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趋势
发展前景
发展前提
发展环境
20世纪初,在我国食用菌产业主要是农民家庭式的小生产,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利润少。农民种菇一般不 将用工计入成本,他们种菇所谓“赚钱”,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打工,收回自己应得的工钱而已。与荷兰、美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显然我国菇类生产的工业化水平、单位面积产量、商品质量及经济效益要低几倍。
谢谢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栽培出菇系统
欧洲和澳大利亚,机械化操作的床栽系统已代替了劳动密集型塑料袋栽和箱栽系统。如爱尔兰,10年前普遍 应用袋栽系统,现在大多已被采用机械化进料和覆土的床栽系统所代替。栽培菇房普遍采用电脑控制系统调控温 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等环境条件,能很好地控制蘑菇产量和质量。
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于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发展较为迅速。主要有瓶栽和袋栽两种工厂化生产模式, 机械化程度高的工厂化生产企业一般都采用瓶栽系统。瓶栽系统中,拌料、装瓶、搔菌和栽培结束后的挖瓶等均 采用机械化作业。已建立起从培养料配制、拌料、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搔菌、催蕾、抑制、生育、 采收到挖瓶一整套标准化生产工艺。袋栽系统不需要挖瓶机等,目前尚没有袋栽搔菌机,因此机械化程度没有瓶 栽系统高,投资较瓶栽系统低,但操作用工量较大,产品外观不如瓶栽结实整齐。
2.食用菌园艺技术的日益成熟。食用菌生产技术本身涉及许多农业科学领域的知识,如微生物学、遗传学、 生态学、栽培学、气象学等等。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此基础上还需具备制冷、机械、建筑、保温等工业技术。 随着对食用菌生理生化研究的深入,在生产中广泛采用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生化手段,不仅使产量提高了10%至 100%以上,还有效地提高了菇的内外品质。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1 了解菌种特性 ,选择 优质菌种
要获得理 想的产量 ,首先应 保 证 菌种 质量 和数
量 。投入生 产 之前 ,必 须 对该 菌 种 进 行 出菇 实 验 ,
了解 菌种生 长特性 。这是保证 工 厂化生 产 关键 控制 点 之一 。食 用 菌 菌 种 管 理 过 程 中若 不 及 时 进行 接 种 ,菌丝 活力就会减 弱 ,直接 影 响接 种后 的耗 料 速 度 ,且容 易染杂菌 。因此 ,计 划生 产食 用 菌前 应先
键 ,是保证 食用 菌工厂化 生产 的 重要措 施 。培养 料
的种类有 很多 ,目前可 用 的有稻 草秆 、甘 蔗渣 、玉 米芯 、棉籽壳 、木薯秆 、桑枝 等 等 ,可 以根 据 当地
的资源 选择 。但须注意 ,不论 哪 种材料 ,都 应该 选
取干燥 新 鲜 的 ,隔 年 材 料 的养 分 降 低 ,且 含有 霉
维普资讯
28 第 期 0 年 4 0
福 .l 琅I } t艘 j
2 5
食 用 菌 工 厂 化 生产 关 键 技 术
林 红 武
(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 区徐 碧街道农业服务 中心 3 50 ) 60 0
食用 菌工厂化生 产是指 在人 为控 制各 种 环境 因
菌 ,会 直接影 响食 用菌 的 产量 和质量 。此 外 ,如用
碎木屑作 木腐 菌培养料 ,则不 能选 择含 芳香 物质 的
树 种 ,如樟树 、桉树 、松树 等 ,否则 会 抑制 食用 菌 的生长 。选好 培养料后 ,最 重要 的是 进行 灭菌 。熟 料栽培 食用菌 的灭菌要 注意几 个 方 面 :①一 些 营养
素 的条件下进 行机械 化 、 自动化 的生产 。其 特点是
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

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也就是工厂化生产可以周年、规模化生产,产量高,质量好,效率高,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一、温度:为了满足食用菌在反季节种植对温度的需求,常投入大量的电费开支对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进行降温,所以种植环境的保温情况直接影响电费的开支多少。
有的投资商处于对前期投入资金的考虑采用的保温层的厚度和密度都达不到保温的要求,对建厂前期来说节约了开支,但无休止的制冷费却消耗了大量的资金。
二、湿度:工厂化种植都是利用制冷机降温,在降温的过程中也除掉了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出菇车间的空气湿度要远低于蘑菇生长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为了增湿只能多次大量上水使菇体的生长和质量都受到影响,本人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解决了空气湿度难以控制的弊端,能使出菇车间的空气湿度永远保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三、通风:通风也是影响温度的一个主要环节,车间温度的高低很大的程度就是受通风的影响,所以处理好通风和温度的关系非常重要。
