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对口腔溃疡愈合的促进作用及机理探讨

表皮生长因子对口腔溃疡愈合的促进作用及机理探讨
表皮生长因子对口腔溃疡愈合的促进作用及机理探讨

表皮生长因子对口腔溃疡愈合的促进作用及机理探讨*

杨海玲 孙 正 刘晓勇 王凤光 汪育苗

摘 要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对口腔溃疡的促愈合作用及其受体在溃疡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金黄地鼠125只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采用EGF,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局部喷涂,以正常动物组作为基线对照。观察溃疡愈合天数、溃疡面积变化及局部组织EGFR 的表达改变。结果:实验组EGF 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局部新生组织EG FR 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至溃疡愈合时恢复至正常动物水平 结论:EGF 可通过刺激局部组织EGFR 的表达从而促进口腔溃疡愈合。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口腔溃疡; 药物治疗

中图号 R78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673X(2004)02 0070 03

THE MECHANISM OF ORAL ULC ER HEALING AC CELERATION BY EPIDERMAL GROWTH FAC TOR YA NG Hai ling et al.Faculty o f Stomatology ,Capital U niversity of M 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50

ABSTRAC T Objective:T he purpose o f t he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GF for treatment of or al ulcer and the expression of EGFR in the duration of ulcer healing.Methods:One hundred and twenty seven golden hamster w er e div ided into three groups:EGF group (EGF applied for local treatment);N S group (N S applied);control group (animals without treatment).T he ulcer heal ing time,chang es of ulcer area and the ex pression o f EGFR in healing tissues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EGF tr eatment effectively ac celer ated the oral ulcer healing time.T he healing rate o f the EGF g roup w as hig her than that of N S g roup.T he expression of EGFR in ulcer tissue of EGF group show ed significantly more intense than in N S group dur ing t he healing process and returned to t he lev el of normal animals in t he end of healing.Conclusion:EGF can accelerate oral ulcer healing by stimulating EGF R ex pr ession.

KEY WORDS Epidermal grow th factor (EGF); Or al ulcer ; T reatment

*北京市中医局资助项目

作者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牙周黏膜科 病理科

联系作者:孙 正,T el:(010)67012781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 th Factor,EGF)是最早报道的一类多肽生长因子,对多种细胞都具有促增殖作用。目前,EGF 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创伤的治疗以促进创面愈合。EGF 喷雾剂也已应用于口腔粘膜糜烂病损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EGF 在促进口腔粘膜愈合方面的机制却未见报道。特别是口腔粘膜有其自身生理特点,了解口腔粘膜在应用EGF 时局部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 mal Grow 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变化规律,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材 料 与 方 法

1 实验动物:叙利亚金黄地鼠(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125只,6~8周龄,雌雄各半,体重80

~100g 。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6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60只,健康对照组5只。

2 材料:EGF(河北华大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号990420);S P 超敏试剂盒(华生原试剂公司)。

3 实验方法

3 1 溃疡模型制造:在各组金黄地鼠的舌背部剪去直径约6mm 的上皮组织,造成创伤性溃疡,深约1mm 。第2天创面有黄白色伪膜覆盖,形成溃疡面,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正常动物不予处理。3 2 药物治疗:实验组应用1 g/ml EGF 生理盐水治疗,140 l/喷,每天3次;对照组给与生理盐水;正常动物组不予药物处理。

3 3 临床观察:致创次日起,每日观察地鼠舌背创面愈合情况;捏住地鼠颈部使其舌体自然前伸,用透明玻璃纸轻压溃疡表面,描记溃疡面积;记录溃疡深度、水肿、充血、伪膜等情况。

3 4 组织学检查:治疗开始后第1、3、5、7、10、14天随机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第1天处死对照组5只,切取标本,4%多聚甲醛固定72h,常规切片、H E 染色,EGFR 免疫组化染色:微波修复抗

原92 ,10min,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按S P超敏试剂使用说明进行染色。

3 5 EGFR阳性细胞评价标准: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动物的创缘上皮和溃疡底部各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 400),在正常动物的上皮层和结缔组织层也各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 400),均以胞膜和胞浆呈棕黄色者为阳性细胞,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计数阳性细胞百分率。

3 6 结果计算

3 6 1 临床观察结果: 以肉眼观察上皮完全覆盖创面为愈合标准,计算两组愈合时间进行t检验。 对两组在第1、3、5、7、10、14天创面愈合率统计分析。创面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

3 6 2 对正常组、对照组与实验组第1、3、5、7、10、14天溃疡组织上皮层、结蒂组织层的EGFR 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作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 果

1 实验组平均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8 67 9 38,P<0 05),并且创面愈合率在第5天即达到55%,至第7天愈合面积达87%,而对照组在第5天时创面愈合率仅有38%,说明EGF可促进创伤性溃疡早期愈合(见表1)。

2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创伤早期实验组邻近创面的上皮细胞内可见EGFR强染棕黄色颗粒;对照组创面上皮细胞内仅有弱阳性或少量阳性颗粒,两组的溃疡底部和周缘的结缔组织内的成纤维细胞EGFR开始表达阳性。至愈合中期可见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胞浆、胞膜EGFR强阳性表达,肉芽组织形成。至后期时,上皮全层细胞EGFR强阳性表达,创面再上皮化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组织重塑阶段,仅有部分基底细胞呈局灶性表达EGFR。

3 表2可见,首先两组动物在创面局部的EGFR表达规律基本相似,均在创伤早期低于正常健康动物,随后EGFR表达逐渐增强,至第10天达峰值,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实验组上皮层在第5天时即高于对照组并持续至第10天(P<0 05);但结缔组织层两组EGFR表达无差异。

讨 论

众所周知,口腔粘膜软组织较皮肤组织更新代谢速率快,这与唾液中含有大量的EGF有重要关系。对口腔上皮细胞培养发现,生理浓度的EGF(1 10ng/ml)不仅可促进细胞DNA合成还可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促进细胞趋化迁移[1],Greory等[2]

表1 治疗前后溃疡愈合率变化( x s)

