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纸上谈兵》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

《愚公移山》《纸上谈兵》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

(14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

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

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

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

愿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

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荷担者三夫__________________ (2)赵兵果败,括死军覆__________________(3)母置之,吾计已决矣_______________ (4)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__________________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括母上书言于王曰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D.始龀,跳往助之王终遣之2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赵括少时学兵法阅读答案

赵括少时学兵法阅读答案

赵括少时学兵法阅读答案【篇一:《赵括纸上谈兵》阅读附答案】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④,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小题1】用些线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王以/为何/如其父b.王/以为/何如其父c.王/以为何/如其父d.王/以为何如/其父【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1)、使赵不将括即已()(2)、及括将行()【小题3】说说“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的意思(2分)【小题4】从文中可以看出赵括是个怎样的人?(2分)【小题5】读了这段文字你获得了一些什么启示呢?(2分)答案【小题1】b【小题1】(1)、以??为将(2)、等到【小题1】(赵括)曾经和他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不能难住他,然而(赵奢)并不赞美他。

【小题1】只会夸夸其谈、没有真才实学、贪图钱财(或贪图小利)等【小题1】例如:(1)、成功来自于生活实践,读死书或死读书行不通。

(2)、做人必须踏踏实实,不能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不会有真才实学的。

( 3)、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

(4)、从赵王做决定可以看出,为人为事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有益建议。

赵括少时学兵法阅读答案

赵括少时学兵法阅读答案

赵括少时学兵法阅读答案【篇一:《赵括纸上谈兵》阅读附答案】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④,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小题1】用些线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王以/为何/如其父b.王/以为/何如其父c.王/以为何/如其父d.王/以为何如/其父【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1)、使赵不将括即已()(2)、及括将行()【小题3】说说“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的意思(2分)【小题4】从文中可以看出赵括是个怎样的人?(2分)【小题5】读了这段文字你获得了一些什么启示呢?(2分)答案【小题1】b【小题1】(1)、以??为将(2)、等到【小题1】(赵括)曾经和他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不能难住他,然而(赵奢)并不赞美他。

【小题1】只会夸夸其谈、没有真才实学、贪图钱财(或贪图小利)等【小题1】例如:(1)、成功来自于生活实践,读死书或死读书行不通。

(2)、做人必须踏踏实实,不能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不会有真才实学的。

( 3)、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

(4)、从赵王做决定可以看出,为人为事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有益建议。

文言文《纸上谈兵》阅读答案

文言文《纸上谈兵》阅读答案

文言文《纸上谈兵》阅读答案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

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

《纸上谈兵》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即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系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纸上谈兵》注释赵括:赵国大将,兵败长平,赵国遂败亡。

奢:赵奢,赵括的父亲,赵国的大将。

难:驳倒。

廉颇:赵国的大将。

约束:指纪律号令等。

纵:出动《纸上谈兵》译文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

(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生死相争的,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赵括代替廉颇以后,全部改变了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

秦将白起出动变化莫测的军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士气大乱。

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

秦军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纸上谈兵》文言知识释既。

既的本意是食毕,此处引申为已经或之后。

上文赵括既代廉颇,中的既,不能理解为既然,应解释为已经或译为(赵括代替廉颇)之后。

又,《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既出因理解为从桃花源出来后。

《曹刿论战》《纸上谈兵》比较阅读及答案

《曹刿论战》《纸上谈兵》比较阅读及答案

《曹刿论战》《纸上谈兵》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甲]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曰:“未可。

”齐人三鼓。

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故逐之。

”(节选自《曹论战》)[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

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①公将鼓之。

( ) ②既克,公问其故。

( )③以天下莫能当。

( ) ④秦悉坑之。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的意思。

(4分)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19、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2分)成语:意思:20、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4分)17.(1)击鼓(进军) (2)已经 (3)认为 (4)埋(2分)18.(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意思对即可)(2分)(2)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谈兵事,他的父亲不能驳倒他,却不说(赵括)善于打仗。

(2分)19.纸上谈兵(1分)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

(1分)20. 答案示例:曹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而赵括的“谈兵” 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赵括纸上谈兵文言文阅读答案

赵括纸上谈兵文言文阅读答案

赵括纸上谈兵文言文阅读答案赵括纸上谈兵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④,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赵括纸上谈兵文言文阅读题小题1:用些线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王以/为何/如其父B.王/以为/何如其父C.王/以为何/如其父D.王/以为何如/其父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2分)(1)、使赵不将括即已 ( ) (2)、及括将行( )小题3:说说“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的意思 (2分) 小题4:从文中可以看出赵括是个怎样的人? (2分)小题5:读了这段文字你获得了一些什么启示呢? (2分)赵括纸上谈兵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小题1:B小题2:(1)、以……为将 (2)、等到小题3:(赵括)曾经和他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不能难住他,然而(赵奢)并不赞美他。

