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腹症体会

合集下载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急腹症体会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急腹症体会

效, 能和解 营卫 , 达 三 焦 , 津液 , 疼 痛 , 通 通 止 内可入 于至 阴 , 外可 达于皮 毛 , 去瘀 生新 , 结排 毒 , 身 上 破 人
下 内外 , 所 不 至 。总之 , 无 面面 俱 到 , 于临 床 有 良 用
桂 枝 汤统 治之 。 2 过敏 性 紫斑

患者 皮肤 出现皮 疹 , 或呈 荨麻 疹
柴胡桂枝汤出自《 伤寒论》 乃小柴胡汤与桂枝 ,
汤之 复合方 也 , 本人 在长期 的临床 应用 中 , 将其 用量 增加 至原方 的 3~ 4倍 , 用之 治 疗 急腹 症 效果 良好 , 现将 体会叙 述如下 , 以供参 考 , 当之处 欢迎指 正 。 不
l 柴胡桂 枝汤方
桂枝汤 ,伤寒论》 《 中属调 和营卫之剂 , 外证得
维普资讯
JANG I XIJ RN L R OU A OF T ADI I AL C NES DI NE T ON HI E ME CI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急腹症体会
★ 厉 启松
( 山东省 沂南 县 中医院
沂南 260 ) 730
关 键 词 : 胡 桂 枝 汤 ; 腹 症 ; 医药 疗 法 柴 急 中 中图 分 类 号 : 8 . R2 9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微恶寒 , 四肢 骨节疼 痛 , 即太 阳桂枝 汤证也 。呕而心 下 支结 , 少 阳小 柴 胡汤 证 也 , 是 外证 未 去 , 桂枝 汤 是
外也。以此证 明, 阳三焦在人身中所系极重 , 少 为原 气敷布、 水谷出入流化的道路。主气主水 , 总司人体 的气 化活动 。而 小 柴胡 汤 功能 专理 三焦 , 少 阳第 为
阳三焦药 。《 内经》 :三焦者 , 云 “ 决渎之官, 水道 出 焉” 。按唐容川的解释, 三焦是指周身的油膜连纲, 上生胸膈 , 前连包 络, 后附于脊 , 与肝相连 , 通于胆 系 , 络脏 腑 。气 根起 于 肾系 , 出两 大板 油 , 贯 生 其油 膜 连纲从 内出外 , 为皮 内之膜 , 括 瘦 肉 , 两 端 即 包 其 为筋 , 而著于骨节之 间, 内经》 三焦之腠理 即《 云“ 也 。腠者 , 内之腠理 也 , 皮 理者 , 纹理也 , 乃人 周身膜 纲之隙窍道也 。《 ” 金匮》 亦云“ 腠理是三焦通会元真 之处 ” 内经 》 。《 又云 :少 阳内连三 阴 , 出二 阳 , “ 外 为 人病之门户 , 出病之道路。 及“ ” 少阳主枢” 言可内可

辨方证使用大柴胡汤治疗消化系统急症探讨

辨方证使用大柴胡汤治疗消化系统急症探讨

辨方证使用大柴胡汤治疗消化系统急症探讨作者:陈萌,邵家东,蔡淦摘要:大柴胡汤是《伤寒杂病论》的经典名方,具有和解少阳清热攻里的功效,条文所载方证明晰,临床疗效确切。

本文结合医理、文献、医案重点阐述了临床辨方证及兼夹证,使用大柴胡汤及合方治疗消化系统急症的经验。

证实了辨方证的可操作性,为对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伤寒论;大柴胡汤;方证;消化系统急症大柴胡汤是《伤寒论》的一首重要经方,一般认为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具有和解少阳清热攻里的功效。

宋本《伤寒论》记载大柴胡汤的组成为柴胡、黄芩、半夏、枳实、芍药、大枣、生姜,并无大黄,但经过后世医家的医理推演以及文献考证,大柴胡汤当有大黄,已达成共识。

经笔者考证结合小柴胡汤中使用甘草的情况及相关的文献佐证,从解毒、缓和病势的角度来看,大柴胡汤当有甘草[1],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酌加甘草以增效用。

