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 应用层协议详情与配置实验报告材料格式
应用层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应用层协议分析实验报告应用层协议分析实验报告一、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层协议是实现不同应用程序之间通信的关键。
通过对应用层协议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协议的工作原理、数据传输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应用层协议的分析,加深对网络通信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目标1. 了解应用层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应用层协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分析并比较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如HTTP、SMTP等;4. 发现应用层协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三、实验方法1. 选择合适的网络抓包工具,如Wireshark,进行数据包捕获;2. 分析捕获到的数据包,重点关注应用层协议的相关信息;3. 比较不同应用层协议的特点,如协议头部格式、数据传输方式等;4. 分析协议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性能等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实验过程与结果1. 首先,我们选择了HTTP协议进行分析。
通过Wireshark捕获到的数据包,我们可以看到HTTP协议的请求和响应过程。
其中,请求包中包含了请求方法、URL、协议版本等信息,而响应包中则包含了状态码、响应头部等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HTTP协议的工作机制以及通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 接下来,我们选择了SMTP协议进行分析。
SMTP协议是用于电子邮件的传输协议,通过Wireshark捕获到的数据包,我们可以看到SMTP协议的邮件发送过程。
其中,包含了发件人、收件人、邮件主题等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SMTP协议的邮件传输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3.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在HTTP协议中,由于明文传输的缺点,可能存在数据安全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使用HTTPS协议进行加密传输。
而在SMTP协议中,由于缺乏身份验证机制,可能存在邮件伪造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入SPF、DKIM等技术来增强邮件的安全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技术、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探讨和实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依次介绍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技术、网络安全以及实验结果与分析。
正文内容:1.网络体系结构1.1OSI参考模型详细介绍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七层网络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2TCP/IP协议栈分析TCP/IP协议栈的四层结构,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并对各层的功能和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2.通信协议2.1TCP/IP协议阐述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以及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互联网协议)。
2.3DNS协议解释DNS协议在网络中的作用,包括域名解析、域名查询等功能。
3.数据传输技术3.1传输层协议详细阐述传输层协议的特点和功能,包括面向连接的TCP协议和无连接的UDP协议。
3.2终端设备讨论终端设备的种类和特点,包括计算机、方式、平板等,并介绍它们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4.网络安全4.1加密与解密技术分析加密与解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等方法。
4.2防火墙介绍防火墙的原理和功能,包括包过滤、状态检测等方法,以及常见的防火墙产品和解决方案。
4.3DDOS攻击分析DDOS攻击的原理和危害,并介绍一些应对DDOS攻击的方法和技术。
5.实验结果与分析5.1实验目的和方法简要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5.2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包括网络延迟、带宽利用率等指标。
5.3结果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讨论,分析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我们通过介绍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等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格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格式一、实验名称具体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阐述进行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例如:1、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3、掌握网络协议的分析和应用。
4、培养解决网络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列出所使用的计算机型号、配置等信息。
描述网络设备的类型、型号,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2、软件环境说明操作系统的版本,如 Windows 10、Linux 等。
列举所使用的网络模拟软件或工具,如 Packet Tracer、Wireshark 等,并注明其版本号。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步骤,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与搭建画出实验所设计的网络拓扑结构图,标注各个设备的名称、IP 地址等关键信息。
说明如何通过物理连接或软件模拟实现网络拓扑结构。
