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渗透
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摘要语言与文化联系紧密,语言表达并包括了文化现实意义。
在交际中,不同国家的人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从而可以自如地运用语言。
而如果不了解他人的文化,那将会出现一些由于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问题。
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而且语言变化反映出文化变化。
今天人们把英语看作是一门世界性交际语言,了解它的文化至关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越来越重要,尤其在中学中。
然而在今日的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文化导入总是被英语教师忽视,从而导致英语在交际中失败。
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综合性的能力,从而实现交际,学习与研究。
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显得相当必要。
通过这篇文章呈现出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一些在中学英语中介绍文化的实用性方法。
关键词: 语言、文化知识、交际、英语教学、文化渗透2001年全国中学教育英语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他们在学习语言的信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合作的精神,在学习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作技能,促进他们语言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思考,想象和创造,提高他们对东方和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的认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
英语,作为一门学问,作为其最终目标,使学生通过教学和学习,真正实现英语交流,学习和研究的综合能力。
然而中学英语教学的当前状态:教师们的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基本知识,使教学活动中的许多技能已经发展成为背诵或一次又一次地从内存中写入。
因此,文化知识的介绍和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被忽略。
此外,英语变成了沉闷的课题,因为其作为通信手段的基本特征已经消失。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考反冲洗。
在全球化的现代世界,文化的误解比起语言的误解,导致交际的失败和不可恢复的损坏要严重得多。
近年来,文化教学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讨论,许多学者和教师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所提出的文化引入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方法。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先辈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与丰富的文化资源。
初中阶段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量,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符合现阶段新课改提出的“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那么,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相融合是目前值得初中英语教师深入探讨的话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传统文化一、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象征。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坚定文化自信,创新文化发展如果没有生生不息、丰厚滋养的根与魂,如何在波涛汹涌的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现如今,各种文化令人颇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在根深蒂固、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才能在世界大舞台上脱颖而出,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文博发掘栏目《国家宝藏》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一曲国风舞曲《只此青绿》,充满了古典韵味,让观众们在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将中国的传统审美发挥到了极致。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人们展示自我和对外交流的精神标志。
英语作为初中阶段重要学科,更要顺应时代潮流,适当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英语课堂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教师应带领学生在课堂上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Can you play the guitar?”的教学中,英语教师不必局限于教材知识,可以将中国传统乐器融入本单元的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古筝(Chinese zither)、二胡(Erhu)、琵琶(pipa)等中国传统乐器,甚至还可以拓展《阳春白雪》(White Snow In Sunny Spring)、《十面埋伏》(Autumn Moon Over Han Palace)、《平沙落雁》(Wild Geese over the Clam Sands)等中国传统名曲的相关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其文化意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青少年而言逐渐变得陌生。
然而,初中英语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以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一、通过文化背景介绍激发学生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介绍,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等。
例如,在讲解“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这一话题时,可以简要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
同时,老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对春节的理解,增强学生与中华文化的情感联系。
二、组织文化活动促进互动与合作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中华文化相关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制作Chinese lanterns(中国灯笼)或者DIY Chinese calligraphy(中国书法),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美妙与独特。
三、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拓展思维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寓意深远的故事,可以用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例如“The Monkey King”(猴王闹灾)或者“The Legend of Mulan”(花木兰传奇),让学生阅读、讨论和表演这些故事。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英语水平,更能够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开展对比探究增强跨文化理解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异同之处。
例如,可以通过比较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西方的节日,如中国的中秋节与西方的圣诞节,让学生发现和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增强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能力。
五、组织文化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了进一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展示活动,展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创造力。
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已成为一门普及全球的语言,而教育中文化的传承也愈加重要。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课堂悬挂和颜色运用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在课堂里悬挂一些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图片,向学生们展示和介绍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此外,我们也可以在设计课件时,在背景和字体方面融入一些中国元素,运用中国风的红色和金黄色等色彩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中西融合式教学
在英语教学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融合中西方文化元素,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比如可以将中国的传统节日营造出西方特色,如将宝莲灯制作成万圣节的南瓜灯,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与相同。
三、中国引导点的设置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适时设置一些中国引导点。
比如,在快餐英语课程中,可以设计学习快餐的问答内容并引导学生了解中餐文化的特点。
类似的,也可以围绕衣服、住宅等话题设计学习内容,并在学生学习之余琐碎介绍起源于中国的文化知识。
四、传统文化知识的浸润式教育
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在英语教学中也可以运用传统文化的浸润式教育方法。
这种教学可以转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学习中也顺带了解中国文化。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来讲述中国传统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英语中了解一些中国文化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质。
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策略供参考:1. 融入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中,可以选择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话题和背景,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内容。
2.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通过故事、诗歌、歌曲等方式,创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情境。
讲述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
3.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可以播放一些传统古老的曲艺表演,如相声、评书等,通过观看和倾听,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组织活动:通过组织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唱歌、舞蹈、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让学生实践,体验传统文化。
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背景,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5. 文化比较: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通过比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并培养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
