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是我国很多养殖户朋友都会选择养殖的一个项目,不同的生长阶段管理要点不同,今天咱们一起来简单学习一下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1.饮水
饮水要清洁充足,终日不断,冬季饮温水,夏季饮凉水。
2.喂食
定时定量,每天喂3次-4次,间隔时间相同,不同周龄每只鸡每天喂量。
3.分段饲养
产蛋鸡按产蛋期和产蛋率分三段饲喂三种配合饲料,19周龄-21周龄(产蛋率5%)为预产蛋鸡,22周龄-42周龄(产蛋率5%-高峰-产蛋率85%)为产蛋高峰期,43周龄(产蛋率85%以下)至淘汰为产蛋后期。
更换饲料要在产蛋上升前或下降后逐渐换料,过渡换料方法育成期过渡方法相同。
4.生料干喂,也可湿喂
但拌水不可过早过多,应保持饲料松散不成团。
5.补喂砂粒或石灰石粒
每周喂直径3mm-5mm的清洁砂粒一次,每只鸡每次5g。
6.饲养方式
产蛋鸡以笼养为主。
综上就是蛋鸡产蛋期的管理要点,蛋鸡管理建议分生长阶段进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殖课堂:养鸡常用的七种中药材。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是指以产蛋为主要经济目的的鸡种,它的饲养管理决定了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1. 饲养环境管理:蛋鸡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干燥、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环境。
饲养场所要保持清洁,定期清理禽舍内外的污物。
准备干净的饮水设备和饲料器,保持饮水器中的水清洁,定期更换饮水管。
2. 饲料管理:蛋鸡需要均衡的饲料来满足其生长和产蛋的需要。
饲料应包含适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饲料要保持新鲜,定期检查饲料是否有异味或霉变。
饲料的喂养量和频次需要根据鸡的生产阶段和群体做出调整。
3. 喂养管理:蛋鸡要定时喂食,保证鸡群的生长和发育。
每日喂食时间要固定,可以在早晨和傍晚各喂一次,鸡群饮食量和饮水量要保持平衡。
避免喂食过量,造成浪费和蛋鸡肥胖。
饮水器要保持饮水畅通,定期清洗和消毒。
4. 疾病预防:蛋鸡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扰,因此要进行常规的疾病预防工作。
定期给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注意饲养场所的卫生,消毒禽舍和饮水器,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对有疾病症状的蛋鸡要及时隔离和治疗。
5. 群体管理:蛋鸡是以群体饲养的,要注意群体管理。
保持鸡群的稳定和和谐,避免蛋鸡间的争斗和拘泥。
定期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6. 照明管理:蛋鸡对照明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保持适当的光照时间和强度,提供充足的自然光或人工光。
根据不同阶段的蛋鸡调整照明时间和亮度,以提高蛋的产量和质量。
7. 温度管理:蛋鸡对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冬季要保持禽舍的温暖,以避免蛋鸡的冻伤。
夏季要保持禽舍的通风,适当降低温度,以减少蛋鸡的热应激。
8. 饮水管理:蛋鸡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定期清洁和更换饮水器中的水,确保饮水器的通畅和清洁。
给蛋鸡提供新鲜的饮水,避免断水和水质不良。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饲养环境管理、饲料管理、喂养管理、疾病预防、群体管理、照明管理、温度管理和饮水管理。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过程中,对蛋鸡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健康检疫、疾病防控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保证蛋鸡健康生长,提高产蛋率和蛋质量。
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一、饲养环境管理:1.笼舍布置:选择宽敞、采光好、通风良好且易于清洁的鸡舍。
舍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20℃-25℃。
2.牲畜防疫:对鸡舍和饮水设施进行定期清洁消毒,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二、饲料营养管理:1.饲料配方: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产蛋周期,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
注意蛋鸡营养需求的平衡,避免缺乏其中一种营养素。