方中柴胡、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热;大黄、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芍药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配即“枳实芍药散”之意原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可以行气消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逆,大枣、生姜调和脾胃。

柴胡“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推陈致新”,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两者相须配伍,增强“推陈致新”的作用,为大柴胡汤之主药。

对于病情较急迫的疾患,因嫌大枣壅滞,常弃之而不用。

方(指经方而言)证是以方为名的证,是用方的指征和依据,是由客观指征组成的、具有特异性的临床应用依据,其内容包括患者的证候群、腹诊、脉诊、体质状态等。

根据《伤寒论》条文分析,大柴胡汤方证明晰,有助于临床正确使用大柴胡汤。

依据《伤寒论》第103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予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第12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大柴胡汤主之。

董湘玉教授大柴胡汤加减临证经验

董湘玉教授大柴胡汤加减临证经验

董湘玉教授大柴胡汤加减临证经验董湘玉教授是一位国内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尤其擅长于大柴胡汤的加减临证经验。

在中医界,大柴胡汤是一味非常重要的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董湘玉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自己的经验和理论,通过对大柴胡汤的加减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从董湘玉教授对大柴胡汤的加减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为广大中医爱好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借鉴与启发。

一、大柴胡汤的典籍解析大柴胡汤是《伤寒论》中的一则方剂,其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栝蔞仁、生姜、大枣。

《伤寒论》中指出,大柴胡汤适用于“病发热汗出而恶风,脉浮者”,主治太阳病的表证,因此大柴胡汤被视为治疗外感发热的经典方剂。

董湘玉教授指出,大柴胡汤的作用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解表宣肺,具有较强的解表作用,可以清除外邪,宣发肺气,使病邪从表解散,阻止病邪入里,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解脱;二是升阳和解郁,具有升阳作用,能够扶正解郁,使病机得以顺畅,促使病邪随汗解散,有利于病邪的顺利排出;三是和解气机,具有和解气机、疏利气机的作用,能够疏利气机,舒畅胸中,调和气机,平复病机。

二、大柴胡汤的加减理论董湘玉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大柴胡汤在治疗外感发热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加减,以增强疗效。

他总结了以下几种常用的加减法则:1. 通用加减法:当患者表证明显,但气机郁郁不舒时,可以增加香附、丹皮、竹叶等药物,以通畅气机,舒解病机。

2. 解表宣肺法:当患者表证显著,伴有肺气不宣,可加入桔梗、款冬花、杏仁等药,以辅助大柴胡汤的解表宣肺作用。

3. 助阳解郁法:当患者阳气不足,情志不畅,可在大柴胡汤中加入黄芪、炙甘草、大枣等药,以助阳解郁,调和气机。

4. 通窍开窍法:当患者病邪较为深入,可加入天麻、细辛、郁金等药物,以开窍通窍,使病邪得以疏散。

5. 和解肝胃法:当患者证候以肝胃不和为主时,可加入神曲、枳壳、茯苓等药物,以和解肝胃、健脾理气。

大柴胡汤加减治急性胰腺炎

大柴胡汤加减治急性胰腺炎

大柴胡汤加减治急性胰腺炎【病例】某女,48岁。

1998年8月26日初诊。

患者2周前因腹痛血淀粉酶升高,在当地医院按胰腺炎治疗,症状一度缓解。

2天前因饮食不慎,脘腹疼痛又起,腹满痛拒按,且伴发热,体温38℃,大便偏干,日行1次。

血淀粉酶升高为1157IU/L(正常﹤500IU/L)。

舌质偏红,苔淡黄腻,脉弦细。

西医诊断:胰腺炎。

中医诊断:腹痛。

【辨证】湿热壅滞中焦,气血运行受阻,气机升降失调。

【治则】清热化湿,理气攻下,活血止痛,调理气机。

【处方】柴胡10g,黄芩20g,白芍20g,枳壳20g,姜半夏10g,生大黄(后下)12g,连翘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生苡仁20g,延胡索20g,郁金15g,丹参15g,当归10g。