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

动物数(只)6050403020

实验组-0 10 0 230 21 0 180 55 0 130 87 0 101 00 0 01对照组-0 25 0 88-0 05 0 640 38 0 490 79 0 210 99 0 04 t值1 212 74*2 16*2 16*1 45

*P<0 05

表2 EGFR在创伤性溃疡上皮层与结缔组织层表达比较( x s)

D1D3D5D7D10D14 EP CT EP CT EP CT EP CT EP CT EP CT

实验组0 24

0 02

0 22

0 13

0 32

0 10

0 16

0 08

0 44

0 05*

0 24

0 09

0 51

0 09*#

0 38

0 16*

0 69

0 09*#

0 36

0 14*

0 36

0 08

0 17

0 07

对照组0 33

0 10

0 09

0 04

0 32

0 08

0 24

0 11

0 35

0 09

0 23

0 10

0 42

0 08

0 29

0 13

0 54

0 17#

0 29

0 08#

0 35

0 15

0 15

0 10

正常组0 34

0 09

0 14

0 08

F值1 8751 9940 8692 2253 5481 8374 5674 8349 4415 9500 1170 131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比较,*示与N S组相比P<0 05;#示与正常动物相比P<0 05

报道当拔除阻生齿及口腔或口周术后,唾液中可有EGF的爆发性释放,这可能是口内及口周外伤后促进创伤愈合的一种自然反应。并且唾液中的EGF 还可调控口腔创伤愈合过程中其他生长因子如T GF 的释放[3],提示EGF在促进口腔上皮愈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都发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在溃疡发作期唾液中EGF浓度低于正常水平[4]。在放疗患者口腔中溃疡数目也随EGF降低而增加,且影响溃疡愈合[5]。鉴于EGF的上述生理作用以及RAU 患者口腔唾液EGF浓度的改变,人们开始应用EGF治疗RAU、疱疹性口炎、创伤性溃疡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6]。有人使用硫酸铝混悬液作为漱口液治疗Behcet s患者的口腔和生殖器溃疡也取得了显著疗效,推测与其促进EGFR的表达和EGF与受体的结合有关[7]。并且,与其他生长因子相比,EGF在促进创面在上皮化方面具有优势[8]。

对人烧伤自然愈合过程中EGFR表达的研究显示EGFR呈规律性表达[9],据此提示:如果外源性给与EGF促进局部细胞EGFR的表达,启动EGF EGFR信号通路,就可满足细胞增殖和肉芽组织发育的最大需要,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在本试验中,实验组平均愈合天数低于对照组,显示了EGF 的促愈作用。同时在伤后早期在实验组创缘上皮内及成纤维细胞即可见强阳性颗粒,反映了EGF对EGFR的诱导合成作用,以后表达逐渐增强至第10天时达到高峰,至14天时恢复至正常动物基线水平。通过对两组动物在溃疡愈合过程中EGFR表达的比较可知,实验组由于诱导EGFR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创面愈合。

在本研究中发现实验组创面局部EGFR表达规律与对照组相似,既在创伤中期达到最大值,以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口腔粘膜是癌前病变的好发部位,文献报道口腔癌的发生与EGFR表达升高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外源性应用EGF虽然可以通过促进创面局部EGFR的早期表达来促进组织愈合,但EGFR的表达仍然是处于机体自身调控机制下,未发现过度表达引起组织异常增生。说明组织修复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物过程,每一个修复阶段都受到机体精细的调节,生长因子由于受到剂量以及应用时间的限制,在其中仅起一个 促进 作用,并不能决定组织修复的最后方向。因此,使用本研究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口腔粘膜溃疡病损是安全的。

本研究有效地证明了EGF可通过诱导局部组织表达其受体从而促进口腔粘膜溃疡愈合,为临床应用EGF提供了理论依据。虽然EGF可以促进组织愈合,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EGF是万能的,在临床应用中仍需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特别是对于某些增殖活跃的口腔粘膜病变应谨慎。总之,EGF在口腔粘膜病变中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O shima M,Sato M,Ishikawa M et al.Physiologic levels of

epidermal gr owth factor in saliva stimulate cell mig rat e of an or al epithelial cell line,H0 1 N 1.Eur J Oral Sci.2002;110

(2):130

2 G reory E,Jonsso n R,Olofsson J et al.Elevated lev els of hu

man salivary epidermal grow th factor after oral and jux taor al surg er y.J Oral M axillofac Surg.1999;57(2):154

3 Y ang J,T yler L W,Donoff RB et al.Salivary EGF regulates

eosinophil derived T GF alpha ex pression in hamster or al w ound.A m J Physiol.1996;270(1ptl):G191

4 王海宁,马迎春.唾液表皮生长因子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

探讨.中原医刊.1999;26(7):1

5 Herman BD,Pamela LS,Kim Ha T N et al.Salivary epider

mal gro wth factor levels decrease in patients receiving radia tion ther apy to the head and neck.Oral Surg Or all Med Or al Pathol O ral Radiol Endod.2000;89(6):710

6 李秉琪,周红梅,胡 涛等.依济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和糜烂型扁平苔藓的临床观察.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1;17(2):130

7 A lpsoy E,Er H,Durusoy C et al.T he use of sucralfate sus

pen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and genital ulceration of Be hcet disease.Arch Dermatol.1999;135(5):529

8 付小兵,孙同柱.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

长因子促进创面修复效应的比较性研究.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9;13(5):278

9 付小兵,王亚平,常国友等.创面肉芽组织中内源性表皮

生长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组织修复的关系.解放军医学情报.1995;9(2):81

(2003年12月12日收稿)