2、网络设备的配置针对所使用的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详细描述其配置过程,包括VLAN 的划分、端口的设置、路由协议的配置等。
给出具体的配置命令和参数,并解释其作用。
3、网络服务的部署与测试描述如何部署常见的网络服务,如 DHCP 服务、DNS 服务、Web服务等。
测试所部署的网络服务是否正常工作,记录测试结果和出现的问题。
4、网络协议的分析使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如 Wireshark)捕获网络数据包。
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分析,解读其协议头字段的含义,了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
5、网络故障的排查与解决模拟网络故障,如网络连接中断、IP 地址冲突等。
描述排查故障的思路和方法,以及采取的解决措施。
五、实验结果1、网络拓扑结构的实现效果展示实际搭建的网络拓扑结构是否与设计相符。
提供网络设备连接状态、指示灯等方面的信息。
2、网络设备配置的验证验证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是否生效,如 VLAN 划分是否正确、路由是否可达等。
给出相关的测试命令和输出结果。
3、网络服务的运行情况说明所部署的网络服务是否能够正常提供服务,如客户端是否能够获取 IP 地址、能否正常访问网站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 课程实验报告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通信工程学院班Array姓名学号同作者实验日期 2020 年 4 月 5 日一、实验目的1.1掌握动态路由协议的作用及分类1.2掌握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简单工作原理1.3掌握RIP协议的基本特征1.4熟悉RIP的基本工作过程二、实验所用仪器(或实验环境)实验所使用软件为 Cisco Packet Tracer。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步骤(或方案设计及理论计算)3.1动态路由协议概述路由协议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软件进程,与其他路由器上相同路由协议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学习非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加入路由表。
并且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时自动调整,维护正确的路由信息。
图一动态路由协议前面提到,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是基于路由协议实现的。
交换路由信息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路由转发表,进而通过此表找到一条数据交换的“最佳”路径。
每一种路由算法都有其衡量“最佳”的一套原则。
大多数算法使用一个量化的参数来衡量路径的优劣,一般说来,参数值越小,路径越好。
该参数可以通过路径的某一特性进行计算,也可以在综合多个特性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几个比较常用的特征是:n 路径所包含的路由器结点数(hop count)n 网络传输费用(cost)n 带宽(bandwidth)n 延迟(delay)n 负载(load)n 可靠性(reliability)n 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依据路由器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内容及路由算法,将路由协议分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 如RIP )定期广播整个路由信息易形成路由环路收敛慢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收集网络拓扑信息,运行协议算法计算最佳路由根本解决路由环路问题收敛快图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图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3.2RIP协议概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实现使用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以跳数多少选择最优路由RIPv1协议报文不携带掩码信息3.3路由回路及解决办法定义最大跳数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毒性逆转(Poisoned Reverse)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Hold-Down 定时器3.4RIP的配置关于RIP的配置步骤如下:开启RIP路由功能(路由进程):Router(config)#router rip宣告相关网段: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network wildmask 请注意:掩码是用反码的形式。
应用层协议实验报告

应用层协议实验报告应用层协议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层协议是实现不同网络应用之间通信的关键。
通过应用层协议,我们可以实现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各种网络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索和理解应用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一、实验背景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层协议是建立在传输层协议之上的,它负责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FTP、SMTP等。
本实验中,我们将重点研究HTTP协议。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应用层协议的作用和原理;2. 掌握HTTP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3. 实现一个简单的HTTP服务器和客户端。
三、实验过程1. HTTP协议的基本原理HTTP协议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它使用请求-响应模型进行通信。
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请求并返回相应的HTTP响应。
2. HTTP请求的格式HTTP请求由请求行、请求头和请求体组成。
请求行包含请求方法、URL和协议版本。
请求头包含一些附加的信息,如User-Agent、Host等。
请求体通常用于传输数据。
3. HTTP响应的格式HTTP响应由响应行、响应头和响应体组成。
响应行包含协议版本、状态码和状态信息。
响应头包含一些附加的信息,如Content-Type、Content-Length等。
响应体包含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4. 实现一个简单的HTTP服务器和客户端为了更好地理解HTTP协议,我们将实现一个简单的HTTP服务器和客户端。
服务器接收客户端的请求,解析请求并返回相应的数据。
