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 乘法》复习讲义 北师大版

2020-2021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 乘法》复习讲义 北师大版

【期中复习】2020-2021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乘法》复习讲义北师大版知识回顾实战演练一.选择题(共8小题)1.125×24,积的末尾()A.没有0 B.有一个0 C.有两个0 D.有三个02.“2010×30〇2100×30”,比较大小,在〇里应填的符号是()A.>B.=C.<D.≥3.最小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积是()A.9900 B.99000 C.99900 D.99904.如图,按这样的规律第7个图形有()个点.A.21 B.25 C.28 D.295.在计算453×65的时候,其中“4×6”表示()A.6个4 B.60个4 C.60个4006.在用计算器计算“4452+1689”时,不小心把“1689”按成了“1698“,只需要按下面的()键后再输入“1689”就可以了.A.ON B.AC C.CE7.2×9=18,22×99=2178,222×999=221778,2222×9999=22217778,222222×999999=()A.2222177778 B.222221777778C.22222217777778 D.22222221777777788.三位数406与29的积是()A.三位数B.四位数C.五位数D.不能确定是几位数二.填空题(共8小题)9.算盘的1颗上珠代表,1颗下珠代表。

10.400×15积的末尾有个0.11.609×38估算求积的方法是:把609看作,把38看作,求得的近似积是.12.要用计算器计算392643÷9的结果,请你将下面的操作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A.按键B.开机按键C.按键D.按键E.依次按键正确的步骤是.13.填表.乘数1203230080乘数6040026200积1800540014.填上“>”、“<”或“=”.130×40140×30105×50210×30.15.计算得到111111÷37037=3,222222÷37037=6,333333÷37037=9,那么555555÷37037=.16.找出下列算式的规律,并根据规律把算式填写完整.1×8+1=912×8+2=98123×8+3=9871234×8+4=9876……×8+9=三.判断题(共5小题)17.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判断对错)18.125×40,积的末尾只有2个0.(判断对错)19.根据33×4=132,333×4=1332,3333×4=13332,可知33333×4=133332.(判断对错)20.125×47的积是四位数.(判断对错)21.(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2小题)22.直接写出得数.26×3=18×4=60×15=66×20=31×7=210×50=17×500=50×24=23.笔算下列各题.158×46=308×25=27×235=480×50=五.解答题(共3小题)24.果园里收了132篮苹果,平均每篮装47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苹果?25.动物园里的斑马每天要吃165千克食物,8月份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这些斑马吃一个月吗?26.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288元,一辆电动车的价格是自行车的13倍.①一辆电动车的价格是多少元?②一辆电动车的价格比一辆自行车贵多少元?六.应用题(共3小题)27.笑笑假期前买了一个背包和一个旅行箱,背包的售价是105元,旅行箱的售价是背包的16倍,旅行箱的售价是多少元?28.在计算一个数与15相乘时,有一种简便的算法﹣﹣“加半添0”法.例如,计算24×15,先用24的一半(即12)与24相加,得36;再在36的末尾添一个0,得360.你能用这种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26×1528×1532×1548×1529.有956个座位的礼堂举办音乐会,每张入场券15元.(1)已售出542张入场券,收款多少元?(2)剩余的票,按每张12元售出最多可以收款多少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算出得数,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知识点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知识点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知识点一、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依据算式,可将两个乘数分别按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将近似数相乘,所得的积作为估算的结果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

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二、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点:1.计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多位数乘法法则:整数乘法低位起,几位数乘法几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数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

百位数乘得若干百,积的末位对百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几次乘积加一起。

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补充知识点:时、分、日之间的单位互化。

1日=24时1时=60分错题再现:139×18=1251139× 1811121391251错题分析:此题错在积的定位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9,得数9没有写在十位上,导致数位没有对齐。

正确解答:139×18=2502139× 181112 1392502解题策略: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就要和十位对齐。

举一反三:321×15= 185×14=错题再现:345×13=4375345× 13925 3454375错题分析:此题错在13中个位上的3与345相乘,积没有进位。

积满1 0了要向前一位进1。

正确解答:345×13=4485345× 131035 3454485解题策略:1、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2、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3、把两位乘得的积加起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知识点: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十进制计数法。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制关系。

3、数数。

能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知识点: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

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

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

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

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知识点: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森林面积(求近似数)知识点:1、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

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

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二单元《线与角》线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

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

(完整)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讲义

(完整)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讲义

四年级数学科辅导讲义教案部分>>>>>>>>>>课程引入1、列竖式计算:28×15= 30×10=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课内知识点睛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②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例:128×45=2、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例:280×50=3、积变化的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4、估计的方法:先把数量分成相同的几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数量,再估计出总数;也可以列出乘法算式,估计出乘法算式的积。

5、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取近似值的方法:(1)用四舍五入法;(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答题要点领悟【跟踪训练】竖式计算:128×98= 255×51= 653×88= 665×99=【总结】【跟踪训练】550×59= 557×60= 450×86= 250×40=【总结】【跟踪训练】803×35= 702×40= 101×33= 905×23=【总结】【跟踪训练】203×29≈ 396×12≈ 496×50≈169×21≈ 23×229≈ 32×196≈【总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数学是被专门多人称之拦路虎的一门科目,同学们在把握数学知识点方面还专门欠缺,为此小编为大伙儿整理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期望能够关心到大伙儿。