大家都知道在外间温度低时进行通风可以减少对车间温度的影响,这是一种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是通风的时间受限制,尤其到7、8月份早晚温度相差不大采用这种方法意义就不大了。
采用热交换式通风设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车间的温度无论在什么时候通风都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而可以减少通风带来的温度骤变对菇体的影响。
四、光照:根据种植品种的不同车间采用何种光照方式至关重要,对于光线要求不严的品种采用日光灯照射合理调节光源的位置和光的亮度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光照强的品种必须采用多个光源,过多的光源给各种操作带来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所以对于光线要求较强的品种宜采用采光板进行采光,这样即解决了过多的灯给出菇车间的操作造成的不便也解决了灯光给出菇车间带来的热量问题,也很安全。
食用菌工厂化种植的优点食用菌栽培技术栽培原料主要为农业废弃物,产品收获后的培养基又可作为绿色有机肥还田,使农业废弃物实现循环利用,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概述食用菌是一种优质、营养丰富的食材,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增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工厂化生产可以有效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改善生产效益,满足市场需求。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原理。
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要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涉及多个关键要素,包括环境控制、培养基制备、菌种选择、质量监控等。
2.1 环境控制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工厂化生产中,需要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来创造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
常用的环境控制方法包括温度调节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和灯光调节系统。
2.2 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是食用菌生长的基础,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其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各有差异。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培养基主要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在工厂化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阶段,精确调配合适的培养基。
2.3 菌种选择菌种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核心。
优质的菌种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菌种选择主要考虑菌株的病虫害抗性、产品品质和适应性等因素。
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通过菌株选育和改良来获得更好的菌种。
2.4 质量监控工厂化生产中,质量监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于食用菌来说,质量监控主要包括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品质和菌体的安全性等方面。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流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通常包括菌种培养、菌种扩繁、培养基制备、菌袋灭菌、接菌培养、生产管理和质量监控等环节。
3.1 菌种培养菌种培养是工厂化生产的起始阶段。
通过选择优质的菌丝体作为菌种,采用无菌技术进行培养,保证菌种的纯度和活力。
3.2 菌种扩繁在菌种培养的基础上,进行菌种的大规模扩繁。
采用液体培养或固体培养的方法,将菌种培养到一定的数量,为后续的生产提供充足的菌种资源。