随访:服药1周,患者因自觉疗效明显,故自行续药1周。

二诊来诉,腹痛已完全消失,仅在大便前稍感脘腹作胀,大便干稀不调,便后则缓。

效不更方,于前方仅加佩兰15g,枳壳增至30g,大黄增至18g(后下),继续服14剂,于9月20日复查血淀粉酶正常。

诸症由此而除。

【说明】胰腺炎常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特别是嗜食肥甘,醇酒厚味,生冷不洁,或外感风寒湿邪等诱发,常导致肝胆、脾胃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调,升清降浊功能障碍,湿热壅滞中焦,气血运行受阻,瘀郁不通,不通则痛。

本案用药乃取大柴胡汤加减而成。

考《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云:“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03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第136条“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第138条“心中痞硬”等,与胰腺炎所致症状颇似。

今加连翘、败酱草、蒲公英、生苡仁,加强清热化湿之力;增延胡索、郁金、丹参,理气活血,调畅气血之运行,取通则不痛之义。

临床应用大柴胡汤减肥经验

临床应用大柴胡汤减肥经验

临床应用大柴胡汤减肥经验黄煌,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江苏省名中医。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常委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

一、消肚腩的大柴胡汤今天,D女士高兴地告诉我,那方有效!肚子小了一圈,不再恶心厌油腻,大便畅通,人舒服多了!她年逾五十,体格结实,上身饱满充实,有脂肪肝、胃炎等病。

上周因为两个月来腹胀严重,厌食油腻,反流、便秘,而来求方。

当时,她舌苔厚,按之心下满痛,我不假思索,便投大柴胡汤原方:柴胡2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5克、枳壳15克、白芍15克、制大黄10克、干姜5克、红枣15克。

嘱咐水煎服,日两次。

大柴胡汤是古代宿食病的专方,有止痛、除胀、通便、降逆、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以上腹部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治疗和实热性体质的调理,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等本方常用的疾病,有时也用于减肥。

D女士就是一例。

大柴胡汤善于消肚腩。

其人多见脸红油亮、上半身饱满,特别是上腹部胀满,脂肪堆积,用手按压上腹部,往往充实有力,犹如一只大大的红苹果。

大柴胡汤的减肥,是理气,是消积滞,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直观地说,是通过增加大便量实现的。

许多肥胖者,大多有腹胀便秘,舌苔厚,服用大柴胡汤后,大便顺畅,人顿觉轻松许多。

减肥,是当今热门的话题。

许多人只知道去服用副作用很大的化学药,或盲目的节食或残酷地运动,那其实不是减肥,而是摧残自己的生命。

经方的减肥却是另有天机,那就是因人而异,寻找个体差异,让你在舒服中减肥。

大柴胡汤,不愧是千古相传的减肥良方。

二、大柴胡汤其它应用的临床师生问答老师: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一张古方的临床运用……学生甲:老师,我猜您今天要讲的一定是大柴胡汤!老师:猜得很对!你为什么一下子猜中此方?学生乙:因为这张方是老师善用之方,上周四门诊还用此方治一颈椎病人呢!学生甲:大柴胡汤治颈椎病?第一次听说。

大柴胡汤用法临床精解

大柴胡汤用法临床精解

大柴胡汤用法临床精解一、大柴胡方证和应用先说说大柴胡汤的配方,比起当下一些中医开的方,大柴胡汤算是个小方了,共八味药。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枳实四枚、芍药三两、大黄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

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里有几点说明一下:柴胡半斤,就是八两,如果按一两等于3克折算,应该24克,如果一两等于5克折算,也应该40克,显然,用柴胡5克10克的,可能算不上大柴胡汤;半夏半升:经推测,半夏一升为五两,半升为二两半,可折算为12.5克,我多用10-15克。

