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专题四检测卷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与专题四练习

必修三专题一与专题四练习本试卷共分为二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体现新中国成功地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外交事件的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亚非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4.“视人之国若视已之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说法反映了墨子思想中的A.“兼爱、非攻”B.“节用”C.“尚力”“尚贤”D.“节葬”5.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
其核心是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 B.“三纲五常”C.“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6.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A.神化封建统治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7.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主要是因为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B.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C.稳定社会秩序 D.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素质8.下列名句属于道家思想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 汉武帝即位后,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目的是A.树立自己的权威 B.发展大一统事业 C.镇压地方割据势力 D.发展经济10.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汉武帝时候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健全 B.太学的建立C.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D.孔子创立的私学11.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复习质量检测(含解析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复习质量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复习质量检测(含解析人教版)(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来自太空的灭亡〔美〕菲尔•普莱特看起来宇宙生活相当平静,不是吗?白天,太阳有规律地发光;夜里,群星闪烁,令人安心。
这是梦幻。
整个宇宙都充满着危险、险恶的事物,它们相互冲撞争夺地位,都是为了将我们扫出地球表面。
幸运的是,它们成功的可能性都不大――有多少你认识的人是被质子分解致死的?――但是,如果你等待足够长的时间,它们中的一个必定会消灭我们。
那么,是哪一个呢?在我们可能遭遇来自太空的灭亡的所有方式中,最有可能的是被小行星彻底消灭。
为什么?因为我们位于宇宙射击场,每天有100吨的物质射向我们。
不过,每隔数百年才会出现一个大吨位的,当这种大东西出现时,麻烦也就发生了。
如果你能问问恐龙,我想它们一定会让你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也认真对待了。
由一群科学家组成的B612基金会就致力于确保人类的命运不会以在未来的博物馆内陈列我们的骨骼而告终。
他们建议:不用核武器,而用航天器撞击危险的岩石,迅速移动它的位置,然后利用另一个航天器进行微调,并利用它的重力把这块石头拖进安全轨道。
这听起来像是科学幻想,但是,模型演示显示,这是我们拯救地球最好的办法。
对我们来说,太阳还挺重要。
没有太阳,我们会冻死。
可是,太阳也到中年了:年届45亿岁的太阳已经差不多耗尽燃料,若干亿年之后膨胀为红巨星,可以吞下水星,熔掉金星,把我们烤成美味脆饼。
甚至早在此之前――在不到一亿年――它就会热到足以升高我们的平均气温,导致温室效应失控,煮沸我们的海洋。
幸运的是,那是从今往后漫长时间内的事。
我会让我的曾曾曾曾曾N 代曾孙去担心这件事。
黑洞是误解。
它们并未以行星和恒星的形式在星系中漫游,寻找可口的小吃,而是像数百亿其他恒星那样环绕银河系运行。
2022-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训练:第四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答案

苏教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步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每题3分,共15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使人遗.赵王书遗:送。
B.恐惊殊.甚殊:特殊,特殊。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谁,哪一个。
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驽:愚笨,拙劣。
解析B项,殊:很,极。
程度副词。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因.来宾至蔺相如门谢罪B.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相如引.车避匿C.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且.相如素贱人,吾羞D.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大王亦幸.赦臣解析C项“且”,连词,况且。
A项“因”,①介词,趁机;②介词,通过,经由。
B项“引”,①动词,延请;②动词,掉转。
D项“幸”,①宠幸;②副词,幸而。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C.召有司案图D.拜送书于庭解析A项,“质”同“锧”;C项,“案”同“按”;D项,“庭”同“廷”。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璧有瑕,请指示..王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明年..,复攻赵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惊..殊甚解析D项“恐惊”,古今义都是“可怕”。
A项“指示”,古义,用手指给某人看;今义,是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或: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B项“亲戚”,古义,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
C项“明年”,古义,指其次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②舍.相如广成传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左右欲刃.相如⑤相如廷.叱之⑥秦王恐其破.璧⑦庸人尚羞.之⑧宁许以负.秦曲A.①⑤/②④/③/⑥⑧/⑦B.①②④/⑤/③⑦/⑥⑧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D.①⑤/②④/③⑥/⑦⑧解析①⑤名词作状语/②④名词作动词/③形容词作动词/⑥⑧使动用法/⑦意动用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每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
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
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
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
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
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体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
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
《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
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
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
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
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
[中学教育]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测试卷.docx
![[中学教育]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测试卷.docx](https://img.taocdn.com/s3/m/b2e908be6f1aff00bfd51e65.png)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测试卷(全卷满分120分,附加题20分,学生可以不做,但完成得分计入总分)一、名言名句及文学常识(25分)1.微夫人Z力不及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仁;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_________________ ,不武。
2.(人君)不念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者也。
3.惧满溢,则思_________________ ;……虑壅蔽,___________________ o4.夫以秦王之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顾吾念之,,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 。
吾所以为此者,!5.《烛Z武退秦师》出口《左传》,这是记录春秋历史的 ________ (体例)史书。
“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6.《史记》作者________ ,字子长。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 ,共130篇, 包括____________ 、世家、______________ 、表、书五个部分。
鲁迅称它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突岀了它的史学价值和文学抒情性。
