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传统节日手抄报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民俗手抄报内容字

中国传统民俗手抄报内容字

中国传统民俗手抄报内容字1、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2、冬至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3、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4、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5、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6、七夕节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三年级传统节日手抄报内容

三年级传统节日手抄报内容

三年级传统节日手抄报内容
【三年级传统节日手抄报内容】
一、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人们会贴春联、贴窗花,吃团圆饭,拜年,放烟花等。

小朋友也会收到红包,祝福身
边的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二、清明节
清明节是祭扫祖先、追思先人的日子。

人们会去扫墓,祭拜祖先,烧
纸钱、烧纸衣等。

同时,社区也会组织清明节文艺活动,让小朋友们
了解祖先的故事,体会尊重先人的重要性。

三、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人们会吃粽子、赛
龙舟、挂艾草、涂雄黄等活动,意在祈求平安、驱邪。

小朋友也可以
学习包粽子、制作手工粽子等技能,感受团圆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中秋节
中秋节是为了祭拜月亮女神嫦娥而设置的。

人们会吃月饼、赏月、猜
灯谜、搓兔子等。

小朋友也可以参加中秋节的文艺活动,在家庭聚餐中感受家庭温馨与美满。

五、重阳节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小朋友可以学习制作重阳花、品尝重阳糕,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冬至节
冬至是一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气,它是天气最冷的一天,也是冬季白昼最短的一天。

人们会吃汤圆、喝饮茶、吃鸡蛋等,庆祝节日。

小朋友也可以制作汤圆、了解节气知识,体验吃汤圆的美妙感受。

以上是部分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希望小朋友们能够通过手抄报了解并体验中国的丰富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小学三年级喜迎元宵节的手抄报内容

小学三年级喜迎元宵节的手抄报内容

小学三年级喜迎元宵节的手抄报内容1.小学三年级喜迎元宵节的手抄报内容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它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正月十五夜晚。

正月十五称上元,也叫元宵,故称元宵节。

它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完了元宵节也就代表过完了年。

元宵节这一天要吃年糕,包饺子、煮汤圆、猜灯谜、击太平鼓。

元宵节又名灯节,在我们南京有上元晚上张灯之说,张灯三夜,也就是从正月十五张灯,到正月十八落灯。

家家户户都扎一些各式各样的花灯,制灯技艺十分精巧,有珠灯、料丝灯、纱灯、走马灯;灯上还绘有古今人物肖像、故事,结构款式新颖多样。

我们南京的元宵节是最热闹的。

一大早,四面八方的鞭炮声就不绝于耳,犹为热闹的是南京的夫子庙,入夜,万灯齐明,各式各样,加上秦淮河两岸的灯光点缀,和夫子庙的一些古牌楼射灯的灯光辉映,把整个夫子庙景区光照如昼,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繁华似锦的景象。

2.小学三年级喜迎元宵节的手抄报内容1、吃汤圆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汤圆,又名“汤团”、“元宵”。

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2、猜灯谜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

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中国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3.小学三年级喜迎元宵节的手抄报内容打开二月的门你披一袭春风走来那满天绽放的烟花是你迷人的微笑吗你是烟花托起的月亮人潮为你而来那满街手拉手的花灯是你送给孩子们最甜美的梦呵孔明灯张开童年的翅膀星星打开梦幻家园牵手一万颗心愿是谁打开了月光宝盒幸福之光溢满了夜的眼睛有多少精彩为你而来有多少美丽倾巢而出今宵是谁多情百合花沿着你羞红的心事已悄然启程梦想撑一叶春天的小船正踏浪而行4.小学三年级喜迎元宵节的手抄报内容1、久旱逢甘露(打水浒传人物绰号)——及时雨2、奥运射击冠军(打《水浒传》人物绰号)——金枪手3、再三谦让(打《三国演义》人名)——陆逊4、古代文化(打《三国演义》人名)——史迹5、事事齐全说汉高(打《三国演义》人名)——刘备6、逐渐繁荣(打《三国演义》人名)——徐盛7、八骏日行三万里(打《三国演义》人名)——马良8、六王毕,四海一(打《红楼梦》人名)——秦邦业9、三八多面手(打《红楼梦》人名)——巧姐10、女十八兮叹分离(打《红楼梦》人名)——杏奴11、元前明后(打《水浒传》人名)——宋清12、渐渐安定(打《水浒传》人名)——徐宁13、赫赫小英雄(打《水浒传》人名)——童威14、不许你发达(打《水浒传》人名)——杜兴15、禁止调房(打《水浒传》人名)——杜迁16、济人急难(打《水浒传》人名)——施恩17、渐渐安定(打《水浒传》人名)——徐宁18、众芳竞艳(打《水浒传》人名)——花荣19、社会在发展(打《水浒传》人名)——史进20、僧穿彩衣(打《水浒传》人物绰号)——花和尚5.小学三年级喜迎元宵节的手抄报内容1、美好的祝愿传到你的手机,在元宵节到来之时,愿你元宵节全家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美美满满,快快乐乐,和和美美,幸幸福福直到永永远远!2、赏花灯,闹元宵,好运问候来得早,一声快乐最美好,快快乐乐人生高,吃汤圆,看月圆,吉祥如意来陪伴,一句幸福乐心田,和和美美好梦圆。

