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及建议以四省略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例向彦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地区间不均衡: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义务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分配不均衡。
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2.学校间不均衡:在城市中,一些名校资源丰富,但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则设备、师资等方面相对薄弱。
3.教育质量不一致:由于师资、装备、教育理念等的不同,不同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学生学习资源充足,而另一些地区学生可能缺乏适合的教育资源。
对策建议:
1.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建设优质学校的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2.提升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硬件条件,为农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加强城乡师资力量的补充: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并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机会,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4.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学校资源共享,通过建立网络教育平台等方式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
5.建立制度保障:政府应该加强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机制,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有效利用。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展示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是培养公民素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差异明显。
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两方面,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存在很大差异。
一方面,城市的义务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教师素质较高,教学设施较好;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师队伍薪酬不高,教学设施落后。
东部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更加优越,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2. 学校资源不平衡。
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名校资源集中。
一些省会城市和特大城市高中学校的名校资源集中,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而农村地区和县城的中学学校资源相对不足。
二是城乡差距突出。
在城乡差距上,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好,如教学楼、实验室、体育设施等设备齐全,并有更好的校舍环境和师资队伍。
3. 教师资源不均衡。
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师资源紧缺;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存在教师队伍素质低、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
教师的职称晋升和职业发展机会有限,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问题。
4. 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石,其资源投入问题不容忽视。
虽然我国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整体上还是存在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
二、对策建议1. 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
应加大对这些地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振兴力度,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增加对这些地区教师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2. 加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城市学校和优质学校向农村和贫困地区输送教育资源。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国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资源不均衡分布: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备、课程设置等方面,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农村孩子的教育机会和水平明显不及城市孩子。
2. 教育投入不足: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农村地区。
这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简陋,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而在城市地区,尽管投入相对较大,但是由于人口密集和竞争激烈,也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3.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投入不足,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教育质量差距,这使得一些学生无法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4. 教育教学手段滞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教学手段也应该不断更新和改进。
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科技条件的限制,教育教学手段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对策建议1. 加大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投入,包括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招聘更多优秀的教师和提高他们的待遇,改善校园环境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2. 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平和充足。
应该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
3. 推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政府可以推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建立资源共享的渠道,使得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为农村地区所共享,从而缓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地区间和城乡间的不均衡。
在一些发达地区,学校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较高;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短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造成了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使得一些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一些地区和家庭的经济条件偏低,孩子们来自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难以承担较高的教育支出。
这就导致了一些孩子的教育资源缺乏,甚至因为家庭的经济困难而早早辍学,增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
3. 教师队伍短缺在一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由于教师工作环境较差、待遇不佳,导致了教师队伍的短缺。
这就使得一些学校难以招聘到足够的优质教师,从而影响了这些地区的教育质量。
4. 教育教学手段落后与发达地区相比,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教学资源缺乏,导致了教学水平的下降和学业成绩的不理想。
5. 教育资源浪费较严重在一些发达地区,由于教育资源过剩,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
一些学校的教学设施、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成为了“空城计划”,没有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二、对策建议1.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确保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充足。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参与教育事业,确保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与发达地区相当。
2. 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政府应该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培训力度,提高这些地区的教师队伍素质。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与思考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与思考现如今,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率逐年提高,但在资源配置方面却存在着一些不平衡的现象。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将从资源分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资源分配的现状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仍然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的学生则面临着教师素质低、教育设施落后等问题。
