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专业技术措施(CCDA) 2011.4.13

合集下载

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1. 简介暖通空调系统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综合性系统之一,既能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又能节约能源。

在设计暖通空调系统时,需要考虑多个技术措施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长期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包括热负荷计算、制冷剂选择、风机设计、管道布局和控制系统设计等内容。

2. 热负荷计算热负荷计算是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基础,它用于确定需要提供的冷热负荷大小。

通过掌握建筑物的热源、热损失和室内外环境的温度变化等因素,可以合理确定空调设备的容量。

在热负荷计算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导热性能、外墙和窗户的隔热性能、室内外温差等因素。

通过使用专业的软件工具,可以准确计算出热负荷,并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

3. 制冷剂选择制冷剂是暖通空调系统中起到冷却作用的关键物质。

在选择制冷剂时,需要考虑其制冷性能、环保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氟利昂(R22、R410A)、氟氯烃(R134A)等。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目前更推荐使用无卤素制冷剂,如R32和R290等。

不同制冷剂的性能和价格也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经济性进行选择。

同时,还要考虑制冷剂的充注量、回收和处理等环节,以确保系统的可持续运行。

4. 风机设计风机是暖通空调系统中负责通风和换气的核心组件,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能耗。

在风机设计中,需要考虑风量、风压和噪音等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风机类型和规格,可以提高通风效果,降低能耗和噪音。

对于大型中央空调系统,通常采用多台平行工作的风机,通过控制各风机的运行状态和风机变频控制,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能效。

5. 管道布局管道布局是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冷热介质的传输和流动效果。

在管道布局中,需要合理选择管道材料、直径和长度,避免出现过长或过细的管道,以减少流动阻力和能耗。

此外,还要考虑管道的绝热性能和泄漏防护措施,以确保冷热介质的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暖通施工技术措施

暖通施工技术措施

暖通施工技术措施暖通施工技术措施是指在暖通系统施工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策略的总称,是保证暖通系统顺利建设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舒适生活的日益追求,暖通系统在建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暖通施工技术措施。

管道安装暖通施工过程中,管道的安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管道安装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管道垂直安装2.管道悬挂安装3.管道悬挂处距离应均匀在进入具体的安装工作之前,还需要对管道的材质和规格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

另外,在管道的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环保和节能,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

设备安装暖通系统设备的安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设备的安装涉及到很多细节,例如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高度、设备与管道的连接等问题。

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专业的工具,例如吊车、千斤顶、螺丝刀、扳手等。

同时,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还要注意安全问题。

首先,需要在设备旁设置防护网,以避免人员误入设备区域。

其次,设备的电气安装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

清洗保养清洗保养是暖通施工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

暖通系统中的管道和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并进行必要的保养工作。

清洗保养的目的是保证暖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清洗保养需要进行的工作包括:清洗管道、更换过滤器、清洗风机、更换电机、更换传感器等。

清洗保养需要由专业的保养人员进行,并遵循相应的保养标准。

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是保证暖通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暖通施工中需要进行的质量检测包括:管道水压试验、管道风压试验、设备的电气安全性测试等。

质量检测需要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并由相关部门进行认证。

质量检测同时也是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

质量检测结果的合格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验收结果。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暖通施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施工中需要有专业的暖通施工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还需要涉及到其他管理人员的配合和协调。

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暖通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暖通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暖通专业统一技术措施一、地下车库1. 设置原则:2. 排风及送风机房面积:二、地下需要设计空调房间1. 设置原则:2. 机房面积:三、地下仅设计通风及防排烟房间1. 设置原则:2. 机房面积:四、地下室设备房1. 设置原则:2. 机房面积:五、机械防排烟1、需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防烟楼梯间设加压送风其前室可不设);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封闭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中避难走道的前室;5)封闭楼梯间不能自然通风时按防烟楼梯考虑。

2、以上部位可开启外窗面积满足自然通风要求时,宜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1)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2)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自然通风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室外房间带阳台的防烟楼梯间带凹廊的防烟楼梯间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场所,其自然通风口的净面积应满足以下规定: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 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 m2,且顶层可开启面积不宜小于0.8 m2。

