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英国历史的特征

近代英国历史的特征
近代英国历史的特征

近代英国历史的特征

世界各地区和各国的历史发展,有一些共同的基本规律,也有互不相同的各自的特点。拿欧洲各国的历史发展来说,就是如此。在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西欧和东欧各国走过了显然不同的道路。在西欧各国,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封建农奴制走向解体;农奴逐步获得人身解放和自由。然而在易北河以东的东欧各国,在相应的历史阶段,农奴制非但未解体,反而更加强固了。在英国,当封建制度末期,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爆发了资本阶级革命。1649年资产阶级革命达到了高峰;这年5月19日,议会通过了一个决议,其中规定:英国将建成一个“共和国和自由邦。它将由这个民族的最高权力,即议会中的人民代表和他们所任命的、为人民谋福利的官员所统治,而不需要任何国王和贵族院,”然而家在这一年,俄国的农奴制在法律上正式形成,广大的农奴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以后,俄国的农奴状况不断恶化,到了18世纪末,已经和奴隶无多大差别。

英国的历史发展,不但和东欧的俄国等国有显著区别,而且和欧洲大陆的西欧诸国也不完全相同。自从17世纪革命以后,英国进入了近代历史时期,它不论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都迅速走到了欧洲以及世界各国的前面。

本来在古代时期,英国这个大西洋中的蕞尔小岛,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古代人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上,英国被置于地球边缘的天涯海角。当时,欧洲大陆的人,隔着英吉利海峡,只隐隐约约见到不列颠岛岸边雾茫茫中的灰白色山崖,故称之为“阿尔比昂”。直到中世纪时,欧洲大陆的一些人还以鄙夷的眼光来看待它。1414年在黑海岸边康斯坦召开的一次天主教国际会议上,法、德、西班牙等国的代表认为,英国不过是象丹麦、葡萄牙一样的小国家,它的代表不能与其他大国代表平起平坐,不应享有表决权。

但是到了近代,英国一跃而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强国。靠了日益富强的国力和强大的海军,它先后在16、17世纪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了所向无敌的海上霸主。以后,它又将殖民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逐步建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凡阳光一天24小时照耀之处,都可看到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旗帜在飘扬。这时,英国近代历史成了整个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世界上别的国家、民族一样,英国历史也具有其独特的特征。特征之一是它的长期而持久的议会传统。早在中世纪,英国议会就已经存在。到了19世纪,议会作为领导革命的核心力量,发动了推翻君主专制的斗争;将国王送上了断头台;建立了没有国王、上议院的共和国。这次革命是在欧洲封建制度发生危机的环境下产生的,它又反过来,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后来斯图亚特王朝又复辟了,但王党分子企图将历史车轮扭转到革命前的企图遭到了失败。经过二、三十年代反复斗争,斯图亚特王朝再度被推翻;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和议会制建立并逐渐巩固了起来。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治体制;比起欧洲大陆和东方各国的君主专制来,具有巨大的进步性。在君主专制的国度里,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社会各阶层人民都在专制君主的枷锁下,忍受熬煎。法国的路易十四,自称“朕即国家”,把国家和他个人等同起来。那些匍匐于他足下的臣僚,阿谀的称他为“太阳王”;“太阳王”在他的凡尔赛宫,“把每个人都压制到卑屈服从的地位;他鄙视每个到他宫廷的人。那些公务人员,都不敢以他稍有异议。他还用心计,使每个贵族都唯唯诺诺,不敢表露个性,而只厮混于奴颜婢膝的众人之中。”⑴在豪华奢靡的凡尔赛宫的阴影之下,有多少人在专制暴政的重轭下,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那个著名的巴士底狱“铁面人”的事迹,只是出于伏尔泰的揭露才为世人所知,实际上远比这一事件更为凄惨的事又有多少!在沙皇专制农奴制“黑暗王国”的历代沙皇统治之下,俄国千千万万的农奴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叶卡特林娜二世曾先后把约80万农民赏赐给她的宠臣作农奴。农奴主可以任意对这些农奴加以虐待、买卖。在当时俄国的两家报纸《莫斯科新闻》和《圣彼得堡新闻》上经常登载着把农奴和跑马、猎犬一起出售的广告。⑵在这些暴君的严密控制之下,人们在公开场合,只能听到对“太阳王”和“仁慈沙皇”的歌功颂德,但实际上,受压迫的千万人民,却对残害人民的独夫、民贼怀着刻骨仇恨。拉季舍夫在1990年出版的书中揭露,在俄国,农民过的是“带枷的罪犯的命运,被囚于地牢的囚徒的命运;是轭下牛马的命运。”他认为沙皇是“一切凶手中最凶残的凶手;一切罪犯中最严重的罪犯。”一死还不足以偿其辜,他应该“死一百次”。

和上述这些国家比较起来,英国在近代时期,具有较大的政治民主、言论自由,和宽松的社会环境。

19世纪革命时,摆脱了专制桎梏的人民,意气风发,发挥出巨大的创造性。弥尔顿形容当时人民热情蓬勃的精神说:“我好像看到一个高傲强大的民族,像是从沉睡中醒来的巨人,摇撼着他那沉重的枷锁,奋然站立了起来!”⑷在言论自由的环境下,人们的创造性充分发挥了出来,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各种见解。各种出版物和小册子象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仅1645年一年,英国就出版了722种出版物。⑸后来,在复辟王朝被推翻了之后,1695年,英国正式废除了书报检查制度。学术界和文学艺术界人士,得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一批批自然科学家、哲学社会科学家和文学家,象璀璨的群星一般,出现在知识领域,光耀夺目。

英国在政治上的相对民主、自由,不但为本国人民发挥其创造性,提供了条件,而且也为在专制暴政迫害下的进步人士提供了避难所。当法国掀起宗教迫害的浪潮时,数万名胡格诺教徒逃亡到英国。后来,在流亡到英国的大批人中,包括马克思、赫尔岑、奥加辽夫等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他重要著作,都是在英国出版的,赫尔岑在英国创办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出版了“北极星”、“钟声”杂志,发表革命民主主义的文章,揭露和批判俄国的专制、农奴制。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也是在伦敦成立的。

