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案:生物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是关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主要内容如下:
1.绿色植物的分类: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大致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

2.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生长在水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它们是最古老的
植物之一,约在30亿年前就开始在地球上生存。

藻类植物的生殖方式可以是无性的,也可以是有性的。

3.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种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小型植物,它们通常进行无
性生殖。

苔藓植物的叶子可以吸收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4.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一类生长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它们进行有性生殖,
通过孢子繁殖。

蕨类植物的叶子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5.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最高级的绿色植物,它们通过种子繁殖。

种子植物可
以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大类。

双子叶植物是指种子植物中有两个子叶的植物,而单子叶植物则是指种子植物中只有一个子叶的植物。

6.绿色植物的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氧气和有机物,同时也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养分,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绿色植物还是许多生物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可以更好地了解绿色植物的分类、生长环境、繁殖方式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及阶梯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及阶梯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及阶梯练习
本文主要总结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的知识点,并提供了阶梯练以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

知识点总结
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新陈代谢、生长、激素分泌等多种功能;
2. 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完全相同的两个细胞,也可以通过无丝分裂产生两个不完全相同的细胞;
3. 细胞的结构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4.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等特殊结构;
5. 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特殊结构;
6. 细胞的发现和发展史上有许多重要科学家和贡献,如胡克、李时中等。

阶梯练
阶梯1
1. 什么是细胞?
2. 细胞可以通过哪两种方式进行分裂?
3. 细胞的结构有哪三部分组成?
阶梯2
1.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有何不同?
2. 什么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阶梯3
1. 请简述胡克和李时中在细胞研究中的贡献。

通过逐步深入的阶梯练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巩固和理解第三章的知识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章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章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章的知识点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练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①-⑦的名称):① 转换器:转换物镜。

② 物镜:放大物象,有螺纹。

③ 遮光器:控制光线进入镜筒。

④ 目镜:放大物象,无螺纹。

⑤ 粗准焦螺旋:大幅度升降镜筒。

调焦距。

⑥ 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⑦ 反光镜:反射光线。

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1)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安放:放距台边缘7cm,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低倍物镜。

(2)对光(三转):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雪白或明亮的圆形视野。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遮光器,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3)观察:(三个步骤)。

①“放”: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

②“下降”: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目的是避免压坏玻片标本、损伤镜头)。

③“升”: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

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整理:擦拭目镜和物镜,应该用擦镜纸。

3、显微镜使用要点:(1)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在上图中,这台显微镜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400倍,最小放大倍数是75倍。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上图中,a、b是物镜,b放大倍数更大;c、d是目镜,c放大倍数更大。

(3)光线强时,平面镜,小光圈;光线弱时,凹面镜,大光圈。

(4)放大倍数大,细胞个体大,数目少,视野暗;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放大倍数小,细胞个体小,数目多,视野亮;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大。

图中C图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 D 图的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

要使物像更大,应调节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初一上册生物第三章复习要点

初一上册生物第三章复习要点

初一上册生物第三章复习要点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组织的定义: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1、器官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例如:大脑、胃、心脏、肝、肺、肾、眼、耳等。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系统的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初一生物教案:生物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初一生物教案:生物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生物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三章多种多样的动物1、观察动物的形态,一般是先(整体)或(局部),先观察动物的(体形)、(体色),再逐步观察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

对各部分的观察,一般是由(前)向(后)进行,如观察(哺乳动物)的顺序是:(头部→颈部→躯干部→四肢→尾部)。

观察完各个部分后,还要再由(局部)回到(整体),了解各个部分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等。

2、常见的昆虫口器有: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蝶、蛾类)、嚼吸式口器(蜜蜂)、刺吸式口器(蚊子、蝉)、舐吸式口器(苍蝇)。

3、动物器官与仿生学:模仿鸟制造了飞机;模仿青蛙的眼设计出了“电子蛙眼”;模仿蜻蜓翅痣的特点设计出了减轻飞机飞行中的颤振;模仿苍蝇的眼设计出了“蝇眼”照相机。

4、在野外考察时,要根据动物的特点去寻找它们。

除了要对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外,还有注意观察它们的生活场所和生活习性。

5、目前,地球上生活着150多万种动物。

在我国,已经知道的鱼类有3862种,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7.53%;两栖类284种,占世界两栖类种数的7%;爬行类376种,占世界爬行类种数的6%左右;鸟类1244种,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4%左右;哺乳类581种,占世界哺乳类种数的13.39%。

6、在野外观察动物时,注意不要被小动物(咬伤)、(蜇伤)!也不要(伤害)小动物!7、对动物进行观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

一些小型的(活动较慢)的动物,像蚂蚁,蚯蚓等,宜在(野外)观察。

一些(活动性较强)的动物,如蝗虫、蜜蜂、蝴蝶等昆虫,小鱼、小虾等水生动物,在野外观察它们的形态一般比较困难,可(捕捉回室内),放在(合适的容器内)进行观察。

一些(较大)的动物,如鸟类、哺类,可放在(笼内)进行观察。

如果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则应尽可能在适于这种动物的野生环境中进行观察。

8、鱼的鳃是由( 鳃弓、鳃粑、并列的两个鳃片组成 ) ,(鳃丝) 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课教案附分层练习题教学反思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课教案附分层练习题教学反思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目标】 1、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