3.3 培养基制备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阶段,准备适宜的培养基。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环境可控的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流水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周年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
近些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十分迅速,除了发展较早的上海、北京、广东继续保持领先外,江苏、福建、山东及东北等地区也后来居上,成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基地。
目前我国工厂化生产主要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和蟹味菇、双孢蘑菇、白灵菇等。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配套的设备生产企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目前生产的设备包括全自动灭菌设备、整套生产流水线、液体菌种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加湿设备、净化设备和控制系统,为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国内食用菌生产设备整体上与日本、韩国还有差距,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1食用菌工厂化生产1.1工艺流程1.2操作要求1.2.1原料混合搅拌栽培主料有木屑、玉米芯、棉子壳、甘蔗渣,营养物质有米糠、麸皮、玉米粉和少量的石灰、石膏等。
在工厂化生产的配方中,营养物质所占比率比常规栽培的要高,一般要占总量30%~40%,以尽可能提高第一潮菇产量。
基本配方1:棉子壳30%,玉米芯36%,麸皮30%,玉米粉3%,碳酸钙1%,含水量64%~66%。
基本配方2:木屑33%,玉米芯30%,米糠22%,麸皮11%,玉米粉3%,碳酸钙1%,含水64%~66%。
通过搅拌使原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取大量的水分,提高培养料自身的蓄水能力,并使物料混合均匀。
同时快速完成装瓶和灭菌,避免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培养料发酵酸败,改变其理化性质,影响发菌速度和产品产量。
1.2.2装瓶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均匀地装入专用塑料瓶中,并完成打孔和压盖。
目前国内使用的栽培瓶有850mL和1100mL。
金针菇大多采用1100mL大口径塑料瓶,单瓶产量已达到300g以上;1100mL塑料瓶栽培杏鲍菇,产量130~150g;850mL1100mL塑料瓶栽培蟹味菇产量分别在160g和200g 左右。
关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污染菌的

关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污染菌的contents•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概述•污染菌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影响目录•污染菌的检测与识别技术•污染菌防控策略与措施•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指通过人工控制环境,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对食用菌进行高效、规模化、周年化的生产。
定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逐渐兴起,并成为食用菌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定义和发展优点高效生产:通过人工控制环境,实现食用菌的快速生长和高效产出。
品质可控:工业化生产方式可以确保食用菌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周年供应:不受季节限制,实现周年化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挑战技术要求高: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投资成本高:建设食用菌工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包括设备、基础设施等。
环保压力大:工业化生产方式可能产生废弃物和污染,需要加强环保措施。
01020304常见的食用菌品种及其生产流程常见品种金针菇、平菇、香菇、木耳等。
生产流程原料准备(如木屑、麦麸等)→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加工→包装→销售。
在生产流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以确保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污染菌,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污染菌是指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中,非目标菌种的其他微生物。
