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中杂菌污染的危害及消毒灭菌的防控措施
食用菌杂菌防治方法

食用菌杂菌防治方法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杂菌污染是造成减产甚至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将杂菌污染的损失降至最低,现以黑木耳为例总结下。
1试管母种(斜面培养基)在菌种分离或继代扩繁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培养基受杂菌污染,早期发现可采取如下处理:①种接前发现细菌污染:早期表现在斜面培养基周围的乳白色糊状物。
不论面积大小,应立即淘汰被污染试管,之后将剩余的试管培养基重新灭菌之后再利用。
②接种前发现霉菌污染早期表现在斜面上为孤立白点,可立即将污染部分切除,再连同未污染的试管培养基重新灭菌后再利用。
③接种后发现杂菌污染:继代扩繁或组织分离时,如果遇到有问题的母种,子实体或菌丝没处理好,都会造成批量污染杂菌,同时表现在种块周围。
不论是霉菌(未形成孢子)或细菌(未扩散),就可按照无菌操作,将杂菌及周围培养基切除之后,重新灭菌再利用;如果菌种萌发生长健壮,而出现在其它部位孤立的杂菌污染菌落,可通过无菌操作,将杂菌及周围培养基切除之后继续培养。
2原种(木屑麸皮培养基)在原种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接种后不成活及杂菌污染,可采取如下相应措施:①母种接入原种培养基后,发现培养基内部有霉点或在适温条件下经过72h培养,大批量母种不萌发,也没有杂菌污染,这是培养基灭菌时内部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未排出造成的,需重新灭菌后再接种。
②培养过程中发现表面有霉菌,早期(未形成孢子之前)可按无菌操作,倒置原种瓶去除杂菌继续培养;杂菌污染严重时去除杂菌污染部分,补充新种后灭菌再接种。
3栽培种(木屑麸皮或稻糠培养基)东北栽培黑木耳都是用栽培种进行出耳管理,生产量较大,少则1~2万袋,多达十几万袋甚至更多,季节性强,没时间和人力进行检查,只有在培养成熟后,下架打孔催芽时才能发现问题。
可采取如下补救措施。
栽培春耳,菌种未成活及仅有一小部分被杂菌污染(去除被污染部分补充新料)的,重新灭菌后改栽元蘑;栽培秋耳出现的未成活及被污染袋改栽榆黄蘑及平菇。
木耳菌袋中有部分杂菌,可在木耳菌丝生长的部位割口出耳,能挽回部分损失。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一)青霉病青霉病也叫蓝绿霉。
是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常见的污染杂菌,主要危害各种食用菌的菌丝体。
林下栽培时,一定条件下,除危害平姑子实体外,还危害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菇、木耳等。
1、病症与危害青霉常污染菌种和菌袋。
侵染幼菇发病一般顶部呈黄褐色枯萎,生长停顿,外表很快长出绿色粉状霉层,其邻近的正常生长的健菇可被传染。
菌柄基部呈黄褐色腐烂,很快长了绿色粉状霉层。
金针菇基腐病,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菌柄基部变黑褐色至黑色腐烂,基部腐烂后子实体倒伏。
幼菇丛发病虽不倒伏,但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发育。
严重发生时,针状的幼菇成丛变黑腐烂。
2、病原青霉(Penicillium sp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青霉属。
常见的危害种有黄青霉、圆弧青霉等。
不同种的菌落呈现不同颜色,有绿色、黄绿色、淡灰黄色、灰绿色、蓝绿色、紫红色等。
营养体菌丝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
分生孢子梗有横隔,经过屡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瓶状小梗,形如扫帚。
3. 病害循环与发病条件青霉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
以分生孢子通过空气、土壤、肥料、植物残体传播。