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和议会制,成了封建专制国家先进人士向往的榜样,18世纪法国的启蒙学者孟德斯鸠等人,对英国的政治制度倍加称道;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运动兴起的时候,维新派人士把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和议会制作为效法的榜样。

英国历史发展中的另一个特点是,从中世纪以来,它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就比较薄弱。19世纪初,英国全国领薪金的专职官员不过二三万人;其中还有许多是国王的家仆。也没有专职的警察,只有临时的民警;他们由普通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任期一年;地方长官则由士绅轮流担任。内战前,英国没有常备军,甚至国王本人都没有固定的卫队;遇到紧急状况时,国王临时能够召集起来的武装人员,不过几十个人;反对外国入侵和镇压国内叛乱的任务,主要由民兵担任;他们由本地的士绅召集和领导。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仍是世界上军事官僚国家机器最薄弱的国家之一。马克思曾根据这一点,认为英国有可能通过普选权,以和平的方式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英国的社会阶级结构不严格,阶级之间没有严格固定的界限,阶级之间的流动性较大,这也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个特点。近代早期,人们在讲到英国社会分为哪些阶级的时候,都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而且人各异词,说法不同。16世纪末,威廉·哈里逊把英国社会的人分为四等,但上等人之间的界限却不清楚。例如关于“绅士”,他说“绅士”是那些“因其出身和血统,或至少因其美德而变得高贵知名的人。”⑼这样,就让人觉得,绅士的地位可因其出身和美德而获得。另外,托马斯·威尔逊在1600年左右的著作中,又将英国的社会等级划分为五等。但五等之间的界限也含混不清,他说:“许多骑士和最好的男爵一样富有,而且并不比许多伯爵差多少,”⑽这样的划分标准更是模糊不清。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英国社会现实中,阶级本来就是没有严格的界限的。由于阶级界限不严,阶级之间的流动性就较大;从一个阶级改变为另一个阶级并不困难。一个人只要经过一定努力,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上述这些特点,使英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具有相对的弹性、灵活性;在英国近代历史上,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往往通过小的变动即可调整,不致蓄积起来,爆发为大规模的暴力冲突。除了17世纪革命时期的内战之外,在近代英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暴力斗争事件。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思想界和政党政治中,主张和平渐进,反对暴力革命的理论各政治纲领、政治势力,也特别强大。

长期安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的政治局势;阶级关系的流动性、灵活性较大;学术思想的自由;对科学技术发明的鼓励,加上其他自然条件等因素,使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当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进行的时候,在欧洲大陆上,法国大革命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注意力都被法国大革命血与火的暴力场面所吸引,没有太注意在英国发生的不大喧嚣的经济技术变革进程。但一个世纪以后,工业革命的深远后果却日益显现了出来。它不但在经济上和生产技术上引起了巨大变革,而且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在生产技术上,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增长。生产率也一日千里。1812年,一个使用机器的纺纱工所生产的棉纱,相当于工业革命前200各纺纱工在同一时间里生产的棉纱,⑾工业革命也大大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工业革命前的千

万年时间里,由于生产力低下,在无法克服的自然界威力面前,人只能以依赖和屈从的态度去取得与自然的协调。虽然终生辛劳,竭尽全力,仍然无法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准,经常陷入饥寒交迫之中。直到中世纪,在欧洲的农村中,仍有40-60%的人,经常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即使在城市里,劳动者也常常是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工业革命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得到改善。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中,人口增加了3倍,但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收入仍增加了4倍。有人说,英国工业革命是一个成功的例证,因为它的结果是:“在人口增加的同时,生产出了更多的产品,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在增长。”⑿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所造成的技术发展,在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前,各地区之间交通不便,山川阻隔,往往成为不可克服的障碍。19世纪中叶,世界上最快的帆船是英国的“短衫号”(Cutty Sark),从中国航行到英国需时4个多月。⒀各地区、各国人民之间分离隔绝,互不来往,是造成彼此隔阂、猜忌以致互相争战的客观因素。工业革命后,交通工具日新月异,全世界各地区都由统一的经济链条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地人民交往便利而频繁,各国…各地区人民互相了解和对利害一致性的认识也日益增强。

不过,我们说,近代英国的政治比较民主、自由,只是与欧洲大陆及东方各君主专制国家相对而言。实际上,在英国,主权在民的民主进程始终未能贯彻到底。英国的书报检查制度虽然在19世纪末即已废除,并且在以后也未再恢复,但是揭露和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家,仍不断遭到迫害。18世纪末,英国国内激进民主主义兴起时,英国政府颁布法令,暂停“人身保护法”生效,同时还制定了“判逆行为法”和“叛乱集会法”,限制人民的言论、集会自由,违者将严惩,直至判处死刑。法庭以“散播不满和叛乱种子”的罪名,将激进民主人士托马斯·缪尔和帕尔玛流放到澳大利亚。

当英国作为国外先进人士避难所的同时,它的统治者却在对外关系上执行着镇压革命和殖民侵略政策。法国革命开始后,英国统治者成了反对法国革命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英国殖民主义者也在世界各地进行疯狂的殖民掠夺。早在17世纪英军征讨爱尔兰时,在特罗伊达等城市,大肆烧杀,连老弱妇孺都不能幸免。结果,爱尔兰的1/3人口在战争中死亡;瘟疫和饥饿遍及整个爱尔兰,有些地方,“人们走过二三里方圆的地方,都看不到一个活的生物;无论是人、牲畜和禽鸟。”一个英国军官在说到英国殖民者在西印度群岛的血腥掠夺时也说:“我们将使我们的形象变成一群残忍、血腥和丧失人性的民族。”⒂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是由英国殖民主义者挟其坚船利炮,用学与火的手段,通过鸦片战争强加到我国人民头上的。