此外,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资源也比较紧张,例如城市中心的学校相对来说会更受到关注和投入,而城郊和乡村地区的学校则处于相对劣势的位置。
2. 存在的问题不平衡的资源配置给学生们带来了不公平的待遇和机会的失落。
一方面,学生们在受教育的起点上存在巨大的差距,直接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学习成绩和职业发展。
另一方面,这种不平衡也加剧了城市和农村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不公平的教育资源配置也加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了贫困家庭的负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 解决方案3.1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从财政、人力和物质等方面给予支持。
增加教师编制数量,提升教师待遇,改善学校基础设施。
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入优秀的城市教师支教和互联网教育等方式,弥补区域教育资源的不足。
3.2 推行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
优质的城市学校可以与农村学校开展合作,分享教师、教材、教学设备等资源,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
3.3 建立评价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评估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
通过考试成绩、学生素质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等指标来评估学校的综合实力。
采取激励机制,鼓励优秀的学校和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教,提高农村学校的整体水平。
3.4 引导家长和学生加强家庭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培养。
家长和学生要正确对待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认识到个体的努力和积极参与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对教育的财政支出也越来越大,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尽管如此,教育方面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还是不断显现出一些问题,教育公平目标的达到看似越来越困难。
要想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就应该在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甚至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上进一步努力,从而实现国民教育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基础教育;师资流动;教育公平;资源均衡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在阐述2012年主要任务时着重强调,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尤其要重视农民工子女进城教育问题。
各级地方财政应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而近年来政府也在不断提高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支出,这都说明了基础教育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何为基础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基础教育的定义,“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我国现今意义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讲来指九年义务教育。
二、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其具有独立的、不依附于其他类型和层次教育的价值,教育体系内一项独立的存在。
(一)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直接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本质在于培养人,实质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使其由无知、无能的自然人逐步转变为既具有生活能力,又自觉接受社会约束,同时还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社会人。
[2]因此,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大教育中,要把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教育放在首位并将之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二)基础教育的功能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基础教育的质量和规模,直接影响到高等国民教育的质量和规模。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资源配置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但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将针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改进目前的不足之处,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乡差距明显。
在我国,城市和乡村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明显差距。
城市的学校设施、教学设备和教师水平普遍较高,而乡村地区则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学校设施老化等问题。
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好,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这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平衡。
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但我国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配置还不够充分,导致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加剧。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均衡性和普及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使得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二、建立统一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
政府应该建立统一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确保教育资源能够公平地分配到每个学校,每个学生,减少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培养优质教育资源。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成为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资源的配置。
政府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资源的配置,引导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进行投入,共同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均衡和充分利用。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不均衡、质量差异和投入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点对策建议:一是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情况,提升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投入水平。
建议政府在政策制定上更加重视教育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合理,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希望我国义务教育资源能够实现更好的配置和利用,助力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质量差异,投入不足,对策建议,贫困地区,优化结构,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的加大,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不均衡问题日益凸显。
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良好,师资力量充足,而另一些地区却面临着师资匮乏、教学设施简陋等种种问题。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配置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差异化,进而影响了教育公平及社会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只有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和症结,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问题意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质量差异、以及教育投入不足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全国各地学生的教育权利平等,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