平菇一般不易受青霉菌侵染,但当培养料寂PH值小于4时或含水量缺乏、培养料碳水化合物过多、幼菇生长瘦弱的条件下,易受青霉菌感染。
4.病害控制①搞好环境卫生,及时去除林间落叶、食用菌及菌棒残体,带出林外深埋;发现病菇及瘦弱菇及时去除处理,防止病害扩散。
②选用新鲜、干净并经暴晒的培养料。
③袋料劳动教养品种,收第一潮菇后及时清理菌棒料面,剔除菇根和弱菇,然后喷洒10%石灰水1次,降低培养料酸度。
覆土栽培品种在发生青霉的地方,及早挖除病菌并撒施石灰粉或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止霉菌蔓延。
④菇床发生青霉菌后,可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二〕绿霉病绿霉又名木霉。
食用菌生产中常见杂菌及防治

1 宝鸡 市 自然概 况
宝 鸡 市 位 于 关 中 西 部 ,东 经 1 6 1 ~ 0。 8
1 80 北 纬 3 。5 一 3 。6 , 拔 4 0 7 o m, o 。3 , 33 50 海 7 — o
秦 岭 巍 立 境 南 , 山纵 卧 西 北 , 及 黄 土 高 原 南 关 北
木霉 菌 的扩展 , 于发 菌 阶段 的培 养料 感病 以后 , 处 可采 用 注射药 液 的方 法 抑 制 木 霉 扩 张 , 用 的药 常
液 有 5 的 石 碳 酸 、 的 甲醛 、 2 0倍 的 5 2 1: 0 0
多菌 灵 、5 甲基 托 布 津 、 H 值 为 l 7 p 0的 石 灰 水 , 此外 , 污染 处撒 白灰 面 , 往 防治 效果 也很 好 。
气 中 。木 霉 主要 靠 孢 子 传 播 , 常借 助 气 流 、 滴 、 水
昆虫 、 料 、 培工 具 及 操 作 人 员 的手 、 服 等 为 原 栽 衣 媒介 带入 栽 培场 所 , 侵入 培 养基 内 , 旦条件适 宜 一
2 链 孢 霉
链 孢霉 生 长初期 呈绒 毛状 , 白色 或灰 色 , 生长
收 稿 日期 : 0 I0 — 7 2 1 一 90
毛霉 侵染 食用 菌菌 丝体 时 , 长蔓 延速 度 快 , 生 数 日内便 能布 满基 质 , 被 受 害 的 菌 丝 则 生 长 缓 而 慢 , 菌丝 已元 正 常浓 白色 , 但 而是 呈 灰 黄色 。 发 生 的 主要 原 因是 基 质 中使 用 了 霉 变 的 原 料, 接种 环境 含 毛霉孢 子 多 , 闷湿 环境 中进 行 菌 在
一
食用菌菌种常见杂菌危害及防治

食用菌菌种常见杂菌危害及防治食用菌最常见和危害较严重的杂菌主要有木霉、链孢霉、毛霉、曲霉、青霉、细菌等20多种。
木霉木霉俗称绿霉。
几乎能为害所有的食用菌,其对食用菌的为害表现为:(1)污染培养料与食用菌争夺营养和空间;(2)分泌霉素杀伤、杀死寄主;(3)木霉菌丝接触到寄主菌丝时将寄主菌丝缠绕切断。
防治:开展综合防治工作。
(1)培养室、栽培场所应保持低温,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并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2)一旦发生木霉为害,要立即通风降湿、菌筒感染初期,可采用2%醛溶液或30%-5%的石碳酸注射,抑制木霉的扩张。
部分感染成熟的菌筒可挖除污染部位,在处理部位上撒施石灰粉或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等,也可用多菌灵,施保功,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
如用50%多菌灵1000们拌料可预防木霉的发生,但不宜在猴头、木耳、银耳上使用多菌灵。
链孢霉链孢霉俗称红粉病,红面包霉病,为食用菌生产中常见杂菌,可污染所有的食用菌,是一种顽强、速生的气生霉菌,培养料受污染后,还在料面迅速形成橙红色或粉红的霉层。
防治:尽量避开闷热,潮湿的夏季高温期进行生产,注意搞好环境卫生。
一旦出现桔红色块状分生孢子团,用湿布或湿纸小心包好拿掉,浸入药液中或深埋,切勿用喷雾器直接对病菌喷药,以免孢子飞散;也可及时滴上适量的甲醛,煤油或柴油,然后用薄膜包扎,可使霉糜烂死亡。
发菌后期受害,可将受害菌袋埋入深30-40厘米透气差的土壤中,经10-20天缺氧处理后,能减轻病害可出菇。
多菌灵、施保功等杀菌剂可控制链孢霉的生长。
曲霉与青霉曲霉俗称黄霉、绿霉、黑霉等。
曲霉的种类很多。
黑曲霉的菌落为黑色疏松的果粒状;黄曲霉黄色、黄绿色,最后呈褐绿色;灰绿曲霉初白色后呈灰绿色;青霉,其种类多、菌落呈灰绿色、黄绿色或蓝色粉状霉层。