几种口腔溃疡治疗方式临床疗效对比

几种口腔溃疡治疗方式临床疗效对比 发表时间:2014-04-03T13:45:37.4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杨蕾 [导读] 口腔溃疡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口腔黏膜表皮细胞破坏,发生坏死脱落的现象[1]。 杨蕾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 200127) 【摘要】目的:探讨云南白药、甲氰咪呱以及泛酸和B族维生素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口腔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四个治疗组,分别采用三个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和一个对照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对于口腔溃疡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甲组和丙组有效率均为100%,乙组有效率为96.7%。结论:三种治疗方法均可用于临床上口腔溃疡的治疗。【关键词】口腔溃疡治疗方式临床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206-02 口腔溃疡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口腔黏膜表皮细胞破坏,发生坏死脱落的现象[1]。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病因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生率仅低于龋齿和牙周疾病,属于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溃疡后出现疼痛,饮食不畅,严重者会有破溃处出血。口腔溃疡因诱发因素多,发病机制复杂,难于鉴别诊断,导致无 较确切的治疗方法[2]。本文将对治疗口腔溃疡的主要三种方法做相关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科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之间治疗的口腔溃疡的患者120例,其中,男72例,女有48例,年龄在13岁-中61岁不等,平均年龄38.5岁,病程2天至三周不等,平均溃疡直径4.3mm。将所有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组30例。其中甲组采用云南白药治疗;乙组采用甲氰咪呱治疗;丙组采用泛酸联合B族维生素联合治疗;丁组作为对照组,排除患者其他重症口腔疾病,四组患者从年龄、性别方面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甲组:云南白药粉末,首先用清洗患者口腔,可采用淡盐水漱口,然后将药沫用无菌棉签均匀涂抹于溃疡面上,每日三次,尽量延长药粉保留在创面上的时间,最好每次都持续30min以上。 乙组: 甲氰咪呱,先将甲氰咪呱研磨成粉末状,用法同甲组,每日2 次,注意用药后10min不要饮水,以保留药物。丙组:泛酸联合B族维生素治疗,泛酸:泛酸的用量须根据患者年龄调整,年龄越小,用量须逐渐减低。B族维生素液体口服,可增进吸收,每日3次。 丁组:使用复合维生素口服,每日三次,每次3mg,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随访一年,调查总结复发情况。若患者一年甚至一年以上为复发则为显效;若患者在用药后4天内溃疡愈合,复发次数明显减少则为有效;治疗无效是指经治疗后一周溃疡无明显改善倾向,溃疡处仍有充血、疼痛。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探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乙、丙、丁四组治疗1周后的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甲 30 20(66.7) 10(33.3) 0(0) 100* 乙 30 15(50.0) 14(46.7) 1(3.3) 96.7* 丙 30 11(36.7) 19(63.3) 0(0) 100* 丁 30 13(43.3) 11 (36.7) 6(20.0) 80.0 注:*为与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云南白药具有活血止血,滋养粘膜和抗炎的作用,含多种活性成分和抗炎因子,作为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效果良好[3]。将药物粉末涂抹于溃疡部位不仅可以缓解破溃口疼痛,改善微循环,还有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 甲氰咪呱可选择性拮抗分布于口腔和淋巴细胞表面的H2受体,调节组胺的免疫抑制作用,促进机体免疫。溃疡多与多种维生素的缺乏有关,尤其是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与泛酸联合可以很好的抗口腔溃疡与口角炎[4-5]。但应注意病因的诊断,对于非B族维生素缺乏和重度口腔溃疡的患者不能给予此方法治疗。 本次研究表明,甲乙丙组的治疗效果均较好,治疗后随访的统计结果也说明,复发率大大降低。综上所述,采用云南白药、甲氰咪呱、泛酸联合B族维生素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均有效,安全可靠,临床实验证明效果显著,且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志诚,刘彦杰,焦丽,等?复方性口腔溃疡治疗[J]临床医学,2009.5: 25. [2] 周振邦?三种口腔溃疡治疗方式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2010,4(14):46-47. [3] 张玉华?口腔溃疡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下)(10):1240-1241. [4] 张碧芳?稀盐酸治疗口腔溃疡疗效观察[J],中同校医,2003,17(1):61。 [5] 袁梅寿.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 2011.17(17) :157-158

2014年护理资格知识:药物产生副作用的剂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药物产生副作用的剂量是 ( E ) A.中毒量 B.L D50 C.无效剂量 D.极量 E.治疗量 2.不需要采取去枕仰卧位的病人是: ( A ) A.胸膜炎病人 B.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 C.昏迷病人 D.行椎管内麻醉术后病人 3.浅麻醉下气管插管常见的并发症不包括 ( B ) A.心动迂缓 B.血压下降 C.心动过速 D.血压升高 E.呛咳 4.慢性肾衰病人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限制含钾饮食摄入: ( A ) A.血钾升高 B.血钾正常 C.使用排钾利尿剂时 D.尿量增加(>1000ml/d) 5.给婴幼儿用热水袋保暖时,水温应不超过 ( C ) A.70℃ B.60℃ C.50℃ D.40℃ E.30℃ 6.尿液中17-羟类固醇含量增高,提示患者有 ( A ) A.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B.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C.肾上腺髓质功能亢进 D.肾上腺髓质功能低下 E.腺垂体分泌功能低下 7.老年性白内障最佳手术期为: ( C ) A.初发期 B.膨胀期 C.成熟期 D.过熟期 8.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区别是 ( C ) A.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B.紫癜呈对称分布 C.血小板正常

D.下肢皮肤有紫癜 E.有过敏史 9.下列哪项因素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 C ) A.膳食中植酸 B.膳食中未吸收的脂肪酸 C.肠腔pH值降低 D.肠腔pH值升高 10.下列对血量的错误描述是: ( D ) A.成人每公斤体重大约有70ml的血液 B.血量包括循环血量和贮存血量 C.安静时绝大部分血液在心血管中流动 D.与贮存血量相比循环血量的红细胞比容较高 11.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 ( D ) A.情绪低落、自责自罪、自制力的改变 B.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缺乏 C.情绪低落、乐趣丧失、自制力的改变 D.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 12.确诊淋巴瘤的最主要依据是: ( B ) A.脾肿大 B.淋巴结活检 C.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D.贫血、出血、发热 13.细菌耐药最常见的机制是 ( A ) A.产生抗生素灭活酶 B.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C.细菌改变代谢途径 D.细菌细胞膜渗透性改变,使抗菌药物不易进入细菌细胞E.细菌细胞将抗菌药物排除细菌 14.骨盆骨折最常见并发症 ( A ) A.尿道损伤 B.膀胱破裂 C.血管损伤 D.直肠损伤 E.脾脏破裂 15.对行扁桃体切除术的病人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 B ) A.局麻术后即可进食 B.局麻术后4小时进食冷流质 C.全麻术后4小时进食冷流质 D.局麻术后4小时进食半流质 16.根据内镜发展历史,胶囊式内镜属于: ( C ) A.第二代内镜 B.第三代内镜 C.第四代内镜 D.第五代内镜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压疮临床疗效观察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压疮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50例和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50例,观察组在初步清创基础上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湿敷,再予以敷料包扎;对照组采用5%呋喃西林或1%碘伏纱块湿敷后方纱敷料包扎,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明显缩短压疮创面愈合时间;不同时间创面平均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创面湿敷治疗,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且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压疮;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of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in the 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essure ulc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5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dressing therapy)50 cases,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preliminary debridement with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shi fu,again be dressing