6. 语言技巧运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中国传统故事和谚语等来教授语言技巧。
通过解析古代的成语和谚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特定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创新,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使学生更加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
中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

意思 , 咱们说 的“ 跟 乡巴佬” 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 , r e, f m r跟 a 我们的农民意思也不一样。大家想想咱们中国的农 民能和 英国 、 国的 f m r 美 a e 一样吗?我外甥 女在英 国读 MB 告诉 r A,
我说她同学很 多都是 f m r a e 的孩子 , r 特别有钱 , 有的家长开 直升飞机送孩子上学 。 因此 , 英汉这 两种语言之间很多词不
各个方面 。也就是说 , 一个 国家民族 的有 形的 、 无形的这些
的社会 中 , 有些现象在这种文化中存在 , 而在另一种文化 中 就不存在 了0比如说我们 国家有 的, “ 像 党总支 、 党支部 、 共 青 团员” , 等 这些词都 属于我们 当今社会基本 国情的范畴 ,
英语 中是没有 的。然而 , 我们 在和西方人进行交 流时 , 这些
体 目标 , 其二是培养学 生的交 际能力 , 目的就是为了让学 其
生学会如何使 用英语来介绍 中国的文化 。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 , 就是“ 为什么 ” 在英语教学 。
21 0 0年 第 1 期 ( 总第 1 6期 ) 0
璺 } 蕊{ 璺j ∞ g{ r g n 尊 9吕R s 尊 aiE i ,a nB c 一.ao ee s 一, d ct… u n 辫 基醚教育外嘏教学蟒完 理 论 园 地 中, 在许 多人的心 目中, 只要提 到文化 , 往往 就指 的是西 方
全对应 的。但是这些完全对应 的词 只占了语言 的很少一部
文学名著 , 红楼梦》《 如《 、水浒传》《 国演义》《 、三 、聊斋志异》
等等 ; 还有一些就是当今社会的词语 , 比如 “ 和谐社 会” “ 、经 济特 区” 等等诸如此类 的表达 , 这些都是我们 中国社会所独 有 的, 以我用“ 所 渗透 ” 来表示。 第一是服务于英语教学的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西方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素材,教师在讲授语言点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文化的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
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
一、结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
在课堂中,可开展Guess and 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用汉语的谚语进行翻译。
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教师),学生要译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
再如,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直译: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word“compass”mean? 即:compass一词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 (航海)一词,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到英语中有关航海的众多词汇,最后引导学生想到这是由西方航海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有关系的,航海技术的发展与西半球海洋偏多的地理概况也密不可分,再深层次地思考一下,便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海盗(private)一词在西方盛行,而武术却在中国大陆上兴起。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1、词汇教学中注意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教学的难点并不在于词汇的读音、本义,而在于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意义与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意义与策略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初中英语课堂融入传统文化,能避免学生过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建立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传统文化知识;意义;渗透策略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扩大,我国对外活动的数量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流活动随之兴起,使得我国教育界更重视对英语的教学。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和词汇掌握能力等方面起关键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以此不断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提高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同国家的语言承担传承其民族文化本质的重要作用,我国的汉字如此,西方的英语也如此。
一段民族文化的历史不仅展示已逝岁月的辉煌,还能使当代人形成强大的民族精神。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如下重要的意义:第一,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初中英语课堂主要通过英文介绍一些异国文化内容,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和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
教师在讲解西方文化的过程中,适当地穿插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有助于学生将中西方文化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形成跨文化意识。
第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国家教育部门提倡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科学地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可以借助英语教学时机,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通过与外国同类文化的对比分析,助力他们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同时,利用英语教学契机融入我国传统文化,是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汲取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形成家国情怀。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在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渗透
要想解决英语教学与文化背景脱离的问题,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的引入,把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文化教学“绝不仅仅是英语课的附加成分,也不能因时间有无、方便与否来决定取舍。
它是语言学习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及如何把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增强和提高文化背景教学的意识和素质
教师的知识和修养水平、文化水准、品德精神境界以及教学技能对文化教学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教师在平时应不断加强对语言、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而在教学中通过中西文化比较,挖掘课文的文化信息,努力营造语言环境,掌握语言文化教学的策略和技巧,从而及时地、自然地、启发式地将语言教学和文化融合在一起。
二、充分利用教材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寻找切入点,增加文化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摆脱过去阅读课单一的语音、语
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传授方式,充分利用这些语言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其他国家语言背景、文化习俗的学习和了解。
由于文化知识有着丰富的内涵,文化教学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使语言知识更易于掌握。
此外,教师还要结合教科书多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习俗、政治经济制度、日常生活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等直观的电教手段,创造异国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例如,在初中英语第三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游互联网世界,了解世界各地名胜古迹以及各个国家标志性建筑,从而使学生获取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三、通过组织角色化练习,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提高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恰当使用语言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明确了自己在活动中扮演的具体角色,或者接受了某一具体任务后,他们更能积极参与活动和努力完成任务。
而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角色扮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这是因为一方面它可以增强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学生按照所扮演的角色身份,根据当时交际环境,运用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思想表达的能力。
教材中适合角色扮演的内容有许多,如购物、问路、看病、就餐、谈论天气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表演和体验来完成。
角色扮演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pairwork,groupwork,roleplay,discussion,debate 等。
语言的实践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与此同时,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
《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
四、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背景知识的专题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
通过聘请外教或邀请到美国学习和工作过的教师为学生讲述美国中学校园生活,如课程设置、学习方法、校园网络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角活动,进行交流讨论,并引导他们将国内外中学校园生活进行对比分析。
针对性专题的讨论、中西文化和语言的对比分析,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国外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教师可充分挖掘现行丰富的教材,利用中外丰富的文化传统、杰出人物的事迹和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五、总结
总之,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每个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善于钻研、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手段和渠道进行英语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