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护士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护士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暴露后及时、规范的处置措施及随 访监测对防止暴露后感染有重大意义
• 局部处置 对暴露部用流动水冲洗,挤出污
血,越多越好,再用安尔碘消毒,包扎, 戴双层手套。 • 联合措施 进行血液检测 ; 注射乙肝免疫 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使用抗菌药物;注射 破伤风抗毒素;服用抗HIV预防用药等。
• 按规定着装沿规定通道进入楼层,在清洁区戴布帽→垫纱
布(8层)→戴防护口罩(建德市朝美日化实业公司防化学致 癌物净化口罩)→穿防护服(杜邦特卫强)→入办公室。(2)值 班,接班人员之间做好交接班工作。危重病人床头交班。 (3)在半污染区穿隔离服(北京科护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戴 一次性帽子→戴棉口罩(20层纱布口罩)→戴护目镜→穿鞋 套,戴手套→入病房(污染区)。(4)查房期间每查完一位病 人,离开病房后在治疗室用肥皂洗戴双层手套的手3遍, 碘伏纱布擦拭2遍,入下一位病人房间。(5)查房结束后在 治疗室肥皂洗戴双层手套的手3遍,碘伏纱布擦拭2遍后出 病区,在半污染区(缓冲区)脱护目镜→摘下棉口罩→脱隔 离服→脱手套、鞋套。(6)查房后根据患者病情记录病情变 化。以上工作均采用计算机操作,无纸办公。(7)在病区内 不得饮水,吃饭。(8)下班后离开办公室,在半污染区脱防 护服→防护口罩→棉布帽→手套→在清洁区洗澡→换棉工 作服→换鞋→出临床病区。想心事 Nhomakorabea成
学会减压 运动和阅读才能给人带来持久的快乐。腹 有诗书气自华。这样才能提高免疫力和抵御疾病的 能力。
讨论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上报率低 原因是自我感
觉风险小、缺乏相应知识、怕麻烦,因此 需要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 • 低年资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发群体 尤其是 实习医生和护士,下临床的2个月内是职业 暴露的高发期,对这部分人群要重点加强 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机会和频率比 一般人群高。职业暴露对医务人员造成的 压力很大,急需制定相关的规定,以保护 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经常面临着各种风险和威胁,如感染疾病、工作压力过大、暴力威胁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

本文将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首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之一是感染疾病的风险。

在医院工作中,医生、护士等人员接触大量病人,特别是传染病患者,容易暴露于感染的环境中。

例如,新冠病毒肆虐期间,许多医护人员感染了这种病毒,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此外,通过暴露于患者体液、血液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物质,医务人员也有可能感染其他传染性疾病。

其次,工作压力也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一个主要原因。

医生和护士们通常需要面对巨大的工作负荷,包括长时间的工作、频繁的昼夜倒班以及紧张的工作环境等。

加之医疗资源不足、患者期望过高等因素,使得他们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这些压力不仅可能导致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问题,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还包括暴力威胁。

由于医患关系紧张,一些患者或家属对医务人员采取暴力行为的情况时有发生。

医护人员经常遭受患者的恶言恶语、推搡甚至是殴打。

这种暴力行为不仅对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职业热情。

面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医院管理部门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和培训计划,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加强疫情监测和排查工作。

此外,可以提供疫苗接种服务,优先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其次,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至关重要。

医院管理部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医疗设备和人员的投入,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同时,也应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如开展定期心理辅导、组织团建活动等,帮助医务人员减轻工作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另外,对于医务人员面临的暴力威胁问题,可以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和加大法律保护力度。

医院可以增加安保力量,加强安全设施的监控和运营,确保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职业暴露的六大因素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

职业暴露的六大因素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

职业暴露的六大因素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1 职业危害因素1.1 职业暴露因素在回收污染物品时皮肤、粘膜容易被一些针头、刀片、缝合针等锐器刺伤,特别是在污染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手套时常有破损,未及时更换,风险更大。

1.2 生物因素(1)频繁接触被病毒和细菌污染的物品,在进行清洗回收来的锐利器械时,有被锐器刺伤的可能,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2)在清洗间用高压水枪冲洗管道时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手工清洗器械时产生的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如防护不当易对人体产生危害。