口腔溃疡病理

口腔溃疡,民间一般称之为“口腔上火”或“口疮”,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伤,可自愈,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粘膜多见,发生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中央凹陷,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溃疡局部灼痛明显,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口腔溃疡又称为复发性阿弗他性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复发性口疮(recurrent ahthae)或canker sores。 目前,口腔溃疡的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口腔溃疡的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口腔溃疡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由于病因不明,口腔溃疡的诊断完全是基于病史及临床表现,缺少可作为确诊依据的实验室指标。口腔溃疡预示着机体可能有潜在系统性疾病,如胃肠、血液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但临床上大部分患者身体健康,无系统性疾病。我国已有专家研发出治疗口腔溃疡的特效疗法“中医清疡祛毒疗法”,使得中医在治疗口腔溃疡领域占有一席之位。被誉为当代中国对世界医学的突出贡献。 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首先与免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有的患者表现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也就是由于各种因素,使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反映,而引起组织的破坏而发病。其次是与遗传有关系,在临床中,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我们常常看到,父母一方或多方若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那么,他们的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病。另外,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作,常常还与一些疾病或症状有关,比如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或迁延性肝炎,结肠炎等,另外贫血,偏食,消化不良,腹泻,发热,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月经周期的改变等等。随着一种或多种因素的活跃、交替、重叠就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乱,也就造成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频繁发作。另外还跟自身精神情趣有关,特别是阴虚体质者成为该症状的专利。 病因 虽然至今仍不能完全明确口腔溃疡的确切病因,但专家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遗传和环境可能是口腔溃疡发病的“三联因素”,即遗传背景与适当的环境因素(包括精神神经体质、心理行为状态、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等)可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出现口腔溃疡特征性病损。也有人提出“二联因素”论,即外源性因素(病毒和细菌)和内源性诱导因素(激素的变化、精神心理因素、营养缺乏、系统性疾病及免疫功能紊乱)相互作用而致病。 大多数医生认为,口腔溃疡与以下因素有关: 1、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 患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口腔溃疡,主要是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致病。口腔溃疡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等有关。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溃疡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溃疡。 2、内分泌变化 有些女性患者往往在月经期发生,可能与体内雌激素量下降有关。有些女性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就会出现口腔溃疡,用药治疗只能暂时缓解,下月行经时依然如故地出现,疼痛难忍,与此同时,还常伴有口干、心烦、易怒和大便干结等令人烦恼的症状。临床研究发现,月经期出现口腔溃疡主要是由于体内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孕酮等)的水平降低所致。 3、精神因素 有的患者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发病,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4、遗传因素 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80—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患病。 5、其他因素 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病毒可能是口腔溃疡的始动因子,但目前尚未在患者血清中查出相关抗体,亦未见从口腔溃疡病损组织中分离出病毒的报道。细菌对口腔溃疡的作用已提出了多年,与口腔溃疡关系密切的细菌有血链球菌及幽门螺杆菌[14]。体内超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率不平衡、血栓素B2 和6酮前列腺素比例失调及总体水平下降可引发口腔溃疡。微循环障碍致血流速度慢,血液流量低,毛细血管静脉端管径扩张,造成局部缺血、缺氧从而引起黏膜膜损伤,溃疡形成。血清中缺锌、缺铁、高铜等与RAU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有报道称戒烟亦可诱发口腔溃疡。牙膏中的成分12-烷硫酸钠(SLS)可能刺激黏膜,诱发口腔溃疡。 6.中医病因机制

表皮生长因子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在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当中,表皮生长因子和受体通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般来讲,在皮肤科临床应用当中,将表皮生长因子当做外用制剂,红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而且均能耐受。本文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表皮生长因子;皮肤科;安全性 在很早的时期,相关专家在进行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过程中,在某些小动物的身上找到了表皮生长因子,通过实践发现,在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等方面表皮生长因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现代医学临床当中,表皮生长因子被广泛的运用到其中,尤其是糖尿病足溃疡、烧伤等疾病当中,表皮生长因子可以让创面达到愈合的目的,并且使得瘢痕组织形成进一步的降低。 美国FDA曾经表示,某医药公司研究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名称为促糖尿病溃疡愈合凝胶药Regranex,这种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造成致癌风险的发生。Regranex当中包含某种物质,如,贝卡普勒明,这种成分是血小板生长因子亚型,在治疗创面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此次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了保险计划数据库中的成人糖尿病。结果显示,患者癌症死亡率有所上升。所以,表皮生长因子在创伤愈合临床应用当中被人们所质疑。但是,肿瘤和慢性创伤之间人们认为存在相应的关联性,如,溃疡。溃疡被定义为是一种皮肤恶性病变,属于慢性伤口或者是陈旧性瘢痕,对于其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关专家通过研究得出,肿瘤微环境存在慢性创伤的特性,创伤愈合时,Hedgehog、Notch等发挥效应的通路,对于肿瘤干细胞而言,促进其的进一步生长,另外,炎症反应过程中不同的炎症因子也能够很大程度的促进肿瘤干细胞的生长。所以,此次研究中,主要对表皮生长因子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1 EGF及EGFR表达水平和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可能机制 在很早的时期,专家们对表皮生长因子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该方面能够诱导肿瘤进一步的生长,然而,该提出的内容在临床上不具有意义,这是由于人体内因为多方面的内源性机制,可以对正常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从而使得非程序的有丝分裂情况不会出现。但是,EGF及EGFR和肿瘤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1-2]。 其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我们也可以将其叫做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过对其进行配体,或者让其能够突变磷酸化,从而使其处于激活状态下,然后通过各种下游信号通路,将其进行核内传递,在上皮细胞增值等方面,表皮生长因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肿瘤来讲,预后不良的信号有EGFR过度表达,或者是过度活化,对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相关专家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很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当中,EGFR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肺癌等。可以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在我国现代肿瘤医学临床治疗运用方面逐渐的成熟。