污染菌可能来源于原料、水源、空气、设备、人员等多个环节。
污染菌的定义和来源来源定义污染菌与目标菌种竞争营养物质和空间,导致食用菌生长受限。
生长抑制病态症状产量下降污染菌感染食用菌后,可能导致菌盖变色、变形、溃烂等病态症状。
受污染菌影响的食用菌,产量会明显降低,影响经济效益。
030201污染菌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营养价值降低:污染菌可能导致食用菌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含量减少。
安全隐患:污染菌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口感变差:受污染菌影响的食用菌,可能变得黏腻、异味,口感明显变差。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价值的食品,其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和培养基配方。
为了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已成为当前食用菌行业的主流趋势。
1. 原材料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适宜的基质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
常见的基质有玉米秸秆、稻草、木屑等。
这些基质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其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真菌。
2. 菌种接种
接下来,在消毒后的基质中接种适宜的菌种。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
因此,在接种之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培养条件。
3. 培养过程控制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温度通常在20℃-30℃之间,湿度要保持在70%-80%左右,氧气含量也要适当控制。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通风、消毒等操作,以保持培养环境的清洁和
卫生。
4. 收获和加工
当食用菌长到一定大小时,就可以进行收获了。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收
获时间不同,一般在菌盖完全展开之前进行。
收获后需要进行清洗、
去皮、切片等加工处理,以便于销售和食用。
总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严格控制培养环境条件和基质配方,以
确保菌体的生长和发育。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问题,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食
用菌生产。
食用菌工厂化菇房管理

食用菌工厂化菇房管理一、发菌管理1.控温发菌:库顶最高处温度低于22℃,让菌丝在适温环境下生长。
2.定时通风: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
3.及时消杀:要定期检查,及时处理污染和被害菌袋。
库内每周用敌敌畏、多菌灵喷雾消毒杀虫1次。
4.控湿避光:湿度控制在60%~65%,非操作管理时关闭光源。
二、出菇管理。
1.降温:将库内温度由菌丝生长期的20℃~22℃降到13℃~16℃,2~3天后菌袋冷透后转入下步管理。
2.杀虫:用80%敌敌畏乳油500~1000倍液自上而下空间喷雾,药量2~4毫升/立方米,再用浸透药液的布条悬挂在通风口、门口处,借以杀灭库内菇蝇、菇蚊、跳虫和螨类。
闷10小时后转入下步管理。
3.杀菌加湿:用克霉灵2000倍液自上而下喷雾,药量1次3~5小袋/100立方米,药液要打湿菌袋、架板,如发菌期间杂菌较多,初始的2~3天内,均用2000倍液克霉灵进行加湿,若湿度还不够,再用井水补喷,2~3天内使库内湿度稳定在85%即可开袋。
此阶段1天通风3~4次,使空气新鲜。
4.解绳撑袋:如库内湿度不够或近风口的地方,袋口可撑起一半,待湿度稳定后再全撑开。
解口后,若端面为绿霉污染须再绑住,让未污染的端面出菇。
若端面为粉红色面包霉污染,须扎紧两端袋口远弃,用克霉灵500倍液自上而下喷淋周围菌袋。
库温随即降至12℃~15℃,进入催蕾期。
5.催蕾期:恒湿(85%)和空气清新是诱导菇蕾形成的环境条件。
由于库结构和通风能力不同,短的1次通15分钟,长的须通30分钟,长时间的通风对湿度影响很大,在进风管道加雾化效果很好的水嘴,微电机带动与通风或制冷同步运行。
加湿降到地面的水当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最好能导出库。
此阶段湿度恒定就会更易形成菇蕾,过高的湿度会使端面菌丝旺长,过低的湿度会使端面板结菌丝结皮不出菇。
10~12天,培养料表面就会出现琥珀色的水珠,这是菇蕾出现的前兆,不久,米白色的原基就会整齐地出现在培养料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1.2.1l 采收包装 子实体生长至一t:/L分成熟时即ⅡJ采收,金 针菇采收后直接包装,分1509小包装和5 kg大包装,杏鲍菇 削根后一般采用2.5 kg的大包装,蟹味菇菇体脆嫩,去除培养 料后以150 g托盘包装为主。金针菇小包装和蟹味菇采用单 向透气膜,通过自动化机械包装,以延长保鲜时间。包装后入 2—4℃冷库。