曲霉、青霉均属常见的杂菌,它们与食用菌争夺营养、水分,并分泌霉素抑制食用菌生产。
防治:加强培养室的通风、降低温度,减少空气相对湿度,可减轻危害,局部发生可用5%-10%的石灰水冲洗,其它防治方法可参考木霉防治。
食用菌杂菌污染分析及防治措施

料, 多数 都是 通 过 热力 蒸 汽进 行 灭 菌 。灭 菌 要求 达 到一定 的温度 和压 力 , 要求 一定 的时 问 。如 并
果没 有达 到技 术要 求的标 准 , 养料灭菌 不彻底 , 培
香味, 可视 为优 质 菌种 。这 是 食 用 菌 菌丝 体 纯 度
培 养 的前 提条件 。
3 综 合 防 治 措 施
( ) 料必 须是 无 污染 , 霉 变 , 屑 粗 细搭 1原 无 木 配, 以利 于通气 。配 养 料必 须 选 用碳 氮 比合 理 的
栽 培料配 方 。栽 培料含水 量 以 6 为宜 , 水之 O 料 比为 1:1 2 . 。特 别 注 意培 养 料 的湿 度 不 宜 过 大
易导 致杂 菌侵 害 。 () 2 菌种 污 染 , 种 不 纯 , 型 不适 , 活 力 菌 菌 生 差, 菌龄 时间过 长都 易造成 杂菌 污染 。 () 3 培养 料 灭 菌不 彻 底 。食 用 菌 菌种 和栽 培
( )培 养 料 灭 菌 要 彻 底 。 用 常 压 灭 菌 2
(0 1 0℃) 需要 8 0h 或更 长时间 。高压 灭菌 压 —1 , 力达 1 6℃, 持 2 。锅 内菌 袋排 放时 , 2 保 —3h 中间 要 留有 空隙 , 使蒸 汽 循 环畅 流 , 菌袋 受 热均 匀 , 要
题 。 出防 治措 施 , 效控 制 危 害 。 提 有
关 键 词 : 用 茼 ;杂 茵 ;防治 措 施 食
近 年来 随着 安康 市 食 用 菌生 产 迅速 扩 大 , 以
及 省 市 农 业 主 管 领 导 的 高 度 重 视 , 大 富 硒 食 用 加
染 菌袋 。 ( ) 种 污染 , 4接 接种 环 境不 卫 生 , 接种 方 式不 当, 种块 周 围常 见 霉菌 污染 ; 接 当接 种 量 低 于 5 一1 时 , 长优 势 不 明显 , 丝 生 长 缓 慢霉 0 生 菌
食用菌杂菌污染及预防

食用菌杂菌污染及预防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某一点上,不注意清洁卫生及灭菌治虫工作,就会遭受病虫的危害。
造成减产,甚至全功尽弃。
因此,搞食用菌生产,杂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防治方针应“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1、原料带杂菌及预防食用菌的原料,通常为工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和部分饲料,其营养丰富,适合各种微生物的生长。
如果原料保管不善,受潮后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
采用这些原料,虽经灭菌,因无高压灭菌设备或操作中疏忽,仍不能彻底灭菌,往往出现原料带杂菌。
预防措施:1、要用新鲜干燥,未生过霉的原料。
2、使用前在阳光下摊晒2天,晒死部分杂菌。
3、生料栽培的平菇、凤尾菇、草菇,在料中(以干料重计)加入0.1%的50%可湿性多菌灵拌料,可以抑制或杀死料中大部分半知菌纲的杂菌;草菇用的原料用2%的石炭酸水浸泡12-24小时,也可杀死大部分小杂菌。
蘑菇用的原料要充分发酵产生70℃以上的高温,也可杀死料中大部分杂菌及虫卵。
熟料栽培的黑木耳、银耳、香菇、金针菇及猴头等,高压灭菌,料放在灭菌锅中(不能堆放,放时瓶与瓶,或袋与袋之间要有一定的空隙),使其受热均匀,达到灭菌彻底。
其次,高压灭菌时锅中的冷空气要排尽。
常压灭菌,连续蒸6小时,往往没有间歇灭菌效果好。
间歇灭菌法是:上气后,蒸3小时,停48小时(夏秋季把料拿出放在自然温度下停放,秋冬季料仍留锅中停放),再上锅蒸3小时。
2、培养基带杂菌及预防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的培养基往往灭菌不彻底,几天后,培养基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杂菌,而且污染率很大。
要使培养基不带杂菌,高压蒸气灭菌时,冷空气一定要排尽,蒸气压力及时间要达到要求;常压蒸气灭菌,计算时间须从培养基已达100℃时算起,并要保持锅内水始终沸腾。