英国的工业革命,虽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但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它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消极影响。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的财富飞速增长,但劳动群众反而日益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对工人阶级来说,新建起来的工厂,不过是“昏暗、肮脏的牢房”⒃。它们并不是“文明的庇护所,而不过是工业的兵营”。⒄工业革命后迅速兴建起来的大城市中,秩序混乱,环境污秽,工人们麇集在嘈声震耳的厂房中,无日无夜的辛苦劳动。这些大城市成了“荒凉不毛之地,没有色彩、歌声和笑声,只有男、女、老、幼在里面劳动、吃饭和睡觉……新式的纺织厂或炼铁厂就好像金字塔一样,把它长长的阴影投射在这个以它们为自豪的社会之上”⒅。在社会上,“迈达斯的祸害”到处弥漫,就好像古希腊寓言中的国王迈达斯一样,人们贪婪的企图把一切都变成黄金;在闪闪发光的金钱面前,花朵、诗歌、友谊、爱情,一切都黯然失色了。金钱至上,物欲横流。汤因比指出,“工业革命证明了,自由竞争可以创造财富,但不能创造幸福。”

我国对英国历史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中叶。在此之前,中、英相隔万水千山,互不相知。苏伊士运河开辟前,中、英交往,须绕道非洲好望角,经过漫长的海上颠簸。鸦片战争时,英国殖民主义者,用炮舰轰开了中国锁国闭关的大门。中国的先进人士,在民族存亡危如累卵的环境下,深知知己知彼才能有备无患,于是着手研究英国等西方列强及其历史。他们发现,中国之所以落后于西方,不但是由于武器装备不如人,而且在政治上也落后了。曾经到过英国的王韬就指出,英国之所以富强,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它的“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所向无敌”,而是在于它的政治上的“君民共治”的立宪君主制和“巴力门”即议会制;国家大事都要经过议会两院讨论,“必众论佥同,然后实行。”⒇从19世纪末维新运动,经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介绍英国及西方各国的书籍越来越多。1919年到1949年间,出版了以英国历史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约有五、六十种。

1949年后,英国史的研究也象其他学术部门一样,取得巨大成绩,有很大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左倾教条主义一度很严重,在历史著作中,一味歌颂暴力和斗争,对英国和其他国家历史上一切和平渐进的历史现象和主张和平、改良的人物、政党和理论,盲目加以批判和否定。同时,个人崇拜之风甚炽,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不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而是只能凭摘引经典作家或个别政治领导人的片言只语作为标准。对外学术交流,几乎完全断绝。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极左的恐怖路线得到纠正。科学文化从备受摧残中渐渐复苏,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势头。对英国近代历史的研究也开始走上健康道路。百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我国人民在社会实践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过惨痛的教训,我们以这样的实践为基础,再去观察英国近代历史,就得到了一些新的、更深一层的认识,特别是深切感到,过去极左路线时的许多错误观念必须纠正。英国在近代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成果,在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中,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和犯过不少错误,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加以研究、总结,以供我们建设我国美好未来之用。

美国广告发展史

美国广告发展史

1:美国第一则报纸广告刊出的准确日期无法确定,但人们习惯上将《费城报》的出版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称为美国广告之父。1841年,帕尔默在费城开始创办广告贩卖店,酬金由广告主从付给报社的广告费中提取25%,帕尔默的这种手续费制一直延续至今。大多数广告史学家认为帕尔默是美国第一位广告代理人。1860年,罗厄尔创办了与今天广告公司更相似的媒介掮客公司。罗厄尔不仅从报纸取得广告费,而且采取了大量购买地方周刊报纸的版面,然后直接转销给广告主的做法。他在付给报社现金的时候,从中收取50%的回扣,奠定了现在的代理费(回扣)制度。罗厄尔的广告代理店是第一个向媒介垫付费用的代理店。罗厄尔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他于1879年编辑的“美国报纸索引”。“索引”介绍了美国当时的5411家报纸,包括它们的发行量。1888年,罗厄尔创办了美国第一本以广告为主要内容的杂志《印刷品》(也有人译为《印刷者的墨汁》)。1869年由F?魏兰德?艾耶(F?Wayland?Ayer)创办的艾耶父子广告公司被广告历史学家称为“现代广告公司的先驱”。人们把杂志发展成广告媒体归功于J?沃尔特?汤普逊。当汤普逊1869年加

入威廉?J?卡尔顿的广告代理店时,后者正专注于宗教宣传,汤普逊说服卡尔顿向一般性杂志发展,尤其是针对妇女的杂志。科罗德?C?霍普金斯开创了简洁、直接的广告形式,即人们常说的“理由”文稿。艾耶父子广告公司和国民饼干公司的合作非常密切。这种合作关系使艾耶采用了“非竞争价格”方针。后来,这成了广告业中的一种标准做法。艾耶父子广告公司于1879年承担了今天人们认为的首次正式调查项目。1915年,J?沃尔特?汤普逊在广告代理公司中首家设立了市场调查部门。1880年,日本第一家广告代理店在东京日本桥十杆店开业,叫“空气堂组”。1912年,美国哈佛教授赫杰特编写了第一本以讲授广告方法和推销方法为主的教科书。1938年,在美国创立了国际广告协会(IAA),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广告研究机构。2:美国广告学说的发展1902年至1904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斯科特撰写了《广告原理》一书,在这本书里,他首先提出了科学广告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1908年,他在系统研究广告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撰写《广告心理学》一书。这本书虽然不及今天的广告学专著那么系统,但却标志着广告学学

英美文化概况之英国篇

英美文化概况之英国篇 英国早期人文历史常识 (一) 英国东邻北海,西、北面对大西洋,南面是英吉利海峡(the English Channel),与法国隔海相望。 地理上,这里被称为“不列颠群岛”(British Isles),由大不列颠岛(Great Britain)和爱尔兰岛(Ireland)这两大岛屿,以及其它几百个小岛组成。 大不列颠岛上分布着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England,Scotland and Wales)三个区域,而爱尔兰岛则分成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Republic of Ireland)两块。 政治上,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共同组成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而爱尔兰共和国则是独立于联合王国而存在的独立的国家。我们通常所说的英国,则是指联合王国。 联合王国的首都是伦敦(London);而爱尔兰共和国的首都是都柏林(Dublin)。 大不列颠岛在政治上被划分成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个区域,其中英格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总的来说也最为富裕。因此很多人通常会用“英格兰人”(English)指代“不列颠人”(British),这点当然会引起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Scots and Welsh)的不满。不列颠在大约一百年前曾统治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土地,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大洲。二战之后,随着不列颠国力衰退,各殖民地纷纷独立,不列颠帝国(the British Empire)在1931年起被英联邦所取代。