一二三年级手抄报春节内容

一二三年级手抄报春节内容

一二三年级手抄报春节内容一、春节简介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民欢庆的日子。

日期根据农历变化,通常在每年的1月1日至15日之间。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也是家人团聚、亲朋好友欢度时光的时刻。

二、春节的由来春节起源于古代祭祀天神和祖先的活动。

相传上古时代,有一只名叫“年”的怪兽,它每年都要在农村肆虐祸害人民。

后来,人们发现“年”怪兽畏惧红色、声音、火光和爆炸,于是在除夕的时候,人们张灯结彩,放鞭炮驱赶“年”怪兽。

三、春节习俗1.大扫除春节前,人们会彻底清理家中,扫去旧年的尘埃,象征着摒除过去的不好运气,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2.贴春联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上春联,春联上通常写有吉祥的寓意,如“福”字、喜庆的对联,希望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安康。

3.守岁除夕晚上,人们会守夜到凌晨,这被称为“守岁”。

守岁时,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拜年祈福,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4.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民间独特的庆祝方式,也是驱邪避灾的方式之一。

在除夕夜,人们点燃鞭炮,吓跑“年”怪兽,迎接新年的到来。

5.舞狮龙舞狮龙表演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人们穿上狮子或龙的服饰,以舞动的方式表演,寓意着驱邪、祈福,带来好运和财富。

6.赏灯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灯光表演和灯会,人们赏灯、玩猜灯谜等,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四、春节的美食1.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的重要传统,家人们会团聚一堂,共进美食。

年夜饭的菜品种类丰富多样,寓意着希望来年吉祥、幸福。

2.饺子饺子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它的形状象征着包容和团圆。

人们通常会在除夕夜一家人一起包饺子,一起品尝美味。

3.元宵元宵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间的灯节。

人们会一起吃元宵,品尝甜蜜,寓意着新年希望美好、甜蜜。

五、春节的意义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春节代表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也是人们对新年的期望和祝福。

传统节日手抄报内容

传统节日手抄报内容

传统节日手抄报内容
传统节日是每个国家都有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民族的
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民族的凝
聚力和传统的魅力。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的手抄报内容。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走亲访友、吃团圆饭,还有热闹
非凡的春节庙会。

另外,春节还有独特的传统习俗,比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这些都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
人屈原而设立的。

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还有包粽子、赛龙舟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端午节的习俗
丰富多彩,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为了庆祝丰收而设立的,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还有丰富多彩的中秋节庆祝活动。

中秋节是中国最具有浓厚民族特
色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传统节日之一。

除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其他国家也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


如印度的排灯节、美国的感恩节、日本的樱花节等,这些节日都有
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独特的传统习俗,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文化
财富。

总的来说,传统节日是每个国家都有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们承
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可以感受
到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的魅力,也可以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传统节日,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

节日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节日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节日的手抄报内容资料关于节日的手抄报内容资料节日的传说(一)1、春节春节在农历中代表着新年到来,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上祈福的大红对联,并燃放鞭炮,希望来年顺利。

根据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凶猛的怪物,不停制造恐慌。

天神将它囚禁在大山内部,每十二个月才让它出来一次。

十二个月过去了,年被放了出来并开始为非作歹。

人们讨论对付年兽的方法,有的人说年怕见红色、火光和噪声。

人们张贴写着吉利话的红对联,放炮竹,并敲锣打鼓。

怪物害怕得发抖。

夜幕降临,所有的人家都点亮了灯笼。

怪物被吓坏了,从此躲入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年兽被打败了,但庆祝新年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个习俗要追溯到两千年前。

传说在天庭里,天帝过着无聊又无趣的生活。

当他听说地面上的人们生活得幸福美满时,他十分恼怒。

于是他派出了一只浑身燃烧着火焰的仙鹤到人间,在正月十五那天将人间烧毁。

一位好心的仙女下凡去通知人们这件事。

有个聪明的人提出每个人都要马上点亮一盏灯笼。

仙女又说应该把仙鹤关在一个笼子里并将火熄灭。

当仙鹤降临到人间时,它被逮了起来并装入一个无法燃火的笼子里。

人们点亮了灯笼,燃放鞭炮和烟花。

天帝看到人间失火后非常高兴。

他认为仙鹤已经成功摧毁了人间。

事实上,人们举着灯笼游行来庆祝他们的胜利。

为了纪念这一日,人们悬挂灯笼或提着花灯上街散步。

这就是元宵节。

压岁钱的故事(二)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

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

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

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

小学三年级端午节手抄报文字

小学三年级端午节手抄报文字

小学三年级端午节手抄报文字1.小学三年级端午节手抄报文字篇一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节俗内容丰富,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2.小学三年级端午节手抄报文字篇二关于端午的古诗:1、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乙卯重五诗》陆游·宋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同州端午》殷尧藩·唐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4、《屈原庙》唐崔·唐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5、《端午即事》文天祥·宋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3.小学三年级端午节手抄报文字篇三“端午节,包粽子,吃五红。