3)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避难层(间)应设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或百叶窗,且每个朝向的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2.0m2。

4)中庭、剧场舞台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5)需要排烟的疏散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6)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7)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8)建筑面积大于500m2且净空高度大于6m的大空间场所,不应小于该场所地面面积的5%。

4、建筑面积大于500m2且室内净高大于6m的中庭、展览厅、观众厅、营业厅、体育馆、客运站、航站楼等公共场所采用自然排烟时,应设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或由其他电动设施控制启闭的自动排烟窗。

暖通专业技术措施

暖通专业技术措施

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暖通专业统一技术措施(2013年2月版)目录1基本规定 (3)1.1总则 (3)1.2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4)1.3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9)2供暖 (11)2.1一般规定 (11)2.2热负荷计算 (13)2.3散热器 (14)2.4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 (17)2.5住宅集中热水采暖系统 (21)2.6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22)2.7热风采暖和热风幕 (25)2.8其它采暖方式 (27)2.9热水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28)2.10供暖计算书内容及深度要求 (29)3通风与防排烟 (31)3.1通风的一般规定 (31)3.2公共建筑厨房通风 (34)3.3汽车库通风 (36)3.4电气和设备机房通风 (38)3.5洗衣房、卫生间及其他通风系统 (42)3.6通风机、风管及其他 (44)3.7排风热回收 (47)3.8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51)3.9建筑防排烟的自然通风方式 (53)3.10机械防烟(加压送风) (55)3.11机械排烟 (60)3.12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防烟和防爆 (63)3.13人防通风 (65)4空调 (67)4.1一般规定、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 (67)4.2空调负荷计算 (69)4.3空调系统的划分与选择 (71)4.4空调房间气流组织及送风量 (75)4.5空调风系统、空气处理、空调机房及管道层 (79)4.6空调冷热水系统 (84)4.7空调计算书内容及深度要求 (92)5空调系统冷热源 (94)5.1冷热源方案的选择 (94)5.2冷热源设备的选择 (97)5.3冷热源机房的设置原则 (100)5.4蓄冷蓄热系统的设计 (102)5.6区域供冷 (123)5.7空调冷却水系统 (124)6锅炉房及换热站 (127)6.1一般规定 (127)6.2锅炉房设计及设备选型 (130)6.3锅炉房烟风系统设计 (134)6.4蒸汽锅炉房的汽水系统设计 (139)6.5热水锅炉房的水系统设计 (144)6.6锅炉水处理和排污 (147)6.7燃煤锅炉房运煤、除渣 (152)6.8锅炉房燃油、燃气系统设计 (158)6.9高效煤粉炉洁净燃烧技术 (161)6.10水煤浆锅炉系统 (163)6.11常压热水锅炉、真空相变锅炉及模块锅炉的设计 (167)6.12锅炉烟气净化、噪声治理、烟气余热利用 (169)6.13锅炉房的热工监测和热工控制 (172)6.15换热站设计 (183)7消声与隔振 (187)7.1噪声与振动的控制标准 (187)7.2设备的选择及降低声源噪声的措施 (191)7.3消声与隔声 (192)7.4隔振设计 (195)8保温、保冷与防腐 (196)8.1保温、保冷 (197)8.2防腐 (202)1 基本规定1.1 总则1.1.1 为加强我院暖通专业技术质量管理,提高我院设计产品质量,提升设计效率,统一设计方法及技术措施,为协同设计提供技术支撑,编制《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暖通专业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暖通施工技术措施

暖通施工技术措施

暖通施工技术措施暖通施工技术措施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暖通系统的安装、调试、调整和检测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暖通系统是指建筑物内部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等设备和管道系统。

暖通施工技术措施的实施对于建筑物的舒适性、能源消耗以及生活环境质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设计与施工、材料与设备、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暖通施工技术措施。

设计与施工方面,首先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功能,设计师需要确定合适的暖通系统类型,包括采暖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等。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选择适当的设备和材料。