1.3 物理因素(1)噪声:供应室多设备同时开启噪声100 db,长期工作在该噪声环境中易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听力减退等症状。

(2)高温:通常使用高温高压的方法进行消毒和灭菌,其过程散发的热量使操作区温度明显升高,开启舱门时,设备内腔温度仍然在90℃左右,如操作不慎容易烫伤。

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对N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3)纺织品类纤维:各种纺织品类敷料的折叠包装易引起纤维到处飞扬,极易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

1.4 含氯消毒剂、酶供应室最常用含氯消毒剂,是一种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皮肤、呼吸道、消化系统都会造成损害。

1.5 辐射的危险因素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线波长具有杀菌作用,而这种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的波长正好与人体有害的紫外线的波长相似,极易损害眼睛和皮肤。

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皮肤红斑反应、光感性皮炎、甚至诱发癌变。

臭氧是眼和肺最危险的刺激剂之一,长期接触可导致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

1.6 心理因素供应室工作繁重又琐碎,由于长期工作紧张、单调、在晋升职称、福利待遇方面不如临床护士,导致消沉、慢性疲劳等负性情绪的发生。

长期下去会使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增加。

2 防护措施2.1 加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意识,建立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知识,每周定期组织学习院内感染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学习消毒技术规范等,增强工作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的认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小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小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小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挑战与应对
医务人员是医疗体系的核心,但在日常工作中,他们面临着众多的职业暴露风险。

这些风险不仅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影响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挑战、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挑战:多种风险的交织
生物污染: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各种微生物的接触使医务人员面临感染的风险,如HIV、HBV、HCV等。

化学污染:长期暴露于化学消毒剂、药物和医疗设备释放的微粒中,可能引发皮肤刺激、呼吸道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物理伤害:锐器伤、噪音污染以及长时间重复性工作导致的肌肉骨骼疾病等。

二、原因:多重因素的叠加
高风险操作:如采血、注射等操作中的直接接触。

防护措施不足:缺乏足够的防护设备或使用不当。

工作压力大: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增加暴露风险。

三、应对策略:多方位的解决方案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掌握预防措施。

完善防护设备:提供充足且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建立报告和监测系统:及时记录和追踪职业暴露事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暴露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心理支持:减轻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提升其应对职业暴露的信心和能力。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全面的应对策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提升医疗体系的服务质量。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一、危险因素:1、针刺伤:护士本身的防护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违反操作流程,对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所造成。

2、对职业暴露的认识不足:某些传染性疾病,通过呼吸道、飞沫、菌尘、血液、体液传播,感染不易切断,护理操作明显多于其它病人,护士自身防护不当,思想上轻视和麻痹,防范措施落实差是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最重要的问题。

3、心理社会因素:护士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同时护士又承担社会职能(婚育等)易造成身心疲惫,使护士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

4、环境因素:住院病人的人数大于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护士与床位的比例未达标;病房内不能实行严格的空气消毒,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病房空气流通差,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率。

二、防范措施:1、加强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关键: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护士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使每位护士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2、锐器伤的防护管理:一切锐利的针器均应按要求放置在锐利针器盒内,包括:输液针头、抽血针头、刀片等;使用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禁止将针帽复回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防止被刺伤,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3、防喷溅的防护管理: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医务人员的身体时,应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4、医护人员手部的防护: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及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医护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室应设置洗手设施,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在流动水下洗手,医护人员必须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

6、常用器具类消毒:(1)氧气湿化瓶:为了降低呼吸道的感染率,现普遍改用一次性湿化瓶,有效期3天,3天内检测湿化瓶内百分百无菌;如使用非一次性湿化瓶,其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并晾干后备用;病人吸氧用一次性吸氧管,每日更换,气管切开病人每班更换吸氧管。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一、危险因素:1、针刺伤:护士本身的防护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违反操作流程,对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所造成。

2、对职业暴露的认识不足:某些传染性疾病,通过呼吸道、飞沫、菌尘、血液、体液传播,感染不易切断,护理操作明显多于其它病人,护士自身防护不当,思想上轻视和麻痹,防范措施落实差是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最重要的问题。