3、菌种带杂菌与预防母种、原种及栽培种均可带有杂菌,用于扩大培养或生产会加重污染,其表现是从接种块上首先发生杂菌,所以要严格挑选不带杂菌的菌种。
各种菌种的颜色是:母种全斜面为整齐的白色菌丝,若有其他颜色或菌丝之间有空隙,则表示污染了杂菌,这种母种不能用来扩大原种。
食用菌生产安全隐患及防控措施

1 . 2 灌南大 火
事件 : 据 中国 消 防在 线 报 道 , 2 0 1 3年 8月 7 日 凌晨 , 位 于江 苏省 连云 港市 灌南 县 的某食 用 菌有 限 公 司 生产 车 间突燃 大 火 , 火 势 凶猛 。县 消 防中 队接 到报警 后 迅 速赶 往 现场 扑 救 。 经过 消 防官 兵 5个 多小 时 的艰 苦 鏖 战 , 大火被彻底扑灭 , 幸 运 的 是 火
1
分 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食 用菌 安 全 生产 典 型 案例 及 原 因
1 . 1 火 烧香 菇 寮
事件 : 据台湾 T V B S电视 台报道 , 台中新社古堡 后 方大 约2 4 0 0 m 2 的香菇 寮 , 2 0 1 4年 1 月 5日中午 突 然起火 , 香菇寮都是木头和塑料网搭盖而成 , 风势助 燃, 火势迅速 漫延 , 大火、 浓烟直 冲天际 。 损失 : 烧 毁 4户香 菇 寮 , 2 4 0 0 m 2 的香 菇 寮 因为
时也要 提 高安全 生 产 意 识 , 要坚持安全第一、 预 防 为主 的方针 , 加 强 安 全 生 产管 理 , 完善 安 全 生 产 条 件, 确 保菌 业安 全 生产 。 2. 2 大 力 宣传 加大 菌业 生产 安全 及 防火知 识宣 传力 度 , 对于 简 易养菌 室木 架结 构 、 塑料 布 和草帘 子等 易燃 建筑 材料 周 围 6 m 以上 防 火 间距 , 注 意 防 止 上 风 头 火 源、 未 燃尽 烟 头 和机 动 车 辆 尾 气 引燃 , 地 火龙 点火 处、 火炉 、 热风炉、 锅 炉装 煤 口 2 m范 围内无 可 燃物 ( 包 括采 用 简易结 构建 筑外 墙 ) , 烟 囱与 房屋接 触部 位绝 缘 防火处 理 , 烟 囱排 烟 口设 置 防 火金 属 筛 网 , 养 菌室 一 氧化碳 中毒 、 电路 引 起 火 灾 、 点 燃 药 剂 防 火、 锅 炉烧 干后 添水 引发爆 炸 、 药物 中毒 、 养 菌室 菌 架 倾倒 等安 全生 产 知识 。
食用菌生产消毒关键点与灭菌方法

食用菌生产应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严禁使用有杂质菌污染和虫害迹象以及退化、老化的劣质菌种。
严格接种程序,确保接种成功率。
接种室要求干净、干燥、密闭、远离污染源。
灭好的菌袋或菌瓶进入接种室内。
接种室内事先应经过消毒。
接种工具、接种人员的双手要用2%过氧化氢银离子或75%酒精消毒。
接种要迅速准确,接种量不宜太小。
在食用菌生产中,一旦杂菌污染将直接造成培植失败,所以严格控制各个生产环节的微生物。
虽然消毒工作十分重要,但大多数的食用菌生产者并不十分清楚消毒灭菌的科学原理和各种消毒方式的优缺点,所以无法制订行之有效的消毒制度,导致日常消毒工作比较随意,消毒效果不理想。
食用菌生产消毒需要先了解各个环节的消毒要求和消毒方式的优势,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一、组培实验室食用菌培养实验室和接种间是最关键环节,无菌接种工作室和无菌超净工作台是必需的,它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组培操作和无菌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几率。
实验室和接种间每1-2周进行一次杀孢子工作,均匀喷洒杀孢子剂杀灭空间内的霉菌等杂菌,控制整理菌落水平。
臭氧和紫外线是比较常见的微生物控制方式,是日常控制微生物的有效方式,但需要注意这两种方式主要是控制,其对孢子的杀灭效率有效,应每1-2周采用专用杀孢子剂处理一次。
关于甲醛熏蒸。
甲醛熏蒸是常用的空间消毒方式,但甲醛属于剧毒,对人体有强致癌效应,应谨慎使用。
生态灭菌方法为3%过氧化氢银离子溶液,均匀喷洒,10ml/m3。
可以达到彻底杀孢子剂的效果,过氧化氢银离子无色无味,生态型孢子剂,对人体和植物没有任何危害。
二、操作台与器具灭菌无菌操作台、接种机、接种枪等器具需要严格消毒灭菌。
目前常用的是75%酒精,浸泡或擦拭方式消毒。