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布置和管道的走向,确保施工时的顺畅和系统的可维护性。

在材料与设备方面,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必须选择优质的材料和设备。

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的暖通设备,如低噪音、高效能的空调机组和新型的通风风机等。

对于材料的选择也要注意质量,使用耐高温、耐腐蚀的管道和阀门,以及符合环保要求的隔热材料。

安装与调试是暖通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在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安装,确保各个部件的正确连接和位置。

在安装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防水、防漏和防火等问题,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完成安装后,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调整,包括将各个设备和部件连接起来,调整风量、水流量和温度等参数,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维护与管理是暖通施工的最后一环。

建筑物的暖通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维护工作包括清洁和更换过滤器、定期检查设备和管道等,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换。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包括设立专门的维护部门和人员,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之,暖通施工技术措施是保证建筑物暖通系统正常运行和舒适性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设计与施工、选择优质的材料与设备、正确的安装与调试、定期的维护与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运行性能,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和环境质量。

暖通专业技术措施(CCDA) 2011.4.13

暖通专业技术措施(CCDA) 2011.4.13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暖通专业技术措施2010前言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现行法律、法规和各专业的设计规范、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公司工程设计机电各专业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我们组织编写了《CCDI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机电各专业技术措施》,供全公司机电各专业设计人员使用。

在本《技术措施》的编写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本《技术措施》内容不求全、不求多、不求大;凡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版)中已有的内容,原则上不在本《技术措施》中抄录;力求写出CCDI的设计经验和设计特点。

因此,可以将本《技术措施》看作为《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补充,在工程设计中,二者应同时使用。

我们希望全公司机电各专业设计人员认真总结、不断积累设计经验,也注意对本《技术措施》提出批评意见,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和更新。

《技术措施》暖通专业分册的编写、审查人员为(按姓氏笔画):丁瑞星毛红卫牛晓阳平川卢仲炜朱宛中陈萍沈锡骞苏艳辉赵磊彭洲程新红蔡敬琅术部二0一0年十二月目录1会展类建筑 ............................................................................................................................... - 1 -1.1室内设计参数 (1)1.2采暖 (1)1.3通风与防排烟 (1)1.4空调 (1)1.5冷热源 (2)2商业类建筑 ............................................................................................................................... - 3 -2.1室内设计参数 (3)2.2采暖 (3)2.3通风与防排烟 (3)2.4空调 (3)2.5冷热源 (4)3办公类建筑 ............................................................................................................................... - 5 -3.1室内设计参数 (5)3.2采暖 (5)3.3通风与防排烟 (5)3.4空调 (5)3.5冷热源 (6)4酒店类建筑 ............................................................................................................................... - 7 -4.1室内设计参数 (7)4.2采暖 (7)4.3通风与防排烟 (8)4.4空调 (8)4.5冷热源 (8)5铁路站房类建筑...................................................................................................................... - 11 -5.1一般规定 (11)5.2设计参数 (11)5.3采暖 (13)5.4通风与防排烟 (16)5.5空调 (17)5.6冷热源 (22)5.7管线综合与设备布置 (23)6学校类建筑 ............................................................................................................................. - 26 -6.1一般规定 (26)6.2采暖 (26)6.3通风 (26)6.4声学 (27)7居住类建筑 ............................................................................................................................. - 28 -7.1采暖 (28)7.2空调 (29)7.3通风 (29)7.4防排烟 (30)7.5燃气 (30)8医院类建筑 ............................................................................................................................. - 32 -8.1一般规定 (32)8.2室内设计参数 (32)8.3采暖 (35)8.4通风与防排烟 (35)8.5空调 (36)8.6冷热源 (40)8.7医用气体 (41)9体育类建筑 ............................................................................................................................. - 43 -9.1室内设计参数 (43)9.2采暖 (45)9.3通风与防排烟 (45)9.4空调 (48)9.5冷热源 (49)1会展类建筑1.1 室内设计参数注:涉及工艺产品展览的大厅,室内设计参数按照工艺要求选择确定。

暖通施工技术措施(二)

暖通施工技术措施(二)

引言概述:暖通施工技术措施是指在建筑物中进行暖通设备安装和管道布置等工作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管道布置、设备安装、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五个大点展开阐述,详细介绍暖通施工技术的要点。