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一个简单的HTTP服务器和客户端。
服务器能够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并返回相应的数据。
客户端能够发送请求到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应用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通过实现一个简单的HTTP服务器和客户端,我们更加熟悉了HTTP协议的格式和通信过程。
计算机网络常用应用层协议实验报告

常用应用层协议实验报告开课实验室: 20xx年 xx月 xx日学院经管学院学号姓名成绩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项目名称常用应用层协议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应用层协议(DNS、FTP、TELNET、SMTP、POP、HTTP等)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等。
2、熟悉FTP、TELNET使用方法。
二、实验环境计算机网路实验室,运行windows 2000/2003/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三、实验过程:1、配置如下图所示:2、DHCP协议的操作:给服务器进行ip地址以及其他进行设置下面对服务器的DHCP协议进行设置参数:下面在计算机可直接动态分配到IP地址:3、FTP协议的操作:首先将服务器的FTP开关打开,设置用户名及其密码;并在其服务器上添加文件等相关内容:接下来通过计算机来访问服务器的文件:4、HTTP协议操作过程:首先对服务器进行HTTP打开,同时设置网页内容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服务器网页的访问:5、接下来进行Email协议的操作:首先对服务器进行http协议的设置:在计算机1上进行如下设置:同样的在计算机2上进行相似设置。
然后在主机2 上给主机1发送一封邮件。
主机1收到邮件:四、思考题1、FTP与TFTP有什么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TFTP ?Ftp基于tcp协议,会先建立连接在传输,有完善的容错机制。
tftp基于udp协议,数据是直接发送的,对方能否收到完全不知,是不可靠的传送。
适于传送小文件,但不可用于局域网地址。
2、HTTPS相较于HTTP有什么特点?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要比http协议安全。
网络层协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层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IP协议、ARP协议和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网络层协议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一台安装有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PC机;2. 实验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7.3.1模拟器;3. 实验拓扑:实验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三台路由器(R1、R2、R3)和三台主机(H1、H2、H3)。
图1 实验拓扑结构图三、实验内容1. IP协议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R1、R2、R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在H1、H2、H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③ 使用Ping命令测试H1与H2、H3之间的连通性;④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IP协议在网络层的作用。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IP协议在网络层中实现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功能。
当H1与H2、H3之间进行通信时,数据包会按照IP地址进行路由,最终到达目标主机。
2. ARP协议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AR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R1、R2、R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在H1、H2、H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③ 在H1上配置MAC地址与IP地址的静态映射;④ 使用Ping命令测试H1与H2、H3之间的连通性;⑤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ARP协议在网络层的作用。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ARP协议在网络层中实现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功能。
当H1与H2、H3之间进行通信时,数据包会通过ARP协议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从而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3. RIP协议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R1、R2、R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在R1、R2、R3上配置RIP协议,使其相互通告路由信息;③ 在H1、H2、H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④ 使用Ping命令测试H1与H2、H3之间的连通性;⑤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RIP协议在网络层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协议配置与常用网络命令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协议配置与常用网络命令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协议配置与常用网络命令实验报告篇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命令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学院:经济学院学号:姓名:实验名称: WinXP 环境下网络设置及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WinXP环境下网络设置的方法;2、 3、掌握无线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环境WinXP、命令提示符(基于DOS环境)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详细的TCP/IP协议设置。