2.饲料供应:定时定量喂养,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饲料,并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和畅通。
三、健康检疫管理: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蛋鸡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鸡舍的温度,保持蛋鸡的舒适度和正常生理状态。
2.疾病防控:定期对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蛋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定期检查和处理蛋鸡的脚趾,防止产生脚炎和鹌鹑不力。
四、疾病防控管理:1.预防病害:通过加强饲料卫生、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生态平衡、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及时处理病鸡: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减少死亡率和病鸡对其他蛋鸡的威胁。
五、蛋鸡产蛋管理:1.产蛋周期控制: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繁殖规律,调整灯光和饲料供应,控制蛋鸡的产蛋周期,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2.蛋质量监测:定期对蛋质量进行检测,包括蛋壳硬度、蛋黄颜色、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及时纠正可能影响蛋质量的因素。
综上所述,正确的蛋鸡饲养管理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蛋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管理饲养环境、科学配制饲料、做好健康检疫管理以及疾病防控,才能确保蛋鸡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蛋。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蛋鸡生产性能的关键,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
1. 饲养环境的管理:蛋鸡需要一个干净、通风良好、光照适当的环境来生活。
饲养
场的卫生要保持良好,定期清洁鸡舍,清除鸡粪和废料。
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要适宜,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2. 饲料的供给:蛋鸡的饲料需要科学搭配,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
物质等营养物质。
饲料应保持新鲜,定期更换饲料,确保其营养价值。
饲料的供给要根据
蛋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需求进行调整,以保证蛋鸡的健康和产蛋率。
3. 饮水管理:蛋鸡对水的需求量较大,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
饮水
要求水质清洁,不含有害物质。
饮水器要保持清洁,每天定期更换饮水。
在夏季高温时,
要提供凉爽的饮水,以保持蛋鸡的体温和饮水量。
4. 疾病预防与控制:蛋鸡的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饲养管理中要重
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定期给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
饲养环境要有良好的卫生管理,
定期消毒鸡舍,预防疾病的传播。
5. 生产管理:蛋鸡的生产管理包括繁殖、孵化、育雏和产蛋等环节。
饲养者要密切
监测蛋鸡的发情和产蛋情况,及时进行繁殖和孵化管理,保证蛋鸡群体的稳定和更新。
育
雏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料供给,培养健康的后代。
产蛋要定期收集蛋,保持蛋壳
的完整性,减少蛋的损失。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充分发挥蛋鸡的生产潜力,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经济效益。
也能保护蛋鸡的健康和福利,提供优质的蛋产品。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期(19周龄~淘汰)的饲养管理
目标要求为适时开产并达到应有的高峰产蛋率,高峰后产蛋率下降缓慢。
关注的管理要点为光照时间和照度、饮水量、喂料量和防疫。
18周龄末转入产蛋期,按照产蛋期要求饲养管理。
1.提供良好的产蛋环境。
产蛋前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体重不断增长,产蛋率迅速上升,蛋鸡的生理应激反应非常大,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会下降,所以要减少外界干扰,降低应激。