正文内容:一、材料选择1.1材料性能选择:在暖通施工中,需要选择具有良好导热性能、阻燃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镀锌钢管、不锈钢管、PEX管等,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1.2密封材料选择:暖通管道布置中的管道连接处需要选择合适的密封材料,如胶圈、密封胶等,确保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性能,防止漏水。

二、管道布置2.1管道走向设计:根据建筑结构和暖通系统的需求,合理规划管道布置的走向,确保管道畅通,并避免管道交叉和死角。

2.2管道间距设置:根据暖通系统的热负荷和管道的导热性能,合理设置管道的间距,避免管道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影响系统的运行效果。

2.3管道支撑设计:在管道布置中,需合理设计管道支撑点的位置和数量,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安装质量。

三、设备安装3.1设备选型:根据建筑的热负荷和暖通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包括暖通主机、热交换器等。

3.2安装位置选择:根据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3.3设备接口设计:在设备安装中需要合理设计设备的进出水口、供回风口等接口,确保设备的连接紧密,防止漏风、漏水等问题。

四、施工工艺4.1焊接工艺:在管道连接中,需要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确保焊接接头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4.2管道清洗工艺:在管道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清洗工艺,将管道内的杂质清除干净,避免对暖通设备和系统的影响。

4.3管道保护工艺:在施工过程中需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保护管道不受外界环境和施工过程中的损伤。

五、质量控制5.1施工记录和验收:在暖通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并与设计图纸和规范进行对比,确保施工符合要求。

5.2施工质量把关:在暖通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工艺要求,进行质量把关,确保施工质量合格。

暖通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暖通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暖通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一、工艺流程安装风管吊架→风管连接→风管检验→风口安装→风管及设备防尘清扫→ 通风设备运转→风管吹扫→送风→系统调试二、风管安装要点(1)做好安装前准备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2)熟悉现场、核对管道、配件、阀件安装位置,标高及预留孔洞、预埋件是否符合安装要求。

(3)为本工种安装准备条件,编制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做好工种安装协调。

(4)组织劳动力进场,进行安装技术、安全交底。

(5)根据加工图清点管道、配件、阀件数量并运到安装地点。

(6)清理安装场地,接通施工电源,搭好脚手架,建立工地临时工具、材料库。

三、支架安装(1)支架安装牢固,位置准确,强度符合要求,支架安装在墙、柱、梁、楼板等比较坚固的建筑结构上。

(2)支架距离满足下列要求:当风管直径或大边长在 80~320mm 以内,水平安装时,间距≤4m;当风管直径或大边长在340~1000mm 以内,水平安装时,间距≤3m;当风管直径或大边长在 1120mm 以上,水平安装时,间距≤2.5m。

(3)当风管垂直安装时支架间距≤4m,且每根立管不少于两个支架。

(4)支吊架不得设在风口、法兰等地方。

四、安装要点在以上条件具备后,就可以进行风管安装了,根据已确定的吊装方法(整体吊装或一节一节的吊装),按照先干管后支管的安装程序进行吊装。

水平安装的风管,可用吊架的调节螺栓或在支架上用调整垫块的方法来调整水平风管,安装就位后,可用接线、水平尺和吊线的方法来检查是否横平竖直。

风管水平安装,水平度允差为≤3‰,总偏差不应≥20mm,风管垂直安装,垂直度允差为≤2‰,总偏差≤20mm。

五、设备安装一般规定(1)通风机设备安装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遵守《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1-98)以及其它相关标准的要求。

(2)设备安装前做好下列准备工作:①设备的开箱检查。

检查人员由甲方、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组成;检查内容包括核对设备型号、规格、数量,检查外观质量及随机文件资料、附件是否齐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暖通专业技术措施2010前言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现行法律、法规和各专业的设计规范、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公司工程设计机电各专业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我们组织编写了《CCDI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机电各专业技术措施》,供全公司机电各专业设计人员使用。