2010(4)
噍同苗
淄‰ 争m 题k 综Ⅲ 述蛳 糖疆置
2.2.3 层流罩在接种机的上方安装层流罩,使接种局部区域 达到100级洁净度,保证接种Ⅸ域充分洁净,提高接种成品率。 2.2.4 自净器在冷却室和接种窒安装带高效过滤器的净化 设备。室内空气经白净器的高效过滤装置的连续循环,达到室 内的净化。 2.3制冷、加热不同食用菌品种有各自适宜的培养温度和 出菇温度,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就是创造一个最适宜的环境条 件,满足培养和出菇需要。制冷(加热)和通风设备是食用菌工 厂化生产中关键设备,投入大,对技术要求高。目前许多企业 开发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实时采集、监控培养和栽培期I-HJ参数 的变化,并及时预警,为食用菌创造优化的生长条件。 2.3.1制冷负荷设计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 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环境可控的设施条件下,组织 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流水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 集约化、标准化和周年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
近10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十分迅速,预计 到20IO年底生产企业将达400家,年产量超过100万t。除 了发展较早的上海、北京、广东继续保持领先外,江苏、福建、 山东及东北等地区也后来居上,成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主 要基地。目前我国工厂化生产主要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和蟹 味菇,双孢蘑菇、白灵菇也有部分企业采用工厂化生产,灰树 花已进入生产研发阶段,不久将有企业生产,产品投放市场。
负荷计算=泄漏热+瓶子发热+机械发热+照明发热+换气 负荷
泄漏热=墙面面积×内外温差×导热系数 瓶子发热=瓶子数量X每瓶发热量 机械发热=室内冷却器发热+加湿器水温差产生热量+换 气扇产生热量 照明发热=灯管数量X每台单位时间发热量×开启时间 换气负荷=室内容积X每小时换气次数×内外温差X热回 收率 同时考虑其他热损耗,制冷效率衰减等因数,在选用制冷 机时.制冷机负荷=计算负荷×1.2 在负荷计算中。瓶子发热和换气所产生的负荷最大;而选 择保温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减少导热系数和热回收装置的使 用可有效减少负荷.同时根据不同培养阶段呼吸作用的强弱, 以C0:浓度为指标,自动启动送排风装置。起到节能降耗的 目的。 2.3.2 电加热 在室内机的出风口安装电加热管,通过室内 机风机送到室内,起到加热作用。 2.3.3 蒸汽加热 适合北方寒冷地区使用,蒸汽直接通入栽 培室,起到加热和加湿作用。 2.4 通风换气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处于高密度、封闭环 境下的培养和出菇,在菌丝培养和子实体生长阶段产生大量 的CO:和其他代谢产物以及大量的热能,因此通风条件的优 劣直接影响到菌丝的营养积累和对杂菌的抵抗能力,最终影 响到产品的品质与产量。菌丝培养和出菇要有合理的放置密 度,既要充分利用空间,又要使所有的瓶处于良好的通风换气 环境中,菌丝与菇体呼吸产生的热量及CO:及时排出,保证 每瓶均能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常用的通风设备有换气扇、热交 换器和空调箱。 2.4.1 换气扇 根据房间的大小和放置瓶子的数量,选择合 适的换气扇型号和数量,保证有足够的风压和风量,快速地 送、排风,达到设定的C0:浓度。 2.4.2热交换器 新鲜空气和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后,通 过送风管送人栽培房间,起到减少空调负荷,节能的日的。 2.4.3空调箱 制冷(加热)和新风送入组合机组。新风通过 机组制冷或加热,再通过风管送入培养窄或栽培窀,进人的新 风温度和室内温度比较接近,避免室内或冷、或热。同时新风
2010(4)
龟橱萄
di l题e fung■
食用茵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
高君辉冯志勇 唐利华
(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试验室。 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
擅要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介 绍目前工厂化主栽品种金针菇、杏鲍菇和蟹味菇的工艺漉程和 操作要求,培养和出菇阶段的环境要求。以及保持最佳生长环’ 境的设施、设备要求。 关键词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环境控制 文章编号lOOO-8357(2010)04-o003-03
8一lO 2 55—60
1.2.6培 养接种后培养瓶放置在垫仓板上,移至清洁及
控温、控湿、控气的培养室中。培养室适宜的温度、湿度和C02
