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文言文(1)

合集下载

趣味文言文(校本教材)

趣味文言文(校本教材)

趣味文言文第一节先秦至南北朝部分一、先秦时期秋水(节选)秋水时至①,百川灌河②,泾流之大③,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④。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⑤,望洋向若而叹曰⑥:“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⑦,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⑧,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⑨。

”——节选自《庄子》注释:①时:按时令。

②灌:奔注。

河:黄河。

③泾:直流的水波,此指水流。

④不辩:分不清。

⑤旋:转,改变。

⑥望洋:茫然抬头的样子。

⑦伯夷:商孤竹君之子,与弟叔齐争让王位,被认为节义高尚之士。

⑧子:原指海神若,此指海水。

⑨长:永远。

大方之家:有学问的人。

我的体会领悟: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①,其良人出②,则必餍酒肉而后反③。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④。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⑤,遍国中无与立谈者⑥。

卒之东郭墦间⑦,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⑧,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⑨,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⑩。

——节选自《孟子》注释:(1)处室: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

(2)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3)餍:满足、饱食。

(4)瞷(jià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

瞷,窥视,暗中看。

前一个“之”是助词,后一个“之”是动词。

所之,去的地方。

(5)施(yí):通“迤”,逶迤斜行。

这里指暗中跟踪。

(6)国中:都城内。

国,国都、京城。

(7)卒之东郭墦(fán)间:最后到了东门外的墓地。

东郭,城之东门外。

杨氏之子文言文翻译(1篇)

杨氏之子文言文翻译(1篇)

杨氏之子文言文翻译(1篇)杨氏之子文言文翻译 1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文言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

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词句与词语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

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2)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

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必备小古文 (1)

必备小古文 (1)

附件3:小学生小古文诵读篇目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bàn)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ě)、或红。

种类繁(f án)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

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

【文白对读】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

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

种类繁多。

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单元《荷》【文言文】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gěng)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ǒu)。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三单元《日月星》【文言文】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

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

第四单元《龟兔竞走》【文言文】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mián)。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xǐng),则龟已先至矣(yǐ)。

——选自《意拾喻言》【文白对读】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第六单元《孔融让梨》【文言文】融四岁,与诸兄共食梨,融辄(zhé)引小者。

三年级必备小古文

三年级必备小古文

三年级必备小古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一、字词解释。

1. 戏:玩耍。

2. 于:在。

3. 庭:庭院。

4. 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5. 足跌:失足。

6. 没:淹没。

7. 皆:都。

8. 弃去:逃走。

9. 持:拿。

10. 击:敲打。

11. 迸:涌出。

二、句子翻译。

1. 群儿戏于庭。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

2.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个小孩爬上瓮,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瓮里被水淹没了。

3.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其他的小孩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拿起石头砸破了瓮。

4. 水迸,儿得活。

瓮里的水涌了出来,小孩得救了。

三、主题思想。

这篇小古文通过描写司马光小时候砸破瓮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一、字词解释。

1. 株:树桩。

2. 走:跑。

3. 触:撞到。

4. 折颈:折断脖子。

5. 因:于是。

6. 释:放下。

7.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8. 冀:希望。

9. 复:再。

二、句子翻译。

1. 宋人有耕者。

宋国有个种田的人。

2. 田中有株。

他的田里有一个树桩。

3.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到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4.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5.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了,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三、主题思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一、字词解释。

1. 逐走:竞跑,赛跑。

2.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4. 饮:喝。

5. 河、渭:黄河和渭水。

6. 不足:不够。

7. 北:向北。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

【文言原文】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

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

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嘿然大喜。

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选自《笑林》,作者:邯郸淳。

【对照注译】【作品赏析】这篇讽刺性的寓言,作者用寥寥数笔,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丑角一样的形象,他的一言一行,无不让我们发笑,引起我们思索。

楚人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

还是一个贪婪,被眼前细小、局部的事物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的人。

【读后必练】(共24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楚人贫居.()②遂.于树下仰取叶()③螳螂执叶伺.蝉()④不能复.分别()⑤扫取数斗归.()⑥妻始时恒.答言“见”()⑦乃厌倦不堪.()⑧嘿然.大喜()⑨吏遂缚诣.县()⑩汝.见我不()2.翻译。

(10分)①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②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③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④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⑤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3. 这则寓言故事告送我们什么道理?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分)【参考答案】1. ①居:处于。

都。

②于是,就。

③等待,侦候。

④又,再。

⑤回家。

⑥经常,常常。

⑦能忍受。

⑧……的样子。

⑨到……去。

⑩你。

3. 道理:不要被眼前细小、局部的事物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的人。

启示:略。

【文言原文】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其他味不及也。

”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以鱼肉中加些豆腐。

其人择鱼肉大啖。

客问曰:“兄尝云:豆腐是性命。

今日如何不吃?”答曰:“见了鱼肉,性命都不要了。

”【对照注译】【作品赏析】这篇文章讽刺了小气而言行不一的人。

作者用寥寥数笔,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吝啬,口是心非,见好饭菜贪吃如命的人。

趣味文言短文

趣味文言短文

趣味文言短文趣味文言短文(一)张毓明编辑一王戎识李[原文]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

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⑥。

(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王戎〕晋朝人。

②〔诸〕众。

③〔游〕玩。

④〔子〕果实。

⑤〔折枝〕压弯了树枝。

⑥〔信然〕真是这样。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探究·启示]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因为在路边,如果不是苦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二邴原泣学——《初潭集》[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小学文言文阅读与训练-狐假虎威.