3、心理社会因素:护士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同时护士又承担社会职能(婚育等)易造成身心疲惫,使护士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

4、环境因素:住院病人的人数大于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护士与床位的比例未达标;病房内不能实行严格的空气消毒,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病房空气流通差,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率。

二、防范措施:1、加强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关键: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护士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使每位护士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2、锐器伤的防护管理:一切锐利的针器均应按要求放置在锐利针器盒内,包括:输液针头、抽血针头、刀片等;使用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禁止将针帽复回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防止被刺伤,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3、防喷溅的防护管理: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医务人员的身体时,应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4、医护人员手部的防护: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及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医护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室应设置洗手设施,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在流动水下洗手,医护人员必须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

6、常用器具类消毒:(1)氧气湿化瓶:为了降低呼吸道的感染率,现普遍改用一次性湿化瓶,有效期3天,3天内检测湿化瓶内百分百无菌;如使用非一次性湿化瓶,其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并晾干后备用;病人吸氧用一次性吸氧管,每日更换,气管切开病人每班更换吸氧管。

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一、针刺伤常见原因1、护士徒手整理术后器械中的针头、刀片时被伤,手术后锐器未及时放入锐器盒。

2、保洁员回收医疗废物时被未盖紧的锐器盒内锐器所伤;使用不合格的纸质锐器盒,针头刺穿纸质锐器盒扎伤保洁员的手。

3、术中尖锐的镊子掉落排除扎伤护士的脚,手术室护士的拖鞋有孔未能遮盖足面。

4、护士注射时不小心扎在自己的手上。

5、护士注射时不小心扎在帮助婴儿摆体位护士的手上。

6、抽血后采血针头未拿稳,针头回弹到护士手上扎伤。

7、针炙针拔针时不小心扎到自己的手。

8、手术中、助产中缝合时扎到自己的手。

9、输液结束拔针时,未处理好针头,扎伤自己的手。

10、锐器盒过满,针头散落地上,保洁员整理时被扎伤。

二、针刺伤的预防措施1、注射、抽血、针炙拔针时拿筝针头,及时将针头放入锐器盒内。

2、手术中将使用后的锐器单独放入治疗盘或治疗碗内,手术后手术者及时将锐器放入锐器盒,避免二次分拣;术后器械如果需要分拣针头、刀片等锐器时使用持针器或止血钳夹取,不能徒手拿取。

3、使用合格的锐器盒,针头无法针透的锐器盒。

4、手术室、产房等需要更换鞋的科室,在室内工作中穿能完全遮盖足面的鞋。

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立即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锐器盒实际容量达容积的3/4时及时更换。

7、避免手持锐器随意走动、双手回套针帽、徒手拆卸使用后的针头。

8、工作中尽量使用安全的工具,如针刺不破的手套,安全型留置针等。

三、皮肤、粘膜、呼吸道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1、未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例手术时未戴眼罩,血液、体液喷溅到眼部。

2、未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例戴口罩时未完全遮住口鼻部。

3、未全程正确穿戴合适的个人防用品,例接触患者过程中脱口罩喝水。

4、未按正确程序脱防护用品。

四、皮肤、粘膜、呼吸道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落实相关疾病隔离措施。

护士职业暴露不良事件讨论记录范文

护士职业暴露不良事件讨论记录范文

护士职业暴露不良事件讨论记录范文一、事件背景近日,某医院发生了一起护士职业暴露不良事件,一名年轻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不慎被针头刺伤,导致血液暴露。

此次事件引起了医院的高度重视,随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为了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医院决定就此事件展开讨论。

二、事件经过1. 事发当天,该护士在为患者输液时,操作不当导致针头刺伤。

2. 受伤护士立即按照医院应急预案进行处理,但仍然感到身体不适。

3. 医院得知此事后,迅速启动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对受伤护士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4. 同时,医院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发现该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a. 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b. 未使用防护用品;c. 事发后未能及时报告。