酒精的具有较好的杀菌效力且没有残留,是目前最常用的消毒方式,但酒精只有在75%浓度下才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酒精易挥发,浓度下降后杀菌效力急剧降低,所以酒精的实际使用效果不太理想,存储和成本也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中杂菌污染的危害及消毒灭菌的防控措施
简介
食用菌作为21世纪朝阳产业,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无公害。
而且食药兼用的优势,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健康食品。
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大消费者普遍青睐。
然而食用菌生产中所涉及到的原料、用水、设备、空气等都有着大量的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和虫害,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于食用菌争夺养料和侵害食用菌。
这些杂菌和病虫害给食用菌生产造成很大危害和损失,所以在食用菌育种和栽培中抑制和消灭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对食用菌进行纯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灭菌、消毒、防腐和除菌在食用菌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食用菌消毒灭菌几个重要概念
灭菌: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用物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彻底杀灭物料,容器,用具和空气中的所有微生物。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料中,物体表面及环境中的一部分微生物。
即只能杀灭微生物的营养体,不能杀灭微生物的休眠体。
防腐: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暂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除菌:是一种用机械方法(如奥克泰士冷雾机、奥克泰士气溶胶喷雾器等)除去液体或气体中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灭菌防腐除菌做为食用菌最重要的环节,它可以:
触及消毒办法及其消毒产品的选用;
触及各种类型消毒产品的功能及其好坏;
触及各种消毒产品的毒性及适用性、可逆性;
触及消毒产品对运用环境的温度、湿度要求,即消毒产品对环境的适应性;
触及消毒的机理与运用注意事项等等一系列问题。
食用菌消毒灭菌的重大意义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有许多直接出产者到安排者直至媒体,从本质上讲对消毒能够说极不注重,许多人只把消毒视为食用菌出产中一种隶属的、非必须的东西来对待。
他们在策划、安排食用菌出产时,脑筋里想的是菌种的优选与引入、出产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这些硬件,而对消毒这一重要问题住往不宵一顾,事到最终才草率的想到消毒的处理。
其实消毒是食用菌出产链中(培养料配比→拌料→装袋(瓶)→灭菌→预冷→冷却→接种(结菌)→排场→出菇→采收)从头到尾极具关鍵含义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前期比较重要的环节为“接种”。
然而自然界里到处有微生物的存在,如空气、所有原料、水以及一切用具和器具的表面,这些微生物对食用菌菌种而言,都属于有害菌,即通常所说的杂菌。
而这些“杂菌”在接种环节会大大影响接种成功率及日后食用菌外形长相的美观度,所以必须进行严格消毒灭菌。
消毒剂的选择
目前国内食用菌行业的消毒主要是采用以臭氧、紫外线、甲醛为代表的静态消毒方法,但上述消毒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对人体的损害大。
如今,食用菌趋向于绿色发展趋势,急需消毒效果好,操作方便的绿色方法。