二、选择题:(75分)【】1.下列加点词形、音、义全正确的一项是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wei 给予;必浚其泉源伽疏通B.虑壅蔽yong 受蒙蔽;想谗邪ye 邪恶C.礼节甚踞•、JU傲慢;使人遗赵王书wei 留给D.相如持其壁睨柱ni 盯;范增数目项王shud 屡次[】2.下列加点词形、音、义全止确的一项是】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R 贰于楚也 贰:从屈二主 B.德不厚而望国Z 治 治:安定太平 C.均之二策 均:平均 D.良乃入,具告沛公具:详细1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其怒,不敢献 会:适逢 B.人君当神器Z 重 当:主持 C.相如引车避匿 弓拉(车) D.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同1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又欲肆一其西封 肆:扩张B.秦王竞酒 竞:到…终了的时候C.虽董之以严刑董:督察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置:准备】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敝:损害】7.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8.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特点不同的一组是 B ・肉袒负荆 tan 袒露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qidn 兵器C. 沛公奉卮酒为寿zhl酒器 旦日飨士卒xiang 安慰D.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lu并力口眦尽裂zi 眼眶A.B.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C. 严人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严肃D. 简能而任之简:选拔A.越国以鄙远B. 则思正身以黜恶C.且庸人尚羞ZD. 先国家Z 急而后私仇也A.臣请完璧归赵B. 毕礼而归之C.吾得兄事之D. 既东封郑】9.下列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C. 大王必欲急臣]10.下列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1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于是相如前进鉞C.夫在股忧,必竭诚以待下D.未尝冇坚明约束者也】1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行李之往来B.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3分)1.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重申:民族主义,应力图取消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由此可见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已经明确表达的思想是()A.实行三权分立B.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平均地权C.实行平均地权D.反对帝国主义2.孙中山认为中国作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需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达到繁荣富强的目的,同时避免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尽量避免造成贫富悬殊。
为实现这一目的,孙中山提出了()A.实业救国,允许土地买卖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武装推翻清政府,发展经济D.创立民国,人民享有主权3.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言:“凡为国民皆平等而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订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旨在宣示其()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本主义4.孙中山曾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
而欧美各国以独立,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是()A.“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
”B.“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C.“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D.“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5.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B.“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6.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7.“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专题4 第14课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四 第14课 谏太宗十思疏课时跟踪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臣闻求木之.长者可以尽豫游之.乐 B .⎩⎨⎧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则思知止以.安人 C .⎩⎨⎧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董之以严刑 D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而.况于明哲乎 解析:B 项,两个“以”都是连词,来。
A 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C 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D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更。
答案:B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译文:没有不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B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译文:做君主的人,能够诚实地看到自己的欲望,就要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
C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译文: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D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译文: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们的力量。
解析:B项,“诚能见可欲”应为“如果真的能够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解析:A项,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B项,古义:骄傲。
今义:尽情。
C项,古义:使……谦虚。
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
D项,满溢:古今都是太多而漫出的意思。
答案:D4.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A.①韩愈②班固③屈原④苏轼B.①韩愈②司马迁③屈原④李清照C.①欧阳修②司马迁③贾谊④苏轼D.①欧阳修②班固③贾谊④李清照解析:根据对联含意和四位文学家的成就可确定B项正确。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四章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第四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热辐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物体的热辐射强度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B.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所以黑体一定是黑的C.一定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有一个极大值D.温度升高时,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增大的方向移动答案:C解析:一般物体的热辐射强度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与材料、表面状况有关,选项A错误。
黑体可以辐射可见光,不一定是黑的,选项B错误。
由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知,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光谱分析可以用连续谱,也可以用吸收光谱B.光谱分析的优点是非常灵敏而且迅速C.分析某种物质的化学组成时,可以使这种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另一种物质的低温蒸气,取得吸收光谱进行分析D.摄下月球的光谱可以分析出月球上有哪些元素答案:B解析:进行光谱分析不能用连续谱,只能用线状谱或吸收光谱,故A错误。
光谱分析的优点是灵敏而迅速,故B正确。
分析某种物质的组成,可用白光照射其低温蒸气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故C错误。
月球不能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光,故其光谱是太阳的光谱,不是月球的光谱,不能用来分析月球上的元素,故D错误。
3.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的电子从能量为E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λ的光,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那么E'等于()A.E-hλc B.E+hλcC.E-h cλD.E+h cλ答案:C解析:根据玻尔理论得E-E'=h cλ,所以E'=E-h cλ,C正确。
4.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ν1,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ν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若氢原子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则()A.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B.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C.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D.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答案:D解析:由跃迁假设及题意可知,hν1=E m-E n,hν2=E k-E n,红光频率ν1小于紫光频率ν2,所以能级k能量大于能级m能量,所以从能级k到能级m需要辐射光子,选项A、C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 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
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
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
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 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
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
《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
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 确实可信的。(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10.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 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 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 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 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 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 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 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 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偷换概 念,第一段“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 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 言”……“其源流派别”不是指“《老子》和道家”,而 应是“先秦诸子”。 答案 B