2、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三种微生物的结构和繁殖。

2、碳循环、氮循环过程。

【复习方法】通过知识梳理,找出自己知识的遗漏点,以便课后及时复习,通过列表比较法、图解法帮助复习。

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病毒的主要形态以及和人类的关系1、病毒的形体极其,通常只能借助于_______才能观察到它们。

2、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等。

SARS病毒是状。

3、病毒是一类没有________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由_______ 和内部的__________组成。

4、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内才能生活和繁殖,在寄主细胞内,病毒是以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5、根据病毒侵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

6、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说它属于生物?7、病毒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知识点二:细菌的主要形态以及和人类的关系1、下图为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细菌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A是________菌,B是________菌,C是菌。

2、各种细菌都是由_____个细胞构成。

细菌的细胞中都有、、、等结构,但没有_____。

有些细菌还有、等特殊的结构。

3、观察细菌的形态,写出细菌细胞的各结构名称[1],[2],[3],[4],[5],[6]。

4、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养,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营腐生生活的如,营寄生生活的如。

5、繁殖方式:繁殖。

分裂时,首先进行的复制,当环境不利时,细菌还能形成,非生殖结构,对、、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环境时,能萌发出新个体。

6、细菌和人类的关系:有益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害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动物细胞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1.3动物细胞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 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动物细胞参与生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地展示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关系。通过使用关键词和句子,将重点知识点突出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通过颜色、图示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十.教学反思
首先,我在课堂讲解时,应该更加注重对动物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深入讲解。通过提供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细胞的功能,如血液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肌肉细胞的功能是收缩和舒张等。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动物细胞实例,如血液细胞、肌肉细胞等,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动物细胞的功能。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动物细胞的理解。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动物细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最后,我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帮助每个学生提高对动物细胞的理解和掌握。
3. 知识点拓展:
- 动物细胞的其他组成部分:除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动物细胞还有其他一些组成部分,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 动物细胞的功能:除了保护作用、物质交换、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等基本功能,动物细胞还参与了许多其他生物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死亡等。
在能力层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细胞的模型和图像,分析其结构和功能。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探究动物细胞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三章多种多样的动物
1、观察动物的形态,一般是先(整体)或(局部),先观察动物的(体形)、(体色),再逐步观察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

对各部分的观察,一般是由(前)向(后)进行,如观察(哺乳动物)的顺序是:(头部→颈部→躯干部→四肢→尾部)。

观察完各个部分后,还要再由(局部)回到(整体),了解各个部分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等。

2、常见的昆虫口器有: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蝶、蛾类)、嚼吸式口器(蜜蜂)、刺吸式口器(蚊子、蝉)、舐吸式口器(苍蝇)。

3、动物器官与仿生学:模仿鸟制造了飞机;模仿青蛙的眼设计出了“电子蛙眼”;模仿蜻蜓翅痣的特点设计出了减轻飞机飞行中的颤振;模仿苍蝇的眼设计出了“蝇眼”照相机。

4、在野外考察时,要根据动物的特点去寻找它们。

除了要对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外,还有注意观察它们的生活场所和生活习性。

5、目前,地球上生活着150多万种动物。

在我国,已经知道的鱼类有3862种,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7.53%;两栖类284种,占世界两栖类种数的7%;爬行类376种,占世界爬行类种数的6%左右;鸟类1244种,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4%左右;哺乳类581种,占世界哺乳类种数的13.39%。

6、在野外观察动物时,注意不要被小动物(咬伤)、(蜇伤)!也不要(伤害)小动物!
7、对动物进行观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

一些小型的(活动较慢)的动物,像蚂蚁,蚯蚓等,宜在(野外)观察。

一些(活动性较强)的动物,如蝗虫、蜜蜂、蝴蝶等昆虫,小鱼、小虾等水生动物,在野外观察它们的形态一般比较困难,可(捕捉回室内),放在(合适的容器内)进行观察。

一些(较大)的动物,如鸟类、哺类,可放在(笼内)进行观察。

如果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则应尽可能在适于这种动物的野生环境中进行观察。

8、鱼的鳃是由( 鳃弓、鳃粑、并列的两个鳃片组成 ) ,(鳃丝) 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9、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 )呼吸,用(鳍 )游泳。

10、体内有脊柱是(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鱼)类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11、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包括(原生动物→草履虫)、(腔肠动物→海蜇、海葵等)、(扁形动物→猪肉绦虫、血吸虫)、(线形动物→蛔虫、蛲虫)、(环节动物→蚯蚓)、(软体动物→贝壳类、乌贼类等)、(节肢动物→蝗虫类,蜘蛛类、蜈蚣类、虾蟹等甲壳类)等。

12、混合放养是指把几种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的鱼种,放养在同一水体中。

充分利用水体的空间和各种天然饵料达到高产的目的。

四大家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13、家鸽的羽毛分为 (正羽 )和( 绒羽 )两种。

14、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了翼;长骨中空;有喙无齿;体温恒定;卵生。

15、鸟类是脊椎动物中第二大类群,颈长、腿长、喙长的是涉禽类,如丹顶鹤、灰鹭等。

全世界现存鸟的种类大约有9200多种,如猛禽→猫头鹰;攀禽→啄木鸟被称为“森林医生”;鸣禽→大山雀被称为“林中卫士”;涉禽→丹顶鹤;游禽→天鹅;走禽→孔雀等。

16、课本67页家兔的结构图,(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膈的收缩和舒张,可以使胸腔扩大和缩小,因此能帮助完成(呼吸)的作用。

17、家兔和鸟类是( 恒温动物.,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