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练习及答案【篇一: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txt>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要忠实于原文意思。

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 ││ │ │ │ │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如上句中的: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

再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句中的“兵”、“利”、“战”、“善”、“赂”、“秦”等均为单音词,翻译时可分别改换为现代汉语双音词:兵器、锋利、作战、得法、贿赂、秦国。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

(《捕蛇者说》)这一句中有几处省略,第一处翻译时不必补出,第二、三处则必须补上?那蛇??草木?,否则就不连贯,甚至会产生歧义。

有的还要补出相应的关联词,使句意关系更加显豁、畅达。

另如: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1998年高考第21题)译文:(如果)您今日顺从了,(那么)明日就可以享受富贵了。

“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可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

“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专升本必备文言文翻译题

专升本必备文言文翻译题

一、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味地专注于某一技艺或学问,而是要有广博的学识和修养。

”二、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量,居住不求安逸,对事情勤勉而言语谨慎,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三、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四、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参考译文】孔子说:“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五、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参考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则加以改正。

”六、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译文】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从中得到乐趣的人。

”七、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参考译文】孔子说:“不担心没有地位,担心的是没有立身之本;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而是追求让自己变得值得了解。

”八、原文: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参考译文】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

”九、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十、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常忧虑。

”以上是专升本必备的文言文翻译题,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翻译过程中,注意理解原文意思,准确表达,力求简洁明了。

同时,多积累文言文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专升本考试做好准备。

文言文翻译题练习 参考答案

文言文翻译题练习 参考答案

文言文翻译题练习参考答案1.解析:第(1)句:关键实词有“数”“走”“教授”;关键虚词有“以”。

第(2)句:关键实词有“附”“谒”;关键虚词有“因”“为”;文言句式有“为……所……”,被动句。

答案:(1)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

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

(2)樊陵后来凭借奉承亲附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

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竟能够给李君驾车。

”【参考译文】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人。

禀性孤傲清高,不大与人交往,只把同郡人荀淑、陈寔当成师友。

(李膺)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后被司徒胡广征召,又升任青州刺史。

郡守县令害怕他的威严清明,听说后大都弃官而去。

后再次被征召,调任渔阳太守。

不久转为蜀郡太守,因为母亲年迈请求不赴任。

转为护乌桓校尉。

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

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

南阳的樊陵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辞谢没有接受。

樊陵后来凭借奉承亲附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

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竟能够给李君驾车。

”2.解析:第(1)句:关键实词有“辟”“见”“礼遇”;关键虚词有“为”;文言句式有以“见”为标志的被动句。

第(2)句:关键实词有“垢秽”“方便”“楚”;关键虚词有“乃”;文言句式为省略句。

答案:(1)(王思远)被宋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

(2)(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办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新鲜,他才愿意促膝相谈。

【参考译文】王思远,琅邪临沂人。

尚书令王晏的堂弟。

(王思远)被宋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

刘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王思远亲自负责他的殡葬事宜,又亲手在他墓旁种植松柏。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2017-05-07十六、黎丘丈人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①邑丈人有之市而罪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譆!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②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③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十七、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能之若此,不若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十八、齐攻宋齐攻宋,宋王使人侯齐寇之所在。

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①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

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

如此者三。

其后又使人往视。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使者遇其兄。

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

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②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

文言文翻译专练

文言文翻译专练

夫文言文者,古之遗言,载道之书也。

其辞简而意深,其句奇而意赜,非精通者不能窥其奥妙。

是以学者欲窥文言文之妙,必先练习翻译,以通其义,达其情。

今为之专练,以俾学者有所依循。

一、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言:“学之而又时习之,岂不快哉?有友自远方来,岂不乐哉?人不知我,我不愠,岂非君子之行哉?”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曰:“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之师。

择其善者而效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言:“得道则众助之,失道则众弃之。

众弃之极,亲戚亦叛之;众助之极,天下皆顺之。

”四、原文:《庄子·逍遥游》云:“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翻译:《庄子·逍遥游》中言:“蝉与学鸠笑之,曰:‘我跃起而飞,触于榆枋,有时不至而堕于地而已,何必要飞九万里而南行呢?’”五、原文:《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不可求,而求之者,其道愈远。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翻译:《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不可求,而求之者,其道愈远。

道不远于人之心,而人自远之。

”夫翻译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反复练习。

学者当以原文为本,以白话文为辅,细心揣摩,逐字逐句,方能使文言文之妙,跃然纸上。

吾辈当勉之,以期精通文言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

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

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

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

太祖甚喜。

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选自《三国志》)(1)牒()除()会()将()谒()及()(2)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3)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袁公可立字礼卿。

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

二十六载,仗钺治登莱军。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引咫尺之义折之。

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

凡公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1)抗疏()归()仗钺()治()徐()过()固()百口()祗()折()匡挽()再见()著()跻()见()(2)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3)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

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

松夜延丙议。

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

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

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

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译文: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译文: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译文: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译文: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译文: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译文: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译文: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文: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译文: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译文:(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译文:(3)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文: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

是时上年老,宠姬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

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汉书·霍光传》)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①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②(《资治通鉴·卷二一五》)①②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

子贡请往说之。

毕辞,野人不听。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

”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

(选自《吕氏春秋》)①有鄙人始事孔子者②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魏源《海国图志》)(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译文:(2)不如樵夫之一足。

译文:5.将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解(郭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

客欲杀之。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1]曰:“是人,吾所急[2]也,至践更[3]时脱之。

”(《史记·游侠列传》)注释:[1]尉史,县尉手下的书吏,古代管户口的小官。

[2]急,重也。

[3]践更,按期轮番服役。

译文:6.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未画线的句子已译出):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孟子·尽心下》)译文:孟子说:。