以太网适配器本地连接:连接特定的 DNS 后缀 . . . . . . . :描述. . . . . . . . . . . . . . . : Broadcom NetLink (TM) Gigabit Ethernet 物理地址. . . . . . . . . . . . . : 60-EB-69-B4-78-9D DHCP 已启用 . . . . . . . . . . . : 是自动配置已启用. . . . . . . . . . : 是本地链接IPv6 地址. . . . . . . . :fe80::2d16:143:1688:84b4%12(首选)IPv4 地址 . . . . . . . . . . . . : (首选)子网掩码 . . . . . . . . . . . . :获得租约的时间 . . . . . . . . . : XX年5月11日 19:19:09租约过期的时间 . . . . . . . . . : XX年5月12日 0:19:(来自: 小龙文档网:计算机网络协议配置与常用网络命令实验报告)09默认网关. . . . . . . . . . . . . :DHCP 服务器 . . . . . . . . . . . :DHCPv6 IAID . . . . . . . . . . . : 258009961DHCPv6 客户端DUID . . . . . . . : 00-01-00-01-1D-93-EB-F8-60-EB-69-B4-78-9DDNS 服务器 . . . . . . . . . . . :1TCPIP 上的 NetBIOS . . . . . . . : 已启用由上图可以查看、理解本机的本地连接配置、详细的TCP/IP协议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开课实验室:2315 2010年12 月25日年级、专业、班计科083学号200810405325 姓名杨绍宏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应用层协议与配置指导教师缪祥华老师
教师评语该同学是否了解实验原理: A.了解□ B.基本了解□ C.不了解□
该同学的实验能力: A.强□ B.中等□ C.差□
该同学的实验是否达到要求: A.达到□ B.基本达到□ C.未达到□
实验报告是否规范: A.规范□ B.基本规范□ C.不规范□
实验过程是否详细记录: A.详细□ B.一般□ C.没有□
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及内容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学会在windows系统上搭建域名服务器;理解正向反向域名解析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及基本技术路线图(方框原理图或程序流程图)
学会安装DNS服务器,学会配置DNS服务器属性,掌握nslookup命令的使用;要求详细记录配置步骤,并对所有的域名使用nslookup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三、所用仪器、材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或使用软件)
参考环境为:PC 2台,可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DNS组件,也可以使用其他的DNS服务器版本;
四、实验方法、步骤(或:程序代码或操作过程)
1.安装DNS服务器;
2.添加DNS区域; 区域名为 。
xxx为学生的姓名拼音。
3.配置DNS属性;yy为学生学号的后两位
(1).客户可以通过 dns. 域名访问 192.168.yy.53,支持反向域名解析
(2).客户可以通过 域名访问 192.168.yy.80,支持反向域名解析
(3).客户可以通过 域名访问 192.168.yy.25,支持反向域名解析
(4).客户可以通过 mail2. 域名访问 192.168.yy.26
(5).客户可以通过 smtp. 域名访问 192.168.yy.25,是的别名
(6).客户可以通过 pop3. 域名访问 192.168.yy.25, 是的别名
(7)中的域名服务器为192.168.yy.53
(8)中的邮件服务器为mail ,和mail2. ,其邮件服务器优先级分别为5和10。
4.通过nslookup等工具验证DNS的相关配置;
5.新建子域,委派给另外一台DNS服务器192.168.yy.100。
在另外一台PC机上配置该子域的
DNS服务器。
该子域DNS属性要求如下:
(1).客户可以通过 域名访问 192.168.yy.153,支持反向域名解析
(2).客户可以通过 域名访问 192.168.yy.180,支持反向域名解析
(3).客户可以通过 域名访问 192.168.yy.125,支持反向域名解析
(4).通过nslookup工具指向192.168.yy.53服务器,验证子域DNS的相关配置;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测试数据、图表、计算等)
1.安装DNS服务器:
打开控制面板→添加或删除程序→windos 组建向导→选择网络服务→单击信息详情→在网络服务窗口中选择域名系统→单击确定→之后系统将自动安装
2.添加DNS区域; 区域名为 。
右键正向查找区域→新建区域→主要区域,如下图所示:
给新域名命名为:,如下图所示:
创建新文件,文件名为:.dns,如下图所示:
成功添加DNS区域,其名称为,类型:主要区域,查找类型:正向,文件名:.dns,创建完成后单击“完成”。
3.添加上面DNS区域所对应的反向区域:
右键“反向查找区域”→新建区域→主要区域,如下图所示:
输入方向查找区域的名称,键入网络ID为192.168.25
创建一个新区域文件,文件名系统自动设定:
反向查找区域建立完毕:
3.配置DNS属性;yy为学生学号的后两位
(1)客户可以通过 dns. 域名访问 192.168.25.53,支持反向域名解析右键正向域名→新建主机
输入新建主机的名称www,在IP地址中输入 192.168.25.53→添加主机
(2)客户可以通过 域名访问 192.168.25.80,支持反向域名解析
(3)客户可以通过 域名访问 192.168.25.25,支持反向域名解析
(4)客户可以通过 mail2. 域名访问 192.168.25.26
(5)客户可以通过 smtp. 域名访问 192.168.25.25,是 的别名
右键正向域名→新建别名
在“别名”一栏输入smtp,在目标主机的完全合格的域名输入
(6)客户可以通过 pop3. 域名访问 192.168.25.25, 是 的别名
在“别名”中输入pop3,目标主机的完全合格的域名输入
(7)中的域名服务器为192.168.25.53
打开开始菜单下的命令提示符,在其中注入nslookup敲一下回车后输入server 193.168.25.53,既可以将中的域名服务器设置为192.168.25.53。
(8)中的邮件服务器为mail ,和mail2. ,其邮件服务器优先级分别为5和10。
右键→新建右键交换器:
入5
继续新建邮件服务器,在邮件服务器的完全合格的域名下输入mail2.yangshaohong,edu,右键服务器优先级输入10。
4.通过nslookup等工具验证DNS的相关配置;
(1)一定要用server命令将当前DNS服务器IP地址指向实验所搭建DNS服务器的IP地址192.168.25.53
(2)PTR反向记录解析
(3)MX记录解析
六、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成果总结等。
其中,绘制曲线图时必须用计算纸或程序运行结果、改进、收获)
通过本次试验,学会了windows 2003下DNS服务器的安装,DNS区域的添加,DNS服务器属性的配置,包括www、mail、smtp、pop3不通的域名访问方式范文正向访问以及反向访问,还学会了域名服务器的设置,邮件服务器优先级的设置。
同时还学会了nslookup命令的初步使用方法。
通过此次试验初步学会了DNS服务器的一些基本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