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文言文(3-5年级)

合集下载

五年级小古文

五年级小古文

五年级小古文一、《孔子论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孟母三迁》孟子之少也,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意,呼而问之:“何为辄止?”对曰:“有所失,复得之。

”其母曰:“子之失也,宜若何?”对曰:“宜速往追之。

”其母曰:“恶!无以是益也。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辍矣。

三、《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直情而行者也。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四、《颜回好学》颜回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子路受教》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六、《子贡赎人》子贡赎人于诸侯,来归。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七、《宰予昼寝》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八、《子张学干禄》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九、《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十、《阳货欲见孔子》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小学趣味文言文(3-5年级)教案资料

小学趣味文言文(3-5年级)教案资料

小学趣味文言文(3-5年级)学习指南1、了解文言文的概念2、学习文言文的好处3、了解文言文词句翻译的基本方法4、学习文言文 5、实战演练 6、课后练习课堂引入 有一子弟不学无术,但却爱卖弄斯文,之乎者也时不离口,以至其岳父甚轻之。

一日,岳父有疾卧床不起,此子弟前往探之。

到其家,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曰:“岳父大人何以病之?”岳父见其酸相而不答理。

子弟见其不答又曰:“何不请先生乎?”岳父凝然闭目不理。

趣味文言文能力训练专题讲堂(一)姓名 上课时间子弟茫然曰:“莫非是死者?”话一离口,岳父立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子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曰:“险也!”知识讲解一、何谓文言文第一个“文”,是书面语言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在1919年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

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和光大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富和辉煌的文化遗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其次,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充实我们的文化知识积累。

第三、学习人文修养,会做人,会做事,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

第四、为了考试的需要,文言文的出题比例在上升,重视程度在上升,作用日益显现,被人们的认可度在上升。

小学生3—6年级必背文言文

小学生3—6年级必背文言文

3—6年级必背文言文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初高中的语文课本中占到20%以上的内容。

文言文是古代文人在口语化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文学加工而形成的书面性语言,其语言凝练,富有音韵之美。

小学生多读文言文,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能从文言文中汲取文学营养,让白话的表达更精妙。

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学习的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学起来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还大打折扣。

如果学习文言文有关键期的话,那一定是小学阶段!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鹊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0.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邃的哲学思想。

以下是小学1到6年级常见的一些文言文选段,这些选段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还能帮助他们积累词汇、理解句式和学习古代文化。

1. 一年级《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 二年级《弟子规》节选: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3. 三年级《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 四年级《孟子》节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 五年级《诗经》节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 六年级《左传》节选:晋公子重耳之亡也,过宋,宋襄公曰:“晋公子之贤,不可不礼。

”于是馈以马二十乘,重耳辞曰:“亡人不敢当。

”宋襄公曰:“非以赐公子也,以赠公子之从者。

”重耳乃受之。

这些文言文选段都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五年级古文

五年级古文

五年级古文1、五年级古文《古人谈读书》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2、五年级古文《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五年级古文《田忌赛马》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

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于是,他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

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

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

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

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

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

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

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田忌如实相告,并引荐了孙膑。

【强烈推荐】五年级文言文阅读-五篇

【强烈推荐】五年级文言文阅读-五篇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五篇译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旁。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孟母三迁译文: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

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曾子杀彘》/ 《曾子烹彘》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

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

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

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叶公好龙》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三年级小古文5篇

三年级小古文5篇

三年级小古文5篇1 乡村古文: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译文: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形成村落。

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来去去非常迅速。

2 雪古文: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3 磨针溪古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

”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

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4 狐假虎威古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一天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上帝的命令。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1、《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4、《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8、《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3、《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5、《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文言文能力训练专题讲堂(一)
姓名上课时间
学习指南
1、了解文言文的概念
2、学习文言文的好处
3、了解文言文词句翻译的基本方法
4、学习文言文
5、实战演练
6、课后练习
课堂引入
有一子弟不学无术,但却爱卖弄斯文,之乎者也时不离口,以至其岳父甚轻之。

一日,岳父有疾卧床不起,此子弟前往探之。

到其家,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曰:“岳父大人何以病之”岳父见其酸相而不答理。

子弟见其不答又曰:“何不请先生乎”岳父凝然闭目不理。

子弟茫然曰:“莫非是死者”话一离口,岳父立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
子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曰:“险也!”
知识讲解
一、何谓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语言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在1919年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

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和光大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富和辉煌的文化遗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其次,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充实我们的文化知识积累。

第三、学习人文修养,会做人,会做事,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

第四、为了考试的需要,文言文的出题比例在上升,重视程度在上升,作用日益显现,被人们的认可度在上升。

三、文言句子翻译技巧
【留】
在古文中,我们有些字词是不用具体去解释其意思的,包括有: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

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等,也无需翻译。

【释】
准确的翻译是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

【理】
所谓的理,就是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

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猛于虎也”,原次序译作“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

如“昔有宋人,夜不能寐。

忽闻犬吠…”忽闻犬吠的主语就省略了,在翻译的时候要把主语补充出来。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

如“夫大国” ,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可以省略不翻。

真题精讲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
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课堂练习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

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 u),同“否”。

⑥寻亦收
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寻,不久。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 )() 2.冀.罪止于身.( )()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3.二儿可得全不.( ) 4.寻.亦收.至( )()
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知识总结
1、什么叫文言文
2、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3、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语句时,要灵活运用“五字真言”,结合全文内容和上下句语境,确定满足“信达雅”标准的译文。

【注意】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译题,除了要掌握上述的几个要点之外,还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另外,还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明白的去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课后作业
(一)二人并走○1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2)有老姥○3遇劫于路,唱贼○4,路人为逐擒之。

贼反诬路人,时已错黑,莫知其孰是○5,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6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字词注释】
○1选自《晋书》。

并走:一起跑。

走:古汉语中是“跑”的意思。

○2前秦苻融为冀州牧:前秦苻。

融任冀州的行政长官。

前秦,晋朝末年氐族人在中国北部建立的秦国。

冀州,在现在的河北省一带。

牧,州的行政长官。

○3姥(mù):年长的妇人。

○4唱贼:拉长声音喊“有贼”。

○5孰是:哪一个是(贼)。

○6正色:板着面孔,态度严肃。

1.解释下列加点为的词语。

1)莫.知其孰是.莫.是2)此易.知耳易
3)故知不善.走者贼也善
2.用现代文翻译下列句子。

1)有老姥遇劫于路,唱贼
2)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3)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3.苻融审断这个案件,表现了他的特点。

4.苻融断案时采用的方法对你有何启示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无闻也()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