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由英国和已经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或附 属国组成的联合体。英国作为英联邦元首并无政治实权;各国在一定协议上相互进行政治、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磋商和合作;各成员国也有权利选择退出英联邦。 (二) 英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其西北地区主要地形是高原;而东部和东南部则主要是低地,他们是整个欧洲平原(the Great European Plain)的组成部分。 英格兰占据了大不列颠南面的最大部分土地,那里地势平缓,多为平原、丘陵和沼泽地。特别是英格兰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肥沃,适于耕种。 苏格兰多为山地、湖泊和岛屿,它拥有三大自然区:北部高地,中部低地以及南部山陵。不列颠最高峰尼维斯峰(Ben Nevis)便座落于此,高1,343米。威尔士亦是多山地区,6%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大部分村庄以放牧为主。 北爱尔兰北部为多岩石、荒蛮的海岸,曲折蜿蜒。其东北部多为高地,东南部为山区,而中部则是低浅的盆地。 不列颠是个岛屿国家,四面环海,它隔着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遥遥相望。位处英法两国之间的英吉利海峡最窄之处被称作多佛海峡(Straits of Dover),仅有33公里宽度。1985年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决定在多佛海峡处修建海峡隧道。 总长153公里的隧道于1994年五月竣工通车,使得欧洲公路网得以连成一体,被誉为人类工程史上的一个伟业。 英国河流分布细密。塞文河(the Severn)是英国第一大河流,长338公里,它同西

大三_英国文学史(绝对标准中文版)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下面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作一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 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诺曼底人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这一时期风行一时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传奇文学专门描写高贵的骑士所经历的冒险生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14世纪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较快,市民阶级兴起,英语逐渐恢复了它的声誉,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英语,为优秀英语文学作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杰弗利·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的出现标志着以本土文学为主流的英国书面文学历史的开始。《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以一群香客从伦敦出发去坎特伯雷朝圣为线索,通过对香客的生动描绘和他们沿途讲述的故事,勾勒出一幅中世纪英国社会千姿百态生活风貌的图画。乔叟首创英雄诗行,即五步抑扬格双韵体,对英诗韵律作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文笔精练优美,流畅自然,他的创作实践将英语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文学水平,推动了英语作为英国统一的民族语言的进程。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 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文艺复兴起始较晚,通常认为是在15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积极进取、享受现世欢乐的生活理想。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是英国最主要的早期人文主义者,他的《乌托邦》(Utopia)批评了当时的英国和欧洲社会,设计了一个社会平等、财产公有、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国。Utopia现已成为空想主义的代名词,但乌托邦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严肃思考的结果。《乌托邦》开创了英国哲理幻想小说传统的先河,这一传统从培根的《新大西岛》(The New Atlantis)、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勃特勒的《埃瑞璜》(Erewhon)一直延续到20世纪

英国地理常识

英国地理常识 (2012-05-29 13:23:32) 转载▼ 标签: 教育 英国地势和地形 英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其西北地区主要地形是高原;而东部和东南部则主要是低地,他们是整个欧洲平原(the Great European Plain)的组成部分。 英格兰占据了大不列颠南面的最大部分土地,那里地势平缓,多为平原、丘陵和沼泽地。特别是英格兰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肥沃,适于耕种。 苏格兰多为山地、湖泊和岛屿,它拥有三大自然区:北部高地,中部低地以及南部山陵。不列颠最高峰尼维斯峰(Ben Nevis)便座落于此,高1,343米。威尔士亦是多山地区,6%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大部分村庄以放牧为主。 北爱尔兰北部为多岩石、荒蛮的海岸,曲折蜿蜒。其东北部多为高地,东南部为山区,而中部则是低浅的盆地。 海峡与河流湖泊 不列颠是个岛屿国家,四面环海,它隔着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遥遥相望。位处英法两国之间的英吉利海峡最窄之处被

称作多佛海峡(Straits of Dover),仅有33公里宽度。1985年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决定在多佛海峡处修建海峡隧道。总长153公里的隧道于1994年五月竣工通车,使得欧洲公路网得以连成一体,被誉为人类工程史上的一个伟业 英国河流分布细密。塞文河(the Severn)是英国第一大河流,长338公里,它同西岸的克莱德河(the Clyde)、默塞河(the Mersey)一同承载着将工业原材料运输至内陆工业城市的使命。而东岸的特维德河(the Tweeds)、泰恩河(the Tyne)、蒂斯河(the Tees)以及著名的英国第二大河、长336公里的泰晤士河(the Thames)不仅面向欧洲大陆的北海各大港口,并且形成了富饶的渔场。 英国最大的湖泊是位于北爱尔兰的内伊湖(Lough Neagh);而位处英格兰西北部、威尔士北部的湖区(the Lake District)则为其15个湖泊的秀丽风光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还诞生了19世纪英国著名的湖畔诗人(the Lake poets)。 气象与人口 人们总是认为英国多雨、天气多变,而事实上,它却是一个海洋性气候(maritime climate)国家,冬暖夏凉,气温变化小。冬天的平均气温为4-6摄氏度,而夏天则为12-17摄氏度。 尽管如此,英国的气候灾害也不少。干旱和洪水常常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另外,时不时的浓雾、霜冻和大风造成了农作