在本《技术措施》的编写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本《技术措施》内容不求全、不求多、不求大;凡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版)中已有的内容,原则上不在本《技术措施》中抄录;力求写出CCDI的设计经验和设计特点。

因此,可以将本《技术措施》看作为《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补充,在工程设计中,二者应同时使用。

我们希望全公司机电各专业设计人员认真总结、不断积累设计经验,也注意对本《技术措施》提出批评意见,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和更新。

《技术措施》暖通专业分册的编写、审查人员为(按姓氏笔画):丁瑞星毛红卫牛晓阳平川卢仲炜朱宛中陈萍沈锡骞苏艳辉赵磊彭洲程新红蔡敬琅术部二0一0年十二月目录1会展类建筑 ............................................................................................................................... - 1 -1.1室内设计参数 (1)1.2采暖 (1)1.3通风与防排烟 (1)1.4空调 (1)1.5冷热源 (2)2商业类建筑 ............................................................................................................................... - 3 -2.1室内设计参数 (3)2.2采暖 (3)2.3通风与防排烟 (3)2.4空调 (3)2.5冷热源 (4)3办公类建筑 ............................................................................................................................... - 5 -3.1室内设计参数 (5)3.2采暖 (5)3.3通风与防排烟 (5)3.4空调 (5)3.5冷热源 (6)4酒店类建筑 ............................................................................................................................... - 7 -4.1室内设计参数 (7)4.2采暖 (7)4.3通风与防排烟 (8)4.4空调 (8)4.5冷热源 (8)5铁路站房类建筑...................................................................................................................... - 11 -5.1一般规定 (11)5.2设计参数 (11)5.3采暖 (13)5.4通风与防排烟 (16)5.5空调 (17)5.6冷热源 (22)5.7管线综合与设备布置 (23)6学校类建筑 ............................................................................................................................. - 26 -6.1一般规定 (26)6.2采暖 (26)6.3通风 (26)6.4声学 (27)7居住类建筑 ............................................................................................................................. - 28 -7.1采暖 (28)7.2空调 (29)7.3通风 (29)7.4防排烟 (30)7.5燃气 (30)8医院类建筑 ............................................................................................................................. - 32 -8.1一般规定 (32)8.2室内设计参数 (32)8.3采暖 (35)8.4通风与防排烟 (35)8.5空调 (36)8.6冷热源 (40)8.7医用气体 (41)9体育类建筑 ............................................................................................................................. - 43 -9.1室内设计参数 (43)9.2采暖 (45)9.3通风与防排烟 (45)9.4空调 (48)9.5冷热源 (49)1会展类建筑1.1 室内设计参数注:涉及工艺产品展览的大厅,室内设计参数按照工艺要求选择确定。

1.2 采暖1.2.1除严寒地区外,设置有中央空调的区域一般不再设置热水值班采暖系统;其它区域如楼梯间、洗手间、设备房等应设置热水值班采暖系统;1.2.2 寒冷地区没有设置门斗的外门宜设置热水空气幕;1.2.3 大门空气幕热水系统和散热器热水采暖系统应分开设置。

1.3 通风与防排烟1.3.1 洗手间和茶水间应设置独立的排风系统,并且不宜进行空调热回收;1.3.2 会展一般为多层建筑,属于人员密集的重要场所,需考虑排烟设施。

如采用自然排烟时,其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按不小于展厅地面面积的5%设置;1.3.3 若项目进行了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应严格按照消防性能化设计报告的内容进行通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

1.4 空调1.4.1 对于一般会展建筑的布展大厅,在缺少详细空调负荷计算资料时,人员按2m2/p、灯光按19W/ m2、设备按50 W / m2计算空调负荷;1.4.2 空调系统的选择会展建筑空调系统一般为:展厅采用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辅助功能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或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空调系统;1 风机盘管(空调吊柜机)加新风空调系统空调新风管道、空调排风管道、冷冻水供回水管、空调冷凝水管尽量布置在公共走道区域,以方便检修;空调新风、空调排风以及空调水立管管井服务半径以不超过50米为宜,以防止管道偏大或冷凝水管道坡降过大而影响吊顶高度;夏季新风宜处理到与室内等湿状态,负担新风冷负荷和湿负荷,以及少量的室内冷负荷;风机盘管(空调吊柜机)的冷却(加热)量按中档风速选取;处理过的新风应直接送入房间内或风机盘管(空调吊柜机)的出风管上;2 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应采取可调节新风比的措施,宜采用根据回风CO2浓度调节新风阀开度比例的控制方法;过渡季节应能实现全新风运行;送风方式(兼顾冬季送热风)以喷口送风为主;3 会展建筑办公区域空调的设置在设计会展建筑空调时,应充分考虑非展会期间小范围空调运行的可行性。