浓度(表2)。金针菇培养时间在25—30 d,蟹味菇菌丝发满后
3
器蠢懿 唧●一 专凇 题沁 综‰ 述哪
龟胡萄
2010(4)
图1操作工艺流程
需要后熟过程,黄色蟹味菇培养时间在80—90 d.白色蟹味菇 在90—100d,杏鲍菇的堵养时间在30—35 d。如果使用液体菌 种。培养时阗将缩短7~10d。
裹1 食用苗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及所需时问
原料混合搅拌 ^
装瓶 ^
灭菌
● 冷却
‘ 接种
^ 培养
‘ 搔菌
0 催蕾
‘ 抑制
^ 子实体生长
0 采收包装
全流程时间
l
l 25—30 d
1 7一lO 7-10 8_lO
2 55—60
llll源自80—l∞30—35l 7—10
l 6-10
lO-12 2 105一120
收稿日期:2010-03--02一稿;20LO-03—23修改稿。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0s) 第8-1号和(2005)第6-l。
万方数据
1.2.2装瓶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均匀地装入专用塑料瓶 中。并完成打孔和压盖。目前国内使用的栽培瓶有850mL和 l 100mL,金针菇大多采用I 100mL大口径塑料瓶。单瓶产 量已达到3009以上,l 100mL塑料瓶栽培杏鲍菇,产量130~ 1509,850mL和l 100mL塑料瓶栽培蟹味菇产量分别在1609 和2009左右。 1.2.3 灭 菌 一般采用全自动高压灭菌锅,提高灭菌效率 和灭菌效果。通过灭菌使培养料中的微生物(含孢子)全部被 杀死,使培养料处于无菌的状态,同时培养料经过高温高压 后,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进行部分降解,有 利于菌丝的分解与吸收。 1.2.4冷却采用较多的是二级冷却。灭菌结柬后,灭菌车 拉至冷却一(预冷室),通过净化至l万级的自然新风将菌瓶 温度降至50℃以下,冷却约2 h左右,起到节能的作用。然后 移至冷却二,通过冷风机强制制冷至20℃以下。 1.2.5接种大多数采用固体自动接种机,液体接种机也 在一些企业使用。接种室需保持充分洁净,l万级净化新风引 入接种室,并使室内形成正压,防止外界气流进入。在接种区域 通过层流罩净化处理,局部达到100级,保证接种的成品率。
表2 三个品种的菌丝培养参数
略低,杏鲍菇为了减少细菌感染,采用干、湿交替方法。金针菇 COz浓度最高町达到10 ooo mg/kg,促使菌柄拉长、抑制菇盖 生长,金针菇生长时不镉要特别光照,日常观察时开灯就能满 足需要,蟹味菇生长时要有较强的光照,促使菇盖E的花纹正 常形成并抑制菌柄徒长。
表4三个品种子实体生长参数
2环境控制技术
2.1 厂房要求食用黹工厂化生产采用封闭式厂房.目前使 用最多的是带保温的彩钢板厂房。厂房周围要求无_T业三废、 畜禽养殖场、垃圾堆置场及其他污染源,生产水源最好使用管 网自来水。根据生产布局一般分为五个区域,I区为尤菌区, 包括冷却室和接种室,是厂区洁净度最高的区域;11区为培养 区.对洁净度有着严格的要求;nl区为搔菌、栽培、包装区。对 环境的整体要求较高;IV区为操作区.包括装瓶和灭菌区域, 对环境尤特殊要求;V区为挖瓶区和原料堆场.是灰尘和杂菌 较多的区域。根据H生产量和不同品种,合理布局各区域面 积,对各个区域制订不同管理要求和人员流动要求。 2.2净化 2.2.1 空气净化新风由高压离心风机送入,经过初、中效过 滤后.再由冷却室和接种室的高效过滤风口送人,连续循环, 达到室内净化.冷却室和接种室要求达到J万级洁净度。并形 成正压,防止外气倒流。 2.2.2风淋对进人冷却和接种区域的人员达到洁净要 求,减少外面厌尘和杂菌随着人员进入而带入。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配套的设备生产企业发展也十分迅 速,目前生产的设备包括全自动灭菌设备、整套生产流水线、 液体菌种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加湿设备、净化设备和控制系 统,为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国内食用菌生产设 备整体上与日本、韩国还有差距,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1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1.1工艺流程见表l。 1.2操作要求操作流程见图l。 1.2.1 原料混合搅拌栽培主料有木屑、玉米芯、棉子壳、甘 蔗渣,营养物质有米糠、麸皮、玉米粉和少量的石灰、石膏等。 在工厂化生产的配方中营养物质所占比率比常规栽培的要 高,一般要占总量30%-40%,以尽可能提高第一潮菇产量。
表2三个品种催营参数
1.2.9抑制在现有的栽培品种中,只有金针菇采用抑制 程序。通过抑制达到菇体整齐均一、菇体健壮的目的,根据试 验,经过4℃l周抑制处理,健壮菇的比率达到95%,而不经 过抑制,健壮菇的比率为88%。抑制分为风抑制和光抑制,或 者两者同时使用。风抑制的作用是通过微风吹拂,吹散瓶口表 面聚集的CO:,使~些弱小的菇蕾吸收到足够的氧气,促进其 正常生长;光抑制的作用是通过光照使得生长较快的菇体生 长受到抑制.使得大、小菇蕾M步生长。 1.2.10子实体生长子实体生长环境要求同催蕾工艺(表4)。 金针菇属低温品种,出菇温度控制在5—7。C,蟹味菇和杏鲍菇 属中温品种.温度控制在14—16。C,此时相对湿度比催蕾时要
基本配方①:棉子壳30%,玉米芯36%,麸皮30%,玉米
粉3%,碳酸钙l%,含水量64%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