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导致了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过大。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着优质的师资、设施和教学资源,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却面临着严重的师资不足、设施简陋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师》2013年第2期ÁÁÂÃÄÅÆÇÈÉÉ ÉÉ ÅÆ ÈÉÉ ÅÆÇÈÉÉ ÅÆÇÈÉÉÅÆÇÈÉÉ !É"#$%Á&É'(# É)01É213453É2)5631É)75831É11236É1528)É9#É61É17710É)8231É255420É0720É3735É"#@A B É6É773É2)36É)386É664É)86ÉC #É)65É73437É76)55É175246É2)148É2127)É"#@A B É18É6287É4)42É2816)É318É863ÉD É))6É788)4É00)82É463213É14513É1)853É"#@A B É7)É6718É855)É)6518É2644É21)0É表22010年达州市教育事业基本情况表—————————————————————————————————————————————————————————————————————————————————————————表1普九程度情况比较表摘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键。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体现教育的公平,体现社会科学发展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个范围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国家教育战略决策的实施有决定性的作用。
文章从达州市基础教育现状以及资源配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发,结合本市区域社会、经济、教育发展实际,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达州市教育制度中图分类号:G40-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53-03《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
①可见,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
重视基础教育,就要优先考虑资源配置。
本文对达州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谈谈粗浅看法。
一、达州市义务教育发展实证调查1.达州市普九情况。
2010年,达州市教育经费总投入37.06亿元,比2009年增长16.54%,改扩建校舍8.56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4.68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达到680.09万平方米。
全市为12.7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资助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1375人,为2622人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491.37万元。
12333名教师参加骨干教师、普通高中新课程等培训,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达80.14%,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4.94%,共认定各类教师资格4467人,28名中小学教师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中小学特级教师”称号。
学前一年入园率为84.36%,三年入园率为73.43%,小学入学率达到99.9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7.9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为77.71%,初中辍学率2.89%,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控制在0.05%以内。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为5.1∶4.9。
全市有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4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市示范性普通高中14所。
近几年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规模迅速扩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建立起初、中、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体系,教育服务经济和人民群众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基础教育教师现状。
以渠县为例,虽然每年达州市渠县都会招考一定数量的教师,调配到农村学校去,但农村教师缺口仍然偏大,如三汇五小近6年未进一个教师。
就现有教师来说,学科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及职称结构很不合理,而城区都存在学科缺编,据调查渠县第三中学需语数外理化等学科教师60名左右。
目前,全县教师缺编800多人,尚有代课教师800多人。
巨光小学校还有代课教师20余人,三汇五小有代课教师10人。
而天星三小、渠江一小、渠江二小、渠江三小等城区学校分别有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富余师资。
从上表数据②可以看出,普通中学的生师比是19.37:1,初中的生师比是23.79∶1,其中民办初中的生师比是25.10∶1;小学的生师比是23.17∶1,其中民办小学师生比为27.488∶1,从这里的比值觉得小学初中生师比差别都不是很大,不存在超级大班。
但是渠县的实际情况是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实行包班制,所有课程,语文、数学、思想、政治、美术、书法、体育等由一个老师上。
试想每天的每节课都是同一个老师出现在你的面前,就算这个老师很优秀,也难免感觉疲倦。
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很差。
3.办学条件方面。
办学条件方面城乡差别很大。
渠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在区域间、校际间也存在较大差距,生均占地面积,校舍面积、绿化用地面积、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学校功能室、实验仪器设备及生活用房等设施设备严重滞后。
按省定标准计算,小学需教室282间,差91间。
初中需166间,差44间。
总计差教室135间,学校严重超负荷运行。
渠县二中40余亩土地承载了7000多名学生,渠江镇一小20余亩土地承载了4000多名小学生和900多名幼儿,办学形势十分严峻。
而农村学校校舍相对富余,并出现闲置现象。
据调查全县闲置教室2863间,闲置其他用房1865间,计23.5万平方米②,主要集中在农村偏远学校。
4.教育经费方面。
一是资金投入问题仍然困扰学校运转。
国家虽然锁定普九债务,但新的债务不断增加。
普九债务的资金利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及建议———以四川省达州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例●向彦●新视点53——《经济师》2013年第2期息、学校维修、安全维稳等事业发展,有的学校少则几十万元,多的上百万元,经常有人上门讨债。
二是义务教育保证金的拨付方式不很适应渠县教育大县的实际。
目前按小学生均150元,初中生均250元的标准提供义务教育保证金,生源少的4至6个班义务教育保证经费只等于一个大班额的经费。
由于农村教育教学点零散、交通不便,物资运费提高,导致教学成本偏高。
这使得农村偏远地区、困难学校的待遇极为不公平。
全县850多名代课教师大多数分布在农村,为解决他们的代课经费,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又不得不重新分配本已紧张的学校公用经费。
如三汇五小为解决代课教师中午生活而购买的一台电冰箱,至今未付款。
该校目前没有一台电脑,尚未通有线电话。
三是大部分学校无力改善教学设施、添置教学设备,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个备课本的陈旧教学模式上。
二、达州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达州市在义务教育的发展取得很大成绩后,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达州地区的经济现状和教育实际,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是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每年新招录教师一律分配到农村缺编学校并规定了服务期。
同时加大校长交流制度,开展“传帮带”帮扶活动。
三是对农村薄弱地区和学校增加一定的资金投入。
但是在总体上仍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均衡发展的程度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物质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学校基本条件建设是办学的重要保障,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
主要是指学校基础设施,包括学校校舍面积、建筑面积、占地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资源。
在国家施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来,达州市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各个地区相差甚大。
特别是城乡之间,差别尤其明显。
在图书馆、音体美设施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资源的利用率相差很大,资源利用很不均衡。
按照目前达州市在校学生和教育部颁布的学校建设标准,达州市应具备校舍面积933.78万平方米,但现有校舍面积为693.44万平方米,下差240.34万平方米;现有校园面积1537万平方米,下差536.7万平方米。
城镇学校生均占有校舍和活动场地面积小。
达州市城镇(含达州城区和5个县镇)现有中小学校79所,校舍面积151.92万平方米、校园面积185.1万平方米,在校中小学生21.96万人,若按教育部颁布的学校建设标准,应具备校舍面积233.36万平方米、校园面积513.56万平方米,下差校舍面积79.44万平方米、校园面积328.46万平方米。
③整体来看,生均建筑面积和生均面积方面,县城学校比乡镇低,但在图书馆、音体美设施上,则县城学校比乡镇学校要高。
2.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
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
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
教育经费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
教育是长线投资,教育经费是一个学校运行的基本保障。
由于城市建设,新县城搬迁,学校建设任务重,不少学校负债运营,县级财政对教育的实际投入尚不充足。
3.学生生源不均衡。
渠县现有小学、初中教学班3877个,共有学生193421人,每班平均50人,其中50人以上的大班额有1518个。
而城区小学、初中教学班296个,有学生10988人,班平71人,其中大班额296个,80人以上的超大班额233个。
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的村小生源很少。
如三汇镇五小,有三个教学点共440名学生,其中中心校8个班249人,班平均30人,金河村小7个班180人,班均不足26人,重石村小2个班只有20人,该校今年秋季招收一年级新生适龄儿童不足10人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