人文知识英美概况200道题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n NOT a political division on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A England B. Scotland C Ireland D. Wales 2.The first American president to be elected from the Republican party was___? A. Abraham Lincoln B. James Monroe C James Madison D Thomas Jefferson 3 .The U.S. ranks first in the production and export of ___? A. rice B. wheat C. corn D. gold 4. The most important and largest river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___? A the Ohio River B. the Colorado River C. the Missouri River D .the Mississppi River 5.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started in __? A .the Great Britain B. The United States C. Canada D. Australia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ribes first came to Britain? A. Anglos B Saxons C Jutes D Celts 7. To its full sense, the Britain Parliament consists of ____? A the House of Lords and the House of Commons B the House and the Senate C the Queen and the House of Lords D the Sovereign, the House of Lords and the House of Commons 8.___has been called the‖ the cradle of American liberty‖ A Philadelphia B Boston C Plymouth D Chicago 9. Junior college in America is ____? A two-year college B four—year college C three –year college D five—year college 10. The American policy the Soviet Union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was____? A cooperation B cold war C containment D impartiality 11. The Statue of Liberty is located _____? A in Arizona B at Boston Harbor C in Washington D at New York Harbor 12.___is the state church in England

百年中国的英国文学史书写研究

百年中国的英国文学史书写研究 本论文以中国大陆的英国文学史为研究对象,考察从民国时期到当前近百年间英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些变迁?和西方的英 国文学史书写有何不同?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体现了哪些特征?等等。论文运用文学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从文学观念、文学史观、文学史书写体例和文学史经典建构四个方面讨论了英国文学史在国内 的发展历程,最后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四个个案,来进一步说明以上讨 论的问题。除绪论和结语,论文主体部分共分5章。绪论部分简略地介绍了英国文学史在中国书写的学科背景,英国文学史在中国的发展概况,研究现状,写作目的,写作思路等。第一章从文学观念的角度讨论英国文学史的书写问题,说明文学观念是如何影响和决定着文学史家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并对比了西方的几部英国文学史来说明中国的英国文学史在文学观念上的书写特色和所受影响。近代意义上的文学观念是西方传入的纯文学观,纯文学观念对国人影响极大,国内的 大部分英国文学史都坚持纯文学观念,收入的是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泛文学观念影响下文学史把历史、哲学、书信、日记、箴言、小册子都纳入文学史料的范围内。后理论时代的大文学观念对国内英国文学史书写最大的影响就是收入了原来的亚文学类属的文本,妇女文学、地区文学、族裔文学、通俗文学进入文学史,而跨学科性质的文学史在国内并未出现。第二章从文学史观的角度讨论了英国文学史书写问题,并分为二个主要的时期,即民国时期以进化论为主导的文 学史书写和建国后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主导的文学史书写。无论是

进化论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文学史观在进入中国后,和中国的社 会现实相结合,本着改变落后,争取富强的目的,被变形处理。以进化 论为指导的英国文学史书写强调文学与国民性的关系,以开民智,启 民力为目的,旨在改变中国国民素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文学史观最 初一度变成阶级论的文学史观,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被打上阶级的烙印。进入新时期后,文学史的书写则强调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作家生平, 作品的思想内容,也适当强调作品的艺术特征。最后一节针对英国文 学史书写中的史观问题提出了以人性论为指导的文学史书写问题。第三章首先从文学史的书写体例角度讨论了英国文学史书写中的分期 和撰写体例问题,对比了西方的几部英国文学史,找出异同并阐明了 原因。在分期上,国人倾向于大杂烩式的分期模式,即政治朝代+世纪+文艺思潮等混合体模式。在撰写体例上,受传统史书书写的影响,作家纪传体模式盛行,其次便是分类合编体。而评论体和辞典体则凤毛麟角,应用极少。第二节针对国内分期问题提出了以文学思潮、文学传 播方式为依据的分期模式,针对撰写体例问题提出了以编年体、故事 体为模式的撰写方式。第四章从文学史经典建构的角度讨论了百年来中国的英国文学史经典演变过程和中国文学传统对经典建构的影响 问题。发现中国的英国文学史经典是一步步中国化的过程,是历史、 现实、文化和意识形态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经典的选择、经典作家的 评价和经典作品的阐释上都有异于英国本土的文学史。第五章选取了中国不同时期四个比较独特的英国文学史书写案例来进一步说明以 上问题,以期从中窥见出百年来英国文学史在中国(大陆)书写历程和

英美文化笔记

英国篇 英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次入侵: 1. in 43AD, Roman conquest. 2. in late 8th century, Scandinavian Vikings Conquest 3.in 1066, Norman Conquest(Battle of hastings转折点) Easter Rising(复活节起义,名词解释):The Easter Rising of 1916 was the most spectacular event, in which the rebels took over Dublin’s Post Office, forcing the British to retake it by military means. The leaders of the rebellion were executed(执行死刑). Provisional IRA(临时爱尔兰共和军):(IRA:Irish Republican Army)It is a strong faction felt that armed force was the only way to get the British out, and separated from the officials. It is this group which has continued the conflict for the last 30 years, and it is them that are usually referred to by talking about the IRA. 两个协议: 1.The Anglo-Irish Agreement: It was emerged in 1985. Under the agreement, the Dublin government on matters affecting the northern, 2.The Good Friday Agreement: It is also known as Belfast Agreement, emerged on 10 April 1998. This agreement assures the loyalist community that Northern Ireland remains part of the United Kingdom and shall not cease to be so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of Northern Ireland . 英国自由的起源: Magna Carta(英国大宪章):It was a gang of feudal barons and the church which opposed some of king’s ability to abuse his royal power. This is still regarded as British’s key expression of the rights of citizens against the crown. 英国政治的核心机构:议会parliament(了解各自特征) 包括House of lords(上议院):It consists of the Lords Spiritual and the Lords Temporal. They sit in the lords either because they have inherited the seat form forefathers or because they have been opined by the sovereign(统治者), at the suggestion of the Prime Minister. In parliament, they speak and vote as individuals. They do not receive salaries and many do not attend Parliament at all. House of Commons(下议院):It currently consists of about 646 membersof Parliament (MPs) elected by the people to represent them. MPs are only allowed to sit for the lifetime of the parliament, MPs receive a salary of about £64766 a year.