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1.肾上腺素 作用与用途:直接兴奋α、?受体,使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及心肺复苏等。 不良反应: 1、有头痛、烦躁、失眠、面色苍白、无力、血压升高、震颤等。 2、大剂量可致腹痛、心律失常。 注意事项: 1、高血压、糖尿病、甲亢、洋地黄中毒、心源性哮喘、青光眼患者忌用; 2、应用本药时应密切注意血压、心率变化,多次应用时还须测血 糖变化。 3、不与碱性药物配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时应更换注射部位以 免组织坏死,注射时注意血压和脉博变化,以免血压骤升和动 过速。 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 作用与用途:主要激动α受体、对?受体激动作用很弱,且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使全身小动脉与小静脉都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 不良反应: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尿少、尿闭,急性肾功能衰竭,头痛、高血压、反射性心动过缓。 注意事项:1.高血压、动脉硬化、无尿病人禁用 2.注射时选用直、大、弹性好的静脉,加强观察,如出现皮肤苍白和 疼痛,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以酚妥拉明5-10㎎加0.9%NS溶液 作局部浸润注射,不可热敷。 3.注射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随时测量血压,调整给药速度,使血压保 证在正常范围内。 4.本品遇光逐渐变色,宜避光保存。 5.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磺胺嘧啶配伍注射。 6.抢救时避免长时间使用,以免毛细血管灌注不良导致不可逆死亡3.异丙肾上腺素 作用与用途:?受体激动剂。作用?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加快心率、加速传导,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松弛支气管、肠道平滑肌。冠脉也不 同程度舒张,血管总外周阻力降低,促进糖原和脂肪组织耗氧量。不良反应:头痛、心悸、头晕、恶心、胸痛、气短 注意事项:1.心绞痛、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禁用。 2.密切观察心电图,脉搏、血压的变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整浓度和 剂量。 3.心率>110次/分,心电图异常或病人有胸痛时,立即停药报告医 生 4.教会病人使用气雾剂,使用后唾液及痰液可成粉红色,用后漱口, 以免刺激口腔 5.连续使用可产生耐受性,应告知病人不可滥用,应限制吸入次数和 吸入量

化疗病人 口腔溃疡 饮食

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怎么办? 口腔粘膜细胞生长速度较快,与肿瘤细胞相似,因此,化疗药物能直接对口腔粘膜上皮产生损伤,抑制粘膜上皮的生长。同时化疗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易导致口腔粘膜炎症。病人可表现为口腔粘膜充血。水肿、溃疡,进食及吞咽困难等症状。 引起口腔粘膜炎的主要药物有甲氨蝶呤、阿糖胞苷、鬼臼噻吩甙及安乐霉素等。对口腔粘膜炎症应以预防为主。在整个化疗过程中应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要漱口,不要佩戴假牙,多饮水,应进食高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对口腔粘膜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过热及辣、酸性食物等,避免食用易损伤口腔粘膜的食物如鱼、虾等。 每日3次用庆大霉素漱口液(庆大霉素24万单位加500毫升生理盐水)或复方硼砂溶液(朵贝漱口液)漱口。如果已发生口腔溃疡,应每隔1~2小时用洗必泰、庆大霉素漱口液或复方硼砂溶液(朵贝漱口液)漱口,并用中药西瓜霜或锡类散轻轻涂抹在溃疡处。 如果口腔溃疡较严重,疼痛较剧烈时,可予以2%丁卡因溶液局部涂抹止痛。因白血病病人机体抵抗力低下,极易在口腔溃疡基础上合并霉菌感染,表现为粘膜表面有散在的白色凝乳状小点,这时可予2%~4%碳酸氢钠含漱剂(小苏打水)与过氧化氢含漱剂(双氧水)交替漱口,制霉茵素片50万单位含服,每日三次,局部可用1%甲紫(龙胆紫)外涂。 若病情发展至严重感染,病人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则需尽早地在粘膜炎症处作涂片,并取口腔、咽部及血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确定是何种病原菌的感染,然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尽早应用敏感抗生素以控制病情。 对病人,有如下建议: 1)在开始化学治疗之前,先到牙科医师那检查牙齿,例如清理牙齿并且处理口腔内的问题,包括至牙、脓包、牙龈疾病或者是没有装好假牙等。 2)每餐饭后,用软毛牙刷轻刷牙,如果您的牙龈太敏感了,可选用非刺激性的或者是含苏打成分的牙膏较合适,或者是只用湿棉花擦拭即可。 3)避免使用一般含有较多盐分或酒精成分的市售漱口水,以免刺激性太强,造成口腔溃疡的疼痛。如果您的口腔里出现溃疡,请教医师是否可给您一些药膏涂抹在溃疡处,以减轻疼痛感。