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知识点: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2、十进制计数法。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确实是十进制关系。

3、数数。

能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知识点: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

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

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假如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就小。

假如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

假如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人人网百度贴吧复制网址知识点: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森林面积(求近似数)知识点:1、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样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差不多上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依照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假如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假如不够5则舍去。

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

四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2014秋)

四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2014秋)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知识点汇总(初稿)1、(温故)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①可以先把两位数按数的组成分成几十加几,分别乘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如:13×4=(10+3)×4=10×4+3×4=40+12=52②也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减几,分别乘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减。

如: 29×3=(30-1)×3=30×3-1×3=90-3=87口算乘法很简单,几十和几两分散,分配乘上一位数,两积加减是关键。

①和②都是运用乘法分配律和拆数法来进行口算,具体运用哪种更简便,还需结合具体题目选择合适方法。

2、(引新)整十数乘整百数(几十、几百、几千的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中的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例1 :计算600×70=先算6×7=42 ,用口诀再数一数算式中共有几个“0”(几个因数中的“0”的总个数)数一数最后在42后加添上“000”添一添从而,600×70=42000例2 :计算150×70=先算15×7=105 ,用口算再数一数算式中共有几个“0”(几个因数中的“0”的总个数)数一数最后在105后加添上“00”添一添从而,120×70= 105003、观察结果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4、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可以把两个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

(估一个比估两个结果精确,精确到的计数单位越小结果越精确)然后进行相乘。

估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结果一定要用“≈”连接,不要用“=”。

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关键在于如何如何对两个因数进行估算,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值,其标准就是符合实际。

6、估算的原则:先估计,后口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总复习 乘法和除法|人教版(共20张PPT)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总复习 乘法和除法|人教版(共20张PPT)

3. 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 除数_小__。
笔算除法
教材P113页练习二十一第5题
3.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665÷25 =26……15
26 25 6 6 5
50
1 65 150
15

26

× 25
130 52
650 + 15
665
168÷32 =5……8
5 32 1 6 8
160
8
验 32
R·四年级上册
总复习 乘法和除法
整理复习
三位数乘两 位数笔算
乘法
三位数乘两 位数笔算
因数中间、末尾 有0的乘法
积的变化规律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教材P110页第2题
1.先想一想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再分析下面题的错误原因。
34 × 21
38 4 68
7 16 4
143 × 26
68 45 8 286 3 75 01 8
600÷200=3(元) 3×614=1842(元)
答:全楼应交的水费是1842元。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 算起,用第二个因数的 哪一位去乘,积的末位 就与那一位对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教材P113页练习二十一第5题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125×43 =5375
125 × 43
375 500 5 37 5

43

×
125
215 86 43
5 37 5
54×69 =3726
54 验 69 × 6 9 算× 5 4
规律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 (零除外),商就除以几或乘几。

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一、整数1. 整数的概念:整数由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组成。

2. 整数的比较: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可根据其大小关系被分为大于、小于或等于。

3.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整数的加法是指将两个整数相加得到一个整数的运算;整数的减法是指从一个整数中减去另一个整数得到一个整数的运算。

4.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的乘法是指将两个整数相乘得到一个整数的运算;整数的除法是指将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得到一个整数的运算。

需注意零不能作为除数。

5. 整数的运算法则:整数之间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二、分数1. 分数的概念: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分数的分子部分,分母表示分数的分母部分。

2. 分数的比较: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可通过将两个分数的分母取相同的公倍数后,再比较分子的大小。

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的加法是指将两个分数相加得到一个分数的运算;分数的减法是指从一个分数中减去另一个分数得到一个分数的运算。

4.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的乘法是指将两个分数相乘得到一个分数的运算;分数的除法是指将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得到一个分数的运算。

5. 分数和整数的关系:分数可以表示小于1的数,也可以表示整数。

整数可以表示分子为该整数、分母为1的分数。

三、多边形1. 多边形的概念:多边形是由一条线段的若干个边和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组成的平面图形。

2. 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边的长短和角的大小可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

3. 四边形的分类:根据四边形边的长短和角的大小可将四边形分为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一般四边形。

4. 多边形的周长:多边形的周长是指多边形所有边的长度之和。

5. 多边形的面积:多边形的面积是指多边形所覆盖的平面区域的大小。

四、度量衡1. 长度的度量单位:常用长度单位有厘米、米和千米,其中1千米=1000米=100000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整理
1、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例1:
234×15=例2:350×24=
2、估算。

先把两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再求出两个近似数的'积,这个积就是要估算的积。


3:297×34=
3、乘法结合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字母(公式)表示:a×b×c=a×(b×c)例4:11×25×4=11×(25×4)=11×100=1100
4、乘法交换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

在两个数的乘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计算的顺序,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公式)表示:a×b=b×a
例5:125×15×8=125×8×15=1000×15=15000
5、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

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

用字母(公式)表示:(a+b)×c=a×c+b×c或:a×(b-c)=a×b-a×c
例6:67×15+33×15例7:115×34-15×34
=(67+33)×15=100×15=1500=(115-15)×34=100×34=3400
6、灵活运用这三种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乘法计算变得简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