小题4:只会夸夸其谈、没有真才实学、贪图钱财(或贪图小利)等小题5:例如:(1)、成功来自于生活实践,读死书或死读书行不通。

(2)、做人必须踏踏实实,不能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不会有真才实学的。

( 3)、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

[纸上谈兵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纸上谈兵阅读理解答案

[纸上谈兵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纸上谈兵阅读理解答案

《[纸上谈兵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纸上谈兵阅读理解答案》摘要:),k),《纸上谈兵》答案(二)纸上谈兵指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现实下面是编整理关《纸上谈兵》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有助《纸上谈兵》原赵括少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言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母置吾已矣括母因曰王终遣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纸上谈兵》题目()6下列各项对加词释有误项是( )以天下莫能当和相比B若必将带兵率兵母置搁置摆妾得无随坐乎株连因而获罪7下列各项虚词释有误项是( )以天下莫能当认B而括易言连词相当然而其母上言王曰介词向对王终遣结构助词取巧句子独立性《纸上谈兵》答案()6 (这里将思是让以将领)7 (这里是代词代赵括)《纸上谈兵》题目(二)划下面画线错误渎音谗言( ) 引诱(x )骚扰(ā ā) 崩溃(g k)出纸上谈兵近义词和反义词3根据思从出词语写面括里()比喻逃脱不了人或动物( )()比喻遭到挫折便再也振作不起了( )(3)比喻危急关头用尽所有力量做次冒险( )赵军赵括率领下是如何成秦军瓮鳖?用将有关语句画下5赵军四十万军全被秦军活埋原因有 (多选) [ ]赵王顽固用人不当B秦国兵强马壮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他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术而是生搬硬套兵上条进行作战6了这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纸上谈兵》答案(二)划x ā g生搬硬套灵活运用3()瓮鳖()蹶不振(3)孤掷四然段56做事应从实际出发知识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否则就会失败(思对即可)《纸上谈兵》译赵括从年轻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事认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跟他父亲赵奢议论用兵打仗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母亲问赵奢其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赵国军队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候他母亲上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看纸上谈兵题答案人还看了植物不失眠题及答案《羚羊木雕》题答案3《退步智慧》题及答案刘羽冲偶得古兵题答案5《曹刿论战》《纸上谈兵》比较训练附答案。

纸上谈兵阅读答案(共9篇)

纸上谈兵阅读答案(共9篇)

纸上谈兵阅读答案(共9篇)纸上谈兵阅读答案(一): 纸上谈兵(阅读题)纸上谈兵战国时期,赵国有个空谈家,名叫赵括,他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喜谈兵法.()他自以为天下无敌,()他的父亲却认为他并没有指挥才能.一次,秦国进攻赵国.秦军设下圈套,假装败退.赵括穷追不舍,被秦军切断后路,断绝了救兵和粮饷.赵括一味拼死,想突围出去,结果被秦军射死.赵国45万大军全军覆没.赵括只知道背诵条文,空谈理论,()没有实践的经验,()不能随机应变,结果遭到了惨重的失败——这给后人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历史教训啊!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下列词中,褒义词:,贬义词:空谈随机应变圈套名将纸上谈兵才能3、这个故事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教训1、关联词:虽然,但是;不但,而且2、褒义词:随机应变,名将,才能;贬义词:空谈、圈套、纸上谈兵3、学习要以用为主.学的知识要和实际情况结合【纸上谈兵阅读答案】纸上谈兵阅读答案(二): 纸上谈兵课后题答案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1.比喻逃脱不了的人或动物.()2.比喻在危急关头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3题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本文谈谈自己的感想!这两个题是纸上谈兵的课后题,不太会做.有哪位哥哥姐姐看过纸上谈兵,瓮中之鳖孤注一掷我不完全同意,因为我们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自己动手实践才行.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实践才能出真知.纸上谈兵阅读答案(三): 仔细阅读《纸上谈兵》,写100字的体会会写的帮忙写一下,谢谢了做人要诚实,不得虚假.学习哈勤于实践,不得光学理论,而不切实际,要学会理论结合实际,不然会吃大亏.纸上谈兵,光会理论,而不知道实际,是不行的,人要既学习还要时间的,不可光会谈理论,而成为一个书呆.你自己根据意思在多写点【纸上谈兵阅读答案】纸上谈兵阅读答案(四): 阅读《赵括纸上谈兵》完成题目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率捕战,秦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一、解释下列词.以天下莫能当以()括母问奢其故故()而绝其粮道绝()秦悉坑之坑()二、翻译句子.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三、根据短文内容,简要说出“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以天下莫能当以(认为)括母问奢其故故(原因)而绝其粮道绝(截断)秦悉坑之坑(活埋.)纸上谈兵阅读答案(五): 读完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纸上谈兵这三个故事的感受,分别回答!认真啊1,经验取胜2,以退为进3,实干为上纸上谈兵阅读答案(六): 17.当你遇到某同学说谎、不诚实的时候,你可以用下列哪个故事来帮助他A.退避三舍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朝秦暮楚答案给的是A.是不是错了.D纸上谈兵阅读答案(七): 课外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上谈兵阅读答案
[甲]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

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
①公将鼓之。

()②既克,公问其故。

()
④秦悉坑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
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答:
21.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3分)
成语:(1分)
意思:
22.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3分)
参考答案:
19.该题考的是理解常用的文言词。

(4分)
(1)击鼓(进军) (2)已经(3)埋
20.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谈兵事,他的父亲不能驳倒他,却不说(赵括)善于打仗。

(2分)21.该题考的是成语。

(3分)参考答案:纸上谈兵(1分)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

(2分)(没有比喻义,只给1分)
22.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

(3分)答案示例: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各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