表皮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对动物胃肠道发育影响 的研究进展 摘要:1962年,Cohen等首次发现了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或其它动物体内的由53个氨基酸组成小分子多肽。EGF通过与细胞膜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结合,共同调控细胞分化、分裂和增殖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关键词:EGF;EGFR;胃肠道 1 EGF的发现 1962年,美国纳什维尔市范德比特大学医学院Steanley-Cohen等首次在小鼠颌下腺中发现了一种小分子蛋白,将其注入新生鼠,可使之眼脸早开、牙齿早萌、体重减轻和毛发生长延迟,将其加入培养液中培养表皮细胞时,发现其可直接促进表皮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因此将其命名为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 [1]。1975年Gregor从人尿中提取出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由于其可抑制胃酸分泌,又称抑胃素[2]。迄今为止,发现了许多与EGF同源的蛋白,包括EGF家族成员与EGF结构相似的蛋白,后者能结合EGF受体、表现出相似的生物学功能。EGF 家族包括TGF-α、HB-EGF(heparin-binding EGF-like growth factor)、AR(amphiregulin)、NRG(neuroregulin)、EPR(epiregulin)、HRG(heregulin)、BTC(Betacellulin)。现在还发现,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存在着类似EGF的结构域,即大小在50个氨基酸残基左右,内部具有完全保守的3对二硫键[3]。这类分子从低等动物到哺乳动物均有发现。凝血系统中的凝血因子Ⅵ、Ⅸ、Ⅹ和ⅩⅡ中都含有3个典型的类EGF结构域[4,5]。 2 EGF的化学结构及分布 人EGF是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内含有3对二硫键,定位于4号染色体长臂。EGF 序列位于前体蛋白肽链的C末端附近,分子量为6045Da,等电点PI4.6,具有热稳定性。EGF 含159个碱基对和6个半胱酸残基,从而在6~20、14~3l和33~42之间分别形成三个环,这些环状结构使EGF对蛋白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活性中心位于48~53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研究表明,该二硫键对EGF生物活性的发挥起重要作用[6]。

十八种抢救药品剂量及作用副作用

抢救药品剂量及作用副作用 一、可拉明(尼可刹米):0.375g/支呼吸中枢兴奋药 作用:选择性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用于中枢性呼吸及循环衰竭。 副作用:大剂量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出汗、呕吐、震颤、惊厥等。 二、洛贝林:3mg/1ml/支呼吸中枢兴奋药 作用:兴奋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用于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引起的窒息。 副作用:大剂量使用可引起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呼吸抑制。 三、多巴胺:20mg/2ml/支升压药 作用: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排血量,增加肾血流量,用于各种类型休克。 副作用:大剂量使呼吸加快,心律失常。 四、间羟胺(阿拉明)10mg/1ml/支升压药 作用:α受体激动剂,增强脑及冠脉的血流量,适用于各类休克及手术是的低血压。 副作用:甲亢、高血压、充血性心衰,糖尿病者慎用。 五、西地兰0.4mg/2ml/支强心药 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抑制心脏传导,用于急性心衰、房颤、房扑。 副作用: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二联律、色黄绿视、心动过缓,禁与钙剂合用,严重心肌损害及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六、盐酸利多卡因lOOmg/5ml/支局麻及抗心律失常药 作用:局麻、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早。 副作用:麻醉感、禁用于二、三度房阻、过敏者、严重肝功能不全及休克者。 七、阿托品 1mg/1ml/支抗胆碱药 作用:M胆碱受体阻断药,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心率加快、散瞳等,临床用于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阿-斯综合征、有机磷农药中毒、缓解内脏绞痛、麻醉 前给药等。 副作用:轻微心率减慢、口感、少汗、皮肤干燥、小便困难、谵妄、幻觉、呼吸加快加深。 八、硝酸异山梨酯 20mg/瓶防治心绞痛药 作用: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血管、使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减少,心脏负荷减轻、心肌耗氧量减少,主要用于防治心绞痛、心肌梗塞。 副作用:用药初期出现头痛,常常会有血压降低或体位低血压并伴有反射性脉率增加以及乏力、头晕的感觉,有时会有恶心、呕吐、瞬间皮肤发红发热和皮肤过敏反应 九、肾上腺素(付肾)1mg/1ml/支心脏复苏药 作用:a和β受体激动剂,临床主要用于抢救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 副作用:心悸、头痛、心源性哮喘禁用,高血压、气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甲亢、外伤及出血性休克等慎用。 十、安定 10mg/2ml/支抗焦虑药 作用: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抗癫痫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副作用:嗜睡、便秘等,青光眼、重症肌无力者慎用,新生儿、哺乳妇女、孕早期晚期忌用。十一、速尿20 mg/2ml/支利尿剂 作用:抑制肾小管对钙氯重吸收,用于治疗水肿、急性肺水肿、高血压、肾衰等。 副作用:长期应用注意补钾,孕妇禁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慎用 十二、白眉蛇毒血凝酶1单位/支促凝血药 作用:增加血小板数量,促使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用于预防和