一二年级英国常识题库(2)

1.英国人最喜欢谈论的话题是(天气) 2.欧洲人数最多的城市是(伦敦) 3.英国的英文简称是(UK) 4.英国在殖民时期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5.英国现任首相是(特蕾莎﹒梅) 6.英国最著名的两所大学是(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7.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涌现出的“三巨人”是(莎士比亚)(培根)(哈维) 8.19世纪中叶,英国发动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9.英国与法国之间的海峡是(英吉利海峡) 10.流经伦敦的河流是(泰晤士河) 11.英伦三岛是指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 12.剑桥大学共走出8位英国首相、9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3.讲求风度气质的英国人认为(钻石)是宝石之冠 14.G5超级精英大学指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15.英国议会第一大党是(保守党) 16.(大英博物馆)是位于英国、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博物馆之一。 17.目前在中国最流行的英国动画片剧集是(小猪佩奇) 18.英国目前装备最先进的欧洲生产战斗机是(台风)战斗机 19.英国目前拥有(1)艘航空母舰。

20.最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是(牛顿) 21.声纳的发明者是(刘易斯.尼克森) 2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丹尼尔.笛福) 23.英国第一位访华的在职首相是(撒切尔夫人) 24.英国第一位访华的国家元首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25.英国的首都伦敦又被称为(雾都) 26.英国的王宫是(白金汉宫) 27.英国的支柱产业是(服务业) 28.英国的国鸟是(知更鸟) 29.英国皇室的标志是(狮子) 30.上届英超冠军是(曼城)队 31.英国的国宝动物是(红胸鸽) 32.英国最著名的足球明星是(贝克汉姆) 33.英国目前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五) 34.英国最繁忙的内陆运河是(泰晤士河) 35.英国最大的机场是(希斯罗机场) 36.被称为“绅士的游戏”的运动是(板球) 37.在商业上最成功的乐队是(甲壳虫乐队) 38.一日三餐中英国人最重视的是(晚餐) 39.英国人发明了坦克,目前独服役的最先进坦克是(挑战者坦克) 40.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银行是(英格兰银行) 41.1英镑等于(100)便士

(完整版)英国历史大事年表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 都铎王朝:1485~1603(近代英国开始) 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15世纪中叶,30年的玫瑰战争导致都铎王朝建立,获胜方南方大地主和新贵族的代表亨利·都铎加冕为王,是为亨利七世。都铎王朝正值资本主义在英国初升时期,产生了两位有名君主:亨利八世,为子嗣和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庭宣布决裂,成立英国国教(即圣公会);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被伊丽莎白指定为继承人,1603年,詹姆斯登上英格兰国王的宝座,成为詹姆斯一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这为100年后(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创立了条件。】 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 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 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1628年,《权力请愿书》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9年: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的儿子)被处决(1.30),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5.19) 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儿子)继承王位,后被罢黜。】 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 1679年,人身保护法;托利党成立(1833年改称现名)

英美文化小常识

英美文化小常识 01、英美姓名常识 姓名是社会成员的符号或标记。英美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过去人们在翻译外国人姓名时,为了迁就中国人的习惯,有时候把英美人的姓名也写成姓在前,名在后。如,Bernard Shaw,译成“肖·伯纳”实则是没有必要,现在多译成“伯纳·肖”,这就比较符合英美人的表达习惯。 02、英美礼仪 美国人请客:美国人喜欢在家里款待客人(guest)而不是在餐馆(restaurant)里。 美国人想请客吃饭,一般要事先与客人协商好,安排好时间(when)和地点(where)。 美国人在家里请客多半不拘礼节,一般采用家庭式,即一盘盘的食品一个人一个人地递过来,或者由坐在餐桌两端的主人(host)或女主人(hostess)给客人端上饭菜,全家大小和客人一起吃,一般是妻子(wife)做菜(dish),丈夫调鸡尾酒(cocktail)。如果因宗教或其他原因,有些饭菜不能吃,客人可将其留在盘子里,或事先对主人说明哪些东西不能吃。 03、英美人“手势语”种种 在人类的语言交流中,手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作为“无声语言”的手语,其表意比重约为百分之21,因此,请正确运用

手语。 (1)在美国,如你站在公路边跷起大拇指,则表示要求搭车。(2)如在交谈中两手摊开,一耸肩,伴有一声“嗯呵”,则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3)中国人在对外交往中,最容易让人反感的动作之一就是说话不经意地用食指指着对方,其实,这个动作一来不雅观,二来对欧美国家的人来说相当不礼貌。原来这是一种非礼貌的责骂,数落别人的动作。 (4)用大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圆圈,这个手势早已家喻户晓,它的意思是OK好的,而竖起食指和中指形成个“V”字形,意思则是“胜利”(victory)。 (5) 用手伸向被唤者,手心向上,握拳并伸出食指前后摇动,表示叫对方过来。 (6)把左掌心放在胸前,身体略前倾,表示真诚。 04、西方人交往“七不问” (1)年龄:西方人大都把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年轻,对自己的实际年龄讳莫如深,妇女更是如此,她们过了24后就再也不会告诉他人自己的年龄了。 (2)婚姻:西方人认为婚姻纯属个人隐私,向他人询问时不礼貌的。若是向异性打听婚否,则有对方关心过甚之嫌。 (3)收入:西方人将此视为个人脸面,因此它与个人的能力和地位有关。不仅收入不宜谈论,住宅、财产、服饰等体现个人状

入住英国酒店小常识

入住英国酒店小常识 英国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不管是古建筑还是科学技术,又或者是服装美食都是很诱惑人的,于是很很多的人都在外出旅游的时候选择区英国,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人不知道英国的一些住宿的注意事项,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英国的饭店种类繁多。有排满双层床的宿舍式旅店(如青年旅店系列),也有以前仅供阿拉伯王公使用的超高档饭店的总统套间,游客可任意挑选。其实,英伦全岛的饭店亦是星罗棋布,数目众多,足够游客投宿。步骤/方法 关于预定房间。在英国,一般不需要提前数目预订房间,当然,艺术节期间的爱丁堡及一些古城堡饭店例外。在自己想游览的城镇中,找到适合自己爱好的旅店,支付自己可以接受的价格便可住宿。 关于住宿费。游人可以自己交涉,也可以请咨询处帮忙,但一定要在入住之前确实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向对方讲清楚自己要住哪类房型;知道房价后还要询问此价格中是否含有早餐费(B&B除外)。此外,特别是在都市饭店中结账时,对方常会要求另付 VTA(即17.5%的消费税),所以入住时还要核实住宿费中是否含有VTA。还有,一般饭店不会另收诸如淋浴、电视、供暖等额外的费用,但以询问清楚为妙。 在伦敦等大城市,办理人住手续、定下房间后常常需要先付房费。而在乡下则一般在退房结账时支付。似乎大城市更不相信人。注意,入住付账时勿忘索取收据! 再介绍一下旅馆的主要类型:

Inn(旅馆) 当coach还是指代马车的时候,这种一层为酒馆、二层为住宿的旅馆曾遍及全英,但只能在乡下见到了。此外,“Inn”访时还特指某些特别意思的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而并非旅馆。 世事艰难,许多旅馆虽仍称inn,保留了建筑外观的原貌,但为了生存下去,纷纷进行豪华的内装修,改为高档饭店。这种inn虽价格偏高,但却很适于充分体味英国特有的氛围。 Guesthouse(客店) 该类客店又称 Private Hotel(私人饭店),多是家中将儿女的房间腾空后向客人出租的经营性家庭型饭店。房间数均不多,但服务周到热情。大多客店的住宿费中均含有早餐费,相对来说,这类客店的条件较B&B 优越,价格则差不多。 Bed&Breakfast (B&B旅店) B&B旅店是英国独特的住宿设施,很受游客欢迎。如果您喜爱英国的传统与文化,想多了解英国人,那就一定要到B&B来住宿。虽然在伦敦,每人$30以下的B&B已越来越难找了,但乡下却仍是平民性的旅店居多,一般每人$12左右起价。值得写上一笔的是,这种旅店提供丰盛的英式早餐。虽在伦敦等大城市的B&B中,常常只提供吐司与红茶、广州酒店预订:咖啡之类的大陆式早餐,但在乡间,9成以上的B&B却可让您享受到丰盛味美的早餐。 此外,有一些B&B不挂任何招牌,您最好事先在当地的咨询处询问清楚,或直接向当地人打听。能住到普通人家里也是极为有趣的。

英语的发展史(中英文版)

一种民族语言(包括词汇)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密切可关。要了解英语语汇的发展史,不 可避免地跟整个英语的发展史,乃至英国的历史密不可分。 不列颠群岛的最早居民是凯尔特人,又称不列颠人。公元前55年,罗马人在凯萨大帝的 率领下侵入不列颠群岛,凯尔特人被罗马人赶入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深山之中。直到公元 410年,罗马占领时期才告结束。随后,来自德国北部平原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人, 撒克森人和朱特人开始来到不列颠定居。英语就是盎格鲁—撒克森人的语言。 语言史学家一般把英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1、古英语时期,2、中古英语时期,3、现 代英语时期。 1、古英语时期(又称盎格鲁-萨克森时期公元450—1100年) 日尔曼部落在不列颠定居后,名自占领一些地区。盎格鲁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北的英格兰 的大部分地区和苏格兰的低地,朱特人占领了肯特郡一带地区,撒克森人占领了泰晤士河 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各个部落建立了一些小王国,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的七国时代。直到公 元830年,阿尔弗雷德大王才统一了整个英格兰地区。由于全国长期没有统一,所以古英语时期存在着多种方言,主要方言有四种:西萨克森语,肯特语,莫西亚语和北恩布里亚语。这四种方言都曾一度占主导地位。西撒克森语保存下来的手搞最多。其它方言在形成 英语的过程中也起过很重要的作用。 古英语的词汇有着浓厚的日尔曼语族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复合法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复 合词在古英语词汇中占有显著的地位。据统计,在史诗《贝奥武夫》3183行诗句中,竟有1069个复合词。有些复合词中不重读部分,渐渐失去了独立地位,而演变成了词缀,如 for-, in-, -ful 等派生法在古英语中也广泛使用。共有二十四个名词后缀、十五个形容词后缀,-dom, -hood, -ship, -ness, -the, -ful,- ish 等词缀都可溯源到古英语时期。古英语时期的诗歌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头韵(alliteration),由此产生的许多短语一直保留到现在,如night and main, friend or foe, a labour of love。 古英语时期有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给英语词汇带来较大的影响。第一件事是基督教传入 英国。公元597年,一个名叫奥古斯丁的牧师从罗马来到英国传教。罗马文化随着基督教传入了英国。与此同时,一批拉丁词进入了英语。 第二件事是北欧人入侵英国。从公元790年开始,大批斯堪的那维亚人在英国定居。丹麦国王卡纽特还一度成为英国的君主。斯堪的那维亚人和英国人频繁交往,所以有许多斯堪 的那维亚各国的词语进入了英语。 2、中古英语时期(公元1100—1500年) 公元1066年,诺曼人在征服王威廉率领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哈斯丁战役中击溃了盎 格鲁-萨克森军队,英王哈路德战死,英国被征服。这在历史上被称为诺曼征服。从此,英国结束了分裂状态,置于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之下。谨曼征服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对英语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诺曼征服之后,谨曼人占据了教会和政府的一切重要职务。以后的二、三百年里,谨曼法 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普通人仍然讲英语,但英语的文字记载却几乎中断。中古英语一 般右以分为两个时期,1204年后,英语逐渐恢复主导地位。1362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首次 用英语向议会致词。十五世纪,伦敦标准方言兴起。1476年,卡克斯顿把印刷术传入英国,