枳实四枚:汉代没有枳壳枳实之分,后来将小嫩的果实为枳实,大的为枳壳。

这个说法,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已经提及。

根据实测,一枚枳壳重约10克到20克,所以,原方用4枚枳实,可能重量当在40克以上,甚至到80克。

提示我们现在用量比较保守,可以摸索大剂量枳实枳壳应用的经验。

再来说说方证。

张仲景是如何用大柴胡汤的?张仲景的经验最为重要,是经典方证。

大柴胡汤原来是用来治疗发热性疾病的。

从《伤寒论》原文136条看:“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大柴胡汤治疗的大多是高热持续反复、汗出不解,并伴有腹胀、呕吐、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发热性疾病患者。

从《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大柴胡汤案例来看,伤寒病最多,也就是发热性疾病。

其实,以药测证,大柴胡汤原方柴胡用至半斤,这就提示可用于退热。

大柴胡汤原来也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如《伤寒论》103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可能是一个突发呕吐不止、上腹部疼痛,病人痛苦不堪的患者,张仲景用大柴胡汤,得畅便后症状缓解。

《金匮要略》大柴胡汤条文就是治疗宿食病的,就是伤食。

原文为:“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推测这是一个暴饮暴食后突发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的急腹症的患者,张仲景通过腹诊认定此为大柴胡汤证。

柴胡类经方治疗急症体会

柴胡类经方治疗急症体会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缶床人才研 修项目
万方数据
◎呷f玉呻虐为现代远程教育
、■,
CHlNESE ME]ClNE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OFCHlnn
第12卷第14期・总第190期
2 0 1
4年7月・下半月刊
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胀满,在当地医院确诊:慢性 胆囊炎,慢性胃炎。未经系统治疗,症状时有反复。 5年前因劳累出现胸闷,心悸,在我院经做心电图确 诊:频发室性早搏,问断服用慢心律,未治愈。2年 前出现咳嗽,胸闷,在市结核病院确诊为肺结核,VI 服抗痨药病情稳定。但仍有咳嗽,胸闷。近Et正在我 科服中药调理。一天前与朋友聚会,饮酒后着凉即出 现小腹坠胀,排尿困难,点滴难下。遂到我院急诊科 就诊,给予消炎、导尿。今Et来我科复诊,现症见: 上腹部疼痛,胀满,暖气,反酸,咳嗽,胸闷,头 颤,VI干苦,纳差,寐差,小腹坠胀,排尿困难,点 滴难下,大便溏。诊见:舌质紫、苔白微厚,脉弦 细。处方:车前子(包煎)209,藉蓄159,柴胡159, 黄芩159,党参159,干姜109,土茯苓509,乌药 159,砂仁(后下)159,清半夏159,麦冬209,王不 留行209,甘草109,生姜3片,大枣5枚。4付,每 天一剂,水煎服。 二诊:服中药后已能排尿,撤掉导尿管。但排尿 不畅。上腹部疼痛,胀满,暖气,反酸,咳嗽,胸闷 等症状有改善。诊见:舌质紫、苔白微厚,脉弦细。 前方加桔梗159,草薜209。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二 个月,诸症基本消失,食欲增进,睡眠佳,大便正 常,体力增强,精力充沛。 按:肺为水之上源,《医学正传》云:“肺金清肃, 则水道通调而渗营于下耳……先哲以滴水之器譬之, 上窍闭则下窍不出,此理甚明。”此患者病涉及上中 下三焦,而小柴胡汤的调节作用,主要作用于少阳胆 腑、三焦,通过调节其功能,使枢机运转,气机升降 出入有序,让机体恢复内外调和之“阴平阳秘”状 态,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伤寒论》230条治疗阳明 病不大便,仲景用小柴胡汤宣调气机,通利三焦.使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减然汗出而 解”,不用通利之药而达便利之效。关键在于少阳主 枢,可激发一身之阳气行于太阳以司开、走于阳明以 司阖,能奉心阳而下达、领肾气而上贯,可外通肌 表、内及脏腑,从而握上下升降之机、掌内外出入之 途,为人身表里上下气机升降之枢纽。升降之枢通 利,则出入之枢畅达。上通下达,内外出入,旁调中 州,对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心身健康起着重大的枢 持和调节作用。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胸痹心痛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见于《伤寒论》,原为伤寒误 下致“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 转侧者”之少阳变证而设,自古以来是中医治疗精神 神经疾病的有效方剂。 王某茜,女,52岁。2010年10月25 Et初诊。 胸部憋闷,失眠多梦5年,加重伴心前区刺痛,大汗