所以在那些听到伯夷的风格和操守的人当中,即使是贪婪的人也变得廉洁了,懦弱的人也变得意志坚强了;7.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

译文:(2)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译文:(3)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译文:8.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

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

魏征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

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

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

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

此乃事君之道。

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

”太宗深纳之。

—《大唐新语·极谏》(1)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译文:(2)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

译文:(3)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

此乃事君之道。

译文:9.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人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人属而和者数千人。

译文:(2)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译文:(3)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译文:10.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秋·察传》(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译文:(3)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11.翻译下面这段文字。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译文:文言翻译专题练习参考答案和评析1.这时武帝已年老了,(他的)宠妃赵婕妤有一个儿子,武帝心里想让他继承皇位,命大臣辅助他。

仔细观察众大臣中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

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

【整段译文】征和二年,卫太子被江充败坏(因受到宦官江充的诬陷而自杀),而燕王旦、广陵王胥又都有很多过失。

这时武帝已年老了,(他的)宠妃赵婕妤有一个儿子,武帝心里想让他继承皇位,命大臣辅助他。

仔细观察众大臣中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

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

后元二年春天,武帝出游五柞宫,得了重病,霍光流泪抽泣问道:“如果有了意外,该谁继承皇位?”武帝说:“你不明白上次图画的意思吗?立小儿子,你担当周公的职务。

”【评析】这句话翻译的难点在后面的长句,其中有两处,一是“负成王”,二是“朝诸侯”。

武王死时成王(姬诵)只有13岁,由周公(名旦)辅佐,所以他抱着成王接受群臣的朝见。

“朝”是使动用法,课文《过秦论》中学过“序八州而朝同列”,“朝”的用法相同。

“朝”是及物动词,文言中作使动用法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一旦不及物动词作使动用法,可能会构成难点。

2.①凡是才能声望功勋事业高于自己的,以及被皇上器重、权势地位将要接近自己的人,一定要千方百计地除掉。

②有时假装与他们友善,用甜言蜜语来引诱(他们),却在背地里(或暗中)陷害他们。

【整段译文】李林甫为宰相后,(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声望功勋事业高于自己的,以及被皇上器重、权势地位将要接近自己的人,一定要千方百计地除掉,尤其忌恨有文学才能而进官的士人。

有时假装与他们友善,用甜言蜜语来引诱(他们),却在背地里(或暗中)陷害他们。

【评析】①“才望功业”要逐字译出,文言翻译时经常要把单音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②“啖以甘言”,“啖”的本义是“吃”,使动用法就是“给吃”(喂、饲养,款待),再引申为抽象的意思:引诱(收买)。

其实“啖”在现代汉语书面语言中也可以表示引诱、收买,如“啖以厚利”“啖以高官厚禄”等,就是用什么来引诱(收买)某人。

“以甘言”是介宾结构后置,翻译时要提到谓语动词之前改作状语。

3.①有一个刚当了孔子学生的粗人(或乡野之人)②说话也都像你这么清楚啊,哪里像刚刚那个人那样!【整段译文】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别人的庄稼,农民把马牵去了。

子贡(以能言善辩著称)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理他那套。

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说:“请让我去跟他说吧。

”便对那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那农民很高兴,对他说:“说话也都像你这么清楚啊,哪里像刚刚那个人那样!”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评析】①是一个定语后置短语,“鄙人”是中心词,“始事孔子”是后置定语,“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此外,“事孔子”在这里是指做孔子的学生,不是做孔子的仆人。

②“独”作反诘副词,“向”表示时间概念,先前、刚才的意思。

这两个词课内都学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全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信陵君窃符救赵》: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桃花源记》:寻向.所志;《石钟山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能正确译出这句话的几乎没有。

这就涉及到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的能力。

4.(1)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事物的真相,亲自实践了然后才知道事情的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2)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

【整段译文】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事物的真相,亲自实践了然后才知道事情的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上)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懂得海了,(实际上)不如做买卖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讲说各种珍品的食谱,以为知道美味了,(实际上)不如厨师尝一口。

【评析】(2)涉及“足”的名词动用和古汉语中动量表示法。

按下文中的“一瞥”“一啜”中,“一”字后都是动词,可以推断“足”也应是动词,正如“手”作动词表示“拿”“握”,“足”作动词自然是“走”“行”“去”的意思。

古代的动量表示较多的是数词直接加动词,译成现代汉语就应当是“动词+数词+动量词”了。

例如《隆中对》中的“凡三往,乃见”,“三往”就是“去(了)三趟”。

5.郭解进出家门,人们都躲避他。

只有一个人傲慢地看着他,郭解派人打听他的姓名。

郭解的一个门客要杀他。

郭解说:“同居一乡而不被他敬重,这是因为我的德行有欠缺的地方,他有什么罪过呢!”于是暗中嘱托县里管户口的小官说:“这个人,对我很重要,到轮着他当役的时候免掉他的。

”【评析】这道翻译题主要是训练考生如何利用注释。

翻译不完全等于注释,应当根据上下文考虑灵活贴切地对译,而不能照搬注释。

比如古代汉语中的“既”放在动词前常作“已经”解释,但翻译时常要把“既+动词”译成“动词+以后”,这样的例子很多。

另外还有“箕踞”这个词学生比较陌生,它在《荆轲刺秦王》(现收入语文读本)中出现过。

所谓“箕踞”,就是两脚前伸,两膝微曲而坐,因为伸出双腿的形状像个簸箕,故有此名。

表示不拘礼法、傲视的意思。

6.圣人是百代人的老师,伯夷和柳下惠就是这样的人。

……在那些听到柳下惠的风格和操守的人当中,即使是刻薄成性的人也变得厚道了,胸襟狭窄的人也变得宽宏大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