会展建筑中的办公区,宜独立设置空调系统。

空调形式可以采用变制冷剂流量的多联机空调系统或风冷冷水空调系统等,以方便在非展会期间办公区域的灵活运行。

1.5冷热源会展建筑大多为大空间、单层建筑,且使用时间间跃性很强,各展览大厅同时使用的可能性和频率不高,冷热源方案的选择,应按照要求做技术比较后确定:1.5.1 集中冷源和分散冷源系统均可考虑设置,设置集中冷源时,应考虑各展览大厅的同时使用系数;1.5.2 有条件时,可采用分散吊装大型的带独立冷源的空调机组空调形式;1.5.3 当空调用冷(热)水机组单机容量调节下限的制冷(热)量大于建筑物的最小空调负荷时,宜选用一台适合最小空调负荷的机组。

2商业类建筑2.1 室内设计参数2.2 采暖2.2.1 除严寒地区外,设置有中央空调的区域一般不再设置热水值班采暖系统;其它区域如楼梯间、洗手间、设备房等应设置热水值班采暖系统;2.2.2 寒冷地区没有设置门斗的外门宜设置热水空气幕;2.2.3 大门空气幕热水系统和散热器热水采暖系统应分开设置。

2.3 通风与防排烟2.3.1 洗手间和茶水间应设置独立的排风系统,并且不宜进行空调热回收;2.3.2 商场配套的库房、收货区等宜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排风换气次数为1~3次/小时;2.3.3 商场内构成独立防火分区的自动扶梯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深圳地区);2.3.4 餐饮厨房的排油烟管道应保持负压,并在末端设置油烟净化装置;2.3.5 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使用燃气的厨房应设置事故排风兼平时通风换气系统;2.3.6 若项目进行了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应严格按照消防性能化设计报告的内容进行通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

2.4 空调2.4.1 在缺少详细空调负荷计算资料时:人员一般按:一层二层2~3m2/p;三层及以上3~4m2/p(建筑面积);灯光按照19W/ m2、设备按照30~50 W / m2计算;2.4.2 空调系统的选择商业建筑空调系统应用较多的有风机盘管(空调吊柜机)加新风空调系统和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

1 风机盘管(空调吊柜机)加新风空调系统空调新风管道、空调排风管道、冷冻水供回水管、空调冷凝水管尽量布置在公共走道区域,以方便检修;空调新风、空调排风以及空调水立管管井服务半径以不超过50米为宜,以防止管道偏大或冷凝水管道坡降过大而影响商业吊顶高度;夏季新风处理到与室内等湿状态,负担新风冷负荷和湿负荷,以及少量的室内冷负荷;风机盘管(空调吊柜机)的冷却(加热)量按中档风速选取;处理过的新风应直接送入房间内或风机盘管(空调吊柜机)的出风管上;2 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每个标准防火分区(4000m2)一般需要设置两个以上空调机房,以尽量减小风管厚度,一般800~1000平米设置一台空调机组;应采取可调节新风比的措施,宜采用根据回风CO2浓度调节新风阀开度比例的控制方法;整个商场应做全年运行的风量平衡计算,以维持建筑物内适度的正压,必要时应增设机械排风系统;为防止多层商场上部和下部室内温度梯度过大,设计时应注意:分层设置空调系统或新风系统;各层空调系统或新风系统应可独立调节新风比和冷热量,以实现不同的送风温度;冷柜上方的空调风口应采用条形侧送风口;对于面积较大的商场,宜采用内外区分别设置空调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