消肚腩专用方—大柴胡汤

消肚腩专用方—大柴胡汤

消肚腩专用方—大柴胡汤消肚腩专用方—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古代宿食病的专方,有止痛、除胀、通便、降逆、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以上腹部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治疗和实热性体质的调理,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等本方常用的疾病,有时也用于减肥。

大柴胡汤善于消肚腩。

其人多见脸红油亮、上半身饱满,特别是上腹部胀满,脂肪堆积,用手按压上腹部,往往充实有力,犹如一只大大的红苹果。

大柴胡汤的减肥,是理气,是消积滞,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直观地说,是通过增加大便量实现的。

许多肥胖者,大多有腹胀便秘,舌苔厚,服用大柴胡汤后,大便顺畅,人顿觉轻松许多。

一张千古相传的减肥良方作者简介:黄煌,江苏省名中医。

中医基础扎实,精于临床,致力于经方医学的研究。

在继承发扬中医学术传统方面有突出贡献,受到国内外中医界的广泛关注。

九九有话说:承蒙各位小主厚爱,昨天本订阅号的女性读者人数首超另一半,九九顿时觉得娘家殷实底气十足啊!所以今天就来为姑娘们的终身事业——减肥献计献策。

其实我自己属于绝对吃不胖型(哎哟,不要打我的脸~~~),所以对减肥并没有什么切身体会和经验,但是我知道,对于绝大多数的快乐吃货胖而言,管住嘴、迈开腿,才是唯一的减肥良方。

不改掉嘴里不停、四体不勤的毛病,就别来说什么“一胖毁所有”好吗!但无论私下里,还是后台留言,都有很多心塞委屈的妹子:人家一天就吃那么一丢丢,为什么还是想胖就胖,想再胖还能再胖?!这样的基本都属于身体阴阳失调而引起的肥胖,只有把身体调理正常了,不治胖而胖自消,同时身体健康,精气神十足!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张千古相传的减肥良方——大柴胡汤。

药证相符方得良效,故请各位根据体质、症状对号入座。

***********************************************大柴胡汤是治疗古代宿食病的专方,有止痛、除胀、通便、降逆、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上腹部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治疗和实热性体质的调理,对于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病疗效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腹症体会
关键词大柴胡汤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盆腔炎
急腹症相当于《伤寒杂病论》中的合病,多系感邪过重,致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由于病情急猛,证候复杂,危症随时出现。

对此,笔者每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收效迅速且显著。

现介绍如下。

1 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
阑尾炎严重阶段或穿孔时,多数患者右下腹剧痛连及胸胁,与阳明少阳合病证相似。

笔者每以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治之,多收良效。

如治才某某,女,31岁。

1997年10月25日初诊。

患者右下腹疼痛2日,经用抗生素输液5天,腹痛加重,阵发性加剧,不愿手术而来求治。

痛苦面容,昨夜曾疼痛反减,但压痛明显,腹肌紧张,人便5日不通,心下痞满胀痛拒按,胸胁胀痛,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燥少津,脉洪数有力,体温38.3℃。

