,可以根据运算的需要以及题目的特点,交换数字的位置,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小学口算数学论文2400字_口算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小学口算数学论文2400字_口算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口算数学论文2400字(一):培养小学数学学生口算速度与能力的路径探究论文摘要:口算作为计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学生不借助于任何工具(如计算器、纸笔等),单纯凭借自身的思维和语言而进行的计算过程。
对于小学生来讲,此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奠定自身的学习基础,为将来进行更高难度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于学生口算速度与能力的强化。
本文对培养小学数学学生口算速度与能力的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速度與能力;路径探究对于学生而言,优秀的计算能力不但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技能。
尤其对于小学数学和学生来讲,教材中蕴含大量需要学生自行计算的内容,如果学生自身的计算能力较弱,则无法很好地完成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继而影响自身的发展。
而小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思维活力和优秀的想象力,记忆的可塑性较强,因此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口算速度,以此来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一、提高小学生口算速度和能力的重要性口算作为小学数学学科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充斥着整个教学和学生的理解过程,其不但是学生进行解题和掌握知识的基础,同样也是维持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主要推动力。
在口算属性中,包含着速度、技巧和正确率三大因素,学生只有充分掌握这三大要素,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更多的数学问题。
首先,学生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自身学习的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大量的计算问题,而学生想要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为自身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就必须利用优秀的口算能力来“消除”道路上的困难,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
二、利用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年龄特性的影响,其自身的思维、认知及辨别是非等能力尚且处于发育阶段,且大多数学生都具备较强的爱玩天性,在初次步入小学校园后,对该环境中的一切新鲜事物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对自身的学习发展过程产生一定的阻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算定律是速算和巧算的基础,掌握数学运算定律的规律、公式、法则和特点,就能灵活运用速算和巧算技巧。
小学数学中经常用到的速算和巧算方法有凑整先算、符号搬家、拆数凑整、找基准数、等值变化、去括号、同尾先减、提取公因数法等方法。
熟练运用上述数学巧算和速算方法,既能深化小学生对数学定律的理解,也能锻炼小学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又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论能力。
速算是指利用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进行较快的加减乘除运算,这种运算方法称为速算法,也叫心算法。
巧算是指包括乘法、除法的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加法交换、结合等在内的一种算术方法。
事实上,不论是巧算还是速算,归根结底乃是一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巧算与速算方法,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大有帮助。
一、小学数学中速算和巧算的方法
学习和掌握小学数学中的速算和巧算,关键是掌握基本的数学公式和数学原理,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反复记忆训练,从而开发大脑无穷的速算和巧算潜能。
运算定律是速算和巧算的支架,是速算和巧算的理论依据,定律要突出规律、公式、法则等的形成过程,抓住运算定律的特点,只有突出规律、公式、法则等的形成过程,抓住运算定律的特点,学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思维的灵活性才能得到培养。
以下几种速算和巧算方法是小学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方法:
(一)凑整先算法
加法、减法的简便计算中,基本思路是“凑整”,根据加法(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其中若有能够凑整的,可以变更算式,使能凑整的数结成一对好朋友,进行凑整计算,能使计算简便。
例:298+304+196+502,本题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计算简便,因此原式=(298+502)+(304+196)=800+500=1300。
(二)符号搬家法
在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同级运算中,可以根据运算的需要以及题目的特点,交换数字的位置,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特别提醒的是:交换数字的位置,要注意运算符号也随之换位置。
例:464-545+836-455,观察例题我们会发现,如果按照惯例应该从左往右计算,464减545根本就不够减,在小学阶段,学生没办法做,所以要想做这道题,学生必须先观察数字特点,进行简便计算,按照符号搬家法,原式=464+836-545-455=1300-(545+455)=300。
(三)拆数凑整法
根据运算定律和数字特点,常常灵活地把算式中的数拆分,重新组合,分别凑成整十、整百、整千。
例:998+1413+9989,给998添上2能凑成1000,给9989添上11凑成10000,
所以就把1413分成1400、2与11三个数的和,按照拆数凑整法,原式=(998+2)+1400+(11+9989)=1000+1400+10000=12400。
(四)找基准数法
许多数相加,如果这些数都接近某一个数,可以把这个数确定为一个基准数,将其他的数与这个数比较,在基准数的倍数上加上多余的部分,减去不足的,这样可以使计算显得十分简便。
例:8.1+8.2+8.3+7.9+7.8+7.7,例题中6个加数都在8的附近,可用8作为基准数,先求出6个8的和,再加上比8大的数中少加的那部分,减去比8小的数中多加的那部分,如果按照该方法,那么原式=8×6+0.1+0.2+0.3-0.1-0.2-0.3=48+0=48。
(五)等值变化法
等值变化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
做加法时候,常常利用这样的恒等变形: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就要减少同一个数,它们的和才不变。
而减法中,是被减数和减数同
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才不变。
例:1234-798,把798看作800,减去800后,再在所得差里加上多减去的2,按照此方法,原式=1234-800+2=436。
(六)去括号法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括号前面是“加号或乘号”,则去括号时,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或除号”,则去括号时,括号里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
例:(4.8×7.5×8.1)÷(2.4×2.5×2.7)首先根据“去括号原则”把括号去掉,然后根据“在同级运算中每个数可带着它前边的符号…搬家‟”进行简算,那么,原式=4.8×7.5×8.1÷2.4÷2.5÷2.7=(4.8÷2.4)×(7.5÷2.5)×(8.1÷2.7)=2×3×3=18。
(七)提取公因数法
乘法分配率的反应用,出错率比较高,一般包括三种类型。
第一,直接提取。
例:
3.65×23+3.65×77,这道题比较简单,利用乘法分配律的反向应用,直接提取公因数3.65,那么,原式=3.65×(23+77)=3.65×100=365。
第二,省略×1的题目。
例:6.3×101-6.3,把算式补充完整,6.3×101-6.3×1,学生就很容易看出两个乘法算式中有相同的因数6.3,原式=6.3×(101-1)=6.3×100=630。
以上这些方法是小学数学速算和巧算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事实上,速算和巧算的技能和方法千变万化,变化的依据就是数学公式和数学定律,扎实掌握数学原理,方可在速算和巧算中自如运用。
二、掌握速算和巧算的数学意义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他学科基本上都会运用到数学,掌握数字规律,训练逻辑思维就显得十分必要,而速算和巧算就是对数学原理的一种运用,小学生熟练掌握速算和巧算技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熟练掌握速算和巧算技能,是小学生对数学基本原理的熟练应用。
学习逻辑性很强的数学知识,离不开基本数学原理的掌握,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原理知识,灵活自如的速算和巧算技能就无从谈起。
因此,学生掌握了速算和巧算技能,也是对其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原理的检验和再吸收。
其次,熟练掌握速算和巧算技能,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之一。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首先且应当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同样的数学原理基础上实践多种计算方法,速算和巧算技能正是发挥学生数学思维的主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