小学文言文阅读与训练-狐假虎威.

小学文言文阅读与训练-狐假虎威.小学的时候,咱们都学过不少有意思的课文,其中文言文虽然有点难懂,但细细琢磨起来,那趣味可多着呢!就像《狐假虎威》这一篇,简直就是一场精彩的“动物大戏”。

记得有一次,我去动物园,看到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在笼子里来回踱步。

它那雄壮的身姿,犀利的眼神,真让人感受到了百兽之王的威严。

而在它不远处的狐笼里,一只狐狸狡黠地转着眼睛,仿佛在盘算着什么。

当时我就不禁想到了《狐假虎威》里的场景。

《狐假虎威》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在森林里吓唬其他动物的故事。

原文是这样的:“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咱们来一句句解读哈。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这开篇就很直接,老虎在找吃的,结果抓到了狐狸。

你想想,那老虎心里得多美,以为美餐到手啦。

可狐狸多机灵呀,马上就说:“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它这一开口,就是拿天帝来压老虎,还特别理直气壮。

仿佛在说:“老虎大哥,你可别吃我,我是有后台的!”然后又说:“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这狐狸啊,为了让老虎相信,还想出了这么一招,要带着老虎在森林里走一圈,看看其他动物的反应。

老虎呢,居然还就信了,“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你说这老虎是不是有点傻乎乎的?结果呀,“兽见之皆走。

”其他动物看到老虎来了,那还不得赶紧跑。

可老虎却误会了,“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它还真以为其他动物是怕狐狸呢!咱们从这故事里能学到不少东西。

你看狐狸,虽然它弱小,但是脑子转得快,懂得利用老虎的威风来保护自己,这叫机智灵活。

可咱们也不能学它去骗人,耍小聪明。

老虎呢,虽然强大,但有时候也会被忽悠,所以呀,咱们不管多厉害,都得多思考,不能盲目轻信别人。

经典文言文 经典古文名篇

经典文言文 经典古文名篇

经典文言文经典古文名篇经典文言文1.《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桃花源记》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4.《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历史故事读文言文:
和氏璧、晏子使楚、杨布打狗、曾子杀猪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
1.省略句
饮于河、渭。

《夸父逐日》
渴,欲得饮。

《夸父逐日》
江山如画,一时(产生)多少豪杰。

《浪淘沙•大江东去》
2.被动句
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贻笑大方。

3.判断句
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4.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
(一)和氏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工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璞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其宝焉。

遂命曰:“和氏之璧。


玉含在石中未经剖开理治的称为“璞”
治玉的工匠
欺骗
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
诸侯死称为“薨”

何,为什么
【巩固练习】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

⑴奉而献之厉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和乃抱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泣尽而继之以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卞和为什么大哭?(用原文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选角度,简要评价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
(三)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出使
因为
身材短小
动词,请
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
衣裳的袖子
不贤、这里指没有德才的人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使”的意思。

①晏子使.楚_________
②使.子为使._____ ____
③使.狗国者从狗门入_________
④齐命使.各有所主_________
⑤故宜使.楚矣_________
2.翻译以下句子。

⑴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⑵其贤者使贤主。

3.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晏子出使楚国。

楚国人因为他身材矮小,想侮辱他,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

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

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

”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他出访无能为力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三)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战国初期哲学家
白色
黑色
打,敲

刚才
乐乐侠笔记:
(四)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文学常识】
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

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

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

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

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通“汝”,你
回来


不过,只是
开玩笑罢了
依赖
则,就
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课后作业:
要做则做
原文
后生家每临事①,辄(zhé)曰②:“吾不会做③。

”此大谬miù也④。

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yē)⑤?又⑥,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⑦。

”此亦大谬也⑧。

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⑨,大误终身。

家鹤滩先生有《明日歌》最妙⑩,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cuō)跎(tuó)⑾。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12)?请君听我《明日歌》。


注释
①临事:
②辄:
③吾:
④谬:
⑤耶:
⑥又:
⑦且:
⑧亦:
⑨一味因循:
⑩家:
⑾蹉跎:
⑿几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
注释
①后生家每临事:后生:指年轻人。

临事:遇到事情。

②辄:总是,就。

③吾:我。

④谬:错误。

⑤安,疑问代词,怎么。

耶:相当于“呢”。

⑥又:另外,还有。

⑦且:暂且,姑且。

⑧亦:也;也是。

⑨一味因循:一味:单纯地,一个劲地。

因循:这里指牵就,拖延。

⑩家:这里指家族、本家。

鹤滩:指与作者同姓的钱鹤滩。

⑾蹉跎: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⑿几何:多少。

道理
不要因为不会做就放弃,凡事要尝试了才会做。

二、想和做,说和做,人生贵在做,否则,光阴就会在等待中逝去,老大徒伤悲,后悔就来不及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