血化验:WBC29.8×109/L,LYMF30.6%,MID6.7%,GRAN60.7%,HGB138g/L。

B超示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

中医诊断为肠痈,证属阳明腑实与少阳合病,为气滞血瘀,火毒燥屎内结。

不急下阳明腑实火毒,疏通少阳气滞血瘀,不能收功。

方药:柴胡18g,生大黄(后下)、白芍、败酱草各30g,大枣6枚,枳实、黄芩、半夏、干姜、芒硝(冲)各10g,丹皮、桃仁各15g,冬瓜子20g,红藤40g,银花60g。

3剂,昼夜进服,大便泻下数十次,臭秽难闻,腹痛胁胀等消减大半,体温降至37.8℃.继服4剂,诸症再减,血化验指标正常,上方大黄减至15g,再服8剂而痊愈。

2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卓某,女,46岁。

1998年7月28日初诊。

患胆囊炎已7年余,前日饱餐羊肉后突发上腹及胸胁胀痛,经当地用抗生素输液及服消炎利胆片等,右上腹仍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疼痛放射至右肩背,痛甚时烦躁呼叫,坐卧不安,大汗淋漓,寒热往来,口苦咽干,两目及胸部黄染,右上腹胆囊区有明显触痛和肌痉挛,小便如茶,大便6日未通,舌质鲜红、尖生芒刺、苔黄厚腻,脉弦数有力,体温上午38℃,后达39℃左右。

血化验:WBC14.6×109/L,LYMF54.2%,MID12.0%,GRAN33.8%,HGBl45g/L。

B超示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

中医诊断为胁痛,
证属阳明腑实少阳合病证,为湿热蕴郁于肝胆,热毒燥屎壅结于胃腑。

治宜清利少阳湿热,攻下阳明火毒。

方药:大黄(后下)、白芍各30g,柴胡、芒硝(冲)、延胡索各18g,黄芩、炒川楝各15g,枳实、半夏、干姜、厚朴、木香各10g,大枣6枚,茵陈20g,蒲公英、金钱草各40g。

3剂,昼夜进服,服后大便泻下颇多,色红褐似酱,极臭秽,胸胁脘腹疼痛随即减轻,下午体温38℃,脉亦缓和。

上方加生山楂30g,继服3剂,腹痛又减,目、胸黄疸已淡,舌质红、苔白厚,上方加金钱草至60g,又服35剂,症状消除,B超示胆总管结石亦消失。

3 急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常见小腹痛甚,黄白带下,心烦易怒等,表现为邪郁少阳和阳明腑实。

笔者以大柴胡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汤治之,多收奇效。

如治桑某,女,38岁。

1997年9月4日初诊。

刮宫后15天开始,一直下腹痛,经用抗生素治疗未愈,今日突然加重,且持续不已,小腹两侧腹肌紧张,压痛反跳明显,右侧少腹有一囊性肿块,疼痛拒按,伴两胁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烦渴多饮,黄带臭秽量多,双下肢拘急,屈伸不便,大便秘结,小便频急涩痛,晡时热甚。

体温早上38℃,午后40℃,舌质鲜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血化验:WBC18.4×109/L,LYMF35.0%,HGBl48g/L,GRAN69.1。

尿化验URO+++,PRO+,WBC+++。

B超示急性盆腔炎。

中医诊断:带下病(阳明腑实少阳合病)。

为肝郁化火,湿热下注胞宫,胃腑热结,不通则痛。

治宜清泄少阳,利湿通腑。

方药:大黄(后下)、白芍、延胡索各30g,柴胡19g,枳实、半夏、干姜、五灵脂各10g,黄芩15g,大枣6枚,薏苡仁、败酱草、蒲公英、银花各40g,炮附子3g。

3剂,昼夜进服,服药后大便泻下达30余次,腹痛大减。

上方继进6剂,腹痛再减,肿块已不触及,大黄减至15g,又服9剂,疼痛消失,B超示右侧卵巢囊肿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