专八人文知识之北美概况

练习题: 1、The traditional dividing line in America between “east” and “west” is the Mississippi River.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传统的东方和西方的分界线。 2、The earliest part in America to be found and taken over by early settlers is The Atlantic and Gulf Coastal Plain. 最早被早期定居者发现和占领的地方是大西洋及其沿岸平原。 3、The largest racial group in the whole population of U.S.A is Non-hispanics white. 非西班牙裔的白人是美国最大的种族群体。 4、Before 2000, the largest minority group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frican Americans. 2000年以前非裔美国人是美国最大的少数民族群体。2000年以后,拉丁裔美国人的人数超过了非裔美国人的人数,成为美国第一大少数民族群体。 5、America has the world’s oldest written constitution and political party.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宪法和政党。 6、The economic problem caused by the depression in 1929 was eventually solved by World War II.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帮助美国走出了经济困境。 7、In the United States, primary education requires Six years years. 美国的小学要花费大约六年的时间。 8、Most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in Public institutions. 大部分美国大学生都在公立学校就读。 9、The three main levels of courts of the federal judicial system in America are____________.美国的联邦法院系统包括:the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s; the United States Courts of Appeal ;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10、Louisana (which state )is not governed by the common law. 路易斯安娜州不受共同法的约束。 11、Of the fifty states of America, 38 states now have the death penalty as punishment. 美国现有38个州惩罚罪犯采用死刑。 12、The four major regions of the United Sates are Northeast, South, Midwest and Wes t. 美国的主要四大部分不包括北部。 13、The New England Region region’s culture character was shaped largely by Puritan spirit. 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也就是东北部地区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 14、California is the largest state in terms of size and population in America.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最大的州,拥有人口也最多。 15、"Hollywood"is often used as a synonym for American films. 好莱坞是美国著名的电影制造地。 16、The most important and largest river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the Mississippi River. 美国最长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也是美国最重要的一条河流。被美国人视为“众河之父”,沿河流域也是美国的主要农作物产区。17、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England enjoys a typical continental climate. 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天寒冷,夏天炎热。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编号:01015065, 01015096 (翻译方向); 02015055,02015106 (教育方向) 2.层次与学制:本科, 四年制 3.总学时:68 4.学期与周学时:第五,六学期;周学时: 2 5.学分:2 6.执笔人:夏丹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英语(翻译,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 该门课程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旨在使学生从英国历史、语言、文化发展的角度,掌握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文化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同时帮助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对部分在思想上艺术上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作家及作品进行分析、导读,增强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课程的要求: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如下能力: ①对于英国文学史有整体性的把握; ②掌握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独立完成千字左右的文学作品评析的英文论文; ④掌握文学概念和相关文学流派的专业知识。 2.质量标准:在第五学期完成英国文学史中从中古时期到启蒙时期的文学流派及相关作家,完成两篇以上的英文作品分析论文;第六学期完成从浪漫主义时期到现代主义文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并整体把握整个英国文学史的脉络,完成三篇以上的英文作品分析论文。同时检验学生是否了解、认识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化、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够用最基本的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理解、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五学期: 第一章序言 (2 学时) 使学生对英国文学史和主要流派具有提纲挈领的认识。 第二章中古世纪时期(2学时) 使学生掌握英国文学的起源及其形式和主要代表作品 第三章杰弗里?乔叟 (2学时)

世界广告发展简史

一原始广告时期(--1450年) 广告活动最早什么时候出现,还没有明确的定论。自从有了商业买卖,就有了广告。商品交换的需要时广告产生的根源。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广告是现存于英国博物馆、写在羊皮纸上的广告。这则广告是公元前1550年—公元前1080年古埃及奴隶社会时期,一名奴隶主悬赏缉拿逃奴的广告。 在古代雅典,曾流行类似四行诗形式的广告 二近代广告时期(1450—1850年) 1450年,德国工匠谷登堡(1400--1468)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标志着人类广告史从原始古代的口头、招牌、实物广告传播的时代进入印刷广告的新时代。 1 印刷广告出现 1477年,在英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早的印刷品广告 2 报纸广告与报纸媒体的发展 1625年,用英文出版的《英国信使报》第一次在背面刊登了一则推销图书的广告。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广告。 3杂志及其他媒体广告的出现 1645年1月15日,一本名为《The Weekly Account》的杂志第一次使用了“广告栏” 专门刊登广告。再次之前,广告是按“预告”的意思使用“通知”(Advices)一词,到个时候,逐渐形成“广告”特有词语。 1706年,德国人阿洛依斯.望菲尔德发明了石印技术,开创了印制五彩缤纷的招贴广告的历史 4广告代理业的形成与管理 1488年,法国散文家蒙太尼提出一则倡议:“任何人想出售珍珠,想找个仆人或伴侣去巴黎旅游,可以把他的想法及要求向一位负责这项事物的官员提出”。这一则倡议,对于建立为客户办理广告及服务业务的专门机构即后来的广告公司来说,很有启示意义。 1610年,英王詹姆斯一世让两个骑士建立第一家广告代理店。1612年,法国创立“高格德尔”广告代理店。1729年富兰克林在美国创办《宾夕法尼亚新闻报》,既做出版商和编辑,又是广告作家和广告经纪人。 为了对广告业加以管制,英国议会于1712年通过了关于报纸光告纳税的法案,开始征收广告特税。 在报纸广告日渐普及的情况下,英国一名叫约瑟夫.艾迪生的人在1710年发表了关于广告问题的议论,可以看做是最早的“广告理论”。他认为,在新闻来源不足的情况下,人们习惯性的阅读报纸后面的广告栏以自娱,“这些来自小世界的新闻同来自大世界的新闻是一样的”。 18世纪,英国文坛上的权威诗人和评论家约翰逊在他的1759年所著的《懒惰者》一书中,就当时的广告业的职业道德问题发表评论。 三现代广告过渡时期(1850--1920) 1850-1911,对世界有影响力的报纸先后创刊。这个时期的广告传媒加速大众化,广告业迅速发展。 1现代广告公司的形成 1841年,伏尔尼.B.帕尔默在美国费城开办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公司。1845年以后,帕尔默又在波士顿,纽约开办了分公司。到1860年,已有30多家广告公司为4000中美国出版物出售版面。 1865年,乔治路威尔通过出版《路威尔美国报纸目录》,成立了作为报刊独家广告经济人并大规模出售广告版面的广告公司,使独家代理业开始兴起。 1869年,美国“艾尔父子广告有限公司”在费城成立,这是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广告公司,其经营重点从单纯的推销广告版面转为为客户策划、设计、制作广告等全面的服务业务。1875年,正式采用公开合同制,加强同企业的联系。据统计,这一时期美国广告公司约1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