本文笔者通过多年总结及结合食用菌行业特点,总结出消毒剂应具备的特性:
需要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效果,一种消毒产品就能杀灭细菌、真菌、霉菌等病原
微生物,并且完全生物可分解,对人无害,无腐蚀性,无残留。
不产生细菌耐药性,以符合长期重复使用的要求;
要求是食品级消毒剂,达到无害的等级;
要求在行业中有成熟的应用;
那么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消毒剂呢。
答案是当然有。
一种名为奥克泰士灭菌消毒剂横空出世,2015年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几年的时间,在国内各类实验室被广泛运用。
奥克泰士灭菌消毒剂源于德国,由济南辰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可彻底解决食用菌微生物的污染问题。
奥克泰士
奥克泰士消毒产品是来自德国的进口产品,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银离子,属食品级,对人体无害,杀菌彻底,无残留,可杀灭芽孢、细菌孢子、真菌孢子、放射菌、分支杆菌、酵母菌、霉菌及霉菌毒素、病毒在内的所有类型的200多种微生物,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
并且不受温度,环境,PH 的影响,可同步对空气、物体表面、水消毒。
产品经过ISO9001/ISO14001管理体系认证,欧盟EMAS检测认证,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德国莱茵TUV认证等。
产品广谱杀菌,灭菌迅速,无二次残留,是世界公认的绿色广谱杀菌剂,
奥克泰士特点
1、生产车间空气杀菌消毒。
生产车间的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食用菌品质质量的重要因素,用奥克泰士消毒剂配合奥克泰士气溶胶喷雾器进行消毒,不仅可有效杀灭这些微生物,还可去除车间异味。
提高食用菌生产车间的空气卫生质量,并消除食用菌车间的霉味等难闻的气味。
2、更衣室和工作服消毒。
食用菌生产车间外面的微生物会随工人的工作服进入生产车间,严重时会大面积传播,污染食用菌生产环境。
不少食用菌生产企业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但紫外线的照射距离有限、消毒效果较差。
而使用奥克泰士进行清洗消毒,没有死角,可无缝清洗消毒工作服,是一种高效、简单的消毒清洗方法。
3、生产用水的杀菌消毒。
奥克泰士消毒剂中的超氧化物对水中的细菌、霉菌、病毒(包括芽孢)等微生物的杀灭率高、速度快,且可去除水中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质,又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奥克泰士作为新型纯生态消毒物品,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可显著提高生产用水的卫生质量,助力食用菌品质安全保障。
4、生产设备/工器具等消毒。
奥克泰士具有极强的广谱杀菌效果,可对食用菌生产车间的环境、管道、容器、设备表面、工器具、包装材料、操作台等进行杀菌消毒,提高这些物品的卫生质量,避免这些物品对食用菌产生二次污染。
5、车间建筑物消毒。
用奥克泰士消毒剂进行喷洒,可对食用菌生产车间内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等进行消毒,改善建筑物内部卫生条件。
总结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食用菌职业工作者,必须正确理解无菌操作,进行食用菌生产必须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掌握和运用消毒,灭菌技术,严防杂菌污染,保证菌种优良纯正,使食用菌顺利生长发育,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消毒灭菌是排除杂菌干扰,为食用菌创造洁净生长环境的重要保证,也是食用菌生产中的一项
基本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