2.满足鸡的营养需要。
从19周龄~10%产蛋率,应给予高水平的产前料;以后根据不同产蛋率,选择使用蛋鸡料,保证其产蛋所需。
保障每天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3.光照管理。
产蛋鸡的光照应采用渐增法与恒定光照相结合的原则,光照强度为3瓦~4瓦/平方米,光照时间从19周龄开始,每周递增1小时,直至每天16小时。
光照时间与强度不得变更。
4.做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管理。
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23℃,湿度为55%~65%,通风应根据生产实际,保证空气流通和新鲜。
5.注意观察鸡群并做好生产记录。
详细记录鸡群是否健康,以及采食量、产蛋量、死亡和淘汰等,密切注意鸡群状况,发现病鸡应迅速诊断治疗。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蛋鸡过程中,根据蛋鸡的生理特点和食欲特点,合理安排蛋鸡的饲料和饮水,提供适宜的环境和空间,科学管理蛋鸡的生长和发育,以达到提高产蛋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饲料管理、水源管理、环境管理、疫病防控和日常管理等方面。
一、饲料管理:1.合理配制饲料: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和产蛋期的不同,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能满足蛋鸡的需求。
2.定时定量喂养:根据蛋鸡的饥饿感和进食的能力,合理安排蛋鸡的进食时间和进食次数,保证饲料的摄取量和摄取频率。
3.保持水分充足:蛋鸡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保持饲料中的水分充足,搭配提供清洁的饮水设施,确保蛋鸡的水分供应。
二、水源管理:1.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洗饮水设施,保持水源的清洁和新鲜,避免饮用脏污水源导致疾病传播。
2.保持水源充足:保证饮水设施供应的水量充足,避免蛋鸡因为水源不足而饮水不充分。
三、环境管理:1.确保舒适的温度: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节饲养环境的温度,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蛋鸡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2.保持通风良好:保持饲养场的通风良好,保证空气的流通,排除饲养场内部的潮湿和异味,提高蛋鸡的生活品质。
3.避免噪音干扰:尽量避免饲养场内外的噪音干扰,蛋鸡对噪音较为敏感,噪音干扰会影响蛋鸡的生长和产蛋。
四、疫病防控:1.定期排查疫病: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排查,及时发现疫病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疫病在饲养场内传播。
2.疫苗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和饲养计划,定期为蛋鸡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蛋鸡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避免疾病的来源,加强饲养场的消毒工作,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五、日常管理:1.定期清洁消毒:定期对饲养场内的设施和鸡舍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2.合理安排蛋鸡的生活空间:根据蛋鸡的体型和数量,合理安排蛋鸡的生活空间,避免拥挤和压死现象的发生。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对于保障蛋鸡生产,提高蛋鸡存活率,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
1、生产环境管理蛋鸡的生产环境管理包括饲料、卫生、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
合理的生产环境对于蛋鸡的生产和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
1.1 饲料管理饲料的质量对蛋鸡的生长和生产影响非常大。
要采用合理的配方和合格的饲料,定期检测饲料质量。
同时,要按时定量喂养,控制饲料摄入量。
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能促进消化和保持肠道健康。
经常更换饲料,促进食欲,提高生产效率。
1.2 卫生管理卫生管理是预防病害发生的关键。
每天要清理蛋鸡笼舍,如清除饮料器、饲料管、鸡粪等。
每周要消毒一次蛋鸡笼舍,如喷洒消毒剂,扫除垃圾等。
高温季节时,要注意通风促进空气流通,控制湿度,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1.3 温度管理控制蛋鸡的体温和空气温度可以提高蛋鸡生产效率。
不同季节、不同饲养年龄应设置不同的温度。