三、事件处理1. 医院对受伤护士给予关心和支持,确保其得到妥善治疗和心理疏导。

2.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对违反规定的护士进行严肃批评教育。

3. 加强医院职业安全培训,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意识。

4. 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四、讨论与分析1. 提高护士职业安全意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面临诸多职业暴露风险,如针刺伤、药物中毒、生物感染等。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要加强护士职业安全培训,提高护士对职业暴露的认识,确保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能够自觉采取防护措施。

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医院应制定完善的护理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

此外,护士自身也要加强自律,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3. 使用防护用品:医院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减少血液暴露等风险。

4.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医院应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同时,护士要熟悉应急预案,掌握相关处理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强化报告制度:护士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良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摘要:护士如果在工作中不幸职业暴露,一定不能慌乱,要沉着应对。

另外,对暴露人员或暴露源进行基线检查,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和检查结果预防用药。

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地方,护士是接触患者最多的人群,护士每天都面临着各种职业危险,最危险的就是针刺伤【1】。

除了在治疗中容易被刺伤之外,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防护措施不当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护士在职业中发生职业暴露。

因此,了解护士这一特殊人群的职业暴露情况及潜在的危险因素,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这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先分析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2】。

1.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
1.1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欠缺
护士在学校期间均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有关职业暴露预防方面的知识,工作以后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保护措施,导致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增加。

调查显示:98.3%的护理人员对参加相关培训不感兴趣,上岗前98.6%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关于针刺伤防护措施的培训。

在针刺伤处理过程中,采取规范处理的仅为4%左右,未作任何处理的约占0.33%,采取一般消毒(碘酊加酒精)的为86%【3】。

1.2接触生物因子
护士作为病人和医生的接触桥梁,是病人接触最多的,也是最容易接触到有害的因子。

从病人、探视者、潜伏期带菌者等身上都可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到病毒。

1.3医疗器械损伤
据统计我国100多万护士,每年要进行大约50亿次各类注射,哪怕意外的发生率很低很低,在这样大的基数下,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还是很高的。

但是根据估计只有大约10%的职业暴露事件向有关方面进行了报告,护士针刺率高达80.6%,一年人均针刺3.5次。

其中74.5%是被污染的枕头所刺伤,操作后整理用物时被使用过针头刺伤率达36%。

1.4防护用品不当,设施不齐全
不正确的方式打开安剖瓶,用过的针头、医疗废弃物未统一销毁或销毁方式不当等。

治疗中直接接触病人体液或血液的伤口未经过正规的处理等。

1.5护士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
护士在医院工作繁重,压力大。

而且经常面临抢救等高度紧张的时刻,平时需要经常加班,不能按时下班,长期以往护士容易出现健忘证症、紧张症等,影响护士的工作,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2.预防措施
2.1增强防范意识
医院要对护士进行系统的职业暴露防护的教育,特别是对刚入科的护士,让护士对自己的职业存在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2.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工作中,接触病人要戴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在护理中传递使用过的器械时,一定要认真仔细,避免误伤别人,也避免误伤自己。

锐利的器械一定要统一放置,及时销毁。

2.3改革医疗用具,完善防护措施
钝的器械有可能是造成职业暴露的“元凶”,因此认真仔细的检查器械,果断淘汰磨损的器械并进行器械更新,是非常必要的。

2.4认真洗手
在接待病人前、后都要洗手,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的要求来洗手。

2.5.充足的人员配置,合理安排,减少忙乱
医院的工作繁重,没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就会使工作处于忙乱之中,这样就会增加职业暴露的风险,所以医院要做到充足的人员配置,统筹合理安排,减少忙乱。

3.职业暴露的处理原则
如果在工作中不幸职业暴露,一定不能慌乱,要沉着应对。

如果口、鼻、眼、耳接触到病人的血液或者体液时,马上用清水冲洗,如果有开放性伤口时,在流动水下冲洗15分钟,然后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并进行危险评估。

对暴露人员或暴露源进行基线检查,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和检查结果预防用药。

参考文献
【1】朱丽君.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分析21例.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365.
【2】孙海燕.护士职业暴露及自身防护.全科护理,2012,10(9):2369-2370.
【3】郑彩琴.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及防护措施.求医问药,2011,9(11):245-2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