示众
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用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
发生饥荒
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
不能调履里行胥职米责而蠲因其此役,皇凡帝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
免除
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旁
并且 上表奏明
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
正民为鄂州。
皇帝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
震惊
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鬻狱,以公少年易之。公
轻视 卖 因为 轻视
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
就任
查处
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数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
则有承火接灾赦。免公禁之,搜民刮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
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害怕、恐惧
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
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 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 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 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 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 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 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 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 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 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 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 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 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 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 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 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 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 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 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 战国早期。
• 译文: (陈公弼)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的士 兵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让他们看守仓库。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
•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
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
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 “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
列观(ɡuàn)
C.鸡豚(tún) 逢孙(fénɡ)
夜缒(zhuì) 渑池(miǎn)
D.衣裘(qiú) 栏厩(jiù)
避匿(nì)
鲰生(zōu)
解析 C项,逢pánɡ。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D )
• A.版图 B.瑕疵 C.诛连 D.谦冲
疏浚 赔偿 鄙贱 家具
嘻戏 驽马 赦免 汤镬
解析 易:轻视。
答案 B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
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 ( )(3
分)
•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 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 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 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 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解析 ②是说陈公弼破除迷信,③是说陈公弼训 练民众,抵抗盗贼,取得很大成效。据此,可以 排除A、B、C三项。 答案 D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 交能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 吏曾腆侮法鬻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 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数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 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 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 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矗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 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 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 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 则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 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 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 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 出按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 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
率领轻骑 巡视
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
流放
退休
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பைடு நூலகம்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 )(3分)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 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 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 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 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 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 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 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 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解析 C项王正民去鄂州做官不是陈公弼安排的, 而是皇帝任命的。 答案 C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 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 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 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 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 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操练
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
依靠
带领
百余人,遂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
追捕
管制
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
将要
率领,统率 在水边
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矗立如偶人,甲
站在 队伍的前列 拉满弓弦
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
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
有的。
D.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 披:掀开。
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副词,怎么 代词,哪里
形容词词尾,可不译 代词,如此、这样 连词,尚且 副词,将要
介词,把 介词,把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因”字与“因击沛公于 坐,杀之”的“因”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解析 C项,趁机,与例句相同;A项,通 过;B项,依靠、凭借;D项,因为。 答案 C
•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 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
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 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 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