通常应在15℃至27℃的范围内。
过低的温度会使蛋鸡受到严重的影响,直接影响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效率。
过高的温度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食欲减小。
1.4 湿度管理湿度管理指控制蛋鸡舍内空气湿度,以防止病菌滋生。
湿度通常应该保持在50%至60%之间。
过高的湿度会使蛋鸡呼吸不畅,影响免疫力,容易感染病菌;太低的湿度会导致蛋鸡的皮肤干燥,影响生产效率。
1.5 光照管理光照管理是影响蛋鸡产蛋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光照可以促进蛋鸡生长和产蛋。
一般来说,每日光照时间应该在14小时到16小时之间。
光线强度应适中。
2、生产水平管理生产水平管理包括蛋鸡催产、蛋品质检测和蛋品分级。
2.1 催产催产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
通过增加光照时间、增加饲料摄入量、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添加催产饲料等方式,来提高蛋鸡产蛋量。
要注意催产时蛋鸡产蛋量不能过度。
2.2 蛋品质检测蛋品质检测能够保证蛋品质量稳定。
定期对蛋进行抽检,确定出产蛋品质量稳定范围,减少蛋品质量差异。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产蛋鸡饲料配方1、减少能量饲料在气温逐渐升高情况下,如果继续饲喂越冬期的高能量饲料,会使蛋鸡体重增加,从而影响产蛋率。
科学的做法是减少日粮中玉米等谷物类饲料的比例。
2、提高蛋白质水平母鸡产蛋期要消耗较多的蛋白质,且其消耗量与鸡的产蛋率有关,所以饲料中的蛋白原料要根据鸡产蛋率的提高而增加。
方法是在日粮中适当添加优质的鱼粉、豆饼等,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少添杂粕。
3、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当日粮中长期缺乏时,蛋鸡的产蛋量下降,蛋壳变软、变薄,而且对钙的吸收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当鸡产蛋增多时其维生素消耗量也增加,所以可适当投喂一些青饲料,同时增加饲料中多维素的用量。
4、提高矿物质含量母鸡产蛋时对钙的需要量增加,如饲料中缺钙,蛋壳质量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破损蛋,严重的会引起鸡下软壳蛋、无壳蛋。
缺磷与缺钙一样也会引起蛋鸡的不适,如啄羽、啄肛、啄蛋等异食癖。
因此,一旦发现蛋鸡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现象,应查清原因,相应增加日粮中矿物质添加剂的含量。
产蛋鸡饲养标准产蛋期一般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笼到5%开产,第二阶段是产蛋5%到50周左右或到产蛋高峰过后产蛋下降到70%,第三阶段为50周龄至淘汰。
产蛋期一般每天喂料2~3次,自由采食,上笼后到产蛋率达5%给蛋前料,此时鸡群还没有完全开产,所以日粮中蛋白的含量较低;5%到50周给蛋1料。
这时的鸡群处在产蛋旺盛时期,需要的蛋白和能量及其他营养物质都相对增加,必须保证足够的采食;50周以后给蛋2料。
这阶段鸡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相对较低,即使给以高蛋白的饲料,产蛋量也不会有很大的上升,所以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喂蛋2料比较好。
1、喂料时料槽中的饲料应分布均匀,料梢要经常清扫,特别是夏天,料槽中的湿料和脏料必须清理干净。
饲料不要加得太慢,不应超过料槽的1/3,以免被鸡啄撒而造成浪费。
2、饮水必须是清洁新鲜的,饮水器或水槽必须每天进行清洗,乳头式饮水器要定期逐个检查,如果育成期是水槽,上笼后用饮水器则要注意教会鸡群用乳头饮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观察有无啄癖鸡,如啄立即淘汰。
(六) 对新上笼的鸡要注意观察,细心发现,遇有"别脖"、"扎翅" 鸡等,应及时解脱,以减少机械性损伤。
(七)及时淘汰7月龄左右仍未开产的鸡和开产后不久就换羽的鸡。
二、减少应激因素,保持良好而稳定的生产环境
蛋鸡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尤其是轻型蛋鸡尤为神经质,任何
第三节
日常管理
一、观察鸡群 (一)在清晨舍内开灯后观察鸡群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
(二)夜间闭灯后轻身倾听鸡只有无呼吸道疾病的异常声音。
(三)喂料给水时,要观察饲槽、水槽的结构和数量是否能适应鸡 的采食和饮水需要,同时要观察采食情况和饲料质量等。
(四)观察舍温通风光照系统和给水系统等有无异常现象,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
五、防止饲料浪费
蛋鸡饲料成本约占总支出的65%—70%,节约饲料能明显提高经济 效益。 防止饲料浪费的措施主要有:
1、保证饲料的全价营养,因为饲料日粮营养不全面是最大的浪费。