表皮生长因子对口腔溃疡愈合的促进作用及机理探讨

表皮生长因子对口腔溃疡愈合的促进作用及机理探讨* 杨海玲 孙 正 刘晓勇 王凤光 汪育苗 摘 要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对口腔溃疡的促愈合作用及其受体在溃疡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金黄地鼠125只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采用EGF,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局部喷涂,以正常动物组作为基线对照。观察溃疡愈合天数、溃疡面积变化及局部组织EGFR 的表达改变。结果:实验组EGF 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局部新生组织EG FR 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至溃疡愈合时恢复至正常动物水平 结论:EGF 可通过刺激局部组织EGFR 的表达从而促进口腔溃疡愈合。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口腔溃疡; 药物治疗 中图号 R78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673X(2004)02 0070 03 THE MECHANISM OF ORAL ULC ER HEALING AC CELERATION BY EPIDERMAL GROWTH FAC TOR YA NG Hai ling et al.Faculty o f Stomatology ,Capital U niversity of M 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50 ABSTRAC T Objective:T he purpose o f t he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GF for treatment of or al ulcer and the expression of EGFR in the duration of ulcer healing.Methods:One hundred and twenty seven golden hamster w er e div ided into three groups:EGF group (EGF applied for local treatment);N S group (N S applied);control group (animals without treatment).T he ulcer heal ing time,chang es of ulcer area and the ex pression o f EGFR in healing tissues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EGF tr eatment effectively ac celer ated the oral ulcer healing time.T he healing rate o f the EGF g roup w as hig her than that of N S g roup.T he expression of EGFR in ulcer tissue of EGF group show ed significantly more intense than in N S group dur ing t he healing process and returned to t he lev el of normal animals in t he end of healing.Conclusion:EGF can accelerate oral ulcer healing by stimulating EGF R ex pr ession. KEY WORDS Epidermal grow th factor (EGF); Or al ulcer ; T reatment *北京市中医局资助项目 作者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牙周黏膜科 病理科 联系作者:孙 正,T el:(010)67012781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 th Factor,EGF)是最早报道的一类多肽生长因子,对多种细胞都具有促增殖作用。目前,EGF 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创伤的治疗以促进创面愈合。EGF 喷雾剂也已应用于口腔粘膜糜烂病损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EGF 在促进口腔粘膜愈合方面的机制却未见报道。特别是口腔粘膜有其自身生理特点,了解口腔粘膜在应用EGF 时局部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 mal Grow 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变化规律,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材 料 与 方 法 1 实验动物:叙利亚金黄地鼠(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125只,6~8周龄,雌雄各半,体重80 ~100g 。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6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60只,健康对照组5只。 2 材料:EGF(河北华大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号990420);S P 超敏试剂盒(华生原试剂公司)。 3 实验方法 3 1 溃疡模型制造:在各组金黄地鼠的舌背部剪去直径约6mm 的上皮组织,造成创伤性溃疡,深约1mm 。第2天创面有黄白色伪膜覆盖,形成溃疡面,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正常动物不予处理。3 2 药物治疗:实验组应用1 g/ml EGF 生理盐水治疗,140 l/喷,每天3次;对照组给与生理盐水;正常动物组不予药物处理。 3 3 临床观察:致创次日起,每日观察地鼠舌背创面愈合情况;捏住地鼠颈部使其舌体自然前伸,用透明玻璃纸轻压溃疡表面,描记溃疡面积;记录溃疡深度、水肿、充血、伪膜等情况。 3 4 组织学检查:治疗开始后第1、3、5、7、10、14天随机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第1天处死对照组5只,切取标本,4%多聚甲醛固定72h,常规切片、H E 染色,EGFR 免疫组化染色:微波修复抗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诱发口腔溃疡的研究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诱发口腔溃疡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从口腔溃疡发生的原因、影响化疗性口腔溃疡发生的高危因素、口腔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分度标准、预防、治疗及护理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笔者依 据自身多年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给相关人士,供以借鉴。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口腔溃疡 显而易见的是,化疗作为有效预防恶性肿瘤的一种治疗手段。由于患者在化疗的过程中,主要是将一些伤害肿瘤细胞的物质进行去除,在提升恶性肿瘤治愈水平的基础上,还能够增 加一些正常的细胞,例如造血系统、相关上皮细胞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口腔溃疡 来说,从中医的角度上看叫做“口疮”,同样是恶性肿瘤化疗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并发症,并且 发病的概率通常是在24.8%~67%的范围内。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对患者的进食情况带来影响,致使患者不能获取较多的营养,致使水电解质出现紊乱的情况,对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会出现败血症的事情,导致患者最终死亡的后果。所以,本文对化疗所引起的口腔 溃疡的预防工作进行研究是必要的,现在将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论述。 1、口腔溃疡发生的原因 口腔是人类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门户,适宜的温度、湿度和pH值,为大多数细菌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特别是有口腔黏膜或牙龈出血时,更易引起口腔感染;口腔黏膜完整 性的维持有赖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细菌侵入发生感染,化疗药对 口腔黏膜的抑制、杀伤作用,直接影响了细胞的再生成熟和修复过程;很多化疗药物导致口 腔黏膜干燥,使口腔清除细菌的能力降低;一些化疗药物直接破坏口腔黏膜的完整性,导致 口腔溃疡,口腔一旦发生感染难以控制。中医认为,化疗可致气阴两虚,虚火上炎而出现口疮。相关人员认为,放化疗性口腔溃疡以虚证为主,化疗易致脾胃损伤,健运失司不能生养 气血而发为口疮,其病机主要为脾胃气虚。 2、影响化疗性口腔溃疡发生的高危因素 2.1与患者有关的因 由于唾液腺的正常分泌具有良好的口腔冲洗作用,并且唾液中含有丰富的杀菌蛋白,因此,唾液分泌障碍的患者较易发生口腔炎。由于吸烟影响了口腔黏膜的修复功能,提高了口 腔黏膜对细胞性毒药物的易感性,因此,它也是易发口腔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2.2与治疗有关的因素 化疗性口腔炎的发生可因药物制剂的不同而差异很大,在某些大剂量化疗辅助放疗的患 者中,口腔炎的发病率可高达100%。一项涉及5项临床研究、2448例接受氟脲嘧啶化疗患 者的研究显示,Ⅲ级及以上口腔炎(0~V级评价法)的发生率为14%。 3、口腔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分度标准 根据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将口腔溃疡依轻重反应程度分5度。0度:黏膜正常;Ⅰ度:黏膜红斑、疼痛、不影响进食;Ⅱ度:黏膜红斑明显,疼痛加重, 散在溃疡能进半流质饮食;Ⅲ度:黏膜溃疡比Ⅱ度明显,只能进流质饮食;Ⅳ度:疼痛剧烈,溃疡融合成大片状,不能进食。加拿大国际癌症中心推荐的5级评价法。Ⅰ度:无痛性溃疡、红肿,或无口腔溃疡但有轻度口腔疼痛;Ⅱ度:疼痛性红肿、溃疡或水肿,患者尚能吞咽; Ⅲ度:疼痛性红肿、溃疡或水肿,患者不能吞咽,需静脉输液或肠外营养;Ⅳ度:严重口腔 溃疡,导致严重肺炎;Ⅴ度:口腔炎致严重并发症后死亡。 4、预防 口腔护理能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预防组织损伤,减少刺激,减少感染,保持舒适。目 前防治口腔溃疡的主要措施仍然是患者自我口腔护理。医务人员要指导化疗患者口腔的操作 技巧,如使用软毛牙刷,纵向刷洗至少2次/d,至少90s/次。一些研究人员等在研究中发现,进行化疗时定时、持续把冰块含在口腔内,使口腔内血管收缩,降低口腔内血药浓度,可使 口腔溃疡发生率由18.18%降到7.04%,但口腔降温对于一些口腔黏膜转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 不宜使用。目前应用于临床防治口腔溃疡的含漱液品种较多,但效果多不尽人意。如复方硼 砂液、洗必泰液,对损伤的皮肤、黏膜和伤口处的细菌、真菌有弱的抑菌作用,但排泄缓慢,反复应用可产生畜积中毒;口泰漱口液长期应用可引起组织着色、味觉改变,并且由于气味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分析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分析 探讨复发性口腔渍疡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采用中药咽爽含漱液治疗)和对照组64例(采用西瓜霜喷荆涂抹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一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3.75(6O/64)对照纽的总有效率仅为71.87(46/64),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咽爽含漱液已经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可靠,大大降低了病人的疼痛程度,并且缩短了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口腔贴膜病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口腔溃疡,常常将之称为复发性口疮,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由于人和人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致使引发该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病因复杂多变,复发率极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当前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局部用药治疗,必要时给予患者全身用药。现对201 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咽爽含漱液治疗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128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男53例,女75例,年龄8~58岁,平均年龄44士9.8岁。其中轻微口腔溃疡患者有