”我不停地念叨。

妈妈笑说:“你真是只馋嘴猫!一会儿你就可以吃到五红喽。

”听到这话,我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没过几分钟就问妈妈饭烧好没,没过几分钟就又问妈妈烧好饭没。

“开饭啦!小馋猫,来吃‘五红’喽!”我一蹦三尺高:“好的!这就来!”爸爸问我:“你说,‘五红’指的是哪五红呀?”我说:“这可难不倒我!‘五红’指的是:烤鸭、咸鸭蛋、黄鳝、龙虾和苋菜。

让我来品尝品尝这‘五红’。

”说完,我便大口吃了起来。

妈妈说:“吃完饭,们来包粽子吧。

”“好哇。

”我回答道。

等桌子收拾干净,我和妈妈便开始包粽子了:我手握一个漏斗状的粽叶,往里面放米,然后在用一片粽叶“封口”接着,用绳子捆好,最后,下锅!妈妈表扬我说:“包的不错哟,就是没我好。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简单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简单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简单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和积累的文化遗产,包括孔子思想、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传统礼仪、传统节日等。

下面是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的简单
内容:
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人民庆祝农历年的传统活动,包括贴年画、放鞭炮、拜年等习俗。

2. 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一个传统节日,有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习俗。

3. 中秋节: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农历节日,人们通常会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

4. 书法: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书法是用毛笔写字并追求艺术表现的一种艺术。

5. 国画: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之一,以墨水为主要材料,通过线条与墨迹的运用表现画家的艺
术意境。

6. 戏曲: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由音乐、舞蹈、唱腔、表演等多种元素组成。

7. 传统节庆: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等,它们都有独特的习
俗和风味。

8. 禅宗:禅宗佛教是中国特有的佛教宗派之一,强调内观和禅定,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觉悟。

9. 传统婚礼:中国传统婚礼有丰富的礼仪和习俗,包括过大门、拜堂、敬茶等环节。

10. 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有汉服、旗袍、唐装等,以其优雅、美丽而闻名。

以上是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的简单内容,可以根据需求和篇幅的大小适当增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传统节日手抄报资料
三年级语文传统节日手抄报图片1
三年级语文传统节日手抄报图片2
三年级语文传统节日手抄报图片3
三年级语文传统节日手抄报图片4
三年级语文传统节日手抄报图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文化有很多,比如:
一、贴春联、门神
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
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
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
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
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二、贴年画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

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三、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
要施礼道贺。

四、放爆竹
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爆竹”一名由此而来。

《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
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到后来,由于社会和民俗的进化,爆竹发
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火药发明以后,从烧竹子发展为用纸筒灌装火
药引爆,炸开后响声贯耳,纸屑飞扬,火药香四溢,于是爆竹又叫“爆仗”。

此后人们又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来放,称为“编炮”。

因其声音清脆如鞭响,故也叫“鞭炮”。

在“鞭炮”的基础上又出
现了各种花炮乃至烟花。

二是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
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

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

五、扫尘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
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
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六、压岁钱
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
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

“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
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龟蛇”、“老虎”、“八卦”、“生肖”等纹饰。

十、包饺子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叫牢丸、水角、馄饨、饽饽等。

后来怎么叫饺子呢?饺的原名叫“角”,“粉角”即用面粉做的角,“水角”指用水煮的角,因北方人发音“角”“饺”相似,后来就
说成“饺”子了。

三国时《广雅》一书载:“馄饨,形如偃月,天
下之通食也”。

这个馄饨就是饺子,偃月就是半月形。

唐《酉阳杂俎》已有“笼上牢丸蒸饺”、“汤中牢丸水饺”的描述。

今天昌明盛世的饺子更是异彩纷呈。

从馅来说,有鸡蓉、鲜虾、什锦、三鲜等上百种;从烹法来说,有汤煮、笼蒸、罐煲、锅贴等各法,速冻饺、即食饺等产品也层出不穷。

饺子馆也如雨后春笋遍布
神州。

京城“八大楼”之一的鸿兴楼饭庄,一两面能捏成25个小饺子,一个一种味道。

西安唐城饺子馆的饺子宴名扬海内外,据说一
些老外们吃的时候一边老叫肚子胀一边还拼命往口里塞。

沈阳的
“老边饺子馆”因煽锅蒸饺和炝鸡汤煮饺而闻名遐迩。

天津清真
“白记饺子馆”和太原“认一力饺子馆”也为华厦饺子上品,使路
人垂涎因而门庭若市。

广东粤菜中的鲜虾仁蒸饺有后来居上之势,
北方人南下均趋之若鹜。

此外,春节还有蒸年糕,倒贴“福”字,守岁,迎春,回娘家等习俗。

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啦!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
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每逢过年
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庆贺。

剪纸图画就是在一张纸上剪出一副画来。

你先看看这幅“书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书在读的先生,一看他的样子就是一位
书生;再看看这幅“凤凰戏牡丹”,上面有一只凤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个小孩在玩耍……
中国还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刺绣、戏剧等等。

怎么样,我们中国是不是有很多传统文化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