2、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3、料槽添料量应为1/3槽高,由于添料过满造成抛撒的料,其数量实际 上是惊人的。 4、饲料粉碎不能过细,否则易造成采食困难并"料尘"飞扬。 5、高质量的喂料机械可节省饲料。 6、及时淘汰低产鸡和停产鸡。 7、采取“在保证产蛋量的前提下,节约饲料有奖”的承包责任制。
实践证明:不少养鸡场的饲料浪费确是一个值得注意、并应认真解决 的问题。
六、保证良好的饮水全天供应
必须确保水质良好的饮水全天供应。还应及时清洗饮水器或水槽, 产蛋期蛋鸡的饮水量随气温、产蛋率和饮水设备等因素不同而异。 大约每天每只鸡的饮水为200—300ml。一般料水比例在1:1.5—2
性成熟时小母鸡大约在产第一枚蛋的10天前开始沉积髓骨。 髓骨从致密骨的内膜表面生长,这是一些很细小的骨针,交错地 充满于骨腔之中。股骨、胫骨、跖骨、龙骨、肋骨、尺骨以及肩胛骨 均为髓骨。髓骨约占性成熟小母鸡全部骨骼重量的72%。 髓骨的生理功能是作为一种容易抽调的钙源,供母鸡产蛋时利用。 如果骨骼发育不良则影响产蛋。此外,产蛋前期小母鸡的卵巢和输卵
管、肝脏等也开始发育。
二、自由采食
产蛋的营养需要极高。一只新母鸡在第一个产蛋年中所产蛋的总重 量为其自身重的8—10倍,而其自身体重还要增长25%。为此,它必须采 食约为其体重20倍的饲料。小母鸡在开产前一个月内每天的采食量相当 恒定,约耗料75g/只。直到开产前4天左右,采食量约减少20%,保持此 低采食水平到开始产蛋。然后在开产的头4天里,采食量迅速增加,以后 是中等程度的增加,直到4周以后,此后采食量的增加就极缓慢了。 根据上述采食量变化的特点,在鸡群开始产蛋之时起,应让母鸡自 由采食,并一直实行到产蛋高峰和高峰过后的两周为止。
三、体重标准
18周龄时如果达不到体重标准,对原为限制饲养的应转为自由
采食,原为自由采食的应加强营养,提高饲粮中蛋白质和代谢能的水 平。同时原定18周龄开始增加光照时间的,可推迟到19或20周龄时再
增加,以使鸡群开产时的体重尽可能达到体重标准或超过标准体重的
10%。
四、光照
产蛋期光照原则是只能延长不能减少。延长光照时间应根据18或 20周龄时抽测的体重而定,如果鸡群体重达到标准,则应在18周龄起 每周延长光照1小时,直至增加到16小时时恒定不变。在20周龄仍达不 到标准体重,可将补充光照时间往后推迟一周,即在21周龄时开始进 行。
五、改换饲粮 指由生长饲粮改换为产蛋饲粮。开产前增加光照时间要与改换饲
粮相配合,如只增加光照,不改变饲粮,易造成生殖系统与整个体躯
发育的不协调。如只改换饲粮不增加光照时间,又会使鸡体积聚脂肪, 故一般在增加光照一周后改换饲粮。
六、补钙
产蛋鸡对钙的需要量比生长鸡高3—4倍。产蛋鸡饲粮含钙量一般为 3%—3.5%,不超过4%。而生长期饲粮含钙量一般为0.6%—0.9%,不超过 1%。
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都能引起应激反应。
产蛋母鸡的应激反应虽表现各不相同,但突出的表现是:食欲 不振、产蛋量下降、产软蛋,精神紧张,甚至乱撞引起内脏出血而 死亡。
三、按综合性卫生防疫措施要求进行各项日常操作 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洗刷水槽、料槽和饲喂用具等,定期 消毒。
四、作好生产记录
要管理好鸡群,就必须做好鸡群的生产记录。日常管理中对某些项 目如死亡数、产蛋量、耗料、舍温、防疫等都须每天记载。
第一节
饲养方式与饲养密度
一、蛋鸡的饲养方式有平养和笼养两大类。
1、平养分垫料地面、网上和地网混合等三种,但是目前主要是室
外平养。
2、笼养方式指蛋鸡养在产蛋鸡笼中。产蛋鸡笼主要有阶梯式与重 叠式之分。前者通常为三层,后者以四层者居多。目前,商品蛋鸡的饲 养方式均以笼养为主。 二、饲养密度与饲养方式密切有关。
第二节 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
一、开产前母鸡的主要变化
在产蛋前期,母鸡体重要增加400—500g,骨骼增15—2Og,其中 4—5g为钙的贮备。大约从16周龄起小母鸡逐渐开始性成熟,此时成熟 卵泡不断释放出雌激素,而雌激素与雄激素的协调作用诱发了髓骨在骨 腔中的形成。髓骨是雌禽性成熟时特有的骨骼,公鸡与尚未性成熟的小 母鸡均无髓骨。
相对产蛋鸡喂钙过多,不但抑制食欲,也会影响磷、铁、铜、钴、
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同时,还不能过早补钙,补早了反而不利于钙 质在母鸡骨骼中的沉积。 补钙方法是:当鸡群中“见第一枚蛋”时,或开产前两周(约18周龄) 时,为照顾部分已经开产的鸡,在饲粮中加一些贝壳或碳酸钙碎片或颗 粒,或另放一些矿物质于料槽中,任开产的鸡自由采食,直到鸡群产蛋 率达5%时,再将生长饲粮改换为产蛋饲粮。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本章重点:
1、开产前后的管理要点。
2、日常观察鸡群的内容。 3、产蛋率突然下降的原因分析。
4、怎样防止饲料浪费。
5、阶段饲养的内容 6、蛋鸡工艺病综合症的分类及发生的原因
第九章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蛋用型产蛋鸡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于:
最大限度地消除、减少各种逆境对蛋鸡的有害影响,为它们提供一 个最有利于健康和产蛋的环境,使其遗传潜力能充分发挥出来,以生产 出更多的优质商品蛋,其中包括降低饲料消耗比和破蛋率、提高蛋鸡存 活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