101例,重症口腔溃疡患者有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采用咽爽含漱液治疗)和对照组64例(采用西瓜霜喷剂涂抹治疗),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情分型:(1)轻型。复发性1 21腔溃疡患者大部分都属于这种情况,前期的临床表现有局部敏感、不适、触痛和烧灼感等,24h之后病人可能会出现局部水肿、充血、出现小红点和丘疹状,随之就形成了溃疡,而且病人会感到剧烈的疼痛感]。(2)重型。又被称之为复发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属于一种最严重的临床症状。溃疡比较大,直径一般为10~30m i Tt,而且比较深,可以出现在粘膜下层或肌层,病变周围的组织红肿微隆起,有一定的硬度,出现病变的部位一般是颊、咽旁、硬腭和软腭交界处,溃疡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并且在其周围也可能会有多个小溃疡出现,疼痛更剧烈,恢复后会有瘢痕存在。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患者主要用西瓜霜喷剂进行治疗,每天涂抹患处4次,还要用1Or a l氯己定液漱口5r a in,然后将其吐出,也是一天4次;而实验组的患者主要用康咽爽含漱液进行治疗,多次喷口腔或含漱时间,含漱后吐出,稍延长含漱时间,勿下咽,一日数次,每次喷3到5下,每下含5到6分。 1.4评判标准(1)显效:病人的自觉病症全部消失,溃疡处没有任何疼痛感,溃疡周围组织粘膜无充血现象,患处完全愈合,且在1 a内无复发;(2)有效:病人的自觉病症部分消除,周围的组织粘膜

常见精神药物副作用及护理

常见的精神药物副作用及预防和护理 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临床上在使用精神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副反应是很常见的,引起的副作用除药物因素外,还可能与某些非药物的因素有关,如病人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过敏体质等。因此,除了医生在临床中合理用药外,平时观察病人时应考虑以上相关因素,才能更好地对病人情况加以正确的判断,同时,要求我们护士必须掌握精神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性能,中毒的临床表现、应急处理能力。 另外,由于精神病人缺乏主诉,我们护士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注意观察病情,掌握各个病人用药情况,及早发现病人的异常表现,对病情的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当发现病人出现任何不适时,都应该深入了解,查明原因,是否是用药的关系,及时汇报医生,做到早期发现,正确、安全、有效的处理,这样治疗护理得当,可以使病人药物副作用得以及早治疗、控制。 精神药物副作用常见的主要有: 1.神经系统的副作用:锥体外系反应、药源性癫痫、植物神经系统副作用、恶性综合征、共济失调等 2.心血管的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电图改变、心肌炎、心肌梗死、心衰、下肢静脉血栓等 3.精神方面的副作用:过度镇静、药源性精神障碍等 4.消化系统的副作用:胃肠道副作用、肝脏副作用、麻痹性肠梗阻 5.泌尿系统的副作用:肾损害、尿潴留 6.造血系统的副作用: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7.致畸作用:锂盐、三环抗抑郁药、氟哌定醇均可导致胎儿畸形 8.代谢与内分泌的副作用:体重增加、男性乳房增大、甲状腺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月经异常 9.皮肤副作用: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皮肤色素沉着 10.眼部副作用:视力障碍、闭角性青光眼、视网膜病 11.药物依赖与停药综合症

EGF表皮生长因子

EGF表皮生长因子 EGF表皮生长因子是天津迦妮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化妆品中主要所含成分,主要针对女性皮肤,有着美白、保湿、祛斑、尤其针对妊娠斑、妊娠纹以及身体受外界影响产生的伤疤效果显著,那么,什么是EGF,为什么EGF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呢?今天迦妮就和你一起系统的去了解其中的奥秘,了解一下为什么我们会钟爱EGF。 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小肽,由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类EGF大家族的一个成员,是一种多功能的生长因子,在体内体外都对多种组织细胞有强烈的促分裂作用。EGF同应答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根据《斯。诺美-走在生物医学美容最前沿》A10文献记载,一旦结合,便促进受体二聚化并使细胞质位点磷酸化。被激活的受体至少可与5种具有不同信号序列的蛋白结合,进行信号转导,在翻译水平上对蛋白质的合成起调节作用。此外EGF 可提高细胞内DNA拓扑异构酶活性,也可促进一些与增殖有关的基因表达,如myc 、fos 等。 中文学名表皮生长因子 拉丁学名Epidermal augmentum factor 别称epidermal growth factor 简称EGF 性质一种小肽 作用多功能的生长因子 发现时间1974年 1974年从人尿中提纯出人的表皮生长因子(hEGF),其结构由5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6201道尔顿,分子内有6个半胱氨酸组成的二硫键,形成3个分子内环型结构,组成生物活性所必须的受体结合区域。EGF无糖基部位,非常稳定,耐热耐酸,广泛存在于体液和多种腺体中,主要由颌下腺、十二指肠合成,在人体的绝大多数体液中均已发现,在乳汁、尿液、精液中的含量特异性地增高,但在血清中的浓度较低。众多的实验研究表明,EGF 可刺激多种细胞的增殖,主要是表皮细胞、内皮细胞。用于角膜损伤、烧烫伤及手术等创面的修复和愈合取得了很好的疗效,Montalcini 和Cohen教授因为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并分析其结构和作用机理,1986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获奖。 2来源与机理 编辑 表皮生长因子: 一种可刺激表皮和其他多种细胞分裂的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